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辅导员工作计划

2024-07-03

中职辅导员工作计划(精选9篇)

中职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1篇

刍议中职语文课外阅读辅导要点

文/周虹蕾

摘 要: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本学科,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校园学习阶段,学习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写和沟通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素养。而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又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水平。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就目前我国中职语文课外阅读辅导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做好该项工作的要点。

中职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2篇

凤翔县职教中心 侯军芳

摘要: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旷课逃学。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本文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辅导方法。

关键词:厌学 原因 辅导方法

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本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有十几年,在工作当中,遇到厌学学生的机率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颇有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表现、产生厌学的原因以及辅导策略、方法三方面进行一定的论述。

一、表现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抵触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常常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也不例外,经调查了解本校学生厌学行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

认为读书无用。现代社会上可能存在有这样的例子,文化水平低照样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或者干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事业,而由于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多,社会产业机构调整,少数大学毕业生仍然不能就业,两相对比,“读书无用论”便开始抬头了,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产生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文化因素之一。

(二)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

职业学校的学习在没有高考的压力下,本来应该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也无所谓,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

(三)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

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

二、原因

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并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概括而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外在因素

1、家庭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心理状况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统计发现,我们学校厌学的学生中,由于家庭环境造成厌学心理的80%以上。而家庭环境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厌学影响主要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和表现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再大,要求再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关心、照顾和爱。而父母心情不好或婚姻状况不佳,父母给孩子的支持和帮助有限,家长没心思管教孩子或拿孩子出气,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将变得孤独、懦弱、恐惧、粗暴、蛮横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严重影响心理发展。

2、学校因素。

学校不重视学风的建设、对学生关心不够,在学习上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开设的课程实用性不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比较呆板沉闷,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学技能的要求,实习实训的课程太少,理论学习过多,不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也没有合理的竞争机制,对学习缺乏目标,与社会缺乏必要的联系等,这些原因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外在重要因素。

3、社会因素。

职业学校的学生被社会的认可程度比较低,从而使学生觉得读职业学校低人一等,没有什么前途,因而缺乏学习的动力,缺乏上进心,从而在学校里也就得过且过,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二)内在因素

1、文化基础差,接受知识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的比较吃力,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2、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明却活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等不良的风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些家长也认为知识不重要,早点挣钱养家更划算,这样的思想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从而使得学生也认为金钱比知识更为重要,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为了让自己有一个远离家长的唠叨的自由空间;学习只是为了有书可读,不要过早出去打工就可以了,学生并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三、辅导方法及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影响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生自身方面的、学校方面的、社会方面的和家庭方面的等等

本文提出的辅导策略及方法主要从学校管理及学生教育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改革课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训性

1、加大教育投入,增设实训设备。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基本上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大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实操课、技能课的训练就比较感兴趣,所以增设实训课和实训设备是消除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设置的增多,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专业设置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习设备。所以,作为职业学校,应该增加相应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必要的实训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个与职业现场接近的浓厚的技术操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实训课的比例。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低、自控能力低、怕吃苦等特点,综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减少理论课程的设置,降低理论课的难度,改革教材,方便学生自学。提高实训课的比例,把学生的上课地点设在车间、实训场所、实习单位,让学生多做少听,在“做”中学,“做”中思考,“做”中培养成就感。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讲授、研讨会、个案分析、实验、工场实习、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班级管理,树立良好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狠抓班风、学风建设。

有关调查显示:学风好,教学质量好的班级学生厌学情绪小。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如果班级学风好的话,就会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重奖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极力推荐这些学生到好的企业就业,并广泛宣传,在学校和班级内部开展各种形式的你追我赶的竞赛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对就业情况的了解程度对学生的厌学情绪影响很大。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多进行相关的职业意识教育,让学生多些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尤其要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开展培训职业意识的系列教育,如参观校园、开放所有实习、实验、教学场所,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专业结构;用看录像、橱窗宣传、校史展览等形式向学生形象地介绍本校的校史和教学成果,请专业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让新生对所学专业有大致的了解,以后还可以请实际工作中有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作报告和讲座,了解专业的要求和发展的动向,以其触动学生学习专业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可以把学生送到企业去参观,增加他们对企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聘请历届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介绍个人成才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成才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豪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学习迁移,是学生由对教师的信任崇敬热爱之感,转化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发生浓厚的兴趣,产生需要。《学记》中说“和易以思”,就是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会容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才敢于向教师提出,由此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增强,能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化为智力因素,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2、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指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对学生所产生的吸引力。很多研究表明,对于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形成自身威望中所引起的作用一直都是相当大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学生的人格、需要倾向,从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为教学活动往往不只是理性活动,情感思维在支配他们行为中还占有重要的地位,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好的情感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感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爱屋及乌,学生也容易喜欢上他教的课。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四)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厌学情绪,进行愉快学习。根据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可尝试采用以下办法:

1、因材施教法。对待厌学的学生教师可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和教学。

(1)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降低要求,补好基础。

(2)对教学速度及密度作适当调整:放慢速度,减小密度,降低难度。

(3)抓好非智力因素培养: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养成习惯。

2、循序渐进法。循序渐进法是遵循学生形成与转化的规律,按一定的发展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文化基础太差,大多数老师讲的内容都听不懂,所以慢慢地就发展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我们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逐步加深程度,扩大范围,使其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前进,让学生能在此过程中慢慢适应。就以学业成绩差而言,教师不仅仅需要给学生补习近平期内的功课,还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缺陷补起。

3、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制订目标,确立走向,从而激励学生树立良好学习动机的一种方法。大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有明显的学习动机不足,目标不明确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尝试采用目标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使用该种方法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在引导学生制订目标时,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优化的目标是“伸手弗得,跳之可获”,目标要明确、醒目,又鼓舞人心。

目标制订后,教师要定期督促、检查目标实施和完成情况。对实施、完成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成就感,使其上进心更强。对完成不够好的,帮助他适当调整目标,引导进行自我努力归因,及时了解进步和不足,进行自我教育。

4、快乐教育法。快乐教育法就是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思考。变“苦学”、“厌学”为“乐学”。所谓“乐学”,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习时全身轻松,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快乐教育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个性表现,创造性地加以选择和应用。如把游戏引入课堂,把枯燥的概念编成歌谣等。

浅谈中职辅导员的工作重心 第3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中职学生。

1.2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

2. 分析与讨论

2.1 真正的从内心对学生关心、爱心以及培养他们的信心

人与人的沟通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尊重, 只有辅导员老师先对学生予以尊重, 学生才会真正的接受这位管理者, 才不会排斥辅导员对他们的教导管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 所以在我的日常工作中,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 时时体现出对每一位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因为只有爱可以让他们感到温暖和鼓励, 对未来充满积极的信心。只有当他们意识到老师的善良, 将放下警卫, 接近老师, 只有到那时, 他们将愿意接受辅导员老师的说服, 态度改变。

培养学生的信心是辅导员工作重心的重中之重, 学生有了信心,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才会有热情参与各项集体活动, 才会积极配合辅导员的管理和安排。尤其是在中职新生入校之初, 面对离开家、独自生活的挑战;从零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挑战;以及毕业后面临寻找工作的挑战;以十几岁的年龄面对这些挑战会使学生肩负巨大的压力, 从而产生与同龄人相比的心理落差, 对他们往后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时就需要辅导员对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 做好细致入微的工作, 给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 通过组织一些活动以及不断向学生们阐述他们作为技术型人才储备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让他们体会到自身价值, 使其充满自信。

2.2 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 对学生开展分阶段、划重点的德育教育

跟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的教育活动。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社会逐步步入现代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速中, 各行各业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细致, 市场竞争性越来越激烈, 这个阶段的时代和社会要求每一位从业者都必须具有更高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所以同学们所担负着的是建设伟大富强祖国的神圣使命, 大家不仅需要刻苦的学习, 熟练掌握基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 自觉的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3 善于总结, 勤与家长沟通, 实现学校与家庭联合管理

与学生家长经常进行沟通这一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尽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家长的管理很是抵触、厌烦, 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远远大于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要学生出现问题、犯错误了才给家长打电话, 说着学生的种种不是, 这样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 造成学生对辅导员的仇视, 把辅导员置于对立面, 视为敌人。在辅导员对学生尊重的同时, 学生也自然会对辅导员亲切;在与学生家长愉快沟通的同时, 家长也会肯定辅导员的努力工作, 自然会按照辅导员的嘱托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方法, 积极地去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 真正的实现学校与家庭的联合管理。

3. 结论

总之, 辅导员在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中, 从始至终伴随着学生, 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法、结合工作实际, 更好地配合整个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辅导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年龄还小, 学生心智还未成熟, 辅导员既伴随他们学习的同时也伴随着他们成长, 辅导员任重道远, 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满腔的热情和精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专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黄宝玲.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J].文教资料, 2008 (1)

[2]骆宇颖.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实施爱心教育[J].科技信息, 2009 (33)

[3]张莹.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人力资源管理 (学术版) , 2009 (12)

[4]魏冬梅.浅谈“五心”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1)

浅谈中职本辅导员的工作策略 第4篇

关键词:中职本,辅导员,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一、中职本学生的特点

(一)中职本学生的学习特点

1.文化课基础较差,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强。中职本学生的生源大多来源于技校、中专、职专等院校,在他们的中學时代,学校更多的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相比之下,在文化课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升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反映数学、英语等基础课听不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很多中职本学生课下用来学习的时间较少,即使课上听不懂,学不明白,课下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弥补不足。有的同学即使来上课,也是浑浑噩噩,目的是应付学校的考勤制度,应付期末考试。

(二)中职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点

1.缺乏奉献精神,攀比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一年一度进行的助学金的评比工作中,很多学生为了争取名额,私下拉帮结派,甚至请客吃饭。通过私下了解到部分学生其实根本就不贫困甚至家庭条件还比较优越,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开取到贫困证明,进入班级的贫困生档案库。他们没有想过,由于他们的加入,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失去了获得助学金的资格。

2.集体意思薄弱,组织性纪律性较差。很多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凡事都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虽然身处班集体中,但是经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要是不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

3.眼高手低,缺乏责任感。很多中职本学生读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找一份相对体面地工作,很多学生甚至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想进国企,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不了解,也不专门去研究,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三)中职本学生的心理特点

1.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不强。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倍感压力,当然,学生也不例外。中职本的学生也会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有的来自于父母的期盼,有的来自于学习,有的来自于就业,有的来自于人际交往等等。

2.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虽然中职本学生毕业以后获得的也是大学本科的文凭,但是由于中考的失败,心里难免会有阴影。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入理想的高中,从而选择了中专、技校、职校继续就读。同样也是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也自知自己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与高中生相比也明显的差距。

3.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近些年来,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很多211、985重点院校的学生也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也会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中职本学生自然也会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很多学生中职毕业以后不愿意就业而选择继续求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从事收入高而稳定的工作。他们担心毕业后不能进入到理想的单位就业而产生恐慌和焦虑。

二、中职本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策略

(一)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深入了解和关心学生

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

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上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维稳,只要学生没出问题,工作就算过得去,但辅导员是基层管理人员,与学生接触最多,这种近距离的接触更便于了解学生。首先,辅导员老师应该及时传达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和温暖,尽快让新生熟悉环境并且与老生相识。其次,辅导员老师应该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资料。学生的基本信息方便了解学生的政治素养、学习经历、家庭情况、爱好特长等个人素质特征。学生入校后,可以通过自我介绍、相互交谈、课堂考勤、与任课教师沟通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辅导员老师在工作上是学生的老师,私底下也可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很多学生不愿意和家长同学表达的事情,反而愿意向辅导员老师倾诉。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人文关怀。一是以情感人。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鼓励学生勤奋上进,在彼此知心的基础上建立的感情,学生也会特别珍惜:;二是以情化人。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对待,推心置腹,以诚相待,用“真心”来工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以情管人。倡导学生假期给父母洗一次脚,牢记父母的生日,把情感关爱献给他们。

(二)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辅导员是大学生入校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老师。因此,辅导员要尊重学生,不要经常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老师姿态,要善于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学会把学生当做朋友,尽其所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谐、友善的环境。

1.尊重学生是平等对待学生的前提

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也要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权力。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想法也很新奇,因此,辅导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平等对待学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都是父母心目中的王子和公主,进入到集体生活中以后,很多学生难免会有一些孤独感和失落感。辅导员要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因为所有的学生从入校的那一刻起,就都是辅导员老师的学生。辅导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真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同样投入真心,把辅导员当做可以信赖的朋友。

(三)热爱学生、真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师爱”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辅导员热爱学生,主动的帮助学生,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得到学生的信赖,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1.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中职本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很多学生课上跟不上,课下学习也缺乏主动性。辅导员可以组织这类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成绩优异的学生负责辅导答疑,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成绩较差也可以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很多学生家境不是很富裕,很难维持大学所需要的各种费用、开销等等。即使得到助学金,生活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辅导员可以联系校内的勤工助学岗,让这些学生到相应的岗位工作,即得到了锻炼,生活上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三、结语

辅导员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工作上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明确工作职责、采取有效的工作策略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质量。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关乎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当代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我、勇于创新、全面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慧.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及对策浅探

中职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5篇

摘要:自学-辅导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极好的教学尝试,而自学-辅导教学中的“启”,就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跃跃欲试,…这种方法的应用能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加快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该教学法必须循序渐进, 要因人施教。

中职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6篇

作者姓名:陈太 春

中职生技能鉴定心理状态分析及辅导

【内容摘要】:中职生参加技能鉴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对技能鉴定质量影响较大,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生技能鉴定心理问题鉴定质量

随着国家职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推广及中职生毕业时应获得双证制度的实施,在校中职生毕业前都应通过相应的国家技术等级鉴定,获取技术等级证书。职业技能鉴定是一种特殊的考试形式,主要是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和认证,由政府劳动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组织进行。考试的规格高、要求严、难度大,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故此学生非常重视,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被带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直接影响考试的质量。我们对本校近年参加各工种技能鉴定的学生作了《技能鉴定时的心理状态》问卷调查。现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整理,以探讨学生参加技能鉴定考核时心理状态对考核的影响,并寻求对不良的心理因素的解决办法。

一、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时学生的心理状况及临场表现职业技能鉴定考场上,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不同的心理作用于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外部表现,现归类如下:

1、理智型:考场上保持适当的紧张感,考试自始至终神志坦然,平心静气,操作时精力集中,动作自然准确,有条不紊,充满自信。这类学生占32.3%。

2、紧张型:进入考场后紧张加剧,感觉无所适从,一般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面红耳赤、浑身冒汗,或脸色发白、战战兢兢,呈惊恐状,占56.9%。面无表情、动作呆滞,呈漠然状,占3.1%。

3、麻木型:考场上态度悠闲自得,满不在乎,神情极度放松,占7.7%

二、不同的心理状况对技能鉴定的影响

1、技能鉴定考场上表现为理智型的学生,多为训练期间就较好地掌握了相应工种的操作技能、技巧,技术过硬,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也比较强;由于成竹在胸,考前对考试就充满自信,考场上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集中精力操作,发挥正常的训练水平,考试结果一般较为理想。

2、在考场上表现紧张的学生占大多数,技能水平一般的学生为多,考试之前就不同程度的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恐慌等现象,考前的不良心理促成考试中紧张心理的加剧。调查显示:在266人中有74人进入考场后感觉头脑一片空白,113人紧张得手不听使换,151人出现手心出汗、面红耳赤、手忙脚乱,还有6名女生考核中急哭了。考试紧张心理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学生正常操作水平的发挥,影响考件的质量,如车工、数控、钳工考核有59人因紧张而出现做错尺寸的毛病或因技术动作变形而控制不了加工尺寸,造成尺寸超差;电工考核中出现安装线路错误,布线质量差、不美观;计算机考核中出现做好的文件忘记存盘等重大失误。

3、考场上为数较少的呈麻木型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为平时训练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夜郎自大、盲目自信,对考试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有的考试中表现为马虎、粗心大意,出现较多的不该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考核成绩;有的在考试中遇到新问题,因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乱了分寸,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另一种为技能训练水平较差的学生,他们不求上进,甘于现状,靠考试中碰运气,有的考前就觉得自己考不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这些学生的考核成绩一般都比较差。

三、影响技能考核中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

学生在技能鉴定考核中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较为复杂,现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归纳,主要有以下因素:

1过分看重技能鉴定的结果是产生紧张心理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对就业准入制度的推广和实施,取得技能等级证书是进入劳务市场获取就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因此,能否取得技能等级证书是事关每个学生前途的大事,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更是如此,这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对考试结果的过份关注和担心是引起考试紧张心理的重要因素。此外,不少学生觉得考核通不过,拿不到技术等级证书既影响就业,对家长也不好交待,在同学中也很没面子,会让同学看不起。

2、操作技能水平对考核心理的影响: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考场上表现的心理素质较好,产生紧张心理的百分比较低,即使紧张也能很

快地调整过来;而技能水平一般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他们对自己的考试结果缺乏信心,考前心理负担较重,如担心操作速度慢、时间不够用,担心体力不够用,担心操作失误,担心不会做,担心出现设备故障或其它情况;技能水平差的学生则易产生麻木不仁心理。

3、工种不同、性别不同对考核心理的影响:调查统计表明,参加不同工种考核的学生考核时心理状况不同。如计算机操作、钳工、车工工种考核时心情紧张的共有117人,占66.6%,这远远高于电工、宾服工种的52.3%;其中极度紧张的共有6人,其中3人为计算机工种,2人为钳工工种,1人为车工工种;另外男生、女生考核中心理状况也存在差异,男生考场中紧张的58人,占40.7%,女生有90人,占72.4%,女生紧张的比例远远高于男生。相同工种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状态也不同。如钳工、车工操作中,女生紧张的比男生多,宾馆服务考核中,男生就比女生紧张。不同差异的同学表现出的紧张程度也各不相同,心理素质较好的同学,考核时就不觉得怎么紧张,而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紧张程度就严重一些。

4、其它原因:如有76人是因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考核而产生紧张心理;有14人因为考场环境和气氛而影响心理状态;有22人因监考考评人员的注视而紧张;还有9人莫名其妙地紧张,说不清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四、技能等级鉴定心理辅导

1、在实习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了如指掌,对学生在训练期间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心理方面的问题也较为清楚,学生在考试中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平时训练中也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并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与紧张气氛挑战,练习自我摆脱紧张心理的能力,使学生在技能考试时易出现的心理困扰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

2、加强考前的技能强化训练工作:

学生考核时影响最大的心理障碍是紧张,而考核时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紧张是因为平时训练不够努力,操作水平不高、怯场而造成的。故此在考核前增加学生的训练内容、提高训练速度,严格质量要求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使学生在训练中就掌握过硬的操作技

能。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过硬的操作技能水平是提高学生自信心、战胜怯场的致胜法宝。

3、强化训练阶段,要适当进行模拟考核:

强化训练阶段通过模拟考试,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考试气氛,掌握考试的节奏。考后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能对自己的技能水平有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而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来弥补,不断完善技能水平。模拟考试前,可指导学生注意对自己在考场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测,考后进行细致地分析,逐步培养良好的临场习惯,摒去精神上的负担,继而进入良好的应考状态。

参考文献:

【1】《挫折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李海洲也和平著

【2】《中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 郑日昌主编

【3】《国家技能等级鉴定标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编

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7篇

一、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学生思想稳定。、配合学校和学院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同学们能够真正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把青年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就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就学习、生活、作风、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加强引导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充分发挥他们主人翁的主体作用。同时,在学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信、竞争的优良品德以及效率意识和开拓精神,工作计划《辅导员工作计划》。在辅导员常规工作中,坚持 每周至少要找 2~3 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要求。每两周参加一次学生不同类型的班会、座谈会、早操、晚自习等活动,贴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学生的肯定。、各位辅导员坚持做好所带班级广大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使同学们始终在思想上保持积极向上,在生活中要求进步,为我院开展学生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把同学们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使同学们在思想上永不松懈,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继续加强学院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到超前防范,信息畅通,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狠抓学生管理,形成良好的院风和学风。、院风学风建设:一方面,辅导员抓好所带班级的班集体建设,因势利导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重视学生的日常纪律,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及时、公正、公平。同时,结合和谐校园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了院风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对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严格管理,抓好落实,抓考风,促学风,把学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另外,还大力抓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大批学生,促进了良好的系风、学风的形成。、学生干部的管理与指导工作:辅导员们通过 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布置下周任务,加强了的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还进一步指导他们积极围绕“服务为先导,创新为龙头,文体为载体,学术造氛围”的指导思想,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活跃全院同学的业余文化生活。、学生社团工作。通过指导学生建立几个学习兴趣小组,做好各社团的建章立制工作、纳新工作,积极开展活动,见效果出成果。

中职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8篇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给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社团活动或科技教育创新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总体素质一般, 加之大部分学校只是重视各个专业的技能操作水平以及技能大赛等, 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多处于随机的状态, 很难持续发展。因此, 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 开展综合性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机器人涉及到多方面知识, 可使学生得到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建构广域的学科知识基础, 可培育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今年, 笔者负责了学校机器人竞赛的辅导工作, 虽然辅导的时间不算长, 但由于注重方法, 每次训练效果和竞赛成绩都不错。本着立足机器人日常训练, 笔者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2 机器人配件的选型

软件是灵魂, 硬件则是基础。机器人竞赛中当然离不开机器人的设备, 重视对机器人配件的选型是训练与竞赛的前提。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我们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紧凑, 简洁实用, C言语的程序设计界面。今来我们采用的北京中科远洋科技有限公司的ZKRT-300机器人就符合此类标准, 学生通过学习单片机知识后就可以很快地对该机器人进行编程、搭配及调试。

(2) 所用材料要经久耐用。如果电机或电子器件的接线焊接不牢, 势必会影响训练的开展。ZKRT-300机器人采用铝合金或铸铁为机械结构, 电路板都采用了PCB板的设计, 很好了提高了该设备的经久耐用性。

(3) 必须配有大容量的充电电池。使用大容量充电电池既能确保比赛的动力要求, 又有利于环保, 减少环境污染。该机器人采用MAX12100型号的电池, 容量很高, 充电时间很短, 为竞赛提高了很多的便利。

3 选手的选拔与团队的培养

比赛不仅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师专业技能的考验同时也考验着学生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的学生在比赛中往往能发挥出好的状态, 因此参赛选手的选拔过程与培养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坚持德育, 选拔优秀选手

选拔选手时, 在充分征求班主任的意见之后, 要重点选拔那些具有吃苦精神、肯钻研、能分享、善创新的学生。例如我们选手中的康浩辉, 既是班级的优秀学生, 又懂得如何正确处理日常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又例如我们选手中的姚奕廷, 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 但是肯吃苦、肯钻研, 到后来获得了宁波市一等奖的成绩。

3.2 坚持赏识, 激励独立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在日常训练中要求学生从组装到测试及上场地调试全部合作完成, 在训练中要坚持赏识原则, 激励学生独立创新。在一次训练中, 机器人寻找目标时不是拐弯过了头, 就是停止不前。学生分析可能是电池接触不良的问题, 我鼓励学生多设想几种出现问题的因素。经过独立思考, 学生又提出可能是8路巡线传感器或机械有问题。我及时给予表扬, 鼓励学生逐一进行排查, 问题最终圆满解决。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实践, 印象更深刻, 独立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难免有疏漏, 我们不能一味求全责备, 要避免学生因此而形成畏难情绪。

3.3 强化分工, 培养团队精神

为了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在日常训练中, 首先将队员们分好组, 以两名学生搭配一名队长为一组, 然后详细分工:两名学生是主力, 一名学生要配合做好机器人的电池充电、轮胎清洁等工作。同时将操作分工细化, 具体到机器人的操作、裁判、保障等步骤到人。通过反复练习, 学生操作起来就能相互配合, 日趋默契。由于比赛场地是封闭的, 因此赛场上的团队合作尤其重要。在ZKRT-300机器人比赛过程中, 我们两个人装配、1个人编程, 最后3个人一起测试、调试, 就可以很好的强化分工合作, 培养团队精神。

3.4 注重细节, 完善训练日志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在训练中, 我深深感受到, 细节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东西, 而它往往又左右着比赛的结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关注并探讨训练细节, 如:为了优化机器人程序, 减少不必要程序段占用时间;未来减少机器人场地的影响, 机器人场地应日常维护擦拭;训练结束时清洗轮胎 (O型圈) 增加摩擦力, 在装配过程中, 轴上涂工业润滑油或高分子润滑油, 以减少摩擦力等。我们在日常项目的训练过程中, 还注意将各种难点的解决方案及时备案, 坚持写好并完善训练日志, 为后续培训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4 结束语

天道酬勤, 俯身但求愿无违。机器人竞赛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 既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又要有较好的独立思考能力, 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团队协作精神。只有用心做好辅导训练工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摘要:机器人是一部精密机械组合体, 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它融合了造型、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 本文秉承宁波市鄞州职教中心学校的办学特色, 提出了立足本校的机器人竞赛日常辅导工作, 从机器人的装配与编程、选手的选拔、选手心里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

关键词:机器人,竞赛,选拔,辅导

参考文献

[1]方谨等.《推进研究性教学提升职高生创新能力》[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75) .

[2]李桂英.《构建和谐大学校园视野下的高校第二课堂》[J].《教育探索》, 2008 (07) .

中职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9篇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生作为高职生源的补充也被社会越来越重视。辅导员管理工作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辅导员工作;中职生特点;激励机制

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高校在校生的主体结构已实现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职业院校的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职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高职学生的现在与未来也成为公众的焦点话题。近几年,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参加高考的学生数日益减少,而本科院校的扩招更是给高职教育的招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中职生群体,作为高职生源的补充力量,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中职生的特点

然而,既不同于本科生群体,又与高职生群体存在差异,中职生群体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是中学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偏低。中职学生一方面是文化课基础差,学习缺乏积极性,,普遍自信心不足,存在显著的不良个性;另一方面生理性成熟超前而社会性成熟滞后,学生年龄一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14~18岁之间,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适应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淡薄,叛逆心理强,人际关系紧张。此外,中职生在成长环境、求学目的、文化基础、生活背景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显著的差异。

三、 我院中职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和现状

中职生呈现出的独有特性给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学院的中职生辅导员队伍存在这么一个现象,辅导员的流动性大,因为中职生难管,不听话,导致老师都不愿意接中职辅导员的工作,而有的老师在接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无法忍受,又辞去了中职辅导员的工作,再有新的老师接替新辅导员再不适应,又有新的来接替。这样的变换实际上很不利于中职生的管理,频繁的变换给中职生的心理也带来很大的伤害,也给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四、高校学生管理的激励理论

中国古代就有激励理论的出现:孟子的“以德服人、民为贵、与民同乐、省刑罚”,孔子的“义利、惠民”,管子的“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等思想中都含有赏罚激励的概念。而司马迁“欲以激励应候”之说,意思就是通过激发而使人振作。这比西方的激励概念早了有几百年之久。

西方的激励理论比较有名的是下面几种。首先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阿德弗的ERG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为五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第一生理需要、第二安全需要、第三社交需要、第四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耶鲁大学克雷顿· 阿德弗认为人有三种核心的需要,分别是(E)生存需要、(R)相互关系需要以及(G)成长需要。其次,美国心理学家弗隆姆在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通过外在目标来研究人的激励动机,动机与激励的过程是其着眼点。第三是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主要讨论对人们工作积极性受报酬公平性的影响。第四个即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

西方的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早,理论和指导思想较之中国相对发达相对发达。然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和专家根据中西方的激励理论对我国高校在校生进行了一些研究。比如吕学军 ,王 兵(2003)阐述了自己根据西方的激励教育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原则;安世遨(2008)对于西方著名的几种激励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学生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还有一些学者对于本科生和高职生的激励机制的进行了研究,如王丹(2009)结合本科在校生的情况,分析了高校激励哦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完善的途径;邓欢琴(2009)分析了高职生的现状,提出对高职生进行激励和赏识教育。近些年对于中职生的研究有所增多,但对于中职生的激励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比较不系统,基本都是在中职生管理工作提到了要运用激励的手段。如孙玲张新辉(2009)在班级工作中的“战略法则”提到的善用激将法就是激励的一种形式;张润林(2013)在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中也提到了激励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采用榜样激励的方法。

五、辅导员对中职生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研究

我院的中职生分为三年中专和五年大专的学生,他们的区别是五年的学生有分数限制,分数相对高,成绩相对好点;而三年的学生因为没有分数限制故分数相对较差,成绩相对不好。当然成绩也是素质的一种体现,总体来说,不得不说五年的学生比三年的学生要素质略高,更懂得遵守规则些,故三年的学生对辅导员的投入和管理要求更高些。然而,由于他们所处的年龄段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类似,成绩相差也不太大,这种差别就显得比较小了。故而三年和五年的管理大同小异,而辅导员对其采用的激励机制归结如下。

1.辅导员自身的榜样激励。

中职生由于年龄小,再加上计划生育和物质丰富大环境的影响,在家受宠,还处于一个很不懂事的年纪,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刚开始跟他们就念叨集体荣誉是件不切实际的事情。集体荣誉感的来源在于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因此,刚接任辅导员的第一个学期是辅导员最为需要投入最忙碌的一段时期。什么事情都需要辅导员带着学生,身先士卒的投入到班级建设中去,带领学生们参加一项又一项的活动,和学生们一起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帮助学生们在平时的一次次锻炼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来了,集体荣誉感随之也就产生了。当然这就需要辅导员全身心的投入,而且能忍受得了各种学生的不懂事的质疑,引导他们走向光明。

2.班干部的榜样激励。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管理工作能否开展好的关键点。好的班干部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工作的左膀右臂,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中职生群里由于其年龄原因和本群体的特殊性,任用的班干部很多没法起到带头作用。原因一是班干部不能服众,二是他们自己也懒散,较真,总想着自己的利益是否先被满足,也没法起到榜样的作用。所以班干部的榜样引导作用也需要中职辅导员花费精力和时间引导。辅导员要平时多找班干部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开导和引导,鼓励他们在所有班级事务中带头,争当榜样,从而引导其他同学的模仿。当然,对于班干部的付出辅导员也要设立奖励机制,对他们的付出进行奖励,以激发他们作为榜样的兴趣和积极性。

3.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相作用。

正向激励即奖励性的措施,而反向则是惩罚性的。上面提到的班干部的榜样引导就需要辅导员采取正向激励,给予班干部奖励性的举动。对于班里积极参加班级和院校活动的同学,为班级发展做出贡献的学生,辅导员一定要及时跟进,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对以后的表现更为积极。然而对于一些反面的典型,小到迟到、早退、旷课,大到打架斗殴,分裂班级,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辅导员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承接,引导他们今后慢慢远离错误的方向。

4.兴趣激励。

中职孩子很多除了对学习不敢兴趣,其他的爱好还是比较多的。看小说,打游戏,唱歌,跳舞,轮滑,绘画等等是这些孩子的特长。进校之初,辅导员就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积极鼓励他们加入学校的各种社团,引导他们把兴趣变成特长。当然,中职生虽然对很多事物感兴趣,但是行动力很差,怎么省事怎么来,如果没有辅导员的敦促,学生们可能也只是表现出一时的热度,稍遇挫折即想退缩,所以这就需要辅导员付出时间和精力适时了解他们的动向,进行持续的引导。

5.特长激励。

兴趣一旦培养起来,就变成了各种特长。中职生虽然拥有了特长,但是大多却是不愿意积极发挥特长。这就需要辅导员再次发挥其引导的特长了。辅导员在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中,需了解每个人的兴趣特长,通过学院和系部举办的各种活动,鼓励有相应特长的学生参与进来。仅仅鼓励还不够,这还需要辅导员自己的参与,辅导员在这些活动中既要充当参与者,也要充当导演、编剧、策划、演员、后勤、协调者等等角色,帮助他们出色完成每一项活动,一旦他们取得了很大成功,自信心就来了,而通过大家的努力,成功经常有,那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自然产生了,辅导员今后的管理工作也就进行的非常顺利了,因为中职生的集体荣誉感较之高职生是很欠缺的,能培养出集体荣誉感需要辅导员付出很大努力。因此辅导员利用好特长鼓励。

6.对于特殊群体适当采用隐形激励。

虽然现在的孩子少,经济水平较之前有很大提升,但还是有相对贫困的学生。而在重视物质的社会风气下,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学生物质不缺乏,但是父母离异和单亲家庭的生活也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狂放不羁,漠不关心只是他们逃避的一种方式。这些群体的学生是辅导员关注的重点人群,而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进行隐形激励。对于家庭相对贫困的学生,要与其沟通,看看他们有哪些方面的需要,辅导员可以根据国家丰富的助学政策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适当推荐相关勤工助学活动,并随时了解其心理动向,调整方式。对于单亲家庭孩子,则要用情感给予关怀,多与其父母沟通,辅导员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学生感受到爱,疏散其心理郁结,帮助他们以更健康的方式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7.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90后孩子有着其区别于其他年代的特征,因此要根据其特殊性,不光要对其进行精神奖励,还要有相应的物质奖励。现在的中职生群体在参与各项活动或在为班级体做事的时候,能得到老师的口头表扬会高兴,但是些许的物质奖励会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因此,学校根据这种情况,每周每个系部都会开展一次活动,鼓励学生的参与,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班级每学期也都有班费收支,对于各方面表现积极的学生也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再加上辅导员的精神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日益丰富。

六、总结

现在的中职生呈现出这个时代赋予它的独特特征,根据现状,辅导员对中职生的管理应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的把中职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自身要起到榜样作用,鼓励班干部发挥班干带头作用,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相结合,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发挥特长,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并对特殊学生群体采取隐形激励,才能更好地做好中职辅导员附案例工作。当然每个时代每一届的中职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所采用的激励措施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兵.大学生激励管理:理论,原则与方法 [J].高等教育研究2008(6):23-25.

[2]安世遨.大学生激励管理:理论,原则与方法 [J].高等教育研究2008(6):23-25.

[3]吕欣.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07-108

[4]王丹.大学生激励管理:理论,原则与方法 [J].高等教育研究2008(6):23-25.

[5]邓欢琴.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42-143

[6]孙玲,张新辉.班级工作中的战略法则[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148-149

[7]张润林.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创新和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3(10):42-43

作者简介:

宁 静(1985—)女,汉族,安徽亳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

张蕾,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

上一篇:市安监局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工作经验下一篇:扶贫就业基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