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2024-05-11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精选8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第1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摘要:老年人群体中,高血压是常见病,并表现出起病隐匿、体位性低血压、较大血压波动、较多并发症、主要为收缩压升高等诸多特征。老年高血压护理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如饮食、运动、健康宣教以及用药护理等。心脑血管疾病护理中,并发症的预防以及高血压的控制是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控制病情复发、致残以及致死率的主要措施。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其康复护理工作持续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恢复,并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病;护理;老年患者;进展

作为临床一种“三高”(高发病率、致残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疾病,高血压是导致肾功能衰竭、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国内高血压患者约为1.3亿,其中25%~35%为老年患者。高血压疾病不仅以老年患者为好发人群,更是导致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一个首要原因。临床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索研究,本文基于此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作一综述如下。

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1.1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且较大血压波动。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大的血压波动,尤其是收缩压。这种情况主要是受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敏感性降低的影响所致。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通常表现为双峰双谷曲线,第一高峰形成于晨时8:00~9:00,然后逐渐在10:00时稳定同时缓慢下降,并于12:00~14:00时降至第一低谷,继而逐渐攀升,至15:00~19:00时形成第二高峰,患者入睡后血压于22:00后降至第二低谷。

1.2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而高血容量型、单纯舒张压升高类高血压老年患者则相对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的高血压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对患者心脏造成更大损害,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发生率也更高。同时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其舒张压增高幅度明显低于收缩压。

1.3患者血压变化程度以及类型同时也与自身动脉硬化程度存在一定关联性,由于动脉壁硬度表现出增龄性改变,高血压老年患者在血压收缩期的病情也表现出多样化临床特点,明显区别于普通高血压症状。

1.4患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较少,且较多并发症,同时终末期病情进展极快,临床治疗以及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2、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断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和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进行血压水平分类。以上分类适用于男、女性,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3、老年高血压护理策略

3.1限制高盐饮食。当人体进食过高的钠盐,势必造成体内小钠潴留,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和肾脏的负担,引起排钠障碍,使血压上升,应指导病人每日理想的摄盐量低于5g以下。如同时有心衰、肾功能不全、心胶痛者,每日食盐应控制在1.2g以下。

3.2肥胖老年人多为向心性肥胖或腹部脂肪堆积,更易发生高血压。特别是向心性肥胖,可使血容量增加,内分泌失调,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指导病人坚持运动减肥,练气功、健美操、太极拳、慢跑、快步走等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应增加活动量,如减轻体重,限制过量饮食,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等食物,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高维生素、高纤维等食物。

3.3交感神经系统变化。老年人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过劳、精神创作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故应指导患者自己控制情绪,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的激动与兴奋,正确对待周围事物,学会冷静、科学地处理问题,对能引起不快的人或事可采取回避的应对方法,家属对患者应充分的理解、宽容及安慰。体力劳动后注意休息,脑力劳动后注意精神放松。

3.4戒烟、限制饮酒。尼古丁如大量吸入,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并降低药物的降压作用。如大量饮酒(指每日摄入酒精超过15ml或啤酒30ml或葡萄酒100ml,白酒25ml)都会导致血压上升。美国学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78g的重度饮酒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不饮酒者的2倍。为了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或减少饮酒量,每日不超过50g白酒。

4、护理体会

4.1根据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特点,在护理中注意按医嘱定时为患者测血压并应做到多测量多记录,还应定测量部位、定患者测量时的体位,定血压计,尽可能定测量者,以便及早发现血压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4.2在用药护理上应遵医嘱给予降压药。观察用药后血压变化,以判断用药效果,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可联合数种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某些降压药物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在体位改变时动作应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避免因脑动脉缺血而导致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脏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诱发胸闷及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

4.3钙拮抗剂的选用。钙拮抗剂(CCB)的共同特点为阻止钙离子L型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从而松驰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收缩能力,使血压下降,降压起效快,幅度大,安全有效,不影响血糖和血脂的代谢,具有明显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或合并冠心病心胶痛与外周血管疾病者。可首选心痛定,如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或心率较快时可选用异搏定,如血压水平较高时,可首选巯甲丙脯酸,该药较适用于老年人,对一些顽固性高血压,该药合并钙拮抗剂或利尿药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4.4在用药时间上,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值的昼夜节律变化和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率变快及血压偏低等原因,用药应在白天内完成,睡前避免用降压药或降心率等药物,以免出现意外。

5、结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是长期性的,护理人员对此应做足心理准备,不断强化个人专业素养,丰富护理知识架构与实践经验,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莉,吴秋萍,李萍等.循证护理预防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8).

[2] 张绮.老年高血压患者医院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

[3] 刘彤.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6)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第2篇

近些年来,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高血压疾病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深化,护理人员将临床护理技术和日常生活护理以及个性化心理护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理解,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患者感到更加温暖,家属满意,现将我科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月至月我院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58例,女14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岁,住院时间7~14 d,平均住院日11.5 d。首次发病的97例,占32.3%,多次发病的203例,占67.7%,文化程度:小、初中43例,高中及以上257例,职业:工人、农民52例,干部248例,既往有用药史患者215例,无或间断用药病史者85例,家庭或社区定期检测血压者89例,占29.7%。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入院后,护士立即为患者安排病床,提供温馨的住院环境,一般老年高血压患者来院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护士应及时安慰患者,先扶患者到床上躺下,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陌生感和心理压力,告知医师,介绍医师的高超技术水平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顾虑心理,护士工作中严格做到着装整洁,举止文雅,态度和蔼,禁止在病室大声喧哗、嬉笑,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信任。用药治疗后,患者一般病情相对稳定了,护士要主动热情介绍病房的周围环境,语言文明,稳重大方,与老年患者交流时不得直呼姓名,一定要使用敬语,如“张爷爷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杨,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好点了,您不要着急,血压不能降得太快,那样容易出现并发症,医师会为您逐渐调节,您放心吧,医师技术水平很好,以有什么不舒服和用药时的反应一定要和我们说,医师随时调节,您看好吗?”。往往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儿热情体贴,细小关心就如同一股暖流注入老人的心田,满足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需求,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增加治疗和护理信心。临床发现传统式的功能制护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护士按照工作标准及操作程序工作,很少考虑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患者的情况缺乏整体了解,患者得不到完整、连续的护理。观察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护理不在是单纯的执行医嘱,护理被动服务于临床,我科室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开展更加贴近于临床,责任护士每天在生活护理上从细微处入手,耐心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多给予患者安慰、理解和关怀,特别针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应给予耐心开导,对待患者的进步要表扬鼓励,缓解低落、悲观情绪,向患者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黑板报等形式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病知识,特别图文并茂的预防保健知识能够解决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的不足,增加形象记忆方法,更好的掌握预防保健方法。

2.2 加强临床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要求每名护士加强临床各项护理基础操作水平,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科针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有资深护士讲解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方法,指导新护士做到“一针见血”,对待特别不好穿刺的患者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无痛技术,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护士在工作中加强临床护理病情观察,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严格把握患者的给药的时间、方法、剂量、速度,随时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输液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意外。加强做好晨晚间护理,各值班人员床头交接班,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操作中注意保暖和患者隐私的保护,避免患者受凉,做好呼吸系统护理,老年患者反应比较缓慢、行动不便,晚间睡觉时床边要加防护栏,防止老年高血压患者意外坠床,临床护理一定要给予细心、周到、细致,不要嫌弃患者行动慢、听不懂等,护理注意细节的人性化关怀,莱宁格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护理关怀是以患者的健康为目的.,并从整体观念出发,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关怀。静脉注射前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应用无痛技术,如“张大妈几天的静点我给您扎好吗?”使老年患者感到受到尊重,心理不抵触的同时也配合操作,护患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3 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饮食要清淡,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6 g,多食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发生便秘。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吸烟、喝酒、情绪紧张等不良因素,强调长期遵守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法锻炼,避免不良刺激因素。

3 结 果

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满意度达到99%,医患关系和谐,无1例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患者对自己病情了解,积极用药、饮食、康复训练,优质护理服务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4 结 论

通过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转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护士转变了护理服务理念,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加强了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沟通,由被动护理到主动服务,处处以患者为中心,减少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治疗护理操作实行规范化,帮助患者解决一些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中实际问题,护理中一些儿我们看上去的“小事”,如一句亲切的大爷、大妈,一杯热水,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患者感到自己在医院受到尊重,这方面知识越高的老年患者表现越明显,好的沟通避免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血压水平

虽然近些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人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因人们不健康生活方式所带来的问题却也是越来越多, 其中, 高血压就是一个较普遍且多见的问题。加之如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趋明显, 使得慢性疾病发病率也逐年增长, 特别是高血压已经成为了诱发老年人群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故做好高血压防治工作意义重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为最贴近社区居民的一个基层医疗机构, 其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本研究通过医护人员给予我区某社区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 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选我社区中心于2013 - 02 ~ 2014 - 10 收治的18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男100 例, 女80 例, 年龄62 ~ 83 岁, 平均 ( 70 ± 3) 岁。所有患者均满足WHO制定的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 即在未应用任何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收缩压≥140mm Hg ( 1mm Hg = 0. 1333k Pa) 和 ( 或) 舒张压≥90mm Hg, 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中, 并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与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患者排除在外[2]。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90 例, 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 无显著差异, 有可比性 ( P > 0. 05) 。

1. 2 方法

两组均接受高血压常规综合治疗, 其中, 甲组被给予常规护理, 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被给予社区护理干预, 具体为:

( 1) 建立健康档案。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以个人形式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 内容主要有档案编号、档案人姓名、性别、年龄与家庭住址、电话、身高体重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 病程、临床表现与体征、既往病史以及饮食习惯、药物服用情况等病症内容, 并具体结合患者血压水平与危险因素评定等情况科学评估患者病情, 进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3]。

( 2) 心理疏导。心理因素在老年高血压病情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一独立危险因素, 可能直接引发高血压, 而且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 过度担心担心病症。对此, 社区护士需展开家庭访视, 主动同患者面对面交流, 详细向其讲解病症相关知识, 并告知其乐观稳定的情绪是控制血压、控制病情的关键, 引起其逐渐稳定情绪, 消除焦虑, 提高治疗信心与依从性。

( 3) 饮食、运动指导。由全科医生与护士每周给予患者1 次家庭访视, 结合患者病情与特点, 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指导患者清淡饮食, 少量多餐, 合理搭配营养, 确保每餐中碳水化合物占60% ~70% , 蛋白质占10% ~ 15% , 脂肪占20% ~ 25% , 要求每日膳食搭配粗细合理, 多样混食, 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与低盐低脂食物, 控制盐分、油脂摄入, 并引导患者戒烟戒酒[4]。同时, 在运动方面, 结合患者情况帮助其选择适宜运动方式, 控制好运动频率与时间, 循序渐进, 避免运动损伤。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 均可鼓励患者进行, 并叮嘱其需注意劳逸结合, 不可过度运动。

( 4) 健康教育。在社区范围内开设健康教育专栏, 对社区内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 使之充分了解到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与严重性, 并使之详细了解到高血压病症的相关知识, 如临床表现、诱因、病情加重表现等, 以此来不断提升患者对病症知识的知晓率, 并制作出相关宣传片, 定期邀请一些患者观看学习, 强化健康教育。同时, 每星期安排一位资深专科护士就病症相关知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1 次近距离的健康讲座, 内容由浅入深, 并对患者对健康知识把握程度进行科学评估, 若把握情况不理想, 需具体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教育, 直到其完全掌握位置[5]。此外, 在健康教育中, 还需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结合患者经济能力、药物反应等实际情况指引其选择相应药物, 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应用方法、服用剂量与药理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叮嘱患者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不可自行停药或乱用药, 以此来不断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1. 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前的血压改善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其中, 生活质量评分主要涵盖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评分, 且每个维度评分总分均为100 分, 分值越高, 情况越好[6]。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 0 统计学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  ± s) 代表计量资料, 且用t检验; 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用 χ2检验。P < 0. 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对比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 经护理干预后, 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了明显的降低, 且乙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同甲组比较, 差异显著 ( P < 0. 05) , 见表1。

2. 2 两组护理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如表2 所示, 两组护理干预后, 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有了明显提升, 且乙组干预后评分均显著高于甲组干预后, 比较差异显著 ( P < 0. 05) , 见表2。

注: 同两组干预前相比, *P < 0. 05, 同甲组干预后相比, #P < 0. 05。

3 讨论

就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 大多数患者本身对高血压病症知识及其病症基本防治办法都不是很了解, 且普遍未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病症的严重后果, 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加大对其的重视, 有的甚至因为生活饮食习惯的的不规律, 而加重了病情发展。据流行病学报道显示[7], 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体重的有效控制与食盐的少量摄取、戒烟戒酒与愉悦的心情, 能够使高血压病症发病率降低约55% , 可见, 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病情控制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故根据上述调查结果, 我社区中心给予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 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般来讲, 社区护理干预, 主要是通过为社区内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进而在科学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 制定出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 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合, 合理搭配膳食, 注重运动, 劳逸结合, 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方式、电话随访, 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脂与血糖等水平[8]。同时, 教会患者有效控制血压的办法, 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让血压、血糖与血脂得到持久性的控制与维持, 最终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老年高血压为例, 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 社区护士需做好全面干预工作, 定期做好患者血压测量工作, 具体结合患者情况随时调整健康档案, 并结合患者血压控制改善情况, 制定出后续的血压控制方案, 让患者血压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本次研究中, 乙组患者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被给予了社区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该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同干预前相比, 均有了显著的降低, 且降低水平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甲组患者。同时, 该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方面的评分情况也显著优于甲组。由此可见, 对于临床老年高血压患者, 在给予其常规综合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可给予其社区护理干预, 以此来更加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蕊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6 (6) :153-154

[2]庞远荣.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35) :181

[3]刘丽艳.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7) :217-218

[4]栾京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8) :4392

[5]廖婕.采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3) :107-108

[6]都艳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及体会[J].吉林医学, 2013, 34 (2) :393-393

[7]范盛.社区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 2013, 12 (9) :399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第4篇

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12年3月于我院内科进行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基础的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护理干预活动。

结果:观察组96.9%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73.9%的总有效率,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5-01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会使得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主动脉瘤的风险增大,对于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现阶段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还远远不够,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我院选取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2月~2012年3月于我院内科进行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44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维持在65~86岁之间,平均年龄76.2岁;观察组患者男性43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维持在67~88岁之间,平均年龄76.8岁。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针对对照组65例患者采取基础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方式;针对观察组65例患者在采取基础的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护理干预活动。

1.2.1饮食护理。老年高血压患在饮食方面应该按照低脂肪、高蛋白的要求来摄入。对于食盐的摄入量相比于治疗前要适量减少,保持4g/日最合适。对于食物油的摄入应该避免食用动物油和一切高胆固醇的油脂,尽量选择豆油、花生油等油类,此类饮食可以避免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血压的控制调节有一定的作用。蛋白质的摄入对患者的治疗十分有益,常规的饮食是通过谷物来获得蛋白质,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应该指导患者多食用含蛋白多的物质,包括牛奶、鱼类等食物,维生素的摄取会使得患者体内的电解质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所以要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水果和蔬菜。

1.2.2心理护理。古代医学将一切疾病的根源都归结于气,就是说情绪的巨大浮动和反复循环会使得人体的心脏跳动迅速加快,直接引起的结果就是血压值的增大。对老年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讲解良好情绪对治疗的重要性,引导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兴趣爱好上。良好情绪的培养会提高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程度,患者的血管会自然而然的达到舒缩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会让患者的血压保持一个低稳的状态。

1.2.3药物护理。老年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就是通过药物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使患者的血压逐渐恢复到一个正常水平上。很多患者不知道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服药过程中因为某些主观原因经常间歇性的停止服药,这种时服时停的方式对患者本身有害无益,药物对血压的控制作用也不能发挥出来,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脑充血的严重后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在护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连续的治疗,养成按时、连续服药的好习惯。

1.2.4正常护理。为了使患者的血管维持在一个舒缩的状态,指导患者着装较为松弛、宽松的衣服。日常生活起居也要按照科学规律的原则进行,做到劳逸结合,平常的家务劳动和文娱活动量要适当,老年高血压患者要适量活动,防止过度劳累而发生血压升高的情况出现。高质量的睡眠对患者的治疗也很重要,要保证7h以上的睡眠时间。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坚持睡前泡脚的习惯,泡脚15~25min对降低患者血压很有作用,对于足三里、涌泉穴的按摩也很有功效。

1.3疗效评价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血压达到一个正常值,存在患者的舒张压减少的幅度超过25mmHg即可判断为显效;患者经过护理后收缩压减少的幅度在25mmHg以上,且舒张压减少的幅度维持在15~25mmHg之间即可判断为治疗有效;对患者收缩压的测量发现其收缩压减少的幅度小于25mmHg,舒张压减少的幅度也要小于15mmHg即可判断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处理。我们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14.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当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P<0.05)即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96.9%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73.9%的总有效率,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老年人患有高血压会使得夜尿次数增多且发生尿蛋白的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腰痛的情况,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可能會导致合并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症状的发生。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发展并不快,使得存在一些患者的肾功能开始衰竭,血压升高的幅度超过正常范围。常规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降低患者的血压,在该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指导患者科学规律生活和配合治疗,从心理、饮食、服药等方面出发,帮助患者发挥药物的功效,有效的降低血压以及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上。

参考文献

[1]李静漪.老年高血压病用药依从性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5-26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第5篇

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神经内科 田丽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通过降压药物的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 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经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控制高血压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预防保健、心理护理为重点,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又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 心、肾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大部分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有轻微症状, 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等, 以后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严重的影响人的正常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加, 血管弹性差, 小动脉阻力增加, 因而血压随之增高, 持久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损伤和变化又加重动脉硬化, 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故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群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流动力学、临床特点及预后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因此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1,2]。我院2011年共收治高血压患者42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以探讨和总结临床护理的方法和特点。1.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定义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 岁以上人群中, 收缩压>160mmH g 和/ 或舒张压> 95mmH g 的高血压患者[3]。目前, 我国将60 岁或60 岁以上的人, 划为老年人范畴。这部分人员所患的高血压, 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故统称其为老年人高血压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 且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 多数是青年、中年期发病的继续和发展。

2.临床资料

老年高血压患者42 例,65~87 岁,平均(69.24±9.89)岁;男22 例,女20 例。Ⅰ期高血压14 例,Ⅱ期20 例,Ⅲ期8 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 例,高中以上15 例,初中以上6 例,小学10 例,文盲1 例。都曾有过未按医嘱服药的历史,营养状态良好。血压在150~180mmHg/100~120mmHg 之间。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3.1 症状不典型:病人患高血压后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大部分病人常在体检或其它疾病住院时才被发现, 因此, 对老年人定期多次测量血压是有必要的。3.2 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正常或相对地较低,脉压差增大,70 岁以上尤为明显。费雷明汉研究表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75 岁以上男15 %, 女2 8 % [4]。3.3 血压波动性大:情绪变化(尤以极度兴奋)、体力活动、进餐、体位、季节或寒冷等均可使血压变化很大。年龄越大, 量变程度越大。其原因可能由于老年动脉硬化及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有关。因此, 对老年人易变性高血压病人, 应采取不同体位, 不同时间及多次测量血压方可确定。3.4 无音间隙(无音间期):可发生于第一音之末与korotkoff 氏音的第二阶段之始, 临床常使测得收缩压值较实测数值低。老年高血压无音间隙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因此, 应用袖带测压时, 将充气高度达250mmHg 以上同时缓慢放气或用指诊测置收缩压, 可避免漏诊或错判。

3.5 假性高血压:临床发现少数病人, 动脉血压常较直接动脉内血压高1.995-3.89EPa 血压越高或血管硬化起纷重, 假性高血压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充气囊难以压缩僵硬的肚动脉有关。因此, 以间接测压法发现极少数或无靶器官损害体征的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 应疑有假性高血压

3.6 医源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降低或丧失, 血竹调节机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3.7 并发心、脑、肾等疾病多见: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可促进心、脑、肾动脉硬化发生或进展, 常导致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 心肌梗塞及心衰, 肾衰出现。我们发现少数病例可有3一4 种病并存, 因此, 应引起今后防治的注意。

3.8 心理特点

3.8.1 恐惧、焦虑心理 患者入院时多情绪低落、紧张, 通过交谈, 发现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普遍不了解, 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对自己身体的不适和疾病一知半解地自我分析: 如能否完全治好, 是否会引起脑血管意外疾病和遗留后遗症等, 疑虑重重, 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 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 引发恐俱、焦虑, 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 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滞性升高等。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 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3.8.2 药物依赖心理 患者入院时对药物依赖的心理较重。如认为某种药物对他不起作用, 或仅认为疗效不佳, 则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将药物从药盒中检出, 偷偷扔掉;或认定某种药物有明显疗效,则会点名要求服用。病人的这种对药物的依赖心理有时可提高药物疗效, 甚至使某些本无活性的药物起到一定的“ 治疗作用”。如目前“ 安慰剂”的应用正是利用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认为, 只要坚持服药, 疾病就会有好转, 而轻视心理调节的作用。[5] 3.8.3 情绪不稳定患者入院后, 因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思考已发生的不幸事件, 去回顾当时可怕的情景, 因此容易诱发压抑心理, 表现出忧郁性格,忧愁、悲观、失望, 这是忧郁性格患者的“ 三步曲” , 继而引发失眠、食欲降低等症状。3.9 不注意合理膳食, 不注意戒烟限酒, 对饮食对高血压病的影响重视不够。4.护理干预

4.1 日常护理 建立健康档案,测量平均血压。加强高血压防病知识宣教,培养患者的健康心理状态。嘱患者坚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交待所有的与该病有关的注意事项,使病人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的疾病,但是只要充分与医生、护士配合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讲解清楚,使病人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刺激。4.2 药物护理

4.2.1 应遵循降压药使用原则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从小剂量开始,据病人年龄、需要和降压反应,逐渐增加疗效,降低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6]。

4.2.2 用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是指病人服药与医嘱的一致性,采用降压药物治

疗可有效地减低病死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事件及致残率。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人对高血压认识知识和健康信念有关。二是医护人员的水平、医疗条件等。如医护人员对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缺乏细致了解,对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交待不清等。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害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作用,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还应注意每个病人健康信念的特殊性,据此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矫正其错误的健康信念,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依此来促进病人的服药依从行为。[7] 4.2.3 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类型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副反应小,但应用不当,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室传导,增加哮喘者气道阻滞,可使三酰甘油一过性升高,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周围血流,延长低血糖恢复时间,掩盖低血糖症状。ACEI,个别病人口服后出现干咳,停药即可消失。钙拮抗剂副反应是扩张血管,病人可出现面部潮热、头晕、心动过速等反应。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首剂晕厥、水潴留、踝部水肿,用药时注意预防晕厥[8]。护理人员应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副反应,以便给予病人正确指导。4.3 心理护理

4.3.1 以诚相待, 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从患者入院开始, 我们如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生活服务, 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 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他们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的信任的前提下, 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 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3.2 稳定情绪, 消除对药物依赖心理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到血压的变化。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或或积极参与交谈时,血压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差;相反,血压降低、心脏供血能力强。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强。在护理中十分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一旦情绪障碍成为机体症状的促成因素,便

可导致求医行为。因此,老年人高血压混着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状态。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 一但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 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病人报告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4.3.3 环境的调节 来自环境的任何刺激都可以作为一种信息, 经过人体相应的感受传入神经,传到大脑进行加工和整合,并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和生理变化。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来说,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 使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的转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实践证明,这种安静舒适的心理效应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增加心脏供血能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4.4 饮食指导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如病程、有无并发症等。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饮食为宜:少吃多餐,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既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5g 为宜,减少钠盐列为控制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重要内容[9],尽量少吃咸菜、咸鱼、咸肉等。4.5 健康宣教

4.5.1 饮食宣教 合理饮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 对疾病控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以摄取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食盐量以不超过6 g /d 为宜。坚持低盐饮食能使血压下降, 并可增加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限制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鱼籽、甲壳类食物的摄入, 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 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4.5.2 戒烟, 以减少吸烟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危害。限制饮酒,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饮用纯酒精量< 25 g /d, 成年女性饮酒精量< 15 g /d, 摄入酒精量> g /d 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 饮酒还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高血压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4.5.3 改变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是降压因素之一,适量的体力活动有降压作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 因此, 应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 因人而异,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 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保障充足的睡眠,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包括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要规律, 循序渐进。

4.5.4 高血压病是一个终身疾病, 所以做好出院指导一样重要。可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掌握劳逸适度, 避免情绪波动。

4.5.5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指导家属和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血压波动较大时午后可加测一次, 保证老人的睡眠时间,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5.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自己检测血压或定期到医院就诊,使其随时掌握血压情况,坚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更换药物和改变药物剂量,保持心理平衡,清淡饮食及减轻体重等方式控制血压,若血压不稳定或异常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减少致残率,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的。6.小结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常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正确指导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知识, 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治疗, 护理工作的好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护理工作者应不断积累经验并科学创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尽最大可能辅助疾病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皮肤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组织老化变薄、弹性下降、感觉障碍等,常会出现皮肤疼痛、瘙痒、干燥、皲裂等一些症状,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各种皮肤疾病[1]。因此,临床护理中要特别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本院于6月~5月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6月~205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7.5±4.8)岁,实验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0±5.5)岁。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护理、运动疗法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1.2.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2.1皮肤评估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每一位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皮肤溃疡史以及神经病变的症状。对于皮肤有溃疡史或者伴有感觉、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的患者作为护理重点对象。

1.2.2.2保持皮肤清洁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性。嘱患者每天用温水轻轻洗浴,保持皮肤清洁的同时避免损伤皮肤黏膜。对活动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对皮肤干燥的患者,清洁后涂抹羊毛脂[2]。

1.2.2.3预防外伤护理人员每天为患者整理床单位,避免床单位上的碎屑、杂物等损伤患者皮肤黏膜。为患者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柔软衣物,避免穿过紧的衣物。休息时,施加防护栏,避免了老年患者意外坠床,活动时要限制活动力度和强度避免出现滑倒、摔伤等意外事件。冬天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时增加巡视次数,以警惕烫伤,同时预防冻伤。

1.2.2.4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要特别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护理人员每天检查患者双足1次,观察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持患者足部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患者修剪指甲时避免指甲修剪的太短,损伤足部皮肤。

1.2.2.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向患者讲授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相关的知识,教会患者基本的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如果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情况立即处理,以免病情严加重。

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以此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调查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的影响加之皮肤老化等特点,特别容易出现各种皮肤病变,甚至会伴有皮下组织的感染和坏死。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本院于2013年6月~年5月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可有效降低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和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冬梅,梁春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当代医学,,16(13):126-127.

[2]张爱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体会.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41(12):1330-1331.

[3]邓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36):28-29.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第7篇

【摘要】:目的: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护理的重视,加强其科学认识和技巧,尽量避免在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和事故,保障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方法:对我院2011年到2014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和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改善对策和安全的护理措施。结果: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改善护理对策以来,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评价有了明显转变,满意度大大提高了。在2016年以来,暂时未出现老年患者受伤事件。可见,在实施改善措施以来,护理安全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加强感染管理、实施人性化服务、改善住院环境这些举措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有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伤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关系到病人预后、护理质量、医院声誉和自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院2011年至2014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分析报告分析后,发现不安全事件共11次,说明我院护理安全工作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在经过讨论和分析后,总结报告如下。1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内因

(1)生理机能的老化: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他们的身体结构和各项机能也开始退化,表现为体力下降,行动迟缓,听力、视力、嗅觉、味觉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经常出

[1]现头晕、低血糖和低血压症状等情况。这些生理机能退化的反应容易导致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烫伤以及忘记吃药、吃错药等情况。(2)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老年人由于对自己的年龄和病情缺乏科学性认识,往往喜欢独自完成一些事情,诸如倒水、上厕所等。但是部分老年患者在没有人搀扶和帮助的情况下,容易烫伤和跌倒,对身体造成伤害。(3)心理社会因素:老年人属于一类特殊群体,容易被社会和家人忽略,形成强烈的孤独感,加之退休和疾病的困扰,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消极、悲观、暴躁等心理情绪。有个别老年患者甚至出现自杀等行为,这种消极心理长期伴随对老年病患身体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1.2外因

(1)治疗和护理的不足:老年人体力较弱,行动不便,在生活中微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老人摔倒,烫伤,晕厥等意外。在治疗过程中的疏忽和护理的不及时,对老人造成的任何伤害都有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健康。(2)住院环境因素:老年患者对于住院环境更要求较高,地面的潮湿,不平,障碍物过多等都有可能使老人摔倒发生意外,因此要尤其重视老年病区的卫生清洁,加固扶手等安全设施。(3)护理人员的缺失:年轻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对老年人护理的技巧掌握不够,护理时态度不严谨以及综合素质缺乏等,这些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误给老年病患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需建立严格的护理人员录用和管理制度,改善这方面的不足。(4)药物因素:老年人比较脆弱,服用药物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即使是科学的配药也有可能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有限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对老年人用药需结合老人的身[2]体状况和变化情况。2护理对策

2.1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安全培训

使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首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奉献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耐心、细心、贴心。其次,进行职业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重点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注意事项、心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更加专业和成熟。2.2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

加强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建立健全护理质检与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吸取教训,及时改善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将护理工作系统化,严密控制每一个流程,在护理部门内部建立老年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从用药、仪器、操作到环境管理,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是提高护理工作严谨性的重要表现,也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2.3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和评估能力

这是对护理人员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丰富的护理经验积累而成。要求护理人员对威胁患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时时保持警惕,在日常护理中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观察病患的生活习惯,情绪变化,用药反应,心理状态等。护理人员要时常老年患者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与病患保持良好的关系。此外,在意外发生时,护理人员要有冷静面对,细心处理的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保护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和评估能力除了来自丰富的经验积累,还要靠医院的技能培训获得。2.4对老年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自身也是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因素之一,老年人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对于护理是否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多与病患交流,适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健康常识,以及病患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下床需要有人搀扶,不要自己倒水,在家人和护士的监督下吃药等。医院工作繁忙而复杂,护理人员难免出现偶尔的疏忽,但是如果有了病人的自觉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2.5加强感染管理

建立严格的护理管理体系,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感染知识培训。医院是各类病患的聚集地,必须增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管理体系,加强医生和护理人员对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自觉性,[3]在工作重视手的清洁与消毒。此外,对医院保洁人员也要进行消毒隔离知识教育,增强其清洁工作的规范程度。对患者也要进行预防感染的知识教育,尤其是老年患者,抵抗力相对较弱,必须提高其预防和避免感染的意识。2.6实施人性化服务

老年人处于情绪比较敏感,身体和心理都比较容易受伤的人群,对于老年人的护理要格外的人性化。在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要通过细心、耐心、贴心的服务,使老人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和爱,在医患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合作、亲密的关系。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年患者,对于老年患者的情绪波动要及时的给予安抚和劝导,使老年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对于老年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要能够容忍和耐心引导,不向患者发脾气,避免医患纠纷。

2.7改善住院环境

在住院区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整理,避免障碍物、积水等影响病患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行动;要保持住院区各个角落光线充足,避免老人因视线不清而摔倒;呼叫器,扶手等基础设施要及时测试和修理,以免老人在使用时发生意外;病床的防护档,厕所的坐便器等要设置合理,[4]方便老人使用。良好的住院环境不仅能够避免意外的发生,而且对于调节老年患者的心境具有重要作用。3.结束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第8篇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人,心理干预,效果

据调查, 个性过强、容易激动、遇事急躁、难以自己、过分自负、刻板固执、多疑多虑、个性怪癖, 或压抑并抱有敌意, 具有攻击倾向的人, 均可引起体内代谢失调, 生理功能紊乱甚至罹患高血压。研究认为, 人体血压的波动与众多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高血压患者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 尤其不能忽视情绪的调节[1]。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采用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测量方法

两组患者的测量方法相同。患者空腹、安静休息10 min, 取坐位测量右肱动脉血压, 测量工具使用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2名护士测试血压, 求其平均数, 2次/d, 在上午8点和下午4点测量。

1.3 心理干预方法

高血压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矫正A型行为、松弛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抗抑郁与抗焦虑药物等。

1.3.1 矫正A型行为:

主要是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匆忙症、克服敌意以及坚持模仿“B型性格”行为。

1.3.2 控制情绪:

高血压患者在着急时, 可采用默念口诀30~50次, 如“安静下来, 着急没用的”, 同时按照口诀去意向, 学会科学制怒, 使自己身心放松。

1.3.3 克服匆忙症:

患者每天定时回忆自己匆忙的事例, 检查匆忙原因。学会放弃同时思考多个问题或做多件事的习惯。给自己定的目标要适当, 放慢节奏, 做事忌太急于求成。

1.3.4 克服敌意:

建议人们学会向所有认识的人微笑, 要多站在对方角度上看待问题, 要容忍别人。

1.3.5 松弛疗法:

高血压患者可以闭上眼睛, 想像着让全身每个部位都逐渐放松, 达到平静放松的目的;支持性心理治疗要求患者学会倾诉, 家人学会去理解支持;认知疗法是要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正确认识, 包括疾病的后果、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不要道听途说, 多增加疾病的科普知识。另外, 如果出现抑郁、焦虑症状, 建议在心理治疗的同时, 咨询专科医生, 对症采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

1.4 评定疗效标准

显效:舒张压降低>10mmHg (1mmHg=0.133kPa) 且降低至正常, 或舒张压下降值>20mmHg。有效: 舒张压降低值<10mmHg, 且降低至正常, 或舒张压降低值在10~19mmHg之间, 或收缩压降低值>30mmHg。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比较两组计数资料, 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2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见表1。

3体会

作为一种常见病、高发病, 高血压的病因复杂。近年来, 人们开始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高血压病已是一种被公认的心身疾病[2]。高血压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如果患者的血压波动很大, 忽高忽低, 患者的情绪也往往随着血压的波动而变化, 容易激动, 爱发脾气。随着病情的进展, 不适症状增多, 比如出现心悸、头痛加重等, 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导致情绪更加不稳定, 人也变得更加急躁、易怒、易冲动。而病情严重的高血压患者, 不仅血压持续保持在更高的水平, 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也更加严重, 情绪往往变得低落、忧郁, 有时异常焦躁不安。有些高血压患者过于悲观, 认为一旦得了高血压就等于背负上一颗“定时炸弹”[3]。殊不知, 高血压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发展都与情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会使血压升高, 甚至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 通常情绪波动大的人, 在生活中往往缺少有效的减压方式[4]。因此, 如果想要同时控制住自己的血压和情绪, 而不是任由它们失控飙升, 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比如慢节奏、不剧烈的体育锻炼等, 既平缓血压, 也能让心理压力找到更好的出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或情志疗法, 可使高血压病患者情绪安定、心境平和、心情舒畅、心胸开朗, 有益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对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自觉症状, 稳定和降低血压, 均有良好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杨春洁, 齐承先, 姜雪莲.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J) .家庭护士:专业版, 2008, 6 (11) :986.

[2]邱瑞娟, 曾丽娟.高血压病病人心理护理进展 (J) .护理研究, 2000, 14 (6) :237-238.

[3]贺雪梅, 肖业高.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7, 23 (12) :13-14.

[4]徐穆娣, 占美莲.老年高血压120例心理护理 (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 :32-33.

上一篇:新时期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下一篇: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逻辑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