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读后感300字

2024-08-27

朗读者读后感300字(精选12篇)

朗读者读后感300字 第1篇

这本书我没有读懂,因为我心中好有好多的疑问。从真相揭开的那章起,我就一直哭着读下去……我现在还不想去思考那些重大的关于“第三帝国”的主题,我只想说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动和遗憾……

一个15岁的少年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他们之间的爱情我深信不疑。他们的爱情开始和结束基于朗读,基于“汉娜"对于身为文盲的耻辱,基于对文字、文学的热爱,这点我也深信不疑。可是我真的无法接受“汉娜”竟会因为这样的耻辱而成为”纳粹”集中营的看守,无法接受她因为要隐藏这个秘密而离开自己心爱的人,无法接受她为保守这个秘密,不惜在监狱里渡过一生,更无法接受“米夏”本可以拯救自己的爱人却因为要保留爱人的自尊而放弃拯救的机会,还有无法接受年老的“汉娜”本可以在即将和爱人重新在一起却在那个黎明上吊自杀,我无法接受……

是的,我一遍遍地想象着倘若当初“米夏”去劝说“汉娜”说出实情,那结局会是怎样?倘若“米夏”将秘密与法官说出,“汉娜”是否可以和爱人在一起;倘若“米夏”见到年老的“汉娜”还是像年轻时那么热情地拥抱她,汉娜是不是就不会自杀;倘若汉娜在监狱里,“米夏”不仅仅是寄出朗读带,也偶尔写写信,那汉娜是不是有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倘若当初“米夏”能向自己的同学大方地介绍自己的爱人,那汉娜是否不会因为自己心中的耻辱而愧疚离去……

可惜的是这并不是作者所写的,他写得那么令人心碎,把那一切美好的东西不断地撕裂、撕裂……让我们这些可怜的读者眼见着主人公可以改变命运却一步步走向悲剧的命运……可这所有悲剧的来源竟然是因为那不会写、不会读的耻辱……

对此,我无话可说,留在我脑海的依然是“汉娜”站在书房时手指划过那一本本书脊的场景,是汉娜在监狱里听着朗读带艰难学着写字时疲惫而幸福的身影,是汉娜等不到爱人的来信时的失望表情,是汉娜面对黎明来到时的忐忑不安和绝望的守望……

我真的无话可说,唯有泪水能洗掉我此时的遗憾心情…………

朗读者读后感300字 第2篇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这样看来,这个节目的本质并不新鲜,更像是把曾红极一时的《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访谈类节目的重新包装。若从谈话节目层面去衡量,相较央视此前的谈话节目――以煽情为特征的《艺术人生》为例,《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300字 第3篇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已经不再仅仅是朗读,它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然而朗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八九十年代人们还记得读书时期朗读课本时,文学经由口腔幻化成如音符般优美动人的声线时的触感;父母辈们更甚,他们亲历了需要将相思或愁绪诉诸笔端、将豪气和梦想高声疾呼的年代。但是在媒介技术剧烈变革的当下,在这个“去历史化”的时代里,朗读,不可幸免地只能成为一场集体回忆。

《朗读者》的优秀观后感300字 第4篇

每个人对于生命的意义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 “人”虽然身为在大自然中的一种高级动物,其实和天上的鸟儿,丛林的树,地上的象,水里的鱼,路边的花一样。都是存在在这大自然中的一份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借助植物,动物,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人与自然本应和平的相处,作为“高等动物”更有责任和义务主动承担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大自然。而不是为了自私己见,亦或是个人利益去摧毁和伤害大自然的“环境”。 生命的意义于个人来的观点而言:生命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 我曾经很多次在心底里反复的询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是,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答案――过程。

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或名利,或情感。而是走过没走的路,看过从来没看过的风景,品尝从未吃过的美食,翻阅不同的书籍,遇见不同性格的人,听从来没听过的音乐等等……这才是赋予生命的意义和色彩!其实,人的生命就如同“鲜花”,从一颗种子,到发芽,花苞,绽放,凋零的过程。当然,不同的种子会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韵味。因此组成了多彩的花海……就如同这色彩斑斓的世界。 因此,我们都一样;因此,我们不一样。 我认为每个人都因该多一些勇气,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我们都拥有去追寻和去探索的权力。所以请谨记“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所以,想去的地方就去,遇到喜欢的人就去追,其实,无论路通往哪里,只要是自己内心的选择,那就是对的路!也是对的人生……我们只需要坚持走下去,认真去体验和感受……

让我们带着美好,期待去迎接每一天,享受着一切的到来!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300字 第5篇

他说:“我也不觉得我是一个大才,因为我在农村这样一个广阔天地里,它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这个小才,可以有了大用。”

董卿给观众读了一个数据:第一年,他帮所在村村民引进了80多万资金,建起了新的敬老院,然后三年里修了水渠,重新硬化了村公路,同时引进了信息化教学设备.....

看着他脚穿解放鞋、数日不洗澡,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淳朴形象,加上他那朴实无华的语言,怎能不让人们心生敬意?

和他一起上台的还有几位,也是和他一样回农村做贡献的各大名校的毕业生,他们一同朗读了迟子建的《泥泞》。

第六期朗读者观后感300字 第6篇

昨天又看了一期朗读者,喜欢这个节目,不仅是迷恋董卿的颜值和才华,更为每一位朗读者背后的故事和所读篇目所感动。陆川导演冒着生命危险历经两年拍摄《可可西里》,让世人体会到自然的宏大和生命的脆弱,一篇王宗仁的文学短篇《藏羚羊的跪拜》,彰显母爱的神圣与伟大,最终猎人放下猎枪、埋葬藏羚羊是人性善良的回归;斯琴高娃是一位坚强而优秀的演员,在荧屏上塑造了无数入木三分的角色,一篇贾平凹回忆母亲的文章,真挚的情感让观众热泪盈眶;赖敏和丁一舟的爱情故事值得称道,赖敏先天性小脑萎缩症为她的生命提早打上死亡戳,丁一舟坚信爱情是过的精神世界,两人以三轮车为交通工具开始心形之旅,婚姻道路走得浪漫而坚定,三毛的一篇《你是我不及的梦》,赖敏几度哽咽读完,可能是表达的情感契合吧。很喜欢央视这个节目。

第六期朗读者观后感300字 第7篇

从下班回到家看到那起辱母刺杀案,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震惊!气愤!悲哀!已经凌晨五点了,毫无睡意!打开视频看到新一期的朗读者《眼泪》!当听到斯琴高娃读的那首写给母亲时,泪如雨下....我们的母亲,用尽一生时间都在爱护着我们,保护着我们!所以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你,不准任何人欺负你,愿把我的一切都献给你,何况是生命呢?在触碰到底线之下时,没有理性,没有法律,一切都只是源于爱和本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希望明天的天依旧是蓝色最终的大巴还是会被群驴们推翻!!!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300字 第8篇

一、形式新颖。朗读者名人居多,来自不同岗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诗歌,读给自己最爱的人听。其中濮承熙读了老舍的一段文字送给曾经帮他做手术的荣医生,荣医生是他生命中的恩人。朗读者自己的故事加上老舍的故事,构成一部心灵上的交响曲,让听者无不为之动情。这样的形式让读书变得生动有趣。

二、内容广泛。朗读的内容知识面广,有小说、诗歌、书信、译文,同时还面向不同人群,能引起更多人共鸣。如:有成功者读给恩人听的;有父母读给儿女听的;有情人读给情人听的;有援外医生读给有志青年听的;还有高龄老教授听学生读他的翻译作品.....。听者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收获感动,收获快乐,收获人生的启迪。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300字 第9篇

就如王学圻朗读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也许人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得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平静的。

第一次意味着忐忑

第一次意味着前所未有,没有亲身经历心中总归没有底,尽管有许多别人的经验教训可供借鉴,但只要自己不迈出这一步,所有的一切便只是在想象当中。

心总是在行与不行之间徘徊,脚仿佛踩空一般没有着落。

就像演员王学圻谈他第一次当导演的经历,执导由杨丽萍自传改编的电影《太阳鸟》,后期制作时,影片来来回回剪了十五次才通过。

要知道平常的电影一般剪三四次,多剪这么多次不仅意味着精益求精,也意味着对于怎样才算“好”拿捏不准的犹豫彷徨。

还有杨利伟在决定要第一次飞天的时候,家人们都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中,他说记得父亲在阳台上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一夜都没合眼。

对杨利伟来说,这次任务是个人的第一次飞天尝试,也是民族和国家的第一次尝试,意义非凡,而对于一个普通的父亲来讲,可能是儿子一次一去不复返的旅程。

第一次意味着挑战。

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第一次,也仅此一次,没有彩排,没有重演,所以我们面对的事,很多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挑战。

比如第一次面对高考,第一次进入新单位,第一次接到新任务……

就如90后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一个有着超人智慧的年轻人。

他要在今年挑战战胜李世石的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

这次挑战代表的是人类和智能机器的比拼。

我觉得结果倒在其次,值得钦佩的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

他热爱围棋如痴如醉,有时一边吃苹果一边看书,困得苹果一下掉到地上都不知道,让人想起了为科学研究而废寝忘食的爱迪生、牛顿。

对于一个围棋九段高手而言,柯洁已经站在了世界围棋巅峰,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他的未来必将充满挑战!

在他的字典里没有第二,只有第一,而这些灿烂辉煌的战绩,就要用一次次非比寻常的挑战来书写!

第一次意味着付出

与多次经历后的轻车熟路相比,第一次总要有漫长的准备、计划、探索,也会其间也会有挫折、失败的经历,而往往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越丰富。

人生的每步路都不会白费,并不是只见到结果才算有所收获,所有的积累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闪闪发光!

实话说,这期最令我感动的当属86版《西游记》的全部音乐曲作者许镜清老人。

每次听《西游记》的开场音乐都使人激动万分,那首百听不厌的《敢问路在何方》也是出自许老之手。

说到创作,他最难忘的经历便是一次坐在公交车上,心中念念有词,突然灵感一现,“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的曲调浮现在脑海。

他怕转眼忘记,便从口袋里掏出烟盒,跟路过的小学生借了笔,在电线杆上把这段音乐记录下来,成就了传颂几十年的不朽经典。

看似神来之笔,其实是多少年积累的厚积薄发。

从1983年到1987年一直沉浸于《西游记》音乐的制作中,吃饭、走路甚至睡觉,脑子里装的都是一件事。

有句话是说当你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这份精诚所至,不仅能使金石为开,更重要的是使自身的小宇宙引爆,迸发出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

第一次意味着感慨万千

是经历总有过去的那天,当这一天来临,所有的兴奋、辛酸、欢乐、悲伤……全都一股脑发涌上心头,说感慨万千也好,说五味杂陈也罢,此刻的百感交集都是后来的重复经历无法比拟的。

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这来之不易的第一次凝结了多少辛勤的心血付出,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辗转反侧。

当王学圻执导的《太阳鸟》获得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大奖的时候,他登上领奖台,想起同甘共苦的战友们,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当许镜清在时隔三十年以后,终于成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西游记》专场音乐会,他说,他一直躲在化妆间不敢走上前台,一是怕观众说不好,又怕观众说太好而承受不起。

朗读者第二期观后感300 第10篇

这次仍然看的周末版、央视三套的重播。是我的发小,“毅”所发感言提醒的我。她周六准时看首播。上周主题是“遇见”、是启迪人们找一回“初心”。本周主题是“陪伴”。通过现场真实人物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同故事,诠释怎样才是“陪伴”,和关于人生不一样的“陪伴”。引起观众内心诸多认同与共鸣,我俩聊了好大一会儿。

感动与感慨交织:人生要面对许多坎坷和艰难,要面对不同命运、不同的决择。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他们无偿的付出与劳苦、是夜以继日的温情陪伴。从他们身上看到人性的向善与美好。面对儿子郑渊洁的的辍学,父亲没有责骂,平静地说:“没关系,我来教你。”

《朗读者》读后感600字 第11篇

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书籍承载了人类的历史,承载了社会的变迁,承载了个体的悲欢离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千钟粟。现在央视开播的文化节目《朗读者》将文学带入到了寻常百姓家。《朗读者》似乎是物欲横流世界中的一片净土,摆脱电子产品,走进文学的世界,发现不一样的光彩,所有的阅读障碍者都能在这个节目中得到完美的“治疗。”

《朗读者》节目是由董卿主持的,在我心中,董卿一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般的人物,看了《朗读者》后,更是加剧了我对她的崇敬之情。董卿在节目中说过,“朗读”二字重文,“者”字重人,将文字代入到人的感情里,将人的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一文一人,相得益彰。

寒假里我又看了董卿主编的《朗读者》后,深觉节目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全都来源于董卿“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董卿擅于挑选文,更擅于挑选最适合传达文字情感的人物。在《选择》这章里,董卿说:“有人说我们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力,还是选择持久平静的善良,都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问题。”

《选择》里的第一篇朗读的文章是《老人与海》,众所周知,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坚韧不拔,老当益壮,大海摇曳着老人的船,就犹如幼儿肆无忌惮的摆弄着自己新得的玩具。老人面对大马哈鱼,从未动摇过杀死它的信念,即使手掌被鱼线划的满是血迹,他也未曾松懈,老人与鱼的搏斗,似乎是老人在与年轻气盛的自己搏斗,面对困难,他选择勇往直前,奋勇拼搏,“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就是老人最好的座右铭!董卿选择让王千源朗读《老人与海》,王千源是位实力派演员,《钢的琴》、《解救吾先生》中精湛的演出,圈粉无数。王千源在出演《钢的琴》时,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跟随着剧组过着栉风沐雨的日子,即使资金匮乏,他也咬着牙关坚持了下去,董卿询问他为何要接这部影片,他说他觉得自己活在了角色里面。王千源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钢的琴》中出演的下岗的钢厂工人陈桂林为他赢得了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界最佳男演员。

王千源与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执拗,自己认准了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下去,他们的这份执拗就犹如后羿手中的弓箭,即使前方是炙热的太阳,也要义无反顾的冲向前去!

朗读者读后感200字 第12篇

《朗读者》故事的叙事语言纯净清澈,严谨缜密,很有德国人的民族个性。而且我很喜欢北大出身的作家钱定平的翻译,一看就是有着非常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且还在这样的外文小说里很多处妙用唐诗宋词的佳句,那么贴切而富有韵味和激情。比如P16米夏在多年后回忆和汉娜的灵肉际会的感受时,就用了一句李商隐《锦瑟》里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年已惘然”;还有那句“家乡不到十年间,鱼鸟今应怪我还”;还有米夏和汉娜热恋时,他写的情诗“与君同心,两心相互来占有;与君同衾,两情相互来占有;与君同死,人生相互来占有;与君分诀,各自东西不回首”。我也读出了和《诗经》里“冬雷阵阵夏雨雪”一样味道的铮铮誓言。

[朗读者读后感200字]

上一篇:庆祝元旦手抄报花边下一篇:生活是本书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