供销社应突出解决好问题状况调研报告

2024-08-22

供销社应突出解决好问题状况调研报告(精选4篇)

供销社应突出解决好问题状况调研报告 第1篇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国家一系列重农强农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农村农业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供销社作为涉农经济部门,如何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再上台阶?这是每一个供销人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当前,正值市委安排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旨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并把千方百计保增长、尽心尽力保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作为最根本的检验标准。为此我就供销社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试图从不同层面与同仁们商榷。

一、关于创新问题。或者说寻求新的发展问题。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特品格,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依靠创新,人类摆脱了史前的愚昧时代,迈进了文明的门槛。依靠创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日益丰富。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信息技术的突破,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毛泽东同志把“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建立了新中国;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召唤。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只要勇于创新并善于创新,就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安徽省供销社在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连续三年名列前4名,受到总社和省政府的通报表彰,得到省委书记王金山的批示:“供销社工作很出色,有成绩。祝贺取得优异成绩,并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牛年更牛!”xx市不少县社和基层社能够从一个负债社、亏损社、包袱社,变成一个盈利社、发展社、先进社。除了一些利好因素外,靠的就是创新。正如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在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上指出:“供销社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关于创新问题,马克思早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所引出的这条传世经典名言告诫我们,现实的出路是充满荆棘和艰辛的过程,既然真理并不在我们伸手可得的地方,那么只好用我们的双手双脚去实践。在历史的天空下,现实生活催生了我们的新思维,而实践让新思维在我们的工作创新中得以检验。时下正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认为创新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消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农民的消费需求,既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供销社改革、创新、发展、服务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更是我们供销社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按照回良玉副总理的要求,就是要积极推进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更新服务内容,调整经营方式,千方百计把广大农民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在新一轮农村市场启动中发挥中坚骨干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关于网络问题。或者说发挥供销社点多、面广、线长的作用问题。网络,是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所在。无论是服务“三农”,还是参与新农村建设,或是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既是供销社的抓手,也是供销社的希望。近年来,全国供销总社启动的“新网工程”,为供销社发展网络建设指明了方向,争取了政策。xx市供销社按照总社、省社的部署与要求,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进一步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全力打造贯通城乡、布局合理、双向流动、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五大网络。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有网点总数6281个,其中农资网点1240个、日用消费品网点1297个、农副产品收购网点129个、烟花爆竹连锁门点3349个、再生资源网点176个。这些网点已成为“新网工程”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全市供销社网络建设,仍然存在着基础薄弱、龙头不多、网络不全、技术含量低、与国家产业支持衔接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上加以发展。一要牢固树立项目兴社意识。就是要立足县情、社情,密切关注国家投资取向,研究制定新一轮“新网工程”项目规划,争取把“新网工程”项目纳入地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之中,围绕地方主导产业,重点筹建农资配送、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连锁、再生资源利用、烟花爆竹仓储等五大项目,努力取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切实把项目做大、做强、做好,真正起到富民强社作用。二要优化资源配置。“新网工程”建设,实质就是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对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络进行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以构建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用活用足各种政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产生“马太效应”,好上生好。三要加强联合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并购现象时有发生。xx作为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整合资源,勇于敞开胸怀,借势借力发展,努力构建和扩充网络布局。总之,供销社要整合资源建网络,优化提升活网络,城乡对接壮网络,抢占先机固网络。

三、关于合作经济组织问题。或者说夯实供销社服务组织体系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供销社作为全国最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要甘当重任,不辱使命。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紧紧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办、领办、合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涌现出一批辐射面广、牵动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xx供销社系统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社39个,拟在20xx年发展到60个。从“三农”形势发展的需要来看,仍然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弱的问题,迫切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发展。同时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其次要大力发展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行业合理诉求、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重要组织力量。各地供销社要围绕自身主业,发展农资、棉花、烟花爆竹、农产品经纪人等各类行业协会。加强协会管理,规范协会行为,发挥协会作用,使协会真正成为行业利益的代表者,诚信经营的建设者,公平竞争的维护者。

四、关于改制问题。或者说盘活存量资产的问题。曾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供销社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其体制不顺、机制僵化、管理粗放等弊端越来越明显。一些传统老企业,人员多,历史包袱重,经营萎缩,开拓乏力,生存难以为继,有的已经名存实亡,陷于停业、瘫痪状态。因此,企业改制仍然是摆在当前供销社面前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各县(市、区)供销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全国供销总社、省社和市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强势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全市103个基层社已完成改革改造的53个,占52%。社属企业73个,完成改制的占70%以上。通过改革改制强化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方法和内容的创新,经营服务和组织体系的创新。一批龙头企业撑起了供销社发展的新天地。与此同时,成立资产管理中心,统一经营管理社有资产,为供销社实现由“管企业”向“管资产”的转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企业改制任务依然艰巨,面对的形势依然严峻,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要想取得更大进展,必须花大力气推行改制,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产,以增量资产激活存量资产。一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具有半个多世纪的供销社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异常复杂,仅靠供销社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实践已充分证明,要想企业改制取得成功,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是根本的保证。二要与发展新生组织结合起来。对改制后的剩余资产,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重新组建一批集生产、收购、加工、贸易为一体的新型企业。三要因地制宜,因企制策。供销社企业既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有合作经济的特性。因此,供销社企业改革,必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意愿,选择最适合的改制形式,依法、按章、合理地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集体、职工的利益。

五、关于产业化问题。或者说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把事业做大的问题。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供销社作为棉花、茶叶两大产业化牵头单位,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两大产业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为进一步加速提升全省或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去年省政府提出实施“532”提升行动后,省社针对棉花、茶叶两大主导产业的现状,提出实施“612”行动计划,我市又结合实际制定了“3261”

提升行动计划。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指出:“就安徽省来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关键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供销社要发挥积极作用,力争在产业布局、行业管理、基地建设、科技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求得新突破。一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备条件和重要组织模式,是农户联结龙头企业,进入市场的桥梁与纽带。也是供销社整体形象与实力的体现。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化也就无从发展。二要加强基地建设。基地是发展产业化的基础,没有基地的规模化,也就没有农业的产业化。要在沿江沿湖产区建设优质棉基地,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三要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力量,是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鼓励龙头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开展科技宣传和培训。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省政府38号文件及市政府的1号文件,都对新时期供销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并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从外部环境来看,应该是供销社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机。我坚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有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有供销人的顽强拼搏与无私奉献,供销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供销社应突出解决好问题状况调研报告 第2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机制缺失, 干部的考核评价和日常管理缺失

首先是选人用人上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干部的品德考察, 没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标准。其次监督弱化及对失德干部严惩不力, 客观上对其他干部产生了不良效应。然后绩效考核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月度绩效目标考核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运作载体, 是对各级干部绩效月度考核的一个量化过程和评价过程, 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工作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然而在实际的绩效月度目标考核工作中, 存在某些领导的袒护致使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也使很多干部误认为, 绩效月度目标考核只不过是走一个工作的过程而已, 所以绩效月度目标考核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2.能力缺失

多年来, 由于在后备干部培养、干部日常管理、绩效考核考评、选拔任用等环节上的不合理性, 干部能力建设欠账太多。我们常说“打铁还要本身硬”, 干部队伍中的能力缺失现象十分严重,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是现象。

3.作风缺失

干部队伍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需要亟待提高。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 疏远了与职工群众的关系, 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上级任务, 没有做到脚踏实地、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 感到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 不思上进, 消极怠工, 出现混日子的现象, 工作浮在上面多, 深入基层少, 了解区队及职工的实情不够, 对区队安排布置工作多, 检查督促和具体指导少。

4.道德缺失

目前干部整体道德现状是好的,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干部放松思想道德修养, 自我要求松弛, 有的干部不是积极地搞好配合和协作, 不是认真负责地谋划好本部门的工作, 而是整天寻思着打小报告、搞摩擦、制造矛盾, 甚至有的干部整天在不择手段地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5.出口缺失, 干部合理流动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们有干部交流的办法, 但是力度还不够大, 使一些带病干部长期滞留在干部队伍中, 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由于力度不大, 部分干部在一个岗位或一个部门工作久了, 工作缺乏上进动力, 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 而惰性增大。同时有一些机关管理干部, 仗着“上边”有人, 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 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整天无所事事, 游手好闲, 甚至无视机关管理制度, 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待这样一些人, 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是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是实现建千万吨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从多方面研究新思路、新举措,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1.建立有效的干部队伍建设激励机制, 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起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干部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既要注重“严”字当头, 更要注重 “德”字为先。对干部要考察一个“勤”字, 突出一个“绩”字, 体现一个“能”字。二要创新考核机制。首先是科学分解考核项目。其三是综合量化考核结果。对共同目标、工作目标、民主测评、考核综合评价、获得奖励情况等项目累计计算加分, 同时区别对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三要创新绩效管理。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 要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应用, 除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外, 还要与绩效工资部分进行挂钩, 对干部所扣绩效工资, 按照考核得分情况进行再次分配, 实现绩效工资向重要岗位、任务繁重、成效明显的干部倾斜。

2.牢牢抓住干部能力建设这个主题, 切实提高干部队伍能力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要强化理论培训, 提高干部的综合理论素质, 进一步提高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突出实践锻炼, 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水平。特别是在我们煤矿这样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生产环境恶劣、职工素质偏低的工作氛围内, 一个干部如果没有3到5年的基层工作阅历, 担任一个岗位或一个部门负责人的职务, 很难想象其工作能力到底能有多强, 是否能胜任岗位工作;四是突出轮岗交流, 丰富干部的工作阅历, 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 从中发现干部的优特点和不足, 合理调配干部任职岗位, 充分发挥其特长, 做到人尽其才, 形成干部竞争上岗的浓厚氛围。

3.强化干部作风监督考评制度, 营造积极向上、真抓实干的良好工作局面

作风问题实质上是工作落实问题, 执行力问题。干部的工作作风, 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落实。毛泽东曾经说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落实企业的各项任务, 最重要的是各级干部要有好的工作精神和好的工作状态, 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上, 放到研究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上, 放到研究解决矿区灾害治理和安全发展的问题上。始终牢记责任, 深入基层, 坚持说实话、干实事、 求实效。坚持制度管人管事, 规范干部工作干事行为。严格落实干部日常管理制度, 强化干部当天工作不过夜的行为养成。严格落实日常监督制度, 加强对干部工作纪律、联点包队、入井带班等考核考评, 认真做好对违规违纪干部的处理通报, 促进工作效能提升。

4.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打牢干部立身做人的思想根基

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为契机, 切实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 对照检查在践行党章和党内法规上存在的差距, 特别是在践行党的宗旨、贯彻群众路线、保持清正廉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群众的期盼为镜,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 反思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 明确改进作风的方向;以先进典型为镜,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 看到差距, 切实改进,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供销社应突出解决好问题状况调研报告 第3篇

经过“十一五”的奋力拼搏,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内涵提升都达到了一定层次和水平。但是随着“十二五”的到来,我们也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等,使得要想快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加快技能型人才结构的调整和数量、質量规格的变化。因此作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我们必须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示范校建设这一契机,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促内涵提升,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此,笔者认为要做好示范校建设应突出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明确认识和充分理解国家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目的

改革创新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增强职业学校自身吸引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改革创新使学校的机制更加灵活,理念更为先进,办学效果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而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目的是起引领作用,是为全国广大职业学校树牌子、指路子。特别是在示范校自身所能辐射的区域内,示范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发挥作用必须凸显出来,通过其教育理念的示范、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示范、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来影响区域内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必须抓住符合广大企业、市场、职校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培养真正高素质人才。对学校来讲,那就是提升内涵、提高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教育部对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内在要求是科学的,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来加强示范校的内涵建设。实际上,这就是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为此,我们在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应围绕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充分利用好中央和地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创新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加强队伍建设,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通过政府满意、企业满意、百姓满意、学生满意来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

二、必须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从国家需要入手来培养人才

《纲要》在对职业教育的表述中明确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主要是基于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认为职业教育是终端教育,是弱势群体教育,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教育。而就职业学校本身来看也是这样,注册入学、没有学制的学历教育、毕业不考核、证书管理相互打架等等,无形中降低了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也让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工作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社会认可度底,造成工作上应付、业务上马虎等,以至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职业学校吸引力对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而言已是荡然无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认识,但是技能为先的职业教育理念却一直禁锢着家长、学生甚至少数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头脑,很多学校在突出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也造成了不少职校生进入企业后缺乏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厌岗、换岗、逃岗等现象不断,这也是企业频频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纲要》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职教工作者在培养人的理念上要与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统一起来,国家提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际上就是多样化、全面的技能人才,即在满足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岗位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等综合素质教育,真正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由此笔者认为,作为改革发展示范校来说,应从“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入手,坚持素质为本、技能为先、拓展为强的教育理念,转变育人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修养、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吃苦耐劳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健壮体魄的锻炼,真正培养有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技能人才,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就业后的人生之路发展空间更为广阔,这样才能增加职业学校吸引力,真正发挥示范校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必须深层次加强校企合作,走好校企合一、产学一体之路

示范校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更不能为了一时的表面繁荣而大搞花架子。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无数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走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发展道路,是实现二者双赢的最有效途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指出:中国教育最需要改革的就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过去相当长时期的校企分离,造成学校的教育理念仅仅局限于为学生长知识,学校的教育方式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样已经使得职业学校和企业面临“两难”境地,那就是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都难。而实现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锻炼自己,促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紧密相连,更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对企业来说,通过大批学生的顶岗实习,避免了企业整天为招工而奔波,也减少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对学校来说,由于企业生产融入教学,使得原来单纯的消耗性实习变成了生产性实习,甚至很多的实习就是生产,实习作品就是产品,大大降低了办学成本,同时学校的教学和实习设备也进入了自我更新的良性循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都严重出现了招生与招工两难的现象,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不但希望我们的职业学校生源不断涌入,高技能人才不断输出,更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价值。因此作为中职示范校必须率先垂范做好这一工作,并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引领其他广大中职校,真正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急政府之所急、帮政府之所需”的目标。

解决好行业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4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名誉会长杜钰洲、许坤元,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陈树津、张延恺、徐文英、张莉、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以及各部门、各专业协会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

稳步落实各项任务充分反映企业诉求

总结会上,中纺联各部门、各专业协会和成员单位分别对2013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4年的工作思路做了汇报,并对中纺联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王天凯在报告中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3年的工作。他指出,2013年中纺联结合行业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产业链联合,提供有价值服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推动行业继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并完成了《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评估工作于2013年5月开始启动,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目前评估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期评估工作从开展的方式和推进步骤来看有广泛的代表性,目前要在此基础上,着手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为“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做好准备。

二是扎实推进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工作,稳步落实纺织强国纲要战略任务。围绕这四个方面,各专业协会都开展了许多具体的工作,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三是围绕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全力做好服务。去年初,中纺联就围绕行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对节能减排、棉花问题、品牌与成本、科技创新、产业转移5个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各部门、各专业协会也围绕自身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棉花工作小组积极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为棉花政策调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四是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在市场开拓、信息化服务、产品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行业外交、行业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五是抓好中纺联自身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心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品牌协会培育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组织人事、财务工作;关注行业热点,充分发挥行业舆论宣传作用;加强和完善行业统计分析工作。

重点关注突出问题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进入到2014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市场环境较2013年逐步向好并提供相对有利的外部条件,但与此同时各种风险因素仍不容忽视。

王天凯指出,从国内形势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城乡居民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步增长,将为纺织服装产品内需消费扩大提供重要基础。2014年随着各项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要目标的调控政策的效果显现,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以及内需市场消费能力逐步提高的条件存在,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进,也将对市场环境与信心产生正面影响。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况,在经济增长中稳中有忧,也有险,经济运行依然存在较大下行压力。

王天凯强调,在当前行业形势下,2014年行业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棉花问题的影响依然突出。二是环境压力加大,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三是综合成本上升压力突出,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四是纺织行业中的部分行业结构性过剩和同质化竞争的状况必须给予重点关注。五是纺织行业的区域结构调整、跨国资源配置存在不少制约。六是中纺联自身面临改革的任务,发挥中纺联联合、高效的舰队作用更加重要而突出。

王天凯表示,2014年中纺联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使深入调查成为转变作风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要认真做好纺织强国纲要的修订工作,做好“十三五”规划准备和起步工作,为2014年完成纺织“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要着力把稳增长、调结构结合好,稳妥关注并解决好影响行业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扎实有效推进科技、品牌、可持续和人才四大强国建设目标,深化面向行业、企业的综合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职能。要加强联合会自身建设,继续提升行业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车辆转抵押协议下一篇:到底谁是谁的希望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