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2024-09-16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第1篇

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教学反思

歌曲《拉拉勾》是一首融入孩子的学习游戏生活中,而且经常会在孩子之间发生类似例子的歌曲,它表现了孩子之间争吵生气、和好快乐的两种不同感觉,能让孩子感受到有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个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有: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初步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初步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活动流程设计以“欣赏——理解——学唱——表演”等教学环节。

在歌曲《拉拉勾》教学活动中,我以图片“同伴争吵生气”导入,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两个小朋友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大胆猜测、回答:“两个小朋友怎么啦?”“你们猜猜,他们俩为什么会生气了?”周周小朋友说:“我觉得是他们俩打架了”;婧婧小朋友说:“我觉得是他们俩玩游戏的时候抢东西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孩子还兴奋的表演着生气的模样。于是我紧抓孩子们的学习热点,抛出问题跟他们一起讨论想象。“当你们生气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是什么表情呢?”“老师,我会哭的。”我们可爱的铭铭小朋友还捂着脸假哭了起来,他的调皮引来了全班孩子们的哈哈大笑。

歌曲的欣赏加上图片的引导,马上帮助孩子们快速理解了第一段歌词,同时也为第二段歌词的熟悉与理解设下了较好的铺垫。当我组织孩子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两人和好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许多可爱幼稚的方法。如:我会对他微笑的点点头,抱抱他;我也可以向他说对不起,这样他就不会生气了;我把心爱的玩具让他玩;我画一幅画送给他,他就笑了等等。无疑,这个音乐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掌握了唱歌的技能技巧,更让他们懂得了维持团结友爱的可贵!

虽然,这次音乐活动基本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也明显发现了活动中孩子们遇到的困难和教学组织环节的不足点:

1、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倚音、切分音、休止符三种修饰音的唱法,对于孩子们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倚音的演唱。由于倚音的特殊性和新颖性,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思考到更好、更生动的教学方法。因此,幼儿在演唱时常常出现主音和倚音喧宾夺主的情况,颠倒修饰效果。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老师的引导还需要加强,不断地指导孩子们试唱和练唱。

2、当教学环节中组织幼儿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时,孩子们的原有经验还是不够,他们都多于模仿老师的动作,富于创编的孩子个数寥寥无几。同时当孩子们在进行歌表演活动时,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往往乐衷于表演,而忽视于歌唱,甚至于有的孩子出现了只表演不歌唱的现象。

音乐活动能提高幼儿的乐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能,丰富幼儿的表演空间,但是如何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轻松、无压力的掌握歌唱技能,如何能有效的让孩子们歌唱、表演两不误,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尝试。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第2篇

1、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2、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启发幼儿能根据歌词内容,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即兴表演。

3、培养幼儿宽于待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性格。

二、活动准备:

1、两幅幼儿表情图示(生气、友好)

2、歌曲拉拉勾的歌词

3、歌曲拉拉勾的录音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进活动室,导入主题。

2、练声,熟悉曲调。(采用拉拉勾的部分曲调,用“啊”和“啦”进行练声。)

3、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自己讨论,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怎么了?

4、欣赏歌曲、情感体验;教师生动地讲述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生气时的表情动作与和好时的难为情、互相友好拉拉勾的情景。

5、教师有表情地,重点地范唱部分乐句,然后带幼儿一起学唱歌曲。(提醒幼儿在唱“好朋友生气”和“好朋友高兴”的前两句时不要拖音 )

四、拓展幼儿思维,引发幼儿想象;

分段字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曲,更好地唱准曲调,把握歌曲的情绪变化。

1、第一段:师:假如你真的生气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气了,你们回怎么样?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点还是唱得慢一点?重点儿唱还是轻点儿唱?(唱时音调要迟缓些,“理”和“睬”两个字唱的要短而有力,休止符准确,突出不理不睬的情绪。)

2、第二段:师:你现在和朋友和好了,一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该怎样唱?后来已经和好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这时应该怎样唱?(唱时速度较第一乐段稍快,声音要亲切,表现生气后又做好朋友的愉快情绪。)

3、整体跟唱分别采用集体无伴奏跟唱,要求幼儿节奏准确,并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唱,同时要求幼儿咬字清楚。

五、即兴表演

幼儿离开座位找朋友,边唱歌曲边即兴表演,让幼儿在自由、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通过自编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加深情感的体验。

六、活动小结和延伸;

1、孩子们,今天和老师一起进行了这次活动,你们开心吗?"和小朋友怎样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呢?小朋友们在一起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也会有一些小矛盾。只要我们能互相谦让,宽于待人,和这两个小朋友一样很快就能和好,那我们一定会很愉快的,让我们都来做好朋友吧!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第3篇

本节课主要是对勾股数进行探索,了解勾股数的规律,经历观察、发现、验证勾股数的一组或几组计算公式的探究的过程,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切身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自身数学教学素养.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够体会到分类、类比思想,初步感受科学思维的价值.

对于初二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探究问题时,能够进行一些思维的探索,在本次活动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对勾股数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规律还没有进行过探究,所以这节课可以说是学生对勾股定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对探究式学习的一次较深入的锻炼.

二、案例过程片段呈现与分析

片段一考古学家在考古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如图),经过潜心研究临摹发现碑文上实际上是一张部分数据缺损表格.大家看看表格中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这些数都是勾股数,要想找出缺损的数据,应先研究勾股数的规律.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快地看出了这些数据的特征.大家接下来想研究什么内容呢?

片断分析开放的情境,立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并会对缺损数据自然留下了一点探索的想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的热身.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埋下了伏笔,笔者在一次赛课时上这节课而言,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数学教学应当需要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探究、创造热情.该情境之后,很自然引入下面的环节:

片断二师:什么是勾股数?你能写出哪些勾股数?

生1:3,4,5;6,8,10;9,12,15;5,12,13.

生2:8,15,17;10,24,26;12,16,20.

师:(板书上面的数组)很好,大家还能写出更多的勾股数吗?

生3:可以,我可以由一组勾股数得到很多组的勾股数.

师:很棒!那你是如何做到的呢?能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生3:由3,4,5这组可以再找出:6,8,10;9,12,15;12,16,20等等,就是把3,4,5放大了n(n是正整数)倍以后,仍然是勾股数.

师:很好,非常好的寻找勾股数的方法,也就是说你发现了找勾股数的一组规律.总结成结论呢?

生3:(老师板书)当(a,b,c)是一组勾股数时,(ka,kb,kc)也是一组勾股数.

就在此时,部分思维积极严谨的学生开始有怀疑了:

生4:你怎么知道当(a,b,c)是一组勾股数时,(ka,kb,kc)也是一组勾股数?

师:不错哦,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水准.生3的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应该要给予理论的证明吧?有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解决吗?

生5:(证明过程书写略)利用到了整式的性质.

师:一些勾股数之间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你能观察这些写的勾股数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

生6:分类谈论.

师:很好,可以小组合作进行研究规律.

片断分析精抛锚,创设探索空间.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写勾股数,给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空间,同时学生写的勾股数越写越难,想绞尽脑汁的去构造.在巡视完学生写的结果后,展示大家写的结果,又可以自然抛出下一个探究性问题:大家发现越往后越难写出勾股数,勾股数有没有什么规律?你想怎么研究这些写出的勾股数?后面自主研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这种开放式的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通过小组的观察讨论,擦出思维的火花,大部分同学在观察数据后,都积极寻找探索方法,经过谈论,会从分类谈论入手,找到规律以后小组很兴奋,会积极地总结自己的发现,并将自己发现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偶尔去指导一下,主要活动操作,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让学生参与进了探索的过程.

片断三师:分类研究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呢?

生:设(a,b,c)为一组勾股数,其中a是这组数中最小的,可以分a是奇数和偶数的情况对上面写出的一些勾股数进行研究.

该片断主要是想让学生理清楚思路,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类比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讨论以后,得到了勾股数多彩的规律计算公式,老师只是将学生得到的另两类公式进行展示:

小组1:设(a,b,c)为一组勾股数,当a=2n(n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时,a=2n,b=n2-1,c=n2+1,这样的(a,b,c)是一组勾股数.

小组2:设(a,b,c)为一组勾股数,当a=2n+1(n>1的正整数)时,a=2n+1,b=2n(n+1),c=2n(n+1)+1,这样的(a,b,c)是一组勾股数.

师:其他小组可以对这两组的发现规律进行理论证明吗?

片断分析在以上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充分体现课堂主体的地位,获得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喜悦.同时也体会到了分类思想在研究问题中的运用.活动性课程比较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探究性,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要放手、留时间让学生去探索,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自主获得知识喜悦.老师只是对学生的探究适时进行指导与启发.

片断四(拓展部分)师:现在你能帮助考古学家将表格中前三组缺损的数据补齐吗?

生1:可以9,12,15;11,60,61;45,60,75.

生2:含9的勾股数还可以是:9,40,41.

师:很好,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答案,大家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有,含9的勾股数有多组,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含有9的股股数了?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特别好,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好问题.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含有9的勾股数组,谈谈你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片断分析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对勾股数探索出来的规律加以运用,实际上是给了学生再次创造了探索的空间,学生在填表的时候发现:(9,12,15)是一组含9的勾股数;(9,40,41)是一组含9的勾股数,到了这里,学生发现含9的勾股数不唯一,借此,教师在精心抛出一问:含9的勾股数有几组?你会怎么去探究?

这时学生又有了一个新的探索热情,对于这样多种可能的问题该如何去研究、怎么去找突破口呢?需要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老师只需进行适当启发,学生主体的探索精神在本节课中得到充分的培养与体现.

三、反思

本节活动课达到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有效完成预先设计目标,究其原因跟学生的好问与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本节课,笔者的收获很多,要想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性,同时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其次,在将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出的问题要有指引性,问题要精练,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探究的活动目的性要明确;此外,教师还要设计好各种桥梁,铺设探究性的通道,探究的起点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教师应给予恰当的指导与帮助,能否铺平探究性通道是能否真正锻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最后,教学中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对知识的理解的升华,课堂中应该多重视学生的学,包括学的方法和学习中的疑难点.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勾”;“引”;高中生物

笔者这里所说的“勾”指的是勾勒、勾划;“引”指吸引、引用、引导、引申等教学手段,本文主要说明以上教学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勾”——勾勒

1.勾勒课堂“蓝图”

一节好课犹如一项优质工程,必然要有一套完善的“蓝图”,它是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所做的整体性规划和设想。课堂“蓝图”不仅需要教师熟知、活用,而且应给学生加以简单的勾勒、描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顺利地配合教师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也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课堂“蓝图”,生成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2.勾勒知识“轮廓”

如何把教材由“厚”变“薄”,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这是在高三一轮复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且琐碎、零乱,教师应该在学生熟记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图表法、分枝法等方法,构建知识网络图、知识体系,勾勒出整个高中生物学的知识“轮廓”,引导学生勾勒出以主干知识为主线的知识纽带,把所有高中生物课本融为一体,让学生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二、“勾”——勾划

1.勾划单纯记忆性知识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有些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像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些知识必须在学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迁移应用,这样的知识点只需要给学生勾划,使其强化记忆、熟记于心,在记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

2.勾划高频考点、主干知识

生物试卷的命制是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进行,考点覆盖率高,每个知识点都有可能成为考点,但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细胞代谢”等出题频率较高成为高频考点,作为主干知识,它们构成了生物学科体系的“纲”,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3.勾划试题中的关键词句

在二轮复习大练习时,教师往往会讲评大量的试题,强化学生的解题技巧。如果能让学生用清晰的符号去标注、勾划试题中的关键词、常出现的错误搭配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也可以降低出错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考查生态时试题中会常常将“能量”和“循环”搭配在一起,显然这是错误搭配,学生如果能及时勾划,则能提高解题速度。而且通过这样勾划、标注完成的试题,加以整理、归纳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三、“引”——吸引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高效、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一大难题。其实吸引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首先,作为老师要利用个人魅力去吸引学生,包括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吸引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技巧吸引学生。

四、“引”——引用

在不少成語、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将成语准确运用在相关生物学的教学中,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等在遗传这部分知识中的应用,既解释了遗传,又形象地将变异的定义加以阐述。再如对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就蕴含选修一“果酒果醋制作”这一节相关生物学知识。

五、“引”——引导

1.引导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

“21世纪的生物学教育,应该更加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强调科学与人文融合……”这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在高考试题中会出现以社会热点为题目素材来源的“新题”,这类题目看起来非常专业、前沿,起点很高,答案其实就在课本中。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这部分知识加以引导。如,禽流感、艾滋病等疾病对病毒相关知识的考查;过敏反应、器官移植等对免疫的考查;环境污染检测对DNA分子杂交技术的考查等等。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它是生物教学的特殊需要,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双基”的基础上,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验方法,去研究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引”——引申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引申,一方面对学生理解现有知识有所帮助,另外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高考题中往往会出现打中学、大学知识点的“擦边球”试题,在授课中应适当对教材知识加以引申,如,钠钾泵、半自主细胞器等知识的

引入。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S614)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第二中学)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第5篇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教师: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教师: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示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教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仅注意动作还可以运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活动延伸:

熟悉歌曲后,启发幼儿在歌曲的最后两句做出各种友好的动作,如拥抱、触摸、拉手等。

教学反思:

《拉拉勾》是一首形式比较特别的歌曲,全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用间奏隔开。这首歌对于幼儿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曲子长,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饰音,在演唱上较难以表现,且根据教学要求,还要求幼儿结合动作表演以及间奏的乐器演奏。因此,我将歌曲分为两课时教学,分别突破重难点。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第6篇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根据歌词内容按乐句创编表演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曲的快乐,积极地用表情、动作和眼神与同伴交流。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讨论与同伴发生矛盾及与同伴友好相处时的不同心情。探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应如何解决。

2、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欣赏录音歌曲或教师范唱,体验歌曲中好朋友间的情绪变化。

(2)幼儿学唱新歌,注意唱准切分音符和休止符。

3、幼儿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4、幼儿与邻座的同伴合作进行歌表演。

(1)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和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按乐句创编相应的动作、表情。

(2)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地边唱歌、边表演动作,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进行歌唱活动的快乐。

5、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演唱此歌。

教学反思: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通过“我歌长恨”——“我解长恨”——“我写长恨”几个环节的设置,引领学生逐渐深入对《长恨歌》主题,仅仅扣住一个“恨”字。通过杨贵妃之“恨”、李隆基之恨、“白居易”之恨三个角度进行探究,通过多种手法最大可能地把李杨帝王爱情还原成作为常人的爱情,让学生体会到李杨爱情的坚贞。通过白居易与湘灵的故事让学生对李杨爱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充满了悲悯情怀。从中也体会到白居易内心矛盾:他既恨李杨浪漫的爱情夭折留下无尽憾恨,也恨荒淫无度自酿苦果,所以我觉得作者感情是复杂的。诗词教学丰富的情感是通过学生的善感之心表现出来的,所以诗词课堂应该是培养拥有学生善感之心的天地。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

新大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到后来的“拉拉勾……”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第7篇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2.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根据歌词内容,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即兴表演。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两幅幼儿表情图示、歌曲《拉拉勾》的歌词、歌曲《拉拉勾》音乐

【活动过程 】

一、音乐进场,引发幼儿兴趣

1.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进活动室,导入主题。

2.师:“孩子们,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动起来吧!”

3.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自己讨论,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怎么了?

二、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教师生动地讲述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生气时的表情动作与和好时的难为情、互相友好拉拉勾的情景。

2.教师有表情地,重点地范唱部分乐句,然后带幼儿一起学唱歌曲。

三、分段字唱,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

1.第一段:

师:“假如你真的生气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气了,你们回怎么样?(教案出自:)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点还是唱得慢一点?重点儿唱还是轻点儿唱?”

2.第二段:

师:“你现在和朋友和好了,一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该怎样唱?后来已经和好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这时应该怎样唱?”

3.整体跟唱分别采用集体无伴奏跟唱,要求幼儿节奏准确,并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唱,同时要求幼儿咬字清楚。

四、即兴表演,幼儿自由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随音乐跳起来吧,请小朋友每个人找一个小伙伴共同合作,表演时,注意表情哦!”

幼儿离开座位找朋友,边唱歌曲边即兴表演,让幼儿在自由、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通过自编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加深情感的体验。

【活动延伸】

孩子们,今天和老师一起进行了这次活动,你们开心吗?"和小朋友怎样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呢?小朋友们在一起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也会有一些小矛盾。只要我们能互相谦让,宽于待人,和这两个小朋友一样很快就能和好,那我们一定会很愉快的,让我们都来做好朋友吧!

教学反思:

在音乐课“拉拉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发声练习,师生共同问好!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比较自然,在边走边看边中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们没有压力,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既增强了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最后在尝试创编歌词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使每个幼儿都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同时教师让幼儿把创编的歌词填入熟悉的旋律中又大胆又很有创意,使幼儿的兴趣达到了高潮。歌声齐气又响亮,是孩子们对自己创编结果的肯定,也是孩子们有自信的一种表现,很棒!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第8篇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探讨和研究包含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对话.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呢?本文就一次关于对勾函数单调性的探究式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 (部分) 课堂教学实录

在学习过高中新课程人教A版数学必修1的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内容后, 笔者在一次上课前提出如下问题:学校准备建造一个长方形花坛, 面积为16平方米, 由于周围环境的限制, 每边的长度均不能超过8米, 也不能少于2米, 求花坛的长与宽两边之和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师:如何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

经过短暂的独立思考, 学生将实际问题归结为如下的数学问题:

设花坛一边长为x米, 则另一边长为16x米.

所以两边之和

f (x) =x+16x (2x8) .

师:如何求f (x) 的最大 (小) 值?

生1:取x=2, 3, 4, 5, 6, 7, 8代入计算, 发现当x=4时, f (x) 最小;当x=2或8时, f (x) 最大.因此,

生2:生1的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他并没有取遍区间[2]上的所有值.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探讨f (x) 的单调性, 并由此确定f (x) 的最大 (小) 值.

师:很好!那么如何探讨f (x) =x+16x (2x8) 的单调性呢?

生2:可以描点画图, 观察图像, 发现f (x) 的单调性.

学生画图后, 教师问道:f (x) 的单调性如何?

生3:画图发现f (x) 在[2]上递减, 在[4, 8]上递增.

由于作图时描出点的个数多少不同及作图精度的差异, 学生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 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突然生4大声说道:“生3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为什么?

生4:因为

所以当x=4x, 即x=4时,

由此可猜测:f (x) 在[2]上递减, 在[4, 8]上递增, 并且可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教师对生4的探究精神给予充分地肯定, 并投影展示了该生的证明过程.至此课前问题获得解决.但教师并没就此罢休, 而是趁热打铁, 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

函数f (x) =x+16x (x>0) 的单调性如何?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 经过学生间充分地探讨与交流, 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1 类比生4的思路, 由

f (x) = (x-4x) 2+88,

猜想:f (x) 在 (0, 4]上为减函数, 在[4, +∞) 上为增函数, 并给出证明 (略) .

解法2 设0<x1<x2, 则

f (x1) -f (x2) = (x1+16x1) - (x2+16x2) = (x1-x2) (x1x2-16) x1x2.

f (x1) -f (x2) >0, 由0<x1<x2, 知x1x2-16<0, 即

x1x2<x22, 所以只需x22≤16, 即

因此, 当0<x1<x2≤4时, 有f (x1) -f (x2) >0, f (x) 在 (0, 4]上为减函数.

同理可得f (x) 在[4, +∞) 上为增函数.

我对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到此, 学生体验了一次成功的学习经历,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师:函数f (x) =x+16x (x<0) 的单调性又如何呢?

学生又一次陷入沉思状态.稍后, 学生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5:类比探究f (x) =x+16x (x>0) 的单调性的思路1可得

f (x) =x+16x=- (-x-4-x) 2-8-8,

所以当-x=4-xx=-4时,

f (x) max=-8.

猜想:f (x) 在 (-∞, -4]上为增函数, 在[-4, 0) 上为减函数, 证明 (略) .

生6:类比探究f (x) =x+16x (x>0) 的单调性的思路2:

x1<x2<0, 则

f (x1) -f (x2) = (x1+16x1) - (x2+16x2) = (x1-x2) (x1x2-16) x1x2.

f (x1) -f (x2) >0, 由x1<x2<0, 知x1-x2<0且x1x2>0, 必需x1x2-16<0即

x1x2<16.

x1x2<x12, 所以只需x12≤16, 即

因此, 当-4≤x1<x2<0时, 有f (x1) -f (x2) >0, f (x) 在[-4, 0) 上为减函数.

同理可得f (x) 在 (-∞, 4]上为增函数.

生7:由于f (x) =x+16x (x0) 是奇函数, 其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因此, 由f (x) =x+16x (x>0) 在 (0, 4]上递减, 在[4, +∞) 递增可知:f (x) =x+16x (x<0) 在[-4, 0) 上递减, 在 (-∞, -4]上递增.

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期待的课堂学习氛围.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归纳函数f (x) =x+16x (x0) 的单调性, 据此你能画出f (x) 的图像吗?

学生尝试画图后, 教师选择几幅具有典型问题的图像 (如画成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抛物线等) 投影展示, 并让大家发表见解.

师:上述图像是否正确?你能通过f (x) 的解析式去探究它的图像特征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学习的热情异常高涨.突然, 生8激动地要求发言, 教师鼓励他到讲台边画边讲.

生8: (边画边讲) 当x>0时, 由x+16x>x, 知f (x) 的图像在直线y=x的上方, 又f (x) -x=16x, 当x→+∞时, 16x0.因此, f (x) 的图像向右逐渐靠近直线y=x (向上逐渐靠近y轴) .这样就得到f (x) 在x>0时的图像 (图1) .再利用奇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便可得f (x) =x+16x (x0) 的整个图像 (图2) .

接着教师用几何画板画出了f (x) =x+16x (x0) 的图像, 验证了生8的推理和绘图, 并评价道:“生8为我们演绎了一次数和形的完美结合, 他的探究精神令人佩服.”同学们对生8的出色表现爆以热烈的掌声, 该生脸上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并证明了对勾函数f (x) =x+ax (a>0) 的单调性 (f (x) 在 (-, -a][a, +) 上递增, 在[-a, 0) (0, a]上递减) , 并画出了f (x) 的图像 (图3) .

最后, 作为对本节课探究结论及方法的巩固与练习, 我布置了如下思考题:

讨论函数f (x) =xx2+1的单调性, 并画出其图像.

2 教学体会与反思

2.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追求的基本理念, 该理念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等被动学习方式, 强调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主动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传统课堂中, 关于对勾函数f (x) =x+ax (a>0) 的教学, 多数情况下教师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先证明f (x) 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 然后教师直接给出f (x) 的单调性, 并画出其图像.这种直接把现成结论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方式, 不仅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探究数学知识的经历和丰富体验, 而且容易造成学生由于死记结论而不能灵活运用的现象.本案例中, 教师一改原来的做法, 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 由浅入深, 由特殊到一般,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中的发现、观察、猜想、归纳、类比、验证等探究活动过程, 从而让学生主动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 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 积极的, 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既培养了兴趣, 又发展了能力.

2.2 教师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 做好教学的策划、组织和指导工作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教师是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应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 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 并积累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资源.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挑战, 决不能因循守旧, 故步自封.本案例中的函数f (x) =x+ax (a>0) 是一个重要的函数模型, 在许多数学问题中有重要应用.如前所述, 以往教师对该函数单调性的教学处理要么是过于简单和草率, 要么是让学生机械完成证明过程或被动接受, 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本案例中教师以敏锐地眼光捕捉到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 并独具匠心地进行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 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充分的空间和机会,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去发现问题, 并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 获得规律和结论,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画函数f (x) =x+16x (x0) 图像阶段, 当有学生将图像画成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抛物线时, 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图像的错误, 也没急于用几何画板展示该函数图像, 而是巧妙地运用教学智慧, 引导学生从函数解析式的角度去探讨函数图像特征, 使学生体验到了通过“数”研究“形”的方法, 实现了思维的创新.试想, 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进行相应的教学预设, 或教师的专业功底不够扎实, 当他突然面对学生的错误画图时, 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如果教师是就图论图的话, 那就会让学生浅尝辄止, 从而使学生失去一次宝贵的以“数”探“形”的机会.因此, 教师要扮好导演者的角色, 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的数学探究活动.教师要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 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突现出来,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 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新课程与“数学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神奇的勾股数 第9篇

若a=m2-n2,b=2mn,c=m2+n2(m>n,m,n为正整数),那么a,b,c是勾股数吗?这是老师交给我们的问题. 教室里很快炸开了锅,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 “会不会跟完全平方有关系啊?”“要不代几个数进去试试看吧!”

我们小组采用了常规的数学探究方法:从特殊到一般. 先从特殊情况开始探究,令m=2,n=1,代入,得a=(m+n)×(m-n)=(2+1)×(2-1)=3×1=3,b=2×2×1=4,c=22+12=5. 按这样的方法得出的数据刚好是3,4,5,即我们最常见的一组勾股数. 这一结果,让我们所有组员欣喜不已. 大家似乎都被激起了斗志,继续寻找着规律. 再次代入两组数据之后,我们都验证得出了与一开始相同的实验结果. 接下来我们决定从一般角度验证这一结果的正确性. 若a,b,c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为直角边,c为斜边),则有a2+b2=c2. 将a,b,c所代表的数值代入,得到了(m2-n2)2+(2mn)2=(m2+n2)2.

那么这个等式是否成立呢?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证明. 将完全平方式全部展开,得到左边=(m2)2+2m2n2+(n2)2,即(m2+n2)2,与右边式子相等,等式成立,a,b,c为勾股数.

后来,同组的同学提出了一点异议:我们代入的数据都是a、b为直角边,c为斜边,那如果a、c为直角边,b为斜边或b、c为直角边,a为斜边的话,等式还成立吗?这一提问,让所有人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于是我们又进行了更深层的探究. 我们又得到了两个式子:(m2-n2)2+(m2+n2)2=(2mn)2和(m2+n2)2+(2mn)2=(m2-n2)2. 经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两个结果并不成立. 就是说,a,b,c的结果确实为勾股数,但是在应用时,我们也要注意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

经过大家的努力探究,我们得到的规律便是:若a=m2-n2,b=2mn,c=m2+n2(m>n,m,n为正整数),那么a,b,c为勾股数. 在探究中,我们也注意到了必须让a,b为直角边,c为斜边,这一组勾股数才可以成立.

通过一步一步地猜想证明,最终得出结论,这也许便是数学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会总结,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 第10篇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体会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学唱歌曲,唱准节奏

3.懂得朋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中班音乐拉拉勾教案

活动准备:

1.图片A:相互生气;图片B:高兴拉勾和好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字卡“拉拉勾”、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拉拉勾》伴奏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二、练声

发声练习:2 3 4 5-︳6 6 6 6 5-︳2 2 2 3 4-︳

我们 来唱 歌 啦啦 啦啦 啦 挺起 小胸 膛6 5 4 3-︱ 1 2 3 4 5 4 3 2 ︳1---︱

张开 小嘴 巴 啦啦 啦啦 啦啦 啦啦 啦

三、出示图A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怎么啦?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生气了?

师:今天老师把这两个小朋友生气的事情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学习歌曲《拉拉勾》

1.教师清唱歌曲前半段,幼儿学习歌词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

2.学习节奏,唱准休止符和切分音符

师:老师发现了一个节奏比较难唱的地方(出示节奏卡)我们一起来学学好吗?

师:我们先来看下这张节奏卡,下面画横线说明这个音要唱得?(快一点)这个小黑点说明前面这个音要唱得(慢一点)这个数字0说明什么呀?(这个地方不能唱,表示停止的意思)对了,我们可以用握拳来表示。就像老师这样,你们也来试试吧

3学习歌词后半段,进行思品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他们俩这样不理不睬的做法对吗?好朋友应该怎么样?对了,我们中四班的小朋友们都是好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应该互相团结友爱,友好相处,不能因为小事就吵架就生气,那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两个小朋友重新做回好朋友呢?(握手、拥抱、亲亲、拉勾勾)小朋友们真聪明,想了这么多方法帮助他们,他们呀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图B)。

5.师结合图片清唱歌曲后半段,幼儿学习歌词

师: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和好的呀?对了,拉拉勾(出示词卡)这也是我们这首歌的名字,小朋友再跟老师说一遍。原来,拉拉勾是消除朋友之间的误会,重新做回好朋友的方法呀。这么好的办法我们也来学学吧!

6.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学唱歌曲

师:老师又发现了一个难唱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学学

过渡:小朋友又把难的地方学会了,真厉害!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图再试着把歌曲唱一唱

7.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演唱的情绪变化

师:《拉拉勾》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有点不一样,前半段讲的是两个小朋友吵架了,后半段讲这两个小朋友和好了,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两段歌曲在唱的时候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观察表情)

师:前半段生气,我们可以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较慢)后半段他们和好了,心情很高兴,我们又可以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较快)好,那等会儿我们唱这首歌曲时就要用上不同的速度来唱,那样就更好听了!

五、活动延伸

师:这首歌小朋友都学会了,而且还能用不同速度的声音来表现生气与高兴的心情,真棒!如果小朋友们能边唱边用动作表演歌曲那就更棒了!这样吧,小朋友回去想想动作,我们下节课再来表演好吗?

教学反思:

《拉拉勾》这个音乐活动,是一个教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后如何解决、和好的集体舞形式。其实应该分为两个活动来进行,第一节课必须先教会幼儿唱会歌曲,第二节课才是集体舞活动。我按照我知道的想法一遍又一遍的教幼儿唱歌,可幼儿只学了两三遍后便不再有爱好,无论我教唱的情绪有多饱满,孩子们就是不愿意配合我!于是我突发其想,放任幼儿自由玩耍,但条件是不能离开教室。话音刚落,全班幼儿一哄而散,玩的玩玩具,看的看书……一下子变得活力四射,刚才那没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无影无踪。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老师不能顾虑课堂纪律等而束缚孩子的学习模式,打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拉拉勾》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289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水不见了》含反思》:中班教案《水不见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水不见了》含反思教案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拉拉勾》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05-20

拉拉勾中班音乐范文06-21

中班音乐活动拉拉勾11-25

杜拉拉3的读书心得06-10

拖拖拉拉的小兔作文07-17

杜拉拉升职记06-15

杜拉拉读书笔记06-03

奥帕拉拉范文05-17

杜拉拉感悟范文05-21

拉拉队组建方案05-27

上一篇:电工班“节约挖潜、降本增效”目标计划表下一篇:工程师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