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技术论文范文

2024-05-19

灌浆技术论文范文(精选9篇)

灌浆技术论文 第1篇

尾水隧洞回填灌浆试验总结

一、概述

尾水隧洞回填灌浆包括上游全部,泄洪排沙洞进水塔底板桩号洞0+00~洞0+27.317段固结灌浆(Φ59mm,入岩4m),间排距3m;无压洞身边顶拱桩号洞0+27.317~洞0+67.317固结灌浆(Φ59mm,入岩4m)排距为3.0m,间距为4.0m,成梅花型布置;出口消能防冲底板桩号洞0+552.754~洞0+585.754段固结灌浆(Φ59mm,入岩4m),间排距为2.0m。

二、编写依据

1、《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尾水隧洞洞招标合同文件》

2、《尾水隧洞基础回填灌浆》(BJ59S-H3-1-3-01)

3、《泄洪排沙洞无压洞身段灌浆和排水孔位布置图》(BJ59S-H3-1-3-02~03)

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5、《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T 5331-2005)

三、水泥灌浆成果分析

根据施工图纸及设计要求尾水隧洞回填灌浆灌浆压力采用0.3MPa,通过现场安排在进水塔底板固结灌浆作为灌浆试验段,验证灌浆压力采用0.5MPa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是否发生抬动变形。

进水塔底板固结灌浆试验孔共灌注38孔,总耗灰量1.515t,平均单耗

9.97kg/m。具体固结灌浆量见灌浆成果一览表(附表1)及灌浆布置图(附图)。

1、灌浆注入情况统计

试验段0+00~0+10水泥灌浆综合成果表见附表2。

(1)从单位注入量区间频率分布的统计情况看,随灌序的增加,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大值分布总体上遵循逐序递减的规律,随着灌浆次序的增进,地层逐渐被挤压密实。

(2)从单位注入量均值的对比情况看,随灌序的增进,试区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呈现明显递减规律。Ⅰ序孔单位注入量为14.96kg/m,Ⅱ序孔单位注入量为4.98kg/m;Ⅱ序孔比Ⅰ序孔递减66.7%,符合灌浆基本规律。

(3)灌浆压力对灌浆量的影响。进水塔固结灌浆在同序孔中,注入率随灌浆压力增加。

2、透水率

根据附表3水泥灌浆综合成果表中,Ⅰ序孔透水率平均值为6.593Lu,Ⅱ序孔透水率平均值为2.806Lu,灌浆结束后透水率平均值为0.73,不大于设计图纸要求值3 Lu。说明按照0.5MPa灌浆压力进行灌浆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抬动观测

在压水和灌浆过程中均进行了地层抬动监测,根据抬动观测数据可得,按照现场监理工程师及设计给出灌浆压力位0.5MPa进行压水及灌浆时,无抬动变形。抬动观测数据见灌浆成果一览表(附表1)

四、小结

(1)按照设计要求0.5MPa灌浆压力进行灌浆,随灌浆次序的增进,单位注灰量递减明显,其灌入量较小,分2序进行灌浆较合适。

(2)通过水泥灌浆,能明显改善进水塔底板岩体的透水性,岩体透水率均小于1Lu,有利于底板基础的防渗处理。

(3)在现场实际的灌浆压力0.5MPa下,灌浆对周边岩体的抬动满足设计要求,能确保进水塔底板的稳定。

(4)本次固结灌浆试验,为泄洪排沙洞岩体灌浆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包括水灰比、灌浆压力、吸浆量等,为后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

灌浆技术论文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回填灌浆;施工技术;工程实例

1引言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稳步增长,我国的水利工程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其中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就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水利工程中的隧洞施工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施工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隧洞回填灌浆施工技术在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整个水利工程安全和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2回填灌浆技术

2.1回填灌浆技术概述

回填灌浆技术主要是指为了增强围岩或建筑结构密实性,在混凝土和围岩或是混凝土和钢结构收缩间产生的空隙中填充浆液。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增强隧洞的防渗效果及控制围岩压力和变形的扩展,还能加大衬砌的强度,使围岩和衬砌的混凝土成为一体。

2.2回填灌浆的技术要求

①采用“先回填灌浆、再固结灌浆”的方式进行隧洞混凝土衬砌段的灌浆,并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后尽早进行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则在该部分的回填灌浆结束7d后进行。若是隧洞工程中含有帷幕灌浆,应当先进行回填灌浆,然后再依次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的施工。灌浆结束后,应封闭孔口返桨的灌浆孔等待凝固。②必须分区段进行灌注,要分两个次序进行,从较高的一段开始堆进,同一区段的同一次序孔可以在全部或者部分钻孔后灌浆,也可单孔分序进行灌浆。后序孔为顶孔,要先灌一序孔,再灌二序孔,施工时要从低段向高段堆进。③施工时要在双层钢筋衬砌段、钢板衬砌段和施工支洞封堵段预先埋设灌浆管。回填灌浆孔的位置不能与设计孔位相差超过20cm,并且孔深要钻透空腔或者深入围岩10cm。④灌浆压力要控制在设计规定的压力下,且当注浆孔不再吸浆,要立即结束回填灌浆。

2.3不同隧洞回填灌浆处理方案

①Ⅲ类围岩的处理方案:用水泥砂浆密实回填留存的空隙或空腔,且砂浆稠度及水灰比应为0.5或是0.6,在空隙大的部位要注意灌注高流态的混凝土;②Ⅳ类围岩的处理方案与Ⅲ类围岩相似,但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具体处理。若是空腔的高度小于0.5m,则需要全部密实回填,而若是空腔的高度大于0.5m,则顶部的回填厚度不能小于0.5m(不包含衬砌混凝土的厚度);③Ⅴ类围岩由于其空腔比较大,容易倒塌,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a.浇混凝土前若是回填处理了干砌块石洞段,则用水泥砂浆灌浆处理(酌情调整砂浆稠度);b.若是未在浇混凝土前回填处理干砌块石洞段,采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酌情调整砂浆稠度);同时,为了隧洞的顶部可以形成拱效应,确保隧洞衬砌的安全,若隧洞顶部的空腔超过2m,顶部回填的厚度应不小于2m;若是隧洞的顶部空腔小于2m,顶部则要密实回填。

3回填灌浆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回填灌浆施工技术对在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限制着回填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偏低

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是确保回填灌浆施工技术能够得到充分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加强技能培训,建立技能考核制度,也可以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此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3.2技术更新速度慢

技术更新慢也是其中问题之一,只有技术、设备和人员的紧密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回填灌浆技术的最大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等各种因素,我国水利工程团队大多数使用的回填灌浆施工技术不是最先进的。施工团队要积极采取措施更新回填灌浆技术,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引进先进的灌浆施工技术。同时国家也应该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水利施工团队能更好的发展。

3.3设备落后

灌浆技术论文 第3篇

1 绿色化学灌浆技术实施成果和主要化学浆材环境友好水平分析

1.1 绿色化学灌浆技术要点

在《绿色化学灌浆技术研究》一文中, 蒋硕忠先生提出了绿色化学灌浆的五点含义和六个方面的要求, 主要包括浆液无公害、施工无污染、浆液完全固化、固化物耐久性好、对环境友好、提升职业道德等[1]。

绿色化学灌浆的实施应尊重如下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 能用水泥浆材解决工程防渗加固问题的绝不使用化学灌浆材料;

第二, 在满足工程防水和基础加固设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选用化学灌浆材料应首选无公害的水玻璃浆材;

第三, 选用其他化学灌浆材料应选用无公害产品, 并注意不要任意扩大应用范围及用量;

第四, 对含致癌有毒化合物的化学灌浆材料建议不用, 若要使用应慎用, 并尽快研究寻找替代用品。

1.2 绿色化学灌浆技术的影响

自绿色化学灌浆技术概念提出10年以来, 原有的大溶剂、高挥发、低成本材料设计理念被打破, 新型材料通过采用预聚、拮抗剂、新型固化体系, 减少或不使用高挥发溶剂等措施, 材料的技术指标、耐久性和环保性能均得到大幅提升, 使这一阶段成为化学灌浆史上发展最快、成果最丰硕的时期。

1.3 化学灌浆材料环境友好水平分析

从材料本身角度看, 四大类化学灌浆材料的环保性能大致呈现出如下特点:

1) 水玻璃和硅溶胶

水玻璃是公认的环保性较好化学浆材, 但它的某些成分也还是值得注意的。特别是耐久性较好的酸性水玻璃, 其中的硫酸兼具高腐蚀和易致毒特征, 对环境也有较大影响。新型硅溶胶材料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环境友好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2) 丙烯酸盐

通过采用丙烯酸镁-丙烯酸钙拮抗体系以及去掉甲撑双丙烯酰胺后, 丙烯酸盐浆液已可做到低毒至实际无毒。但从单一成分上分析, 它还做不到环境友好。

3) 聚氨酯

国内某些聚氨酯灌浆产品溶剂含量过高、耐久性较差、环保性不好, 对聚氨酯材料声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目前仍未恢复。从国际上看, 聚氨酯已可做到实际无毒, 但受其固化机理影响, 不能保证每种成分都是环境友好。

4) 环氧

目前, 国内主要环氧浆材均已做到实际无毒级别, 但还不能保证每种成分都无毒无害。即使是环保性能较好的De neef公司的DENEPOX 40, 其A液中的双酚A、双酚F, B液组分中的异佛尔酮二胺、DMP30等均为低毒材料, 并非完全绿色环保。

由上可见, 如果单纯从材料角度分析, 水玻璃类, 特别是其升级版硅溶胶的环保性能最为优异, 如果固化剂也采用环保系列, 则可认为它是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灌浆材料。丙烯酸盐、聚氨酯和环氧浆材可能含有少量低毒成分, 但均可做到实际无毒级别, 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控状态。

2 化学灌浆的环保目标

从系统的角度看, 化学灌浆的环保目标应以灌前和灌后的地下水环境状况变化为依据进行评估, 以“局部加固、严控扩散, 全程环保、水质不变”为基本原则,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局部加固:受灌部位的防渗堵漏或补强加固达到设计指标, 保证在设计年限内的工程整体的安全、稳定运行, 不要过分提高标准;

第二, 严控扩散:受灌部位以外, 浆液的扩散和影响范围应当适度, 使受灌区域外围地下水仍有一定的自由流动空间, 原有地下水的径流状态尽量保持,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彻底封死, 否则可能会产生意料不到的负面后果和问题, 且很难挽回;

第三, 全程环保:设计和施工中应将环保因素纳入其中, 采用环保性好的浆材, 使用密闭性设备, 以控制性灌浆工艺进行灌注, 保证全程环保;

第四, 水质不变:灌浆结束后及运行期间, 地下水的水质不因化学灌浆原因发生明显改变。

3 化学灌浆环保体系的两个要点

为达成上述目标, 应当从系统化的角度看待化学灌浆, 并建立化学灌浆环保体系。

简单来说, 化学灌浆环保体系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用尽可能少的环保浆材解决工程问题”。要点有两个, 一是少灌浆, 即进行控制性灌浆, 二是灌好浆, 即采用环保型材料, 用环保型工艺进行灌注。

众所周知, 与水泥基灌浆材料相比, 化学灌浆材料的环保性能具有内在缺陷, 且因化学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可预见的将来难以彻底解决, 因此, 如何在保证工程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控制性灌浆, 尽量减少浆材用量, 控制扩散范围, 减少对受灌区外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 是更为迫切和现实的问题。

4 化学灌浆环保体系的要素之一:控制性灌浆

化学灌浆材料是真溶液, 但其灌注过程仍然是可控的。实际上, 提高化学灌浆的可控性, 减少浆材用量, 兼具“技术可靠、经济可行、进度可控、环境可保”四个方面的特征, 是化学灌浆行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作为典型的渗透性灌浆, 化学灌浆可以用裂隙群的梯次均化和填充理论来获得简要解释。概括地说, 浆液首先填充较大裂隙, 当其填充到与中等裂隙相当时, 整个受灌体已均化为中等裂隙而不存在大裂隙, 因此中等裂隙开始充填, 一直到小裂隙和微细裂隙。因此, 从环保的角度看, 大裂隙尽管条数很少, 但其很容易发生流窜过远问题, 需要重点防范。为此, 可以采取如下的两次封闭措施:

1) 外围封闭, 提前均化

对于地基与基础处理工程而言, 外围封闭指的就是水泥灌浆所形成的帷幕。它的标准一般是3 Lu。该帷幕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在化学灌浆前已经进行了均化, 大中小裂隙基本消失, 整个受灌体处于均化后的微细裂隙状态, 利于化学浆液的均匀填充和固化;第二, 当帷幕透水率达到3 Lu以下时, 受灌地层中的地下水的流速已经很小, 极大地降低了浆液随地下水流远窜的可能性,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环保效益。因此, 必须做好水泥灌浆。如果必要, 可以考虑采取磨细水泥甚至快凝型化学浆形成加强型封闭。

长江科学院在向家坝水电站右岸二期基坑257平台挠曲核部破碎带水泥化学灌浆试验中, 采取了湿磨细水泥-改性环氧复合灌浆的措施, 以加强外围封闭[2]。灌后检查结果表明, 环氧浆材对微细裂隙结构风化疏松V类岩体充填和浸润效果较好, 不良地质体灌后透水率、疲劳压水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声波值改善明显, 总体效果较好。同时, 极少数孔段化学灌浆材料单耗偏大, 而灌后整体取芯率较低, 碎屑中可以闻到浆液的味道, 但没有固结, 分析认为关键在于试区较小, 外围封闭效果较差所致。由此可见, 加强外围封闭, 对灌浆质量和保护环境都有决定性意义。

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等结构性缺陷而言, 问题要复杂一些。一旦发生内部渗水, 就说明结构内外的地下水已经贯通。此时, 应首先考虑在结构外侧灌注水泥浆或其他快凝型化学浆进行外围封闭, 而后再进行二次灌浆以修复结构, 既保证工程质量, 又利于环保效果。

2) 突变体系, 二次封闭

工程实践表明, 水泥灌浆帷幕和裂缝外围封闭并不能完全杜绝浆液远窜, 此时, 采用突变性化学浆液, 可以保证浆液在一定范围内扩散, 而后就地胶凝, 形成第二道封闭, 提高了灌浆效果。

从材料上看, 水玻璃 (硅溶胶) 、聚氨酯、丙烯酸盐均具有较强突变性, 笔者发明的高渗透突变型环氧浆也在工程中得以应用, 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环氧浆远窜的老大难问题, 以较小的注入量取得了良好效果[3]。5化学灌浆环保体系要素之二:环保型浆材和环保型工艺

5.1 环保型浆材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从总体角度看, 环保型浆材至少应当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 完全固化

在工程实际环境中能够完全固化, 将游离单体或浆液组分单独流失污染减至最低或完全消除。

日本福冈污染事件的原因正是没有完全固化, 导致单体污染。因此, 应注意灌浆过程中材料的扩散机制, 特别是在地下水环境下的扩散机制, 分析材料发生离析的原因, 在什么样的边界条件下不再凝固而变成单体状态, 发生污染。为此, 应根据水质、水温、流速等的变化, 对不同地下水环境下化学灌浆材料的固化过程进行分析研讨, 获得一手资料, 而后再分析决定。在此基础上, 制定相关措施, 并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进行外围封闭和突变所形成的二次封闭, 降低地下水流速, 使其基本保持在静止状态;

第二, 进行现场材料和工艺试验, 提前调整浆液配比, 减少稀释剂等有机小分子的含量, 使浆液对地下水的稀释有一定的耐受力;

第三, 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做好预案。

2) 固化物耐久性

主要要求是固化物在工程运行期间不挥发、不分解, 稳定性好、耐久性好;主要做法是减少不参与反应的小分子溶剂含量。

3) 材料的毒性和可挥发有机物含量

材料至少应达到实际无毒水平, 即LD50值5 000 mg/kg以上;材料的可挥发有机物含量即VOC值应降至安全水平。所谓安全水平, 系指材料中的小分子溶剂和主剂的含量较小, 浆液的燃点和闪点较高, 挥发量很小, 不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5.2 环保型工艺的基本要求

环保型灌浆工艺主要包括全系统密闭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两个方面。

全系统密闭, 是指在化学灌浆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把浆液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系统内, 减少挥发和渗漏, 以保证人员安全, 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从制浆到灌浆的设备和管路系统进行封闭, 二是对可能漏浆部位提前加强或及时处理, 避免浆液进入水体中。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是指灌浆过程中因清洗、暴聚、漏浆等原因产生的废液或废渣应及时集中收集, 并使其固化或采取其他无害化处理措施, 避免其进入地下水体中。

6 化学灌浆环保体系的运行机制

化学灌浆环保体系有赖于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业主、设计对化学灌浆了解较少, 信任度较低, 在环保方面尤其如此。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有问题不能掖着藏着, 实际问题和控制措施要告诉业主和设计, 明明白白实施, 以扎扎实实的成果说话, 只有这样, 才能树立行业整体形象。

7 小结

1) 自绿色化学灌浆技术提出以来, 化学浆材的环保性能大幅提升, 主要化学浆材均可达到实际无毒级 (LD50>5 000 mg/kg) , 但部分单体或成分仍属低毒级, 部分材料的可挥发有机物含量偏高, 对质量和环保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 在绿色化学灌浆的基础上, 构建化学灌浆环保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灌浆环保体系构建应遵循“局部加固、严控扩散, 全程环保、水质不变”的总体目标, 力争用尽可能少的环保浆材和工艺解决工程问题。

3) 化学灌浆环保体系由两个要素构成, 一是控制性灌浆, 二是环保型浆材和环保型工艺。外围封闭和突变型浆液的运用是控制性灌浆的核心要素, 能完全固化、固化物耐久性好、可挥发有机物含量低是环保型浆材的三个基本要求, 全系统密闭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是环保型灌浆工艺的两个要点。

4) 化学灌浆环保体系有赖于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应当把化学灌浆在性能和环保方面的局限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实告知业主和设计, 建立信任, 促进行业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蒋硕忠.绿色化学灌浆技术研究[C]//绿色灌浆技术.武汉:长江出版社, 2006.

[2]魏涛.向家坝水电站挠曲核部破碎带水泥化学复合灌浆试验成果研究剖析[C]//复杂地基化学灌浆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灌浆技术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坝基固结灌浆;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实例分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12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1.064

水利中的坝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对水利运行来说尤为重要,表现出了多种优点,最大程度上可以抵御洪涝灾害的发生,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下游的航运环境,可以利用它进行发电,为我国的发电节约更多能源。水利坝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的工程有比较大的规模,施工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对施工方法进行具体的选择。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坝基质量进行必要的分级,可以更好地对施工进行处理。为了更好地对坝基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可以结合实际施工工程来进行必要的研究,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施工技术得到提高。

1 工程基本情况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它肩负着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问题,以辽宁沈阳水利工程为例,流域面积在100km2,主沟道长约25km左右,有良好的植被体系;坝基形式是土坝,河底高程为1042.7m。

2 坝基固结灌浆施工技术及技术要求

2.1 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

该水库受到辽沈地区环境的影响,坝基固结灌浆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孔内循环分段式灌浆。根据河床的上下游河段进行施工,随着施工的进度,大坝中的碾压高度随之升高,在进行灌浆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固结灌浆孔,固结灌浆孔应达到5m。在对其进行灌注时需要按照序孔的顺利进行灌注。灌浆施工设备包括了液压钻孔、气囊式灌浆塞和3SNS型灌浆泵,在进行压水的过程中采用的设备是LJ—Ⅲ型灌浆自动记录仪,它会自动对压水情况进行记录。

2.2 固结灌浆相关的技术要求

(1)该工程中,坝基固结灌浆施工所用的水泥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所使用的粉煤灰是二级产品。(2)在施工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使浆液的压力达到标准压力,如果在注入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注入率,应及时对其进行分级升压方法,达到最大压力之前应对灌浆压力进行合理确定。(3)在进行灌浆时,需要把握好水和浆的比例,很多情况下水和浆的比例应控制在0.6∶1,在灌注时如果出现大量吸浆的情况,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桨,在保证水和浆的比例达到0.6∶1的前提下注浆量大于300L,或者注入1h后注入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把水和浆的比例调整到0.5∶1。(4)如果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小于1.0L/min时,可以继续灌注30分钟结束。

3 水库坝基帷幕灌浆施工技术

3.1 钻孔技巧

坝基帷幕灌浆中的钻孔技术在坝基施工中非常重要,孔径应≤91mm,终孔孔径应>56mm,帷幕灌浆在进行钻孔时需要钻孔测斜,并采用专用的测量仪对其进行必要的测量,每5~10m进行一次测量,对孔斜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3.2 抬动观测技巧

在进行灌浆之前,需要进行地面抬动变形观测,观测的开始工作就是钻孔冲洗,直到灌浆结束为止,专业人员需要对整个灌浆进行必要的观测,观测频率比较高,

一般每隔10min需要观测一次,并且做好观测记录。

3.3 冲洗技巧

在对钻孔进行灌浆之前,需要对孔壁利用水流进行冲洗,等到清净之后延长10min的水流,彻底对孔壁进行冲洗。裂缝的冲洗采用的是灌浆压力水,如果水压大于110MPa时,应及时把压力调整到110MPa。

3.4 压水试验技巧

孔壁和裂缝冲洗完毕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压水试验,水的压力需要保持在灌浆压力的80%,如果压力值大于1.00MPa时,应及时把其调整到1.00MPa。

3.5 灌浆技巧

灌浆有很高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对水灰的比例有严格控制,主要有几个比例范围:2∶1、5∶1、0.60∶1,这些都进行了标准化,灌浆可以运用由稀到浓的方法来调整。

4 帷幕灌浆的施工质量管理

4.1 各次序孔透水率分析

坝基帷幕灌浆工程中的段次数量和钻孔数量分别为693和93,q是灌注前压水试验成果透水率。

4.2 检查孔压水成果

坝基帷幕灌浆分部工程灌浆孔数量是99,检查孔压水77段,有11个孔的布置是工程师全面负责。透水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标准范围之内。

5 结语

通过对某水利机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坝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在水利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坝基固结灌浆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量,与此同时对混凝土钢筋切割的工作量进行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的顺利进行,设备搬迁的次数大大降低,不会带来由于设备的搬迁而出现环境污染的情况,能够很好地预防水管的断裂情况。

参考文献

[1] 罗红琦,邢芳.燕山水库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的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11,(5).

[2] 刘兴桥.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在坝基处理中的应用

[J].科技致富向导,2013,(26).

[3] 邓修甫,熊承仁,何立志.贵州香溪口水库大坝帷幕灌浆试验分析[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8,(4).

[4] 郭秀兰,宿辉,李芳,白利强.口上水库除险加固帷幕灌浆施工法简介[J].河北水利,2003,(5).

[5] 董绍法,李永泰,任学培.帷幕灌浆技术在于桥水库坝基补充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海河水利,2004,(5).

[6] 翟光俊.帷幕灌浆在水电站基础处理中的应用[J].湖南农机,2008,(1).

[7] 黄振中.浅谈大坝防渗中的帷幕灌桨施工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

[8] 李凤山,康君田,李凤才.闹德海水库绕坝渗漏问题分析评价及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

作者简介:冯云(1974-),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平山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设施、道路施工、市政建设。

大坝灌浆技术及质量管理论文 第5篇

将灌浆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施工中,是因为大坝的建造并不仅像房屋建造那么简单,其受到地质构造影响的同时还受到了水文地质的影响。而且作为大坝地基的构造不可能完美无缺,通常这些地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通过人工处理才能将该地基建造为适合大坝施工的坚固地基,在对地基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灌浆技术的应用。灌浆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地基的抗震性、抗渗性及稳定性,其主要应用就是通过将配比好的浆液注入裂缝之中,待浆液凝固硬化,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帷幕灌浆、接缝灌浆、高压喷射灌浆、固结灌浆等为灌浆的主要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达到水利坝体或其他防渗工程的有效加固、防渗、堵漏等。而在这些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是帷幕灌浆,帷幕灌浆最显著的特点是防渗,因此帷幕灌浆也是水利工程地基防渗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三峡大坝为例,通过帷幕灌浆技术,就可以保证其地基防渗透,帷幕灌浆可以在大坝的地基内部形成多个连续防渗透的幕墙,从而保证大坝地基不受水的侵蚀与渗透。

2大坝的主要灌浆技术

2.1钻孔施工技术

在大坝的.灌浆施工过程中,要将泥浆灌入就必须有灌浆孔,因此对于灌浆孔的要求十分严苛。由于灌浆孔是灌浆施工的基础组成部分,各个灌浆孔的横截面大小应当保持一致,且要保证各个灌浆孔都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正直状态。

2.2裂缝施工灌浆技术

我国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不断突破已有技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裂缝施工灌浆技术,并在近几年运用中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改进,因此该项技术不仅在大坝中得到大量应用,还在大梁的建设、工业厂房的建设、吊车的施工辅助等方面起到作用。

2.3无塞灌浆施工技术

我国化学灌浆技术发展与展望论文 第6篇

摘要:结合水电工程建设,概述了50年来,我国化学灌浆材料、技术及设备,从无到有的发展及应用成果.并根据其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化学灌浆技术近期发展的方向.即开发推广无公害、耐久性好、适应工程各种要求,且价格低廉的化学灌浆材料;改进提高化学灌浆技术;促使化学灌浆设备、仪器生产的定型化、系列化、成套化、标准化和环保化;制订化灌施工规程、规范和全国性的行业标准等.

关键词:化学灌浆无公害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盐酸性水玻璃化学灌浆泵

压力灌浆技术用于公路工程论文 第7篇

1.路面病害成因

1.1路基填方压实度不足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基是其受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路基进行科学有效地填方压实。在公路路基压实过程中,极易产生压实不足问题,主要因素为土层含水量控制难度大的主要在于施工压力及压实时间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进而无法实现良好地压实效果。

1.2路基中存在软弱土层

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因施工路段自身因素的影响,如地面软弱、地质条件差等,都会对公路承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软弱土层对路基施工的整体质量将造成极大的影响,软弱土层自身力学性质很低,将导致路面出现沉陷、塑性挤压等问题的出现,甚至导致原有路面土层下沉及位移问题。

2.压力灌浆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陷研究分析

现阶段公路工程路基防治及处理的重要方式就是压力灌浆技术,主要通过压力将能固结的浆液利用钻孔灌注技术灌入裂缝及土体中,使高度物理学性能在被加固物体内形成,并加以改善。在被加固体内注入浆液以后,利用高强度压力基础土体内存有的水分及空气,凝结硬化浆体,使原有密实度较低的土体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增强其强度及稳定性。在处理公路路基沉陷灌浆过程中,可选用压密灌浆的方式对较低强度的淤泥层进行施工,选用劈裂灌浆的方式对硬度较高的亚粘土进行施工,选用渗透灌浆的方式对砂砾层进行灌浆作业。在灌浆方式选择中有时可以一种方式地应用,也可以几种方式一起应用。通常情况下选用直接打入式作为注浆的方式,也就是选用43毫米的花管直接打入,选用三角形止浆塞作为孔口止浆方式。

2.1浆材配合比设计

依据相关灌浆经验及数据显示,通常选用水灰比为0.8:1到1:1作为水泥浆配合比进行浆液的配比,也可以选用0.8:1到1:1作为水泥粉煤灰浆的配合比,但其混合料中必须有20%到30%左右的.粉煤灰。

2.2压力灌浆边界范围

注浆范围确定中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公路长度中轴线的方向、宽度要在平面上确定,注浆深度要在纵向上确定。在处理软弱地基注浆过程中,标准应为承载力f在200kpa以上及沉陷量f超过30厘米,公路中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进行有效确定,并将路堤底部宽度作为横向处理宽度。

2.3浆液扩散半径确定

作为压力灌浆施工的重要参数,浆液扩散半径直接影响着灌浆整个工程量及造价,可以利用现场注浆试验来对地基条件复杂及计算参数选准难度大的情况进行有效确定。如果浆液呈现柱状扩散,试验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可以将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土的渗透系数作为参考依据,进而得出浆液扩散半径的推荐值。

2.4注浆孔的布置方式

布置注浆孔必须使相邻注浆孔的作用范围存在重合部位,促使需进行加固的路基成为一个完整的受力体。单排孔布设与多排孔布设都是注浆孔布置的重要方式。

2.5注浆量的确定

将灌注半径内圆柱体孔隙的总体积作为灌浆量的体积,浆液在灌浆过程中有时不能将土体内的孔隙完全填充,部分浆液含水的孔隙填充效果更差。在计算浆液量时,一般在理论值上要乘以在1以下的数值,但具体作业中,尤其是单孔灌注量中的I序孔灌注量常常在理论计算值以上,II序孔的灌注量则在理论计算值以下,进而对单孔灌注完成的标准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单孔灌浆量取值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灌注地层的连通性、灌注浆液的坍落度及土体的孔隙率等。将单孔注浆作为实际施工时的标准,其计算公式可以定为:Qi=0.25nR2其中,单孔设计灌浆量定为Qi,灌注量计算半径定为r,取0.6D-0.7D为I序孔(设计孔距为D),取0.3D-0.4D为II序孔。

2.6袖管注浆施工

按照浆液扩散距离对注浆孔距离进行确定,在地层条件下,浆液参数、注浆参数直接关系着浆液的扩散距离。当单排孔对注浆要求无法满足时,常常会选用三排孔。设计多排孔的原则就是对注浆孔潜力进行充分发挥,进而取得最大注浆体厚度,这种情况下不但不会产生两排孔间搭接紧密度不够的现象,也不会出现过多搭接浪费的情况。

2.7灌浆质量检验及效果评估

作为地下隐蔽工程,灌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施工规定进行有效施工,为确保注浆工程的整体质量,灌浆高等级公路软弱地基后,必须使其路基承载力在200kpa以上,最大沉陷必须在30era以下。利用静载试验、钻孔取芯标贯试验、深槽开挖检查及弯沉试验,对填充灌浆施工范围内杂填土层空隙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充分压密及填充粉、细沙层,提高路基承载力,进而实现沉陷控制的目的。

3.结束语

灌浆技术论文 第8篇

关键词:水电站,灌浆,施工技术

1 概述

某二级水电站坝址为7跨混凝土闸坝, 根据合同及甲方提出的灌浆要求结合灌浆规范, 现把灌浆目的简述如下。

1.1 固结灌浆:

对坝底与基岩接触带和浆砌毛石之间缝隙进行有压填充灌注, 防止坝体直接渗漏。

1.2 帷幕灌浆:

对坝底基础以下的基岩裂隙、构造带进行有压挤密灌注, 防止基底渗流渗漏。

1.3 压水试验:

检查灌浆后坝体和基础的渗漏情况和灌浆效果。

2 坝体、坝基工程

坝基经开挖后, 基础底大部分为微风化花岗岩, 新鲜, 坚硬, 1跨和5、6、7跨裂隙不发育, 2、3、4跨裂隙较发育, 且在3跨中见小断层破碎带, 在坝两岸为非溢流段基底部分为强, 中风化花岗岩, 裂隙较发育。

3 灌浆技术要求

本次灌浆工作主要依据是由甲方提出的坝基处理灌浆要求、灌浆合同, 同时遵循国标《, J、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172-96) 规范规定, 压水试验按国标《水电压水试验技术规范》 (SL-55_99) 规范进行。灌浆手段主要采用岩芯钻探 (采用XY-100型钻机) 进行成孔, 成孔后使用顶压式注塞压力灌浆法灌浆。

4 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我公司受委托, 对某二级水电站进行坝基裂隙带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

4.1 固结灌浆孔:

按网格线形布景, 孔距、排距为2.00m, 孔深应进入基岩5.00m。

4.2 帷幕灌浆孔:

沿坝基临库面按直线布置, 孔距为200孔孔深与水头高度有关, 为坝基底渗流总长的二分之-设计施工, 由设计单位确定。

4.3 压水试验检查孔:

根据需要由甲方技术人员确定。

4.4

施工情况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灌浆施工时采用先帷幕灌浆后固结灌浆, 采用边施工边检查的方法。

该坝为7跨混凝土闸坝, 由于1跨、5跨、6跨和7跨坝基地质条件较好, 未作灌浆施工, 仅对2、3、4跨坝基础进行灌浆。

根据帷幕灌浆孔左2跨1和断层左1灌浆吃浆量较小和压水试验结果较好。把固结灌浆孔孔距、排距增加为3.00-5.00m, 帷幕灌浆孔孔距为3.00m, 帷幕灌浆孔原设计临库面-排灌浆孔, 由于3跨和4跨存在破碎带在坝中轴线, 增加5个帷幕灌浆孔。

根据施工结果, 本次整个二级站共施工26个灌浆孔, 临库面及中轴线施工10个为帷幕灌浆孔, 其中坝基固结灌浆孔10个, 非溢流段固结灌浆孔3个。专门压水试验检查孔2个, 完成压水试验7孔7个段次, 其中5孔5个段次为帷幕灌浆孔与压水试验检查结合孔, 跨和右岸未做灌浆施工。

5 钻探施工、灌浆工艺和压水试验

5.1 钻探施工

本次钻孔使用φ110mm口径金刚石钻头清水钻进, 达到设计孔深后使用清水进行冲孔, 将孔壁、裂隙中的岩粉、碎屑、充填杂物冲洗到孔外, 施工顺序为先施工固结灌浆孔, 后帷幕灌浆孔, 每钻-个孔就灌注-个孔, 待水泥初凝后再灌另外一个孔, 钻孔施工采用跳跃式间隔施工, 先周边孔, 后中间孔逐序施工。

5.2 灌浆

钻孔施工后, 在要求位置安装注浆设备, 使用30cm膨胀式橡胶密封圈注塞堵浆, 要求灌浆段长一般为5.00m, 最长不大于8.00m本次灌浆施工的钻孔全部为一个灌浆段灌注, 灌浆段长2.80-7.10m。注浆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 先用清水灌注约10分钟, 以达到清孔的目的, 而后使用水灰比5:1的稀水泥浆进行初灌注, 使固结灌浆压力达到0.30MPa, 帷幕灌浆压力达到0.50MPa, 尽可能加大水泥浆渗透扩散半径, 而后水灰比逐级加浓, 分别使用水灰比为3:1、2:1、1:1、0.8:1、0.6:1、05:1 (重量比) 的水泥浆进行灌注。

水灰比加浓条件:a.灌浆过程中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 注入浆量均匀减少, 或注入浆量不变, 压力均匀时, 灌浆应继续下去, 不得改变水灰比;b.当某一水灰比的浆液注入量已大于400升以上, 而灌浆压力、注入率无改变或变化不明显时加浓一级浆液进行灌注, 当注入率大于30升份时, 视情况越级加浓灌注;c.当改变浆液浓度后, 灌浆压力突增或突减, 应检查孔内或坝体是否堵塞或漏浆, 查明原因后进行处理。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在达到规定压力下, 孔段的注入率小于0.40升份, 再持续灌注30分钟即终止灌浆。

5.3 压水试验

为了检查灌浆后坝体和基础的渗漏情况和灌浆效果, 本次施工了专门施工2个检查压水试验孔, 还选择性在5个特殊性钻孔和薄弱地段施工5个钻孔先进行压水试验后灌浆, 整个坝基共进行压水试验7个试段, 压水试验按国标《水电压水试验技术规范》 (SL-55-99) 规范进行。

5.4 封孔

本次对全部26个灌浆 (包括压水试验孔) 孔全孔灌浆工作完成后都及时进行了有效封孔, 封孔采用压力灌浆封孔法, 封孔压力0.30MPa。

6 灌浆效果评述

6.1 在灌浆过程中, 跳跃式施工的临近钻孔未发现冒浆和漏浆现象, 各灌浆孔吃浆良好, 单孔最小水泥注入量100.00kg (上游01、左2跨1、左2跨9、左2跨5、左2跨2、左2跨8、左4跨5、左4跨7、断层右1等孔) , 非溢流段左1号孔, 由于施工在强一中风化带中, 出现漏浆, 水泥灌入量达1350.00kg, 二级坝水泥总灌人量602.00kg, 证明注浆渗透扩散效果好。

6.2 3跨由于基底断层的存在, 前期灌注各孔普遍吃浆量均较大, 水泥灌入量在200-600kg, 经前期几个孔灌浆后, 吃浆量得到降低, 水泥灌人量在100-150kg;而2跨和4跨的各孔随着灌浆吃浆量逐渐降低冰泥灌人量在原来的10-400kg, 而后期吃浆量为10 (h400kg, 证明坝体的固结灌浆对坝底与基岩接触带和断层缝隙之间填充灌注有效, 不同程度防止了坝体直接渗漏。

6.3 在非溢流段基底部分为强中风化花岗岩, 裂隙较发育, 应甲方要求进行简易固结灌浆, 吃浆量较大, 但未作压水试验检查, 非溢流左1有漏浆现象, 灌注后吃浆量逐级减少。

参考文献

[1]赵存厚.小浪底水利枢纽坝基防渗工程施工[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夏可风.关于岩石地基水泥灌浆结束条件的讨论[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马志敏, 黄勇, 王形.浙江绍兴;地下室施工裂缝的预防及处理[N].建筑时报.2006年

[4]杨勇.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分析与防治[N].伊犁日报 (汉) .2007年

[5]顾扬凡, 刘强.浅谈混凝土裂缝及修补[N].伊犁日报 (汉) .2008年

灌浆锚杆锚固技术的应用 第9篇

关键词:灌浆锚杆 锚固技术

在天然地层中的锚固方法以钻孔灌浆的方式(灌浆锚杆)为主。在人工填土中的锚固方法有锚定板和加筋土两种方式。

藻浆锚杆是用水泥砂浆将一组钢拉杆(粗钢筋或钢丝束,钢铰线等)锚固在伸向地层内部的钻孔中,并在外端承受拉力的圆柱状锚体。它的中心受拉部分是钢拉杆。钢拉杆所承爱的拉力首先通过锚固段周边地层的摩擦阻力而传递到锚固区的稳定地层中。

用预应力锚杆加固水坝或挡土墙,可以节省新建筑物的圬工或提高既有建筑物的抗滑能力和稳定性其造价仅为重力式结构的1/3,甚至更少。例如在90年的特大洪水中,贵州省红枫湖电站水坝就采用了灌浆锚杆技术对水坝的抗滑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加固如图2。

用锚杆加固不稳定的岩石边坡,可以解决危险松动的岩石边坡,对已成构造物的威胁,亦可稳定新开挖的岩石边坡,避免大量的石方开挖,尤其是对有施工限制的地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美国鲍德屋(Baldwin)水电站完工后,发现一处长62m,高38m,平均厚度6m的危险峭壁在可能坍落到电站上。在这种情况下,采用349根灌浆锚杆将危险的峭壁与基岩锚在一起,并在每根锚杆上施加29skN的预应力,伎危险岩石得到稳固。

在城渝公路的中梁山隧道中,利用灌浆锚杆加固洞身取得了良好效果,它使高压喷浆铪护壁与洞身周围岩石岩体构成一个牢固的复合整体。

当工程决定要采用锚杆时,应对建筑物的受力情况以及锚固地层的性状,地下水等地质情况和整体稳定性进行全而调查。

在灌浆锚杆结构中,有以下几个问题要注意:

①灌浆锚杆的抗拔力。岩层中锚孔的深度应超过破裂面,并需在稳定地层中达到足够的长度,即有效锚固段。有效锚固段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称为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如图,当锚固段受力时,拉力首先通过钢拉杆边的砂浆握裹力而传递到砂浆中,然后通过锚固段钻周边的地层摩阴力而传递到锚固地层中,因此,钢拉杆除了钢筋本身须在足够的抗拉截面面积外,锚杆的抗拔作用还必须同时满足:a锚固段的砂浆对钢拉杆的握裹力需能承受的极限拉力。b锚固段地层对砂浆的摩擦力需能承受的极限抗力。c锚固段的土体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仍能保持整体稳定性。

②锚固段砂浆的握裹力。一般在较完整的岩层中的孔壁摩阻力都大于砂浆的握裹应力(水泥砂浆强度≥30MPa),所以岩层锚杆的抗拔力和最小锚固长度一般取决于砂浆的握裹力。即Tμ≤πdLeμ。式中:Tμ—锚杆的极限抗拔力(KN);d—钢拉杆的直径(m);Le—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m);μ—砂浆对钢筋的平均握应力(KN/m2)。其中,μ值的确定根椐钢筋混凝土试验资料的建议:在一般情况下,钢筋与普通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应力取砂浆标准施度的1/10。

③锚固段孔壁的抗剪强度。在软岩或土层中,锚杆孔壁对砂浆的摩擦力一般低于砂浆对钢拉杆的握裹力。因此,在软岩或土层中的锚杆极限抗拔力取决于锚固段地层对于锚固段砂浆所能产生的最大摩阻力。即Tμ≤πDLeτ。式中:D—锚杆钻孔的直径(m);τ—锚固段周边的抗剪强度(MPa)。

其余同前。

τ值除取决于地层特性外,还与施工方法、灌浆质量有关。如果工艺良好,土层锚孔壁对于砂浆的摩阻力应取决于沿接触面外围的土层抗剪强度。

τ=C+δtgφ;φ—土的内摩擦角;δ—孔壁周边法向压应力。其中,C、φ值取决于锚固区土层性质;δ则受地层压力和藻浆工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灌浆锚杆在灌浆过程中未加特铢压力,其孔壁周围的结向压力与主要取决于地层压力,所以有:τ=C+K。rhtgφ。式中h—锚固段以上的地层覆盖厚度;K。—锚固段孔壁的土压系敝;R—上覆层容重。一般情况下,土压系敝K。可能接近1,或略小于1,如在软岩及土层中往往采用增大D值来提高抗拉拔力的试验确定。

在软岩和土层中,在计算锚固长度时,关键是决定孔壁抗剪强度值。资料表明,Tμ的计算值当实测值有相当大的离散性,因此,计算值只能作为一种估计,具体数值必须依靠现场拉拔试验验证后,才能成为可靠的依据。根据拉拔试验的极限抗拔力Tμ决定锚杆允许承载力To时,要考虑安全系数K,即To=KTμ对临时性锚杆K=1.5∽2.0永久性锚杆K=2.5∽3.0,受长期重复荷载作用时,不应小于3.0。

灌浆锚杆的设计

灌浆锚杆的设计工作包括:锚杆设计拉力的确定;锚杆截面设计;锚杆的配置设计;锚杆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验算等内容。

①锚杆设计拉力的确定。单根锚杆的设计拉力主要应根据施工技术方面的可能性、可靠性及其便利与否而定。设计拉力过大则拉杆截面大,相应重量也大,插入孔中较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而且万一拉力试验和确认试验发现有问题时也不好处理;过小,则需用锚杆根数过多,伎每吨拉力单价过高。现在二般选择孔径在90—120mm之间,设计拉力限制在600KN以下好。

②锚杆截面设计及锚头联结设计。设计单根拉力确定后,根据受拉钢筋设计方法确定锚杆截面,同时还应考虑施工方面的要求也应得到满足否则应重新调整;锚头联结可根据预应力铪设计原理设计。

③锚杆位置设计。锚杆沿墙面或坑壁的配置应能承受墙面或坑壁的土压力。因此,当土压力分布和单根锚杆的设计拉力确定以后即可设计锚杆的配置和根数。在考虑锚杆间距时,大孔径锚杆应不小于3.0m,小孔径锚杆不小于1.0m,若需要过密地设置时应考虑组群效果问题。

④锚杆的长度设计。锚杆长度包括:有效锚固段和非锚固段两部分。非锚固段的长度按建筑物与稳定地层的实际距离而定,有效锚固段长度应根据锚固段地层的性质和极限抗拔力的大小来决定。由前述知,在完整硬质岩层中,Tμ=πdLeμ又含钢筋的极限拉应力δs:

则(πd×d/4)δs=πdleμLemin=δs·d/4μ

实践资料表明:采用热轧螺纹钢筋作拉杆,在完整硬质岩层的锚孔中,其应力传递深度不超过2m,影响岩层锚杆抗拔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砂浆的握裹力,例如,当完整硬质岩层锚固深度超过1m时,采用φ25mm的16Mn钢筋,往往钢筋被拉断而锚固段不会从锚孔中拔出;φ32m的16Mn钢筋被拉到屈服点,岩层都未有较明显的变化,但是,为保证锚杆的可靠性,首先必须判明锚固区山体有无塌方的可能及个别节理分割的岩块受拉松动的可能。因此,应保证锚杆在岩体内的锚固深度大于3.5m为佳。

在软岩和土层的极限抗拨力数值差异很大受许多复杂条件和地质因素的影响,如地层性质,埋藏深度,地下水,灌浆方法等,因此以軟质岩、土层作为锚固层时,要求在施工前进行现场拉拨试验,在未进行拉拨试验之前,为初步设计的需要,可根据前述方法及相关资料,进行估算其有效锚固长度。最终的锚固长度应要根据现场拉拨试验的极限抗拨力进行修正。

⑤锚杆和结构物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在灌浆锚杆基本确定之后,还应该对结构物的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这是必要的。即使锚杆各部设计都非常合理,也很经济,但整个结构物的稳定性达不到要求,锚杆设计也必须重新考虑,加长锚杆,并重新检算,验算方法可参阅有关土体或岩体稳定的检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外土层锚杆》、铁道部科学情报研究所专题情报.

上一篇:大学附属学校总务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校本教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