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童年的散文诗:忆童年

2024-07-09

写童年的散文诗:忆童年(精选16篇)

写童年的散文诗:忆童年 第1篇

有关写童年的散文诗:忆童年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想

想象着自己是个外星人

当你被讨厌、被嘲笑、被讽刺

被怨恨、被践踏、被放弃

内心感到害怕

遇到挫折地遍体鳞伤

经历一次次失败

却无法满意的`交卷

才会发现

原来你和这个星球上的人都格格不入

每一夜都在星空下翘首

盼望着小伙伴来接我回家

当你一次次的失望

但并不绝望

一时孤独也不落寞

他们

也许就在来的路上

只是没有前进的动力

你愿意转化成无形的能量

给他们加油

也许迷失了方向

你站在屋顶化身为灯塔

集中精神发送脑电波信号

为他们导航

也许飞船出了故障

你期盼他们能马上修好

在心里暗暗鼓劲

为他们祈祷

也许收到了求救信号

降落在不知名的星球

找寻到其他伙伴

为他们祝福

也许他们就在你身边

只是默默的守护你

也许

也许你觉得地球

也挺好

写童年的散文诗:忆童年 第2篇

童年那一抹淡淡的笔墨所留下来的醉人的安祥,用时间的经纬编织的线,将一页页装祯成册,在许多充满温馨的夜晚,挑灯夜读,芳心陶醉,童年呀,终是不再来,而那一缕回味却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在无数次叩响记忆的大门,一次次将它解读。――题记

一、月光下的记忆

透过窗外多想看你一眼,可你现在正偷闲,啊!月亮,我今晚只作怀念了,记得小时候,我在草坪上玩耍,你在草坪上;我在收稻谷,你在刀尖上;我在破塘边看荷苞,你在池中;我回到家里,你停在门口。我在床上,想起了我那次放牛迷失在月辉下的光影。

(一)月光下的草坪。提到草坪,我不由的嘴角处扬起了一道弧度,那个草坪承载了我太多儿时的记忆。说是草坪其实寸草不生,小伙伴天天在草坪上爬地打滚的,小草也只好藏在大地母亲的背后。草坪那里晚上比白天热闹,包括礼拜天,在那个时候就即便是礼拜天,大多小伙伴也是在白天帮着父母做点家务,或是下农地干活。一到晚上,小伙伴如蜂拥而来,给草坪增添一道独特的景,有的小伙伴喜欢玩丢手巾的游戏,有的小朋友喜欢微辉的月光下下象棋,我总是感觉那些下棋的小伙伴们,没有看棋的带劲或者说过瘾,你说这样走,他说那样走,有时候一时兴起,直接把棋子拿着走。有一种游戏我感觉最好玩,要算翻牌了,也是用纸叠成一个四方形的形状,分正反。任由一方先把牌放地上,另一方将牌放在手掌心,猛地一下,可以说是把自己手力该有的都使出来了,底下的那张牌若被你拍翻了就属于你的。为了想赢到牌,我竟然想出了一个办法,胸前那几个扣子干脆不扣,哈哈!你还别笑,那一拍下去呀!由于身体在动,加上风的力度,那换牌的成功率明显高出很多,最初那些同伴们不知是什么原因,说我怎么老是赢,然后大伙发现我翻牌的动作确实跟别人不一样,其实说心里话我是在借风力的惯性,整个人转过去的弧度咱不说一百八十度,至少在一九十度以上,哈哈!当然次数多了,伙伴们也看出端倪了,打那以后,凡是做这种翻牌游戏的胸前不扣子的伙伴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在这项游戏中我到底都没输给他们,因为也就在那一段时间,我妈妈请人帮我做一件衣服,没想到做大了,妈妈问我要不要再拿去改一下,我说:“妈,就这样,我喜欢,没事的,反正我长得快。”其实我心里想着这衣服若是配合翻牌想必有效果。

(二)月光下的收割刀。记得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我几乎被父亲的勤劳所感染,遇到节假日,我愿意陪父亲在田地里一起流汗,一起劳作后带上欢愉的心情回家后急切想回家吹电风扇的感觉,父亲总是习惯的把我挺到他的前头,让我好好的享受一翻,被风吹的感觉真好,吹出了凉爽,吹出了父亲的勤劳与平凡,吹出了父子情,心里暖暖的。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跟爸爸在晚上一起收稻谷,念五年级时放的那个暑假,三哥也是在那年出去打工了,十来亩的稻谷田都是我跟爸爸完成的,包括收割、打禾、翻田、插秧等等!特别收割早禾,白天的炎热程度不言而知,为了避开中暑,我跟爸爸常常选择在晚上下田地干活。当然了次日也同样干活的,只是中午休息的时间较长点。做什么事一样,娴熟了做起来就快很多,割禾是我的强项,就算是老爸也比不过我。记得有一次在田里跟爸爸说笑:我说爸爸,你个子太高了,蹲下去割禾不容易哈!倒是我矮得跟禾似的。爸爸笑了,那一抹月光洒在爸爸的脸上显得格外的明亮。

(三)月光的破塘。提到破塘,记得有人调侃,你们破塘玄,不但塘破连人也很破。其实他意思是说:你们破塘玄有一个风水宝地――破塘。确切地说,在那个清贫的年代,这口塘养活了整个破塘玄人,全组人的庄稼农田于归下游地段,都是靠这一口池塘水来滋润良田。当一个人慢步在池岸时,特别是夜晚,你会发现它如一个且睡的婴儿,月光洒在她脸上,在梦中露出一脸清秀。你瞧它怀里的荷叶几寸荷花娇,绿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一缕月光折射出一道道弯弯的余辉,浸润着我儿时的心灵,让我迫不及待地向前靠近,明知道这么晚看不见鱼虾,可还是一睹作罢。再瞧瞧对岸那一排柳树的倩手在随风微晃,正好映在我的眼底下,来自月光的轻抚,它越发显得含羞矜持。

(四)月光下的牧童。记得有一次我放牛,在草堆里睡着了,晚上八九点钟,家人心急如焚,到处寻觅我的踪影,记得首先找到我的是大哥,见我第一反应是,脸色苍白的他一下抱住了我,霎时,阳光般的温暖倾倒在我的心间,随后大哥那几句亲切的话语让我克制不住内心的那份善感的情愫,温柔而感动的泪水悄无声息的爬上了眼角,这种兄弟情在那个月辉之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浓烈与温馨。

二、舌尖上的记忆

季节更迭,流年渐远,那些舌尖上的记忆,浸润了岁月里的一种滋味,妥贴了岁月里一缕食欲清思的光阴,就像一张加洗后的旧底片,完好如初的保存在记忆相册的前页。

(一)油条。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习惯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挑着一担米上古市街去卖,不忘花上一点钱买点我和妈妈喜欢吃的东西,父亲你记得吗?我最喜欢你给我买的油条了,感觉稣软且爽口,现在想起,我不禁问自己,我怎么喜欢那个老丑的东西。今天想起,感慨万千,之前我似乎没有想过,一个快半百的父亲挑着盛满的一担大米,挑十里左右的路程,并且还要路经太平岭那座大山,真的不敢想象您那时所受的苦。记得你有一次当你把一担米卖光后,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由于好奇,你也临场了,看见一群人在弄瓜子子游戏,父亲您是第一次见到,并不知道他们是一群骗子团伙,那一群骗子团伙很狡猾,开始让你先赢点,你猜碗底下是两粒瓜子它还真是两粒瓜子,等你一时兴起,压得多了,自然就输了。等您输了,又觉得不甘心,再去压,最终把卖米的钱输了个精光,只剩下自己带过去的本金。不过这次你同样给我买了我喜欢吃的油条,回家后妈妈见你不对劲,问了个究竟,当你把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我们后,您眼眶湿润了。说心里话,这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您眼眶里盛满了泪水,妈妈是个聪明人,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安慰您。而我手里握的是您给我精心包好的油条,霎时,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一份感动,一份心疼于沉默中直击内心深处那一根最柔软的心弦。孩儿于居一隅,温柔的眼神折叠了翅膀。从此我记住了油条,记住了可敬可爱的父亲那颗柔软的心。

(二)大米。记得我上四年级前,吃的大米不多,那时以红薯丝为主,除非有客过来,妈妈才会大方一些,不过我很佩服妈妈煮饭的技术,煮出的饭能分出两样来,一边是红薯丝饭,一边是大米饭。自从我上五年级后,学校允许离学校的同友拿米到学校蒸饭。妈妈很疼我,每次拿的大米明显要比红薯丝多一些,不过这里有一件事我从来没提起过,有很多次等妈妈帮我装好大米后,我会瞒着妈妈,趁妈妈不注意,我又放回去一点。其实也不是我吃不完,只是心里老想着,蒸饭时,我在碗里多放一点水就是,无非就是稀一点。不过说心里话,其实我并不喜欢吃那种稀一点的米饭。

(三)爆米花。昨天中午买菜回来的路上,突然看见一台机子,架在离学校不远处,因为好奇,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台手摇炉。哇!炸爆米花呢!意外的是没见有炸爆米花的顾客,老大爷坐在那里,一眼看去,那肤色似乎可以与熏得乌黑的.手摇炉媲美了,眼前这个老大爷与这架摇炉机成了一道孤独的景,那爆米花机寂寞中竟有一种莫名的味道。如在早些年,我想会是一道完全不同的风景。童年时,只要爆米机出现,师傅就会忙个不停,直到天黑脸成八怪才收工。那时的我因为爱吃爆米花,就算自己不买爆米花,也免不了到现场凑个热闹,记得有一次一时兴起,帮师傅往爆炉机里添干柴,就这样熏得跟包青天似的,回家后妈妈问我怎么一回事,我回答妈妈说:我帮爆米花师傅打了一次工,体验了一下劳动的艰辛,师傅是说爱玩的孩子是天性,即使老去永留甜蜜。妈妈听后反而笑了。

而眼前的这位老爷爷孤零零地坐在那里,我便不多想,顺口递上一句话:“大爷,帮我炸一份吧!”于一隅等待儿时那充溢着幸福与快乐的爆炸声,在我耳朵里再次炸响。

在那么一个年代,小孩子容易懂得满足幸福,也容易懂得满足需要。任何一个小小的满足都能折射出幸福的光芒,一小罐爆米花诠释了我的童年时的那种很容易满足的快活。

如今高科技发展,像这种老式的爆米机几乎很难见到了,被那些新型的美式的爆米机所代替,操作过程省事,亦省时,并且炸出来的爆米花更加均匀,香味可好。可是这罐爆米花给我拾起了一份儿时的记忆,这种味道是用钱买不到的,只会在岁月的沉淀中越陈越香。

三、卖抓爬

说起卖抓爬,即是一件特别搞笑的事情,亦是感受到了亲情的别致。首先说一下,抓爬是用竹子做来爬草的一种工具,方便勾住草,底部齿轮成弧形,爬回来把草晒干,然后当柴烧。

大哥跟三哥都是竹匠,不用说,三哥师傅就是大哥啦。三哥学了三年竹匠。有一次在一起聊天,提到的抓爬的事,我调侃道:“三哥,你学会竹匠了吗?”三哥胸有成竹的回答说:“当然学会了。”然后我边点头边笑道:“你是会了。”似乎还没等我说完,他的笑声早已传遍了整个房间。其实说心里话,三哥这一笑,里面包含了太多,他知道自己早已不是一个竹匠了,原因是这门手艺可以说是淘汰了。一时兴起,话来了,我说:“三哥呀三哥,那几年你学竹匠不要紧,拼命地做抓爬当试验,害得你小弟到处帮你卖抓爬!其实那时我还小,上四年级,每次礼拜天,只要不下雨,我就会挑着你做好的抓爬到附近一些村庄去卖。大哥的竹匠手艺没得说,十里八村都知道,名师出高徒嘛!凭良心说话,你做的抓爬确实很畅销,只是小弟还小,每次只能挑三十个左右。每次去卖抓爬,总有那么多人夸你小弟“这孩子不得了,这么小就会做生意了……”怪就只怪我三哥手艺太好了!每次挑去的,我都会卖完回来,有一次我是卖了精光回来,可是帐目不对呀!一个抓爬换回2斤豆子。30个抓爬应该换回60斤豆子呢!咋只有五十二斤多一点点呢?我猜想是在卖的时候不小心称错了,不然还能怎么样,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满脑子还在想这个事情,也没吃多少放下了筷子,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那种不愉快的心情全露在脸上,被三哥看出来了,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不开心呢?我把这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这回三哥才恍然大悟,其实每次我去卖抓爬都是二哥帮我捆好,每头15个,二头共30个。可是这次三哥只帮我捆26个,当我问三哥为什么这次只捆26个时。他的回答让我特别感动,他说他昨天路过张家村,都有好几个人提到你,说你懂事,我只是心疼你,今天特意少捆了四个,不过都怪我,忘了跟你说。当时我深深地感动了,后来三哥特意在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二块钱给我,让我明天去学校买东西吃。其实我知道自己平时也舍不得买东西吃,不过在第二天放学回来的路上我把三哥给我的那两块钱一次性买了,买回来同三哥一起吃。

忆童年 第3篇

转眼过了4年, 1956年冬, 因父亲在沈阳工作, 父母携我们子女4人迁居沈阳。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那天, 我们一家6口乘火车来到沈阳, 下车后, 母亲背着妹妹, 父亲拉着姐姐, 我与哥哥相互追逐着跑在沈阳站木制的天桥上, 全然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傍晚, 一家6口来在父亲先前租住的一间平房内, 安顿居住下来。由于刚从农村搬入城市生活, 母亲不太适应, 曾一度出现了要返回农村的念头, 在父亲的多次劝说下, 才打消了重返故乡的想法。

1957年初冬, 我们全家搬至沈阳市皇姑区松花江街二段一里、当时的北陵制鞋厂家属宿舍住宅一间约15平方米的房子里。从此, 我们就在这里长久地居住下来, 这一住就是30多年。

对于我来说, 儿时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 虽然过得清苦平淡, 但也充满了童趣。还记得那几年冬天雪下得都很大, 每当大雪过后, 我便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 玩得非常开心。

1959年秋天, 我自己从家里找出了户口簿, 去皇姑区五一小学报名, 由一名稚童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小豆包 (当时父母工作忙, 顾不上陪我入学, 当时家里已有姐弟5人) 。当时社会经济落后, 父母每月的工资收入很低, 生活十分清贫, 我和哥哥上学时买不起书包, 只能各自用一块旧布将课本裹起来夹在腋下上下学。那时净穿打着补丁的衣服, 有的衣服甚至补了两三层, 鞋子也穿得露出了脚趾头, 尽管清贫, 但每日里也是过得无忧无虑的。

每年春季来临的时侯, 我们这些顽童便到离家较近的农村疏菜地里逮鸟玩儿, 什么“春暖、燕雀、白眉、红壳、金钟…….”均被儿时制作的“扣网”禁锢。天气越来越热了, 我们又成群结队在新开河旁的稻田里捉蜻蜓。

仲夏, 下午放学后, 大家一同去到附近的河沟里学游泳, 身体经常泡在水中, 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饿了, 便仨一群俩一伙地跑到旁边菜地里去偷西红柿、黄瓜充饥。时间充裕的话, 就到郊区的稻田地里或是小河边钓青蛙, 回来喂自家养的小鸡小鸭, 还有时到小河沟里去捞鱼……真是有趣极了。

金秋时节, 我们也有自己的各种娱乐生活, 到离家较远的郊区去捉蟋蟀, 北陵公园、上岗子、东西瓦窑……都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回到家里, 再把捉到的“俘虏”按照大家公认的级别标准进行分类, 依次有“大王”、“全须全尾”、“白眉”……等级不同, “住处”也有差别, 虽然都是瓶子, 但有的堪称“豪宅”, 有的就只能勉强容身, 看来身份和等级意识在那时起就已萌芽。此时, 春天抓的小鸡雏已经长成, 我们男孩子经常抱着自家的大公鸡前后院跑着, 找小伙伴斗鸡取乐……那时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 娱乐也是多种多样:跳房子、跑城、骑马抢将、捉迷藏、弹玻璃球、摔泥炮、放风筝、自制弹弓打鸟等等。

寒冬, 严寒风雪也挡不住我们童心的炽热。我们就地取材, 把旧竹筐底下的宽竹片绑在鞋底下当冰鞋滑雪玩儿, 还自制冰滑子、滑冰车, 和伙伴们一起到新开河的冰面上滑冰, 时常有人不小心掉到冰窟窿里, 弄得鞋、裤全湿了。尽管这样, 贪玩的童心时刻都在吸引并促使我们去比拼, 用这些自制的器械进行比赛。有时, 我们还会拉着冰车, 拿着豆腐票, 到五一商店及离家较近的副食商店站排“拣”豆腐……

童年忆事(节选) 第4篇

就在这时候,鸟妈妈发着咯咯咯的轻细喉音,焦急地扑棱着翅膀,从一块石头飞到另一块石头上,始终不离这位冒失鬼的左右。我当时处在一个不知天下有怜悯之事的年龄,浑蛮劲儿十足,尚不懂得做母亲的忧心。一个计划在我心中盘算,那是一种透着小猎食动物心理的计划。过15天我再来,在雏鸟离巢前把它们取走。这段等待时间里,我先拿走一个小蓝蛋,就拿一个,这样可以骄傲地证明我发现了一窝鸟蛋。我生怕把小蛋挤碎,手心里抓上一些苔藓,把小蛋包在苔藓窝儿里。啊,管他呢,就让童年时代根本没有过第一次发现鸟窝这种狂喜的人来谴责我吧。

我轻轻握着揪心的小东西,生怕稍有闪失会把它弄坏。干脆就此停步,山不再往上爬了。等以后找一天,我再登上山顶,去看那些能升出太阳来的树木。我顺着山坡往下走。走到山下时,遇见了副本堂神甫先生,他正一边读着经本,一边悠闲散步。他以为我拿着什么圣物,走路时步子迈得那么重。我把那只手背到身后,不料他居然发现我手里有东西。

"你那是什么,孩子?"神甫问。

我一时不知所措,张开那只手,让他看了卧在苔藓床中的小蓝蛋。

"啊!一个萨克西高勒蛋。"副本堂神甫这样说着,"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山上,石头底下。"

提问步步深入,我的小过失彻底坦白出来:我没想找什么,忽然一个鸟窝让我看见了;鸟窝里有6个蛋;我从里面拿了一个,喏,就是这个;我想这样等那5只小鸟出壳等雏鸟翅膀上长出粗羽毛的时候,我再去把它们都端回来。

"我的小朋友,"神甫开了腔,"你可不能这么做。你不能把一窝小鸟从它们母亲身边夺走。你要尊重一个无辜的家庭。你应该让仁慈上帝的那些鸟长大,让它们从窝里飞走。它们是田野的快乐,它们能清除地里的害虫。如果你想做个乖孩子,就别再去碰那个鸟窝。"

我做了保证,表示一定按他说的去做。于是,神甫继续散他的步。当我回到家里,自己这儿童心智的生荒地里,已经着着实实播进了两粒种子。一粒是一席权威的话,它刚才教我懂得了损害鸟窝是一种不良行为。但我还是不明白,鸟类怎么会来帮助我们灭杀害虫,灭杀那些破坏收成的祸害。不过,我内心深处确实已经感到,惊吓母鸟是不好的。另一粒种子是那个"萨克西高勒",神甫看到我拾来的鸟蛋时说了这个词。噢!我心里想,原来动物和我们人一样,也有名字。是谁给它们起的名字?我在草地和树林里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又都叫什么呢?"萨克西高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学了拉丁语后,才知道发"萨克西高勒"音的那个词,指的是居住在岩石间的人。真是这么回事,当年我看见的那只鸟,在我出神地盯着它那窝蛋时,确实是从一处岩石尖上飞到另一处岩石尖上;而且它的家,也就是它的鸟窝,也正是安置在一块大岩石片做的屋顶之下。从书里,我又无意中进一步获得一个知识,知道了这种与多石丘岗为友的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土坷垃鸟",因为它在耕过的地里,总是踩着一块一块的土坷垃飞蹿,巡视那翻出了许多虫子的道道田垄。到后来,我又知道了普罗旺斯人给它起的一个名字:"白屁股鸟"。这个叫法也很富于想像力,让人一听就能想见一只鸟在翻过的田垄上突然一蹦做个空中杂技动作时,它尾根上的一撮白毛便向两边展开,样子像只白蝴蝶。

忆童年的现代散文 第5篇

那年的炊烟,掺着淡黄的暮色,带着青青画意,掠过老屋顶的瓦片。迷蒙里,我看到了你稚嫩的双眼。和我一样年幼的你,此刻,正用脚步丈量着与夕阳的距离。天真无邪的念叨着重复的数字。你当然不曾注意,我在你的身后,正小心的为你保护被夕阳拉长的身影。

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跟夕阳商议一下,要他晚点下班,为的是让你的快乐多一些。如果他同意,我会用早上我很早起床采来的那些带着露珠的肥大的皂荚给他作为交换。如果还嫌不够的话,再加上一些我采的饱满的桑葚。那些紫色透黑的大颗桑葚是我自己舍不得吃,要留给你的。现在给太阳吧,虽然我也舍不得,可是,太阳晚一些下班,你就可以数出你与太阳到底有多远了。等到再去到那颗歪脖子的树上摘的时候,我还是会把好的留给你的。你不用不好意思,我告诉自己要让你开心的。你昨天还帮我斥责了那个欺负我的.小女生了呢,所以,我也要为你做一些事情啊。放心吧,我不会要你还给我的。

虽然我做好了为你牺牲的准备,可是太阳他还是没有给我一个薄面。我曾想,再也不理他了。可是第二天,他的温暖把我唤醒的时候,我又甜甜地对他笑了。完全忘记我对他的记恨。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太计较了。去那个有着像伞一样绿荫的的皂荚树底下溜达一圈吧,或许有意外的收获呢。当然那里不会有美好的糖果的,昨天我偷偷和太阳生气了,就算有,他也不会送给我们。不过我们可以找到比糖果更好的东西,比如散发着幽香的小野花,印着花纹的蝴蝶,还有会讲故事的知了什么的,总之有好多,好多。要是你都不喜欢,我们就靠在老树下,我给你讲故事。讲那个大树洞里有宝藏的故事吧?要是我们能发现好多宝贝该有多好,我一定换很多糖果给你。然后用那些花花绿绿的糖纸折一串好看的花,我们玩完了就种在土里。你说,它是会接出糖果呢,还是会开出花?

太阳要玩捉迷藏吗?你看好像那片云睡着了,它不动,就把太阳盖上了。我看我们还是回家吧,要是他们哭了,我们就回不去了。今天我的这件衣服是新的呢,对了我都没好好让你看看,回家再看吧,我还可以借给你穿呢。不过现在我想回去了,我不想我的好看的花衣裳被打湿了。妈妈说,不许我生病。要是我生病了,爸爸和妈妈就会争吵,我不想看到妈妈哭。她哭的时候,我的心也很疼,会跟她一起哭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她这么多眼泪,但知道她很伤心。你的妈妈会打人,所以你不会看到你妈妈哭的。

忆童年经典散文 第6篇

时光过的真快呀,转眼间已走过四十八个春秋。每当看到天真活泼孩子们的时候,总会莫名的怀想起自己童年的乡村生活。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祖辈们和黄土生活在一起。那个宁静古朴的小村庄,儿时的记忆中村子不大,但是很美。勤劳的农民躬耕田野,清风吹过,满目的庄稼随风轻摆,唱出哗啦啦的动听歌声。村北边的小河流水清澈,鱼虾成群。河两旁林间树木繁茂,野花点点。村里的人们感情融洽,和睦安然。每当夕阳西下,暮色渐沉,房顶上的炊烟便袅袅升起,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准备晚饭。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身上总带着股泥土淡淡的香。不同于城市里生活在钢筋混凝土里的孩子,我小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高楼大厦,什么叫做红灯绿灯。一早溜出家门,便和小伙伴们开始了一天狂奔玩耍,根本不用担心走失迷路,不需分辨好人坏人,不必在乎摔倒爬起,村里的大街小巷、林间田野、溪流小路到处都留下了欢声笑语,留下了我们玩耍成长的小小足迹。哪像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出了门需要爷爷奶奶领、放了学要等爸爸妈妈接,那时的我们自由得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翱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

春天,朵朵野花盛开时,我们采择编织成了彩色的花环戴在头上,争比着谁的杰作更加好看。河边,当柳树的嫩芽破皮而出,我们会扯下长得最直、最壮的树枝,用小刀剥开两头的树皮,用手使劲拧,抽出中间的硬枝条,制成小树笛,然后鼓足力气吹出“呜呜”的声音,虽不悦耳,却百听不厌,置身于美好的春天里。

夏天,我们光着小脚丫吆喝着去河里抓鱼虾。清水流淌,小鱼儿快速飞窜,我们悄悄靠近停下的鱼儿,飞扑上去,往往溅得一身水花,却是两手空空。玩累了,就躺在河边树下的草地上,伴着泥土的芳香气息,望着蓝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酣然入梦。

秋天,田野里到处麦浪阵阵,一片金黄。在秋收的繁忙时节,乡下的学校会放秋假,放秋假后,我们在大人们的`带领下,去田地里帮着父母收割庄稼。说是帮忙,其实田地里的农活都是重苦力活,我们嫩胳膊嫩腿的,父母那舍得用我们。烧烤估计是引诱我们最有力的证据吧。中午休息时,会选一处收割完的空地,把玉米杆聚拢成一堆后点燃,把选好的嫩玉米棒、山药蛋放在火堆里烧,烟熏火烤,不一会我们的脸就变成了大熊猫,但随着升腾的烟雾,诱人的香味便会飘散开来。那香甜滋味至今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忆童年 散文 第7篇

翻开相册,一张泛黄的黑白相片,圆圆的脸,两条马尾辫垂在肩头,略微晒黑的脸上,镶嵌着甜甜的微笑。这是唯一记录我童年、笑的最为开心的一张相片,那年我十岁。

记得那年,家里刚刚买了房子,是爸爸单位的房子。家里兄妹四人,只有爸爸一人工作,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可以说当时的经济情况是捉襟见肘,因为房子的钱没有一次性付清,每月还要从爸爸的工资里面扣除一部分,可以说那两年的生活是节衣素食。

在我家的房前屋后,是一块很大的、闲置的操场,每天天刚刚亮,爸爸就带着我们兄妹四人,将那块操场开成自留地,种点菜以便减少家庭的日常开支。长时间踩踏的操场特别的坚硬,底下是各种的砖头瓦块,我们一点一点的将其清除,几个月后,在我们的努力下,还是长出了绿油油长势喜人的菜,各种各样,心里特别的高兴。等菜成熟了,便和妈妈一起摘菜,饭桌前,一家人围在一起品尝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幸福溢满心间。那时,那里记录了我最难忘的快乐时光。

暑假的时候,完成假期作业,几个玩伴就开始疯玩,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足够玩一个假期。渴了就买一根五分钱的冰棍,那种快乐幸福无以言表。而在当时的年代,那有时也是很多孩子的一种奢望,成了心里最大的满足。

在我家的旁边不远处,就有一家冰棍厂,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人去进冰棍卖。每根进价三分五,卖五分,只有一分五的利润,依然有很多人卖。我就有了卖冰棍的想法,爸妈说我太小不同意,我执意没听他们的话,央求妈妈为我准备卖冰棍的箱子,做好了保温的细节,以便更好的延长冰棍融化的时间,开始了我那个最有意义的假期。

瘦小的我,背着一个木头箱子,走街串胡同,乐此不疲,热得我顺着脸流汗,小脸晒得黑黑的,有时回来还能拿回鸡蛋。妈就挺疑惑的,我便告诉母亲,是我用冰棍换的,因为有一根冰棍要化了,没人买,就用鸡蛋换了,回来还可以做菜呢。和母亲说的时候,那个自豪啊,心里特美!

可惜卖了一个月,妈说什么也不让我卖了,怕累坏我。那个月我没舍得吃一根冰棍,妈心疼我,特意给我买了两根,说我挣的钱不容易,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衣服,就带我去服装店做了一套。于是,就有了那张唯一记录我童年的一张珍贵的相片,傻傻的、晒得黑黑的、笑得最开心、花了三毛钱的黑白照!那个高兴劲啊!别提了。一直被我珍藏在相册之中,成了我最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转眼岁月的流逝,年龄的不断增长,童年的那份童心却早已荡然无存,只有站在孩子们中间的时候,看着他们天真可爱的笑脸,如一张白纸的他们,让你卸去了所有的疲惫,快乐的突然仿佛回到了童年,但,内心却多了一份说不清的酸楚。

童年是美好的,虽然那个时代物资贫乏,但留下了人生最纯真的记忆!永远记录着我们最快乐、一段不可复制的时光!童年是难忘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人或事,而是那段天真、无忧无虑挚真的孩提岁月!是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含泪时的微笑!

忆烽火童年 第8篇

流亡

一九三七年底,在北风狂啸大雪纷飞中,我全家六口从星子南门出发,乘船到省城南昌避难。次年八月,星子沦陷。省城告急,我家又怆惶逃往长沙。长沙吃紧,复徙南城。

流亡途中惨象,使人触目惊心。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下日寇铁蹄践踏。可怜百姓扶老携幼,惊惶纷攘,争相逃命。妻离子散,啼饥号寒,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一天,警报传来,母亲急忙拉着我向防空洞跑。几架敌机俯冲而下,一串炸弹震天巨响。一群难民躲避不及,立时尸体横藉,血肉模糊。我哭了,瞪着眼睛,紧握双拳说:“爸,长大了,我要去打小日本!”正是:

伤心骨肉委泥涂,花木含悲泪溅珠。

童子也知家国恨,挥拳高喊杀倭奴。

丧弟

一九四三年,我家从南城流徙乐平。

春上,天花流行,我两个弟弟先后染疫,战乱中缺医少药而致夭亡。母亲悲恸欲绝,我也痛哭不已,几个好心的同乡,帮着草草葬在荒山中。

清明,父亲谋生归来,惊闻噩耗,撕心裂肺。要母亲备了些祭品去上坟。一是遥祭祖先,二是追奠两个幼小的亡灵。一到坟地,我就扑倒过去,抓着坟土哭喊:“弟弟!”父亲泣不成声。奠毕,父亲遥指北天告诉我:“孩子,那边是我们的家乡,庐山脚下鄱阳湖畔的星子县,湖中有座石山传说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我向北望去,只见云愁雾惨,心里像塞上砣铁。

扫墓回来,父亲在豆油灯下写了首诗,我至今还能一字不漏背诵出来:

云横雾塞浪花腥,泪眼模糊望落星。

剩水残山伤半壁,断肠人在夕阳汀。

应试

乱离中的乡情分外珍贵,流亡在乐平的星子难民不下数十户,大家都聚合在港口汪村。当地居民也十分同情我们,没有半点欺生的意思。

难民多,难童也多,终日失学流浪。

星子县流亡政府决定在乐平办一所小学,定名为“星子驻乐平战时难民小学”,委任我父亲当校长,从难民中聘请了三名教师,使八十余名难童获得了学习的机会,我也插入高小就读。

一九四四年,星子人张文煊创办的赣省中学迁来乐平。翌年七月招生,我应试而被录取。记得当时国文试题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在作文中抒发了抗日激情,陈述了救国意见,还附了一首诗:“黄花向我笑含眸,得意秋风占上头。莫道书生还乳臭,平倭十万献宠猷。”监考教师徐时章看了笑着说:“孺子有志也!”

归梓

八年抗战喜平倭,民族精神永不磨。

四亿同胞狂似醉,欢呼光复旧山河。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中国人民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结出胜利之果。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历史无情地将日本战犯押上了审判台。这是一个举国欢腾的大喜日子啊!

这天晚上,父亲带我去乐平县城,参加庆祝抗日胜利提灯游行。但见满城灯笼火把,彩旗飘飘,鞭炮声声,人们沉浸在极度的兴奋之中:“我们胜利啦!”“抗日胜利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欢呼声,口号声,潮奔浪激,响彻云天!

游行回来,父亲特地买了两瓶酒和糖果杂食,全家欢聚一堂,喜气洋洋。父亲兴奋得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诵起老杜诗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欢喜得搂着妹妹塞给她一把糖,笑着说:“俺家小妹真知趣,也索阿哥胜利糖!”

年底,父亲雇了一只船,全家满载胜利的喜悦还乡了。一路上轻舟摇摇,碧水泱泱,父亲饮酒赋诗,《胜利返梓舟中作》云:“两岸青山扑面迎,风平浪静晓舟轻。春鸥也解余心乐,一曲还乡伴我吟。”

童年忆趣的经典散文 第9篇

(一)挖荠菜

过去穷会用野菜充饥,人们就挖野菜。

春天我们挖的最多的是荠菜。刚露出地面的荠菜,不像其它草儿菜儿茎干冲天,叶片向上。而是团团圆圆紧贴地面。说这个时候的荠菜跟大地拥抱,一点儿不夸张,那形状似圆的荠菜,其实就是春天留给广袤大地的吻。我们伸出小手,会用小铲刀轻轻一挖,贴在地面的荠菜就离开了地面跑到小篮子里。挖荠菜不比夏天割青,挥舞着镰刀,身后就会留下成堆的青草。也不像冬天拾柴火,面前会涌起成堆的枯枝败叶。挖荠菜要用心,睁大眼睛去捕捉。春天是荠菜吐绿的好时节,也是其它小草生长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把杂草挖进小篮子里。一开始我挖的荠菜,里面就夹杂着不少杂草。回家怕爸妈责备,我就会把篮子里的荠菜倒在路边,摊开来,把混在荠菜里的杂草一一拣出来。有首歌叫《打猪草》,唱得很浪漫很煽情,可是歌里打来的草不是喂猪也是用来喂牛的。我挖来的荠菜可是要下锅,人吃的。爸没什么爱好,从地里回来喜欢喝两杯。妈就把我挖来的荠菜作爸的下酒菜。下午放学挖来的荠菜,不等到家里就蔫蔫的没精神。可是放到水里,那些荠菜立马就会精神振作起来,茎脆脆的,叶嫩嫩的,跟贴在地面上长着的一样。野菜吃法多种多样,或炒,或蒸,或做汤,或凉拌,或做成饺子馅儿,全凭各人爱好。妈爱鸡蛋炒荠菜。人说鸡蛋炒辣椒越辣越叨,荠菜炒鸡蛋,则是越吃越香,越香越想吃。鸡蛋炒辣椒,往往分开进行,蛋是蛋,椒是椒,像感情不和的夫妻,同床异梦。荠菜和鸡蛋而是抱得紧紧的,大有生在一起,死了还不分开的坚强信念。妈把炒好的荠菜鸡蛋翻翻拍拍,然后就用铲子切成四块放到盘子里。这时候的荠菜鸡蛋又像生日蛋糕馋得我们直流口水。爸呢?就着荠菜炒的鸡蛋,酒比平时多喝了两杯。

春天,灿烂的阳光如同美酒。挖荠菜的人很多,年轻的小媳妇也会加入到挖荠菜的行列。她们穿着红衣服蹲在春天里,蹲在阳光下,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格外惹人眼目。我们这些胎毛还没干的小子呢,则一点儿不安分,一会儿到路边,一会儿到田头。有时我见到一棵又大又嫩的荠菜,会欢呼雀跃,就会把别处的小伙伴招引过来。我得意的把那棵荠菜朝空中用力一抛,他们就一哄而上,撅着屁股去抢,逗得我哈哈大笑。

这时的我们,似乎和荠菜共同制造一个移动的晴天。

(二)栽树

植树又叫栽树。小时,我就开始栽树。

栽树应该很容易,在地上挖个坑,把小树往坑里一戳就完事了。我爸栽树可神圣了,都要在年前把坑挖好。那时正赶上寒假,爸就把我带上,一块儿到田边地头挖坑。爸带来的铁锨挖坑好像很费力,呼哧呼哧倒腾了半天也没把一个坑挖好。那年冬天一直没下雨,田边地头干得跟石头似的,再加上那年我家长了十几年的杨树据倒卖了,土里到处都是杨树根。可是,爸不泄气,对我说:“回家把洋镐子拿来。”我家有把铁镐子,是爷爷在世时就买的。用的年代久了,我们都叫它洋镐子。是爷爷冬天专门到堤坝上刨树根用的。有了这把洋镐子,再硬的土都刨的动,再粗的树根都刨的断。二十来个坑不用一个上午就搞定了。爸说:“现在把坑挖好了,过年栽树容易活,长得壮。”我相信爸的话,就不住的点头。爸把洋镐子朝地上一丢,说:“我去挑粪水。”就肩起两个粪桶走了。

我家厕所建在路旁,又紧挨着猪圈,人粪猪尿都淌在一个洞里。爸就把洞里的粪水舀到两个桶里。两个桶粪水满了,就挑到田边地头倒进树坑里。爸说:“这是给春天栽的小树施底肥。”别人家种庄稼用的是尿素或二胺,爸给树施肥用的是粪水,新鲜。这时,我有些内急了,就提着裤子对爸说:“我朝坑里尿尿啊!”爸笑笑,没说同意也没说反对,我就呼呼地朝坑里尿尿了。爸倒的粪水还没有完全渗进土里,我的尿一落到坑里就马上发出响声,就像大树被大风一吹,叶子发出的哗哗声一样,清脆响亮。我就盼快到春天好栽树,栽的树快快长大。

冬天终于过去了,有一天,爸对我说:“买小树去。”我和爸就到镇上赶集了。有人买小树会拣便宜的挑。爸呢?不粗不高的小树不要。所以爸买到了街上最好的小树。小树运到田边地头了,我和爸就开始栽树了。我双手扶着小树,不让小树斜一点儿,爸就培土。栽好一棵小树,爸就反复用脚在小树周围踩来踩去,直到把挨在小树周围的土踩得结结实实为止。爸这样踩着,我像模像样的也踩几下,唯恐栽的小树不牢固,让小树受了委屈。爸勤快,还心细。第二天会在小树的周围围上一层篱笆,防止顽童攀折小树。

爸栽杨树柳树什么的,我呢?贪嘴,会栽一些果树。爸的小树栽到田边地头,我的.果树栽在院子里。夏天,我吃桃,把桃核聚起来埋在土里。第二年有些桃核儿就会冒出小苗苗。我们看到了,会欢呼雀跃,小心的把这些小苗苗移到院子里。杨树不辜负爸,一天一个样,几年过后就能卖钱了。我栽的桃树呢?对我也不薄,长得枝繁叶茂。只是结的果子没街上卖得大,也没有人家卖的好吃。爸指着树上拇指大的果子说:“这是毛桃疙瘩,一辈子长不大。”可是我们舍不得刨,总是让这棵桃树长着。

(三)玩火

有人爱鸟,有人爱弹弓。小时我爱火。爸妈吃过饭一上工,我就会把灶台上的火柴装进兜里。天黑了,我左手捏着火柴盒,抽出一根火柴棍,立在能燃着火柴棍的那一面,用拇指摁住,对着同伴,再用右手指用力一弹,火柴棍就会刺啦一声擦出一道亮光,飞出几步远。火光把同伴的脸照亮了,天上闪烁的星星似乎也暗淡了许多,同伴吓得赶紧后退几步。那燃着的火柴落到地上灭了,我就得意地哈哈大笑。

有一年秋天,同伴小雨家的狗要下崽了。小雨对我说:“走,到看场上扯点麦草。”每年生产队把打下来的麦草用拖拉机压扁,漏去碎草,堆起来过冬,好喂牛。那麦草滑滑的,软软的,狗下窝垫着一定暖和舒服。我说:“满月了,你给我一只狗崽子啊。”人生孩子叫坐月子,狗下崽是不是也叫坐月子呢?反正我跟小雨去了。到了生产队的看场上,小雨从怀里掏出一个破枕头套,说:“扯点里面的麦草。”麦草垛外面的草风吹日晒,有些枯了,手一碰就碎。我把外面的麦草丢在地上,就朝草垛里面伸手。我们把小雨带来的枕头装满了,我说:“走吧。”小雨呢?忽然对我说:“糟了,妈吃晚饭时给我的一角钱没有了。”伸手就在身上到处摸索。那一角钱可以买一块橡皮一枝铅笔,甚至还能买个本子。小雨急了。身上摸不着,就又匍匐着到地上找。地上有不少碎麦草,一角钱在黑暗处怎么找?小雨急得快要哭了。我说:“我有火柴。”我就把火柴掏出来,划亮,让小雨在麦草里找。半盒火柴快用完了,也没找着小雨的一角钱。小雨说:“明天一早再来看看。”庄上头晚放电影,会有人不注意丢下不少东西。我们常常在上学前到放电影的地方探头找头天晚上人们丢下的东西。像纽扣小刀什么的都能找到。我说:“对。”就跟下雨一起回家了。我钻进被窝还没睡着,就听外面有人大声喊“看场失火啦!快来救火啊!”喊声越来越大,喊声越来越多。我不相信,以为听错了,就窜出被窝,赤着脚到屋外。果真是看场上失火了。失火的正是我们扯草的那个草垛。大人都去救火,小孩子不能救火就去看热闹。我呢?吓得缩回头,钻进被窝再不敢伸出头来。那个麦草垛很大,生产队里十几头牛一冬的口粮全指望这个大草垛。大火烧去一大半。惊得第二天公安局都来了人。不用十分钟,就把坐在教室墙角的我揪了出来。那时我家祖孙三代都是贫农,爸妈到大队部狠狠打了我一顿。公安局就让我跟爸妈回家了。

从此,爸妈再不把火柴放在锅台上,不是藏在箱子里锁着,就是放在竹篮里吊在房梁上,我就是搬只凳子也够不着。有一次,爸对我说:“孩子,水火无情,做啥事都不能粗心马虎。”后来我才知道爸曾是小队会计,因心里急着要赶场子喝酒,算错了帐,给集体造成不小的损失。

抒情散文:秋夜,忆童年 第10篇

白露将至,月色明媚。虫声唱晚,夜风轻柔。远处的山,静谧朦胧,像是一幅淡雅曼妙的水墨画。高大的梧桐树摇曳着婆娑的树影,微风吹过,洒下一地斑斓迷离的月影,像是我甜甜涩涩的情思。野花一簇簇地在路边散发着清香。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虽然不是满月,但依然明媚。月光如水,一泻千里。山水朦胧,灯光闪烁。山村的月夜有着一种朦胧恬美的韵味。

每当夜阑人静,望着碧空里的星星和月亮,我常常想起我的童年。童年在我心中,已经成了挥洒不尽的悠思,驱散不了的乡愁。每当想起童年,那种失去的遗憾,那种永不再来的忧伤,那种难以忘怀的天真与淳朴,那种田园诗一般的宁静与温馨,仿佛就像开在心头的一束晚春里的桐花,虽然花期已过,落红满地,但却余香浮动,甜蜜温情。这种痛苦的欢乐,失去的珍惜,敝帚自珍的回忆,牵肠挂肚的思念,就是乡愁的滋味。

我小的时候,农村还是非常贫穷的。就在那样的艰苦岁月里,人与人之间却充满着深情,人们生活得很快乐。很多人并没有受过很多的教育,也没有听过很多的宣传,那时候几乎见不着什么专家或者学者,但纯朴的农村人有一种儒家熏陶的`礼仪,有一种善良敦厚的信仰。贫穷固然也是一种痛苦,但有感情有信仰的人间才是最温暖的港湾。最妙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春天。那些花儿不仅仅是美丽,是风景,有些也是我们家乡人特别喜欢的一种十分稀少的食品。那时候,小孩多,学校也多。我们大队里,几乎每个自然村里都有一所小学。由于学校离家近,我和小伙伴们便有了充足的课外时光,我们便有了一个快乐、多彩的童年。

在我们童稚真切的盼望里,春天来了。春天的原野,芳草连天。那小草起初必须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地面,一旦露出了头,它们便会在春风细雨里疯也似地生长着。昨日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今日已是 浅草已能没马蹄 了。放学的路上,我折一朵紫色的地丁花,兴奋地拿回家塞给妈妈,那正在做饭的我那年轻的妈妈拍拍围裙上面的面尘,喜上眉梢,那亲切美丽的眼眸里充满着欣慰和爱怜,妈妈轻轻地把我搂在怀里。野小蒜一簇簇、一片片地长在河畔,田间,荒坡上,嘴馋的我们,放学后,三五成群地来到田间,用小头把野小蒜挖出来,放在小篮里,拿回家让妈妈做小蒜煎饼,野小蒜兼有大蒜的辛辣和葱的香味,故小蒜煎饼是那时家乡春天里的一道解馋的美食。

那些快乐、温馨的岁月,是我最难忘的时光,也是我人生里最为甜蜜、有趣的记忆……夜风微凉,我思月徘徊。岁月匆匆,一转眼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童年的一切早已是物是人非,恍若梦里。但我内心依然向往那时的亲情,那时的淳朴,那时甜甜的、温暖的时光。

再忆童年家园散文 第11篇

童年,就像放在心里的春天。永远是心里的暖,童年,就像开在眼里的花,永不败落。童年,就像落在眉间的记忆,永不落漠。

我的童年,虽不是神彩飞扬,却也欢乐悠然,我从小就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姐妹也多。所以我的童年,大多是在姐妹的牵拉里,还有父亲背上和父亲的脚步里,偶尔也撒落在和伙伴的嬉闹中,更多是和父亲陪伴的回忆。

童年里的记忆,总有我数着粒粒吃豆的情景,也有我为了和哥姐们一起玩,把父亲装在我兜里的家私奉献出来。再有就是和父亲走在旷野里的情景,和在河边玩耍的`记忆。

记忆里,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得了一种怪病,很早就辍工在家,于是,我便成了他唯一可以依托的精神安慰,把所以的时间都消磨在我的身上,我便集所有的宠爱一身了。

最初,是父亲带我看大戏,到每年正月的时候,附近的村子,都会休闲唱戏,我们便开始,走巷串村,乡村的小路上。便流淌着我们欢快的脚步,田野里飘荡着我阵阵放肆的笑声,偶尔父亲的几句轻清唱,惊起树上的几只鸦声,我惊恐着望着父亲,心里面疑惑重重,父亲想做什么呢?

后来,就是父亲带我上大街,看电影,我趴在父亲的背上,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法眼,因为旷了课。坐在借来的自行车上,尤如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像一个威武凯旋归来的将军。总会忍不住笑出声来,炫耀在姐妹们面前。我就不明白,那个时候的自行车,怎么会那么高?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我比它高出了很多。街上的风味,我已不在稀罕,都成了我的腹中之食。

小河边,更是我们的留恋,夏天的时候,沿着小河走很久,就为寻找一泊净水,一次,我们在河边玩,一不小心,我一只鞋子掉进了河里,父亲慌了,马上跳进水里寻找,摸了几个来回,都不见,笑着对我说,八成是被水冲走了!我就想啊!那我怎么办?看来我只有单腿蹦回去了!颇有一副大将的风度。临危不惧的样子。父亲不甘心,又一次跳入水中捞,最后就在落水的地方摸到了。父亲开心的对我笑着说:“我以为它会跟着水跑,原来是沉了底,落在了原处。”当时的情景,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幌来幌去……

后来我长大了,父亲便渐渐离我远了,我的童年又撒落在和伙伴们的嬉闹中,捉迷藏,丢沙包,阵阵的欢笑,伴我走上了成年的路上。

晶莹糖稀忆童年 第12篇

还记得小学时,上学、放学的路上,远远地便会看到一个年迈的身影站在瑟瑟的寒风中,那是一位头发花白,衣服缀满补丁,但却整洁干净的老爷爷,在冬日里佝偻着背,用一只不大的铝制饭盒向小朋友们售卖晶莹剔透的自制糖稀。

交了两毛钱,老爷爷就会用两根牙签大小的小木棒,放到糖稀里搅拌几下,毫不小气地满满上缠绕上淡褐色的糖稀,将其递到大家的手里。同学们举着糖稀并不着急吃,且要玩儿上一阵子呢。先是不停地交叉反转小木棒,凭借着糖分的黏度,用两根小木棒,或将糖稀拉长,或将糖稀缠绕,玩儿得不亦乐乎。不过这玩儿糖稀也是个技术活儿,因为小木棍既细且短,很容易一个不小心将糖稀掉到地上,便只剩下垂丧脸看别人玩儿的份儿了。糖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玩儿的时间越长,颜色会越白,并且变得具有韧性,此时再吃顿感嚼劲十足,需要嚼上一阵儿才能下咽,很是“划算”。两毛钱的糖稀至少可以玩上半小时,直到上课铃响或者家长唤回吃饭,大家才会一口将糖稀放进嘴巴里。

有次上学路上买了糖稀,时间太紧来不及吃掉,便将其偷偷地放到了课桌里。教室里有炉火,温度不低,悲惨的结局可想而知。等邻近下课准备拿出糖稀搅弄玩耍一番的时候,才发现糖稀已经牢牢粘在了课桌里,便管不得老师还在讲台上,心疼地哭起来。地理课老师看了看已经毁掉的糖稀,问我们喜欢吃吗?同学们大声喊着喜欢喜欢。老师又问我们想不想自己做,如果喜欢吃可以大家动手自己做糖稀。听到老师宣布的好消息,我们吵着闹着要求马上一试身手。

在我们的纠缠下,地理老师在课后带来了锅和地瓜,把地瓜洗干净以后放在锅子里煮,然后将煮熟的地瓜捞出来。这个时候锅里的水颜色逐渐变深,有些黏稠。嘴馋的同学拿着筷子蘸了蘸,尝上一口,却发现尚不是那个味儿。老师笑着说:“心急可吃不到甜糖稀呀。”接着就把煮熟的地瓜用纱布包裹起来,用力挤出水分,再将挤出的水分慢慢熬煮。一边熬一边不停地搅拌,当其越来越黏稠的时候,糖稀便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糖稀也逐渐难觅踪影了。去年春节带着孩子逛庙会,却不经意发现了糖稀的身影。拽着身高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儿子的胳膊,兴冲冲来到摊位前,抑制不住心头的兴奋,告诉根本不知糖稀为何物的孩子说,这可是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的零食。已经快要奔四的我童心大发,展示起玩儿糖稀的手艺,熟练地将两个小木棒不停地搅拌,几分钟的时间,糖稀的颜色便发白了,直看得儿子目瞪口呆。

童年的那份甜蜜深深地留存在记忆深处,一经触碰便涌上心头,这之后遇到节假日,我便会按照小时候地理老师教的办法,和家人一起制作简易版的糖稀,吃得其实不多,但这份晶莹和童趣当真是无价的。

品着年味忆童年散文 第13篇

因为期待太浓烈,会觉得一年四季那么漫长。而现在,时间如流水,转眼又是一年。

那时,全球气候还没变暖。春节大多的时候都是和冰天雪地结合在一起,寒风料峭,雪花飞舞。而这几年,矿里最多也就是下下雨。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哪有翩翩翻飞的雪花有年味呢?

最能体现“年味”的,还是跟着大人去置办年货。这当中,我对好看的年画情有独钟。我说的好看,不是指那些印着什么金玉满堂,松鹤延年之类的传统年画,而是农村里才有的那种有故事的年画。

已经记不得是在外公家还是在爷爷家,我看到过一套《夜战马超》的年画,有好几大张,就跟放大了连环画的书似的,故事已经十分完整。这种套装的年画,我还曾在某个饭店里看到过,饭馆的左右两墙上贴的是《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的故事,每个美人都还配上了她们的判词,画工未必精良,但用色古朴,在那个年代也是很吸引眼球的。

再有,就是贴门神的年画了。这种年画,农村里几乎家家都要挂的。一开始,在我眼里那些门神长的都是一个样子,没啥区别,但是年画上却会标注不同的人名,像是秦琼,尉迟恭等。稍微再长大些,我就学会了要从武将手执兵器以及衣服的花纹颜色上,来辨别他们的各自身份。从年画上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民间传闻,可以说是童年时最经济实惠的文化快餐。

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个门神都是一个传奇,每一张年画都有一个故事。

民以食为天,记忆中的年味自然也离不开美食。购买年货,首要的任务就是去买猪肉。不挑肥瘦,家家户户都是多多益善。只要去市场一转,就能看到卖猪的手法熟练,刀斧并用,兵乒乓乓一阵钝响,整块猪肉已四分五裂;除下肋排、大骨头之外,余下的已经四四方方地堆砌在大盆之中,看着就丰盛,于是欢欢喜喜的捧回家了。

猪肉是那个年代最重要的荤菜,没有之一。因为猪肉的利用已经达到了零浪费。瘦肉最需要,做丸子,包水饺,配炒菜,花样百出;肥肉也不能少,要熬成猪油,是家里一年的主要食用油;大骨头往往是一炖一大锅,许多人家还要腌制起一些来以便保存;就连肉皮也不浪费,炸酥了吃或者用来做皮冻吃,都是很好的下酒小菜。

年关煮肉时,黑色的大铁锅盖上乌黑的大锅盖后,在火苗下,锅盖的缝隙之间渐渐散逸出蒸汽。佐料就只放些茴香、八角,水开肉滚之时,飘逸出来的肉香别说绕梁三日,就是至今回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勾人馋虫。

对于小朋友而言,最开心的就数串门拜年。每到一户人家,家长们寒暄几句,主人就会给你上碗点心。那时的人都很质朴,有条件就是碗水煮蛋,没条件的来碗糖水泡冻米,点心不在贵,心意都是足足的。

小时候我也特别能吃,一个早上如果陪妈妈串三家门,可以眼不带眨的三碗吃下肚。如今,好汉不提当年勇。就算面对满桌子的珍馐佳肴,我是还没动筷子,就已经觉得饱了。

好生活养刁了我们的胃,我们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早已失去了对“味”的冲动,再也不会对年夜饭垂涎三尺了。或许,这也是人们觉得“年味”变淡的诱因。

当然,中国人对年总是有一种盛情,这份盛情并不会因为社会的变化而改变。春节,永远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作家冯骥才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也就是说世界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年味”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

如何过个好年,凝聚了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美好祝愿。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当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时,就有了年的意味。

所以,“年味”始终都在,只是悄悄的改变了旧模样。人们总说年味淡了,其实淡的不是“年味”而是“人心”。

品着年味忆童年散文 第14篇

这么多年来,一直早起,体内生物钟遵循了规律,即使在大年三十,它一样将我早早唤醒。

起床,毫无目的地乱踢踏一阵,没有干出像样的活计,反而是紧绷的神经一松弛,感觉腰也疼,脖子也不舒服,腿也不灵便。便重新躺到床上,看和我一样高大的女儿嚼着小嘴,睡得正香。打开手机,微信里已是满满的祝福,遂一个人傻笑着,收下幸福,从今天年三十起,去实现。

快八点了,窗外已是光明一片,女儿还在沉沉睡着。叫了几声,女儿哼唧几下,睡意依浓。“八点半了,快起来和新闻联播合脸,你们同学好多都上镜了,快!”女儿睁开眼睛,抬腕看看手表,娇滴滴地说:“哎呀妈妈,你怎么老哄人呢,明明不到八点嘛!”“这么多的活,还要干,快起来。”我指着阳台晾衣架上的衣物,她书桌上乱摆放的书籍作业,地上飘落的浮尘说道。

女儿说:“我正在做梦呢,梦见童童妹妹一个人跑得好快,童奶奶没有拉她,还梦见方瑞到咱们家了,梦见童奶奶隔壁的李奶奶给我发压岁钱了!”“好梦,大年三十的梦最真了”!我为打扰了她的美梦而有些许内疚。

起床,收拾收拾,她爸爸又要去单位了。孩子嘀咕:“爸爸一干活就跑了,你看着,等咱们干完活,爸爸会准时出现,我说妈妈啊,以后我上了大学,没人帮你干活,就把你累坏了!”她爸爸说:“这孩子今天话有点多!”两个人一顿斗嘴。斗嘴不是我的强项,他们父女两倒是针尖对麦芒,难分仲伯。

女儿今年高一了,她从七八岁开始,就跟在我的身后,帮我干活。她跳到桌子上取、挂窗帘,晾晒衣服等,今年更是指事,能帮着我一起做油饼了,她揉面团我擀,配合得很是默契。厨房地面每年都是她用钢丝球擦,她边擦边说:“妈妈,这个动作和情景每年都在重复哦,为什么又是咱俩干?”“你爸爸忙呗!咱俩慢慢干。”我站在凳子上正在奋力捣腾橱柜,随口说道。“那不行,爸爸养成这样的习惯,一干活就跑,你每次都这样说,过几年我上了大学,你怎么能干动?”女儿忿然。“到时候我就不干了呗!”我笑。“你每年都这样说,一干活就忘了,我要给爸爸打电话让她回来,咱们一起干活”。女儿说着就去拿手机打电话。单纯的孩子,她只看到到妈妈体力上的超支,却感受不到爸爸同样承受到的生活压力。

我们洗洗刷刷,扫扫抹抹,一会儿,妹妹打电话让给孩子领压岁钱,从视频上看到童童长大了许多,她声音很大很欢快地叫:“大姑姑好。”我说:“姑姑今年没有顾上给你买过年的衣服,等到暑假了姑姑给你买漂亮裙子。”孩子脆脆地说:“大姑姑,我衣服太多了,你就别再买了”。她还欢快地告诉姐姐一个秘密:“今年我可以上学了!”童童的话,让做姑姑的瞬间热泪盈眶。祝福她,我坚强聪颖的好孩子。

一会儿,电话铃响,孩子接了电话,说是高大妈给送菜来了。半个小时后,高姐大女儿方瑞提着一大袋青翠碧绿的韭菜到了我家,看着高姐在楼下站着,叫她上来吃饭,她说还要赶着置办些年货,等过年了一块儿再聚。忙给方瑞在袋子里装了些火龙果、贡柑、橙子等,孩子就急急忙忙下去了。

韭菜是高姐的父亲从乡下带来的,韭菜根还带着新鲜泥土气息,便将韭菜分了几份,送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这份新鲜、友爱和温馨。年,总是在细微的举动和牵挂中让人的心里暖融融地。用一颗虔诚美好的心,默默祝福她们,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大吉。

我们刚干完活,孩子爸爸果然就回来了。女儿幽默地说:“爸爸的钟点掐的好准!”他提着两碗八宝粥,不用问就知道是谁送的,每年,孩子二姑都会将甜美的祝福用两碗蕴含着丰富寓意的八宝粥送给我们,收下这甜蜜的祝愿,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生活都甜甜蜜蜜,一帆风顺。

忆童年_回忆性散文 第15篇

童年的事情在我脑中闪现,不断滋生蔓延。我的童年是在江南的水乡,在那个汉王刘邦想得到的封地,三国时期吕蒙曾在此筑城,还留下了孙权射虎的传说。八十年代乡村还不是很富裕,懵懵懂懂的记得小时候,有一天在国企的父亲兴冲冲回来,大声说发工资了,发工资了,还是新版的钞票呢。接着掏出一张新版十块钱的给大家看看,当时的一月工资可能也就几十块钱吧,家里人是轮流着放在手里把玩,塞给我看时还舍不得放手,像是怕我不懂事一用劲给撕了似的。当时村里父母大多是双职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们还要兼顾着农活,所以基本上无人照顾,常常是一帮孩子在一起玩耍,不分男孩女孩,往往是年纪大一点的负责照顾一群小孩。

我就是在这么一种环境下长大,记事起就和一帮一般大的小孩在一起,田埂上,小院里,村落间,四处游玩。当时家用电器还是很稀奇的东西,记得村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还是集资买的,每到晚上,只要是农闲时间,打谷场上都会特别热闹,大家聚集在一起播放电视,记得当时看翁美玲出演的老版射雕英雄传,几乎是万人空村,我还是小孩子看不懂这些,和一群小伙伴在一起玩闹,做游戏。或者看着场上灯光下,小昆虫们飞来飞去,有白色的蛾子,长着棕黑色翅膀的地鳖,甚至还有一些垂着双角,有黑底白斑花纹的漂亮天牛,一直玩到很晚,在大人的呼唤下,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也不知道那个电视是何时结束的,只觉得时光珍贵,一晃而过。

虽然当时工作忙碌,农活辛苦,可是还是生活清苦,很少看到肉食,记得我小时候最好的营养品是鸡蛋,尤其是炖鸡蛋,现在只是很普通的食品了,更别说的糖果,营养快线,哇哈哈等。过年时村里人会每家分到鱼肉,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也是过年了,过年时可以去人家拜年,领糖果,红包等,热热闹闹。冬天也没有什么事可做,孩子们可以在打谷场奔跑,踢毽子,丢沙包,跳绳等,一点也不觉得冷。

再长大点,就要承担一些农活了,割羊草,喂鸡喂鸭,现在想想这是多可爱的事情,雪白的小羊羔,可爱的小鸡,黄绒绒的小鸭,可是当时人小玩心大,往往是放学后几个孩子一起出门,到太阳落山还没有割到一篮子草,好在我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他们好像也不指望我。

等到栽秧时最忙了,父母都是职工,天不亮就出门,有时请假几天,有时候下班就赶忙干活,最苦的是爷爷奶奶们。而且插秧时期沟渠放水,也是最危险的时段,沟渠水满满的有一人高,里面有时候还会看见一群群的水蛇游过,有一次我们一群孩子曾仔细观察到沟底躺着一条土灰蛇,身子老长而且足有茶杯口那么粗,红褐色的皮肤躺在沟底一动不动。那时候在村里的学校上学了,说到小学现在还在,回去看过,是当年的知青办的,老师也是当年的知青,现在回城了。村里的小学规模很小,只有三个教室,午饭要回家吃,好在只要十几分钟路。等上到三年级,就要转到镇上上学了,镇子离得很远,每天早上父母送我到学校,放学后我们约好几个同学一起回家,要走上一个小时多的路,那个时候居然也不觉得累,好在没有人辍学,一路上很热闹。到了五年级就学会了骑自行车,放学时往往是一群车流,涌出学校,觉得很是快意。

神仙豆腐忆童年 第16篇

这种野生灌木学名叫 “二翅六道木”,是忍冬科六道木属的灌木,多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路边、沟边杂林中或灌木林中。关于神仙豆腐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王生的人,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年闹饥荒,实在是没有什么吃的了,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王生心如刀绞,他决定去山里碰碰运气。他走啊走啊,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他继续前行,看见一个妙龄姑娘在采摘一种芳香的树叶,姑娘告诉他,这种树叶可以制作豆腐。然后姑娘带王生到了她树林中的家,一个简陋的茅草棚,她教王生把树叶捣碎做成豆腐。王生带了几块回去给母亲吃,果然救了母亲一命。后来王生带乡亲们上山寻找这种树叶,也这样做着吃,度过了灾荒之年。乡亲们觉得这是冥冥之中,有了神的点化才制作而成的,因此称之为“神仙豆腐”。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优越,餐桌上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身影,人们很难享受到那时的美味了。然而,这个周末和同学一起爬山,我再次见到了熟悉的神仙树,和同学们谈起小时候做神仙豆腐的往事,备感亲切。当我们来到远离尘世的大山,感受着新长出的嫩绿树叶子的气息,顿觉神清气爽。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一阵幽香,我看见路边的神仙树叶在轻轻摇摆,脑海里蓦地浮现出童年时扮家家的温馨场面。

我和小伙伴们把采回的神仙树叶清洗干净,打来一盆清水,从灶洞取半盆草木灰,把草木灰倒入水盆中搅和浑浊后,除去杂物,放置澄清。把神仙树叶放在一个空盆里,用洗衣棒捣碎成糊状,随后倒进一块干净的手帕。几个小伙伴把手帕的四个角死死抓住,下面放一个小瓷碗,把用草木灰过滤后的水倒在小手帕里,一个人在手帕下面用力挤压糊状物,一下一下地搓揉,绿色的汁液渗透小手帕,一点一点地滴到了瓷碗中。因为草木灰水的作用,碗里的绿色汁液逐渐变得浓稠,最后化成一块透亮、温润的碧玉。放置阴凉处10~20分钟即可成型,这就是神仙豆腐了。我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尝试起自己做的美味,一种清凉爽口的感觉直达心底,带着树叶的清新浓郁,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虽然每个人吃到的不多,但却回味悠长,足以抵挡炎炎夏日的火热,我们的心里凉爽舒适,美妙无比,我们分享的还有不掺和一丝杂质的友情,一如眼前的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有点类似现在的凉粉,不过它是色泽更淡雅的半透明固体,有退火、清凉解毒之功效,而且可防治因肝炎、肺热引起的各种疾病。童年时光已经走远,但是在某个温柔的时刻,有关的记忆也像山中的树叶,肆意疯长。

上一篇:肿瘤学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下一篇:卷宗装订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