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幼儿园新型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方法

2024-05-28

浅谈微课在幼儿园新型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方法(精选10篇)

浅谈微课在幼儿园新型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方法 第1篇

浅谈微课在幼儿园新型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方法

第一幼儿园 李 玉

教育应走在时代的前沿。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微课是在微时代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一种5-10分钟的微教学活动,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信息化教学精心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化解某个知识难点或展示重点教学环节,从而有效调动学习者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下面以一节大班的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为例,剖析一下微课是如何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实现小转身的。

一、教学准备小转身,教学目标更明确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而教学准备是教学过程完整顺利执行的有效保证。它包括教学目的准备、幼儿情况准备、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心理的准备、教学过程的准备及教学评价的准备六大方面。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是一节倡导幼儿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光与影秘密的操作实验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可操作起来,教师要做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如:幼儿要有户外阳光下踩影子的经验,提供幼儿现场进行操作的操作材料:透光幕布、短焦投影机、长焦投影机,提供距活动教室不远的一间暗房,用于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光影探索实验……还需要其他老师配合关灯、开灯,调节活动室光线强弱,教学效果达到了,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微课的及时出现,精简了繁琐的教学准备项目,除了幼儿操作材料是必备的物件,其余均可让微课视频《好玩的影子》来代替,老师精心布置实验场景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微课活动仅5分钟的视频同样激发出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声图并茂的形式,形象直观的视频动画感受,既让观者明晰了光影的原理,又帮助教师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教学设计小转身,游戏主题显特色

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不外乎观察、比较、探索、实践等环节,可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去带着问题观察、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没有老师的一番事先精心策划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幼儿的思维、感知能力的发展是受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的。如:老师课前要带领幼儿进入暗房操作,预先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为下一步在课堂上探究光是直线传播的做铺垫;接着,教师请幼儿运用手电筒为手里的小兔头像变出影子来,同时老师还要为幼儿变魔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投放出来的小兔头像影子和老师的小兔头像影子的不同之处,从而理解光学的透光原理。教学设计中,场地上的透光幕布、投影机布线等设备占据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教师的引导也浪费了不少孩子们自主探究的时间。

微课的出现,把不能变成可能。以往的一些教学设计,完全可以被5分钟的微视频取代,老师在活动前设置了一个引导幼儿观赏微视频的游戏场景,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就会跟着微视频上语音的提示和引导,进入主动探究的角色中,如:播放的微视频中首先是带领幼儿复习巩固了影子的产生的场景,接着通过一系列动画引导,带领幼儿参与光的穿透原理小实验,探究如何使小兔头像的影子上出现眼睛;当视频中出现为小兔画眼睛、粘贴眼睛及用剪刀剪出眼睛等方法时,幼儿已经在主动拿起老师适时提供的操作材料,开始实践和探究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小兔头像的影子出现。仅5分钟的小视频,就解决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发现的问题,为孩子们赢得了下一步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三、学用结合小转身,家园共育同创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微课有效促进了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微信作为微时代的传播工具因其便捷、实时而为大众所接受,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发布一周食谱、天使宝宝名单、一周活动重点,同样也可以给家长发布微课视频。点击幼儿园微信号,幼儿园发布的微课视频尽收眼底,家长既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及时给孩子进行复习巩固;也可以弥补幼儿因请事假或病假而耽误的集体学习机会。当家长与孩子共同观赏手机上微视频,进行亲子操作练习时,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也得到了增强;幼儿与家长在微课视频引导下共同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既发展了情商与智商,又提高了自信,家园共育工作也会因此上升一个新台阶。

四、教学反思小转身,微课产生大效应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还激发出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积极性,让老师们的课堂效果真正实现了事半功倍。

每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过后,教师们反思教学的主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与课前设想的是否相符合,如何改进等等,而微课为老师们带来的却是课前的反思,如:观察幼儿观摩微课视频的反应与规律,提前设置随机教学预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趋完美。微课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两次出现在教学准备及教学活动过程中,第一次的播放是在一个游戏场景中,孩子们情不自禁跟着视频进行操作小实验,获得光与影的初步体验;而当孩子们带着问题,进入到老师预先架设好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另一个高度的光影探索之时,微课视频的再次播放,会把幼儿的思路引领至什么领域呢?再次播放的时机放在什么地方最为适宜?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微课播放,教师们的教学提前反思成为可能,为整个教学活动激发更大的效应。

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仅是一种尝试,但它却真真切切为老师教学方式、幼儿学习方式、家园配合方式的提升提供了较大的帮助:老师们运用微视频,省却了繁琐的课前准备,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提升了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孩子们看到的微视频不仅好看有趣,更有动手操作的小实践让自己主动接受挑战;家长们从微视频上不仅了解了教师引导幼儿认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更深刻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微课教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一个小小的尝试,让教师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收获的甜蜜;体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翻转效应。教师之间、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将会有力推动微课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浅谈微课在幼儿园新型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方法 第2篇

【摘要】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微课教学

音乐课堂

教学效率 兴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它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相对于其他的多媒体而言,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组成结构“情景化”。

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有以下几点:

一、微课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运用

在平时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来辅助教学,但是有时候会弄巧成拙,没有达到到预定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音乐游戏规则讲解不到位或者是学生理解不透,这样教学效果估计就会很一般。例如:学生在认识1、2、3、4、5 这五个音符时,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 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这时候有的学生不理解。这个时候如果穿插播放一个介绍音乐游戏的微课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微课,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享受了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二、微课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问题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领域,课中,教师一般会安排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教师将组织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甚至欣赏、演唱等活动,但是往往有时候学生的演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高音示范不到位,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来弥补了教学的缺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可以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利用微课,也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三、微课在节奏练习教学中的运用

借助微课,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他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许多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需要单独摘出其中节奏单独练习,经过节奏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节奏,但是还有有个别同学没有唱准节奏,经常感觉费了很长时间效果还是不理想的状态,这些难点节奏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难点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的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又可以从中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四、微课在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及兴趣。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乐器进课堂”这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为学生美好人生打基础而进行的大胆尝试乐器演奏的教学扩大了音乐的表现力,改变了音乐教学的面貌。乐器演奏的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堂乐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最感苦恼的是教师示范很到位,由于班级学生多,看不清楚指法,手型,分个讲解慢,到了学生演奏的时候就变成了对牛弹琴,而运用微课进行演奏教学则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的指法、手型与乐器结合到一起,弥补了学生的“演奏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演奏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课堂乐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甚至老师还没有教授的课程,他们已经能用准确地演奏出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总之,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并举,提供的现象直观、清晰、生动,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学生信息的接受量,有效促进学生在理解歌曲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鉴赏能力等方面的迅速提高。

音乐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效吸收和感受音乐的内涵,让学生真正受到音乐情感的熏陶,从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

[1]《新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郭丽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 [3] 占静.《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年

浅谈微课在朗读教学中的运用 第3篇

一、激趣:感受朗读魅力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文老师们总是跟学生强调“多读几遍课文”。可是,反复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可能会消磨学生读的兴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助学形式,无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欣赏老师的朗读,身临其境地跟着老师参与朗读。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晏子使楚》的微课,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好人物间的对话,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微课中,采用《南橘北枳》的动画,呈现晏子和楚王的对话场景:“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想象自己就是晏子,在楚王羞辱之下,进行强而有力的回击。学生们通过微课中的配音朗读,体会到晏子话语中的力量———“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不同吧!”一个不卑不亢、正气凛然的晏子形象在朗读中刻在了学生的心里。这样的朗读,学生们读得兴味盎然,欲罢不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以读为本。为了提高学生读诗的兴趣,我们录制了一些古诗的朗诵微课,让学生欣赏、学习古诗吟诵,感受古诗吟诵的节奏美、声韵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解难:教授朗读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首要的要求就是读正确。所谓“读正确”,就是要做到“六不”:不错字、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唱读、不停顿,同时,还要将多音字、轻声等生字的字音读准。无疑,课文中多音字、形近字以及一些语气助词、儿化音、轻声、变调等是学生朗读正确的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尝试运用引进微课。

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蕴含了“啊”字的变调知识。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两句一共用了六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可是读准“啊”的变调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此,我们设计了一节《“啊”的变调规律》的微课。

在短短六分钟视频里,教师从课文中六个“啊”字入手,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使学生了解到“啊”在不同字音的末尾时,读音的不同变化。在微课视频中,除了讲解,老师还进行示范,带领并指导学生的朗读。课堂教学前,将微课视频传给学生进行预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啊”音变朗读规律,解决了课文朗读时的难点。

平时教学中,因为班额过大,班级学生差异性大,使得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消化”。而微课的引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学习在课外,微课以视频形式出现,所以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来决定看几遍。如有些学生看一遍微课就可达成目标;有些学生,则可以将视频里的教学内容或暂停或重播,根据自身情况来调节学习速度,直到学懂为止;学生第二天来到课堂,学习的起点是差不多的,教师在课上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帮助,以及与同学的协助下完成知识的内化,同时,创设想象与表达的情境,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就像学生的随身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指导。

三、导法:掌握朗读的技巧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训练形式,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大多数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时,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这时,教师要趁势交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教会学生体验文章语言文字的节奏、情感色彩等,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来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变“我要读”为“我会读”。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文中有这样一些词语: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哗啦哗啦、啪啦啪啦、啪啪啪、嗵嗵嗵、咚咚咚,这些都是拟声词,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节奏富有变化。怎么读?老师在微课中专门对拟声词做了朗读方法指导,听辨“咚咚咚!咚———咚———咚!”等词语在朗读时音调、音长的区别,让学生发现“咚咚咚!”三个字连起来读,发音清脆,干净利落,就像小军鼓敲起来了一样。“咚———咚———咚!”每个字都要拉长一些,声音可以由强到弱,就像大鼓敲击,声音传得很远很远。通过老师在微课中示范朗读,让学生通过模仿、体会,提高朗读水平。

微课中老师的讲解、示范朗读,让学生学习了朗读技巧,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教师在微课中激情地示范朗读也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

四、悟情:深化朗读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朗读教学的指导与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的这些层面上,而应该将学生在朗读中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调动起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呼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画面感强,每一个词都充满情感,于是把本课的微课设计落脚放在朗读情感的指导上。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微课中,老师抓住“望了又望”一词引导学生们想象:父亲在树林里伸长脖子,抬着头朝这棵树望一下,又朝着那棵树望一下,上上下下望了很多遍的情形,配上鸟儿动听的鸣叫,父亲望着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树林,对鸟儿深深的爱。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微课正是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它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浅谈微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微课 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29

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的教学任务为中心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新课程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以教学主题为依据,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和疑点通过微课来进行讲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直观认识。

一、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一些直观的、色彩明艳的事物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把教科书中的抽象内容变得直观,以便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在活灵活现的微课中,亲身感受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一旦课本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就会热爱学习语文这门学科。

例如,在讲授《月光曲》的时候,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月光照到茅屋的情景勾勒出来。但是,对如此清幽的夜景,学生还是没有办法真切地体会到这样的情景。此时,教师用微课向学生展现这个情景,让学生切身感受、体会。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从而轻松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发展,他们对一些抽象知识的还不能透彻理解。因此,对课本中出现的重难点他们不能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引起他们的注意,指引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终达到掌握该节课的所教授的知识的目的。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微课把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展现给学生。首先,展现整个地形面貌;然后伴随着一声声汽笛长鸣,一列火车在下山时前拉后推,在上山时后拉前推地驶向远方。通过这样的展现,学生很容易认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设计的巧妙。在难点处使用微课,能做到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声音与图像相融合,独特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微课的帮助下,这个过程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设置疑问并点拨和指引,使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主动观察和思索,努力发现问题所在,并尽量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课堂教学气氛就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掌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把需求解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解决这些难题。这样,使他们的主动求知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更主动地学习。

四、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语言。而有些语言只能用心去揣摩、领悟,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允许不同的学生持有不同的看法,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能让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思考,产生新奇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阅历等,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对知识进行理解、建构和感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微课的帮助下,课堂氛围既活跃又开放,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逐渐形成。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的一座宝岛;接着,利用微课把西沙群岛的全貌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脑海中真切感受到西沙群岛的风景秀丽、物产极其丰富;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想象自己去西沙群岛旅游的情形。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相互讨论,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有了微课支持的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多彩多姿,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欢乐园地。在这个园地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就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喜爱学习的场所,使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浅谈微课在幼儿园新型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方法 第5篇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相对于其他的多媒体而言,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组成结构“情景化”。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微课打破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微课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微课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运用

在平时的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来辅助教学,但是有时候会弄巧成拙,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音乐游戏规则讲解不到位或者是学生理解不透,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很一般。例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1”桃子时,让学生唱“1”,在摘“2”桃子时,就让学生唱“2”,这时候有的学生不理解。如果穿插播放一个介绍音乐游戏的微课,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微课,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享受了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二、微课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问题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领域,课中,教师一般会安排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教师将组织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甚至欣赏、演唱等活动,但是有时候学生的演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高音示范不到位,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来弥补教学的缺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利用微课,也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

三、微课在节奏练习教学中的运用

借助微课,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许多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需要单独摘出其中节奏单独练习,经过节奏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节奏,但是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唱准节奏,经常感觉浪费了很长时间效果还是不理想。这些难点节奏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难点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的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将其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又可以从中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中享受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四、微课在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及兴趣。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课堂乐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最感苦恼的是教师示范很到位,由于班级人多,学生看不清楚指法、手型,到了学生演奏的时候就变成了乱弹琴,而运用微课进行演奏教学则可以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的指法、手型与乐器结合到一起,弥补了学生的“演奏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演奏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甚至老师还没有教授的课程,他们已经能准确地演奏出来。

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第6篇

一、什么是微课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家族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微课。那么,什么是微课呢?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从微课的概念我们知道,一个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它注重的是方法的传授,即“授人以渔”。学生用习得的方法去做相应的功课,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做功课的过程中遇到“拦路虎”而询问老师,这个时候老师的讲解,必能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教学理论如其一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的意思如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即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急于解决而又解决不了时教师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想说又难以表达时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微课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教育模式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要从两千多年前孔圣人的私塾教育算起。孔圣人一个人要教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资质的学生,所以他研究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叩其两端等等。仔细推敲这些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循循善诱”,说的是老师只是一个诱导者,一个引路人;“因材施教”,说的是老师要分析学生,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不要“一刀切”等等。这些理论的实施,使得两千多年前私塾“混班制”教育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可惜,老祖宗的经验之谈未被我们重视。“洋学堂”传入后,私塾渐渐销声匿迹,班级授课制成了我国唯一的教学模式。这种班级授课制因为有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限制,所以老师们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一个班级尽管“材质”各异,老师们用的却是一个教案,一个教学进度,“为了每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自然成为空话。

(三)时代呼唤

现代通讯业的发展,使得教育共享成为可能;校校通、班班能,使得革除教育弊端成为可能;家家通、人人通,使得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微课应运而生。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如果各年级各学科都能把知识点做成微课或微课系列放到“班班通”、“家家通”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就像到超市选购商品一样,就像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

这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塾教学何其相似!只不过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面对的是孔子,他们受着时、空的限制,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是各位优秀老师的影像,是微课,时、空无限。但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只不过后者比前者手段更先进,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

三、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

如前所述,微课“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所以,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画皆美的视频,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而且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曾听一老师上《木兰诗》一文,她用电影《木兰》的插曲《木兰情》导入,那哀而不伤的旋律、悲壮的画面、不落俗套的歌词、如泣如诉的歌声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神,接下来的上课环节也非常精彩。这节课课前让学生有期待,课中让学生有满足,课后让学生有留恋,真是一堂好课。

(二)示范作用

理化实验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一丝不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理化实验课是有限的,理化实验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那坐在后面的学生是较难看清讲台前做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的。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那就不管坐在哪里的学生都能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了,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信心做实验了。

当然还有语文、英语的朗读示范作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方法传授

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解题的关键还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中。

我有一个微课叫《古诗词中的意象》,它归纳出古人选择意象的三个方法,这就比把上百个意象的分类印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强。

所以,老师要善于总结方法,要将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教给学生一大堆现象,要让学生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教材解读

中学生各学科课本都是按单元内容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这一个个的知识点就可以做成一个个的微课,让学生反复揣摩、领会。学生悟透了,解起题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比如初中语文阅读这一块,有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方面。古诗文阅读我就做了一个专题。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两个子专题,古诗词欣赏和古文阅读,我各做了六个微课。

子专题一,古诗词欣赏六个微课,分别是古诗词中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和古诗词中的典故。

子专题二古文阅读六个微课,分别是古文的翻译方法、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古汉语虚词的一般用法、古汉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古文的内容与情感和划分古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相信只要仔细观看了这十二个微课,就能掌握古诗文阅读、欣赏的方法,就不会惧怕做古诗文阅读这类题目了。

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还有很多,本人仅以此文抛砖引玉。

四、迎接教育的春天

我国教育现状受到多方诟病,易中天就曾撰文《不原谅中国教育,它最不拿人当人》炮轰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如:

杜郎口中学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10+35” 课改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还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山东兖州一中的“35+10”“循环大课堂”模式,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这种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后段变前段,前置变预习,课后变课前,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

不管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班级授课制走过百年风雨仍岿然不动,社会、时代却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可怎么改?怎么才能改到让教育不再束缚人的天性、人的精神、人的创造力?

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呢?微课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为什么不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呢?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7篇

谢世强

(西吉县实验中学,宁夏 固原 756000)

摘要:微课作为新型教育的产物,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化学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时长3-10分钟。微课大多由“音乐+文字+画面”组成,轻松的音乐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精简的文字聚集了学习者的注意力,精彩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为微课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得到重视。

一、微课可以化难为简,突破初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微课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对课堂教学可起到辅助作用。化学教学中存在许多抽象性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是难点,而微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和“点”状功能的特点,突破课堂中的中重点和难点。生动的视频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从宏观认识转化到微观认识,将典型,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制成微课进行各个突破,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如在进行“分子、原子”教学时,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模拟微观粒微的运动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出分子运动、间隔、分裂和重新组合,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微课的启发下,化学教学重难点也可以顺利突破。

二、微课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课堂变得直观化、趣味化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很容易被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如:在开展沪教版《化学》第二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我们可以制作微课课件,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主线,通过在可乐中加入薄荷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奇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干冰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说明二氧化碳的奇妙用途。老师简洁而精彩的讲解,给学生们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以往的化学教学有很大局限性,自然知识生动有趣的特点难以充分体现,学生好奇心理感受难以激发,成功感难以得到满足,因而学习缺乏主动性。而微课能提供形象有趣的直观教材,创设新奇的知识环境,有声、有色、有形、有动,突破时空限制,增加信息容量,激发了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水的组成》内容时,首先放映自然界有关水变化微课视频,将学生“带到”千变万化的宏观世界。然后及时启发诱导设疑,进行宏观实验,提出问题,再利用另一个微课进行微观分析、动画模拟演示水分子的组成及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分离、移动、重新组成氢气及氧气分子及聚成气体的过程。使学生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了水的组成和变化,并能生动形象地把这些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长时间对各种变化及动画的演示强化了记忆,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复杂、难懂的微观知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同时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化、趣味化。

三、微课可以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能力

当前,在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而微课教学是将传统的课堂知识体系打破,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形象化、透彻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所呈现的内容是“点”状的,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方法传授和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教学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即可查漏补缺,又能高效利用时间。

微课教学因为其具有形象化、可操作性,可选择性等特点正好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他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浓了,便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利用微视频和其他资料完成知识点的探究和学习,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微课可以整合资源,弥补实验教学的缺陷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试实验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化学实验可以使许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可以使许多书面的知识点得到真实的展示,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接触、看见许多化学实验的设备、化学物质以及掌握实验的技巧,丰富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为教师的化学教学提供了辅助,便于提升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实验设备的、环境条件的限制,或者是出于对教师、学生的安全考虑,许多实验无法进行或者是不便于进行实验,这就会对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限制,如果通过微课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一些燃烧实验,或者是使用腐蚀性强的化学试剂进行的实验,由于这些需要合适的场地或是具有危险性,为了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限制或是为避免因实验给教师或学生造成意外伤害,就可以采以微课这种新颖有趣的方式以动态的效果将实验展示给学生,既够起到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条件不充足、避免危害的作用,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

总之,微课是一种新颖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创新,也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革新,必然对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形成冲击,也是对教师传统听评模式的突破,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在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微课的精髓,掌握微课的应用要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系统划分知识点,合理设计微课教学,使微课教学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初中化学教学,不断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浅谈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第8篇

关键词:微课,微课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学

一、微课的概念

从微课兴起至今, 人们对于微课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我们国家, 最先提出微课的概念的是胡铁生, 经过不断的研究, 他对“微课”作出了界定:微课又叫做“微课程”, 简称“微型视频网络课程”, 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的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 (比如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 或者教学环节来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1]。

桂耀荣老师则认为:“微课”称为“微型视频课例”, 以教学视频来作为主要呈现方式, 围绕学科的知识点、习题例题、疑难的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以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其核心是“微视频”, 同时可包含和该教学视频内容有关的“微教案、微习题、微课件、微反思”等内容, 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情况为5~8分钟, 最长不要超过10分钟[2]。

此外, 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 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 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

以上是目前国内的学者对微课的定义, 结合自身的一些思考, 笔者认为微课是以小视频为核心, 围绕着某一个独立小的学科的知识点、疑难问题、教学环节等进行分析和讲解的一种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微课的一般特点。微课一般持续时间为5~10分钟, 时间短, 内容少, 但针对性较强。在内容的选取上, 微课聚焦某一学科知识点, 主题突出, 有明确的指向性。并且微课具有完整的结构, 包含了完整的教学设计, 而并非是一个教学片断。

微课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视频, 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 使用便捷并利于交流扩散。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学习者可以享受到灵活自主的移动化网络学习体验。

总之, 微课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短小精悍, 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有效地去达到教学目标。

2.物理微课的特点。物理微课作为对传统课堂的补充, 除了具有微课大多数的一般特点, 还具有物理学科独有的特点。

物理微课的基础是实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物理微课中的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表象认识, 而且实验的趣味性可以增加物理微课的吸引力, 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观看微视频。尽管这样, 物理微课中也不是说必须有演示实验。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物理微课中涉及到的数学方法是知识讲解必要的手段之一。只有掌握了一般的数学方法, 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 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才能够水到渠成。与此同时, 如果缺少必要的数学知识, 那么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将会寸步难行。举个例子,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章的研究公式较多, 学生简单地去记忆公式对于理解知识点收效甚微, 如果通过数学推导帮助学生理解性的记忆, 那么学生在解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3.物理微课的作用。 (1) 微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教师高效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 物理课程的难度较大, 教师的直接灌输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在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里, 学生想要深入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显得力不从心。即使在小班化的教学里, 学生知识储备不同, 接受能力不一, 想要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难上加难。如今物理微课能够改变这一现状, 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前自学, 并将自己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

(2) 微课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改善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物理区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为了让学生观察到物理现象,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将实验带到课堂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往往因为时间、设备等原因, 实验的开展并不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将拍摄的实验纳入微课中, 学生便可以观察到实验操作的具体细节以及清晰的实验现象, 这对于提高实验课的效果大有裨益。

三、当下物理微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微课定位不准确。微课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适用于课前、课中、课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决定是否在课堂上播放微视频, 而更多情况微视频运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目前的微视频大多数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首先, 微课的切入点要小, 着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若泛泛而谈, 则浪费师生的时间, 效果也不明显。其次, 物理教材中内容繁多, 没必要将所有知识点都制成微视频, 有的内容适合于课内学习, 有的适合于课外学习,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科学考虑选题。

2.微课结构不完整。微课作为课程资源, 宗旨是易于学生掌握知识, 因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其内在要求。为了保持认知过程的完整性, 微课必须具备完整的结构, 包括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点明主题、探究过程、练习巩固等。但是从目前的微视频看来, 缺少情景创设、未点明主题或缺少总结巩固等现象频有发生。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继续发生, 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注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明确主题、探究过程、归纳总结并配套巩固练习, 从而确保微课的完整性, 使微课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结束语

微课作为新兴的事物, 在国内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关理论和应用的模式还需进一步地去探索。虽然目前的微课存在一些问题, 但既然存在必然具有其价值, 希望学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微课, 让微课在微时代下发挥不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02) :5-13.

[2]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 2013 (05) :41-42.

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9篇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活泼、好动,热衷色彩鲜明的图片或动画、喜爱悦耳动听的声音。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大大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的内容上。通过微课,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大大增强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去理解去探索。在绘声绘色的微课视频中,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微课营造的氛围带领同学们有意识地去学习去收获知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不知不觉爱上美妙的数学。

二、典型例题、习题教学

创设和选取典型例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创设典型的例题是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它不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与教学过程中,我与我的学生都尝到了甜头,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也爱上了数学课。

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又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通过微课视频首先提醒学生要做的题是“两端要栽”,还利用图片举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然后,利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将例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段图,画三个点出现两条线段,画四个点出现三条线段……引领学生观察得出“画的点数总比得到的线段数多一”的规律。最后,笔者又用小路替换线段,小树代替线段上的点,再观察发现其间的规律:种树的棵数总比数的间隔数多一。得出了这个结论,例题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不仅学得有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解决了重难点。

三、以微课之钥,开启高效复习之门

微课为学生随时的复习、查阅提供了可能,更好地消化重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若遗忘了或没听懂知识点,可以通过重新观看微课再现教师的讲解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即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资源。微课短小精悍,内容都围绕一种重难点,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及时查阅进行强化巩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流行,教师将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之前没有掌握或者遗忘的知识,及时强化,针对性强,灵活度高,效率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总复习时,面临着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问题,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最大的提升,微课的加入使得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录制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典型例题的讲解思路微课,学生根据复习报告单,结合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观看,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立马翻看之前的微课视频。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开启了教育的“微时代”。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微课,也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质量,面对这股热潮也要冷静思考,不盲目跟风,生搬硬套,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使微课更好地服务小学数学教学。我们数学教师应该继续研究微课,探究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让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浅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10篇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如今,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创了教学新革命。它凭借其短小精悍、高效便捷等优点为教育界所接受,借助微课,学生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执教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时借助微课辅助教学的实践谈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 圆锥曲线与方程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预习自主学习总结归纳 积极思考

一、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与求知欲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在45分钟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节课重点难点的教学,想要面面俱到,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枯燥乏味的课堂让学生出现抵制、厌学等不良情绪,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微课的引入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将视频、图片、文字、动画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为学生创设别开生面的教学情境,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例如,在执教“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课时,笔者录制了一个有关“折纸椭圆”和“椭圆的各种画法”的微课视频,将声、色、形、光集于一体,让学生在课前欣赏,学生看完后,惊叹于椭圆之美之神奇,不由得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了无限好奇与渴望,都希望能进一步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这时,笔者再给一个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画出椭圆,再给出动画演示,提出问题:(1)在笔尖移动的过程中(即椭圆生成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些量发生了改变?(2)绳子长度变了吗?说明了什么?(3)绳子长度和两个定点间的距离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探寻椭圆的定义及必须满足的条件,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制作各类微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归根结蒂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一句话道出教育之根本。何为习惯?习惯就是经过不间断地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人生百分之九十的行为是由习惯决定的,一个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身。而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它对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学习习惯,就是在长期重复的学习实践中发展成的那种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一?樱?情不自禁、不期而至地持续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和练习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质疑的习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等等。

1.制作课前导学微课,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程大概内容,了解重点,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听课的针对性,对学好课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然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尽管教师每节课都有布置“预习第几页或哪一课”这样的作业,但能落实的学生少之又少,或者仅仅只是停留在“随便看看书”这样的形式上,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学生的预习漫无目的,借助微课,我们可以把预习大纲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的预习有目标、有收获。笔者在执教“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这一节课时,就精心设计了一个供学生课前预习的导学微课。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研究方法可类比椭圆,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预习,了解大部分重点内容,并且能提出自己的疑难,如“渐近线方程如何得出?”“离心率e对双曲线形状的影响”等等,这就大大增强了听课的针对性,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相关的知识。而对于其他内容,只需通过课堂简单的反馈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即可,这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制作习题讲评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当前,有些高中数学教师对待习题讲评课的讲评方式单

一、粗糙,一言堂,不注重学生主动性、主体性,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高中数学练习量大但讲评课时有限,想要全面讲评就无法讲得深入透彻,追求精讲又没办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就造成教师在讲解题目的选取上和深入程度的取舍上很是为难。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笔者的一大难题。微课,为习题的讲评带来了福音,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对知识和题型掌握的个性化学习。笔者在上课之余花了大量时间制作了很多关于习题讲评的微课视频,供学生下载运用。具体要求如下:每个学生先限时独立完成习题,而后观看微课视频核对答案,针对错题或疑惑点找到相应微课,学习、落实。次日,老师再通过类型题、变式题的当堂演练检查学生掌握和落实的情况。

正如一句广告语说的,“哪里不会点哪里”,微课最直接的好处就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的现状,没有听明白的,可以暂停思考一下;知识点忘了,可以拉回去重新看一下;没有深入理解的,可以反复地看几遍……这样,学生再也不用担心跟不上老师的脚步,逐渐树立了学习主人翁意识,喜欢上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制作知识网络微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的知识都是孤立分散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就必须学会归纳总结。所谓归纳总结,就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思考加工,挖掘出知识点背后的本质,这样才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吸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善于对各类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比如,关于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的题目,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痛,而在高考中这一类题目也常常出现,比较重要。为此,笔者制作了该题型的专题微课,使用归纳总结法来理清该类题型解题的常规思路。等到再遇见这一类题时,学生有迹可循,就可以很方便地上手。另外,我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归纳“椭圆定义在解题中的运用”以及“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等专题。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总结的方法,再全班进行提升归纳、优化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三、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众所周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课的难点在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讲授,方式无外乎两种,要么教师亲自操作、包办一切,要么放手给学生,然各有弊端。前者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失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培养运算能力的机会,后者往往在学生一团乱的运算中拖延,?乐赜跋旖萄?目标的完成。对此,微课的应运而生无疑是雪中送炭。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在学完“曲线与方程”和“曲线的方程的求法”后,学习椭圆这节课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微课:如何求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的点的轨迹方程?然后按照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慢慢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该题。在各自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不受课堂上时间的限制,能够充分思考,认真演算,掌握建立坐标系的原则,学会化简的技巧,甚至敢于主动探索引入b的合理性等等。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解放了课堂,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真正深入理解“椭圆的定义”和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的解题步骤。

总之,应运而生的微课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指导者的老师,必须变革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借助微课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热爱生命》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西眉镇中心小学法制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