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课外实践总结

2024-08-21

马基课外实践总结(精选5篇)

马基课外实践总结 第1篇

马基课外实践策划书2

调研选题:新婚姻法

调研对象:在校大学生及周边市民

任务分配:

1、根据选题设计调查问卷(每人2个,10月15日之前发给李全意)

2、发放和收取问卷(第一组(组长李超):李超,李昌颋,张欢

第二组(组长张哲宇):张哲宇、刘竹曦,高强)

3、统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刘苾蕾,戴保湘)

4、写调查报告(余倩倩)

问卷设计完稿时间:10月18日(李全意发我邮箱)

调研时间:2011年10月22日全天

问卷结果上交时间:2011年10月22日晚八点(交给余倩倩)

统计问卷结果上交时间:2011年10月24日晚十点(交给余倩倩)问卷结果讨论时间:2011年10月28日下午两点博雅广场

具体要求及任务

1、问卷所设问题要有针对性,要围绕选题,有意义和目的性。

李全意审核,不合格者发回重写,审核通过后,发我邮箱一份,群共享一份,再次讨论审核后定稿,打印50份,每人收取5角钱,下次上课交与我。

2、发放及收取问卷,要求大学生和周边市民都有,不得弄虚作假,组长切实负责

3、统计问卷结果时要做对比,把各个题目及答案选择的数目统计清楚,还要分大学生问卷和市民问卷,做成一份文字说明版的,以表格形式统计

A(大学A(市民)A(总)B,C类似

生)

题目14、由于运动会后就要交调查报告,所以请各位遵守时间,有事在群里讨论,如果效果不好,我们就见面会谈。另外我会经常电话督促各位,请谅解 调查问卷的重要性及马基组长的作用:

1、调查问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期末的平时成绩,也将作为期中成绩

2、调查问卷结束每个组员将有评分,按照完成任务态度和效果,直接影响马基组长在期末时给组员的打分,将直接影响期末的平时成绩

3、平时出勤考核,也是马基组长在期末给组员打分的依据

4、我不会放水,做到公平公正。请各位配合并督促

请各位同心协力把这次社会实践调查办好!!

2011-10-9

马基组长余倩倩

马基课外实践总结 第2篇

社会

践查论文

马实调

目录

一.

小组组员 二.

调查结果总结 三.

本组观点 四.

调查表

一、小组成员 2014级信息安全班 组长:姚海鹏 组员:

黄姚华 何瀛洲

曾高聪 陈文浩 梁堃

二、调查结果总结

从调查结果来看,诚信这一问题在大学生之中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基本上来说同学们是比较重视这一问题的。这是大的方向。但是也有许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比如同学们在小的问题上对诚信的要求就不太严格。对待一些细小的问题的要求就比较松懈。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从调查中还反映出来,社会上对诚信的要求是严格的。家庭生活中家长还是比较重视诚信问题的。但是重要的问题是,家长、学校的教育往往不够深刻。一些学校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对诚信教育只是走走过场,一笔带过。没有深度,没有触及灵魂,更谈不上生动活泼。所以诚信问题依然值得全社会的注意。仍然要注意对下一代的教育,注重传统美德的传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并不是能完完全全的站在诚信的这边,我们经常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忽略了诚信。经常不会在小细节上注重诚信问题。比如经常会有作弊现象发生,经常不守时,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一拖再拖。这些小细节实际上体现着重要的诚信问题。同时,社会的大环境也是如此,时不时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侵害消费者利益问题都说明全社会的诚信问题、诚信环境并不令人满意。有时甚至是十分恶劣的。所以诚信问题的确有待全社会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关乎我们的明天。

三、小组观点

对于我们全社会、全体人民来说,诚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到了我们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也可以对全社会对诚信的态度有一定的了解。对诚信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中的相对高素质人群,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会更加明显,更加深远。而且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 的潜伏性和隐蔽性。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 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就会真正凸显出来,所以学校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讲诚信讲文明树新风也是党中央的号召与要求。党和国家对于我们青年人大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所以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更加在诚信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中的相对高素质人群,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会更加明显,更加深远。而且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 的潜伏性和隐蔽性。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 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就会真正凸显出来,所以学校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大学生缺乏诚信的问题是方方面面造成的。在各个方面都有原因。重要的有几个方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在经济生活方面。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有效应对,必须有针对性的应对。从思想上观念上牢固的树立重视诚信问题的思想。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 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 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 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案之一。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的遵守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分析,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诚信风险,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关注自己的形象。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施教育的动态管理。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记录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综合鉴定、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将诚信纳入学生素质综合考评体系。学校应根据诚信档案对学生诚信状况按级别科学分类,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诚信测评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 评、老师评议和社会行为备注四种方式最终确定学生的诚信指标,并将其作为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优评先和入党的一个考核项目。建立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应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失信惩罚机制。针对违反信用以及欺骗、造假行为,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条例和管理规定,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 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 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 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 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 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调查表

1您的性别是:(必填, 单选)选项

回答 60(100%)男生 女生 28 32

数据量

46.67% 53.33%

百分比

2您对诚信问题:(必填, 单选)选项

回答 60(100%)很重视 一般关心 觉得无所谓 逃避谈论这类问 题

9 0 1

数据量

百分比

83.33% 15% 0% 1.67% 3您认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诚信情况:(必填, 单选)选项

回答 60(100%)很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7 42 8 3

数据量

11.67% 70% 13.33% 5%

百分比

4您觉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长辈对您进行有关诚信的教育吗?(必填, 单选)

选项

回答 60(100%)就小时侯,大了就没有 经常 基本没有

5您认为自己是个讲诚信的人吗?(必填, 单选)

数据量38 4

百分比

30% 63.33% 6.67%

选项

回答 60(100%)是,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 基本是,视具体情况而定 不是

数据量31 1

百分比

46.67% 51.67% 1.67% 6某大学曾因一位教授剽窃论文而将其开除,您如何看待这事件?(必填, 单选)

选项

回答 60(100%)做法合理,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

惩罚过分,一篇论文作假并不代表其学术水平没有必要,不少人都学术作假

数据量

百分比

15 4

68.33% 25% 6.67% 7大学期间会有好多课要写论文,你写论文时会:(必填, 单选)选项

回答 60(100%)整个论文都自己写

数据量 百 分比

8.33% 53.33% 大部分自己写,引用载抄 少量资料中的语段 32 选项

大量引用载抄资料中的语段 拼凑现有论文 直接抄一篇 找人代写

8您有过考试作弊吗?(必填, 单选)

数据量 百 分比7 2 1

21.67% 11.67% 3.33% 1.67% 选项

回答 60(100%)有过一次 好几次 从没有过 29 17

数据量

23.33% 48.33% 28.33%

百分比

9如果你考试时遇到一些选择题,你不会做就要成绩不及格,而你周围的同学会做,你会:(必填, 单选)

选项

回答 60(100%)

数据量 百 分比

28.33% 23.33% 48.33% 等到老师不注意或收卷时抄下他人的,及格重要 17 随便瞎填,是否及格无所谓 心里很想看同学 , 但最终还是没有偷看同学的答案 29 10学校有没有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必填, 单选)

选项

回答 60(100%)一直进行,效果很好。

就考试前宣传下,效果不大,形式主义 从没有过 其它

数据量

百分比43 4 1

20% 71.67% 6.67% 1.67% 11你认为不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必填, 单选)

选项

回答 60(100%)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 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 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

数据量

9 18

百分比

55% 15% 30% 12毕业择业作简历时,你会(必填, 单选)

选项

回答 60(100%)会把自己写的非常好,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会实事求是的写自己的真实情况

百分比

据 9 15% 19 31.67% 会稍微把自己的情况写的优秀点,但还是以自己的实际能力为主要

53.33% 内容

13将来毕业择业时,假设你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但是后还你有找到了一份比原来好的工作,你会(必填, 单选)

选项

回答 60(100%)

数据

百分比

会毁约,不和用人单位打招呼,直接不去原来的单位,而选择好的工作

会付违约金,选择好的工作 不会毁约,按照协议履行

23

马基课外实践总结 第3篇

关键词:阅读探究,建构平台,有效指导

一、课题开设的理念

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阅读平台,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领, 让阅读引领学生成长, 让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研究, 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完善自我人格。带着困惑、思考和期待, 我们课题组选取了“中学语文开设课外阅读课的必要性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并在我校初一、初二部分实验班级专门开设了“课外阅读课”, 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

“课外阅读课”, 不是指语文教学中的课文的阅读教学, 而是指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或者是在教室里, 以课外书籍为主要载体、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阅读、主动求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的课堂形式。这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中“寻找快乐、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学会思考、学会研究。”

二、课题的动员与准备

1.“读书”问卷调查。

方案实施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有9项调查, 发向全体实验对象。收集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课外书, 一天看书的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学生最喜欢看的书以动漫和科幻、童话居多, 看书的目的以陶冶性情和提高写作能力为主;家长对学生看书持支持态度, 却极少进行指导, 学生的阅读大多属于盲目状态。

学生对参与课外阅读实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许多学生在调查表中还积极建言, 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通过调查, 我们看出学生对课外阅读课是欢迎的, 积极性很高, 这更增强了我们开好阅读课的信心。

2. 学生家长齐动员。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我们在班级进行阅读课的动员, 向学生和家长阐明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使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课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这样一来, 学生兴趣浓厚, 家长也是大力支持, 都盼望着阅读课早日开展。

三、建构多元化阅读书目

要做好一件事, 光有高涨的热情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有科学缜密的规划与设计。为了使阅读活动能有序有效长久地进行下去, 我们首先要选定向学生推荐的图书, 建构多元化的阅读书目。这项工作我们也发动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 也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发表意见。学生们和家长们对此更是表现出高度的热情, 向我们推荐了许多好的书目。恰逢这时, 我们得知上海延安中学也正在开展“阅读领航”课题研究, 该校语文组组长胡老师正在我校援教。在与她多次的交流学习后, 借鉴他们的经验, 立足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确定了适合我校学生不同学段阅读的书目。在建构学生的阅读书目过程中,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有着大胆的想象, 好奇的心理, 冒险的精神, 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我们在初一、初二每个学期都设置了一个能彰显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板块。

2. 与课本结合, 在相应的学期设置相应的阅读模块。

课外阅读应该是课内阅读的补充, 为丰富课内阅读的内容, 我们在每个学期都做了相应的安排, 使课内课外阅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如七年级 (下) 课本中有多篇课文为生命而高歌, 于是我们设置“为生命喝彩”主题阅读, 推出书目:《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 与经典同行, 丰厚文化积淀。

品读经典, 与经典同行。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 品读经典, 就如同我们自己在与大师们面对面地交谈, 它能感悟做人的道理, 能提升自我的价值。在每个学期, 我们结合课本课标中推荐的书目, 在每个学期都设置了名著经典品读板块。如八年级 (上) 设置了“人生百态”主题阅读, 阅读书目有:《骆驼祥子》、《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 (下) 设置了“重温经典”主题阅读, 推出“三国风云”专题、“红楼惊梦”专题和“水浒英雄”专题, 阅读书目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4. 贴近生活, 选取有时代气息的文学杂志。

在品读各类经典作品的同时, 我们还尊重学生的选择, 选取了贴近他们年龄的一些文学杂志, 如《读者》、《萌芽》、《小小说》等。

5. 完善阅读体系, 拓宽阅读范围。

我们确定了十大阅读主题:“诗词精华”、“重温经典”、“走近鲁迅”、“青春足迹”、“为生命喝彩”、“人生百态”、“武侠魅力”、“历史文化”、“励志人生”、“科学与幻想”

在建构阅读书目时, 既要考虑阅读的多元化, 又要让它们自成体系, 而不是大杂烩, 或是盲目放任阅读。从以上的主题阅读中, 可以看出我们的阅读体系既注重经典, 又贴近生活;既有励志作用, 又能“悦”读人生。

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各有侧重点, 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完善他们的阅读体系, 这是我们课题组在初期阶段完成的一项大工程。阅读书目的建构完成, 使我们的“阅读课”好似开上了有轨的高速动车, 飞速稳固地向前驰进。为了让这些书目都能落到实处, 我们在每个寒暑假前都会将下学期书目提前告知家长, 家长可通过购买或借阅, 给孩子准备相关书籍, 让孩子在假期有书可读。

四、建构阅读平台, 营造书香氛围

“阅读”在一般人眼里就是坐下来看书, 其实不然。我们的课外阅读课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主要有如下形式:

1.“自由读书课”。学生在教室里看书, 或到学校阅览室去“畅游”学校书库。

2.“好书推荐会”。学生在课堂中推荐本月看过的好书, 并发表自己的推荐理由或说说阅读心得。

3.“专题阅读交流探究课”。各读书小组对本月专题阅读书目进行自主探究, 交流感想, 安排阅读展示任务。

4.“专题阅读交流展示课”。各读书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共同的阅读收获。

“课外阅读课”几种课型中, 最为精彩的要数“专题阅读交流展示课”。在展示课中, 学生通过多媒体等手段, 展示自己睿智的思想, 展示共同探究中的所获, 展示阅读中品味到的人生哲理, 而精彩的展示总是能获得全班同学的一致称赞。如严雨同学在阅读《傅雷家书》后感慨道: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是父母的“作品”。家庭是孩子成功的港湾和出发地, 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 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实践证明, 许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希望更多的父母重视家庭教育, 就像傅雷先生用心教育孩子一样, 教导孩子立身行事、爱国成才, 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中, 让孩子最终成为一个学会感恩和奉献、对祖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人才!

而刘钟慧同学则把探究的目光放在《红楼梦》的人物服饰上:服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性爱好、社会地位等, 书中很多人物服饰的用料高档、珍稀、名贵, 品种繁多, 有些是罕见的稀世动物之皮。如“西洋布、大红洋缎、黄绫、羽纱、月白纱、哆罗呢、麻叶皮、羊皮、灰鼠皮、秋板貂皮、云狐皮、白狐腋、海龙皮、天马皮”等。服饰的做工和缝制技艺非常高, 如书中写的“五彩缂丝、缕金百蝶、二色金百蝶穿花、插牙背心”等等。曹雪芹用服饰展现出人物的不同气质和性格, 可见服饰描写具有多么丰富的文化意蕴啊!

在展示课中我们总能感受到学生们的阅读快乐, 感受到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优化阅读功能, 多角度阅读探究

任何一种课型, 我们发现不能盲目地放任阅读, 需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才能充分地让学生在阅读的舞台中尽情绽放思想, 有目的的组织和指导, 才能避免阅读课流于形式。我们的阅读课立足于“问题探究, 放飞思想, 交流展示, 能力彰显。”具体要求如下:

1. 个人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从略到详, 包括好词好句摘抄、名段赏析、阅读感悟等。

2. 小组讨论选定探究方向。

一个班分若干个阅读小组, 每组6~7人。每个专题阅读的探究主题先由全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 选定探究方向。

3. 撰写探究小论文。

4. 小组合作制作交流展示课件。

在选定探究方向后, 小组内分工合作, 各司其职, 合作制作交流展示的课件, 达到既动脑又动手的双重训练。

5. 课堂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制作课件后, 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在巩固阅读效果的同时, 又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6. 个人书写阅读活动感悟。

每个专题阅读活动结束时, 我们要求每个同学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作小结。而且这个小结一定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东西, 不需要虚情假意, 不需要贴金涂银。

吴施豫在阅读感悟《学无止境》中这样说:“读书活动已经告一段落, 回想起自己几个学期以来所读的书, 收获颇丰。在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全班分组开展阅读活动。看书时写读书笔记, 记录下好词好句以及自己的感悟;提出问题围绕书本探究;将探究成果制成幻灯片与同学们交流分享……每一个环节都使我们更加用心地去看书, 对书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读到心里。在没开展读书活动前, 我看书从不做笔记, 但开展了读书活动后, 我终于明白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这样做不仅能积累好词好句, 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还可以加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 一举多得, 这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在思想上也有很大的进步。虽然读书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 但读书还得继续, 学无止境。”

7. 评价、评比和总结。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 每次阅读活动都要进行评价、评比和总结。评价在小组内进行, 每个人根据《阅读交流展示评价表》对组内成员做评价;评比是在全班中进行, 在小组展示交流后评出最佳的前三组。最后的总结由指导老师或科代表来做, 以表扬鼓励为主, 同时也要适当地指出阅读各项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以促进下次阅读活动更有效地展开。

马基社会实践报告 第4篇

有人说进去大学不恋爱就是白活在这个世上了,到底大学生的恋爱观是怎样的呢?所以就有了我们的这个以大学的恋爱观为主题来进行的调查。

因为大学中的人员比较复杂,每个年级对待爱情的心境都不相同,所以就对在校的三个年级的人都进行了调查。

相对来说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恋爱的人很少,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少数人表示反对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对于大二的来说呢,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而大三呢,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多数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由上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

同时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受到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下: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大学恋爱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我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我记得大一上学期时,我们的空余时间比上课的时间还多,那就使得很多同学感觉没事做,无聊,所以就想找个人来一起玩,从而就想到了恋爱。并且我认为同时与虚荣心也有一定的关系。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如一个寝室的大部分人多已经谈恋爱了,那剩下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即使不怎么想找,也会随便找一个来满足自己。或看到他人的甜蜜想到自己的孤单,就会萌生恋爱的想法

到底大学生该怎样来对待恋爱呢?这个问题没有一定的答案,这完全看个人的心里,所以就你恋爱时多想想自身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篇二:马基实践报告 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名称:人文院专业:公管 姓名:翁诗月学号:2011311955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 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 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 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 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 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 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 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 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 从而结合马克思 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 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 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 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决不能 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 50 名.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 业相符, 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 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 50 份,收回有 效问卷 50 份.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 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 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 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 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 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有 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 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 40%;而 56%的 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 做过的仅占 10%;现在大学生兼职, 打工, 除了做家教(14%), 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 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 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 知识相去甚远, 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 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 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 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 38%,在实习或工作 中 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 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 32 人选择接触社会, 积累工作经验, 占了总数的 64%, 选择赚 取生活费,占了 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 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 钱虽然是一定因素, 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 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 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 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 12%会选择周末.有 31 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 兼职或打工实习,19 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 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 还应该提供 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 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 12%.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 一项, 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 他们的求学经历, 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 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 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 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 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 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 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 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 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 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 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 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 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 生家庭环境好, 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 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 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 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 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 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 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 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 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 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 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 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 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 有助于 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 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 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 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 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使外部对象发 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 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 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 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 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 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 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 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 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 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 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 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 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 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使同学在 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 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 化为学习,服务, 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 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篇三:马基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张慧娟 学号:2010212874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马基社会实践报告 2011. 10.9

一、实践主题:当代大学生礼仪调查

二、实践时间:2011.10.1——2011.10.7

三、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目的及出发点: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

五、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针对“当代大学生礼仪”这一主题,我们集体讨论,设计好一份问卷,然

后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邮件的形式发给部分当代大学生,然后回收问卷,为接下来的整理分析做铺垫。

六、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所有回收的问卷的整理分析,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62份(详细统计结果见附二),其中大一33份,占20.37%;大二77份,占47.53%;大三52份,占32.10%。男生58人,占35.8%;女生104,占64.2%。这份调查结果具部分代表性。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1.调查人群

由于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们小组成员所认识的大学生同学或

朋友,主要集中于好一些的大学,因此结果不能代表广泛的大学生群体,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但这并不影响调查的整体方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2.发现问题

调查人群中64.8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行为大部分符合礼仪规范,仅29.73% 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完全符合礼仪规范,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礼仪规范程度有待提高。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问题,不同同学有不同的意见。例如对于就座时的讲究,66.9%认为应该左进右出,14.5%认为应该右进左出,1.6%认为应该右进右出,而对于现在普遍认可的左进左出,只有16.9%的被调查者了解。可以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对于一些礼仪规范常识还不太了解。3.分析原因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自身的 认知,很多人不了解礼仪的重要性,不注重自身的素质修养;其次在于教育系统 对礼仪方面的素质教育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才

兼备的人才;再者,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部分同学由于被家人宠溺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关于礼仪方面的家庭教育,以至于不了解礼仪对个人的重要性。

七、解决措施及建议:

1.个人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礼仪 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做一个有素养的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2.学校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礼仪教育,加强学生的个人素 质。

3.各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提高他们对礼仪礼貌的认识。4.最重要的是把一切措施付诸实践。

八、个人心得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什么经验,但是我觉得这一次实践活动使我懂 得了很多,也使我学到了很多。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 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的。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有高水平的专业 知识,还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 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应当从我做起、从校园礼 仪做起,礼仪说的是细节,说的是小事,但这些又不是小事。礼仪的普及是一个 从核心往外扩散的过程,应有一部分人先做起来,然后带动大家。礼仪是文明传 承的依托。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努力学习礼仪知识,从而努力提高个 人素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附一:

马基社会实践 调查问卷 您好!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个人礼仪情况,现劳烦您帮忙做一个调 查问卷,谢谢您的配合!说明:本调查为匿名调查,绝对不会泄露您的个人隐私,请您放心,尽量根据您的真实情况作答。请在每个题目前边的括号里填上您的答案,谢谢!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礼仪()1.您的性别? a.女 b.男

()2.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3.您觉得自己的行为合乎礼仪规范吗? a.符合 b.大部分符合c.少部分符合d.不符合()4.您认为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礼仪吗? a.需要 b.不需要 c.看情况

()5.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您是否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a.是b.不是

()6.您觉得上课迟到时应怎样进教室? a.从前门喊报告得到老师同意后再进 b.从后门溜进去 c.从前门直接进去

()7.您认为在教室入座动作要 a.快捷 b.轻稳 c.越慢越好()8.您认为学生仪表仪容应该

a.朴素 整齐 干净 b.漂亮 美观 时髦c.端庄 美观 大方()9.您认为个人卫生属于礼仪吗?

a.属于 b.不属于()10.您觉得礼仪修养是必须的吗? a.是 b不是 c无所谓

()11.您认为礼仪学习有必要吗? a.有b.没有

()12.您认为什么样的站姿比较好?

a.左歪右斜 b.挺腹曲腿c.身体挺直,收腹挺胸()13.“丁字步”是男士的站姿还是女士的站姿? a.女士 b.男士 c.不清楚()14.就座时应讲究

a.左进左出b.左进右出c.右进左出d.右进右出()15.在正式场合或者有尊长在座时,坐姿应

a.坐满整个椅子 b.只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 c.只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一()16.下列不合乎礼仪的有(可多选)

a.当众剪指甲 b.随便吐痰c.嚼口香糖发出声音d.当众挠头皮e.抖腿 f.当众打哈欠()17.以下着装不正确的是

a.西装口袋不放东西 b.皮鞋发亮,穿浅色娃子c.全身三种颜色以内()18.在图书馆您会大声喧哗吗? a.会 b.不会 c.偶尔会

()19.在食堂打饭时你插过队吗? a.插过 b.没有 c.几乎没有

()20.您觉得身边最经常发生的不文明现象有哪些?(可以多选)a.学生在公共场合言行不注意,经常讲话带有脏字 b.在阅览室和自习室,很多同学讲话或讨论声音过于大声、手机铃声总是响、无所顾 忌的大声讲话、情侣举止过度亲密等,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c.喜欢插队,没有秩序

d.无视他人隐私,偷窃他人财产

e.随地吐痰,出口脏话,随手乱扔,穿着随便 f.破坏公共设施

g.食堂吃饭、自习室自习占座 21.您对注重礼仪修养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二:

详细调查结果

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探析 第5篇

一、共和思想的理论溯源

共和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设计了组织严谨的共和国, 它将公民分为劳动者、武士和统治者三个阶层, 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从事一项职业。其后, 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古典民主的基础上对共和思想加以阐发。他认为公共利益是衡量优良政体的唯一标准, 而共和政体是由贵族政体与民主政体组成的混合政体, 它是大多数人的统治, 可以照顾到公共利益, 因此, 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则是波利比阿和西塞罗。波利比阿以罗马共和国为例阐述了势力平衡体制的优点, 其政体是君主制、民主制和贵族制的混合, 护民官、元老院、执政官的互动整合, 使三者优势互补并使共和国最终达到平衡状态。西塞罗认为, 共和政体的本质特征是正义与公益, “共和国属于人民大众所有。人民共同体是首先居于共同的法律认识而联合形成的人的共同体。”[1]在他看来, 共和国是人民的事业, 其所有权也应为人民拥有。

直至16世纪, 马基雅维利通过对罗马共和国的共和制度更深层次的研究, 提出自己理想的共和制度。共和思想源远流长, 而共和实践也古已有之, 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意大利的许多城邦国家都是著名的共和国。

二、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剖析

马基雅维利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共和理论, 结合政治实践, 提出了以人本主义和人性恶论为理论基础的共和思想。

(一) 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理论基础

1. 人本主义。

马基雅维利开创了用人的眼光代替用神的眼光来研究政治学说的历史, 把政治学的研究重点放在有形的国家、城邦以及人类的政治经济活动中。他强调人的本能和欲望, 认为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是人的所作所为, 他撇开宗教神学概念, 着力描述统治者实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些什么, 把神学的权威逐出了政治学领域。

2. 人性恶论。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本恶, 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因此, 只有国家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而个人也只有生活在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统治的社会里, 才能保证不被他人侵犯。所以国家是由于人性本恶和人的需要才被创造出来的, 并且国家创造出来后为了维持良好的运作也必须从人性本恶的理论假设出发设定相应的机制, 而共和国的权力制衡机制是个很有效的手段。

(二) 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共和国的政体形式和权力机制。

在政体形式上, 马基雅维利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和波利比阿的思想, 即共和国应该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兼行的混合政体。马基雅维利认为无论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还是共和政体都容易蜕变成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群氓统治, 因此, 一个国家若推行其中一种体制, 必然会转变成其反面。要使共和国长久生存, 统治者就应该在同一城邦内兼行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 三者可以相互守卫, 从而更加稳固而持久。

在权力机制上, 马基雅维利推崇罗马共和国设置执政官、元老院和护民官的权力运行机制。执政官行使行政权和军事权, 由民众选举、元老院任命, 任期较短, 并且行使权力过程受到严格限制;元老院行使决策权和任命权, 其成员都是卸任的执政官和具有行政经验的前任高级行政长官, 代表贵族利益, 掌管各种高级官员的任命和选举, 监管国家的军事、外交和财政事务, 元老院一度曾是整个权力运作体系的核心;护民官行使否决权, 作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 护民官不仅能否决执政官的决定, 也能否决元老院的决议, 护民官因此也代表了公众利益。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 权力平衡是保证共和国长久稳定的重要条件, 在国家中存在一种权利、义务与职能之间的平衡, 保持公民对政治生活的一定程度的参与、精英对政治生活的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指导。共和政体中各部分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合作, 维持有效的平衡, 任何一种力量都不是绝对的, 每一种权力都不至于走向极端。因此, 他也认为罗马的强大的根源在于其共和制度中元老院、执政官和护民官之间的相互制衡。

2. 共和国的公民美德和自由。

马基雅维利将公民美德定义为公民对共和理念的共享和认同。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公民美德包括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至上的精神。公民美德的标志应是:公民“为之奋斗的不是自己的利益, 而是公共利益;不是个人的后代, 而是共同的祖国”[2]。如果一个人没有为公共利益作出贡献, 那么他的行为就是恶行。个人的德行、家族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 真正的美德只存在于为共和国服务所表现的一系列伟大行为当中。二是公民美德应是保护自由和光大国家的能力。在论及美德在民政事务中的作用时, 马基雅维利使用该词指开拓城邦、加强有序统治、制止内讧、避免腐败、保持果敢的领导能力及支持一切和平努力所必需的天赋[3]。马基雅维利之所以把公民美德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是因为他认为共和国和平自由的生活除了有赖于制度设计外, 还要看公民的德行, 美德与自由是相互支持的关系, 美德败坏时, 政治自由就会衰亡。

马基雅维利将自由分为国家自由和个人自由, 国家自由指对外主权独立, 对内实行自治。在共和制度下, 人民能参加国家管理, 有参与公共事物的自由;个人自由则是指每个自由人都是平等的, 任何人都不得压迫别人。马基雅维利认为自由的核心应是国家自由, 国家自由是个人自由的前提, 没有国家自由就没有个人自由。在他看来, 个人自由是政治制度所创设的一种状态, 即公民可通过政治制度提供的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4]。因此, 只有在一个自由的共和国, 公民们才能获得自由, 只有在独立共和国的保护下才能实现个人的目的和目标, 即人的真正自由。所以, 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是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公民自由, 又切实保障个人自由的古典共和主义。

3. 共和国的生存策略。

马基雅维利的共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维持共和国的各种策略。首先, 他肯定阶级冲突对共和国的作用。他指出一定程度的阶级冲突, 有助于民众宣泄对个别贵族人士的愤怒, 缓和社会矛盾, 防止恶性骚乱的出现, 从而达到国运长久的目的。因此, 他主张让各阶层都参与政治事务, 以维护公共利益。其次, 他主张用宗教和法律来维持公民美德。一方面, 他认为统治者应当利用人民的宗教感情, 因为信教的人民易于管理, 宗教可以成为巩固国家政权的工具。另一方面, 他主张用法律的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制约人的邪恶本性。由于法律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 从而保证了它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正是这种公正性和权威性, 才能唤起公民关心国家和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强有力的法律, 还有助于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并对政治肌体的腐败倾向起到一种威慑和清除作用。

三、对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评价

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理论原点是国家起源。他将国家这一最高的政治实体从宗教神学里分离开来, 比较分析了各种政体的利弊, 然后论述共和政体的优点, 即共和制最符合平等和自由的要求, 能保证公共福利的增进, 保证公民财富的安全和增长, 有助于防止统治者的营私舞弊和抑制贵族的权力欲望,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核心是共和国的自由。他对自由的阐述着眼于对共和国对外所处的境遇和对内政权应体现的属性。他有关自由的观点实际上就是如何维持共和国生存和繁荣的治国之术。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基本原则在于相信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是以人的权利为依据由国家设立的, 国家和法高过一切, 将国家的重要性推向极致。马基雅维利在肯定国家自由的同时并没有否定公民自由。受到人性恶论的影响, 他认为只有运用国家和法律的强制力才能保持公民的美德, 才能维持共和国的生存;只有强调公民参与公共事务, 集体决策, 才能真正维护公共利益。因此, 公民真正的自由应该是:在共和国的保护下, 通过公民亲身参与公共事务, 实现个人的目标。

马基雅维利的共和思想更多是从实用角度和历史经验考察的方法出发, 归纳出共和国建立和维持的规则。他的共和思想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只是从实际经验中得来的真知灼见的简单规则。他所采用的这一套崭新的分析方法, 改变了自古希腊以来形成的理性思考和对善追求的思想路径, 成为以后政治学研究中经验主义的范式。马基雅维利所研究的自由政权只能在小范围内运作, 他深谙狭小的邦国很难幸免于大国的威胁, 他却不能从这一点出发去考虑国家自由的问题。他在其著作所阐释的共和思想仅仅是一系列治国原则的堆砌, 而缺乏严密的推理和系统的阐述, 这不仅与他的经验主义的写作有关, 更主要的是受他秘书式的思维方式影响。在史料的选择和利用上, 他也是实用主义的态度, 仅仅把它们作为阐述自己政治思想的载体, 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使他轻信虚妄的历史人物及史事, 对史料的理解不深刻, 缺乏批判怀疑的精神。

综上所述, 他的缺憾既是他本人的局限, 又是时代局限。我们并不能因为他的一些缺憾而否定其共和思想的原创性和闪烁点, 也正是其表现出来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影响了其后的大批政治思想家, 推动了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塞罗.论共和国[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2]斯金纳.马基雅维利[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85.

[3]马基雅维利.论李维[M].冯克利, 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上一篇:职务员工下一篇:有趣的变形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