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应该是

2024-05-20

思想品德应该是(精选6篇)

思想品德应该是 第1篇

一、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微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和时代价值: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四、请问对人生价值的评价要坚持哪几个方面的统一: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五、简述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内容: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六、简述刑罚的概念与原则:概念:刑罚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之下,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罪刑相当原则;

3、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八、简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九、简述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而实行防卫。

2、必须对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3、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

4、必须是针对进行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不要限度的。

十、大学生应如何遵守网络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十二、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公民权利原则;

4、政法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十三简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答: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4、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5、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6、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思想品德案例分析题。

1答王某的买卖行为是有效的,其父母的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王某虽然才17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作为自己生活主要来源所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答小明未满十周岁以上属于无民事行为人小明没通过母亲的同意其买卖行为无效所以小明的母亲可以要求返还手表 问:(1)正当防卫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根据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要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对不法侵害者本人才能实行防卫;4.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根据正当防卫的条件,分析黄中权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答:黄中权的行为构成防卫过当。黄中权遭受歹徒抢劫;歹徒抢劫后逃跑过程,应该认为不法侵害还在进行,因为被劫财物还处于不确定状态,物主有权反击并追回财物;黄中权是在追击不法侵害人;黄中权坐在车上,歹徒在逃跑,黄中权的人身安全没有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其驾车撞死一个歹徒已经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问:(1)什么是美德?

答:美德是对良好的品行、德操的评价。反映了这些品行与德操对社会的价值,社会对它们的需要和人们对它们的追求。美德一般指个人具有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品质,有时也指社会群体的上述品质。

(2)看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美德真的很重要吗?

答: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统一的:道德品质是自觉意志的结果;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行为整体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培养高尚人格,不断提升道德境界,沿着从合格公民到合格建设者、合格接班人的目标,不断向上攀登。

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再就业形式依然比较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

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凸现出来了;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许多大学生几页观念落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

过高。

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十分必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当做到: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应当做到: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思想品德应该是 第2篇

一、说教材

1、说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作用

首先,说课前,要先熟悉课程标准,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了解该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再熟悉教材,说出该教学内容的课题题目,处于教材的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篇乃至整个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臵,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要说的课题在本章的地位以及本章与其他章的关系。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整个学段、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讲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安排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程序才有依据,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所以要定得明确、具体,这样才能切实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准确地确定几条。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虑可能达到的程度,然后定出具体目标,不能要求过低,也不能凭空拔高。目标的制定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所谓重点,是指在教学知识系统中,对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了解了一节课的重点以后有利于在教学中分清主次,在说课中有所侧重。难点即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内容。教师应在分析教材中依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难点,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分散难点。限于各单元、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教学目的、重难点也不同。教学的重难点应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情况具体确定,说课应将这几部分内容组织好,讲清楚。在说课时,只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而不说“为什么”,这是不符合说课要求的。因为只有理解“为什么”这是重难点,才可能有效地提出解决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它们又不是互不相关的,有时可以是双重身份。即既是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分析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关键,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增长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各种能力水平、思

维品质、品德状况作以详细的分析,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基于新课程的说课要加强“学情”的分析。学情分析包括:

1、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即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学生肯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基础。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出来,把打算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与经验说清楚,有利于实现学生“旧知”向“新知”的迁移,解决教师“怎样教”的问题。

2、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认真分析并把握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体系中检索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预估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关注和接受程度

4、最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情分析是对学习主体在动机原理和学习特点上的认识。通过学情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在教学活动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回答“为何教的”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仅仅依靠教师的想当然,或者仅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做个大致了解,较少对他们的态度和学习方式作具体分析。只有对全体学生从知识、能力、态度、风格、动机等多方面去关注分析,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三、说教法及依据

说教法,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臵,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2)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3)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4)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四、说学法及依据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说课中说的学法,实际上是指学法的指导。学法指导,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传授,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技能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它的核心是抓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贯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要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学法指导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说学法具体要求说出:

(1)要分析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时可能出现哪些障碍及其原因;

(2)通过何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指导和培养学生那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在学习环节上,指导如何预习,如何看书;在能力训练环节中,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联想能力,如何提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如何提高迁移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的某一具体目的任务,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是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简言之,是指一个具体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案。说教学过程是说课中的中心内容,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思想方法、策略和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关注的是课中的教与学活动的结构,以及为目标达成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教学过程要设计合理、以目标为主线,重视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展现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程序以及采取何种手段来达到反馈和强化学习结果。促进教学过程有序的发展即按规律运动。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教学过程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安排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这是说课中更为具体的内容,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教学过程要求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一般应包括:

1、教学思路的设计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讲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讲教学内容的安排,及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说明白。整个教学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逐点解释教学思路设计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的解释要联系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认识规律等方面加以说明(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如课堂的导入?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授内容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教学如何展开?如何提问和组织讨论?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如何小结?……等等。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必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要说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所采用的方法手段的设计。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与情境因素,如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析心理特征及对学习该内容的可接受性,分析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该内容的适应性,分析可能产生的差异。在哪些关键性问题和环节上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性的最佳结合,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最佳结合,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结合,同时做到最佳状态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调控等。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和使用价值。

5、说明作业布臵

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六、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的类型是纲目式、表解式、还是图解式?什么时候板书?板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板书的展现形式是什么?等。板书设计要注意知识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要准确、简洁。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特点等加以解释。

板书的出现有以下几种方式:先说课后板书,即先把课说完,再一次性的展示板书;边说课边板书;先板书后说课;先板书一部分,再边说边完成全部板书。

总之,对说课中的板书的总的要求是简练、重点突出、结构严谨、生动直观又新颖大方。

七、说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账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

反思之一:成功点。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

反思之二:失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实记下失误点,“长善而教其失”。

反思之三:疑惑点。记下“卡壳” 点。“教然后之困”值得一记,以便钻研。

反思之四: 情感激发点。捕捉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情感反映,调控学习动态过程。

思想品德应该是 第3篇

一、教给学生调控的技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我们适应的事物也很多,随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就很多,比如:学习压力、不良情绪等。那么学生怎样调控心理呢?

例如:在教学《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时,我这样设计:首先,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找出身边因为学习压力而使学生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例子;其次,让学生分别讲述;再次,让学生讨论归类,不同强度的压力分别给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最后(本节课重点),让学生讨论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在模拟中感知,在讨论中总结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增强了调控技能,而且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快乐成长

我们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惨案:

2010年3月23日上午在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发生恶性杀人案件,凶手郑民生因对社会不满,而产生杀机,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另5人重伤。

还有震惊全国的药家鑫事件……

纵观这些凶手曾经都是好学生、好员工,因为生活、学习小事,走上了不归路。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究其原因应该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针对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思想品德教师负有重大责任。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最大的功能是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品德的提高。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观察社会,感悟社会,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从而杜绝上述事件的发生。

三、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到教材的改变,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国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不懈地努力。那么作为中学教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教师观念要创新。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对待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一节课有几个知识点”。教师应该明白教学不仅是“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过程,还是体验、领悟和形成理念的过程,也就是要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另外,教师还要明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这一节课的事情,也不是下一节课的事情,而是我们终生的追求。

其次,教师教学手段要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会看到现代教学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而应该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愉快。

最后,把握好教学细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喜欢运用辩论法,这样不是为浇灭质疑的火花,而是更好地帮助学生打开创新意识的闸门。

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所学内容,才会有求知的欲望。其次,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质疑。不管所教内容是什么,都要问学生为什么,当学生回答出答案后,还要再问为什么。这样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一种习惯,凡事都会产生疑问。疑问怎么解决呢?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查阅资料,如此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所以要不断地学习、钻研,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努力,为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而奋斗终生。

摘要:文章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载体,围绕“教给学生调控的技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快乐成长;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几大主题论述了究竟怎样教学生的问题。

成功商人也应该是思想巨人 第4篇

说实话,我看过的经管类书籍并不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作者太有名了,比如冯仑、王石、潘石屹这类成功人士声名显赫,不仅经常在电视报纸上看到他们,而且在微博里也能看到他们的闹腾,互相打情骂俏,看微博都看烦了,又有什么必要再看他们的书?另一个原因是作者太不出名了,以至于你会怀疑这本书内容的真实性。当然,最关键的原因是从整体上来看,此类书总是给人一种太装和说大话的感觉。

但之所以会对徐彦平感兴趣,完全是因为被他公司的名字吸引了。很难想象会有房地产老总把自己公司的名字命名为“高山流水”,并把自己的企业管理理念称作“知音文化”,因为前者让你误认为这是一家音乐公司,而后者明明就是交友网站嘛,你肯定会猜想还有这么文艺的地产公司老板啊。当然,前提是你自己就是文艺青年。

因为好奇,拿起书不免仔细翻阅了一下,才发现没那么简单,事实上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徐彦平旧作《知音文化管理五讲》的后传,不同的是前者是从管理的角度阐释他企业管理的心得,后者是从文化的角度呈现一个企业家的思想结晶。《知音文化管理五讲》出版后,徐彦平本想暂时搁笔,全心全意经营企业,但后来他又感觉自己没有把积压在心里想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于是决定再接再厉,把自己的思想彻底好好清理一遍,最终便有了这本近二十万字的《情商中国》。

这部书中,徐彦平着重论述的是“情感”与“利益”的关系,并总结出两种现象——不平等产生情感和不公平产生情绪。观点确实十分新颖,按照作者的分析,“不公平产生情绪”针对的是利益交换,一个人的利益必须得到足够的尊重,得到公平的满足。反之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一旦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排遣和消解,不断积累便成怨恨。社会上一些现象和事件就是如此产生的。“不平等产生情感”针对的是情感交换,它与利益交换相反,是以“不平等”为特征的。这里的“不平等”一语与常规的用法不同,徐彦平的解释是:“在人际互动中自觉把彼置于我之上,侧重于彼,倾斜于彼,形成我低而彼高的态势,情感如此产生于彼心中。”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更多地考虑对方的需要、对方的感受,对付出的一切并不要求“平等”的回报,就会产生美好的情感,它使双方都感到生命的愉悦,而“情感”也会成为消解“情绪”的力量,降低它的负面作用。

可以看出,徐彦平对情绪化是特别反对的,他在书中还提到了2012年9月西安发生的抗议日本妄图“国有化”我国钓鱼岛的事件,在情绪化的浪潮中失控,有位开着日系车的无辜车主被人击破头颅。徐彦平就此分析:“在目的的合理性——爱国——的名目下,手段有了正当性。于是,砸车,砸的大义凛然;伤人,伤的义正词严。当目的的正当性确证了手段的正当性,手段便取代了目的,真实的目的反倒消失。”不可否认,这个分析相当精准,对当下的许多“热点事件”情绪化造成的恶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当然,这本书最终的目的是分析恶之成因,从而达到抑恶扬善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个人情绪管理,也同样适用于企业乃至国家。

总之,当《野蛮生长》《管理日记》这类血腥和功利的书籍充斥市场时,能够看到这样一本趣谈商业文化,巧用情商论道,又充满文艺范和哲学色彩的图书,尤其作者竟是一位地产商人。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好像前不久许知远还在《商业周刊》上发表专栏文章称中国企业家是商业的“巨人”,公共价值观上的“侏儒”,与比尔·盖茨等世界知名企业家相比,中国企业家确实显得比较重利轻义。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徐彦平,证明在中国,一位成功商人也可以是一位思想上的巨人。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第5篇

一、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是注重情感教育的指导、渗透,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因此,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教态,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几年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情感方面的教育,并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力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相互切磋、共同研究,逐步达到“教学相长”。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敢于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关键是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来,学生在中考政治中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特别是那些较为灵活的注重能力考察的题目,更是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把书读到能倒背如流的程度,可分数仍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与教师只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能力培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不无联系。以往许多教师和学生搞“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结果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逐步具备较强劲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培养,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掌握系统性和整体化的知识,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认再现、理解说明、热点追踪、焦点剖析、判断分析和综合表述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思维训练,力求把知识用活,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效果甚好。

思想品德应该是 第6篇

这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了“习题导学、交流合作、班级展示、反馈提高”教学模式进行。通过教学,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刻体会到了:发展是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通过教学收获有:学生能利用教师编制好的导学案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课堂上老师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学生能主动地大面积的积极参与其中,这对学生的阅读、表达规范、整理笔记等习惯的养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作用。这种先学后教的具有颠覆性的变革,使我深刻地体验到学生忙碌,劳有所获的喜悦。老师不再是一厢情愿的讲、讲后,学生依赖性惰性自然就有所克制使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顺利。

上一篇:长跑的加油稿下一篇:优秀项目部技术员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