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4-09-20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精选10篇)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1篇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铁路“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在这日新月异的铁路大发展中,多年建立和完善起来的铁路企业职工教育网络和体系发挥了很大作用,为铁路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铁路的发展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装备现代化和相应设施设备的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铁路企业职工培训管理进一步凸显了其基础和保障作用,同时,承担铁路职工培训管理机构也面临着自身不断完善和创新的问题,以更好地适应铁路发展对职工培训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培训模式;观念转变;管理制度;对策措施

一、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现状

1、现有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的实施机构及培训模式

目前铁路职工学员培训基本上还是执行指令性要求,执行培训任务的单位还是“三级”教育网络,在原有的学历教育院校脱离铁路后,培训基地成为了铁路职工培训的主要实施机构。针对职工培训,上级要求、规定也比较全面,形成了铁路职工培训体制上的固定模式。

2、现有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的师资组成和评价体系

现有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的师资组成,大致为生产厂家的技术专家,现场站段的技术骨干和各培训基地自有的专职师资。在执行培训任务过程中,根据培训任务的不同选聘不同的培训师资。

二、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转变跟不上铁路发展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多条高速铁路已投入使用。高铁时代的来临,对铁路职工学员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有学员培训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得到生产一线单位的足够重视,往往是某个点急需要用工或者是某项工作急需时才想到培训,从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跟上企业发展对职工培训的要求,停留在文字上的比较多,落实在实际工作上的比较少。

2、培训手段相对单一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仍然停留在过去学员培训的基础上,而实践示范又是表演式的走过场。电化教学、案例分析等在培训课程中的所占的比例很小。往往是重理论,轻技能,应付考试考核为主,这是现有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的瓶颈。

3、培训设施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职工教育的投资偏重于部属院校及中专,当这些承担学历教育重点单位脱离铁道部后,相应的优质资源随之一起带走,而留给现在承担铁路职工学员培训主要任务的培训机构是相对比较陈旧和落后的设施。

4、培训课程及专业体系重建脱节

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修程修制的变化随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高速铁路和既有线提速如火如荼的建设,职工培训的课程内容有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教材的开发、课程的设置等未能及时跟上。

5、管理制度老化

现有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相对应的规范文件很少,对培训过程的控制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加以规范,导致了目前很多做法及制度仍然停留在以前。无法激励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学员培训管理单位的主观能动性。

三、对策措施

1、创造条件,为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要创新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人员配置最优化;其次要根据用人需求,调整职工队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再次,要明确岗位基本素质要求、工作质量要求、技能要求及培训考核要求,建立健全岗位晋升制度。

当职工学员培训不再脱离生产一线,才能使学员的培训适应生产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学员教育培训体系,并根据铁路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鼓励性政策,支持铁路职工学员参加铁路行业外的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把学员的学习经历和成绩作为评优提拔的依据,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及时发现优秀的技术工人并加以重点培养,并对其加强业务技术指导,培养出一批名副其实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形成一支强大的优秀技术工人力量,带动技术工人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2、对培训的流程进行优化

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方案中各组成要素的分析以及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三部分是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的关键要素。其中培训方案中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资源的选择、确定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时间的确定、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等,是目前铁路职工学员培训走出计划模式的关键。

生产一线单位要按照各工种岗位技能标准进行考核,从而对学员技能、知识现状进行分析,以确定需培内容。合理安排用工,抽调好参培人员,并要使参培人员安下心来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机构根据培训时间、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和实作培训,并辅以安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等内容,切实提高参培人员的技能业务水平。培训完成后,按照岗位技能等级标准对参培人员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考核,考核成绩由培训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并反馈送培单位。送培单位则通过参培人员的岗位跟踪调查,对培训的效果向培训机构进行反馈,以利于进一步改进培训手段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3、职教从业人员的理念要进行必要的更新

要把培训从任务式转变为问题式,即铁路职工培训始终围绕铁路运输现场实际,不断解决现场学员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培训就是提高技能,而不是单纯完成任务提高待遇,更不能是应试教育培训,这是提高职工学员培训实际效果的关键。

4、铁路企业文化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在现有的职工培训中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铁路的企业精神应该是“安全、健康、和谐、效益”。培训机构是铁路职工培训管理的实施单位,也应该是铁路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如何把“安全、健康、和谐、效益”铁路企业精神贯穿到职工培训之中,也是发挥铁路培训机构培训效能的重要途径。

5、建立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培训是需要讲究培训效益的,培训效果的实际体现应该来自于铁路现场,从时间性、持续性、发展性上要充分优化,不能以简单的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结果,要针对培训实施过程各个环节的要素,制订相应的评价考核办法。从评价的层次上,要注意考虑到,参加培训学员,送培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师资及管理人员,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形成评价与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对培训效果不明显或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培训项目,要进行原因剖析,建议取消或进行重新设计或调整。

四、结束语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是铁路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属于劳动力的再生产。在观念上,职工培训管理工作是把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扩大培训规模,多出人才,保证培训质量,为铁路各岗位培养搞素质的技能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就是铁路培训管理的目的,也是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和铁路发展服务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奥林治(Orridge,英)著。李宏,张震译。如何进行培训[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2.[2] 徐训芳、张莉。对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2篇

开展公路职工教育的重要意义已普遍为人们所认识,然而长期以来职工教育却总不尽如人意,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个人以为,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公路职工教育的发展。

一、改革形势发展,首先要求公路企业要有明确的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才会把“人才”的问题作为企业走向市

场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才会把职工教育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明确的产权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存在的前提,只有加速产权制度改革,使公路企业产权明确,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能够担负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路企业,企业管理层才会真正关注职工队伍素质,才会自觉把职工教育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的公路形势,体制改革还未曾全部转化,仍属事业性质。部门领导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在养路费紧张情况下,难以把财力和精力放在职工教育上。陷于管理的种种繁杂事务之中,作为长期行为的科教工作自然就难以到位。

我国的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使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公路却仍然不适应日渐市场化的外部环境,难以为职工教育提供充分的条件。许多地方职工的再教育、培训费用都得职工自行解决。以教育为本之类的理论对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无济于事,因此职工教育还是难以摆上议事日程。

二、培育发展人才竞争市场,推动劳动力合理流动,促使供需两方面的竞争,才能促进职工教育的发展。

劳动力是最能动的生产要素,人的劳动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在当前公路部门内,还没有形成劳动力的竞争市场,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的培养发育,使我们需要的人力资源可以从市场中获得。通过培养公路劳动力竞争市场,可以使职工在其追求收入和福利最大化动机的支配下,不断提高自身各项素质、提高竞争能力。而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者,即现今的公路企业如果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也会受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支配,在这种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支配下,必须会增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个人而言,投资人力资本,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可以通过报酬得到回报,因此激励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关注自身劳动力的质量,从而推动职工教育的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路道德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才有助于公路职工教育的发展。

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它决定着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左右着社会经济生活秩序,造就出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因此与经济生活秩序和职工行为取向有着决定性关系的职工教育必然要受到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目前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尚未形成,使人们在道德约束上感到茫然。社会还未能从制度上迫使人们不敢失信和取财无道。还未能使人潜下心来学知识、学技术,靠劳动致富。还未能使广大劳动者领会到,要获得劳动力市场的信任,只能取决于其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因此在当前公路改革转型条件下,旧的文化支持诸如单纯倡导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而不从根本上解决职工提高生活质量问题、解决职工真正关心的后顾之忧、倡导全新的公路文化理念,使其基本上对公路职工的经济生活失去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抓紧构筑新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支持新的经济生活秩序、改变人的观念,从而推动职工教育的发展。

四、要确实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关心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从而促进职工教育工作的发展。

当前社会普遍缺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仅仅把“人”看作手段,而不是看作目的,尚未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最终发展的前提。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的基础上,通过生活质量的提高来实现。生活质量除了物质条件外,还包括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对公平竞争和发挥自己才能的追求,更包括对受教育权益的维护。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积极创造一个能不断促进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的社会政策,建立健全能充分促进和容纳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构建一个保证职工教育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关心群众,才能促进职工教育的发展。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3篇

一、铁路客运职工安全风险管理原则

铁路运输部门针对职工安全运用风险管理的方式, 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风险, 为职工日常工作提供安全保障。铁路客运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危险管理。当遇到风险时, 铁路运输部门能够依据风险管理原则来进行处理, 以此降低损失。首先, 风险自承原则, 即如何能够将面临的风险完全的自我吸收, 而不会影响到外部环境;其次, 减少风险原则, 即利用多种手段, 避免风险发生, 如果运输过程中已经发生了事故, 则风险管理人员应该采取合理有效措施, 降低风险给铁路单位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 规避风险, 即风险管理人员要采取合理手段, 避免风险, 或者是不去承担任何风险, 管理的重点是使用特定的方法, 规避风险的冲击。风险规避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消极规避, 另一种是积极规避。所谓消极规避就是指被动的逃避风险, 并不考虑自身的立场以及原有的目标;而积极规避就是主动规避, 对风险预先进行估计, 制定风险规避策略, 以此躲避风险, 减少损失。风险规避与风险自承最大的区别在于, 风险自成需要承担一部分风险, 但是也有可能会获得经济利益, 但是风险规避则是指不考虑经济意义的情况下, 完全的规避风险。

二、降低铁路客运职工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1 安全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

铁路客运职工安全风险管理人员, 首先要对安全风险值进行正确的评估, 明确风险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 之后才能够制定相应的对策, 减少风险。铁路客运职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法主要依据风险区域来进行选择。比如当风险处于不可忍受这一区域时, 风险控制就应该以规避风险为主, 而当风险处于可忍受区域时, 则管理人员要尽量的降低风险或者转移风险。而当存在的风险完全可以忽视, 即便发生也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时, 可以按照风险自承原则来处理风险。

2 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

2.1 注重安全教育

安全事故的出现,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铁路职工自身缺乏安全意识, 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因此很多人通常是在自己还未意识到危险时, 就发生了事故。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让铁路职工对于安全风险防范有一定的认知。安全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铁路职工充分认识到自己对自己负责, 既是尊重自己, 也是尊重他人。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全的开展工作, 才能为旅客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才能促进铁路客运系统的安全运行。我国民众交通安全意识一直都比较淡薄, 很多时候都是明知故犯, 危及个人生命的同时, 也给其他人员生命造成了威胁。所以在进行宣传教育时, 不但要让铁路职工认识到自身工作安全的重要性, 还要提醒职工在工作中要注意维护旅客安全, 对不遵守规定的旅客给予教育劝诫, 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手段, 以保障铁路职工和其他旅客的安全。子啊安全教育宣传中要采用多种手段, 如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

2.2 强化三个安全意识

在铁路客运职工的安全风险管理中, 应当着重强调三个安全意识, 分别是客运安全无小事、客运安全始终优先于效益、安全管理既看结果更重过程这三个意识。第一, 在铁路客运系统中, 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不是十分高, 这容易使铁路职工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 认为不会出现什么安全事故。但是从国内发生的客运安全事故来看, 客运安全一旦发生事故, 后果都相当严重, 且社会影响较大, 善后处理难度也很大。所以全体客运职工人员必须要将安全无小事这一意识深深印刻在心中。第二, 目前客运指标不断增加, 客运部门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逐渐忽视了安全效益。这一点是坚决不能出现的, 为此必须要职工心中存在客运安全始终优先于效益的安全意识。第三, 目前铁路客运安全管理的方式还较为简单粗放, 一些干部或职工也不将安全管理过程放在心上, 只重视安全结果, 这样不利于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为此客运处在全员教育中应强化“安全管理既看结果更重过程”的安全意识。

2.3 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突发问题应急处置得当, 就会化解将要发生的事故;应急处置不当, 就会使问题升级为事故, 甚至放大事故的等级。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置一直是客运安全管理的一块“短板”, 铁路部门应在这些地方多做了一些努力:一是完善和规范各类应急预案。按照简明实际, 操作性强的原则, 修订完善四类应急预案。二是强化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 组织全员考试和六次演练。三是加强动车组和高铁车站客运应急预案的研究, 学习外局经验, 结合实际, 使高铁客运安全应急预案更加完善和实用。四是快速处置突发事件, 在实际的工作应启动一定的安全应急策略, 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能够快速处置。

2.4 注重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

一是餐车防火控油烟, 客运段划定高压线, 严禁车上炼油和油炸食物, 对油垢、排烟罩实行专人清扫, 趟车考核。二是采暖防火抓使用, 张贴采暖炉使用示意图, 使列车员对照操作, 防止干烧, 并把列车员采暖炉操作技能与列车长联责考核。三是库内防火抓带班, 库内看车实行列车长带班制度, 同时加大了库内巡查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 可知铁路客运职工安全管理采用风险管理的方式非常适合, 工作人员对风险加以评估之后, 依照风险选择适当的管理对策。当然要想我国铁路客运职工真正的实现安全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同时给以铁路部门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芳.铁路运输人力资源结构与需求预测[D].华东交通大学, 2004.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职工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1)培训内容的陈旧。很多企业忙于日常生产,往往忽略职工培训这一重要板块,因而对职工培训投入的经费也少。相关领导人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往往不能突破个人认识与传统经验的局限,习惯性沿袭老一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思想,或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泛泛而谈。这些培训内容并不能适应新时代职工发展的需要,因为其老套落后,不能正确反映市场经济的最新动态。因此,老套落后的培训内容并不能真正促进职工发展,其不过是实现了对新时期职工落后思想层面的灌输,不仅局限了职工自由的思维活动空间,还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落后老套的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有的领导人在进行职工培训工作时,过于注重对社会热点的引进以体现自己思维观念的“与时俱进”,殊不知这种培训模式并不适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很多职工在接受培训后仍感觉一无所获。

(二)培训方式僵化。目前很多企业职工培训方式比较僵化,致使培训效果不佳。一般而言,领导人在培训工作中基本行使全部话语权,职工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学习。领导人多采取的“满堂讲”培训方式,将个人的认识和经验向职工全盘托出,致使培训内容枯燥无味,极易让职工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一般情况下培训现场气氛比较严肃和沉闷。这种培训方式过于僵化,难以刺激职工的学习兴趣,很多职工参加培训只是形式上的配合,并不能从心底里接受培训。同时,这种培训模式不利于发现职工的需求,听取职工的呼声,职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培训模式的僵化使得培训效果不容乐观。

(三)缺乏激励机制。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职工培训的时候,往往在培训内容和思想上过于突显企业利益的重要性,却很少考虑到职工个人利益,人力资源调配、职工薪酬待遇不能有效融入到培训内容中,直接挫伤了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此外,企业对职工培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有些企业在进行培训工作时,往往进行职工表彰环节,一般情况下培训进行到这个环节时,职工的热情和兴趣更加高昂。由此可知,激励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刺激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缺乏一套职工激励机制,并且注重对职工工作过失的惩罚,这很容易导致职工认为企业缺乏人情味,不利于塑造企业在职工心中的良好影响,也不利于提高职工服务企业的意愿,甚至出现轻视培训、懒于参加培训的现象。

二、对策

(一)优化培训内容。领导人在进行职工培训工作之前,要先做好培训工作相关准备。尤其是要重视培训内容的选取。在充分考虑本企业工作进程和职工工作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条件对职工进行实效培训。同时,培训内容要充分融合企业的目标规划及对职工的利益保障,可以通过职工交流平台来了解广大职工的心声,了解大多数人的渴望,对职工的反映进行筛选,将重点内容进行记录,然后在培训活动中进行解释,以此来消除职工心中的矛盾和困惑。总之,加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加强对职工工作内容和岗位责任的研究,根据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分组培训,根据不同组别的培训需求进行培训内容选取和优化。

(二)创新培训模式。企业职工培训应该充分体现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及效益性等特点。而要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定期开设讲座。邀请全面、准确掌握市场经济走向、精通企业最新技术的专家进行作专题报告,让职工在专业人士的解惑传道下,更好地感受企业文化,并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明确企业发展走向,掌握企业新技术。这种培训模式适合高层次管理人员培训。二、案例分析法。领导人在进行培训工作时,可以选取企业成功的案例进行现场分析,剖析实例,让职工在实例中掌握相关知识,获取成功经验。三、经验交流法。在培训过程中,领导人可以巧妙设置互动环节,通过这个环节来活跃严肃气氛,并达到了解职工情况的目的。领导人可以邀请优秀的职工代表进行工作经验分享,职工代表向广大职工传授工作技巧和技术要领,让更多的职工通过培训切实获得自身的发展。

(三)融进激励因素。为了提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培训的积极性,领导人应该巧妙地在培训过程中融进激励因素。而最能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因素便是薪酬待遇。因此,在培训工作中应该充分体现对职工个人利益的重视。适当增设薪酬体系讨论环节。将薪酬计算原则明确细分,接受职工的检验与发问,可以根据职工提出的意见,对薪酬体系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相应调整。这样可以直接刺激职工参与企业培训的欲望。

结束语: 职工培训是企业精英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进行职工培训时,要突破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最大程度地刺激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培训实效,促进职工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培林.加强职工培训为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员工[J].现代经济信息.2012,(02):137-138.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5篇

学校教职工出勤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姚忠勇

摘 要:教职工考勤工作是学校校风建设的根本,是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职工考勤制度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思想、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师风;考勤;管理

一、考勤管理的重要意义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其办学思想、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教职工考勤工作是学校师风建设的根本,是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切实抓好教职工的考勤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和各项集体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强教职工的组织纪律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有效的考勤制度不仅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而且还能密切干群关系,强化教师的工作责任感。

二、问题的发现

某某学校为了规范教职工考勤管理,严肃工作纪律,提高教师出勤率,提升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特购买指纹考勤机安放在门卫室,制定了严格的指纹考勤机监管制度,由保卫人员对指纹考勤机监管,以防被人为损坏。同时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指纹考勤机的出勤制度。指纹考勤机上的考勤记录时间要求以“秒”为单位。如果门卫没按学校规定私自放教职工出校门,一经发现,将对门卫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学校定时或不定时调看学校监控,看门卫的履职情况。学校安排专人对教职工每周的出勤作详细统计,在教师会上公布教职工出勤情况,并给违规行为相应的处罚。

指纹考勤机作为考勤工具以来,出现这么几种现象:(1)教师虽然执行,认为太不人性化,领导对教职工出勤管理太死板,戏称门卫人员“监狱长”.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完成好了,是否一直在校坐班可以不用作硬性的规定,甚至,放学后,还延迟教师离校回家时间。(2)教职工抵触情绪大,指纹考勤机经常出现划痕破坏,甚至被摔坏,学校管理起来比较难办。(3)有的老师中途急需出校办私事,不去批条,不按指纹,私自出校门屡有发生,结果指纹考勤还是无法全面反映出教师实际的在校坐班情况。

三、督导与评价

考勤制度是为维护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严肃纪律,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中讲到的情况实际上就是指纹考勤机这种机械式管理方式是否适应学校教师的出勤考核管理?我们认为:案例中某某学校用指纹考勤机对教师进行严格考勤的`方式,不适合学校管理。从案例中教师对考勤机考勤的态度中不难看到,教师尽管出工,但未必出力,且这种机器化的管理教师认为冷漠无情,是一种非人性化管理方式,不利于激发激活教师内动力。(1)教师的工作不同于企业和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工作比较安定,相对愉快,只要开学初所任课程和所上班级确定,教师一年甚至几年有可能不会改变所教课程和所任班级,同时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从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是件愉快的事情;(2)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可以说是个良心活,需要教师自觉和自律,教师的工作不完全都在上班小时之内完成,如辅导、家访等;(3)教师工作的时间和地点还具有不确定性,除课堂教学外,教师工作都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如备课和批改作业;(4)教师工作相对独立,教师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又完成了学校的其他工作,同时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可以说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所以案例中用指纹考勤机对教师进行考勤的方式,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到达或离开学校,一直是学校考勤时面临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四、督导与指导

如何完善学校出勤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严格工作纪律,提高办学质量,奖勤罚懒,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呢?

1.教职工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无特殊事,不得耽误工作。

2.灵活制定各种检查制度,制度的制定不能为管人而定,而应为激活人的内动力,发挥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充分发挥组织最大效能而定,考勤工作由机械地记录缺勤情况逐步深化为实地考核各年级各班教师的履职情况。

3.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最好是达到刚性和弹性的统一。理性的常规管理是一种把组织意志变为自觉行动的管理,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发挥智慧的空间,是为教师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6篇

专业论文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建设的发展和技术的进一步分工,其中一些工程逐渐形成为独立的学科,如机车工程、车辆工程、信号工程;另外一些工程逐渐归入各自的本门学科,如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现在铁路工程一词已仅狭义地指:铁路选线、铁路轨道、路基和铁路站场及枢纽,其中站场设计在中国和苏联的有关学院虽已归入“运输”专业,但在欧、美各国仍列入“铁路工程”中。站场设计乃是运输与工程两专业人员均需具备的知识,而站场工程则是铁路工程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由于铁路施工所涉及的部门较多,而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很难做到对更改的施工计划清楚了解,信息比较滞后,而且又加上有的项目工期很紧,会临时增加一些施工任务,这样就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使得施工管理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更安全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一些比较关键的程序,进而严重影响施工安全,给国家和人们造成不可预知的事故。

二.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记录的“三违”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纵观所有铁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特别是邻近营业线施工事故,经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事故都有着基本相同的原因: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方法,直接引起了事故的发生;各级领导盯控不严,导安全管理人员卡控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治理,从而没有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涉及施工的部门准备工作不足,且之间配合较差。由于铁路施工,特别是营业线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单位非常多,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的管理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都会影响到整个安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施工的顺利进行。往往一个环节出错,都会误导之后所有的环节,影响工作进程,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隐患。这就需要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不能只管分配任务,更重要的是必须明确责任人、监控人,发挥好业务骨干的作用。如果由于个别单位疏于管理,不严格要求,准备工作应付差事,存在侥幸心理,主管领导和人员在施工之前不亲临现场,对设备质量、型号、数量没做到心知肚明,进而使进路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准备,就会给以后发生事故埋下隐患。因此就需要涉及施工的各个部门不但要做好、做足自己的准备工作,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还应该和其他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如果本部门的工作不能按质按量准时完成,必然挤占下一道工序和其他部门的作业时间,最终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影响正常的运输秩序。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整体配合意识,形成默契,统一做好周密严谨的部署工作,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4.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在例行管理中,各级管理部门对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施工方法、作业流程、人员安排、机械组织、影响范围、行车办法等常规程序上做的比较仔细、认真,也很有经验。对一般常见的突发状况也能做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但是应急预案比较格式化、不灵活,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这种一般的紧急预案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故的发生而束手无策。

5.由于一些现场监管人员对业务陌生以及缺乏责任心,而导致了对铁路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严重不足。有的监管人员并没有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配合,也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出现。另外,有些现场监管人员对基本防范事故的知识没能完全掌握,加上每个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各有高低,而现场的监管力度又不够,使得一些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6.现如今,一些施工单位的基础管理及施工组织还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也对施工单位的基础管理和职工素质管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投入也很多,但是施工的基础管理、施工方案等仍然比较薄弱,甚至有些单位还出现了很多影响施工安全的问题,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如:施工机械故障率较高、施工人员素质偏低、施工方案差等。并且对施工进行管理时,也没有对施工方法、机械组织、施工人员等进行有效的协调,从而导致在遇到一般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给运输安全与畅通带来影响。

三.解决铁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可以说,铁路施工安全已成为制约铁路运输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对此,要针对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严格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一项施工任务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的施工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前,施工方、运输部门、设备接管运营方等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进行各种风险和危险因数进行辨识、排查,并制定专项应对方案和措施;详细检查施工前各项准备情况和有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并且要对所有参加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使每个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非常熟悉,了解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各项安全管理、技术措施,进而在施工过程中不留疑点,努力认真的做好每一道工序的工作,从而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此外,也要涉及施工生产的其他单位和各个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提高整体配合意识,确保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中各级领导要层层把好关。施工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是严格加强现场控制。铁路施工单位领导应当做到:首先要组织层层审查施工方案,如果施工危险性较大,则需要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按照专家会意见完善施工方案;对所有参与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召开施工安全预备会,根据施工等级的不同,主管领导要亲自主持施工预备会,所有作业人员都要参加。其次要严把施工命令关,命令包括施工开始和结束时间,施工项目及具体内容,产生的各种非正常行车的办理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最后是亲自监控作业关键环节作业,详细了解和掌握施工的进度,亲自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严格遵守施工纪律,协调各工种、各岗位、各环节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作业,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施工环境。

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作业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又一重要措施。相关部门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以便及时的进行维修;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作业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错;同时,使用一些高科技的设备,这样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安全度,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的处理。

4.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形式。施工计划和组织是确保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认真学习、研究安全协议与施工方案,并要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的特殊性来编制施工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各项施工组织工作。二是要重视施工安全交底制度。施工前,要召集工作人员开展施工预备会,全面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类情况,完善各类施工安全预案。施工时,要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力度,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施工后,要注意总结安全管理的经验,对预案不完善之处进行修订。三是要尽量避免出现施工临时变更的情况,更要杜绝频繁变更施工计划的情况。如果一定要变更施工计划,要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施工计划的变更情况,针对施工计划的变更情况及时的调整安全措施,避免出现遗漏。

5.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为了使铁路施工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各施工单位之间应签订一份安全协议,单位内部应层层签订安全质量承诺书,单位内部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通过安全协议,可以很好的约束各单位的行为,有效约束各方,一旦发生由于违反协议而造成隐患甚至事故的问题,必须由相应的一方承担责任,并对其做出相应的惩罚。通过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在施工中,可以在施工单位内部形成层层落实到人的安全责任,对事故作业中“三违”人员和单位进行处罚,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施工作业并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大力推进铁路施工标准化作业,保证施工安全。

五.结束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综上所述,需要涉及施工的各单位和部门不但要做好、做足自己的准备工作,严格设计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作业,大力推进施工安全标准化作业,还应该和其他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如果本部门的工作不能按质按量准时完成,必然挤占下一道工序和其他部门的作业时间,最终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影响正常的运输秩序。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整体配合意识,形成默契,统一做好周密严谨的部署工作,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尹新庆 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经济师》-2011年1期

[2] 雷来源 略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6期

[3] 闰少辉 王海燕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议论文]2008-2008年全国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研讨会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7篇

通过施工项目管理的亲身实践,对铁路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良问题以及对其中教训、经验的`反思,共同探讨旨在提高成本管理效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作 者:唐贵雄 张晓东 作者单位:唐贵雄(中铁大桥局集团一公司)

张晓东(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8篇

关键词:铁路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对策

1 引言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 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其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提升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铁路部门的产业竞争力, 还对全国各行各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与推动作用。“十一五”期间, 全国要新建铁路19 800km, 其中客运专线9 800km, 总营业里程将达到9.5万km。快速的客运网将初步建成, 列车时速达到200km以上, 同时在1.3万km的既有线提速干线上实现客车时速200km。技术装备现代化基本实现, 700列动车组、1 000台以上大功率电力和内燃机车投入运营。机车车辆检修初步实现现代化, 建成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四大现代化检修基地。面对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远景规划, 铁路企业亟须通过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中心, 以用工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协调机制为保障的一整套制度创新, 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近年来, 铁道部始终要求各路局把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 通过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 积极创新, 狠抓落实, 使得全路职工的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铁路部门的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跨越式发展远景目标及“十一五”战略规划。

1 铁路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首先是领导重视不够, 大部分企业虽制订了书面的、正式的员工培训计划, 但这样的计划往往得不到执行。另一方面在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 没有将职工教育融入安全运输生产管理, 没有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没有与其任职目标相联系, 没有与提职使用、经济利益挂钩, 导致一些领导对职教工作口头重视, 而实际行动不够、措施不力, 有的为了完成培训任务, 甚至对培训人数造假来应付检查。

其次是职工重视不够:仍有许多铁路职工的思想观念没有转换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 缺乏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 很多员工认为“企业培训”只是个概念, 没有意识到培训是企业给员工的“最大福利”, 更不懂的利用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1.2 铁路部门用工制度不够灵活

铁路部门从人员来源来看, 主要是复转军人和部分大中专技校毕业生。从人员使用来看, 铁路工作岗位较为稳定, 职工缺乏提高技能水平的内在积极性,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铁路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缺乏创新, 不能激发员工提高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薪酬方面, 不同技能层级的员工收入差距太小, 职工对提高职业技能缺乏内在动力, 全路职工工资地域差异较小, 经济发达地区铁路职工流失严重。职业发展方面, 传统的身份管理制度造成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道路狭窄, 技术工人对自身前途信心不足。

1.3 培训计划与培训需求相脱节

企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 闭门造车的现象较为严重, 企业在培训前做需求分析且能按照需求分析安排培训的很少, 很多企业根本不去了解员工真正需要哪一类的培训, 哪种培训会对员工未来的工作有本质性的帮助。因此, 员工对企业培训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 多数受训人员认为培训对自己没有用。

1.4 企业对培训缺乏评估

企业往往把培训看成没有或只有很少回报的投资, 管理者和培训者通常缺乏进行培训评估的专业技术或者不愿为评估投入时间和精力, 企业在培训后没有进行过培训效果评估, 究竟企业安排的培训效果如何, 是否对职工有帮助, 讲师授课水平如何, 管理者不得而知。

2 提高职工培训质量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 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加强职工培训工作, 是落实人才强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 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必须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各级党政领导和员工教育工作者, 都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提高对员工教育工作的认识, 并切实抓好。一定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思路, 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 不断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不断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培训内容, 不断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 为完成企业各项经营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2.2 建立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

不是所有的培训都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开展正确的培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 企业培训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 明确教育培训的培训目标, 分层次、分阶段地组织培训。既要重视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也重视一线工人的培训;既要重视现行的各种技术培训, 也重视即将实施的新技术的培训;在企业形成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有效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建立培训组织管理机构 (或专门负责人) 、规范培训工作流程、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教师等内容。

1) 建立专门的培训组织管理机构。企业的培训事关企业的发展战略, 培训要有专门的机构、专人来负责。在对待培训这项工作时要树立战略眼光, 不要计较眼前得失。要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 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进行培训与普通教育不同, 它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一中心,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间性的特点。企业需要什么、员工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 要讲究实际、突出实效、学以致用, 少搞形式主义的东西。

2) 构建培训工作流程。有效培训工作体系, 应按照一定流程进行。培训从性质上讲也属于项目的范畴, 员工培训的一般流程, 可参考项目管理的程序进行, 如图1所示。

3) 确定培训对象。是企业的责任, 接受培训是每位职工的权力与义务, 但不能搞“ 一刀切” 对于受训人员而言, 受训时间有先有后, 应依据个人情况、素质, 工作岗位的需求等方面确定。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 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等。

4) 选择培训内容。铁路企业职工培训的内容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及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 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培训内容。一般培训的内容包括个方面:一是职工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应该使职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而且职工还应该了解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 如, 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状况、规章制度等, 从而便于职工参与企业活动, 增强职工主人翁精神;二是职工技能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职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 如, 谈判技能、操作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等, 以此也能够培养、开发职工的潜能;三是职工工作态度的培训, 职工态度如何, 对职工的士气及企业的绩效影响甚大, 通过培训建立起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相互信任, 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 培养员工应具备的精神准备和态度, 增强企业集体合作的精神和凝聚力。

5) 选配合格的培训教师。合格的培训教师要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热情。其中, 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培训内容, 培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二是对培训内容所涉及的问题有实际工作经验;三是有授课经验和技巧, 能组织调动课堂气氛;四是积累了大量的培训经验和资料, 能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工作热情对教师同样重要, 它意味着教师是否热爱这份工作, 这将是一种态度。培训教师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来自铁路企业内部;二是外聘。从企业内部选拔培训教师, 好处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可降低培训成本, 缺点是可能缺乏培训授课技巧, 不能进行生动的讲解而外聘的培训教师, 缺点是费用较高, 而且目前很多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企业在选配教师时应慎重。

2.3 加强职工培训绩效评估

正确评估培训绩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 存在的培训动力不足, 员工培训积极性不高, 与没有好的绩效评估体系有密切的关系。培训绩效要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培训的有效性是指培训工作对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 培训的效益性是判断培训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全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不仅仅是判断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

从绩效评估的时间可将绩效评估分为, 培训结业时教师对学员的评定和事后企业的应用反馈。前者重视培训活动的改善, 从而达到提升实质培训成效的作用, 后者则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参考。从合理化的观点来看, 最好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2.4 建立职工培训激励机制

(1) 实行竞争上岗、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持证上岗等制度, 使职工意识到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的重要性, 增强不努力工作就会被淘汰的危机感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按照素质、能力决定岗位, 岗位、业绩决定收入的原则, 通过强化培训, 严格考核, 公平竞争, 深化分配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 建立职工素质与人员使用、收入待遇挂钩的机制, 增强职工主动学习技术业务的内在动力。

建立科学、多层次、规范化的职工资格评价体系, 严格规范技术要求, 坚持以实际技能为标准, 评聘技术等级, 并保持技能鉴定工作的经常性。提高职工的社会地位、树立科研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并重的观念, 创造有利于职工发展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其次, 企业要充分信任并赋予职工工作重任, 通过推行评聘技术担当和专业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 凸显他们作为创新人才的作用和地位。

(2) 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职工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工的培养、使用以及各种相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必须充分体现市场的规律与要求, 走市场化道路。首先要建立职业资格和就业准入制度。推行职工资格证与学历并重的做法, 实现以市场为手段来衡量职工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其次企业内部职工的待遇与市场价格接轨相对应, 要以劳动力价格理论为指导, 推动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形成科学合理公正的职工酬金制度。

3 结束语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人才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升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远景规划, 铁路企业应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 强化新举措, 进一步做好职工培训工作, 为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渤.加强教育培训增强企业竞争力[J].企业培训, 2006.

[2]杨明卿.谈职工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3]宋修德.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J].中国劳动, 2006, 4.

铁路职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第9篇

[关键词]铁路职工教育;对策;措施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诸多行业的进步,这其中也包括铁路技术,而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对铁路职工的素质也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工作中对职工培训的质量也有了全新的要求,职工教育应该和时代的发展完全相适应,其一定要可以顺应整个行业的变化,同时还要对职工的素质和职业服务的能力,同时企业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储备更多的发展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对铁路职工教育进行全面的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1、铁路职工教育现状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培训质量较低

在职业教育当中,不断的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提高办学的效益能够十分有效的提升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同时它也是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一个主要趋势。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呈现出了社会化的特点,职业教育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同时它也是整个企事业单位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此外,职业教育周期相对较长,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见效,在知识积累方面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根据教育的相关规律去执行,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加以管理,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1.2一些领导对职业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理论上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要真的落实到实践上就很难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很多领导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将生产当做是控制的重点,而对职业教育根本就不是非常的重视。因为制度建设的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缺乏比较有效的运行机制,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职教管理机构萎缩的情况,从而对整个职教的管理工作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3培训基地较为分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生产的具体方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之后,站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办公地点相对较多,很多站段都成为了培训基地,这些地点的空间相对较大,但是真正能够走上讲台的教师数量却十分有限。

1.4考试制度落后

在职教过程中,很多考试还是处在相对较为滞后的状态,同时很多考试还是两张卷子,若干类的题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考察的是记忆力,在职工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操作,并不需要记忆那么多字面上的内容,很多員工的年龄也比较大,记忆力也不是很好,所以这种考试的模式很难让他们讲自己指导的一些比较实用的技术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一来也就对职教的管理起到了非常不利的作用。

1.5没有配套的教材

职工教育培训的时间并不是非常长,所以缺少一定的全面性,智能挑选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不同出版社所出版的基础知识都不是非常相同,在这过程中也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教材。

1.6现有的职教人员知识相对较为落后

在我国的铁路职业教育当中,主要针对的是技术人员,在很多培训开始之前都不能及时的通知职教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职教系统对芯的知识并不是十分的了解。

1.7设备投入明显不足

计算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十分充分的体现出计算机自身的交互性和反馈性等特点,在职教的过程中对图文等知识都不是十分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把比较难理解的信息也就无法从抽象转向具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无法充分的发挥其作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是购买了设备,但是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以及制作课件需要掌握的内容都没有系统的培训,很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只是对其进行了十分简单的使用,所以也无法充分的保证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总体上来说,资金的投入也不是很充足。

2、铁路企业职工教育改革的措施

2.1转变观念,对培训制度进行改革

当前我国的铁路企业制度建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对要对改革进行有效的深化,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一个相对较为标准的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及技术工人队伍等等,它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此外还要在制度建设中充分的贯彻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此外还要建立高级的培训班,只有在考核合格之后获得考核证书之后才能上岗。其次就是要建立培训档案,对具体情况予以全面控制,这样才能有效的为今后的发展找寻到正确的方向。

2.2改革和完善职工教育运行的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自身的职责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需求的规划进行有效的研究,对其中的关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尤其是那些空间比较大,但是专业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的培训基地,同时还要在培训中积极的开展网络远程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教育资源共享的效果。

其次是要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同时在办学、教学和求学方面要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建立有效堵塞鼓励和激励措施,同时将职工教育的目的纳入到管理责任制度当中去。

2.3改革现有考试制度,注重实践第一

1)加大现场实作考试的力度,职工教育是技术能力的培训,不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所以重点应放在动手能力上;2)对于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可采用开放性论述的方式,既能全面考核职工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避免抄袭现象;3)提高教师的出题水平,多出紧贴现场实际的应用类题型,不出死记硬背的题型。

2.4职教工作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实作知识

职教工作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扎实的实作知识。况且一个职教老师精通实作技能,通过教学,广大职工也就学会了,更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所以如若业务处室举行新知识培训及练功比武,应首先考虑职教系统职工参与进来,如不能参与也要去现场观摩。

2.5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对职教老师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培训,使其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步骤、使用规范以及常见设备问题的排除,进一步提高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能。职教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将为铁路职工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铁路职工教育工作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的一点就是还存在驻俄一定的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予以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刚.地方铁路公司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03)

铁路职工学员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10篇

及对策建议思考

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赋予企业的使命,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的现状,并分别从生活保障、文化建设和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重点,同时合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企业的离退休职工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奋斗一生,企业应充分认可离退休职工的价值和地位,将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对离退休职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不但在生活保障上给予关心,同时在离退休职工社会文化活动以及实现其自我价值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发挥企业的社会化职能。随着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日益增加以及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难度也逐步增大,企业应与时俱进,抓准离退休职工的管理难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离退休职工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及社会对于离退休职工等老年人的关爱也不断加大,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也在日趋完善,但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比较单一,在离退休职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让比较落后。

(一)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工作重心全部都放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上面,忽略了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也有部分企业认为,离退休职工已经离开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进步没有任何作用,同时离退休职工离开企业后自然由社会管理和服务,企业再不需要进行管理,同时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还需要花费企业的精力和财力,增加企业负担。或者有的企业只是把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当做一种政治任务,而非主观意识上愿意用心去管,企业不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机构,导致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实际的管理效果。

(二)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的方式方法单一

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相对细致复杂的系统工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适时掌握离退休职工的各种信息,并按照不同职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帮助。目前的很多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上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很多时候只限于对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情况大致了解,对于个别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在春节等重大节日进行简单的慰问等,对于离退休职工的思想状况、身体状况以及离退休职工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都不予关注,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笼统和粗放,离退休职工也很难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关心。

(三)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信息化管理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很多企业对于职工的管理也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全面和完善。然而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却相对滞后,离退休职工的人事档案都还是纸质档案,而且存在档案缺失的情况。一方面加大了档案保管和档案查询的难度,另一方面也难以实现档案的更新和社会对接,这给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以及在离退休职工全面实行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进展方面都造成较大的阻碍。

二、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管理重点

使离退休职工能够身心健康的生活并进一步实现其社会价值是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的根本目的,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不但要重点关注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各项保障,同时需要在离退休职工的文化需求和价值突破等方面给以引导和帮助。

(一)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

离退休职工的各项生活保障是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企业应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重视程度,以尊重和服务的理念真心实意为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做好各项生活保障工作。离退休职工的年龄相对较大,身体状况也相对较差,这就需要企业切实从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方面入手,及时掌握离退休职工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以及医疗费用报销等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状况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办法为离退休职工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比如协助离退休职工办理相关手续、企业自身同时协调政府部门对存在困难的离退休职工给予救济等,在离退休职工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有效管理,使其生活质量能够进一步提高。

(二)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建设

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建设是其能够快乐生活的重要支撑,工作是人获得生活乐趣的重要途径,而离退休职工在离开工作岗位后,以往在工作中可以获得的乐趣也就难以满足,这就需要企业必须重点关注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建设,使其能够在社会中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离退休职工文化建设方面担负起组织、协助和引导的职责,不断加强与相关社会职能部门和相关组织的协调,加大企业对离退休职工文娱活动的组织力度,同时积极引导离退休职工参与各项文娱活动,从而丰富离退休职工的业余生活,使其保持良好的思想心态在社会中快乐的生活。另外,现代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电信诈骗技术也无孔不入,很多离退休职工因为对于网络技术的了解不多,导致很多离退休职工卷入到电信诈骗中并深受其害,企业应应加大此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建设,使离退休职工能够树立正确的防风险意识,既保证离退休职工的经济不受损失,也使离退休人员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

(三)离退休职工的价值实现

离退休职工经过在企业几十年的工作,对企业的历史、环境、生产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了解都极为透彻,对于企业而言,离退休职工是企业的一块瑰宝,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种无形资产,需要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中进行挖掘。另外,离退休职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都能够从容应对和解决。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上需要加强沟通,积极引导,不定时的组织离退休职工返回企业进行参观,并在企业规划以及具体的技术、管理等方面向离退休职工进行咨询。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离退休职工的具体状况,推荐离退休职工在社会各组织、各企业中继续发挥余热,鼓励离退休职工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使离退休职工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工作中来,离退休职工在参与的过程中,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离退休职工的个人价值得以进一步实现。

三、离退休职工管理的解决措施

离退休职工因其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下降,居住较为分散,信息掌控相对较差等客观因素,使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管理水平,使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更加完善。

(一)做好离退休职工信息的动态化管理

企业离退休职工在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企业的离退休职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且离退休职工的各种信息也时刻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企业做好离退休职工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工作,以保证离退休职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于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能够更加准确的给予帮助和支持。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进行离退休职工的信息登记工作。因为时间跨度较大,加上很多企业不重视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使得企业的离退休职工档案存在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情况,企业需要及时进行信息补充和核对,对离退休职工的年龄、工齡、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具体住址、联系方式等等进一步完善,同时需要注意与离退休职工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办法,要从真心帮助离退休职工的心理出发,耐心真诚的去沟通,另外也需要管理人员积极对接社区、社保局等单位,同时加大企业自身对离退休职工档案的清查力度,使企业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每一位离退休职工的适时状况,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离退休职工给予帮助和支持。

(二)加大对离退休职工的关注力度和范围

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应更多的立足于对其的关心和帮助。这就需要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老人的思想,加大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关注力度,同时需要企业不断转变管理理念,结合社会实际和现代生活元素多元化的开展各项离退休职工活动,提高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服务职能。加大关注力度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在企业精力及财力等各方面都给予支持。这既是对离退休职工所做贡献的认可和尊重,也是关爱老人展示企业社会担当的具体表现。对于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关注,不仅要在生活保障上进行关心问候,更应该做好各项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助离退休职工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组织引导离退休职工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离退休职工提供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搭建离退休职工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三)加快推进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和政府对离退休职工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并在离退休职工管理上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使企业离退休职工能够得到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服务,企业必须加快推进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以保证离退休职工能够及时得到社会的各种专项服务。这就需要企业加大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力度,努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快完善离退休职工的人事档案,并积极对接社区、街道等政府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等社会组织,并对离退休职工做好相关的政策解释工作,积极协助离退休职工办理相关手续,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及时完成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职能移交,使离退休职工能够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提高离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

四、结语

上一篇:大语文写作技巧下一篇:关于建设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