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2024-08-17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1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龙师附小

钟庆霞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师:出示主题图,星期天,小明和妈妈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小明挑了一个标价24元的玩具,小明自己挑了一个价钱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图中小朋友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生: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生: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生:小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把他们解决好吗? 师:先看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呢? 生列算式:6+9=15(张)

师:求两个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亮和小明一共做了多少张呢?如何列式? 生列式:24+6=

师:那么24+6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得数是多少吗? 学生说出得数24+6=30

师:你是怎么知道24+6=30的呢?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4+6=10 20+10=30

课件演示:用小棒摆就是把4根小棒和6个小棒先合起来是10根,也就是1捆,再把20+10=30(课件演示用线把10根小棒圈起来。)

师:看了这个演示过程你能说说是怎么计算的。生:先算4+6=10,再算10+20=30

师:和我们以前计算两位数加以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一样,先把个位加起来,所得的结果和前面的整十相加!

2、教学24+9

师:小亮和小红一共做了多少张呢?怎么列式呢? 生列示:24+9=

同学们能估计一下,24+9=的结果可能是几十多吗? 生:三十多,师:为什么?说说理由!

师:同学们也能学着课件里用小棒来摆一摆吗? 生操作24+9= 计算过程 师:谁来汇报如何摆的。

生: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13根和前面的20根合起来是35根。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有其他想法了吗?

生:24根先拿6根和24根合起来凑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生:1根和9根合起来是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根 ……

师总结:(媒体演示)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前面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用凑十的方法,再加余下的数。

三、复习巩固。

1、算一算:8+42=

5+39=

2、出示课本第49页第1题让学生先圈一圈,再算一算。师:其中25+8你是怎样圈的?你把25+8变成了几加几?

(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3、先算一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算法上有什么联系。4+8=

3+7=

9+6= 34+8= 54+8= 84+8=

43+7=

63+7=

83+7=

9+26=

9+46=

9+76=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出示一副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奖牌的数量统计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4+6=30

24+9=33 想:4+6=10

想:4+9=13

10+20=30

20+1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一:复习(口算练习)

30+30= 5+3= 30+4= 50+20= 4+20= 8+30= 3+3= 60+5= 我们班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二:新课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大字? 小林和小红一共要写多少个大字?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2: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讨论算法(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大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谁来说说算式。(35+3)

35+3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或者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办法来解决的,开始吧!【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计算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呢?(学生到讲台前演示)A:我是接着数的36,37,38;

大家注意听了吗?刚才他在数数时哪一位数上发生了变化?(个位上的数)在个位上依次加1加了3次是吧!那为什么会在个位上加3呢?(3表示3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加3)说的真好,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B:我是先算5根+3根=8根,再算3捆+8根=38根

为什么要先算5根+3根呢?(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再与3个十合起来是38)【师板书35+3=38】

C:我在计数器上先拨35,因为加3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再拨上3个珠子就是38.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35+3=38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是先算5+3),为什么5和3要加在一起呢?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35+3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35+3=38 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那么在计算两位数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出示课件】(2):练习

刚才你们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都会计算了吗?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63页做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3+4= 62+7= 5+31= 86+2= 4+72= 44+3=(学生做在书63页,做完集体讲评)

(3):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该怎样列式呢?(35+30)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35+3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35+30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35用3捆5根表示,30用3捆小棒表示,先算3捆+3捆=6捆也就是60根,再算60+5=65)【师板书35+30=65】(在计数器上先拨35,在十位上再拨3个珠子。)

刚才35+3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现在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呢?(因为30是表示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回答得真好,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掌声送给他。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35+30的计算过程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小结:35+30=65 35是两位数,3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出示课件】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练习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出示课件】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走进大森林

3、游戏:摘苹果

小朋友们真厉害!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你们去果园里摘苹果,(出示苹果图)游戏规则:一个小朋友在答题时,其他小朋友就当小法官,每算对一题就奖一个苹果。四:课后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大字?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3篇

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这节课时, 我在思考是不是有部分学生已经会算了呢?对算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学生都会了老师应该教什么?我们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这样才能让教学更高效, 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提高和发展, 因此, 解读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在课前我做了一个详细的前测, 一共调查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100人。

一、教学前测

26+4= ( )

你是怎么算的呢? (可以画图、写算式、文字说明等。)

26+4= ( )

你的想法:

调查结果显示:

1.对于“26+4”这道算式, 结果正确, 并写出合理详细的计算过程的共 64 人, 占总人数的 64%;

2.对于“26+4”这道算式, 结果正确, 但写不出计算过程的有 8人, 占总人数的 8%;

3.对于“26+4”这道算式, 算错或者空着没写的有 28 人, 占总人数的 28%;

4.对于“26+4”这道算式, 怎样算的, 算理有以下几种呈现方式:

1用画图的方式呈现

其中, 用画图形式表示计算思路的一共有9人, 占总人数的9%, 相对来说这种表示方法比较直观和形象一些, 但不是很好表达。

2用算式或文字来表示计算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

其中, 用算式来表示计算过程的一共有43人, 占总人数的43%。尽管表达形式不同但都是先算6+4=10, 再算20+10=30,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学生不仅知道了正确的结果, 还知道详细的解题思路, 自己就已经理解了“满10进1”这一难点。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 我们应该教什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活动, 让这部分已经会做的学生在计算方法、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思维有一定的层次性。同时, 为学生搭建伙伴研究的平台, 让学生在伙伴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碰撞。

3用竖式的形式来表示计算思路, 如下图所示:

其中, 用竖式的形式来表示计算过程的有11人, 占总人数的11%。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还没有进行教学, 但是有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正确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由此可见在学生中有一部分在课余时间进行了超前学习。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是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和减 (二) 》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 (特殊情况) , 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 (一般情况) 。突出了进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 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1”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 就能把进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 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教材的编排是这样的:例题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 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24+6”, 呈现了小棒图, 着重解决进位的原理;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进位加“24+9”, 承认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 主要倡导先算“4+9=13”。“试一试”让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学习一位数加两位数, “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再引导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实践

在我看来, 原先教材中那些按部就班的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 以及对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数学活动经验的调查,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交流和碰撞, 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为学生搭建伙伴研究的平台, 创设适当的探究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的激情和火花, 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变和尝试:

片段一:

砳砳给我们带来了第一个任务, 看:

任务一, 我出题:

1.照样子, 自己编一道26+□的加法算式。

2.编完自己说一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师:这位小朋友编的算式是26+4, 如果是你, 准备怎样算呢?

请在你的学习单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如果有困难可以找小棒帮忙。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 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想法?

生1:我是摆小棒的, 把6根和4根合起来, 先算6+4=10, 再算20+10=30。

师: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

生2:他讲得很清楚, 我一下子就听懂了。

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3:4根和6根合起来正好是10根了, 我们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

师:这个建议不错, 我们按你说的做。

生4:我是先算6+4=10, 再算20+10=30。

师:你真了不起, 直接就算出了结果。

生5:我也是先算4+6=10, 再算20+10=30。

生6:我是用竖式来算的, 算出26+4=30。

师:你真厉害, 都会用竖式来计算了。今天, 我们研究的是口算方法, 竖式计算的方法我们以后再研究。

四、教学反思

既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 那在这节课中老师应该教什么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 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沟通联系、举一反三, 扩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创造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充分发挥伙伴学习联盟的优势, 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交流中碰撞提升。

因此, 在这节课中编写“26+□”的加法算式这一任务情境的创设, 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编的题。其中, 有的孩子编出的算式是不进位的, 如像“26+3”这样的算式, 正好进行了旧知识的复习;一部分孩子编出了进位的算式, 选择“26+4”为例题, 这样让所有的学习资源、研究的材料都来自学生自己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深入准确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提供了感知的机会, 同时在伙伴研究的过程中顺利突破“进位”这一难点。并且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同样进行了编题任务的设计:

片段二:

砳砳给我们带来了第二个任务, 看:

任务二, 我尝试:

照样子, 自己任意编一道□□+□的加法算式。

1.得数是四十多。

2.四人小组交流, 轮流说一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再一次编题任务的完成和交流, 在比较分类中学生深切感受到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区别与联系。教师适时的点拨, 让学生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实质, 从而真正突破了难点。

另外, 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 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并且教师及时为学生搭建了探索、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对“26+4”这一道算式算理的理解, 学生进行了充分地探讨和交流, 所以“满10进1”这样一个难点的突破, 学生不知不觉地已经在自我学习和伙伴研究中得到了理解。会的孩子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并丰富了自己的认知, 完善了自己的思维;不会的孩子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得到了学习和提高。其中一个孩子在交流后完善了他的研究单, 在这张研究单上各种方法都有, 并且在交流中他也体会到了口算方法的简洁和方便。

总之, 每一个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 伙伴研究为不同风格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儿童在固有的伙伴学习联盟中, 在一定的交流碰撞中, 通过相互间的交流, 彼此了解个体的思维;在激辩和反思中, 聚合小伙伴的思维, 形成了相关的科学化概念;同时发散个体思维, 在集体中碰撞智慧的火花, 形成灵感, 产生顿悟。

摘要:每个孩子都不是一张白纸, 在他们走进课堂之前, 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通过搭建伙伴学习联盟, 让学生共同学习、彼此沟通、交流碰撞、分享智慧, 从而在小组中聚合思维, 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争取发散思维, 对问题产生新的数学思考, 在互助研究的过程中, 不断地优化儿童思维, 共同提升和发展。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 (进位) 》一课为例,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伙伴研究中, 提升和优化数学思维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伙伴研究,数学思考

参考文献

[1]翁碧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J].福建基础教育研, 2014 (03) .

[2]张翔, 张志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1) .

[3]李扬.浅议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8) .

[4]宋丽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J].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 (01)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4篇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5篇

首先,王老师用卡片作为教具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其次,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的把握了本节课进位加这个重点,以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的教学难点。在课上,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紧接要求学生不摆小棒说出算法,加强了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最后,在练习中通过组织比较,及时整理了知识结构。体现如下:

(1)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

在学会计算24+6后,紧接完成课本中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看计算结果,让学生发现所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能让学生通过比较,深刻感悟、理解进位加或不进位加的算理。

(2)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引导算法。

王老师在巩固练习中用小黑板出示了三组算式,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题组中算式的联系,让学生体会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让学生巩固、掌握相同数位相加的基本算法,为后续学习笔算做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教法上能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新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唯一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只有老师的板书,没有学生的板演。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6篇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参观机灵狗的书店”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第7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算法的探究。

对策:1、从复习十的分与合,从凑十法入手,为算法探究作铺垫。

2、让学生通过摆学具来想算法。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算法。

教学准备:

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10的分与合,现在你还能说得出来吗?

学生按照顺序说说10的分成。(边说,师电脑演示)

二、新授

1、导入

师:星期天,小强、小红和小林来到了公园里,你们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师出示情境图:

学生简要回答小朋友们在做什么(玩画片)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可以把你知道的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新授

师:小朋友们,你能根据图上小朋友的这三句话,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交流(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

(四种情况)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2)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3)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

(4)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交流时候,教师简单板书。

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解决问题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最容易解决?

师出示问题一: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自主列式并计算。

交流算法

师小结凑十法。

解决问题二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好不好?

师:请小朋友先把式子列出来。

学生列式,简单说说算式的意思。

师:怎样算24+6呢?我们先来用小棒摆一摆好不好。

学生先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应该怎样想,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先想一想,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板书算法过程:

先把24分成20和4,4+6=10,20+10=30。(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多说说对算法的理解)

练习:师:小朋友们,你能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师出示:8+42=

学生自己算一算并交流算法。

解决问题三

师:小朋友们,下面该算什么了?

师出示问题三:

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先列式

问:怎样想,怎样算?

学生交流:

方法一:先把24分成20和4,4+9=13,20+13=33。

方法二:先把9分成6和3,24+6=30,30+3=33。(师要问一下,为什么把9分成6和3)

师板书算法过程

(要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算法)

练习: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吗?

师出示:5+39=

学生自主算一算并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新知识,你们愿意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

师出示:

1、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先自己圈一圈,算一算,再进行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观察后,列式解答并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观察后,自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并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计算并交流。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许多新知识,大家又可以解决很多新问题。对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是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8篇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1页第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 使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 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区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开火车 (口算练习) 。

师:小火车生:开开开师:哪列火车开生:我们的火车开

师:火车火车往哪开生:火车火车往这开

2. 谈话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爸爸妈妈将和我们一起学习, 你们开心吗?你们有信心在这节课中表现得最棒吗?我看了看今天来的大部分是妈妈, 你们知道今年的5月11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母亲节。

师:对,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就是全世界所有母亲的节日, 在这一天很多细心的儿女会给妈妈送上一束康乃馨, 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 瞧, 花店里已经有许多康乃馨了。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上这节课时是母亲节的前几天, 并且请了家长来听课, 因此我改变了教材, 从生活实际出发, 引出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生:有35朵红色康乃馨, 3朵粉色康乃馨, 30朵黄色康乃馨。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会说出算式。

生1:有35朵红色康乃馨, 3朵粉色康乃馨, 一共有几朵?

生2:有35朵红色康乃馨, 30朵黄色康乃馨, 一共有几朵?

生3:3朵粉色康乃馨, 30朵黄色康乃馨, 一共有几朵?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把1、2个问题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图中发现数学信息, 整理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交流 探索算法

师:35+3和35+30怎样计算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师板书课题)

探索35+3的算法

1. 摆小棒。

师: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先摆多少根? (35) 你是怎么拿的?

生:拿3捆和5根。

师:再在右边摆几根?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合作摆, 并互相说说怎样算。

2. 展示摆法。

师:谁愿意到投影仪上边摆边说你的方法。

生:35根加3根, 把5根和3根放在一起是8根, 3捆和8根是38根。

电脑再演示一遍。

3. 整理算法。

师:小朋友们, 根据你们摆小棒的摆法, 和同桌说说35+3怎样计算。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大声地告诉大家。

生:35+3我是这样算的, 5加3得8, 30加8得38。

结合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完成对应板书 (5+3=8 30+8=38)

探索35+30的算法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35+30吗?同桌商量怎样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根?

生:把3捆和3捆放在一起是6捆, 6捆和5根就65根。 (电脑边演示)

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摆法, 说说怎样计算35+30。

生:先算30加30得60, 再算60加5得65。

师边板书 (30+30=60 60+5=65)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想一想, 再摆一摆手中的学具,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手去做、动脑去想, 讨论、交流, 探索出计算方法。)

4. 总结算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像这样的两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1:35加3是先算5加3, 35加30是先算30加30。

生2:35加3是先把个位相加, 35加30是先把十位相加。

集体反馈后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 计算时是先几加几, 再几十加几。

两位数加整十数, 计算时是先几十加几十, 再几十加几。

三、拓展应用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 你们这节课的表现真棒, 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 做一做。

先出示第一组, 你发现了什么?一起完成, 并说说算法。然后学生自己在书中完成, 请几个小朋友板书。

2. 小法官 (判断) 。

师:判断。生:回答并用手势表示。

3. 点蜡烛。

母亲节马上就要来了, 先让我们为妈妈点上节日蜡烛吧。 (课件:每根蜡烛下面有道口算题, 口算对了蜡烛就会点燃)

4. 送礼物。

你们想为妈妈送上礼物吗?谢老师准备了许多鲜花, 想送什么花给妈妈呢?

(课件:每种鲜花下面有道口算, 学生可以随机选择, 选择之后进行口算, 把鲜花送给妈妈, 并对妈妈说句祝福的话)

四、全课总结

1.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言)

2. 师:课外请每个同学去找一找, 看今天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先算:5+3=8先算:30+30=60

再算:30+8=38再算:60+5=65

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 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 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 思考了问题, 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 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 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 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 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 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 既发展了学生思维, 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3. 练习设计多样化。

练习设计注重了基础性、层次性、趣味性, 紧紧围绕重点进行练习, 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欲, 使人人参与、人人学会, 真正达到打牢知识基础, 优化算法, 发展思维能力之目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9篇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一年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樹。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你们知道在植树时要做些什么事情吗?(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得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树?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树的多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树”的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教师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3.整十数的口算

(1)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      10+36=

(2)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得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学校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一个“找树叶”的游戏。

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总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例1和“想想做做”中的有关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计算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比较例题中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4捆小棒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抢答(逐步出示口算卡片)

4+6= 20+10= 7+9=

40+11= 30+12= 24+5= 二. 创设情境

(一)课件出示课本74页中的情境图

教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各自说了什么?

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 9+6= 24+6= 24+9= 老师:哪到算式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可以直接说出结果的?那么今天我们主要就来研究24+6和24+9的口算方法。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二)探索新知

1、教学24+6=?(1)尝试计算

师: 你们会算吗?你们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①不会算的,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思考怎么算的? ②教师巡视,个别指导。③指名学生上讲台示范摆小棒。④课件演示。

⑤师:现在大家都把小棒收起来,你们还会算吗? ⑥指名汇报,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答:想4+6=10 10+20=30 教师追问:4从哪来的? 生答:24分成20和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4+6=30(张)⑦再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 : 先算 4+6=10 再算20+10=30 ⑧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教学24+9 师:根据刚才24+6的计算经验,想一想24+9该怎么算?

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善板书:24+9=33(张)先算4+9=13 再算20+13=33 三. 基本练习

1.课本地7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2.想想做做的第2题 算一算 比一比

7+3= 4+8= 9+6 = 7+43= 34+8= 9+36= 7+83= 54+8= 9+76= 让学生先计算第一组的3道题想一想怎么算的?下面的两题都是先算什么的?指名说说。后面两组题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经验很快的口算出结果来。四.强化练习

1.把对的得数圈起来(课件出示)

36+8(34 44)25+7(32 95)

54+3(67 57)2+29(49 31)

指名口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算错的答案可能是怎么算的? 2.猜一猜,□里可以填哪些数。

7□+5=8□ 6□ +3=7□ 指名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哪些提醒大家注意的?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11篇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在已经熟练的知道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算几十加几十,得数再加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是先算几加几,也就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加几后得数再加整十数;在这个基础上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

1、难易结合,突出重点。

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习,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第1题中的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新授知识的过程中,我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得到答案,并在小组中的交流谈论,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笔算的注意点。充分发挥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先算4+6=10,发现得数是10,与原有认识发生矛盾时,再通过摆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认真反思:

1、这节课上完,也许很多老师和我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这节课究竟在哪里使用学具比较恰当呢?怎样让学生产生使用学具的需要呢?我个人觉得,在学生自主探究前,没有必要强求学生先摆一摆学具再列式计算,应该允许学生直接列式计算。在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这样算的道理,要求学生解释算理,这也是学生感觉到最困难的。“能不能想办法让自己说清楚你的算法呢?”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这样,学生对使用学具就真正有了需要,而且学具的使用也能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体现教材呈现出的方法走过场。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12篇

[案例1]导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将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大家高兴吗?在这一天,老师将为大家请来艺术学校的8位小演员为大家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学校也将为大家准备一份小礼品――(师出示)每人一袋金丝猴奶糖。

师:请大家帮助学校算一算,我们班需要多少袋糖?

生1:我们班有56人,一共需要准备56袋糖。

生2:还有8位小演员呢,还要准备8袋糖。

师:你真是一个有心人!好,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56+8=

[点评]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设计“庆六一”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这种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2] 新授

师:怎样计算56+8呢?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迅

速拿出小棒,看谁拿得最快!

师:(指一名学生)你的小棒拿得真快,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拿的?(先拿5捆和6根,再拿8根)

师:摆一摆,56根小棒加8根小棒,怎样摆才能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摆毕,同组交流,指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边汇报)

生1:从8根里拿出4根,56根加4根是60根,60根再加4根是64根。

生2:从56根里拿出2根,2根和8根凑成10根,54根再加10根是64根。

生3:6根加8根是14根,50根加14根是64根。

生4:52根加8根是60根,60根加4根是64根。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摆法,你喜欢哪一种摆法?你能根据你的摆法试着说一说怎样计算56加8?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

生1:56 + 8= 64 生2:56 + 8= 64

(60) 4 4 54 2 (10)

想:56 + 4 = 60想:2 + 8 = 10

60 + 4 = 64 54 + 10 = 64

生3:56 + 8= 64 生4:56 + 8= 64

50 6 (14) 4 52 (60)

想:6 + 8 = 14 想:52 + 8 = 60

50 + 14 = 64 4 + 60 =64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13篇

关键词:计算教学,理解算理,算法优化

数学, 不言而喻与“数”有关, 那就一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数”之间的相互作用, 即:计算。它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必不可缺的基本技能, 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是, 课堂实践告诉我们, 计算课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因此, 如何提高计算教学质量, 使计算教学鲜活起来, 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本人执教的《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 》一课, 谈谈自己对计算教学的思考。

1. 处理好“旧知引入”与“创设情境”之间的关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但是, 在计算教学时好的情境是很难找的, 教师往往会为了引入本节课要计算的一道核心算式, 会讲一段很长的故事或者会花时间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 这样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创设的情境只一味地追求“新异”“有趣”, 那么教学就会进入误区。计算教学的旧知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以复习为铺垫可以再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 为新知学习分散重难点。

给计算加点“料”, 并不是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到“原型”, 有时合适的复习铺垫也是很好的“料”, 这些都取决于计算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起点。

2.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之间的关系

算法多样化一般是充实计算教学内涵的表现, 是培养学生多方位思维模式的手段。在课堂上, 老师经常会问“还有别的方法吗?”“看谁的方法最多?”但是真的是算法越多越好吗?很显然, 一些本质上重复的算法不提最好。若一味地追求算法多样, 课堂教学很容易走偏。

多样性和算法的优化并不矛盾, 多样化经过合理的优化, 依然还是多样化的。所以,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算法优化, 才能使学生从基础层面的算法提升到有一定思维含量的算法, 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外, 教师应恰当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比较, 再进行算法优化, 然后选取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 处理好“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的关系

在由“填鸭式”教学转变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计算教学中老师们要十分重视让学生去理解算理。如《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 》一课中, 在情境中提炼出算式“32+25=?”, 老师会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算出“32+25”等于多少。但是, 当练习中出现“46+22, 73+25, 35+43”等算式时, 很多学生就会无从下手。

计算教学时,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发现小棒和计算器之间的共同之处, 然后构建起它与抽象算法之间的联系, 进而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可见, 给计算加“料”时, 应处理好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的关系, 并在它们之间架设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 逐步完成由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4. 处理好“重复练习”与“数学思考”之间的关系

加强练习是学生加深理解计算算理, 掌握计算技巧的有效途径, 所以计算教学中“练习”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是无意义的重复练习, 往往是计算教学的弊病, 因为它会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厌恶。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计算练习, 激发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 在计算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因此, 给计算加“料”时要避免重复练习, 给计算练习加上“数学思考”, 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总之, 计算教学看似枯燥无味, 但只要我们在丰富和完善传统计算教学方法的同时, 进行创新, 适时地给计算加“料”, 使学生愿计算、会计算、乐计算, 进而体会到计算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5 56+40 18+30 32+4 20+73 5+61 43+20 7+62 4+53 32+10 50+22 20+35 默算,指名答。

指名说说32+4.7+62的计算过程。

2.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和整十数相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小红.小强和小兰是好朋友,他们正在一起玩“数画片”的游戏呢。(2)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①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会列式吗?板书24+6 ②小兰和小强一共有多少张?谁来列式?板书24+9 ③小兰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9+6 ④小兰.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24+9+6(3)哪道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4+6.24+9这两道算式。

2.教学24+6。

(1)我们先来看24+6,24+6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你打算怎样摆,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请你自己摆一摆,想一想怎样很快知道有多少根小棒?

(2)谁上来摆一摆?

先摆2捆加4根,再摆6根,4根小棒加上6根小棒等于10根,可以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3)那谁来说一说我们怎样计算24+6?指名说,同座位互相说一说。3.教学24+9。

(1)刚才小朋友学得真好,我们再来看看24+9,24+9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怎样计算?我们也先用小棒摆一摆,怎样摆?边摆边想想怎样计算。

(2)请生上来摆一摆,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等于13,再算20+13=33。②把9分成3和6,先算6+24等于30,再算30+3=33。③把24分成23和1,先算9+1等于10,再算23+10=33。

(3)这三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把24+9的计算过程跟同座位说一说。小朋友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5.小朋友,我们今天计算使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超过了10,那十位上的20就要变成30,30就要变成40,小朋友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

6.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一位数放在前面,你会计算吗?请打开书到第49页,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生回答,并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1)下面我们看着图来计算两道题目,题目有什么要求?

(2)第1题你打算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我们先算什么就把它们圈一圈。请你在书上圈一圈并计算出算式的和。

(3)交流第二题的圈法,并说说两道算式的得数。2.想想做做2(1)学生口算第一组题,观察一下这4组题,第一题和下面三题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2)我们计算下面三题时都要先算4+8=12,所以个位上都是2,但是4+8=12超过了10,所以十位上30要变成40,50变成60,80变成90。

(3)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口算出另外两组题吗? 3.想想做做3 说图意,要求图书角原来有图书多少本我们该怎么办?你会列式计算吗?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生答。

4.想想做做4(1)小力.小佳.小强来到了玩具店,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有哪些玩具,各是多少钱?

(2)小力买了一只玩具熊和一盒积木,应付多少元?我们怎么办呢?生列式计算并口答。

(3)小强和小佳各买了什么?他们分别应付多少元?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

(4)小朋友,你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呢?指名说,同座位说。

四、总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15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5页例2,做一做1-2,66页练习十五4、5、6、7、8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算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探索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

3、通过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

4、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表示数位的盒子

【教学过程】

侯课时间:计算小游戏:“对对碰”(旨在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师:昨天老师布置的“生活中找数学”的作业是——在生活中找两个数相加的例子,用算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你找到了吗?先和你的同桌互相分享一下!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

(3)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说算法)

(4)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说算法)

3、师: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两个数相加的知识,一定能够解决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班里联欢会邀请到了30位家长来参加,张老师一共准备了这些瓶矿泉水,每人1瓶,够吗?生猜测:够或是不够。

师:要解决“够,不够”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是用哪三步走?

突出方法的指导(列算式、比大小、下结论)

(2)师:怎样列式?24+9=(板书)

2、操作体验,探索方法。

(1)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尝试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看谁原意充当今天的“小老师”,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讲清楚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如果你想好了,可以先尝试着给你的同桌讲讲看。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3、多种方式,理解算理

(1)看——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2)想——让学生闭眼睛想一想上述操作过程;

(3)说——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说一说;

(4)填——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填一填计算要点。

(5)思——图中的2捆小棒怎么变成3捆的?为什么要打捆?

用同样方法进行第二种算法的理解。

4、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1)结合板书上的口算过程,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两种算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结合小棒图让学生说一说: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总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当个位的数相加满10后,需要向十位进一。

6、寻找方法之间的联系。

师:解决这个新知识,我们都用到了哪些前面学过的旧知识呢?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做一做第1题

圈一圈,算一算,仍然是借助实物进行算法的巩固。

2、填一填,说一说

没有直观小棒的帮助,通过数的分解组成来填一填算法,巩固算理。

3、填出方框里的数

45+8=□3 36+5=□1 6+24=□0

68+9=□7 36+2=□8 7+31=□8

区分进位和不进位的方法。

4、生活中的数学:

“爱心学具店”购物,四样新学具:转笔刀15元,学具盒9元,油画棒28元,三角尺4元,自己试着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5、互测

每个同学写出三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考考自己的同桌,然后进行批改。

四、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16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4页。本节课教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情况,它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和10以内的加法。教材创设了学生写字的情境,根据两位同学的写字情况,自然引出两个数学问题,一个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一道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借助小棒教具的动手操作,直观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通过比较的方法,更加强调了计算的本质,这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多位数、乃至小数、分数计算的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运算技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棒,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口算方法。

3.通过2道例题的对比,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联系,并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

建立数位的概念,懂得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才能相加。

(六)配套资源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课件、小棒等。

二、学习设计

(一)复习旧知

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0+20= 60+30= 30+50=

20+7= 40+5= 30+8=

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在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互动新授

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两个小朋友在说些什么?你能读一读吗?

师:从两位同学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小林写了25个字,还要再写2个;小红写了20个字。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小林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

2.探究算法。

(1)探究25+2=□的计算方法

我们先来解决小林写了多少个字的问题。

师:你想怎样解决呢?

生列式:25+2

师:怎样计算25+2=□的问题呢?想必有的同学已经算出了结果,不要着急,请同学们利用小棒来摆一摆,边摆边想你是怎么算的。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生:先把单根的合起来,5+2=7,再把整捆的和单根的合起来,20+7=27。

师:为什么先把单个的合在一起?能直接合吗?

课件演示,理解算理

师:看课件演示,想操作过程,并结合操作过程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结合小棒的操作来说一说25+2应该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练字这个情景,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选取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动手操作,经历口算过程,理解算理,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清晰、有条理。】

(2)探究“25+20”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25+2的计算方法,知道了先把个位上的5和2合起来,再把个位和十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们解决小林和小红一共写了多少个字的问题。谁会列式?

生:25+20

师:该怎样计算呢?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可借助小棒来说明你计算的方法,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四人小组讨论算法,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生:2捆加2捆是4捆,就是40根,再用40根加5根就是45根。

师:谁来说一说25+20的计算方法?

师:谁有问题要问吗?

(3)比较“25+2”和“25+20”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25+2”和“25+20”它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呢?结果又是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不同点:“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而“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相同点: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加几个十、几个一加几个一。

【设计意图:从写字的情景出发引出两个实际问题,列出两个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教材在编写上也采用了左右对比的编排方式,演示算理的小棒图和表示口算过程的算是对照,使学生“理清算明”。最后在通过比较计算时的不同,再一次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3)巩固练习

①看图列算式。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怎么解决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的问题?怎么计算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两位数加一位数

②小青蛙过河

师:小青蛙要过到河的对岸去找小鸭子玩,你能帮帮它吗?一定要认真计算哟。

③填一填。

师:通过计算这两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④解决问题

师:快来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的问题吧。

(三)课堂小结

上一篇:关于年味的话题作文600字下一篇:读《重读中国近代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