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调查报告范文

2024-06-21

幼儿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

幼儿调查报告 第1篇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卞茹雪

在幼教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要使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少走弯路,增加社会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虽然医学和心理学在儿童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有相当的进展,但是以综合知识的立场对幼儿健康领域所作的研究依然较弱。因此,我觉得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前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现代社会,不仅成人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连天真烂漫的孩子也要承受社会儿变革带来的种种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二期的文章指出,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幼儿行为的检出率达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 000名4~5岁幼儿的心理健康调查,有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孩子性情古怪。由此可见,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因此,社会在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在十几年前,“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字眼,直到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转轨,素质教育要求实现人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心理素质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成为教育界及至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在中小学,我国一些学者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目前国内还没有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如火如荼,可以借鉴的成果也非常少。

然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却比任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必要及迫切。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稳定发展、家庭幸福的 要求

目前,我们正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明、民主程度的提高,我们要接受风险、竞争、高节奏的考验,要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些无疑对新一代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个体素质的优化,一方面将有力地推动整体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心理素质也可以直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的发明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现代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呼唤心理健康教育。当前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的活跃,将来就业求职的双向选择,对将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在幼儿阶段没有解决好一些心理上的冲突,他们将来就难以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更难面对挑战。正如江泽民1990年10月13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词时所指出的:“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昌盛,都离不开国民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调查手段

调查工具包括

A家长/教师幼儿健康情况调查问卷 B 幼儿心理健康状况问卷 C家长/教师访谈提纲

三、结论

1、对困难挫折态度

所谓对困难挫折态度也叫自责,就是责备自己。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鄙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如果对这方面的症状不尽快地加以科学有效的指导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反社会性格的形成。

①、从本质上讲,自责倾向隐盖了人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是人在无法实现对外在的敌意和攻击后转而向内攻击的结果。比如: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反感和敌意-这种反感和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此后孩子不能或不敢憎恨父母-孩子失去了憎恨的外在目标-于是憎恨的能量由外转向内部-形成自责倾向。

②、另外,老师和朋友的惩罚、批评与指责也能引起自责倾向。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后,被父母、老师和朋友责骂、惩罚,此后,他可能会感到无法生活或者是无法适应现实情况,并因此而对这些人(老师和朋友)产生愤恨与不满,如果这些愤恨与不满得不到顺利的解决,就会产生自责倾向。

2.冲动倾向是指易在某种强烈情绪的驱使下出现带有暴发性或攻击性的话语或行为。表现在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等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

产生冲动倾向主要原因有:

①、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些人的冲动倾向,往往起因于生来具有的情绪易变性和激情性。这种冲动倾向与其生物学的神经类型有关。对于冲动倾向特别强烈的人,就必须考虑到其是否属于先天的冲动性和情绪易变性。

②、被强烈的焦虑所驱使。比如,在坐立不安无法静止下来时,冲动倾向就会增强。有一些孩子由于反复的人际关系冲突,出现了反复的情感危机,为了避免被遗弃,他们极力与人建立情感关系,而采取了过度的交往方式,使言行带有较强的冲动性。还有一些孩子自我心像(对自己的看法)、个人偏好及目的性不清楚或紊乱,不知如何与人相处,长期感到空虚,并伴有不踏实的焦虑感,因此,也容易有冲动性的行为。

③、后天的学习与模仿。有一些具有冲动倾向的孩子,其父亲或母亲的言行也有较强的冲动性。在长期的生活交往中,孩子不自觉地学习和模仿了父母的言行。

④、冲动行为的不当强化。有一些孩子在起初出现冲动性言行后,没有受到及时的制止与惩戒,反而得到了某种奖励,因而冲动性行为得到强化,并发展起来。比如,孩子想要某种东西没有如愿,于是,他发脾气扔东西,结果父母不但没有惩罚他的不良行为,反而满足了他的要求,从此,孩子就会习惯于用冲动性行为来达成自己的愿望。

大多数学生的冲动倾向与焦虑有关,部分起因于生来具有的情绪易变性和激情性,或与学生外向性格等遗传因素有关。教师可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指导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在行为上设定清楚的界限以防止冲动行为的不断强化,并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

幼儿调查报告 第2篇

听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幼儿园的幼儿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探究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的前提。为能详细了解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倾听表现及其原因和动机,帮助老师了解本班幼儿心理,培养孩子从小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题小组得到班级家长的配合,通过问卷的形式让家长也知道注意在家里观察幼儿的倾听情况,也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心理,为题制定研究计划提供参考,共同培养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我们中五班开展了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2份,收回率100%。

二、统计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是以倾听习惯方面、理解与反应方面和您对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建议三个部分调查的。

(一)倾听习惯方面:

187%的孩子当您叫孩子名字时,能立即作出反应,1%的孩子未能够立即作出反应。

24%的孩子能在交流时自始自终的专心倾听,而%的孩子不能做到。

87%的孩子虽有分散但尚能主动继续听,1%的`孩子注意力分散了,不在注意倾听家长的讲话。

467%的孩子不会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有%孩子这么做。

(二)理解与反应方面:

1选择A立即按要求去做的孩子有%,选择B需要再重复一遍再去做的孩子4%。

2选择A能讲述故事简单内容的孩子71%,选择听多遍故事能记住故事内容的孩子29%。

选择A他每次都会当天告诉您的孩子97%,选择B过几天告诉您的孩子%。

(三)您对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建议:(请填写)

在本道题中,家长都认真填写了自己对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建议:

有以下几类:

类型一:

1使环境尽可能有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2给孩子讲的故事要新奇有趣。

及时强化孩子长时间的倾听能力。

类型二:

1家长应学会耐心的倾听孩子说话,做个好榜样。

2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习惯将自己的事情讲给您听。

每天在睡前给孩子讲爱听的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孩子回答。

类型三:

1请老师在活动时多关注孩子,对不良倾听习惯及时给予纠正。

2尽量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给予鼓励,少一些训斥。

类型四:

1培养孩子良好的明礼貌行为,这样才有可能学会倾听。

2平时多做些能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和游戏。

类型五:

1尊重孩子话语权,孩子倾诉时家长要认真倾听为孩子做榜样。

2多花点时间与孩子们交流,多鼓励少指责,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调查结论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情况和本班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情况,我认为我们大六班的倾听习惯是少数孩子存在的现象,表现为:

1有在教学活动中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从头到尾一刻不停,抠抠弄弄,玩玩,不知在干什么,班上的方柯棋、袁千城等个别孩子就有这一现象。

2还有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双手平放在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一动也不动,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老师问他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我们班的樊书豪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

有的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就干起了别的事情,还有的幼儿堂上举手踊跃,“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答非所问。

四、调整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三条:

(一)幼儿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也有的幼儿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己的学习基础薄弱,有时自己努力认真在听了,听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幼儿就失去信心,害怕去学。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平常的听中,总能发现老师不能倾听幼儿的发言:有的是幼儿刚刚说出一部分内容,老师就立刻顺着幼儿的话说下去;有的是幼儿发言不够流畅,老师为了赶时间,就打断幼儿,让其他幼儿回答,或自己说出答案。

(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幼儿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与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孩子既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交往。

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调查报告 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保健措施的完善、疾病引发的死亡率下降, 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导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卫生部门的统计显示, 车祸、跌落、烧伤、溺水、中毒等是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类型, 跌落撞伤、烫伤烧伤、硬物夹伤和宠物咬伤在幼儿日常意外伤害事故中所占比率较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规定,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应该“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 学习保护自己”;同时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意外伤害虽属突发事件, 但有它发生的规律, 并非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通过指导幼儿家庭开展安全教育, 消除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 对子女进行安全行为引导, 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应该成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政府已经对加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多次发布指令性文件。幼儿园安全教育也已受到重视。至今,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研究并不少见, 其中包括不少幼儿园开展家庭安全教育的经验总结和介绍。然而, 由幼儿园自己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本园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状况进行现状、问题、成因与后果的调查研究, 并根据研究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的极少。

本调查研究拟解决的具体问题是:1.德清县机关幼儿园在园幼儿家庭伤害事故的隐患、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家长对子女安全行为的引导、幼儿安全行为的习惯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目前的状况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就上述情况来说, 不同类别对象是否具有自己的特点?3.产生上述存在问题的家庭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的方法

调查的对象:以本园在园的小中大班全体幼儿的家庭主要教养人为调查对象。包括小班家长82人, 中班家长98人, 大班家长140人, 合计320人;其中父亲125人, 母亲185人, 祖辈家长7人, 其他3人;子女为男孩的167人, 女孩152人 (1人未填) ;母亲户口为本地非农业户口的249人, 本地农业户口的46人, 外地非农业户口17人, 外地农业户口5人, 不能分辨的3人。

调查的内容:反映幼儿、家长和家庭特点的基本情况18项, 除年龄为填充题外, 其余均为单选题;反映幼儿意外伤害事故11项、家庭伤害事故隐患10项、家长消除隐患措施26项、家长对子女行为安全引导26项和幼儿安全行为习惯26项, 均为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其他有关项目6项, 均为单选题。

调查的手段与步骤:于2008年3月按班级集中家长, 由带班教师主持, 在说明意义、提出要求后, 由带班老师逐题宣读, 家长边听边填。

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对发生的伤害事故、事故存在的隐患、消除隐患的措施、对行为安全的引导和子女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单变量描述性统计进行现状分析;分别以事故发生量、事故隐患量、隐患消除措施量、行为安全引导量和安全行为习惯量为因变量, 以幼儿、家长和家庭特点为自变量, 通过一维方差分析获得对不同类别幼儿家长特点的认识;通过相关分析, 获取幼儿家庭“伤害事故”、“事故隐患”、“消除隐患措施”、“安全行为引导”与“安全行为习惯”之间有无联系和何种联系的认识。

三、研究的结果

(一) 幼儿家庭安全事故隐患

1. 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现状。

本调查结果显示, 在园幼儿家庭存在意外伤害事故的三大隐患:“使用煤气”、“家居楼上”和“住处附近车辆往来频繁”。全园小、中、大班幼儿中, 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量最多的对象的编号是:11、27、35、84、191、197、252、261、283、284和298。

2. 不同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特点。

一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体弱幼儿的家庭, 事故隐患量多于健康幼儿;母亲学历达大专的幼儿, 家庭事故隐患多于母亲学历未达大专的幼儿;母亲为非农业户口的家庭, 事故隐患多于母亲为农业户口的家庭;核心家庭的事故隐患低于单亲家庭和主干家庭;住房面积在90~200平方的家庭, 事故隐患高于其他家庭。

(二) 幼儿家庭的意外伤害事故

1. 幼儿家庭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在园幼儿离园后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最多的是“跌落撞伤”、“硬物夹伤”和“割剪剌伤”三类。近一年内意外伤害事故出现量最多的幼儿编号为290、299、284、209、182、289、44、176、291、81、90、170、177、201、206和109。

2. 不同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的特点。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男孩“跌落撞伤”、“异物堵塞”和“走失”的比率高于女孩;母亲学历未达大专的幼儿, “走失”的比率高于母亲学历达大专的幼儿;父亲职业为医务人员的幼儿, “硬物夹伤”的比率高于父亲为非医务人员的幼儿;母亲职业为事业单位领导的幼儿, “割剪剌伤”的比率高于母亲职业为非事业单位领导的幼儿;父亲户口为农业户口的幼儿, 被“宠物咬伤”的比率高于父亲户口为非农业户口的幼儿;家庭收支有剩余的幼儿, “跌落撞伤”的比率高于家庭收支没有剩余的幼儿。

(三) 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

1. 幼儿家长消除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现状。

幼儿家庭对下列消除隐患措施不够的有:“不带孩子去商场、超市”、“家具尖角包塑料、软胶”、“房门用门垫顶门隙”、“电源插座加盖”、“不让独自吃易堵塞食品”、“不让去有狗出没处”和“锐器放孩子拿不到处”。家长在消除意外伤害事故隐患方面措施不力的幼儿编号为:252、116、212、153、170、226、11、176、1、132、219、281和224。

2. 不同幼儿家庭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特点。

一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父亲为外地非农业户口的幼儿家长, 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平均量高于父亲为本地非农户口或外地农业户口的家长;祖辈为家庭主要教养人的家庭, 幼儿家长消除事故隐患平均量高于父亲和母亲。

(四) 家长对子女安全行为引导

1. 家长对幼儿行为安全提醒的现状。

家长对幼儿进行行为安全提醒不够的项目有:“关门关抽屉不心急”、“不在室内横冲直撞”、“不用手碰有刺植物”、“闪电时不开电视”、“不玩刀剪等尖锐物”和“吃瓜子、花生、果冻细嚼慢吞”。对幼儿行为安全提醒最少的11人的编号为:116、153、235、204、281、302、90、47、234、105和10。

2. 不同幼儿家庭家长对幼儿行为安全提醒的特点。

一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家长对幼儿行为安全的提醒与母亲学历有关。具体表现为, 母亲学历未达大专的幼儿, 家长对子女进行行为安全提醒平均量高于母亲学历达大专的幼儿。

(五) 影响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因素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量与家庭事故隐患量呈正相关, 与消除隐患措施量呈负相关, 与行为安全提醒量呈负相关;家庭事故隐患量与消除隐患措施量呈负相关;行为安全提醒量与消除隐患措施量呈正相关。研究者由此认为, 幼儿家庭伤害事故的隐患、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和家长对子女行为的安全提醒三者影响着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其中家长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发挥着主要作用;家长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制约着家庭事故隐患的存在, 并与家长对子女的行为安全提醒密切联系;家长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又受到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的影响。

四、建议

1.向幼儿园全体教师介绍本调查结果, 提高幼儿家庭安全教育指导的认识, 组织对在园幼儿家长开展指导工作。

2.以“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的现状”和“家庭伤害事故隐患、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和幼儿行为安全引导对伤害事故发生的影响”为重点内容, 通过指导提高家长开展“家庭安全教育”的自觉性。

3.在具体指导过程中, 应考虑将调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包括:“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类别”中, 以“跌落撞伤”、“硬物夹伤”和“割剪剌伤”为重点;在“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中, 以调查发现的三大隐患为重点;在“家长消除事故隐患措施”中, 以调查发现的七种不力措施为重点;在“幼儿行为安全引导”中, 以调查发现的6种行为为重点加强安全引导。

4.在指导过程中, 可考虑以调查发现的“伤害事故最多”的16个幼儿的家庭、“事故隐患量”最多的11个幼儿家庭、“消除隐患措施”最少的13个幼儿家庭和“行为安全引导”最少的11个家庭为重点, 加强指导。

幼儿交往能力调查分析报告 第4篇

一、调查目的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比例在儿童人数中占绝对多数,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加之普遍的单元楼高层住宅的居住环境、家庭环境造成孩子缺少交往机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也导致孩子自私,任性,不会与人相处,不懂得如何交往,孤僻,常与同伴发生冲突,不能与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为了向家长了解幼儿交往能力的现状和家长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制定《幼儿交往能力调查表》,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是小、中、大班(共四个班参与)采取问卷式调查方式。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表123份,收回调查表12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小班收回40份;中班收回40份;大班收回43份。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课题调查结果

(二)结果分析

通过回收、整理和分析本次的调查表,我们发现无论是小、中、大班,幼儿最喜欢玩的方式是与同伴一起嬉耍。

通过三个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交往能力方面的表现上看,年龄越小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就越弱。如:经常主动发起与小朋友的交往的小班占22.5%;中班30%;大班占37.2%。小班家长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的主要建议有:多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多鼓励幼儿,多组织集体活动和户外活动。教师与家长多沟通,组织分享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中班家长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的主要建议有:多给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交往,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大班家长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的主要建议有:营造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开展各种活动,为幼儿的交往创造更多的机会,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班到大班独自玩耍的人数呈递减的趋势,而与同伴共同玩耍的人数则明显上升,同时与同伴交往行为方面小班到大班也逐渐增强。这些数值说明经过教师对幼儿交往能力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及引导,幼儿的社会化过程得以加速、同伴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表2家长对幼儿交往认识态度调查显示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班级中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态度没有本质的变化,甚至在“主动请同伴到家中玩”一项中随班级年龄段的增高,家长认可邀请孩子同伴到家中做客嬉戏的人数在相对减少,但表1的统计数值却呈反向走势:幼儿与同伴嬉戏的人数在增加,与家长(成人)嬉戏的人数在减少。这从某一角度验证了本课题的效率和必要性——在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态度及行为趋恒的情况下,幼儿园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规范性培养对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及养成起着重要作用,甚至这种作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表1“与客人(成人)交往的行为”一览的统计结论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促进幼儿与成人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更趋积极和娴熟。

我们认为幼儿的交往虽然可划分为同伴交往和成人交往两个分支,且幼儿在幼儿园更多地生活在同伴交往的环境中,但我们应当关注幼儿与社会交往的一种“合力”,这种交往合力可以在幼儿同伴交往的生活和嬉戏环境中获得发展,对幼儿与成人的交往亦有促进作用;反之,在幼儿园之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幼儿所获得的交往能力亦促进幼儿园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

四、解决方案

(一)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强化业务能力

要有效开展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教师必须对幼儿交往理论和知识有较为全面、透彻的了解。我们建议幼儿园精选部分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及交往相关的学术理论图书,列出清单,把教师自我发展学习和定期集体交流探讨相结合,以取得积极的成效。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的同时,我们倡导教师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的人奠定了基础。

(二)制定目标,明确行动方向

幼儿同伴交往的培养是一个分阶段、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制定相关的教育行动目标十分重要,这样便为自己明确了行动的方向和所期待的结果。我们要求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活动中,注意随机的教育策略,保证活动的效果。

(三)帮助幼儿建立及巩固“伙伴意识”

在幼儿社会交往的培养中,幼儿“伙伴意识”的建立和巩固是他们对外交往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低龄幼儿群体中培养、发展他们的“伙伴意识”成为交往能力训练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就大龄段幼儿而言,巩固“伙伴意识”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四)注意获得幼儿家庭力量的支持、配合

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还需要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所以要注意加强家园的沟通,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达到5+2≧7的效果。

(五)创设各种环境及条件,促成幼儿交往,提升交往能力

幼儿体质调查报告 第5篇

当孩子新进入幼儿园以后,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和身体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早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治疗,所以展开这次调查。

二、调查过程:

在抚宁县妇幼儿童医院医务人员来我园为幼儿进行定期体检,我校幼儿小班共有35名幼儿参加了体检,经过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体检,调查情况如下:

三、调查结果

1、轻度肥胖男孩2人,女孩1人。近几年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的孩子在家里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营养量,又在平时吃了很多零食等。这样也是造成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参加户外锻炼,幼儿需要进行科学喂养,提供合理的膳食,加强户外锻炼,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改善他们的行为习惯。

2、轻微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g/l)1人。

3、轻度营养不良1人。

4、视力正常,结膜炎较去年有所减少,我校没有弱视、斜视患病儿,提示幼儿用眼适度,强化毛巾、玩具消毒,坚持饭前、饭后、活动后用肥皂水洗手,防止感染,教育儿童不玩脏东西,注意用眼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龋齿患病率有所下降,龋齿矫治率达到90℅以上。

6、体重、身长达均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四、干预措施

1、向家长及幼儿宣传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适量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尤其睡前不吃甜食,少吃零食。要家长科学合理的制订幼儿食谱。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进食要定时,定量,不吃零食,早餐吃得丰富些,晚餐尽量少吃而简单些,随时进行体重监测,以便订制膳食计划。

2、加强体格锻炼: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加热量的消耗对减肥非常重要。

3、鼓励肥胖儿多与他人交往,改变情绪,增加自信心,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及健身运动,同时让他们认识肥胖症的危害,防止滥用药品及营养保健品,更不要滥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影起症状性肥胖。

4、调查结束后我们将给体弱儿的家长发放个案分析和联系单,对疾病矫治进一步指导。

幼儿饮食调查报告 第6篇

对于幼儿的饮食健康已经是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否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不管是商人的产品还是餐饮的卫生都应该严抓狠打!下面就幼儿饮食调查报告跟大家探讨!

20XX年5月29日,中华幼儿文化艺术促进会和《母子健康》杂志携手美国专业膳食营养补充剂品牌自然之宝,在中国幼儿活动中心科学宫报告厅联合发布《中国幼儿营养健康调查报告》(简称“报告”)。中国少年幼儿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范崇嬿、《母子健康》杂志执行出版人刘玉洁、诺天源(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叶创伟联袂出席大会并致辞,北京电台知名母婴节目《宝贝计划》主持人滕兵主持了本次盛会。

《中国幼儿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发布

据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秘书长王旭峰介绍,该报告针对入托前(2~3岁)、学龄前(4~5岁)和小学(6~12岁)三个阶段少年幼儿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从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共抽取3,000余名合格样本,调查内容涵盖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保健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免疫力差,容易生病;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补钙问题,以及身高体重不达标”是2~3岁的家长主要关心的健康问题。25%-30%4~5岁的幼儿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6~12岁的幼儿和少年,睡眠情况需要引起关注。除此之外,孩子挑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且多数家长对营养品持客观开放的态度,营养品的安全性,是他们关注的首要要素。

全球最大膳食补充剂公司NBTY在华子公司——诺天源(中国)贸易有限公司作为此次活动的独家赞助商,同时也作为幼儿营养品的企业代表,出席大会并致辞。公司市场副总裁叶创伟先生直言“最近这些年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频发爆出,如果营养食品类的企业不严把质量关,我想不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幼儿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叶总说,关注中国幼儿营养健康,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幼儿营养问题由来已久,我们必须予以更多关注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在幼儿营养健康方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公益组织、媒体、企业各司其职,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唯如此,方能给中国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科学的.饮食环境和条件,才能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据了解,10月,诺天源(中国)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自然之宝·关爱幼儿基金”,以切实推进我国幼儿的营养健康事业发展。同年启动向西部与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的学龄前幼儿捐赠“幼儿多维软糖”的爱心活动,截止3月,完成向11个市、县近千所幼儿园的捐赠。

调查报告发布之后,北京新世纪幼儿医院资深健康管理顾问李璞随即发表了“幼儿膳食营养均衡”的主题演讲,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副研究员张倩就“中国少儿营养健康现状的分析、看法与建议”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少年幼儿促进会会长范崇嬿指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地区和地域之间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区别很大。针对上述差异实施的中国少年幼儿营养情况调查报告,将为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学校和家长妥善制定幼儿膳食营养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幼儿教育调查报告 第7篇

一、测查目的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那么,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和对教育环境的认识水平怎样?

二、测查的对象、方法、步骤及时间

(一)对象:全园教师。

(二)测查方法:个别测查法。

(三)测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我园教师1998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三、结果分析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和%,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 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

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结果提示:为了使孩子能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以集体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组织形式,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来认识事物;教师要因人施教,要给幼儿创造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起点、速度和水平学习知识。

对教育环境的认识测查显示,我园教师教育环境的认识不足,答题的正确率只为%。说明多年来,我们教师虽然也是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

育方针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对教育环境进行了创设,但忽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忽视幼儿要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忽视创设发挥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忽视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

百分比统计说明,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环境的认识差异不大,百分比分别为58%和%。

我园教师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前测情况比较中,答题的正确率差异不大,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总答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5%和%,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可见,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研究前测水平总的来说是均衡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测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 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98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措施

1.根据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

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要使教育目标需求化,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从只注重教材和教师既定的目标与内容,转变为注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并不断调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从而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再次,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

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关键。作为教师,要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猜想并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物体相互作用,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只有幼儿真正愿意学的东西,才能真正学得好。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创新一方面必须重视对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

在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同时,要吸收好的经验。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条“科研育师求创新”的路子。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园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在学校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子课题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科研组织络,形成科研制度,科研活动做到有内容、有重点、有专题发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规范管理,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幼儿调查报告 第8篇

经过笔者调查, 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教师和幼儿在课堂互动中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如下:

(一) 幼儿和幼儿教师缺乏互动, 教学中教师无形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剥夺, 进而取而代之。

幼儿班中班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幼儿在讲台下仔细地听讲,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幼儿需要互动行为的发起以及互动后行为的反馈。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师在讲台上满堂灌, 而幼儿在台下被动听, 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带来师幼关系的颠倒, 忽视了幼儿才是课堂教育的主体, 幼儿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 在整个幼儿教学过程中, 幼儿教师都是在起着积极的导引者的作用。而由于受过去错误观念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在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让幼儿们听从自己的教课, 控制了幼儿们互动行为的发起以及反馈, 长期以往,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降低, 不利于幼儿开放性思维的形成, 同时也不利于幼儿探究性精神的培养。

(二) 幼儿和幼儿教师缺乏互动, 游戏中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把自己当成了活动的主裁判。

俗话说“师道尊严”、“尊师爱道”等等, 都无可厚非, 然而幼儿的世界是纯洁的, 是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见, 并将其恰当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幼儿代表着祖国的未来, 是将来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这其中少不了幼儿教师的功劳, 当然, 也体现出幼儿教师责任的重大。所以, 幼儿教师一定要好好研究课标精神,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改变旧有的传统的错误观点, 将自己摆在和幼儿平等的地位, 以幼儿为主体, 以自己为主导, 将幼儿园的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 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华。

二、幼儿与幼儿教师课堂互动的原则及对策

(一) 幼儿与幼儿教师课堂互动的原则

1. 引导原则

幼儿在课堂的自主学习中, 需要一个引导者, 将其思维引导正确, 并引导到延伸性思维、拓展性思维的开发。这个引导者便是幼儿教师。引导者原则的遵守是幼儿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必须遵守的基础原则。现在的教学讲究的是引导, 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或思路。

2. 支持原则

无论是幼儿学习, 还是成人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 一个赞赏的目光, 都会让学习者得到信心的提升, 得到最大的支持。在幼儿的互动学习过程中, 幼儿教师一定要秉持支持原则。这个原则是幼儿教师坚持的众多原则中的重要原则。

3. 合作原则

过去授课, 都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现在改变了过去的不科学格局, 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师生对话占了主导。此时的教师已成为课堂上幼儿学习中的合作者, 而不是过去的主导者, 即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独奏者”转变为现在的“合作者”。

(二) 幼儿与幼儿教师课堂互动的对策

1. 对策一:改变思想, 树立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受社会的影响, 过去教师都是满堂灌,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只有被动听的份儿, 而现如今, 新课标的推进, 教师深深感受到过去那种教学思想是不正确的, 不能够从本质上将幼儿培养全面, 培养成才, 鉴于此, 新课标要求:新时期,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就是说, 在课堂上, 幼儿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者, 她操控着课堂的氛围的构建, 指引学生对问题的探讨, 对学习的掌握。

2. 对策二:尊重幼儿, 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

既然幼儿是课堂的学习主体, 那么幼儿教师就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让幼儿能够不断发现新创意, 开拓思维的创新。尊重幼儿体现在多个方面, 不是说幼儿要求什么就给什么, 而是尊重幼儿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给予他们以积极的支持和合作, 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 和同学们探讨, 将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尊重幼儿的同时, 还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毕竟幼儿年龄小, 喜欢在玩耍和嬉笑中学习知识, 不喜欢死板, 呆滞的教学环境。

通过对幼儿班中班的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的调查, 发现了许多问题, 希望能够给大家以提醒,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能够引以为戒, 充分认识到互动对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至于如何进行互动, 上面也谈到了几点原则和对策, 大家可以参考。当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每个人的互动情景和互动模式大不相同, 但是一定得以“幼儿”为主导, 一切为了孩子。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卢乐珍.关于“师幼互动”的认识[J].早期教育, 2010 (4) .

关于幼儿教师职场状态的调查报告 第9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场状态;专业性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3-0031-03

教师的职场状态,主要指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期间的教育、教学、教研、学习、培训及家园联系的状貌特征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态。2007年12月,我们对四平市6个县区11所幼儿园。包括公办园、民办园、处于改制中(由企业幼儿园改制为公办幼儿园)幼儿园的师资状况、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培训进修、家园联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我们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占75.7%。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师资状况

调查显示:在编教师198人,持证上岗的144人,保育员23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81人(幼师专业53人)。高中学历的51人,初中学历的8人,大专以上学历181人(其中幼师专业53人);教龄在五年以下的29人。6~15年的74人,16~20年的50人,20年以上的77人;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108人,小教一级的教师92人,小教二级的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县、区级骨干教师20人。园级骨干教师17人。由此可见:(1)持证上岗的教师占在编教师的72.7%;(2)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但是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非师范类的教师尚占有一定比例;(3)教师以中青年骨干居多。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20道题,这些题目是对教师职场状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1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1)热爱幼教事业、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是绝大多数幼儿教师从业的坚定信念。幼儿教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并且对工作本身充满乐趣和信心,这表明幼儿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孩子的热爱。“幼教工作是一项比妈妈疼爱孩子更细心、更耐心的工作,是充满爱的事业。”这是幼儿教师们对幼儿教育最基本的看法。有了对幼儿教育事业这样崇高的认识以及整个社会教师地位的总体提升,他们才能希望终身从事幼教工作。由此也反映出。幼儿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可敬的奉献精神。

(2)认为工作很辛苦,精神压力大。其中24.5%的教师感觉异常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很多教师工作时间长,每天工作8到10小时;二是工作量大;三是25岁至39岁之间的教师多数都是各个幼儿园的“顶梁柱”,他们经常上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工作任务比较多;四是幼儿教师的地位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幼儿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有加。但幼儿教师是教师中弱群体这一事实,一时还难以改变。他们没有自己专门的职称系列,走的是小教系列,这不免使人感觉有些不专业;而且幼儿教师工作劳累、工资低。这很容易导致一些人对幼儿教师职业另眼相看,认为幼儿教师是—个非常容易从事的职业。

从上述分析看,幼儿教师对幼教职业是满意的,但是希望幼儿教师的地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2对教材把握程度

我们以省编幼儿教材为蓝本,在小班、中班、大班和学前班的教材里各选一课,共四题。教师任选一题。只要能表述出该课的具体内容即可。这对任何一位任课老师来说,都不应该是困难的事情。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此题。调查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情况。从调查的情况看,能完整表述的教师占22%,能简单表述的教师占19%,只能表述纲目的教师占22%,完全表述错误的教师占32%,没有答题的教师占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能完整表述课文者并不多,后两项的人数超过了前两项的人数。如果说初步表述课文还可以完成教学,那么表中的后两项就很难胜任教学。而有误人子弟之嫌了。

对教材生疏的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是因为:

(1)有的幼儿园并没有完全使用省编教材。课程改革中。幼儿教师能够直接投入进去的莫过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课改使用的统编教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科学地融进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习的内容以及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方法,受到了广大幼儿教师的欢迎。但是,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中需要的教具,有的没有及时配套。幼儿课程很多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的,寓教于乐,玩中学。乐中学,没有教具万万不能的。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只好根据提示,自制教具。条件好的幼儿园。寻求使用其它更方便的配套教材,统编教材不能不用,配套教材又舍不得放手;而条件不好的幼儿园。只好尽力而为。使用统编教材,又不能完全体现其新理念。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个别幼儿园采用了小学一年级教材。这样的情况尤其以民办园居多,他们迎合家长的要求,把小学课程搬进了幼儿园。至使省统编教材无法使用。调查中。有45%的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

3家园联系谈论的话题

调查结果依次是:学习-日常表现-能力表现-思想品德-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家园差异-卫生条件。从调查结果排序,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是家长普遍非常关心的事情;其次才是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能力的培养又次之;品德排在第四位;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家园差异,几乎被忽视了;卫生已经很少有人问津。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因为在孩子如何学习这个问题上,教师与家长在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1)关于学习。在学习问题上,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每日在幼儿园中学到什么知识。教师则认为,知识确实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家长过于注重幼儿学前教育中拼音和计算方面的能力,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等,对孩子的成长实际是不利的。儿童幼年期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期。每一个敏感期都是接受某种教育和知识学习的最佳时期,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节律性和阶段性特征。违背规律,该学不学或者揠苗助长都是不可取的。

(2)关于教学。很多家长会用自己的观念去影响甚至干扰教师。如果教师没有按照家长的意图施教,家长就不能理解。对教师失去信任,甚至提出转园。令人惊叹的是。教师已经意识到家长的一些要求是违背教育科学规律的,也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因素、“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和让幼儿从1背到100完全是两回事。但是还是违心的去迎合家长。甚至很少同家长谈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幼儿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并不想因此失去生源,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虽然。每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有时还是不能说“不!”于是,有的教师感叹

“做一名幼儿教师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难!”因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外界环境的配合。

家园异步,容易导致教师对工作产生厌倦感。调查显示,有两种情况是教师对幼教工作厌倦的主要因素:一是家长不配合,二是与自己理想相悖。其中前者占整个有效问卷的73%。

4学习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有47%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学习,而且幼儿园给予的学习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幼儿园不仅能安排时间让将近一半的教师外出学习。而且一部分教师的学习费用还能报销。这一点甚至超乎了我们的想象。除此之外。教师们能经常自学,调查统计,幼儿教师常看的杂志有《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还有《幼儿简笔画》、《幼儿主题活动课程》、《营养科学等》、《幼儿成长故事》,个别教师读过《蒙特梭利教育》和《幼儿教育心理学》等书籍。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表示培训和学习的效果尽如人意。从前面教师把握教材的程度可以看出,结果并不乐观。为什么这样的学习仍不能使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除了前面的分析之外。至少还应该有以下几个因素:

(1)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就是说所学知识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与工作的关联不够紧密或者帮助不大。

(2)教师参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应付的过程。教师没有认真学习,没有真正把应该掌握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等学到手,敷衍了事,或者半途而废。

二、几点建议

1依法治教,科学管理。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幼儿教育的投入,在业务上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支持。为幼儿教师的工作、进修创造更好的条件。要使幼儿教师职业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待遇上得到实惠,得到全社会的尊重,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幼儿园(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本园的骨干教师,使那些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教师成为本园(所)的学科带头人,以促进幼儿园(所)的健康发展。

2深化教改。明确目标。深化幼儿教育改革,使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目前,我国正在通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共同制定一个中国《3岁~6岁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指南/标准》,将作为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基础。参照这个标准。将会明确3岁~6岁的儿童“应该知道什么、应该能做什么、应该能做到什么”。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家庭、社会理解关于儿童发展应实现的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大统编教材力度,尽快配套完善,贴近本地实际,方便教师使用。

3加强培训,科学引领。要为幼儿教师的学习、进修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可以组织专家讲学。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开阔教师眼界。培训幼儿教师要有系列科学的教程。应该结合教育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要形成常态。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不要把学习培训看成是一时的活动,而要作为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

4不断学习,贵在坚持。幼儿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或者中途转行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学习。现在,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已经很完备,其开设的课程除了基础课程外,还有幼儿活动、幼儿卫生、儿歌、儿童文学、手工等等。音乐、美术课程。细化得更是照顾到幼儿的学习能力,完全能够满足从业的需要。既然决定从事这一职业。就应该及时充电。此外。还要深入学习(纲要),深入领会和进一步解读(纲要)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加强教学研究。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平时还应该多读一些国内外著名幼儿教育专家的论著,这对提升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大有裨益。幼儿教育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做得好不容易。

5科学普及。提高素质。要积极开展幼儿教育科学化的普及活动。科普的对象应该是面对幼儿家长。包括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我们承认。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对知识重要性认识的普通提高,许多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是具有很高学历和文化水准的知识分子。他们对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具有很深的造诣,但是也不能否认。在幼儿教育科学化方面未必就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仅仅有美好的愿望远远不够,还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而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乡镇和农村的家长,就更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上一篇:张明乡2011年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下一篇:大学生毕业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