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微电影通知

2024-07-17

拍摄微电影通知(精选10篇)

拍摄微电影通知 第1篇

拍摄微电影——“创业记”(梦想微电影)

主办方: 策划人: 时 间:2012.5.1

一、活动背景

在当今校园内,大学生拍摄以自己及身边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微电影已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慢慢地走进微世界,并逐渐形成微电影界的新生力量,也为微电影界带去了无限活力。目前,青春、爱情、职场等题材越来越被微电影界所追捧,而青春正是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主旋律,在这其中也穿插着许多或唯美,或凄楚,或感动,或残败的爱情故事,职场又是所有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职场对每个大学生而言,既是挑战,又是对大学生活的检验。

其次,在之前我们对“草根”文化的概念已有所了解,对微电影也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阐述。首先,微文化是一种大众所能接受、理解的,在消费大众中广为流传的文化,其与“草根”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而目前社会各阶层也在不断宣传、推广大众文化,又不令其过于通俗化,腐朽化。

面对这样的形式,我们通过拍摄微电影这一新生之力来引起大家对创业职场的认识并关注自身的发展与需求,对本土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活动主题

职场是所有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职场对每个大学生而言,既是挑战,又是对大学生活的检验。创业是个需要准备,要对自己正确定位。

微文化是一种大众所能接受、理解的,在消费大众中广为流传的文化,其与“草根”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而目前社会各阶层也在不断宣传、推广大众文化,又不令其过于通俗化,腐朽化。

为了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勇于创业、学会创业、为未来的踏出积极的一步。

三、活动目的

让他人通过微电影这一流行元素,让更多的人了解创业&本土风情,认识自己,勇于创业、学会创业、思考今后属于自己的道路,让自己的梦想充满正能量,为未来的踏出积极的一步。

在传媒精神、影像艺术和信息技术激越张扬的时代,一台摄像机、一个梦想、一点创意架构出的微电影,就可以表现你所有的憧憬、智慧与感动。我们通过拍摄微电影这一新生之力来引起大家对创业职场的认识并关注自身的发展与需求,对本土 2

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蕴含的平民表达、草根传播和反思精神,以及对传统媒体转型的触动与影响,都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四、活动流程

(一)准备工作(时间:2013.05.01——2013.05.31)

1.负责人、策划人,商家等合作召开例会,介绍此次“梦想微电影”活动主题、目的,并组织同学,市民的积极参与; 2.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想法,集思广益; 3.负责人安排人员写好剧本,确定拍摄内容。4.确定拍摄场地,拍摄工具,工作人员。

(二)活动实施(时间:2013.06.01——2013.06.30)1.外联负责联系商家,争取到场地的拍摄和道具的来源。

2.需要多个场地,清晰的明白场景的需要。工作人员负责布置场地,微电影文件都准备好,确定出场顺序,检查设备 ;

3.电影开拍,先由工作人员用手机作预拍,再由工作人员用专业设备拍摄,场务人员做好后勤工作。

5.导演,总策划,总负责人对临时的不足或改动能互相协调应急处理。

(三)后期制作(时间:2012.07.01——2012.07.31)

1.电影拍摄完成后立即开始剪辑工作;

2.电影拍摄过半开始收集相应音乐,为后期剪辑、加音乐做准备; 3.剪辑完成,负责人审核。

五、影片基本情况

1.影片类型: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大学校园生活 2.影片长度:20—30分钟

3.电影简介:故事以寻找主人公为主要线索,在大良不同特色地区美食寻找过程中插入以前的回忆,逐渐将回忆延伸至大学创业过程。全剧情插入搞笑生活情节,虽然主人公的朋友两人最后没有继续创业的发展,不过在主人公的发掘领导下,两人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在实践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一起为创业奋斗合作,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体现了友谊的珍贵,为梦想而战的精神。

电影故事以类似寻宝的形式,使用回忆穿插手段,巧妙介绍了在各个顺德大良特色地区风景美食,本土风情。改变以往创业主题只讲金钱的庸俗,着重渲染一种新时代青少年大胆创新,寻找梦想,为梦想奋斗的氛围。对成功有新的定义,在创业过程中明白自己的爱好与潜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味盲目的追随人家口中说好的东西,希望通过这个电影,让我们反省和深思,让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你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什么应该的梦想值得你为之奋斗!

4.导演:*** 5.总策划:*** 6.总负责人: 7.拍摄:**、*** 8.剪辑:**、*** 9.背景音乐:**、*** 10.场务:**、*** 11.演员阵容:**、***、***、六、经费预算(待定)

详见:2013 年青年文化节创意活动点子征集项目预算表

七、风险评估及应急方案

1.演员空位(在确定演员时,确保演员有足够时间和尽量投入拍摄中)2.经费不足(剧本中涉及过多的大良特色地区和美食,需要的场地和美食道具很多。在赞助费用不足时,提前确定有足够的社团费用支持拍摄)3.设备缺陷(向摄影专业的同学借入先进设备,也可请其作指导)4.剪辑、配乐问题(请专业人员做指导)

5.场地限制(必要时,可以改变拍摄场地,只需要能渲染出那种美好时光的感觉,能巧妙的介绍当地本土风情。)

拍摄微电影通知 第2篇

《铁肩》这部作品是我们小组第一次尝试拍摄人物类纪录片的成果,在前后整个制作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应该是我们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我们影片的主人翁孟师傅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当拍摄小组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在人员分工、对纪录片的拍摄方法、拍摄技巧以及对于整个影片的发展脉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问题接二连三的暴露迫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总结和反思,在不断的思想碰撞、意见整合与模仿改进后,我们渐渐明晰了方向并最终顺利完成了拍摄和剪辑任务。在和主人翁孟师傅的交往中又是这次拍摄的另一份特别的收获,他的笑容、豁达,他对生活的从容乐观,也许是现在许多生活中城市压力下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知足者常乐,是我从他身上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在影片的创意构思和前期准备方面: 在初步构思和讨论的阶段,我们力图寻找在我们的城市里或校园中默默无闻却用自己的汗水辛苦耕耘的小人物,并以他们的工作、生活的素材展现这些小人物在城市里的生存状态及对生活的满意度。最后,我们把影片的主人翁锁定在华师飘宝送水工孟显诚师父身上。在对他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和了解之后,我们确定了以主要表现他日常工作状况、工作生活态度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三个方面进行素材收集。

在影片的前期拍摄方面: 这一阶段,我们在记录片的拍摄方法上存在不少问题,如采访机位如何架构、对于人物动作的随意性如何捕抓、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拍摄好特写镜头、怎样解决虚焦、曝光过度等技术问题。当问题面临时,经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指点与学习,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们小组在机位和镜头的处理上终于有了长进。

在对影片的后期处理方面: 我主要是负责影片的后期编辑这个模块的,在后期编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整个纪录片的发展脉络串接起来,同时保持影片的观赏性,有趣性,并使影片的节奏不过于拖沓,而让观众产生沉闷感。在组员的努力,在对影片进行了两次比较重大的修改之后,终于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音乐的剪辑方面,也是经过了层层商议与修改,最后才与影片理想地结合。

个人对影片的整体评价: 个人认为影片的节奏处理地比较适合,不显拖沓,记录片讲述的人物和内容虽平凡却显伟大、感人。个人认为影片中放慢动作的结尾与歌曲的配合是本纪录片最出彩之处,既渲染气氛,又烘托情感。但在对人物的挖掘和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仍有欠缺。其次对素材的收集方面仍有限,如果能再多地表现主人公的生活部分,如他平常的娱乐消遣,和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就能使影片内容更丰富,观赏性更强。

论手机拍摄微电影的可行性 第3篇

一、校园微电影的现状

这年头, 微电影慢慢在校园里发酵、升温, 并最终流行起来, 因为它既不需要巨大的耗资, 也不需要专业的演员。一个简单的故事、几位爱好电影的同学、一台摄像机、一些简单的道具, 再加上后期的剪辑制作, 一部属于学生自己的微电影就这样诞生了。种种迹象表明, 微电影在大学校园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选择手机作为拍摄设备的缘由

在传媒精神、影像艺术和信息技术激越张扬的时代, 一台摄像机、一个梦想、一点创意架构出的微电影, 就可以表现你所有的憧憬、智慧与感动。但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 尚未入职, 没有大量的资金, 购买或租赁不起专业的摄像机。而现下的手机在软硬件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中摄像头像素普遍在800万级以上, 至于视频拍摄, 不少达到了1080P级的水准, 更有部分手机配合软件, 甚至能拍摄具有2K分辨率的小视频, 像苹果、三星就是其中的代表。如果手机可以作为拍摄设备的一种, 那么电影这个梦想就离大众更近了一步。

三、手机制作微电影的注意事项

微电影的制作, 还是内容大于形式, 无论你采用何种手段拍摄, 你所表现的内容, 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手机拍摄注意一个要点, 手要稳, 镜头不要晃, 运动要缓慢流畅。用手机拍摄微电影有这样一些限制。首先, 篇幅要短小。每个拍摄场景控制到两至三分钟之内。不是说手机拍不了更长的电影, 而是因为用手机编剪一个太长的片子很很麻烦, 一定会让人觉得力不从心。其次, 内容要简单但耐人寻味。正因为短, 注定讲不了多少复杂的事, 所以在构思剧情时一定要把功夫花在耐人寻味上, 手段既可以是对白也可以是画面, 这得看制作者的擅长。至于窍门嘛, 想想人家相声是怎么抖包袱的?构思幽默巧妙的广告也值得我们借鉴。再次, 故事背景尽量生活化。生活化的拍摄场景随处都能找到。手机毕竟不是专业摄像设备, 别指望手机电影玩什么特技。手机电影的精髓就在于随处可拍、因地制宜, 决不大动干戈。

用手机拍电影拍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例如:其一, 镜头量方面, 能少就不要多。这样剪辑起来就不会那么累了, 当然关键还是要看表达的需要。拍以前要对镜头大概有一个构思。其二, 拍摄距离方面, 能近的就不要远。虽然你觉得脑子里有太多的电影里的恢宏场面, 但是千万别忘了, 你现在只是在用一部手机在拍电影, 它的画面比邮票大不了多少!要想让人看清你拍的是什么, 就要尽量让画面里的内容简单明了, 人物多用近景或特写。特别是有对白的镜头, 离得太远手机就录不清楚演员在说什么了, 当然喊“救命”等特殊情况除外。其三, 光线、颜色方面, 尽量要亮。因为目前的手机摄像水平对光照不足、颜色灰暗的画面表现还不理想。其四, 动作方面, 要慢。不要以为做一个手机电影的演员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动作一快, 画面很容易出现马赛克。当然, 不让演员动那还叫电影?而是要巧妙, 比如将动作设计得尽量简洁、过程尽量缓慢、有尽量多的停留。

摄像最基本的要领是:画面要平、摄像要准、画面要稳、摄速要匀。但用手机进行微电影创作, 要达到“平、准、稳、匀”的基本要求, 还需要我们多加练习。手机拍摄的微电影最突出的表现是画面的稳定性差, 画面晃动厉害。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手机的拍摄技巧, 注意拍摄细节。按照上述要领, 多练多拍, 一定会拍摄出好的微电影来。

四、手机微电影的后期处理

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多多少少都存在些问题, 为了使我们的电影看起来更舒适流畅些, 我们选用补救利器——Premiere软件对视频进行后期剪辑修改。使用Premiere最大的好处是它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对一些细节进行, 与普通的视频软件相比, 最终实现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别。对于手机视频来说, 首步就是进行亮度的调整。在Premiere的视频特技中, 可以达到完美修改的效果。第二步, 消灭“颜色灰暗”。由于受手机摄像头和其内部CCD的大小影响, 拍摄出来的画面颜色经常会出现偏灰。所以接下来就是进行颜色的调整。第三步, 给声音降噪。在用手机拍摄时, 必须和拍摄对象保持一定距离, 在收录声音时, 总会收录到许多杂音。Premiere自带了强大的降噪器特效工具“De Noiser”, 利用它来给视频文件降噪。

在后期处理中, 因为素材来源多样化, 必须对视音频编辑软件运用熟练, 才能提高编辑的效率。另外声音的采集、处理和运用做得不够好。音效可以说是影片的灵魂, 一个好的节目, 没有了声音的配合, 再好的剪辑与制作, 也无法得到想要的效果。

五、结束语

微电影拍摄中的白平衡技术 第4篇

关键词:色温;白平衡;调白技术

微电影等各类视频作品,最终将作为视觉形象在屏幕上显现出来,画面色彩是否准确逼真精美,是微电影制作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准确重现色彩的逼真度,是彩色摄像机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所以正确理解白平衡的概念和摄象机调白的工作原理,灵活应用白平衡的调整技术,是拍摄微电影理想画面的关键。

一、什么是白平衡?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荧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青绿,在室内钨丝灯光下拍摄出来的影像就会偏橙黄,而在阴天拍摄到的影像则莫名其妙地偏青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在彩色电视系统中,电视标准白的亮度信号(Y)由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组成的比例关系为:Y=0.30R+0.59G+0.11B。当摄取白色景物时,红、绿、蓝的电流应始终保持0.30、0.59、0.11的比例,使Y信号成为标准白光,这就是白平衡。若合成的比例有偏差,Y信号就带有某种偏色。例如,红电流信号若超过0.3的比例,则Y信号将偏红;蓝电流信号若超过0.11的比例,则Y信号将偏蓝。

二、为什么要调整白平衡

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白色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颜色视光源的色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一些物体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这样的色温变化,因此不论在阳光、阴天、室内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颜色基本纯白。人眼可以进行自我适应,但是数码摄像机就不具有这么智能的功能了,这是由于CCD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那么失衡的白色也就不白了,会偏色。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摄像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色温变化来调整色彩还原,也就是需要摄像师灵活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这一对数码摄像机输出的色彩信号进行一定修正的过程,使白色物体正确还原成白色影象就叫做白平衡的调整。

什么是色温呢? 色温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它是表示光源光谱成份的概念,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线的温度。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持续不均匀变化的,在一天之中,日出1800K,到中午6500K,到日落2000K左右。上午9点至下午4点前色温基本稳定在5000~6500K左右,阴雨天色温在6000K—8000K左右,蜡烛光1900K,白炽灯2600~2900K,新闻灯3200K等,色温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出厂设定的色温值为3200K。当拍摄环境、基本照明光源发生变化时,就必须对白平衡进行调整。将白平衡调整到与光源相匹配是保证正确色彩再现的基础。

三、怎样调整白平衡

白平衡调整在摄象机上一般有四种方式:自动跟踪白平衡,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和偏调整白平衡。

1.自动跟踪白平衡:自动跟踪是指依靠摄像机的自动跟踪功能(ATW),摄像机自身根据画面的色温变化随时调整,非常方便快捷,在抓拍镜头时很实用,但是有一定局限性。一般的摄像机都能在大约2500K-7000K的色温条件下正常进行自动白平衡调节,当拍摄时的光线色温超出所设定的范围时,自动白平衡功能就不能正常工作。

2.预置白平衡:预置白平衡也叫粗调白,是指在预置情况下改变色温滤光片,使色温接近到3200K的出厂设置。现在DV机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分为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模式,根据光源条件直接选择。

利用白平衡预置功能调白,虽然误差很大,但是也可以得到人眼可以接受的色彩还原。由于色温偏差不大,使拍摄出的画面呈现出细微的色彩变化。这有一个好处,不同的生活环境本身会由于环境色和照明差异的影响而色彩基调不同,如果到处调白会使不同的环境呈现单一白光照明的效果,而利用白平衡预置则可以保留这种丰富的色彩变化。

3.细调白 :细调是通过电路调节,以保证精确的色彩还原。方法步骤是:

(1)根据光源情况选择合适的滤色镜。

(2)选择自动光圈。

(3)在镜头光轴延长线的垂直方向上,白卡纸对准环境主光源。

(4)镜头对准白卡纸或白色物体,并推满画面。

(5)然后按AUTO WHT键,寻像器显示“WHT:OP”,是正在调节,几秒钟后寻像器

“WHT:OK”出现,则表示白平衡调节完成。

4.偏调白:也就是白平衡调整补色法。某些写意镜头,为了强调画面的艺术效果,有时并不需要忠实地重现原来的色彩,而是根据内容情节,对被摄景物的色彩进行再创作,有意识的偏向某一颜色。例如,拍摄日出朝霞或夕阳西下景象,适当夸张黄红色;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象,适当夸张青绿色;表现海水、月夜等冷色调时,适当偏青蓝色等。

调整方法:(1)在细调白中,把白色的卡片或物体换成某种彩色进行调白,画面结果则偏向它的补色。例如,对蓝色调白,画面偏黄色,对红色调白,画面偏青色等。拿日出的拍摄来说,如果以日出时的光线色温调整白平衡,那么拍出的日出就不是红日东升,而是一轮白色太阳。所以拍日出应选用5600K滤色片,对准青蓝色卡片或西边天空调白,使画面人为的偏橙红色调,就可以达到镜头的艺术效果。(2)先用低色温滤色片(如3200K)调白,再换到高档(如5600K)拍摄,画面偏暖色调。同理,采用色温滤色片“高调低用”,可使画面偏冷色调。

以上几种白平衡调整技术各有特点,且校色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论使用哪种技术,都应根据摄像机的性能和功能来选择并灵活运用。在拍摄过程中采用彩色监视器进行现场监视画面效果,并及时加以调整,就能够达到电视创作的理想要求。

四、结语

前文谈及了色温及白平衡的概念、摄像机调白的工作原理及各种调整方法及技巧。白平衡调整是摄像师的基本功,也是个技术技巧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段。

【参考文献】

[1]孟群.电视制作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美]Herbert Zettl著.电视节目制作手册[M].张一心,姜绍禹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拍摄微电影感想 第5篇

去年11月,靖江首部官方城市微电影《香橼》海选演员,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了。经过导演组的考核面试,最终,有幸得以入选。

在剧中,我饰演一名摄影师,对于一个几乎一点摄影经验的没有的我,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我努力的学习,模仿,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在拍摄中,也没少挨导演骂,在跌跌撞撞中,我坚持了过来,随着拍摄的深入,我开始进入状态,从之前的NG20次,转变为两三次就过了。导演开玩笑的说“状态来的晚了点”。

经过一周的拍摄,我对微电影也有所体会,利用这个机会和给位老师一起交流探讨,不到之处请多指正:

1.选择演员:由于微电影的演员大多都是非专业演员,不擅长刻画剧中人物,因此,选演员的时候一般从自身特有的气质上考虑。

2.体会人物:由于没有摄影经验,对于人物的动作、情感总是拿捏不到位,为了演好摄影师,我一直观察、模仿剧组里的专业摄影师。摄影师的那种看到美景的欣喜神情、拿起相机的迅速按下快门、转换拍摄角度的衔接都慢慢变得得心应手。

3.身体语言:平时生活中,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总是有些小动作,在拍摄中,很影响画面的美感。

4.职业素养:相比于职业演员的专业素养,业余演员在经历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可能在拍摄中,会变得不再那么积极主动,或者心不在焉,面对不停的NG以及导演的严厉要求,会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想到放弃拍摄。

广告微电影拍摄 第6篇

广告微电影,是广告发展的新方向或者说是广告制作的一种新形式。其这种新型的软推广形式已被不少企业尝试,效果真实还不错。原因是广告微电影拍摄能让广告本身的卖点不那么硬邦直白,受众能更深刻记住品牌。只是广告微电影拍摄的新突破。如果你正为你企业寻找一个新的推广方式,不妨试下广告微电影。

有事实有真相,始于2010的广告微电影《一触即发》,运用好莱坞大片拍摄手法为凯迪拉克轿车制作播出的90秒微电影广告,销售额前后有明显的大区别,再到益达《酸甜苦辣》系列等为代表的微电影广告登堂入室,几乎在一夜之间,各视频门户网站、电影导演、知名企业、营销公司以及风投资本对微电影争相追逐。产品信息借助故事性能够更深入地实现品牌形象、理念的渗透和推广,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多么实在的例子啊。

拍摄微电影有感 第7篇

起初,老师布置了让我们自己拍摄一部微电影的时候,我就一直期盼着,可以动手实践实践,拍一部属于自己参与的微电影。我们整个小组也是信心满满,做好了为之大干一场的准备。

我们被分配到的主题是:辛亥革命后人民生活的变化。

前期,我们为剧本而疯狂。追求着原创,却屡屡受挫,不是太没新意,就是剧情无法完成拍摄,最后的定稿,也只不过是一部枯燥,没创意,却仅有心意的作文而已。最后,经一致讨论,我们决定改版一个具有我们自己风格的网络作品。但由于借鉴别人的作品,我们在进行拍摄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场景无法还原作品,设施达不到要求,情感无法完全与剧本一致等等一系列令人苦恼的问题,最终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毅然,决然地坚持以自己所处的环境,走自己的风格。

有了剧本,接着就是定演员,根据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的性格情况,组员们统一分配了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台词与酝酿角色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加快了作品拍摄的进度。刚开始的时候,演员们都有一点点青涩,但随着一次次的经验,也都越来越熟悉,并且越来越好。一幕幕的场景拍摄接连完成,总的感觉还不错。却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拍摄时,往往出现场景声音过小,很难听清对话,预备在后期中录制语言;另一方面,也存在为某个场景的拍摄,大家意见不合的时候,有想法是好的,不管怎样都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效果,不过也要注意沟通的;当然,某些场景的道具配备不齐,等等之类的问题。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一点点体验到了,每一部作品之后的辛劳,确实感受到了,认真付出的价值,以及和大家一起完成作业时的快乐与辛酸。

我们剧本一共有4个场景,我客串了2个场景,一个是第一场景中官老爷的小跟班,跟着官老爷狐假虎威,压榨小百姓,没什么台词。这个场景明明内容不是很多,可是我们却拍了一次又一次,使我第一次明白拍摄微电影也是十分不容易。另外一个是第4场景的路人,说了几句台词,一开始和其他路人聊天,然后主角进场,开始剧本内容,然而,一开始和其他路人聊天的内容却难倒了我,不知道该聊些什么,还好有导演的帮助,临时帮写出了聊天内容,最终有惊无险的通过了这个场景。

完成了拍摄,紧接着面临的就是影片剪辑软件,还好我们小组有人学过相关知识,懂得如何剪辑。将拍摄完的作品给他后,两天时间就把成品给我们了,看着自己小组拍摄的微电影,虽然效果不怎么样,但是总觉得很温馨,看到最后谢幕时,剪辑的人把其中一段做成了鬼畜,虽然效果远远不及b站上大神们的作品,但是却依然逗坏了我们。唯一不足的就是没有配字幕。

最后,老师让我们一起观赏所有同学拍摄的微电影。看到其他班的作品,发现其他班的同学也好厉害,甚至拍摄的更好。记得有个班级,为了拍摄出饭桌效果,真的在一家饭店点了许多菜,然后演员穿旗袍的穿西服的都十分正式的样子,感觉十分高大上,顿时觉得自己组拍摄的微电影一下子就简陋了许多。只不过,看来他们的演技都不怎么样,并没有很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自己的角色,顺便一提,我们组的演技也不好。在观赏微电影的时候,大家都十分轻松愉快,时而鼓掌时而爆笑。轮到播放我们班视频的时候,虽然效果一般,但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十分认真,即使笑点低甚至没什么笑点的地方,整个班都会哈哈大笑,因为看到了平常没看到的同学们的另外一面。美好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一会所有同学的微电影都观看好了。一片欢声笑语中,同学们陆陆续续、三三两两的走出了教师,谈论着刚才的所见所想,分享着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是啊,自己亲身参于的微电影才是最能令自己感动的。

拍摄微电影通知 第8篇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高中综合实践中运用越来越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在当前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将校园微电影拍摄作为一个专题式活动来研究,是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良好契合点。

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威斯特在1996年发表的著名演说《大学教育应科学与艺术并重》中主张文理兼容的通识教育。学校将微电影拍摄作为专题活动,将信息技术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拍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力得以加强,文化艺术教育得以渗透。本文将针对校园微电影拍摄如何实现文理兼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二、相关概念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它是指能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影片,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8-15分钟)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2]。而校园微电影是指由学校或学生主导、以校园文化为背景,记录校园生活、反映学生眼中的社会变迁、传承文化的微电影。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3]。

三、在高中综合实践中开展校园微电影拍摄专题活动的实践

近几年,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意表达方式,走进我们的视野,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校引导或自发地用微电影的方式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感悟生活和文化。故学校将校园微电影拍摄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专题进行探讨,并指导学生拍摄出相当多的作品。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影像节、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魅力岭南”学生DV创作大赛、广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发现广府文化之美”中小学微电影大赛、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发展中心举办的“历史访古”微电影大赛、学校举办的“粤美越秀”DV创作大赛。各种微电影竞赛为学生的微电影创作提供了较好的展示舞台,也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

(一)实施的步骤

1.确立拍摄小组成员和初步分工。2.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文化传承、拍摄技巧、剪辑合成三个模块)。3.小组确立拍摄主题,主编出剧本。4.剧本组内讨论和修改。5.教师审核后再次修改。6.实地拍摄。7.幕后初步剪辑合成。8.教师和小组给意见后修改,制作出最后的作品。

(二)案例

校园微电影作品拍摄可以细化成不同的小专题,如广府文化传承专题、社会公益专题、校史校文化专题、校园活动专题等。2015年为配合学校申报“忠善砺行”特色学校,传承学校“忠善”文化,故当年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微电影拍摄的小专题就是校史校文化宣传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拍摄微电影的方式介绍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微电影作品通过成果展示课进行评奖和教师点评。在拍摄微电影前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查资料的方式对学校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小组成员分别担任导演、编剧、演员、场务、后期制作。编剧进行写稿、修稿和组员确定微电影的呈现方式。接下来就是实地拍摄。最后交给后期技术人员,他们用“爱剪辑”免费软件对作品进行了剪辑、加特效、配乐、配字幕、合成。那期最为优秀的作品是“秋名山”小组制作的微电影《新闻联播——十三中的前世今生》。作品通过新闻联播的方式进行拍摄,通过采访校长、拍摄校园景色和生活、展示历史相片、情景模拟等手段进行呈现。取得良好的拍摄效果,作品也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进一步了加深了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了解。

四、开展校园微电影专题活动的思考

在学校开展校园微电影专题活动实践的同时笔者还学习了陈吕[4]、肖莉[5]、张立新[6]等学者对微电影本土化、校园化的一些观点。结合实践,笔者作出如下几点思考:

(一)校园微电影拍摄要与广府文化相结合

校园微电影拍摄要与广府文化相结合。让学生用手中的镜头、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彰显广州千年古都的本土气息。笔者认为校园微电影拍摄,既要有严肃的人文思考,也要有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发现、感受、传承。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坐落在广州历史悠久的文化街文德路上,地处原千年学宫广府学宫中心,周围名胜遗址星罗棋布。邻近的文德路、北京路既是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更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十三中的学生对广府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镜头用精辟、生动的方式展现和推广广府文化,既是因势利导又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学生拍摄出《东平大押》《迷失北京路》《我们走在文德路上》、《学校周边老字号追寻》等一系列作品。其中《东平大押》通过师生同游东平大压的叙事方式轻松幽默地介绍广州的典当历史和文化。而《迷失北京路》则用玄幻的手法,以寻找在北京路丢失同学为主线,介绍了北京路千年的兴衰。多个优秀作品的成功创作,见证了学生对广府文化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反映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有机结合。

(二)校园微电影拍摄要与艺术审美相结合

艺术审美是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观察、想象、理解,其内涵就是领会事物之美。校园微电影拍摄要与艺术审美相结合。拍摄者通过各种手段拍摄事物,将事物更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初三(1)班陈开鑫同学拍摄的微电影《药洲》,通过长镜头短镜头的切换、随着主持人讲解中的移形换景,将药洲遗址拍摄成人间天堂——湖光美、假山美、树荫美、光线美。加上片尾一段舞蹈爱好者在湖边优雅的舞蹈,优雅的音乐声和药洲优雅的景色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感受。

微电影拍摄要有审美需求。影像需要经过艺术的拍摄才能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让人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相互沟通,然后产生审美。所以我们拍摄微电影的时候要有点艺术的细胞,注意镜头下的构图、注意光暗的对比、注意人和景的和谐、注意音乐的搭配……力求给观众美的感受。

(三)校园微电影拍摄要与教育相结合

生长在信息爆炸年代的孩子,思想奔放不羁,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带着抵触的态度。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各种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流于言语和课本上的“说教”,往往走不到学生的心里去。而通过拍摄校园微电影,寓教于社会实践中,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我们指导学生拍摄微电影,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真善美、了解身边广府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家乡的朴素情怀。所以在指导学生拍摄校园微电影的时候,往往引导学生从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出发,从关注身边的文化出发,尽量不去涉及很多学生喜欢的荒诞搞笑的题材。让学生知道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体现文化。

学校团委定期组织各种公益社团活动,笔者让学生通过DV或手机进行跟踪拍摄,然后加工成微电影,通过班会课、朋友圈、学校网站进行分享,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和反映。如团委组织学生在周末对学校附近北京路、文德路街道上牛皮癣进行清理,学生跟踪、拍摄、加工后制作了微电影《牛皮癣不牛》。从介绍学生清理牛皮癣活动开始,进一步分析了牛皮癣形成的原因、造成不好的影响。并通过采访清洁工,了解清洁牛皮癣的不易和清理牛皮癣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牛皮癣的认识和环境卫生意识。

微电影在受学生青睐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上播放非常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学生有强烈的引导性。我们引导学生透过微电影理性地思考现实问题,加强学生对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我们驾驭不了庞大的网络,但是我们能驾驭某个微电影的制作。通过微电影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校园微电影拍摄要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相结合

学生在拍摄校园微电影的过程中,写稿、拍摄、剪辑、配字幕和音乐,在学习各种微电影相关技术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制作微电影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

心理学家马斯洛[7]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低端的需要被满足后,人类就会产生一种超越生存的满足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校园微电影让许多学生痴迷的原因是,很大程度上它满足了学生的导演梦、编剧梦、明星梦。微电影制作的过程,是他们自我成长的过程,是他们理想价值观实现的过程。如果倾注了自己心血的作品得到更多肯定的反馈,学生将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保持追求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心态有利于学生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良性循环。

五、成效

以微电影拍摄为专题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如:《迷失北京路》《越秀访古之越秀山》《吃货广州》分别荣获广东省“魅力岭南”DV创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东平大押》获广州市“发现广府文化之美”中小学生微电影大赛三等奖;《药洲遗址》获广州市越秀区历史访古微电影大赛三等奖。学校获得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优秀组织奖。此外,笔者还尝试引导学生制作环保、公益、校园“教忠”历史、师兄师姐高考寄语等微电影,创作出一批广受学生欢迎的校园微电影作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校园微电影的拍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以微电影拍摄为专题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兴趣的引领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学生拍摄出一批有“灵性”的作品。

(二)校园微电影的拍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以微电影拍摄为专题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学生对校园微电影拍摄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和相关历史文化。学习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故学习效果比起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育不可同日而语。如校园微电影作品《药洲遗址》《东平大押》的幕后剪辑罗斯平同学仅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熟练掌握幕后剪辑常用的Adobe Premiere和Photoshop。

(三)校园微电影的拍摄促进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学校普遍在知识的灌输上过多了,而在如何做人方面则往往谈得太少。学生善于学习却不善于交往、善于钻研理论而不善于实践操作、善于攻克书本的难题却不善于面对人生的困难。这些问题往往制约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新时代的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如团队合作、持之以恒、理论联系实际等品质。这些既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在以微电影拍摄为专题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拍摄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团队合作、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多次尝试、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断努力,所以校园微电影的拍摄促进了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摘要: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综合实践学习中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校园微电影拍摄为例,初步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如何进行有机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微电影拍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人民教育,2001,(9):6-8.

[2]微电影百度百科名片.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3X Ljb G7SHade9kf Znd TOhp8od2b Fq CKPHu AH5SJ2Y2qs Aq9hDref YENw Vx B2Ic Fj716ULVu J07LSly T-Nxm80Y8Gg WFHOu V Tq CLLSCc FRN0k WJSZQWDl5nf XLszq DD.

[3]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吕,陈斯洁.从微电影现状看校园微电影创作[J].戏剧之家,2016,(11).

[5]肖莉.城市微电影对本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J].电影评介,2016,(07).

[6]张立新.谈中小学开展微电影创作的几点感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Z3).

如影在微电影拍摄中的个性表现 第9篇

平稳无抖动是成就长镜头的必要条件,虽操作斯坦尼康可以完成,但效果是不一样的。相比斯坦尼康,如影Ronin更强调的是冲击力,紧迫的运动。并且,如影Ronin的镜头平滑,给人以从容不迫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说,斯坦尼康能表现主观人物的剧烈情绪起伏,而如影Ronin却在另外一个领域发挥优势。

“如影Ronin在许多条件下可代替轨道加摇臂运动,在无法铺轨道的地方,例如船上,小窄道上,凹凸不平的木桩上等。只要是摄影师能走动的地方,如影Ronin就能跟随。”

在拍摄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使用如影Ronin能节省装轨道摇臂,铺平轨道的时间,也节省人力。而且对于超长快速运动镜头来说,如影Ronin也胜于斯坦尼康,如果没有多人的帮助,斯坦尼康是没法跑得太快去追随的,而如影Ronin就能做到。

由于如影Ronin是便携悬挂,可上下倒置,手提等,并有云台操作。基本上是人眼能运动的角度如影Ronin都可以做到。这就大大增加了创作的思考空间,可以设计更多复杂的调度运动,解决了镜头抖动的问题,摄影师就可以尽情尝试运动调度。甚至是在摄影师前面放高台,摄影师再站上去,如影Ronin也能很好地抵消摄影师上下移动所带来的镜头抖动。如影Ronin可以参与打戏,越轴镜头,追逐镜头,甚至可充当有呼吸感的三脚架,模拟各种主观镜头,主观变客观,穿梭于各种意想不到的角度机位。

摄影师在做复杂运动时保证镜头趋向,云台手还可以辅助摄影做构图操作,这是电子时代的工作方式,便捷、可操作性强、快速效率。

如影Ronin的稳定性已经堪称完美,如果能配合摇臂等工具,作为镜头中间衔接操作,相当于摄影师换手一样的操作就更好了,毕竟由于地形限制,摄影师也不是无所不能,可以穿梭在代表空间里的。

微电影拍摄心得 第10篇

第一、战略

剧本是微电影的灵魂。说的现实点,我们并不富裕,所以,那种开场“海边沙滩上;豪华游艇内.....”之类的剧本直接pass掉吧,即便剧情很动人,但开销会大的惊人,不过喜欢DV的高富帅们可以尝试一下。其实也就是说,你的剧本在剧情很精彩的前提下,一定要尽量利用你身边免费的东西。当然一分钱不花也是不可能的,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小的开支呈现出片子最完美的剧情和艺术价值,简直是伟大的创举。第二、武器

机器的好坏决定了片子的画面质量,但机器不好绝不是影响一个好作品的主要原因,拍出带感的好画面才是硬道理。

虽然现在大部分微电影的拍摄都用的单反,但我还是把单反跟摄像机以及小型DV一起混谈了,原理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的机器像素不太高(80万左右的),要注意在拍摄中适当提高照明亮度,尽量应用自然光。机器好的可以划分多区域布光,多机种明暗影调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画面多一些层次,使画面更有味道,人像所在的布光尽可能在不过曝的前提下亮一点,因为人是画面的视觉中心。

友情提示:(1)切不可用数码变焦;(2)切不可用防抖挡拍摄;(3)切不可用LP.要用HQ.或者SP.【HQ(高画质)、SP(标准)、LP(长时间)】可以根据情况选择;(4)切不可4:

3、16:9来回切换拍摄;(5)拍摄夜晚灯光时,尤其是汽车灯,一定要去掉UV镜。第三、实战

真拍起来DV,那问题太多了,布光、录音、拍摄、穿帮等等,说都说不完,必须要自己去拍,多拍几次,问题会慢慢少很多。

布光以自然光为主,人工光为辅。天气的选择很重要,晴天或微阴天气拍出的画面要比阴天好的多,光的选择也要根据塑造人物形象不同,打的光也不同。一般来说,男人打硬光,女人打柔光,要表现一个人或物体曲线轮廓,那就打逆光,在拍室内戏的时候,窗户外的强光会进入画面,会造成画面中的曝光过度,这是我们可以在室内打光,使室内光强与外界平衡,但要以室内光为基准调节白平衡。此类光比过大的情况都可以这样的方式解决。

在拍夜景时,摇移要尽量放慢,不然会出现拖尾情况,破坏画面质量。

反光板的选择,反光板可以根据用途分,补光用的、柔光用的、吸光用的、消弱光线用的。淘宝一体的反光板很多也很便宜,需要的可以去看看。

用单反拍的DV,录音很头疼,同期声的话筒价钱不菲,效果也不怎么好,单独录音,对话量大的话,后期剪辑很麻烦,但这就是现实,无论是哪种,都要自己去认真做,自己克服吧。

至于拍摄中的推拉摇移平稳性,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脚架、轨道之外的外物,寻找支点找物体依靠拍摄、自行车的航拍、滑板、超市购物车等等物体,发挥想象,很多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技术方面一定是要多练习才行的。

后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我们“穷丑搓”能接触到的剪辑软件大部分就那几个(用绘声绘影的您真该换了),单反拍摄的个人推荐Premiere cs5.0以上版本,我用的5.5,专门剪辑单反制式用的,插件很多也很好下,跟AE也可以完美配合,摄像机和小高清拍的可以用EDIUS,网上也很好下载,不过你要是有更高端的非编软件也行,比如大洋,索贝,或者更高端的,那拍出来的片子一定不错的。

用这些软件个人觉得最头疼的就是制式问题了,剪了好几部,才彻底搞明白,由于不同的机器拍出来的制式多种多样,光一个MOV就十多种,什么AVI.mp4、m4v.wmv、asf、asx

....真的无法总结,要靠给位自己摸索了,一定要有耐心,记住,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热爱并坚持下去,一定能拍出来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上一篇:学生评语大全初中下一篇:网络营销具体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