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2024-08-20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答案(精选4篇)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第1篇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整理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答:(1)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即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2)需求规律给出了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基本特性,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消费者的行为都严格服从这一规则。违反需求规律的特例有吉芬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人们对它的需求反而上涨,如马铃薯)和炫耀性物品(满足人们虚荣心的物品,其价格上涨更能显示其珍贵及拥有者的社会地位,因此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

2、影响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

答:(1)需求曲线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NOTE如果是论述题,请把以下全部答完】

(2)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右移;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左移。

(3)互补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引起需求曲线左移;相反,如果互补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增加,会引起需求曲线右移。

(4)替代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该特定商品需求的增加,引起相应的需求曲线右移;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下降,则会造成该特定商品需求的减少,引起相应的需求曲线左移。

(5)消费者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加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相反,偏好程度减弱,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6)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预期未来的物价会上涨,则需求会增加,从而需求曲线右移;当预期未来物价会下降,则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3、根据均衡价格理论,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如何?这些关系是否与供给规律或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相一致?为什么?

答:(1)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成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得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而供给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3)供给变动或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关系分析是在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前提下成立的,因此上述关系与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是一致的。

4、简要分析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条件下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可能变动情况。答:(1)商品本身价格没有变化时,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减少,称为需求减少;变现在图形中便是需求曲线左移。商品本身价格没有变化时,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增加,称为供给增加;表现在图形中,便是供给曲线的右移。

(2)商品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则必然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量变化方向依赖于需求减少幅度和供给增加幅度。均衡产量可能会增加,可能会减少,还可能不变。

5、为什么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答: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处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需求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一般而言,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小;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大小且不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大,因为需求价格弹性大。

(2)商品的替代品书目和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4)此外,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对不同商品而言,以上各种因素也会不同,所以他们的价格弹性也就不同了。

6、为什么大多数商品的供给的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

答:(1)供给的价格弹性便是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动率和其价格变动率之比。供给价格弹性可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供给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供给价格点弹性表示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2)大多数商品供给的长期价格弹性大于短期价格弹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在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许多因素中,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缩减产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应地,供给价格弹性是比较小的。但在长期,才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做出较充分的反应,供给价格弹性也就比较大了。

第二,除此之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也是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产量增加不会引起单位生产成本较大的提高,则意味着供给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在短期内,产量增加一般会引起单位生产成本较大的变动,所以供给价格弹性比较小;而在长期内,厂商容易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产量增加不会引起单位成本较大的提高,所以供给价格弹性可以比较大。

7、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弄明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1)“谷贱伤农”是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却因粮食下降而造成粮食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怪现象。

(2)经济原因分析:“谷贱伤农”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缺乏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消费收入减伤;相反,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其原因在于,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并不足以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级最终会使得销售收入减少。(3)【此步作图解释】

(4)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由于农产品的丰收反而会减少弄明的收入,这一特点会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政府要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农民的收入,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第一: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并且收购过剩农产品。农业丰收时,政府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确保农场品的价格不至于下降过多;同时,对于市场上产生的供过于求的农产品,政府收购后可以进行库存,以便为此后的歉收年份做储存准备。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的生产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际上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的成本,使得农民收入不至于在丰年减少,也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限制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供给。

8、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的使用范围

答:(1)“薄利多销”是指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后,尽管单个产品收入减少,但是企业总收益增加了。薄利多销策略适用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即适用于ed>1的商品。

(2)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价格收入,即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呈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时,厂商降价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小于需求量的增加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入的增加量。所以,为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于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的方法,而对于录像机这类需求富有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9、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两种变动的因素不同,而且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不同。

(2)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而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10、均衡价格是如何实现的?它对于制定价格政策有何意义?

答: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它是由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可以从两种情况考虑:

(1)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即需大于供的商品短缺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得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2)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按需配置稀缺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单现实中却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因此在指定价格政策时要尽可能贴近均衡价格,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11、什么是供求原理?结合显示经济生活的实例予以说明。

答:(1)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若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这种影响,称为供求定理。

(2)例如,彩电供给过剩,价格下降,需求增多,企业会减少彩电的生产,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相反,彩电供给不足,价格上涨,企业看到有利可图,会增加供给,而价格上涨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12、论述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

答:(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2)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通过需求收入弹性可以判断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该商品就是正常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劣等品的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上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3)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价格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之比。

(4)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即Exy>0,表示随着商品y价格提高,商品x的需求量增加,则商品x与商品y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互为替代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越强。如果Exy<0,表示随着商品y的价格提高,商品x的需求量减少,则商品x与商品y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为互补品;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越强。如果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即Exy=0,说明商品x与商品y之间没有相关性,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商品。

13、运用供求关系原理 分析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

答:由于石油为各国的主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第三章 效用论

1、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有何特征

答:(1)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队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列。消费者可能把不同商品组合排在同一序列,这个序列表达了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是指带给消费者同等满足程度的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反映了偏好的性质。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征:

 商品空间中任何一点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表明消费者可以比较任意的两个商品组合,确定它们是无差异,还是有差异的。 通常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表明商品是越多越好。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

 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表示任意两组商品组合的加权平均比两组中的一组好。

2、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答:(1)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不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2)无差异曲线的一个重要性质是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该性质的核心意义是任意无差异曲线表示特定的效用量。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由消费者偏好决定的,只要消费者的偏好不发生变化,其无差异曲线就不会变动。(3)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动的时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发生改变和移动,导致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改变,从而使消费者最终选择发生变化,但这不会引起无差异曲线的变动。

3、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答:(1)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满足程度时增加一张商品的消费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2)边际替代率呈递减规律,边际替代递减规律主要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X、Y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MRSxy=MUx/MUy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X的消费增加和商品Y的消费减少,商品X的边际效用MUx递减,商品Y的边际效用MUy递减,因此边际替代率递减。

4、简述消费者偏好对其需求的影响

答:(1)消费者偏好也叫做消费者嗜好或欲望,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消费者偏好具有完备性、反身性及传递性等基本性质:

 完备性。任意两组商品X和Y都是可以比较的,而且X、Y比较的结果是:对X的偏好大于对Y的偏好,或者是对Y的偏好大于对X的偏好,或者是对X和Y的偏好相同。完备性表明消费者有能力比较商品组合的优劣。 反身性。任何一组商品至少和其自身一样好,即X和X的偏好相同。 传递性。假如消费者认为X组合至少和Y组合一样好,Y组合至少和Z组合一样好,则X组合至少与Z组合同样好。

(2)消费者偏好是形成需求的内在原因,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会决定需求曲线的变动。例如,消费者变得比以前更爱喝咖啡,那么咖啡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也就是说,在某一种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都将比以前购买更多数量的咖啡,反之亦然。

5、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序数效用论是指人们对某种商品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劣势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单个人偏好是心理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 又提出了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3)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族中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P1/P2,这个式子说明了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消费者愿意用以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6、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基数效用是指人们对于某种商品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通过基数大小表示的。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即:在一定是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效用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某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7、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的比较

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具有递减规律。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上。(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用MU以及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得最大化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12=P1/P2。两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1)他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他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4)它们推导出的需求曲线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8、如何从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P76

9、如何用基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

答:(1)基数效用论者是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

(2)他们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形成消费者需求的一般特性,即: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那么他对某物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物品的效用为准。如果某种商品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越高,反之,如果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越低。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种物品的数量越多,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下佛诶这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

(3)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其均衡,即:MU/P=α(使货币的边际效用与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所花费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增加商品的购买,致使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小,直至商品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为止,在此过程中,商品的需求价格与其边际效用是等比例递减的。

(4)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需求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10、什么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图分析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用。答:(1)收入效应是指在商品价格变化时,在其他所有商品名义价格和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的商品消费量的变化。替代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变化时,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2)一般来说,价格变化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都会发生,单不同商品这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不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用会使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收入效应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则要根据商品的性质而言。如果商品是正常品,收入效应会小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上升;如果商品是劣等商品,收入效应会使商品需求量减少,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上升;如果商品是吉芬商品,则收入效应会使商品需求量减少,但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下降。(3)作图说明

9作图说明低档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用

答:(1)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的商品。由于商品价格变化与消费者实际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因此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2)作图说明

11、作图说明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1)吉芬商品是指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的物品。(2)作图说明

12、钻石用处极小而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1)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2)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出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处虽远不及水,但是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边际效用很大。

13、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益,也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率? 答:(1)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率。

(2)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率有效的前提。

(3)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是不使用于单只鞋子。对于四个轮子而言,必须具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为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第2篇

1、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以组织为主的。

2.经济法律关系是由国家的意志与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意志直接直辖市结合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和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答: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主要调整对象有:

1.经济管理关系.2.经营协调关系3.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4.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终止的客观现象。

4、民事行为的有效(构成)条件。

答:1.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3.不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5、财产所有权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1.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2.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内容。所有权是所有人对其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客体必须是存在于人身之外,能为人所支配并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6、厂长(经理)负责制。

答:厂长(经理)负责制,是指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由厂长或者经理全权负责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定代理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指挥工作处于中心地位,统一领导,全面负责。

7、个人独资企业的特征。

答:1.投资者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投资权利的自然人;2.投资者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3.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以自己的名义

从事民事活动;4.个人独资企业的组织机构简单,经营管理方式灵活。

8、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

答:1.募股集资的封闭型。2.公司资本的不等额性。3.股东数额的限制性。4.股份转让受到严格限制。5.组织机构比较简单。

9、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答:1.募股集资的公开性。2.股东数额的广泛性。3.股份数额的等额性。4.股份可自由转让性。5.设立要求相对严格。

10、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

答:证券发行审核是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除豁免证券之外的证券发行作出是否准予发行的制度。审核制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注册制,另一种是核准制。

11、证券上市的条件。

答: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3.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4.公司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12、证券上市的程序。

答:1.上市申请;2.保荐;3.审核;4.公告;5.挂牌交易。

13、知识产权的特征。

答: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或工商业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统称。其特点有:1.客体的无形性。2.地域性。3.时间性。

14、商标的构成条件。

答:商标构成的条件包括:1.商标应当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2.不得与他人在先合法权利相冲突。3.商标必须是可视性标志,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15、不正当竞争与不平等竞争的区别。

答:1.不平等竞争是因经营者外部条件不平等、不公平造成的;不公平竞争是因行为者主观违法、违背商业道德等造成的。2.不平等竞争一般不是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则必须是违法行为。3.不平等竞争可能影响其他经营者的积极性,但不一定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和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不正当竞争则直接损害经营者对手的利益和可能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经济秩序,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1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

答:宗旨是:1.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维护社会经济秩序;3.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答:1.国家全面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原则;2.经营者依法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原则;3.交易应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4.社会监督的原则。

18、政府采购的方式。

答:1.公开招标采购,这是主要采购方式。2.邀请招标。3.竞争性谈判。4.单一来源采购。5.询价采购。6.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19、税法的构成要素。

答:1.纳税主体。2.征税对象。3.税目。4.税率。5.纳税环节。6.纳税期限。7.减免税及地方附加和加成。8.违法处理。

20、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答:这是指行为人违反税法规定时依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违反税法的规定,有偷税、漏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和其他税收违法行为的,要根据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按照税法相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1、会计法的立法宗旨。

答: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2、人身保险合同保险人的义务。

答:支付保险金的义务、按投保人要求解除合同的义务、退还保险费的义务等。

23、人身保险合同投保人的义务。

答:提供被保险人真实情况的义务、按时支付保险费的义务、提供有关局面文件的义务等。

24、仲裁程序。

答:1.申请和受理。指平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发生纠纷,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以自己的名义将纠纷提交仲裁委员会请示其进行

裁决的活动

2.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有两种:合议制仲裁庭和独任制仲裁庭。

3.开庭和裁决。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开庭审理,一种是书面审理。

25、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

答:1.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2.地域管辖。是指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3.移送管辖,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该案不属于自己管辖,而依法将案件移送给在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4.指定管辖。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指定其辖区内的下级人民法院对某具体案件行使管辖权。

26、第一审判程序。

西方行政制度(简答题) 第3篇

1、行政制度具有哪些特征? 答:(1)权力规范性。(2)严格法制性。(3)环境制约性。(4)效力强制性。(5)形式多样性。

2、行政制度的功能有哪些? 答:(1)维护国家政治统治。(2)规范行政权力运作。(3)促进经济发展。(4)实现公共管理职能。

3、简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 答:作为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于提出了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并据此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实务性的领域,行政管理作为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类似企业办公室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但又大大高出于纯碎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其事实根据就在于通过它的较高原则,它与政治智慧所派生的经久不衰的原理以及政治进步具有的永恒真理是直接相关联的。

4、马克斯·韦伯将权力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马克斯·韦伯将权力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理性的,法定的权力。第二种是传统的权力。第三种是超凡魅力的权力。

5、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具有哪些特征?

答: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总统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

(二)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

(三)政府与议会完全分离。

(四)政府成员与总统是部署关系。

(五)政府不对议会负连带责任。

6、简述半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与总统制中央行政制度的区别。答: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很大的行政权,成为实际的政府首脑,总统任命政府总理,一般都任命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或政党联盟最大党的领袖为政府首脑,再根据总理的提名任命政府成员,组成政府。但如果议会中的多数与总统同属一个党派,则总统的挑选余地较大。

7、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它有哪些类型。

答:国家结构形式则是国家结构在特定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通常分为联邦制和单一制两种类型:(1)联邦制是指由若干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的政治实体(共和国、邦、州、省等)组成的统一国家。(2)单一制是指由若干分层级的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8、简述美国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及其拥有的职权。答:

1、各州政府的组织与联邦政府一样,以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的相互:“分立”和“制衡”为原则建立。

2、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由全州普选产生。州长是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权力的州政府官员

3、州长的权力一般在州宪法中列举,同总统权力类似,通常包括立法建议权、立法否决权、任免权、赦免权等。

4、州立法机关(除内布拉斯加州外)都实行两院制,两院亦分别称,参议院和众议院。

5、州议会组织结构与国会的组织结构大体相似,也实行委员会制,州立法程序也同国会大致相同。

6、州立法制度中还包括公民直接立法权和罢免权,这是联邦一级所没有的。

7、各州的地方政府在相互关系上不是一级领导一级的垂直领导关系。任何地方政府都不能互相管辖,它们都与州政府发生关系,甚至可以跳过州政府直接同联邦发生关系。

8、美国城市地区设立的政府称为市政府,市政府共有三种类型:市长制、市政委员会制、市政会议——经理制。

9、县是州政府的代理处,通常是州的再划分区,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镇及数个乡村。县政府受英国的影响,实行“立法和行政”合一的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职能由一个机构行使。

10、县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征税、借款、拨款、任命官员、建筑和维护公和桥梁、实施福利计划等。

11、镇、乡政府的政务通常委托一个民选的委员会或乡村议处理,委员会有一个主席或会长,负责行政首长的职务。市镇会议往往被引为美国直接民主制的最纯粹形式。

9、简述集权型政府行政过程的优缺点。答:集权制的优点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具全局性,更能统筹兼顾;缺点是政策适应性差,不能因地制宜,往往搞“一刀切”,并容易导致上级政策机关的独断专行,压抑下层的积极性,容易趋于墨守成规、不敢创新。过度的集权有如下弊端:首先,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下级政府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其次,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政府从整体上而言既是强大的又是弱小的。第三,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政府间的关系往往沦为“庇护——附庸”关系。第四,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下级政府相对于它的上级政府讲是不完全的政府。第五,在集权型政府间体制下,上下级政府机构的设置趋于“同构”,这不单有利于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沟通”,更主要地是为了便于上级政府支配、驾驭下级政府。

10、民主型政府行政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民主型政府行政过程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它是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意见和观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是利益、意见和观点相互调整和自我校正的过程。作为相互冲突利益的制度化的竞争过程,民主过程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是不可以事先了解的,没有人可以事先预知竞争的结果。.民主决策的社会过程和政府过程一起,构成现代政府决策的完整过程。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危险和挑战。

11、试述分权型政府行政过程的优缺点。答:分权制的优点是各级决策机构能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政策针对性强;缺点是同级决策机关的政策难以协调,易产生冲突。过度的分权主要弊端在于:第一,地方过度分权容易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地方过度分权容易造成尾大不掉,使中央政令不通,导致管理混乱。第三,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过度分权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和破坏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增加生产和交易的成本,而且还会使外国资本乘虚而入,压制和打击民族工业的成长和进步。

12、简述美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答:

一、强调职位分类。

二、公务员法规严密规范。

三、比较重视专才。

四、具有政治化倾向。

五、录用比较公平。

13、简述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点。答: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新自由主义理论基础上,吸收了社会民主党的经济民主思想、基督教互助原则经济思想和传统的社会保障思想建立起来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点是:1.强调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责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1)限制垄断;(2)扶植和保护中小企业;(3)分散财富和所有权,鼓励雇员参与资本形成。2.政府调节的重点在于弥补市场不足。3.高度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4.责权明晰的政企关系。

14、简述政府理念企业化的具体表现。

答: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中逐渐引入企业管理的理念主要有:绩效理念与“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一)绩效理念。——英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一上台,就任命雷纳爵士担任她的效率顾问,并成立了效率小组,以对政府各部门运作状况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初步树立起政府绩效和成本意识。——美国。在美国,大规模的政府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3年,尼克松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力图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系统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开展以绩效审计、绩效预算和政府绩效测评为主的政府绩效评估,对政府进行了成功的改革。——日本。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中央政府以“行政评估体系”一词取代“政策评估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而且将原来的政府内部的行政监察机构改名为行政评估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行政评估。

(二)“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英国。1991年7月,撒尔首相的继任者梅杰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提出“公民宪章”,目的在于促使政府各行业、各部门提高效率,改进服务,重塑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如法国1992年要求公共服务部门颁布“公共服务宪章”。同年,比利时发动了“公共服务宪章运动”。——美国。1993年颁布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要求联邦部门普遍实施顾客满意度调查。

15、简述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意义。答: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有利于政府机构精简。(2)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3)有利于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4)有利于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16、简述行政权力分散化的具体表现。答:

(一)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改革。1.法国分权改革(1)重新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分(2)改革地方行政权力结构(3)扩大地方自治权限(4)改革地方公职制度(5)扩大地方民主.2.日本地方分权改革。日本政府制定了地方分权推进计划,决定实行以下改革措施:(1)在明确地方政府不能是中央政府附属机构的前提下,全面废除机关委任事项,重新划分自治事项(2)在总理府设立“国家地方纠纷处理委员会”,公平,独立地审查、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出现的矛盾纠纷(3)对中央政府的地方派出机构进行合理化改革,事务量减少的要缩编(4)清理和缩小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补贴,强化地方财政的自立性,废除中央政府限制地方发行公债的许可制度;等等.(二)行政组织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改革。总的来说,行政组织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财政分权2.决策与执行分权3.下放人事权力。

17.现代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英王仍然是世袭的国家家元首,但下任国王并非由国王任意指定,而是由不成文宪法予以严格的规定。(2)英王是立法机关的组成部分,英王与上院、下院组成议会,拥有立法权,法律须英王批准才能生效。(3)英王为武装部队部司令,如今也完全是个荣誉性的称号。(4)英王在宗教上仍是英国教会的首领。(5)选任首相,在理论上属于国王自由裁决,但在实际上都是基于政党的安排,即首相是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国王仅仅履行任命手续而已。(6)加封贵族,并使之成为上院议员,必须根据首相的建议。

18.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答:2001年的改革之前,日本内阁由内阁辅助机构、总理府和12个行政省三部分组成。内阁机构调整后,内阁府直辖国家公安委员会(下辖警察厅),宫内厅,金融监督厅,负责综合调整、企划、大典、正式制度等。

19.战后日本中央政府对地方自治体监督控制的方式。答:立法控制;财政控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指导和监督。

20.简述日本20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内容。答:20世纪末日本行政改革的内容。(1)改革内阁制度,试图解决日本现行内阁由“各省割据”造成的“弱势首相”问题,并实现政治家对官僚的控制。(2)将1府12省9厅按职能精简整编为1府12省厅。(3)以“官办到民办”、“从国家到地方”为口号,推进放松管制、地方分权等。(4)简化行政组织,压缩公务员的规模。(5)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6)妥善运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21.比较英法两国议会制度的特点。答:①法国的三级会议和英国议会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分别标志着法国和英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君主等级制时期。②断断续续的法国三级会议,由于时常停止召开,这个机构没能积累它的权力,甚至也始终没有形成系统可行的议事制度。③法国不成熟的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也与选举权开放过快有关。

22.在现代社会,共和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那些特征?

答: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其任期。政府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享有选举权和其他基本权利等。

23.比较单一制和联邦制。

答:单一制与联邦制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其差别主要体现于权力在纵向上的分配。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法律上只是中央的分支机构。联邦制国家的各个成员国政府则享有由宪法规定的自治权。

24.现代民主制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答:①宪法和法律均确认公民的民主权力和自由。②许多国家其民主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议会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文官制等政治制度。③大多数国家的成文宪法都规定了政府的组织纲要,政府及其各部门权力的分配,各机关权力的范围,政府官员的任期、任命及选举方法,以及选民资格的确定和选民团体的构成。④实行“多数统治,保护少数”的原则。在选举中获得多数选票的政党为执政党,允许反对党或在野党存在,但反对党或在野党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和法律。

25.比较内阁制和总统制。

答:内阁制起源于英国,是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内阁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

总统制始于美国。在1787年,美国在制定国家宪法时,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的原则。通过选举来确定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还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具有极大的权力,同时又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

26.简述法国的半总统制的特点。答:①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在形式上设有两个行政首脑,经全民投票当选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掌握行政大权,政府还设总理。②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谴责政府,当议会通过谴责案即不信任投票案或否决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总政策声明时,总理必须向国家元首提出政府总辞职。③总统掌握实际统治权,成为国家机构的核心,他不对任何机构负责。总统除实际享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和外交决策等权力外,还享有下列特权:任命总理和政府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可以不经总理的附署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实行非常权力,发布总统咨文,相对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重要法案提交公民复决,解散议会及统率军队等。27.现代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限制,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国王几乎所有的政务活动都要听从内阁的建议。现在英国国王的权利仅现在授爵位、任命和罢免议会选举或弹劾的官员、颁布议会通过的法律、接待其它国家元首等这些没有实权的权利。

28.英国首相的职权及与内阁的关系?

答:现在英国中央政府的决策权越来越集中于首相本人,内阁作为一个集体决策的机构正面临着挑战。首相个人的集权,既有体制上的因素,也有其个人控制权力的技巧。1、首相可以独自做出某些重大决策。2、首相可以利用内阁委员会而摆脱内阁会议。3、首相在内阁会议上可以操纵讨论。

29.英国文官的工资制度的原则。答:

1、比较平衡原则;即政府文官的工资要“同文官系统外的广泛可比工作的工资率,有一个公平比例。”

2、适应物价原则;就是文官的工资必须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应提高,以保证文官的实际收入不会下降。

3、定期提薪原则;就是各级文官的工资要按照工资等级逐步加薪。

30.简述英国20世纪末上院改革的基本宗旨。答:上院改革的宗旨就是推进民主化。上院改革的总目标是使“第二院”比过去的“贵族院”更加民主、更有代表性。更加民主是改革的首要目标。更有代表性是更加民主的保障。

31.简述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答:(1)提出议案。(2)委员会审议。(3)全院辩论和表决。(4)两院协商。(5)总统签署。32.美国市政管理的组织模式。答:市长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委员会经理制。

33.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政府改革。答:1.放松政府内部管制(1)废除过时的规章制度(2)建立有使命感的预算制度;(3)改变照章办事的人事制度;(4)改革采购体制,简化行政程序。2.适度分权,重构政府间关系(1)以整笔补助取代分类补助;(2)税制改革;(3)鼓励社区自治,直接向社区分权;(4)放下人事权力,包括录用、薪酬、晋升、考核等权力。

34.简述二战以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改造的内容。答:(1)进行“非军事化”。解除日本全部军备,保证其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2)进行“民主化”改革。在日本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的独立政府。

35.简述战后《日本国宪法》对于国会职权的规定。答:根据战后日本宪法,“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国会行使以下职权:立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对外交的监督权;对财政的监督权;对司法的监督权。

36.简述日本地方议会职权的内容。答:(1)法案审议、决定权。(2)地方行政监督权。(3)建议权。(4)公务调查权。(5)管理选举有关事宜和参与人事决定权。

37.简述日本地方议会与地方行政长官的关系。答:地方行政长官是直接从选民中选举产生的,而不是从议会的多数党产生的,地方行政长官不对地方议会负责,而直接对地方全体选民负责。地方议会与地方行政长官的关系是立法与行政的关系,议会对行政拥有监督权。按照《地方自治法》的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职权大于地方议会。(1)地方行政长官拥有议会的召集权。(2)地方行政长官对议会决议有要求复议权。(3)地方行政长官拥有对议会的解散权。(4)地方行政长官拥有不经议会审议的紧急行政立法权。

38.简述日本20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原因和内容。答:日本20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原因。二战后,日本制定新宪法及内阁法等相关法律,对战前行政机构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然而,日本虽然在战后实行了内阁制,在法律上国会是政策形成的中心,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真正主导日本政策的却是行政系统。形成这种政治格局的原因很复杂,日本战后改革未能有效地改造其官僚体系,却使战前的“行政官厅”几乎未受损伤地被延续了下来。这使日本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成了最大阻力。

39.20世纪末日本行政改革的内容。答:(1)改革内阁制度,试图解决日本现行内阁由“各省割据”造成的“弱势首相”问题,并实现政治家对官僚的控制。(2)将1府12省9厅按职能精简整编为1府12省厅。(3)以“官办到民办”、“从国家到地方”为口号,推进放松管制、地方分权等。(4)简化行政组织,压缩公务员的规模。(5)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6)妥善运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40.委员会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特点是:①联邦委员会由议会选举产生,不一定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党派联合产生。委员不得兼任议员,任期4年,可以连选连任。②采取合议制,政府一切决定均有7人委员会合议决定。③不实行权力分立,不设总统和总理。41.英国文官考试录用的程序。答:

1、考选机关首先要发布考试公告;

2、资格审查;

3、考试

4、录用。

42.简述市长----内阁制。答:市长-内阁制在这种体制下,地方议会的执行机关由市长和内阁组成:市长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市长从议会中任命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议员组成内阁。市长-内阁制执行机关的成员人数不得超过10人。这种体制下的地方议会应由直接选出的市长、议会主席和议员组成。

43.简述美国总统的权限。答:

1、任命官吏权;

2、外交上的权限;

3、国防和军事上的权限;

4、立法上的权限,包括劝告权、否决权和为人立法权。

44.美国总统的助手和辅助机构。答:总统的助手和辅助机构包括副总统、内阁及白宫办公室等机构。

1、副总统;美国的副总统,除非总统发生以外而由他继任,否则并无实权和重要影响。

2、内阁;

3、总统办事机构;包括白宫办公厅、政策发展办公室、国家安全委员会、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等等。

45.简述美国的市级管理体制的类型。答:市长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委员会经理制。三种模式的概念分别要理解。

46.美国各州之间的志愿合作关系有哪些类型? 答:订立州际公约或协议;建立各州政府委员会的固定组织;召开各州行政、议会或司法高级官员的会议;州法律统一化。

47.美国联邦政府曾经采用过的考核制度的类型有哪些?

答:统一考核制度、行政考核制度、工作考核制度。48.简述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答:

1、提出议案

2、委员会审议

3、全院辨论和表决

4、两院协商

5、总统答署。49.美国联邦政府曾经采用过的考核制度的类型有哪些? 答:统一考核制度、行政考核制度、工作考核制度。

50.简述英国文官制度的具体肉容。答:

1、英国常任文官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原则,公开,择优,平等,通才

2、对文官考核侧重能力,素质,潜力的评定同时也注重质量评估,考察其工作内目标实现情况,考核形式分日常考勤和定期考核

3、晋升与奖惩

4、职业培训

5、工资与福利,同工同酬,公平,可比性,协商。

51.简述日本的宪法框架。答:1947年实施的《日本国宪法》,为日本确立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议会内阁制,建立了议会选举,在野党参政等权力制衡制度,规定了战后日本政治的运行模式,为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铺设了道路,确定了日本战后的基本政治制度。《日本国宪法》规定,主权在民,天皇仅仅是国家的象征,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的国家立法机关,国会对内阁有监督权,日本国会采取两院制,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是日本国家司法权的最高机关。

52.简述日本财政体制的特点。答:日本财政体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有偿财政资金与无偿财政资金并存和一般会计预算与特别会计预并存,前者扩大了财政资金的来源,增加了政府的投资,也加强了财政对社会资金总量的支配,控制和管理,二者使日本政府能够很好地解决扩大财源与提高效益之间的矛盾。使财政的特殊功能得以发挥。

53.简述欧洲联盟的组织要素。答:

1、是欧洲煤钢共同体

2、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3、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欧洲共同体,它构成了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提出的欧洲联盟的“第一支柱”

5、“第二支柱”是发展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6、“第三支柱”表现为司法与国内事物方面加强合作。54.英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答:

1、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2、政党政治因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有相当大的影响

3、尽管中央与地方在权力分配问题上存在争执,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基本上保持一种协商的关系

4、中央对地方具有广泛的监督权。55.德国建立了哪些新的有效公共管理? 答:

1、建立现代个人评估体系

2、实行晋升和长薪激励

3、增强公共部门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4、以业绩和资力为基础招聘和录用多方面的公务员

《西方文论选读》部分简答题 第4篇

A

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亚里士多德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著有《诗学》、《修辞学》等多部文艺论著。《诗学》一开始就讲:“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模仿。” 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柏拉图不同。他认为感性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模仿现实的艺术也是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传统说法也不同,传统说法只回答了艺术模仿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艺术如何模仿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亚里士多德解决了,它体现在“艺术即形式”命题中。在他看来,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对自然进行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进行能动的创造。

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艺术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而且还认为艺术能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本质。根据这一思想,他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应该是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总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之所以要想像,要虚构,要表达理想,就是因为它是艺术。艺术要模仿自然,但并不等于自然;艺术是一种创造,但又不能脱离自然。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模仿自然”的全部涵义。

2.简述维柯的美学思想。

维柯是历史哲学的创始人,“美学科学的发现者”。他发现,精神哲学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根源,但这种精神哲学不应该是形而上学,而应该是美学;把人类的认知创造原则引入美学,从而把它变为行动的美学,创造的美学;他还发现由于美的现象的普遍性,美学同其他学科,如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具有相关性,从而扩大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把它从囿于哲学一隅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1.诗的发生学。诗不是起源于理智,而是起源于感官。2.想象的功能。想象的主要功能是比喻;还不仅仅局限在语言形式上,还体现在诗性任务性格上。3.想象和理性的对立。维柯认为美的本质是和谐。

3.简述柏格森的滑稽论。

柏格森是法国“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是19出版的《笑》,其中收入了他论滑稽的意义的三篇文章,分别从形态、体态、姿势、情景、行动和语言等方面论述滑稽的表现,最后论述了滑稽的性格。首先是形式的滑稽;其次是姿态和动作的滑稽;再次是情景的滑稽;第四是语言的滑稽;最后是性格的滑稽。

4.简述萨特美学思想的特征。

萨特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存在主义,而人是存在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他一反传统上“本质先于存在”的说法,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把人即主体性作为一切的前提。

萨特的文学作品,是他这种人道主义哲学的感性表现;他的美学思想则是这种人道主义这些的理性表现,他把自由看作一切写作活动的`题材。萨特认为人们之所以当作家,并不是由于要表达某些东西,而是决定要以某种方式去表达它们。

萨特美学思想的特征主要是:

其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二,文学作品是写作和阅读、创作和欣赏的统一;其三,想像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B

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

简述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虽说是古典学问的再生,但它是从中古世纪的遗产起步的,而且经历了一个逐步发的过程。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的,但丁开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河,代表了文艺复兴的最早阶段。

1370―1450年是文艺复兴的第二阶段,是文艺全面繁荣的时期,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对教育的改革,把人文学科放在对神学学科的优先地位;其次是知识的发展,或知识的世俗化,主要是对古典文化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文化的再生;最后是文艺的全面繁荣。恩格斯曾称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只是一个贵族运动,它并没有普及到人民大众之中;文艺复兴还只是一场文化思想运动,它虽然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然而仅仅是初步的,还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

简述夏夫兹伯里关于美的思想。

夏夫兹伯里关于美的思想,就是以天赋能力为出发点的,表现为下列方面。

其一,美是形式,是和谐的形式,或形式的和谐。

其二,丑是无形式的物质,它同美是对立的。

其三,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有共同的基础。(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

夏夫兹伯里背离了大不列颠的唯物主义传统,最后导致同经验论感觉论的对立,但他的影响从孟德斯鸠到尼采是巨大的,他开辟了英国美学的新时代。

C

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

1.简述贺拉斯的《诗艺》。

贺拉斯是罗马帝国初期著名的抒情诗人和讽刺诗人,在文论上的著作是《诗艺》,只是一些经验之谈,但成为古典主义的经典,对后来的新古典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诗艺》中把“艺”即写诗的技巧放在首要地位;模仿希腊古典成了贯穿《诗艺》的一条重要原则;具体介绍如何模仿。贺拉斯提倡模仿,但也不反对创新。但既要模仿,又要创新,表现出一种折衷主义的倾向。论述天才和技巧问题;论述艺术的功用即教益或快乐的问题。贺拉斯《诗艺》的总体评价。

2.简述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

左拉是自然主义创作和理论的真正代表,他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有:

首先,自然主义是19世纪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

其次,自然主义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第三,自然主义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

第四,自然主义要求艺术的社会道德目的。

(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

3.简述别林斯基的革命民主主义美学。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是在19世纪40―60年代产生和形成的,它的创始人是别林斯基。他的文学评论论述了几乎所有文学理论的命题,他尽量把人们的视线导向革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他的美学是运动的美学,战斗的美学。

1.文学的民族性。别林斯基特别关注文学的民族性问题。他认为文学的民族性是民族特性的烙印,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标记,包括民族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理解、情操、宗教、语言等,还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他还区分了民族和人民两个概念,民族的外延更广,人民的内涵更深。

2.文学的形象性。别林斯基指出,用言辞、声响、线条和色彩把大自然一般生活的理念描写出来,再现出来:这便是艺术的惟一而永恒的课题。他还把艺术和科学进行了比较。

3.文学的典型性。别林斯基把典型性提得很高,认为典型性是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典型性就没有创作。只有是通过对立物的调和才能塑造典型。他的这种把典型看成一般和个别的统一理论,影响颇为深远……

4.简述雅可布森的语言学诗学。

雅可布森由于他在理论上的创见和贡献,被人称为“捷克结构主义之父”。雅可布森把诗学看作语言学的一部分,他提出的基本问题是:“话语何以能成为艺术作品?”这就要研究诗歌的语言结构、功能同其他语言结构、功能相异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雅可布森首先考察了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语言功能的构成因素,他认为,任何交际都是由说话者所引起的信息构成的,但要通过说话者与受话者的接触。接触不一定要面对面,可以通过代码,代码可以是言语,可以是书写,可以是数字,或者是音响构成物或其他形式。另外还必须有语境,语境能使信息具有意义。同一信息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

同六个因素相对应的六种功能是:说话者:表情功能;受话者:意动功能;语境:指称功能;接触:交际功能;代码:元语言功能;信息:美学功能。

上一篇:折达公路心得体会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开心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