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

2024-06-17

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精选8篇)

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1篇

传染病管理制度

1.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传染病职责疫情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制定专人负责做好法定传染病的诊断、登记和报告,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传染病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达100%。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应保存传染病报告卡3年。

3.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2小时内)向所辖中心及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并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4.配合额所辖中心及区疾控部门做好传染病流调、访视、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控制工作。

5.针对各种传染病发病季节、传播途径等特点,积极在社区开展重点和多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

6.加强本站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

7.落实消毒和人员防护工作,制定并落实控制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

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2篇

【教学目的】

1.掌握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型和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措施 2.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分类与报告 3.了解传染病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重点】

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型和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措施

【课程类型】 新知识理论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结合提问、社区案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讨论教学

【教 具】

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

第八章 社区传染病的管理与居家护理

第一节

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人群中形成流地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1)病原体(2)传染性

(3)流行病学特征(4)感染后名疫

2.临床特征、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症状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1)传染病病人(2)病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4.易感人群

(二)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的影响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传染病的社区管理

(一)传染病的预防 1.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2.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 4.疫情报告

(二)传染病的控制 1.控制传染源(1.)传染病患者(2)疑似患者(3)病原携带者(4)接触者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疾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预防

(三)社区传染病护理的特点

1.专科性强、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病性复杂,人员素质要求高 3.强调预防为主,做发消毒与隔离 4.做好心理护理

5.开展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

四、传染病的分类与报告

(一)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甲类两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 丙类11种

第二节社区常见传染病的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肺结核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结核病

(一)结核病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增强人群免疫力

(二)结核病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劝 3.用药护理 4.消毒隔离 5.洛血的护理 6.心理护理

二、甲型和乙型肝炎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甲型和乙型肝炎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二)甲型和乙型肝炎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动 3.用药护理 4.消毒隔离 5.心理护理

三、细菌性痢疾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细菌性痢疾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二)细菌性痢疾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动 3用药护理 4.消毒隔离 5.症状护理 6.心理护理

四.艾滋病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艾滋病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20个社区医院2009年到2012年传染病的防控档案、人员情况、工作记录等资料做为研究依据。

1.2方法

1.2.1文献回顾分析

大范围查找阅读有关传染病防控管理和公共卫生系统体系建设方面的文章,展开相关研究,对资料文献归纳总结,提出问题及改善方法。

1.2.2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传染病的试验检测项目、社区医院人员配备、等情况。

1.2.3小组调研法

单位各部门随机抽调人员组成小组,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内容进行分类、逐项分析日常传染病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工作改善对策。以上分类整理、探讨分析工作均通过会议、专家评价等多种方式开展。

2结果

2.1问卷调查情况

此次研究发放问卷210份,回收合格问卷197份,合格率93.8%。此次调查总共20个社区医院,总519人,其中女性278人,男性241人;年龄25岁到49岁,平均年龄(35.61±3.17)岁,人员分布状况,详见表1.

2.2社区医院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情况

20家社区医院开展法定传染病检测项目最多的13项,最少的仅开展4项,甲肝、乙肝、流行性腮腺炎开展检测率最高;梅毒、淋病、麻疹开展检测项目相对比较少。详见表2.

2.3.1社区医院人员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薄弱,单位人员对工作认识不足,日常的防控工作没有形成一定认识。社区医院人员缺少思想培训,缺少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2.3.2人员配备不合理,服务不健全社区医院的人员配备中有一部分医护工作人员都是采用临时聘用的,很多人员没有学习过公共卫生教育及传染病防治;老龄化严重,人才流失率高。基础设施薄弱,检测设备短缺。社区医院的服务多偏重疾病方面的治疗,对传染病的预防偏弱。

2.4对策分析

2.4.1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强化政府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主导作用,资金投入。

2.4.2加大教育宣传、培训力度对社区医院的人员展开定期的相关业务培训并进行日常考核。另外应组织工作人员对社区进行传染病的宣传,可以讲座、培训会等方式,同时可以做成小册子发放到社区居民的手中,让居民多了解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疗。

2.4.3完善、规范工作制度良好、规范的工作制度是日常传染病防控管理正常、高效开展的保障。根据社区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建立合理的传染病报告、监测、预防和控制的规章制度,并将制度化建设融入日常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例如:门诊登记制度、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制度、传染病转诊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和消毒制度等。保障社区医院对传染病防控管理的正常化,轨道化。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环节。此次针对社区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的调研中发现社区医院的人员配备、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的引导与支持都需要相应的增强。建立好社区医院的传染病防控管理,不仅可以提升社区医院的卫生管理事业,也能相应的帮助基层群众做好传染病预防的工作[3]。分析研究,政府给予支持,提高社区医院的基础设施,开展多向检验项目;规范社区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务、态度、思想,整体提高业务水平都是推动社区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的措施。

综上所述,社区医院的卫生服务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改善,对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更应落实到位,要有计划、有规范、有原则的开展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持续将传染疾病防控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多种途径综合管理,同时做好控制社区内部传染疾病的产生把社区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1]郭玉梅,王会利,孟伟.降低医院传染病漏报率的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0,3(4):58—59.

[2]常艺,刘民,刘艳俊,等.北京市某社区2008年报告传染病发病资料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769—771.

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4篇

【关键字】社区医院;传染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5-0893-01

传染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疾病。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的背景下,以前某些已经基本绝迹的传染病又有死灰复燃之势,而新的传染病又时有发生,如艾滋病和SARS等。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加强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传染病管理相关工作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全面提升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通过抓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控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把暴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我院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所属街道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源地管理。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均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實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1.2传染病管理制度

疾控中心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协调等,我院对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进行配合。

1.2.1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计划免疫相关疾病发现、报告和调查处理。

1.2.2落实消毒和人员防护工作,制定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

1.2.3制定腹泻病监测制度,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开设肠道门诊,对所有首诊的腹泻病人做登记,上报区疾控中心,为其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信息基础。

2 加强领导和检查督导,杜绝疫情漏报、迟报。

2.1 中心成立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传染病疫情负责人,每日从门诊日志和化验单中筛查阳性患者,力争从多个环节入口杜绝传染病漏报。

2.2 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

对阳性患者,门诊医生和化验室、影像室都要做详细记录,并将记录及时反馈给传染病负责人。传染病负责人对上报的阳性患者逐一核查,做好核查上报工作。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策略

成立了应急反应领导小组,组建专业技术队伍,针对当地传染病流行特点进行模拟演练,为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 加强传染病学习,做好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4.1 针对各种传染病发病季节、传播途径等特点,定期组织职工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4.2积极在社区开展重点和多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通过门诊、电话、入户、电子屏幕、发送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5 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化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5.1 对疫情防控网中提供的所有患者全部实行隔离治疗,病情轻者居家隔离,病情重者转医院住院治疗。

5.2 对居家隔离患者,社区医生视病情轻重给予不同的监测,管理原则如下:

5.2.1关注管理类:告知患者为之服务的医务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询问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1-2天与患者进行一次电话联系,解除隔离时为其开具解除隔离通知书。

5.2.2高度关注类:告知患者为之服务的医务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询问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1-2天与患者进行一次电话联系,2天一次上门服务,告诉患者病情出现波动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解除隔离时为其开具解除隔离通知书。

5.2.3重点管理类:告知患者为之服务的医务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询问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1-2天与患者进行一次电话联系,2天一次上门服务,告诉患者病情出现波动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及早联系专家组对患者进行诊疗,并建议住院治疗,如专家组同意住院治疗,需与定点医院办理好病人交接手续。解除隔离时为其开具解除隔离通知书。

5.3督导学校

学校是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场所,社区医生经常和校医取得联系,督导学校,对患病学生进行严密监测,未痊愈或隔离期限未到者一概不允许复课。社区医生每周两次到辖区所管辖的学校、托幼机构检查督导学生的隔离情况,同时对学校的晨午检制度落实情况、消毒隔离情况进行督导。

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5篇

为了控制以霍乱,感染性腹泻,手中口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分类管理,使我院的传染病管理纳入规范化。我院针对传染病管理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管理机制

医院领导对传染病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为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相应成立了 “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传染病管理科,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记制度”、“门诊病历日志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制度”、“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隔离留观室工作制度”、“肠道门诊工作制度”、“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等,做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院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做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

四、人员培训

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规定了全体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定期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学习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五、应急措施

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相关人员立即报告院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疫情管理

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门诊、急诊室,均填写了门诊日志,若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填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疫情报告卡,送本院防保科,各登记本均逐项详细填写。

每季度接受市疾控中心对我院的疫情管理及报告质量检查一次,接受主管部门的批评指导。业务院长、防保科科长对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进行了不定期检查。

七、重大传染病管理

医院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订了处置予案,必要时可立即启动预案。

八、消毒管理

医院成立了以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和护士长牵头的消毒管理小组,与各科室部门密切配合,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消毒监测,保证了消毒效果。

九、宣传教育

我院由基层卫生科主办传染病宣传板报,定期更新,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十、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1、人员学习不够,决定以后在每年定期培训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2、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

3、有关传染病管理的硬件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社区卫生服务站传染病应急预案 第6篇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式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然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盒消除辖区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与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站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当前只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结核病、登革热、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二、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市卫生局和是市疾控中心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可以传染病患者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接诊记录。作好疫点、疫区的消毒工作,对病人进行隔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及传染病人,应当依法向市卫生局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五、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六、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扩散。

七、本预案将根据具体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02月06日

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郑景康 院 长 副组长:郑小富 业务院长

吴天耀 办公室主任

组 员: 吴超凡 病房主任

甄满桥 门诊主任

吴劲霞 护士长

余玉娇 药品会计

岑育慈 药房组长

本中心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本中心医务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综合协调,组织督查,信息报送,工作交流,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重要工作等。

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信息联络员:郑冬冬。

社区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简报 第7篇

为保障学校新学期公共卫生安全,9月5日上午,南明区沙冲社区卫监站联合南明区卫监局,按《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对兴关小学等四所学校传染病防治和饮用水工作现况开展监督检查。

执法人员经档案查阅和人员询问得知,各学校均建有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制度,坚持执行晨检制度并有缺课登记;迄今未现传染病疫情病例。然而,检查中也发现,个别学校健康教育宣传缺失、滞后,持有的桶装水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或健康证过期未索取新证等问题暴露无遗。执法人员当场对问题学校依法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责任人限期按要求将问题妥善解决。据悉,社区卫监站会做好后续跟进复查,确保整改措施得以落实。

社区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社区医院收治的11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包含5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1例,女34例;年龄42~70岁,平均(52.31±3.16)岁;疾病类型:20例为糖尿病,16例为高血压,10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9例为血脂异常。观察组中,男26例,女29例;年龄45~70岁,平均(53.51±4.05)岁;疾病类型:18例为糖尿病,15例为高血压,14例为冠心病,8例为血脂异常。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叮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常规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给予社区健康管理。①参考专家制定的相关内容,综合临床经验,制定健康改善方案;②对参与项目的社区义务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培训,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③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对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具体的措施如下:由资深的专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以知识讲座方式(每周1次,共8次),同时以社区专栏、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慢性疾病基础知识、危险因素、自我检测方法、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时可以配合社区医务人员的相关医疗操作。此外,社区医务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全身状况及兴趣爱好等,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疗法方案。如糖尿病患者,可采用打太极拳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告知患者控制每周运动的次数、强度。结合患者的体重、身高等参数,评估每日所需能量,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注重每日饮食的营养均衡。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越低,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轻;②生活质量:运用生活质量通用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社会家庭状况4个方面,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1)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注:1)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3 讨论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对象来看,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职业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该类疾病虽不具备传染性,但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且需长期治疗,费用较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5,6]。

社区健康管理属于一种医学干预模式,指的是对社区群体或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等过程。对于患者来讲,要想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自身管理和控制,包括饮食、运动等[7,8]。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9],目前大多数患者对疾病了解不足,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在高血压疾病中,认为血压稳定即可不必再吃药等,严重影响疾病的控制效果。

有研究显示[10],对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疾病的预后水平。在本文研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社区健康管理。在健康管理措施的实施中,通过健康教育,有助于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加深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日常的疾病控制中,不随意增减、漏服相关药物;通过饮食指导,可以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保证每日的科学饮食,促使患者维持标准体重,避免出现代谢紊乱,比如出现过度肥胖等;通过运动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运动指导方面,需结合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运动锻炼的强度、时间等,从而有效保障运动锻炼的效果。经本文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FACT量表中各指标(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中,与常规管理相比,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策.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与社区卫生服务[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607-610.

[2]张璐,徐文丽,彭金陵,等.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4):556-559.

[3]凌小媛,韩一平.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2,32(10):1607-1609.

[4]郝丽娜,胡镜清,刘保延,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管理现状和中医药的应用优势[J].天津中医药,2013,30(2):90-93.

[5]廖燕,程立群.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9(4):105-106.

[6]曾文娟,曾金生,王伟民,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管理效果评价[J].华南预防医学,2013,22(4):69-71.

[7]陈勃江,李为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研究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60-1272.

[8]王宏,姚华,拓宽前,等.克拉玛依区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实践及效果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S2):5122-5127+5181.

[9]盛梅,胡万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健康管理[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4):309-312.

上一篇:医学专业毕业生英文求职信下一篇:中心组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