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春游的活动总结

2024-07-01

参加春游的活动总结(精选7篇)

参加春游的活动总结 第1篇

尊敬的xx:

因需陪生病的亲人做手术,所以不能参加学校春游活动了。事假xxx天,请批准为盼。

xxx

年月日

参加春游的活动总结 第2篇

孟春四月,草长鸢飞,4月1日,桐屿中学组织七八年级近750名师生前往温岭开展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除了传统的“逛”公园、爬山等“一日游”外,我校在春游内容上动足脑筋——让春游与我校“自主管理、合作学习”课改相结合不再成为“常规一日游”。

到哪里去,征求学生意见

在组织春游前,根据我校“自主管理、合作学习“课改理念,在听取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要求提供了多想选择,再交由春游组委会来确定春游路线。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如能不能去出浙江省这一类表达中学生渴望更大程度的自由的意见,春游组织者都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虽然我们今年并没有做到让所有学生参与投票的方式决定路线,但我们始终认为春游的主角是学生,我校七八年级又有自主管理的经验,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自主的权利呢?并且从学生的意见说我们也看到孩子们选春游地点并不只想着玩。

除了游玩,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等各种能力

本次春游从学校的安全踩点到学生自主分小组活动再到春游后组织的“温岭印象系列活动”,我们学校已把春游当成一个由校内自主管理延伸到校外的一个平台。在春游准备阶段,同学们自由组合成一支10人左右的小分队,选举组长,自主安排座位,自主安排节目,在自由组合时候,他们遇到了各种人际关系处理问题,需要及时应对灵活解决,我校都让学生积极尝试。在春游中,长屿洞天双门石窟爬山有些组员坚持不下去,组内同学会相互鼓励,在锦屏公园各种游玩项目中,小组同学之间笑声一片。同时,游玩时很多小组都任务在身,或参加摄影比赛、或参加征文比赛、或参加温岭景点名片制作大赛,分工合作,遇到不明白的会主动询问导游。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春天

在每年的春游活动中,总有部分学生或因家庭困难、或因个性内敛不参加集体活动,本次春游活动,对于因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爱心基金会一律给予支持。对于个性内敛的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同学各班班干部和小组长首先进行积极的说服工作,让一些小学至今从来没参加过春游集体活动的同学走出教室,去享受美好的春天。在各班班干部自主积极沟通和各班班主任的努力下,除几个身体不允许外,今年我们春游许多班级都是全员出发。

参加春游的活动总结 第3篇

据有关的数据统计发现, 在被调查者中只有36.2%的女生对体育课有兴趣, 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 出勤率高, 练习非常积极主动, 掌握动作快, 很乐意在运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运动能力;对体育课表现出无所谓的女生比例高达42.7%, 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把体育课作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消遣的一种手段, 兴趣受情绪的影响较大, 学习欲望一般, 练习较为积极;而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女生比例达到了21.1%。

二、造成高校女生体育课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 体育理论知识匮乏。

进入高校学习的女大学生, 大部分人缺乏体育的基本知识, 对体育锻炼、教学不理解, 不理解学习体育的意义, 以致于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产生偏差。

(二) 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单调、陈旧。

通过查阅大量高校体育教材, 发现教材内容与中学的教材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突出当代大学生特点和实用性强的内容不多, 缺乏针对性和递进性。

(三) 生理、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生理方面, 高校女生虽然进入了发育的成熟期, 但她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肌肉力量都比较薄弱, 因而她们对力量、技术要求高、运动负荷较大的练习表现出明显的不感兴趣;心理方面, 处于大学阶段的女生已由少儿时期的单纯、活泼发展成为稳重、害羞、爱静。

(四) 兴趣延续性的原因。

高校女生体育课的兴趣是在中学上课兴趣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 具有延续性和扩展性的特点。由于中学普遍存在重视升学率, 轻视体育教学的情况, 因而导致体育教学质量差, 侵占体育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女生在高校阶段的体育兴趣, 给体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

(五) 家庭结构的原因。

现今高校学生独生子女偏多, 她们中大多数从小娇生惯养, 缺乏自理和自立能力, 战胜困难的信心不足。而高校体育课的教材对学生的体质, 体能要求较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生参加体育教训活动的兴趣。

(六) 体育意识不成熟。

在高校女生中自我体育意识表现出缺主现象, 即对德、智、体三者辨证关系认识模糊不清。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思想教育, 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加强思想教育, 把明确学习目的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所从事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 真正认识到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促进身心良性发展, 从而牢固树立起“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 根据高校女生的特点, 选择教材内容、教法手段上, 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女生对体育课求趣、求健、求美、求韵律的特点明显, 她们对以力量、耐力、技巧为主的田径类、体操类项目不感兴趣。因此在教材内容、教法手段、运动量的选择安排上, 既要充分考虑她们的心理, 生理特点, 具体说, 就是要遵循“五点性”原则, 即“传统性、实用性、竞技性、趣味性、健身性”尽量使体育课生动有趣。

(三) 改进体育课的结构。

我国现行的体育课“三段式”结构有其科学性, 但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把体育课改为“四段式”结构, 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选择部分、结束部分, 在选择部分以掌握锻炼方法, 培养继续锻炼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的, 将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横向联系, 发挥互助, 巩固学生的体育兴趣,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 利用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强化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各种方法及时地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效果, 对培养和强化她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是非常必要的。

(五) 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满足体育需要。

兴趣是高校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驱动力, 是影响她们体育锻炼的最积极因素, 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基础。通过合理地、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的教材内容, 使大学体育课程内容能和现代高校女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激发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满足她们的体育需要。

(六) 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体育理论课和实践课中, 要系统地、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锻炼知识和体育卫生知识, 使她们在了解体育知识的基础上, 对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认识, 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七) 加强理论引导, 树立终身体育观。

大多数高校女生对体育有较正确的认识, 对参与体育锻炼抱有积极态度, 同时也有良好的动机及较强的主观参与倾向, 她们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身、增进身体健康有独特的作用, 但她们的实际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却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未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 形成个人终身体育自觉锻炼的意识, 惟有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论引导使女大学生不断加深对体育的认识, 拓宽知识面, 认识终身健身教育的价值。

四、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 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 是未来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是女青年中的佼佼者, 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她们的健康状况和对体育的态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自身未来事业成就的实现, 影响到祖国的未来, 因而应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摘要: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 日益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针对现阶段大学女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以提高高校女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梁建平.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及行为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 2000, 2;

那些年,我们一起参加的春游 第4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关于春游的动人故事,有哪些地方、哪些风景、哪些趣事留在了你的记忆里?在这春风和煦、万物生长的季节,快来跟笑笑一起聊聊,那些年,大家一起参加的春游!

自然春色最动人

金陵笑笑生:春天阳光灿烂,我们一起去公园感受春天。岸边杨柳青青,湖面上水波粼粼,带上桌布和食物,三三两两地谈天说地,感觉特别舒畅!

小八:我们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教室里,春游时就能跟小伙伴们一起,去青山绿水间撒丫子玩耍,既欣赏了美丽的春色,又加深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感情,一举两得啊。

海桑梅朵:上次去燕子山春游很不错,小桥流水,绿草茵茵,最美的就是春阳下多姿多彩的郁金香,大红、黄、玫红、黑……各种颜色的郁金香有着不一样的风姿,让我们一饱眼福,简直迈不开脚步!

爱吃凉皮的璇:那次沿秦淮河的远足春游真是别有一番滋味。记得有一段长路,我们三三两两地走在青石小路上,左手边是一排整齐的柳树,右手边则是绵延的城墙,非常古朴。虽然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浑身酸痛,但这次远足让我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了南京的另一面,我觉得很有意义。

别样春游也难忘

塞上冰:我比较难忘的一次春游是去雨花台烈士陵园。那天下着蒙蒙细雨,大家本来一路上欢歌笑语,到了目的地,我们却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瞻仰烈士雕塑群像,参观烈士纪念馆,这次春游让我真正觉得,革命先辈的事迹令人敬佩,亲身体验也比从课本上学历史的感悟更深刻。

七小地:跟同学们去动物园的那次春游最欢乐。虽然有些动物以前也看过,但看到老虎、狮子、大象、河马这些日常生活里难得一见的动物,近距离地观察它们的外形以及一举一动,还是让人激动不已!

灰灰的莲花糖:我觉得去南京博物院春游也很有意思!博物院的外观既规整又古朴宏伟,历史馆、民国馆、特展馆等无不各具特色。从完整巨大的恐龙骨架到精雕细琢的玉器石雕,从原始社会的穴居生活样貌到民国时的社会百态,博物院内可观可看的实在数不胜数,这真是一次信息量特多、“脑洞大开”的春游!

大大天狼星:我记得有一次班里组织去市科技馆春游,那是我第一次观看球幕电影,看电影时四周都會被画面所包围,至今难忘!

笑笑有话说

学校春游活动的情况总结 第5篇

在骑车时,大家妙趣横生,欢声笑语不断。这次春游有利于加强我们班的班团文化建设,我认为我们班的班级文化氛围仍不够浓厚,部分成员的归属感不够强烈,而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实践作为载体来开展实现,否则便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在今次春游中,我们共同不平凡的经历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强化了我们的集体意识,有利于我们进行班团文化建设。

回校后,我们真切看到了春游的效应,班内同学交流变多了,班级更加具有凝聚力。我们班和其他3个班的同学也渐渐交流起来,对我们今后的互相学习很有帮助。

但此次春游也暴露了本班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经验。

一、班委之间以及班委与班上同学之间未能做到有效沟通,主要表现在对活动的主要情形只有少数班委了解,班委在确定活动前不能及时了解全体同学的意愿。

二、未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虽然参加春游的同学玩的很开心,但作为班级活动参加的人数未达到总人数的1/3,是班委宣传调动工作做的不到位,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以改进。

三、班委的决策力有待提高。

四、班委商议确定的计划弹性不足,对突发的特殊状况较难应对。

组织校园春游活动的总结 第6篇

此次集体出游活动,是在班级家委会的精心策划安排的。老师按照学校要求,结合班级特点,耐心亲切地教育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擅自离队,独自行动,有事要做到事先向班主任老师请假,要以小组为单位搞活动等等。

3月17日上午,天公作美,春光明媚。我们在学校门口集合,统一坐上家委会预定的校车,班主任徐老师向参加活动的学生提出春游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并重点强调活动中的安全与文明方面,要求学生在春游期间一切行动听老师指挥,在校外做个文明小公民。

8:30全体师生准时出发。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愉快地一路行进,队伍排得整整齐齐。孩子们一路上欢声笑语,歌声起伏,十分开心。花仙子景区面积很大,个别同学走累了,孩子们也会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彼此喊着“加油”“我推你一把”“我拉你”等等稚声稚气语言,真是令老师们欣慰。登山过程中,孩子观赏着红的花绿的草,对于一些不知道的事物,也会礼貌地请问老师和同学。

闻着扑鼻而来的醉人花香,听着婉转动听的清脆鸟鸣,望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老师们终于舒心地笑了。老师们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原来童年真的令人难忘啊!

这次春游活动让孩子们既亲身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好,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做文明公民的.教育,真是一举多得!欣赏完美景,我们在草坪上做起来丢手绢和猜字谜的游戏,家委会为获奖的孩子准备了一份份精美的小礼物。午餐时,孩子们互相分享美食,玩安全游戏,相互讨论着在春游中的所见所闻,尽情感受没有压力感的童年与春天的乐趣。

参加春游的活动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快乐体育”,幼儿体验,体育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体育的价值观念是以健身为主, 终身锻炼为目的, 也就是说让幼儿在他们喜爱的体育活动中更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 享受更多的欢乐, 为以后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要体现体育的价值,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幼教工作者在幼儿体育活动始终不能脱离让幼儿“喜爱”活动, 不能脱离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较多的“欢乐”。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 如何使幼儿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多欢乐, 得到更好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教师在体育活动中, 应致力于激发幼儿乐于参加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充分激发他们爱玩爱动的天性;并鼓励幼儿善于在体育活动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使体育活动成为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教师要创设幼儿喜闻乐见、情趣盎然的体育活动, 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笔者曾在幼儿体育活动中, 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为远景目标, 以促使幼儿“乐动”为近景目标, 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 开发体育活动器械的功能, 激发幼儿“乐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物质方面的准备包括场地、器械等, 其中器械与幼儿体育活动更密切相关, 器械可以引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和构想, 并使他们产生相应的行为。通过器械引发幼儿活动的方法越多,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越高。如:玩沙包, 除了投掷、抛接等常见的玩法外, 我们还开发出各种“趣味沙包”玩法, 像“会响的动物头饰沙包”、“水果蔬菜类沙包”等, 并利用圈、可乐瓶等辅助物品, 与幼儿一起开发出各种新的玩法, 像幼儿用“水果蔬菜类沙包”去喂用圈制作成的小动物的嘴巴……;再如垫上运动, 为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使幼儿成为主动、成功地探索者与学习者, 我们和幼儿共同挖掘垫子的玩法, 除了玩出各种常见的垫上活动外, 还将垫子垒高, 玩出“跳高楼”的游戏;将垫子平铺, 有的幼儿玩出“毛毛虫爬”、“蜈蚣爬” (膀子撑地, 双脚同时屈伸爬) 的游戏, 有的幼儿还玩岀了“划船”、“推小车”、“跷跷板”等游戏, 孩子们为自己独立创编出来的新花样感到十分高兴和满足……这些新颖又富有童趣的游戏活动、体育器械不同凡响的多种多样玩法、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 令幼儿百玩不厌。, 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的同时, 师生同玩同乐, 在互动中吸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 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平等、友善、和谐的积极情感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此外, 我们还收集各种废旧物品, 自制了贴近幼儿生活的、趣味性强、能激起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器械, 如:用矿泉水瓶和PC板制作出飞机、会动会响的娃娃, 将其悬挂在幼儿的头顶上, 让幼儿去碰碰它们;用挂历纸、硬纸盒做成剑和盾, 让幼儿玩击剑游戏……通过实践我们发现, 自制这些器械不仅节省幼儿园的经费、取材方便, 更便于更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我们发现幼儿也特别喜爱这些器械, 无论在什么时候, 一旦幼儿来到那里就不自觉的跳起来去碰触它们, 一次又一次, 不知疲倦。由此我们通过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器械, 吸引了幼儿参加活动, 使其在活动中感到无比的快乐, 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 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激发幼儿乐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主体与环境积极主动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 因此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有极大的育人功能, 也能使幼儿饶有兴趣地沉湎于其中, 乐于在这样的环境中探索、活动, 而体育活动的环境设置与幼儿是否在体育活动中乐动有直接的联系, 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良好环境。笔者曾设计了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环境, 如:在地板上画与活动关联的圈或小脚印, 准备让幼儿按图示进行单脚跳、双脚轮换跳、交替跳、交合跳、行进跳等。当幼儿一来到这样的活动环境, 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一个个跃跃欲试, 充分激发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灵活多变的物质环境也可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参加活动的内驱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变换体育活动的环境。我们在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的同时, 也注重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的, 愉快的精神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人由衷的关怀, 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 “亲其师, 而信其道”也正是此意。教师要把对幼儿的爱带进活动中, 教师要用“童心”、“童话”、“童行”与幼儿沟通, 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活动气氛, 使幼儿处于愉快轻松的心境之中。如:在一次过平衡木时, 几名幼儿因为胆怯而停滞不前, 这时, 我不仅用语言去鼓励幼儿, 而且注意借助目光、触摸、身体姿态来传递信息, 同时靠近平衡木的末端, 用向前的手势引导幼儿, 从而减轻了其内心恐惧, 使其得到鼓舞、激励, 并勇敢地前进。因此,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并根据体育活动的任务和内容、幼儿体育活动的特点, 以及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 全面了解每个幼儿, 以“爱生乐教”为已任, 从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科学安排、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 让每位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锻炼, 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 在体育活动进程中, 激发幼儿乐动

首先, 教师在体育活动的导入部分应力求做到“趣味化”“游戏化”, 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 使幼儿在一定的情节和愉悦的气氛中进入状态, 力求在准备活动阶段的短时间内就让所有幼儿普遍参与, 例如在小班“四散躲闪跑”时, 教师开始部分导语设计为:“你们是鸡妈妈生的蛋, 现在小鸡要长大了, 小鸡小鸡多大了。”生:“头会动了!”师:“小鸡小鸡多大了”……采用这样的游戏导入, 幼儿感兴趣也易于接受, 从而激发幼儿快乐的情绪, 便幼儿沉浸在欢悦的氛围中, 情感得到升华, 使其兴趣盎然地参加体育活动, 把体育任务寓于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之中, 寓于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小组游戏和自主游戏之中, 但游戏情境必须设计得合乎情理, 不能牵强附会。

其次,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精心构思、精心设计, 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大胆尝试、多次尝试, 坚持在活动中凡事要让幼儿“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的做法, 为其创设各种条件、机会, 从而使幼儿获得成功, 尝到甜头、体验快乐、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幼儿的能力。如:开展“滚球过门”“炸碉堡”等活动时, 让幼儿尝试练习、探讨如何才能投准, 有的幼儿一次、两次、三次不成功, 教师适时地点拨其要领, 鼓励其试着再来, 使幼儿在这种探索不断的反复尝试中发现投准的规律。使其在多次的尝试中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在体育活动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注意活动的密度和节奏, 尽可能缩短幼儿在活动中的等待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也这样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因此, 教师在活动中应从全体幼儿出发, 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的需要, 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适宜的锻炼空间。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客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无论是感情分配, 还是任务的完成都应该一视同仁, 应常常与他们交谈, 并深入到他们的游戏活动和锻炼中, 让幼儿把教师当成他们中的一员, 让他们觉得教师可信任、可交往, 是个“大朋友”。教师对“能力强的幼儿”给予关心的同时, 对“能力弱的幼儿”更应该满腔热情, 有耐心地给予指导, 适当降低对其的要求, 帮助幼儿克服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让他们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最后, 为了激起幼儿“乐动”、喜爱体育活动的愿望, 在活动的结束时, 我门注重给予幼儿积极地评价, 尽量挖掘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长处, 并有意识地减少横向比较, 学会用不同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孩子, 恰当地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使其体验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在幼儿“乐动”的基础上, 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问题, 通过尝试我们觉得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指导幼儿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尽心:热爱幼儿、关心幼儿, 对幼儿身心发展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⑵求实:在全面了解、观察每个幼儿的情况后, 要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 与幼儿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力求减少主观性。

⑶细致:观察、指导的措施都要细致、具体、周到。

⑷尊重:要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主体地位, 要平等待幼儿。

⑸引导:要引导, 不能灌输;要多提问, 少发指令, 要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不包办。

⑹评价:评价要适度, 要恰到好处, 不做过或不及有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的评价。

⑺指导重点应放在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情感, 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发展需要, 让幼儿的兴趣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 我们从物质材料 (活动器械) 、环境创设和活动过程三个方面力求让在幼儿体育活动中“乐动”, 以此来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 同时注重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这种尝试无疑是在体育活动中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纲要》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1]《幼儿园工作规程》.

[2]《学前教育文荟》.200年第6期.[2]《学前教育文荟》.200年第6期.

上一篇: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业务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下一篇:果园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