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设校本课程安排

2024-08-27

小学开设校本课程安排(精选8篇)

小学开设校本课程安排 第1篇

刘庄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

一、课题研究沿革

(一)研究目标任务

1、解决学校面临的生存危机,改变学校面临的薄弱落后面貌,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跨越发展。

2、解决“学生学习无兴趣,学风不浓,辍学严重”等生员质量差、招生困难的突出问题。

3、解决干群关系恶化,教师工作涣散,积极性不高,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较低的突出矛盾。

(二)研究内容

1、探索实践农村完小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原则、模式、方式。

2、构建刘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系列的校本读物。

3、编制刘庄小学校本课程开课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4、分析整理农村完小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

5、探索实践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的方法;寻求农村完小如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静得下,出得去”的办法。

6、探索农村完小如何“以人为本”满足教师需求、培养教师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教学能力差、研究水平低的现实问题。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想、爱好、兴趣,确定校本课 1

程的设置,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测查法:通过测量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个体间和个体内在心理、教育、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量和质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预测学生的学习潜力、个性特长、职业潜力、社交潜力等。

3、个案研究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对《农村中学生日常英语口语》等课程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等。

4、经验总结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中,注意对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筛选、分析,掌握事物的实质和规律。

5、文献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

6、表列法与图示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统计表和条形图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进行分析。

7、比较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的方法对我校和纵多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原则、模式、方式等。

二、课题组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组织理论学习

课题组围绕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价值、方法与原则、编制方式、模式和开发策略等问题,先后组织教师学习85次,课题小组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与自学的方式先后学习了:《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校本课程开发》(吴刚平著)、《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刘旭东 张宁娟 马丽著)、《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崔允漷著)、《中学自主选择性课程》(赖石梅、卿平海、陈林等编著)、《校本人事开发管理》(龙君伟著)、《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伊•拉卡托斯著)、《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王铁军主编)、《特色学校100例(中学卷)》(崔相录著)、《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主编)、《教育建模》(查有梁著)、《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周小山主编)、《教育科学研究》等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书籍46本,有120位教师参加了理论学习。

(三)落实研讨措施

1、问卷调查,确定课题。在课题酝酿阶段,课题组采取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抽样调查,从学校生存发展的实际着想,确定了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谋求学生、教师、学校可持性发展的科研兴校思路。

2、确定课题,申请立项。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咨询、专题讨论对“农村完小校本课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几经反复研究,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学校校本实际,确定了“满足农村完小多样性需求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科研课题,且获得了省级立项。

3、确定课程课题,拓展课题研究。由于课题范围大,研究内容多,涉及面广,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时效性,课题组通过研究,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了12方面课程读物的开发。

4、针对问题,研讨落实。课题组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原则、编制方式、开发模式、课程计划、课程开发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数十次研讨。

5、加强管理,督促检查。课题领导小组、指导小组明确职责与分工,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做到每期检查两次,每年总结一次。总课题组与各课程研究小组签定责任书,各小组制订出课程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人员,分工落实读物的编写。

6、投放三项改革措施。

(1)措施一: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教学。

①兴趣测查。课题组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测查。

②分类指导。课题组按兴趣状况、特长状况、技能状况、学习潜能状况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特长班、课外活动小组等,由专任教师执教,进行分类定向辅导,定向培养。

③分层教学。一则,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学生入口成绩分为A、B、C三类不同的班;二则,在最后一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成绩、技能、特长状况自主选择升学班、技能班进行学习。

(2)措施三:实施激励机制,扶薄促优。

①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②落实保障经费。学校每年将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外出学习、教师培训、课程开设、教材编写等费用够用。

③建立扶薄促优办法。一方面,组建促优班、补差班,落实扶薄促优措施;另一方面,组织交流活动,教师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指导。

7、落实四大开发策略。

(1)策略一:建立管理制度。

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办法,对课程开发的指南、规划、纲要、申报、方式、策略、实施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2)策略二:制定开发方案。

课题组制定了开发方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方式、模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3)策略三:落实课程实施。

①明确教师、学生的职责。②与校外科研专家、企业家合作,开发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③实施校本培训,指导研究实践。课题组针对校本实际,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整理课程开发的资源,归纳课程开发的方式,建构课程开发模式,编写校本课程读物。

(4)策略四:落实课程评价。

① 制定评价办法,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②采用学分机制,对学生所学校本课程进行评价。③反馈评价结果,对课程开发方案、内容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的情况进行反馈,及时了解开发成效,改进存在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成果

1、提炼出了农村高完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理念——多样性和谐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满足教师专业多层次发展需要,满足改变学校薄弱面貌多元化发展需要。三方面和谐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追求的理念。

2、遵循了农村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四项原则——兴趣性、发展性、主补性、针对性原则。

四、研究经验与体会

完小是农村薄弱教学的典型代表,农村薄弱的共性是办学条件差,学生需求呈现多样性,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师资队伍不稳,招生困难,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我校兴趣课程、技能课程、拓展课程的开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既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技术人才,又为高校培养了合格新生,还改变了学校薄弱落后面貌,值得大批农村完小借鉴,解决其面临的生存危机,改变学校薄弱面貌。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 为突破口谋求学校的发展为同类学校谋求发展出路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小学开设校本课程安排 第2篇

一、目的和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另外,老师参加课程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结构与门类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校学生情况及师资情况,我们将逐步开设以下课程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养成教育”、“古诗”、“趣味数学”、“演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比例要求,我校校本课程的开设,安排如下:一年级“古诗精选”每周1节;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相关专家、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2、进行前期论证

我们以上所开发的校本课程都经过了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包课程开发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3、加强师资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4、确定题目,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定首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在学生中展开了广泛的调查,通过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课程的确立我们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做支撑。课题确立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生现有的课程资源中。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性的保障。

开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我们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应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相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5、教师开题,学生选课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进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学校于学期初举行校本课程的开题仪式,由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负责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由于学生参与了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6、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和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与学生一起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四、保障措施

1、物质配备:上课所需的各种研究资料、一切器材、外出开会、参观所需的交通工具等按时足量配备和安排。

2、制度与政策配套: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推动校本课程工作的全面开展。完善评估评价制度:学校将校本课程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评选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

高中校本课程开设情况的个案研究 第3篇

2001年6月8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就是指学校的本位课程, 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自主进行开发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 它是课程管理权限再分配的结果。校本课程强调的是, 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1]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开发并展开, 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 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即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 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 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2]

开设校本课程既是为了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程的开发、实施、完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本课程中, 教师应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评价者和完善者。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理论的提升, 也是教师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具备综合的素质, 例如行动研究的能力、反思总结的能力、理论提升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编制的能力等;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中期开发和后期实施的工作, 例如学习者特征分析、课程需求分析、知识体系的梳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评价与完善等。校本课程开发在对教师素质提出要求的同时, 对教师本身的发展也提供了机遇。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不仅可以拓展知识体系、转变思想观念, 还可以实现自我发展、增加职业成就感。多样化的校本课程还可以部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以来, 校本课程开设如雨后春笋, 部分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已有四五年的经验, 但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开设情况如何?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中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为此笔者对北京市第七中学高二年级物理教研组李杰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根据问卷调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访谈。

二、个案呈现

北京市第七中学开设校本课程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 开设原因:一是为了突出办学特色, 二是北京市教委顺应课程改革要求的规定。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开设科目自拟, 限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选修, 选修人数达到学校规定便可以开课。李杰老师是高二年级的物理老师, 由于学校之前购进了与物理实验有关的器材, 因此他开设了一门物理实验课的校本课程。据李老师介绍, 这门课主要是带领学生对物理书本上涉及的实验进行模拟重现。

根据对李老师的访谈, 笔者从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前期准备、开发过程、实施和评价五个方面对访谈的结果进行了整理。

1.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李老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上, 一是对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的教师能力, 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清晰;二是对开发校本课程所需进行的具体工作不清晰, 只是把它当作学校安排下来的一项任务。

2. 校本课程开设的前期准备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基于教师的自愿, 但是学校在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上采取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策略, 虽然学校充分尊重了教师自主选择开发课程的权利, 但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消极应对的情景。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简单地开发序列化教学活动、选修课, 而是教师教学经验的升华再创造, 它需要教师具备很高的素质和技能, 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适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Q:那老师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开设这门课的?

A:不是我想开这门课就开这门课, 学校说你必须得开。而且它当时让你选择题目嘛, 你自己定题目, 那我想, 学校配了这些东西了, 我干吗不用?那就用呗。那我完全开发一门课, 我再编个教材, 我再…… (实施课程, 还有国家课程的教学任务) , 那太…… (困难了) 。现在这些都是现成的东西, 我只需要指导学生就行了。

校本课程开发是个系统性的工程, 前期在于对学生特征的分析以保证所开发的课程适合学生认知特点, 对所要开发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以进行资源的选择和设计。可以说对学生特征分析和课程内容分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但是实际开发过程中李老师在这两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另外, 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单独的纯个人活动, 它涉及与学校关系的处理、学校现有条件和资源等方面。

Q:那咱在开设这门校本课程时, 有没有进行过学生特征分析之类的工作?

A:学生选这门课一定是他有这方面的兴趣, 是学生选老师。他要是不愿做实验, 他就不选这门课了。他要愿意弄, 我就带着他做一做, 动手能力会强一些。学校会要求老师把开设科目的标题写下来, 在学校开大会的时候, 学生勾勾选选, 达到15人或者10人了, 那就开了。现在这作用很有限, 还是奔高考。

Q:那您在一开始的准备过程中,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A:主要困难吧, 这关系处理不好。那你非要开这门课, 弄得挺别扭的。当然这是任务, 没办法。领导布置任务, 那就上呗。

Q:那您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有没有困难?

A:那要是没这些仪器设备, 困难很大, 我不可能自己开发一门课程。那别的老师讲, 肯定也这样, 开设的课程多少得和现在教的有点联系。它主要还是能力拓展, 你不能讲些和你教的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3. 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是科学的,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课程反对经验主义。课程是儿童的课程, 因此, 课程的设计不能从成人的眼光出发, 课程必须回归儿童世界, 而且课程要能够适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需要,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二是指课程的开发是需要技术的, 要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 即要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来选择一定的课程内容,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在此基础上, 进行课程的实施与评价。[3]在本案例中, 李杰老师坦承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工具, 虽然学校专门组织了相关培训, 但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校本课程开发并没有从一个技术的角度来考虑, 更多的是日常教学经验的扩展和迁移。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而且对教师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益处。

Q:那咱学校是什么时候开设这些校本课程的?在开设这些校本课程时, 学校有没有组织相关的培训啊?

A:好几年前了, 好像第一轮课程改革的时候就开设了。学校有组织培训, 就是开大会的时候, 领导给你讲一讲。因为我们每周二有开例会的时间, 他就会请专家给我们讲讲。反正有比没有强。

Q:那您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有没有参考一下专家的理论?A:他讲的那个吧, 肯定理论性特强。听完了不一定能记下来多少, 按照人家意思来嘛。人家研究了多少个例子了, 弄了个理论出来。我这还没上过这课呢, 你先给我弄一堆理论, 我哪记得住啊, 我得慢慢的, 上了一段时间了, 才可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4. 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是教师经验的理论化上升再创造, 它是教师经过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而摸索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以往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都属于教师的“私有财产”, 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经验共享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以物化形态存在的校本课程资源, 构成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 形成学校教学智慧库。在本案例中, 李老师所在的物理教研组并没有进行教学经验的反思、总结、提升等类似环节以开发物化资源或者电子资源, 仍然是以经验指导为主。这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不利, 仍然需要重新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 仍然需要长时间的教学摸索, 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损失。

Q:那咱这门校本课程有没有形成教材或者教案之类的东西?是凭教师的经验讲吗?

A:它是要求, 一开始我们写了几份教案, 到后来发现没人查, 就不写了。严格说这个校本课程应该是自己都编一套, 但是你要说这老师不教别的课, 你就专门弄这个, 那就够你弄的了。那谁有这样的能力, 你又教着这个, 又要开发那个。这就是个辅助性的, 作用很少。现在学生90%以上的精力还是课本, 这东西占的很少。即使学校安排了, 那也得稍微弄弄, 一周就一节课。

5.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

李老师对校本课程开发采取积极的评价态度, 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相关关系的处理等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比较消极。

Q:老师您对校本课程开发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或者你怎么看待校本课程开发?

A:这肯定好啊, 关键是谁做啊。现在没有专职的校本课程的老师, 你又当班主任, 又任课, 又教什么的, 谁有多少精力, 除非有个专职的教师来弄。你要让谁兼职的来上, 肯定弄不好, 不能让一个老师干几个工作。你要让我来做, 我肯定得有个关系的处理, 一个90%, 一个10%, 可能10%都不到。它对学生可能是好事。

三、讨论

1. 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在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中, 校本课程应该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具有同等的质量, 校本课程不是国家课程的附属课程, 也不是国家课程的补充, 而是具有独立课程规格的、由学校组织开发的、更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但是在实施中, 校本课程质量良莠不齐, 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不足、课程开发过程不规范、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等。笔者认为,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思想观念的保守和固化、学校层面缺少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等, 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决策和国家政策上。在学校决策上, 并没有准备充分而盲目上马, 学校缺乏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 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开发主体的保障、培训保障等以及学校是否具有运作校本课程的制度化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处于一种边开发边摸索的状态, 但是对摸索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缺少制度化的改进措施。在国家政策上, 国家鼓励开发校本课程, 以改变单一的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但是在对学生评价的体系中, 依然是以中考、高考为主, 导致学校把校本课程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国家应适当把校本课程也纳入对学生评价的体系中。

2. 对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和参与形式的思考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教师普遍反映时间少、压力大, 而且在访谈中李老师多次提到时间和关系的处理以及兼职开发校本课程带来的问题。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校本课程开发到底由谁来做?现在普遍的研究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发生在学校现场, 由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者个别教师进行的一项活动, 而且作为校本的课程开发, 教师应该在其中担任核心角色。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如果我们深究, 又会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情况下, 校本课程是需要教师兼职开发还是全职参与?笔者认为, 首先,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从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正确的课程观念和课程意识到行动研究的能力、反思总结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等, 这需要丰富的理论支撑, 也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因此新任教师可能无法胜任课程开发的主要工作。从这个角度上讲, 无论是兼职开发还是全职参与都需要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主导。其次, 兼职开发虽然可能会带给教师任务量大、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困难, 但是可以带给教师新的课程观念, 从而对原有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全职参与解决了教师时间紧、精力有限、与国家课程教学关系处理的问题, 但对学校来讲, 理论性强而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转向校本课程未尝不是对国家课程教学的一种损失。因此, 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处理。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教师兼职开发, 适当让部分教师转为全职参与。当然这都需要遵循教师自愿的原则。

3. 对校本课程开发后期实施的建议

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教师随意开一门课就开一门课, 也不是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开发出的课程就是合适的、合格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还是校本课程的实施。因此,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效果, 笔者认为, 首先, 需要学校组成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评审。只有评审通过的校本课程才可以进入学校的选课系统。其次, 引入学生评价机制。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至关重要。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对不适宜的校本课程进行改革, 甚至淘汰出校本课程体系;对广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进行经验推广和不断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活力, 适应学生需求。再次, 教师应该不断对自己或者团队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反思和适应性调整。校本课程应该是发展性的、动态性的不断进化的一种课程, 而且校本课程在三级课程体系中最能直接感受到这种发展性和动态性, 并且最易调整, 可以说这正是校本课程的优势所在, 教师切不可把校本课程固态化。

摘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校本课程走过了探索阶段, 越来越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成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辅助学习方式。校本课程正逐步进入发展的深水区, 文中从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校本课程开设的前期准备、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五个环节对目前的校本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 并对校本课程开发做了针对性的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设情况,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1]阎衡秋.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概况文献综述[EB/OL].http://www.zzxk.net.cn/jxky/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5.

[2]赵敏.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 (10) .

小学开设校本课程安排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舞蹈;校本课程;重要性

舞蹈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逐步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根据《尚书·尧典》的记载,我国早在上古时期的舜帝时代,就有了“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舞蹈场景。在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舞蹈无论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是在艺术的繁荣和进步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校本课程是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为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自行开发、设计和实施的课程。作为一名自幼热爱舞蹈、学习舞蹈,如今又教授舞蹈校本课程的普通农村小学教师,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越来越强烈地感到了在农村小学中开设舞蹈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我认为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舞蹈是一种活动,舞蹈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身体的活动来完成学习过程的。小学时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舞蹈、练习舞蹈,学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加身体的肌肉强度和肢体力量,经常练习还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形,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良好效果。在当今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分数中的比重越来越受到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视,而体形进入中考并作为评判学生体育成绩的因素这一考试制度的改革,无疑更加刺激了社会各界的神经,从而引导并促使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在一味关心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要同时加大对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我认为,在学生锻炼身体方面,相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尤其是对于普通农村小学来说,在校园建设和配套设施如操场、健身器材、体育用品等方面都难以达标的情况下,舞蹈课程由于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于学生们来说会更有吸引力,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也不无裨益。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学生除了完成学业之外,还要学会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此期间,受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包括兴趣爱好、优点特长等会逐渐萌芽并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艺术园丁,一定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为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校本课程设置的初衷,就是结合学校实际,展现教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尤其是对于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同学来说,开设舞蹈校本课程,无疑正好满足了他们从小就梦想着穿红舞鞋、当大明星的美好愿望。对于天生热爱舞蹈、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从这时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学习舞蹈、练习舞蹈,或许无意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她们的个性在这片土壤上萌芽,让她们的梦想在片天空中起飞。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舞蹈校本课程虽然只是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或许会对她们的成长成才产生重要影响。

三、陶冶学生艺术情操

英国诗人培根说过:“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就像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这句话与《毛诗序》中关于诗歌的说法“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都讲到了艺术的相通性,可谓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由此可见,舞蹈不仅是一门形体艺术,而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舞蹈与音乐、诗歌之间的联系,可谓如影随形、密不可分,可以说,舞蹈是活现了的音乐,舞蹈是流淌着的诗歌。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感悟,对动作的理解与把握,能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不知不觉地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学生还能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祖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了解不同民族在服饰搭配、舞蹈风格和风土人情方面的不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舞蹈,热爱艺术的情怀。尤其是一些内容清新、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具有十分丰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思想教育内涵,可以培养孩子辨别美与丑的能力,让学生在感受悦耳动听、旋律流畅的舞蹈音乐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增强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唤起他们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对艺术性情和良好品格的陶冶。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舞蹈课程是一种集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有着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强制性,从练习最基本的肢体动作开始,由零碎到连贯,从生硬至流畅,无不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与辛勤的汗水,无时无刻不考验着孩子的吃苦能力,磨练着孩子们的坚强意志。在经常的排练和登台表演的过程中,孩子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在人前表现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大方,孩子的信心得到了增强,在舞台上的表演会更加自信和完美,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展现,在学习活动中的集体荣誉感会更加强烈。目前,全国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了校园集体舞比赛,我认为,这项活动无论是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眼,还是从提倡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全体学生通过学习校园集体舞,通过接触舞曲音乐和舞步,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以在艺术鉴赏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舞蹈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孩子们通过学习校园集体舞以及参加比赛,不仅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舞蹈的基本知识,增强集体意识,还可以在男女生手拉手、肩并肩的相互接触、相互帮助中,抛弃男女有别的羞涩心理,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和信任关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降低家长投资成本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或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当前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实生活中,我校许多学生的家长却因忙于生计而难以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应有的督导和辅导作用,再加上收入有限,要是再拿出一部分钱来让孩子像其他有条件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课外学习特长班,就更是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结合学校特点和生源情况,大力开发并实施了舞蹈校本课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家长心头的这个大难题,有效降低了家长的投资成本,节约了家庭开支。作为我校的音乐与舞蹈校本课程老师,我对此感受颇深。自我校开设舞蹈校本课程以来,尽管学生人数和课时有时偏少,课程设置和内容较为简单,但足以让那些热爱舞蹈的孩子满足自己的舞蹈梦想了。每次上舞蹈校本课时,看到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笑脸,那一双双纯净明亮的眼神,那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身体,我都感到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自豪感。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全市范围来看,类似我校这种情况或情况更差的学校应该不在少数。由此可以说,在农村小学开设舞蹈校本课程,不仅是关系学校教学内容的大事,而且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大事。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学校一己之事,更需要有领导、专家以及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在此,我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农村小学教育,关注在农村小学开设舞蹈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加大投入,搞好宣传,为共同推动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为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孩子们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方案 第5篇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开设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一、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设置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在开设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同样要开设好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等)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的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兴趣爱好特长、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等方面意义重大。近年来,山东省两次对课程实施水平进行评估,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督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和类别

(一)开发的方式和类别

1、开发渠道以我校教职工为主,老师们也可联系家长和合适的社会人员开发开设,但评奖和开设均以我校联系的教师为责任人。

2、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一是原来开发成熟的校本课程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剪纸、布贴画、泥塑、折纸、丝拉花、象棋、武术等;二是开发书法、绘画、诗词诵读、围棋、豫剧、摄影、乡土历史、乡土地理、机器人、乒乓球、二胡、钢琴、谜语等;三是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开设烹饪、木工、温室栽培、果树栽培、食用菌种植、家电维修等课程。(不仅限于这些,老师们可以根据特长增加新的课程资源)

(二)开发的程序

1、各年级要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对学生实用的、具备开设条件的课程,确定拟开发校本课程目录。

2、根据选择的课程物色开发人员,先要看现有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看有多少课程可以开发;再调查家长能承担多少;教师和家长确实承担不了,开发意义非常大的课程再面向社会物色人选。

3、开发人员确定后,每门校本课程都要编写出简易的教程,可从课程渊源、意义、简易教程、作品展示和实践训练等几个方面编写,同时还要开发准备课程开设需要的各种材料、教学用具等资源。

三、校本课程的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经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心暂时设在科研处,负责人由科研处主任兼任。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心有三个职能,一是策划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二是与学部、年级结合统筹安排校本课程的开设;三是结合学部和年级对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和奖惩。

2.建立校本课程活动室,作为存放校本课程材料资源、作品的地方和开展校本课程活动的场所(暂时设在教研组活动室),活动室相对分类设置,有利于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设。

四、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

根据校本课程的性质和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的校本课程准备采取集中设课的方式,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起排课集中开设。即集中在某一天的某一节一个年级的所有班级全部开设地方和校本课程,这样,可以方便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校本课程开设的地点,根据课程的性质,可以选择在教室,也可以选择在活动室,以教室为主。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

1、校本课程开发时,要不断进行调度和交流,使开发的校本课程尽可能规范和完善。

2、校本课程开发后要组成评委会进行验收,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评出一、二、三等奖,各奖项设置多少根据开发校本课程的质量确定。

3、评出的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本人300元、200元、100元,同时设立校本课程开发年级奖,评出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年级、科室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分别奖励先进500元、300元、100元。

4、原来开发的第二课程要进行完善,完善后同样参与评奖,由于原来已进行奖励,这次奖励根据相应奖励等级减半发放奖金。

5、建立长远的校本课程开发补充和完善机制,评奖过后重新开发的校本课程随时可以向校本课程开发中心申请验收,学校将组织评为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等级发放奖金。

(二)校本课程的开设评价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设评估委员会,对每次开设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评估验收,经验收开设到位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全部按超课时计算课时补贴,由课程开发中心统一核算。

2、对开设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好的作品成果将进行展览。

3、开设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同时将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定,记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六、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张庆华

常务组长:许朝芳、李银乐

副组长:耿代军、刘东江、李保华、苏保震、张继刚、王耀强

成员:侯爱芹、刘广元、郭传勋、刘辉、张保具、赵惠民、张建中、何广杰、张雨印、谢洪庆、李至任、王泽峰、岳彩力、王立强、卢永庆、赵记霞、岳发星、赵福玉、张玖玲、王喜月、尹芳霞、高翔、李兰芝、赵妹芳、高广建

校本课程开发中心负责人:郭传勋、刘辉

七、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发动阶段):2011年3月1日-30日

第二阶段(开发阶段):2011年4月1日-20日

第三阶段(评奖验收阶段)2011年4月21日-30日

第四阶段(课程安排)2011年5月上旬

第五阶段(开设阶段)2011年5月下旬至放假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了一些校本课程开设的典型学校,我们要借鉴经验,勇于创新,克服一切困难,本着对学生、对国家、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创造性的开发开设好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实际行动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莘县实验初中

学校校本课程开设情况介绍 第6篇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现将我校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我们把了解本土风景名胜、人文历史、环境保护(课程名称:热爱家乡快乐成长)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目的是既对学生进行了民风民俗的教育,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同时我校还在1——6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校本课程,每门课程每周各一节。由班主任或专职教师授课。

二、困难问题

我校校本课程虽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师资力量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课程标准,不了解教学的深度、方向和范围。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知道该如何授课。条件不允许,无法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

三、对策建议

为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为了确保我校的校本课程定时开展,学校在编排课表时,便编排好三到六年级上校本课程的具体时间,确保了一周六课时的校本课程。同时希望上级部门给安排专业老师,对老师进行培训,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要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特点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 农村和学校自身的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要义在于它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2、要从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这就要求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立足于学校及农村拥有的课程资源优势。在做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强化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与活动等多因素的整合,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可少。

3、要注重实践过程的研究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甚至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特色。关键是行动,不会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比如课程目标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创造的执行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只有立足于实践探究才能够逐步形成。当然,我校曾经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经验,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必将有助于我们理性的、合乎规律的校本课程的建设。

学校地方校本课程开设汇报材料 第7篇

柏井中心小学

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开足开全了各门课程,特别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是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根据地方、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开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这些不被重视的课程终于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大大活跃了学习氛围,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为:写字。

一、二年级硬笔;三、四、五、六年级硬笔和软笔间周进行。为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张芝明辅助各班语文教师对软笔书法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还定期开展与写字课程有关一系列活动,如:每月一次的写字比赛,学校书法大赛等。经过长期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为:古诗词诵读。活动开展三年来,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以经典诗文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似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为提高全体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校定期开展与校本课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如《古诗文诵读大赛》以及《爱祖国爱家乡演讲比赛》等活动。

小学开设校本课程安排 第8篇

一、高中英语文学欣赏校本课程开设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技巧、提高语言能力。英语文学作品语言通常是经过作者精心的揣摩和推敲的,在语言运用上可谓是典范,在英语教学中开设英语文学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第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外国历史文化。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一个国家长时期沉淀下来的文学作品通常是根植于这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土壤中的,大量阅读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可以广泛深刻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第三,还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人物以及事件描写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褒扬和对假丑恶的批判,有利于学生辨别真伪、认清丑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使得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提高了人文素养。

二、校本课程开设中教材选择的原则

第一,内容的趣味性。选择的教材内容要与高中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相符合。通过趣味性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出于对教材内容的喜爱,促使学生克服阅读中的语言障碍和困难,坚持完成阅读。例如,在文学欣赏校本课程中,我们可以以观摩电影的形式在教学中引入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电影Romeo and Juliet,还可以根据学生喜爱运动的特点开设一些对乔丹、贝克汉姆等体育明星的人物介绍课程。总之,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选择一定要突出趣味性、符合高中学生的性格和爱好。

第二,教材主题的思想性。根据高中英语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育应该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因此,英语校本课程教材的选择要注重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人格教育的作用。例如,作家Helen Keller的著名英语散文Three Days to See所表达出的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难的不屈与抗争,可以使学生得到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

第三,难度的适中性。高中英语学习是介于儿童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特殊阶段教学,因此,在英语文学欣赏校本课程开设中,要注意教材选择与儿童文学和大学文学教学相区别,注重教材难度的适中性。在选择教材时要综合考虑高中学生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选择难度合适的教材,在英文文学作品中,有些作品不是全部都适合高中生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些难度适中的章节给学生阅读,例如,英文作品Rob-inson Crusoe中第八章节(Chapter8)、Jane Eyre中的第三和第四章节(Chapter3-4)的内容就适合高中学生阅读。总之教师一定要在文学欣赏校本教材选择时把握好难度的大小。

三、文学欣赏校本课程的创新教学———作品欣赏与表演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文学欣赏校本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阅读或写作的角度开展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虽然也属于文学欣赏教学,但是从培养学生人文性的角度来讲,显然其传统知识教育的色彩较浓。因此,从培养学生人文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将作品欣赏与表演结合的新型文学欣赏教学模式更加适合目前高中英语文学欣赏校本课程教学的需要。将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与成就感。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英语文学戏剧,开展作品欣赏与表演结合的新型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者选择已经改编成经典电影的英文名著,让学生在观看电影或原著材料之后,将其中的经典片段表演出来。在作品欣赏与表演结合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后的角色理解与感受非常重要,在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自己写的总结进行评价,以利于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改进。

高中英语中开设文学欣赏校本课程已是大势所趋,在校本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教师和校方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以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校本课程教材,为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基本保障。此外,在校本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课程开设的目标是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不是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教育,避免校本课程走入对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误区。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得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更大的重视,因此,开设高中英语文学欣赏校本课程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校本课程开设的角度,就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程的开设作简要探讨。

上一篇:从法学角度谈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下一篇:助学部第二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