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2024-07-24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精选9篇)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第1篇

发件人: 250539215@qq.com代表dflong [250539215@qq.com] 发送时间: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21:38 收件人: Zhouxinglong(周兴龙)主题: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2005-02-25 10:25:53)

丁青青(武汉大学新闻研究生 430072)

任何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和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候人们也许记不大清楚这个节目的名字,但对主持人却是印象深刻。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哪些角色,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HOST(主人)

节目主持人的英语称谓可以译为Anchorman或者Host,Anchorman原意为“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后引申为“负责安排广播的新闻广播员”,一般仅用于新闻节目的主持人;Host从“主人”的原意转为“(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一般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节目。”①可见,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和其他节目的主持人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两个职业。而我国,尽管在称谓上没有分得那么清楚,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把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上。按照这种分类方法,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与其他非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是具有共性的,都可称为Host,我们也可称之为是节目的“主人”。

这个“Host”的角色具备以下两种特征:

--节目品牌的象征

一般来说,在节目和主持人的关系上,节目是主体,主持人是节目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由于目前谈话节目的数量不断增长,而这些节目基本上都是“一个主持人+几个嘉宾+一些观众+一个话题”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所以,谈话节目质量的优劣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水平的高低。

--节目个性的象征

既然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是节目品牌的象征,那么这个主持人所具有的个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使这个节目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提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人们就会觉得它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节目,首先,主持人窦文涛几年如一日“衬衫加马夹”的经典形象已经表明了这个节目轻松和随意的个性。另外,窦文涛说起“段子”来不亦乐乎的神情,和两个嘉宾间不加矫饰的侃谈,都让观众觉得亲切,使得这个节目成为了完全体现个人风格的“脱口秀”。正是由于窦文涛和他所选择的嘉宾个个出言无忌,见闻广博而又性情各异,使得《锵锵三人行》具备了“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②的鲜明个性。

二、PLANNER(策划者)

为了保证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主持实际上还应担当起策划者的角色,这也是顺应各节目将来实行“主持人中心制”这样一个趋势的。

扮演策划者的主持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选择合适嘉宾

杨澜曾说过:“就像一个农民犁地、播种、杀虫、锄草,可是如果老天不下雨,或者放了洪水下来,照样是颗粒难收。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气就是来宾本人。他(她)本人是否健谈,他(她)那天的情绪如何,都直接影响节目质量。”③由此可见,嘉宾对于节目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目的主持人完全应该参与到选择嘉宾的过程中。

目前国内的谈话节目,选择的嘉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占据很多优势资源的名人,一种是因为介入某个新闻事件变得有名的普通人,另一种则完全是很普通的人。就谈话节目本身来说,专做名人访谈的话,可能会有资源枯竭的时候,只有在老百姓中找访谈对象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搜集背景材料

谈话节目的嘉宾包括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话题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持人就算阅历再广也不可能全都接触过,那么为了保证有“话”可谈,做节目之前进行对嘉宾、对话题进行多方面的熟悉是十分必要的。杨澜曾说过:“如果没有充分的案头准备,提问往往是肤浅的。来宾会认为在同一个小学生讲话,甚至对牛弹琴,谈话的兴趣肯定不高;没有准备的提问也往往是发散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一晃就过,而留给观众的却是一片模糊。”④

--设计节目形式

由于目前电视上“谈话风”盛行,一个谈话节目必须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或者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固定模式,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主持人,无疑也是节目形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持人如何出场,如何串起节目,嘉宾如何请出,背景材料何时播放,这些如果仅靠节目编导来设计安排,主持人往往会觉得不自在,毕竟编导的构想最终还是要靠主持人来实现,因此以上这些一定要由主持人和编导配合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风格来共同设计。

三、CONTROLLER(调控者)

谈话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随意性,主持人并不能完全决定节目的进程,整个节目是由主持人的话语和嘉宾、观众的谈话所组成的。主持人虽没有完全的决定权,但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来驾驭谈话现场,这种驾驭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场面

谈话节目虽具有随意性,但和一般的交谈活动还是有区别的,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中心话题、有时间限制的谈话,谈话进程的掌握,话题向何方深入,要靠主持人现场引导,否则会造成离题,或收不住话题,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谈话的失控情况。

--控制节奏

有的节目话题可能比较严肃,或者气氛比较沉闷,主持人就应该适当地调节一下场上的气氛,使场上节奏不会因为气氛过于沉闷而显得拖沓。凤凰卫视某期《冷暖人生》,讲述一位因癌症去世的30岁母亲吴广凤,在临终前给儿子写了14封信,希望儿子每次过生日时读一封,直到儿子成年的那天。节目的前半段都在回顾吴广凤病中和丈夫、和儿子在一起的情形,她丈夫说着说着,语速渐慢,情绪也越来越低落,下面好些观众也开始抹眼泪。这个时候,主持人没有听任他这样讲下去,而是把话题引向了别处。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主持人选择了比较轻松而且嘉宾也绝对乐意谈的话题来改变场上的节奏,她问广凤的丈夫:“听说你们谈恋爱的过程很浪漫,能给大家说说吗?”于是,他忧郁的眼睛里顿时闪过了一丝光线,语速明显快了起来,使得整个节目的节奏也回归了正常。在这里,如果没有主持人的适时引导,节目就会走向无法预料的状态。

--控制情绪

一方面,主持人应该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好嘉宾的情绪。否则,人在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下,是无法理性地探讨某个问题的。

虽说主持人是谈话节目中具备能动性和主导性的重要元素,但在谈话的进程中,主持人也应处于一种相对超然的地位,毕竟谈话的主角是嘉宾,主持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就够了。

四、PARTNER(参与者)

谈话节目,赋予了大众传播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人际传播的许多内容、方式与技巧,都可以运用于此。既然是人际传播,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耳到、口到、心到的一种交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者都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所以主持人也可以说是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主持人的这个角色,包含两个特征,一是倾听,另一个就是积极地回应,有效实现互动。

--倾听

美国电视脱口秀女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在二十年中独占鳌头,成为美国电视、文艺界中年收入最高者。她的外表其实极为普通,只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黑人妇女,中等身材,相貌平常,那么她的成功所凭借的是什么呢?如传记作者麦尔所指出的:“一般说来,广播电视的访谈者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地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这就是她适应当今时代的风格,由于对观众和嘉宾的生活进程充满关切,由于能同他们进行交流,这种风格大获成功。”⑤

--互动

传播不仅仅是传播者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单向过程,而是具有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质。传播者、受传者总是处在互动之中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传者和受者经常进行着角色互换,因此其中包含着多重互动关系:

--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

前面提到,主持人应该用心地倾听,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互动。认真倾听了,就应该有回应,这种回应不单单表现在关注对方谈话时的眼神和表情上,还应表现在主持人能即兴提问。访谈前虽然有大致的采访提纲,但是谈话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亮点”,这就有赖于主持人边听边思考,能抓住对方回答中有价值的地方及时补充提问,或是总结出前一段谈话的一个特点,抓住这一点来向对方发问。

--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之间的互动

在互动方面,主持人除了应该积极回应嘉宾之外,还应该和现场观众有所互动,毕竟现场观众并不仅仅是来给节目造势的,还应该作为节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嘉宾、主持人共同完成对话题的探讨或是有助于节目主题的深化。但遗憾的是,这种互动在我国大多数谈话节目中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就算有,也能看出很明显的被刻意安排过的痕迹。此外,观众在节目现场太紧张,也是谈话节目现场无法进行有效互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和场外观众的互动

除了场内的互动之外,主持人还应该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所互动。比如,主持人亲自赴外景地采访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或是采访普通老百姓对某话题的看法。另外,场外观众可以在节目进行时通过发手机短信或是打电话的方式直接和主持人进行对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场内和场外的有效互动。

以上就是主持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应具备的四种角色。随着电视谈话节目日趋直播化及其形式的日趋多样化,主持人的角色和功能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这也就对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种角色的主持人,才能真正使节目富有永恒的魅力。美国一些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之所以能够坐镇一档节目达二、三十年之久,靠的是他们自身的谈吐、学识、个人魅力、临场经验等多种因素。在我国,就谈话节目来说,有一定文化素养、阅历丰富、幽默、反应机敏等素质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主持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至于长相、普通话这些选拔主持人的传统标准已退居其次。

不论什么时候,面向大众的节目都会是电视的主流。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直面社会、直面大众、反映社会生活的节目形式,是具有潜在的生命力的,而优秀的主持人则是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每个主持人都能扮演好四种角色,那么,电视谈话节目一定能拥有永恒的春天。

注释:

①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201页

②代欢、肖桂岚:《作秀战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178页

③、④杨澜:《我问故我在--杨澜访谈录》,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8页、第6页

⑤[美]吉妮·斯克特:《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苗棣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249页

(编辑:潘宗信)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第2篇

————以《杨澜访谈录》为例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很少看这档节目,杨澜主持的节目不止一个,看的更多的是湖南卫视凌晨播出的《天下女人》 为什么要以《访谈录》为例呢?因为从节目的定位说起就注定了这是一档不同寻常的栏目。人的故事,最能引起人的共鸣,人的故事,最能丰富人的内涵。《杨澜访谈录》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点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谈论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为中心,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智慧和感悟,带领观众走入那些个性鲜明的心灵世界。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描述了社会各界精英在平谈生活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感,让更多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看起来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以新闻形式为开头,但却不像新闻那样讲述新闻本身的内容,而是在此基础之上交流和传播在有关事件上的新观点新认识,帮助观众认识人生,获得知识,交流情感,思辨社会。主持人提问的时间都很短,而留给嘉宾的时间则很充分,体现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引导作用,遵循简单的“主持人——嘉宾——主持人——嘉宾”的话轮转换模式,杨澜总是很仔细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把握嘉宾的讲话要点使其将最重要的部分表述清楚,希望得到嘉宾的接应,效果往往也很好。

在结构上《杨澜访谈录》创造了一种很平静很优雅的谈话环境,他主要是以嘉宾的人生,在事业,艺术上的生涯,或者说经历入手,以一种锁紧——到放开的结构形式进行的,是将嘉宾在人生中的成败,高潮,低谷,在大屏幕上以回忆展示性的方式体现,从中寻找访谈交流的落脚点,节目的整体结构如同故事的发展一样,呈放射状展开,段与段之间关系既相互粘连又互相独立。同时暖色调的讲述氛围,典型的交谈环境和方式,舒缓平和的节奏,给观众以圆润顺滑的感觉,让嘉宾轻松,也让受众看的放松。

我认为节目的制作是期望有抱负,有理想,有睿智的思维,经历人生百态而思慧人生真谛的受众,节目品质富于很浓的人文气息,特别是在社会中高阶层的精英人群中有着相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但是,由于节目在内容的广泛性,又涉及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第3篇

谈话节目的导向功能

黄匡宇在他主编的《广播电视学概论》一书中写道:“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是一把双刃剑。广播电视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但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广播电视功能是由广播电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决定的。”说起“负面影响”, 就谈话节目来看, 国外及港台的“垃圾脱口秀”就说明了问题。美国吉妮·格拉汉姆·斯科特著的《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一书在谈到“垃圾脱口秀”时说:“一些电视谈话走得太远……对抗、羞辱、激化情感、揭露令人难过的隐私以及种种花样……可能制造很好的戏剧效果, 但是造成了个人的痛苦和悲剧, 并且破坏了良好趣味。”

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广播电视都必须受到所在国新闻法的制约, 众多的广播电视人一直在努力地追求理性和责任。中国的广播电视传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是人民的喉舌, 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谈话节目更是如此, 应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我国谈话节目的内容来看, 它对于广大受众的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一小时》节目, 讨论的都是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每个话题主题大、立意高, 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北京大学毕业生殷永纯自愿到安徽贫困地区做一名不要任何报酬的山村教师, 实现了自己为贫困孩子编织梦想的美好愿望。但贫困地区究竟选择怎样的办学方式, 《午间一小时》有一期节目就此进行了探讨。节目播出后, 引起了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一个月后, 殷永纯任教的学校取得了正式的办学资格, 成为社会各界捐助的公益学校。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主角意识

一个好的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应当是整档节目的灵魂。在节目整体方向的把握上, 他应该是主角。有时嘉宾的兴致很高, 谈着谈着可能就偏离了主题, 这个时候, 主持人就应该具有主角意识, 不能跟着嘉宾的思路走, 应及时地引导, 切入主题。节目主持人杨澜说:“语言的生动性、内容的趣味性使谈话节目有了可看性, 而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本人的亲和力也是影响谈话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他必须得让采访对象能谈出东西来。谈话节目主持人还必须掌握整个节目的氛围, 让现场的人都能跟着你的方向走。”

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具有主角意识, 善于把握节目的主题和方向。如《午间一小时》节目有一期讨论中外基础教育差异的话题, 在讨论的过程中, 嘉宾竟跑题了, 谈了许多中国基础教育的弊端, 主持人这样说:“不过, 我听说, 中国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特别强, 而国外孩子的动手能力强, 您来谈一谈, 好吗?”巧妙地把话题引开了。

当嘉宾们持不同的观点, 争论得很激烈时, 谈话节目主持人不要迷失节目的方向, 而要把握好节目的导向。如在录制《透析“专职太太”现象》节目之前, 笔者和主持人探讨了节目的意图, “专职太太”现象与社会进步无关, 真正的社会进步是让女性有权选择回家还是工作, 社会应该给她们提供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在讨论话题中, 嘉宾们各执一词, 众说纷纭。一位嘉宾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还有一位嘉宾认为这种现象是女性没有地位、经济不独立的表现。主持人进行了正确的引导, 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节目整体方向的把握上具有主角意识是多么重要。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配角意识

谈话节目主持人还应该具有配角意识。为什么又说谈话节目主持人是配角呢?《赵忠祥谈艺录》中有一段专访“主持人是绿叶而不是红花”, 他说:“你是主持人, 不是主讲人, 主持人的目的, 是让场上的整体气氛搞得非常好。”让每一位观众、嘉宾和采访对象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中肯的经验之谈。一个有魅力的谈话节目主持人, 不仅要善于引导嘉宾和观众谈出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来, 还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在《实话实说》有一期节目中, 嘉宾“神童”宁铂不断充当主持人的角色, 而这时的崔永元只对观众轻轻一笑说:“现在由他主持。”不温不火, 然后在旁边一言不发地静静聆听。如果这时候主持人不合时宜地抢话, 不断地向观众“隆重推出”自己, 就会使节目的形象受到损害。

谈话节目主持人在把握角色定位时应遵循的原则

有的主持人锋芒过露, 经常抑制了许多嘉宾和观众的参与。在嘉宾或观众谈兴正浓或正要切入正题时, 被主持人不合时宜地打断或截流, 然后自己发一通感慨, 这样就过于表现自己, 影响了嘉宾的参与情绪。或许仅仅因为主持人一个不经意的打断, 节目就失去了一个出彩的片段或一个有价值的内容。因此, 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主角意识和配角意识, 也就是说, 主持人既不能为了嘉宾出彩而把自己淹没了, 也不能为了突出自己而使嘉宾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应该把握好分寸。在谈话节目中, 主持人应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笔者认为,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真诚是主持人与嘉宾、受众沟通的前提。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是大众传媒的代表, 只有真诚的态度、真实的话语和真挚的情感与受众交流, 才能赢得受众。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沈冰这样说:“经常我们会把对话现场比作一个家庭的会客厅, 而主持人就是女主人, 她要招呼好客人, 协调好气氛, 让每位客人都能自由自在地说出心里话。我坚持抱着真诚的态度与嘉宾和观众沟通, 抛砖引玉, 承前启后, 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做出公正客观的引导。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忘记自己, 融入沟通。”

平顶山经济生活广播的《夕阳访谈》节目, 每期节目都邀请老年朋友做客直播室, 探讨老年朋友关注的话题。主持人俞慧将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作为话题,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节目中, 这些都是在努力为嘉宾及受众营造一个真实真诚的情感空间。例如:俞慧主持的一期节目话题是“网络连着我和你”。在节目中邀请到了一位网名叫“爱心草”的阿姨。这位阿姨很新潮, 60多岁了, 喜欢听广播, 会打字上网, 还有自己的博客。她每天都收听俞慧的节目, 并在博客中发表自己对每期节目的感受和生活感悟。在她的带动下, 许多老年朋友开始接触电脑、学习打字、上网, 使老年朋友真正感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一些刚退休的老年朋友内心孤寂、心情烦闷, 可是自从听了俞慧的节目, 看了“爱心草”的博客, 上了“爱心草”的论坛, 心情开朗了, 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因为俞慧很真诚, 所以在直播这期节目时, “爱心草”阿姨愿意把这些真实的、有意思的事讲述给俞慧。节目现场谈笑风生、气氛活跃。假如主持人以唯我独尊的“师长姿态”和高高在上的“贵族式”话语, 只会让嘉宾和受众敬而远之, 节目就挖掘不出有深度、有价值、有内涵的信息。因此, 谈话节目主持人就是要以自己的真诚打动受众, 以一种平实的心态与受众交流。

以平等为节目基调, 体现人文关怀和审美取向。谈话节目是“一”对“众”的艺术, 这个“众”不仅是嘉宾, 还有收音机旁的听众或者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主持人应该学会以平等的心态同嘉宾和受众进行交流。平等是交流的前提, 任何成功的交流对话, 首要条件是双方必须平等、相互尊重, 主持人不能居高临下、发号施令。

平顶山经济生活广播的《共享阳光》节目是一档为残疾朋友开办的谈话节目。节目开播以来, 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究其原因, 一是“平民语言”, 二是“平民意识”。节目主持人子丁以平等真诚的语言与嘉宾交流, 以具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为节目添彩, 不仅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也使残疾朋友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如在“残疾女大学生韩珍珍”访谈结束后, 很多听众致电市残联要求向她提供捐助;“残疾人创业典型窦晓伟”访谈后主动资助汝州市大峪乡刘何村与其经历相似的残疾学生王红昌……《共享阳光》节目不仅深受广大听众朋友的喜爱, 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试想, 如果主持人不是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主持, 而是高高在上地说教, 节目就不会有吸引力。

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第4篇

一.要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谈话类节目是由互动和交流构成的。主持人不但要有启发式的谈话,还要倾听才能把节目做得生动活泼。如果主持人只是自己滔滔不绝,或者是随意插话、抢话,那节目必定是做不好的。首先,真诚的倾听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工作的前提。对于直播间的嘉宾或是拨打热线电话的听众 , 真诚的倾听是对他们的尊重,他们只有感觉到主持人是在真诚的倾听,才会讲出自己要说的话。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嘉宾和参与节目的听众,并尊重他们,倾听他们讲话,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职责。其次 , 用心倾听才能捕捉到现场的声音。主持人要排除各种分散注意力的消极因素,在专心倾听的同时,还要对倾听到的内容充分理解并强行记忆 , 让这些记忆体现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既表达了对谈话者的尊重,也使主持人显得亲切自然,节目妙趣横生。再次,倾听是思考的基础。主持人在倾听的同时,需要思考话语的衔接、贯穿以及如何去结束和切断嘉宾及参与节目听众的话,起到 “穿针引线” 的作用。在倾听的同时,还要通过思考去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并适时引导、发掘、追问,从而充实丰富节目内容。最后,认真倾听才能统筹全局。主持人的思维要走在嘉宾和参与节目听众的前面,在听的过 程中,准确理解对方的观点并迅速做出反应,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 引领嘉宾和参与节目听众完成节目策划意图,使谈话节目的深度、力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最大体现。

二.要做好“引领者”和“控制器”

谈话类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听众共同支撑起来的,主持人担当着赋予节目灵魂的重任。主持人是节目定位的体现者。作为 “引领者”, 主持人既不能喧宾夺主,过分表现自己,又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随时控制把握好谈话方向,在给自己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做到适时提出或结束话题,让讨论根据需要深入推进或者浅尝辄止,在谈话中穿针引线,因势利导。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不仅始终处于话题开发的中心引导地位 , 而且担当着最前沿、最直接的即兴组织协调的职能。这就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一个特殊的媒介角色“控制器” 。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相对于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有特殊的话语素质要求:那就是在节目中,寻求一种快速 “控化场”的谈话方式。

三.要当好 “代言人”

主持人是谈话类节目中的组织者,是话语的引导者、控制者,是嘉宾和听众的倾诉对象,主持人又是谈话类节目风格,节目个性的塑造者。所以说,主持人和节目是密不可分的,主持人就是节目的 “代言人”, 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

一个成功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必须在节目中担负起引路人的职责 , 能够使嘉宾和参与节目的听众有一个顺畅交流的话境 ,让谈话真实生动, 准确可信。要做到这一点 , 除上所述外,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 想水准 ,还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 良好的语言素养 , 以及主持人应该具备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即兴发挥能力。在知识结构、 社会阅历和人文内涵等方面下足功夫 , 只有这样,所主持的节目才能更具深度,更有影响力 。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第5篇

一、演艺名人跨界主持现象概说

近些年,“跨界主持”成为热门词汇,随着电视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演艺名人出现在电视主持荧屏上,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人物,他们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众对于其电视节目的关注度,而在关注节目的同时他们的主持风格,主持效果也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有被观众接受的,也有不被认可的,褒贬不一,话题不断。本文主要分析在谈话节目当中演艺名人跨界主持现象的优势和不足。

二、实例分析

2.1谈话主持身份概念弱化

对于初期“跨界”主持谈话节目的演艺名人来说,这种身份弱化的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遇到善谈的嘉宾或是较有掌控欲望的嘉宾往往会被嘉宾的话题“牵着鼻子走”逻辑出现混乱,失去主人感觉。例如在韩红主持的“故事汇”节目中,邀请嘉宾为孙楠,由于两人之前比较熟悉,作为主持人的韩红由于角色认识不清,遇到孙楠比较外向的嘉宾,在节目的开始,变成了两人私人谈话聊天的氛围。

很多谈话节目往往邀请演艺名人作为嘉宾,他们曾经是节目的嘉宾,回答问题往往在节目主持人的导引下进行,而“跨界主持”使他们的身份转换,这种转换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够适应,对于初期“跨界”谈话节目的演艺名人来说,需要强化“主宰节目”的角色意识。对于谈话场面失控的局面,跨界主持人更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主持角色,控制谈话场面向自己预想设计的方向进行,不能够因为意外情况乱了阵脚。

2.2对谈话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概念模糊

“跨界主持人”对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认知大多处在感性阶段,主要表现为个体行为的不合理放大,语言随意、提问不当、表演过度等现象时有出现。“跨界主持人” 需要理性认知主持人的媒介角色,合理转换职业角色。而无论什么职业的人,承担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就要遵循大众媒介和受众对他的角色要求,承担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和媒介责任”。[1]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中介身份”是其重要的身份之一,作为中介,需要谈话节目主持人对于自己在节目制作之前所掌握的信息能够通过巧妙的提问方式,让观众回答,使观众能够第一时间掌控从嘉宾口中表述的信息,而不是通过主持人口中说出。而由于演艺名人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节目当中邀请的嘉宾往往是平时工作中的合作伙伴或是朋友,在演艺名人主持的过程中往往会在节目当中将他们所掌控的嘉宾生活中的趣事告知观众,而不是通过嘉宾口中得知。这种情况破坏了观众对于信息了解的完整客观和真实的程度,影响谈话内容的质量,究其根源,是演艺名人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认知模糊,不知以何种姿态面对观众和嘉宾。演艺名人对节目嘉宾需变“熟悉”为“陌生”。

2.3语言优势

首先,演艺名人具有较大语言优势,语言当中幽默成分较大,为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起到良好的作用。尽管作为谈话节目很多演艺名人在跨界主持过程中存在分寸把握不当等诸多不足,但不可否认,很多明星在走进演艺名人主持的谈话节目当中更为随意自然和生活化,表现出的言语更为自然,这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演艺名人放松的状态和幽默的语言。

其次,演艺名人大多未经受专业的语言训练,因此语言自然,偏生活化,符合谈话节目的语言风格。观众渴望看到聊天式,“接地气”的谈话,对于嘉宾会感到主持人易于接近。这种语言的自然状态较为适合谈话节目的语言风格。

再次,演艺职业优势使主持语言特色多元化。演艺名人对于有声语言有较强的塑造力,郭德纲在主持《今夜有戏》节目每场开头介绍嘉宾,与嘉宾的互动的语言部分都是采用相声灌口的方式,不仅利用职业优势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觉,同时与嘉宾的互动也可瞬间拉近距离,利于谈话良好氛围的形成。

2.4存在的问题

首先,幽默感是多数演艺名人具备的共同特征,对于非职业主持人的演艺名人来说由于未经受专业的训练,尽管有较强的表现力,但由于对于语言分寸把握不到位,对于传播规律概念没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因此会出现幽默有失妥当,玩笑“开过了头”等现象,这种情况往往会让嘉宾难堪,观众感到不舒服。职业主持人由于接触语言训练,潜移默化当中了解谈话场合以及分寸把握。其次,演艺名人不能够因娱乐成分过多,影响观众对节目关键信息的获取。尽管邀请演艺名人到节目中担任主持的大多是娱乐谈话性质的节目,但作为谈话节目,娱乐只是辅助的成分,而不是节目的全部,观众希望在谈话节目当中获得一定的信息量,而不是完全看到主持人过多的插科打诨。在这方面演艺名人往往希望在嘉宾表述之后,有一些幽默的话语衔接,但这些幽默的语言由于没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会影响嘉宾对于完整信息的陈述,会呈现出节目整体时间较长,但关键信息点较少的局面。再次,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有清晰的脉络和提纲,使谈话有一定的逻辑可循,或是时间顺序,或是逻辑顺序,演艺名人在主持谈话节目当中语言较为分散,问题的逻辑性较专业的节目主持人来说还有一定的不足。最后,敏感问题是跨界主持人较难驾驭的,职业主持人因为对语言艺术有较好的研究,常常会巧妙的问出敏感问题,在这方面“跨界主持人”稍显稚嫩。但作为演艺名人跨界主持过程中往往在这方面没有较好把握,几乎不能够问出敏感问题,或是遇到敏感问题冷场节目难以进行。

参 考 文 献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第6篇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魏荣

二十年前,有主持人主持的电视节目在我国兴起,很快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因此而倍受关注,有主持人的节目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主持人以栏目“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出现,通过个人的魅力来吸引观众,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扩大栏目的影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引发了传播形式到传播内容的一系列变化,一下子缩短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为广播电视找到了一条接近群众、吸引受众的有效途径。

那么什么是主持人呢?《广播电视辞典》是这么给主持人定义的:“以个体行动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向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真正意义的主持人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播报者,实际上他亲自策划、组织节目,把握着整个节目的发展进程。

按照电视节目类型,主持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包括新闻报道、新闻述评、新闻调查和新闻访谈;第二种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崔永元、何晶,《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的白岩松等;第三种是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典型的如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非常6+1》、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等栏目的主持人。

在这里,我将着重谈一下,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素质?电视谈话类节目主要是通过主持人和各位嘉宾的对话,各自阐述论点论据,并与观众共同讨论问题,以形、身、情、态等表现手段吸引观众,使他们既接受信息,又能做出思考和判断。因此,在主持人节目中,谈话类节目是最具有人情味,最具可信度,最能吸引人的节目,同时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最高。主持人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流利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的能力。一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有深厚的知识储备。

知识和能力虽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具有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培养较高的能力。谈话类节目作为公共的话语空间,其话题越来越广泛,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经济等各个方面。因此,没有一定的知识,主持人就不能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引向深入,不易实现编导的意图,所做的节目也就会没有品位。

主持人在受众眼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受众的声音、表情也都是具体可感的。在受众心目中,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既可亲近、可信任,又在某些方面带有一定的典范性。主持人职业特点,就是通过滔滔不绝的“说”来沟通你、我、他,进行大众传播活动,成为广播电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纽带、桥梁。如果他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做后盾,那么他主持节目就绝不可能出现妙语连珠、机警幽默的谈吐,不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许多著名节目主持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一个杂家,在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具备多维的知识构架,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这样,才有可能在节目中突破自我,提高和创新主持艺术,从而增添新的艺术风格,保持永久的魅力。赵忠祥从18岁进电视台至今都没有放弃过对知识、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即使在《动物世界》里作幕后解说,我们仍能被他扣人心扉的解说所触动。为什么呢?用赵忠祥的话说,“这里融进了我的沧桑感”。这里的“沧桑感”包含了赵忠祥在多年的自我完善中对社会和人生价值的深刻体验和理解。赵忠祥的例子充分说明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结构对于一个合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主持人,有些原来是学者、艺术工作者、大学教师和记者,具有较高学历和知识,他们往往从事某一专题节目的主持,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如水均益,长期担任驻外记者,外语水平高,国际知识丰富,他主持的焦点访谈就很有特点。应该说,主持某一类节目,必须要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不能成为专家,也应该对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历史与现状有所了解。

二,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凸现主持人的个性: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使自己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显著特点就是稳定性,而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是指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集中体现在语言上,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是用于口头表达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通过眼睛、手势、表情、空间距离等手段传递信息,这两种语言共同作用,表达出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由此可见,一个主持人要使自己个性鲜明、魅力四射,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有声语言并配以相应的体态语言。

三:谈话类节目应讲究语言技巧:和杨澜以诗歌朗诵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首先要掌握主持人独特的语言特点,即语言要口语化和大众化,要自然亲切、热情,同时也要简洁精练、富有突出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主持人才能在开场、串联、结束、应付突发事故这种常规情景中,以娴熟的技巧、出色的语言、巧妙的调度、机智的控场、超常的发挥,完成主持活动的全过程,展现自己的独特主持风格和非常的语言魅力。

1.工于开场:

好的开场白使活动现场别开生面,色彩飞扬,有经验的主持人总是要在开场白上下功夫。设计精彩的开场白,首先要考虑受众是哪些人,他们抱有什么心理来到现场,有什么爱好、要求;自己的开场白要达到 什么效果,怎么引出主体内容,开场白对整体活动要起到什么作用等,这样就能够知道自己的开场白该用什么语句了,成功的开场白一是要富有诱导信和启发性,要能引导参与者进入角色,进入境界,二是要能恰当地介绍活动主题、目的,根据活动具体内容借助环境、季节、参与者等情况喻示主题。所主持活动的类型不同,开场白的方式也要不同,文艺性强的可以采用赞颂式,在《正大综艺》的开场白中,199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正逢春节,在欢快的“春之声”圆舞曲的背景下,赵忠祥和杨澜以诗歌朗诵的语调对刚刚到来的春天热情地赞颂: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岁岁年年又一次蓬勃的开始。春天在小溪的流水中,跃上了杨柳梢头,在争芳斗艳的花蕾上绽开了甜美的笑容。”立即把观众带进了春天的氛围之中。

2.巧于连接:

主持一场活动,少不了语言的“穿针引线,”使全场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借助多姿多彩的串联词来达到目的,展示出全部内容的神韵。串联词的特点是一种动态性过渡,它承前启后,调动受众感官,控制现场气氛,使单摆浮搁的各部分相互关联,使整个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串联的基本原则是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与活动的主题紧紧挂上,例如,在一次校园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上,来宾讲话结束之后,汇报演出开始之前,串联词就应该包含感谢来宾的鼓励、答谢师长的厚爱,以我们的演出来表达感激之情等内容。

3.精于结尾

无论前面的活动主持得怎么成功,有经验的主持人都不会对结尾掉以轻心,因为只有结尾结得好,才算是完美无缺地最终取得了成功。结尾时要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实现首尾相联,使人回味无穷。例如:有人主持庆功表彰会,这样结束:“听完发言,我想到了一件事:有人问球王贝利哪个球踢得最好?回答是:下一个!有人问名导演谢晋哪部戏排得最好?回答是:下一部。有人问一位演员哪个角色演得最好,回答是:下一个!看来我们的庆功、表彰中也应牢记:下一个!下一部!散会。”结尾的语言常有以下几种:用抒情的方式获取共鸣,用议论的方式引人思考,用点题的方式总结全程。不论使用那种方式结尾都要意味深长、言简意赅、达到凤头豹尾的理想境地。

4.灵于应变

众所周知,无论主持人事前的准备多么充分,都无法保证所有的节目或整个活动完全按主持人的设计进行,因此,主持人是否灵于应变的整个活动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主持讨论会,往往是开始人人都不说,结束时,人人都争着说,把握不住时间,有人侃侃而谈却离题万里,这里就靠主持人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冷场时抛砖引玉,离题时用婉辞拉回正题,要截住话头时,先充分肯定大家的积极性,使人不至于感到泼冷水。当不曾想到的情况出现时,主持人要临阵不慌,保持镇静,急中生智,用恰当的表达化解,如杨澜在广州“金鹰”授奖晚会的应急就很得当。那次杨澜到广州主持一个娱乐节目,上台时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她说:“看来广州的舞台是不好上的。但我又很自信,有台下这么多热心的观众朋友,我相信今天的这台晚会一定会是最为精彩的。”

四.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善于营造一个谈话氛围

一个热烈、融洽、自由的谈话现场可以激发、引活参与谈话者的心智,有利于谈话各方消除戒备,开怀倾谈,从而使每个人都沉醉其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以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感动着别人或被别人感动。这样一个谈话氛围的建立,有赖于主持人极高的人际交往技巧。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具体来说,起码要做到真诚、平和、幽默。真诚

真诚最易打动和感染人,面对一个真诚的人,你会少一些戒心,多一分亲近,少一些怀疑,多一分信任。杨澜在细心研究了美国谈话节目的大牌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受人欢迎的原因后说:“她成功的秘诀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与观众真诚的感情交流,既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又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苦乐。”这样的主持人使大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敞开的心扉得以在屏幕前敞开,在现实中无法真正展开的交流在影像和声音中展开,使人们进行心灵沟通的愿望获得满足。

2真实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既要为公众提供可靠信息又要鼓励真实对话,这就要求主持人以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树立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来得到受众认可。一个优秀的谈话主持人应让人觉得“他”是我们中的一份子,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样一种亲密关系的建立,会使谈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平和

平和指平等、随和。“平等”要求主持人不管是面对德高望众、学贯中西的政界要人、学界前辈,还是面对普通民众及未成年孩子,都能做到不卑不亢、一视同仁。“随和”要求主持人在现场提问、交流、倾听、总结和点评时,态度亲切、自然得体。

4幽默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使敌对双方释然一笑;幽默使谈话现场的兴奋点,可以使现场气氛轻松活泼、高潮迭起。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至少应该使一个比较幽默的人。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被誉为”把幽默与谈话结合在一起”的人.<<实话实说>>的成功,离不开崔永元那机智、幽默、风趣的谈话方式。就连他那有点邪乎的眼神和歪嘴笑也被大家所接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崔氏幽默”。

五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还要具备角色“表演”能力。

这里说的角色“表演”能力指的是现场反应能力和综合调控能力。我们知道,电视谈话节目运行的起承转合都是由主持人完成的,节目结构、节奏、气氛乃至话题走向都是由主持人把握的,谈话节目诸要素正是通过主持人的组合(即综合调控能力)才得以发挥得。另外,谈话类节目是以话题的内容吸引观众,话题的转换控制节奏、睿智的提问调节气氛的,它缺乏其它电视节目的画面丰富性和表现手法多样性,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嘉宾。由于节目选题的多样性,决定了每期节目有不同嘉宾出现,嘉宾往往对演播室的工作感到陌生,对节奏的掌握,时间的控制缺乏经验,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主持人的现场调节艺术和应变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第7篇

一、谈话类电视节目对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谈话类电视节目有其特定的概念与内涵,它是指通过一种人与人之间自然亲切的方式,来实现大众传播的特定功能的节目形态。谈话节目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于一身,能较好地体现广播电视传媒的优势。从主持人的基本素质、文化积累、生活阅历、人生感悟,到前期的工作准备,一直至现场的主持,都会给节目带来重要的影响。有些电视台谈话节目一哄而起,找个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就上,有些涉世未深的女孩在谈话节目中说出的话在一些人眼中显得“幼稚”,这实在是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一大误区。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长相可以不够漂亮、英俊,身材也可以不够苗条、高大,但是一定要有内涵、有品位、有个性,因为你的一举一动大部分是由内在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来的,从而构成了你在观众心目中的外在形象。一档谈话节目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方面,谈话节目当然也不例外。话题的确定、主持人的素质与风格、嘉宾的选择、现场观众的配合、场景的布置,直至节目的顺利播出,无不关系着节目的成败。笔者认为,在这众多的元素中,关键之关键,应该是话题的选择和主持人的现场表现。

(一)嘉宾与观众交流的中介

主持人与特邀嘉宾、现场观众和被采访对象构成了一个很好的谈话现场,共同营造了现场谈话氛围。因为这是一种面对面的双向交流,所以互动性很强,而且所谈的话题是在互相讨论乃至辩论的过程中完成的。彼此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交流、影响、启发、激励。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传播者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单向过程,而是具有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质,传播者、受传者总是处在互动之中,传播者、受传者的角色是互相转换的。[1]在谈话类节目中,这样的优势显得尤其突出,在节目的过程中,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的交流,使节目顺利进行。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她担负着调动嘉宾和现场观众,引导他们围绕主题进行交流的重任,他对节目的过程、节奏、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甚至超过编导。

(二)在真实中体现平民化的本色

谈话节目将真实性视为灵魂和生命。首先要确保事实的真实和传播的真实。特邀嘉宾、现场观众、主持人都要实话实说,忌说假话、空话、套话;还要真实地传播,即谈话过程要真实,指不可重复,不可预先排练,要一气呵成。从思维方式看,主持人要突破“编导”节目的思维模式,树立起“还自身和对方以真实状态”的节目理念。[2]在现在的电视谈话节目中,都应该有观众参与,除特邀嘉宾外,凡现场观众都可以参与讨论。在我看来,目前的不足是,节目参者与大都是事先指定的人选,谈话节目作为一个电视栏目,给了每个人一个平等表达自已思想的权力,体现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人文关怀,所以说演播室要具备客厅一样的谈话气氛,让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已。但又由于节目时间的限制等关系,所以不可能给现场的每个人表达自已观点的机会,而且并非每个人都有话要说,所以谈话类节目的“说”贵在于“精”。

二、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目前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多,而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更是少之又少。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成功地主持一档谈话节目已经成为衡量一位主持人“含金量”多少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对一个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在主持谈话节目时,主持人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已的个性和才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谈话节目是主持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谈话节目要求主持人有很强的驾驭节目主题的能力、机敏的反映能力、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思维缜密、活跃是谈话类主持人的首要素质

谈话类节目的主题贯穿始终,仔细分析主题的内涵实质、递进层次;分析主题的表象与背景、涉及的层面,从政治、经济、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加以分析评论,从而理出主持人的基本思路。明晰思路之后要制定基本的谈话层次,如何开头,分几层展开,如何结尾等充分体现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二)有调度和驾驭能力,与嘉宾和受众和谐统一

为了保证嘉宾对谈话内容的新鲜感,在正式谈话之前不要“彩排”谈话内容。但与嘉宾受众的磨合却是并不可少的,这对节目而言具有很重要意义。与嘉宾、观众磨合的目的在于沟通思想,让嘉宾领会谈话主旨,同时进一步了解嘉宾对话题的关注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此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驾驭能力除了语言之外,还包括形态、情感、动作等方面在内的无声语言,它们无时无刻在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传递信息。

(三)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认真仔细的准备之后,演播录制阶段主持人最重要的是在保持轻松缓和的情绪的同时,又要让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能够做出机敏的反应。其他栏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很大程度上是拼语言功底。但是,谈话类节目主持又有别于其它的节目,不需要华辞丽藻,维系节目运转的动力是主持人流畅的口语表达,以及在一段与嘉宾或现场观众交流之后准确到位的归纳总结。当主持人提出一个准备好的问题,嘉宾回答之后,主持人再次提出既能引发思考并能往下过渡的问题。如此的过程,给主持人一个创造主动权的机会。

三、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需具备特殊的素质

(一)在谈话的过程中,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主持人虽然是谈话节目的核心,但是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懂得把握谈话的关键,而且要学会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这样才能将谈话节目主持好。而主持人在倾听的同时,需要思考话语的衔接、贯穿以及如何去结束和切断嘉宾及观众的话。一场原本没有头绪的谈话,可能因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介入,就有了自已的灵魂,主持人正是在谈话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一个话题应该结束时,自然的承上启下,开始下一个阶段的谈话;在嘉宾一时语塞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当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对话发生冲突时,能够相应地协调气氛,这些都是谈话类主持人需要思考的方面。倾听,正是这样思考的基础。同时,还要通过思考去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

(二)营造谈话电视节目的气氛

谈话节目主持人要善于为参与者营造一个适合相互谈话的现场氛围并且贯穿节目始终。节目刚开始时要设法消除参与者的怯场心理和紧张心态,让其以平常心来参与接下来的话题讨论,说真话、实话,使参与者感到主持人是他的朋友,不是老师,更不是名人。《实话实说》节目的主持人崔永元曾遇到这样的情境:有次节目刚开始,当他走进现场,观众就热烈鼓掌,眼神普遍流露出“崇拜”之意,当时他就意识到这种气氛不利于平等交流和共同参与话题讨论,于是,他就有意识地谈到自已如何普通、平凡,甚至还谈到一些自已的坏毛病,有意地向观众靠拢,真到大家感到主持人与他们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完全可以进行轻松自在地交流时,才开始进入话题。崔永元说得好:“我不希望在谈话节目现场有崇拜,那就没有办法做节目了。[3]”他有不少的技术手段,比如在介绍某个著名演员、著名作家时,他从来不说著名演员某某、著名作家某某,而是介绍说演员某某、作家某某,这样让大家觉得他们是和我们平起平坐的。从而为谈话节目开了个好头,拉近了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的距离。

(三)主持人要引导谈话的主题,把握节目的轴心

在整个谈话的节目过程中,主持人也可视现场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如果说,解决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问题只是注重了谈话节目对主持人的个性要求,那么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驾驭能力等则是谈话节目对主持人的共性要求。在这些共性要求中,主持人的组织驾驭能力对谈话节目而言至关重要。谈话节目的主角是现场嘉宾,他们的现场表现如何,直接影响着一期节目的成败,因而主持人能否处理好与嘉宾的关系,真正调动嘉宾的谈话欲,显得尤为关键。其实,无论是哪种定位的谈话节目,其主体应该是通过嘉宾及观众的表现来完成的。高明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会引导嘉宾及观众,使他们成为节目的闪光点。现在,有不少谈话节目,为了保证节目的权威性,往往请某些领域的专家作为现场的嘉宾。这种做法,固然会使节目有相对的深度,但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以前曾看到过这样的一期以“民办学校路在何方”为题的谈话节目中,嘉宾口口声声说,民办学校的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机制都比公办学校好得多,面对这样的以偏盖全的观点,主持人巧妙地以一句玩笑话“您说这话,不怕公办学校跟您急?”打断了嘉宾的思路,而此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已的偏激[4]。因此,谈话节目主持人更应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次成功的谈话,主持人应该完成的是一次优秀的行为交流。

谈话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备基本条件和特殊素质,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整个谈话现场的灵魂。所有人的发言都在节目制作的策划之中,又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彩闪现出来,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要看主持人是否有能力和实力来驾驭现场,把握好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所以说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表现是关键中的关键。谈话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赋予主持人更多的机遇,也给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有许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他们用多姿多彩的主持风格和人文精神拓展了谈话节目无限宽广的艺术空间。随着谈话性节目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会有更多更优秀的谈话主持人涌现出来,风格化了的主持人一定能让我们的电视屏幕更加好看。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第8篇

一、中国新闻谈话节目群口时代的开端———精英与草根的对话

2006年1月1日, 凤凰台首播的谈话节目《一虎一席谈》开创了中国“群口”谈话节目的先河。在公共治理备受关注的现代社会, 《一虎一席谈》便借助其公共传媒的优越性为中国的民众创造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公共话语空间, 更是促使广大民众参与公共治理的一个理想的大舞台。

公共治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公共性的内容, 它是指人民或公民关心与共享的事物, 强调的是对公共利益的关注。一方面是治理的内容, 它强调的是调解冲突及融和不同利益的过程。公共治理所关心的是政策议题的确立、制定、执行及监督等方式, 以及其中各种利害相关者的参与模式。《一虎一席谈》最关注的便是最具有公共性最为民生的问题, 让相关的专家进行讨论, 让不同的利益当事人来表达意见, 让整个社会大众参与讨论与互动, 并在这种讨论中寻求问题及政策的利益平衡点。

在这个节目中, 通过公平、公正、公开对一些公共性话题的讨论, 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其意见的机会。真正成为民众的而不是局限于精英,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与拓展了社会民众对公共性话题的认识。

二、抗辩型新闻谈话多元话语空间与和谐社会一脉相承

《一虎一席谈》改变了以往谈话节目的“宣讲”式传播, 聚焦于社会热点话题, 反映了中国现实社会多元文化价值, 同时以一种真正辩论的形式, 让人人畅所欲言, 能够自由的表达思想, 达到一种高度的和谐, 在这里, 每个人手中都有可以实施的话语权。

《一虎一席谈》的定位十分清楚, 注重对民生问题的深入探讨, 探讨时理性思辨。在公共空间里, 人们公开地使用他们的逻辑和理智。它不仅是精英的更是百姓的。具有怀疑精神的《一虎一席谈》敢于为了公众的利益对公共权威进行批判。在《一虎一席谈》没有绝对的真理和权威, 只有对事件本身的探究和向真相的靠近。

《一虎一席谈》所提供的话语空间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普罗大众和媒体话语空间的高度拓宽, 这种形式的突破是一个时代开放开明的重要标志。多元的话语空间和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 是和谐的最重要前提。

三、新闻谈话节目主持人全新的角色定位

《一虎一席谈》的节目主持人胡一虎作为凤凰卫视最具特色和文化内质的主持人之一, 他既有热情奔放的激情, 也有敏捷细腻的冷峻的特点, 在为其量身定做的《一虎一席谈》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虎一席谈》作为辩论型的谈话节目重在对事物的分析评论, 就事论理, 所以主持人要在规定话题的谈话过程中, 引导嘉宾展开话题的探讨与辩论, 有不同观点的交锋, 而言语冲突是讨论时激辩的正常形态。思维的盛宴, 目的是激发和呈现嘉宾的思想, 需要的是观点与见解的表达与阐述。

胡一虎曾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做过这样精辟的解释:要成为一个“最会挑拨离间的主持人”, “挑”是挑起每一个人说心里话的欲望;“拨”是撒播一个种子, 去倾听别人的声音;“离”是离弃, 要使嘉宾离弃中国人过去人前不说话的怯懦性格;“间”出同中有异, 异中求同的空间。

一档电视辩论节目质量的好坏与收视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突程度的强弱。《一虎一席谈》中现场观众的深度参与对冲突的性质和冲突的环境都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影响, 而在现场嘉宾和电视观众这两方面, 现场观众的深度参与也对他们生发出一些十分微妙的作用, 当然, 这一切都对辩论节目中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必须足够冷静, 不至于被群体和后台化的气氛感染, 同时要具有足够的魄力和智慧来调解纠纷, 使辩论不致脱离正轨, 或者使秩序迅速恢复正常。正如胡一虎曾多次强调的, 节目中呈现的是主持人、嘉宾、观众三足鼎立的场面, 所以, 场上嘉宾才是真正猛虎。节目不是单纯的争吵和激辩, 而是要通过辩论, 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 引发更多的思考, 这也正是节目的价值所在。

“《一虎一席谈》, 有话大家谈”, 这是《一虎一席谈》的口号。作为凤凰卫视颇具影响力的栏目, 我们发现它秉承了凤凰的很多一以贯之的内涵———媒体的人文精神、媒体的影响力与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它所折射出的凤凰精髓的确令我们深思。面对未来的发展, 胡一虎说, 《一虎一席谈》会秉承节目一贯的抗辩风格, 赋予当事人公平的话语权, 在态度上不偏不倚, 坚守公理, 真正构建起媒体创造的公共话语空间。在新闻谈话节目群口时代, 对主持人角色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全新的定位。■

参考文献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第9篇

一. 谈话类节目要突出参与性

谈话类节目需要的是一位与普通老百姓长得差不多、穿着一样的主持人来加盟他们的谈话。这种形象上、穿着上的平民化增强了主持人与嘉宾、观众的亲和力,弱化了主持人的存在感,强调了形象与谈话风格的一致性。面对这样的对象,人们会有更强烈的倾诉欲望。

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担负着节目的“主持”工作,但他也应该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在这样一个人文气息相当浓烈的节目中,他需要更多地扮演一个“人”的角色,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甚至全身心地融入到述说者的情感世界中,使倾诉者产生信任感,更乐意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少一些单纯的灌输,多一些形象的启发和诱导,这样才会更具对象感和鲜活感。当我们真正把观众作为节目的主体,而不是板着面孔教训他们时,节目才真正会形成一种互动。

二. 根据主持人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做节目

“非角色化”的主持在现今的电视节目中并不鲜见。他们几乎只是一个“传声器”,没有临场发挥,缺乏个性特色。同样的语气语态常常同时出现在新闻专题和娱乐节目中,让观众看来千篇一律、味同嚼蜡。当然,这种状况或许与电视台、尤其是那些省、市电视台的用人体制有很大关系。在现有的体制下,节目主持人往往是被分派到某个栏目。且不说节目是否适合他,或者他是否适合于节目。在这里,主持人是被动的。所以就出现了一个主持人身兼数职,一会儿主持较有深度的文化节目,一会儿又主持轻松热烈的娱乐节目的情况。主持人不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决不能说一个主持人可以主持任何栏目,主持的节目越多,说明主持人的水平越高,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主持人应当充分认识到节目对主持人的决定性作用和影响,尤其是主持人更要对适合自己特点和优势的节目要“感情专一”,不能“脚踩两只船”,甚至“脚踩几只船”。所以,在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上,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主持人年龄、形象与节目的贴近性。比如,按照人们的收视心理,少儿节目主持人理应是那种长相可爱、身姿活泼敏捷的大男孩或大女孩。这样才能与小朋友打成一片,才能不让观众有“扮嫩”的感觉。

同样的,那些厚重、严肃、有一定积累和沉淀的新闻、专题类节目,最好也应该由一些有阅历有思想的主持人来担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持人的特性,形式与内容相一致,才能提升节目的整体效果。

三. 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引领者

有学者认为,主持人就是谈话节目的核心和灵魂,是“幕后”制片人、策划人、编导等所有人员的节目创意的实践者。作为谈话现场唯一的组织者,主持人是话语的引导者、控制者,是参与谈话观众的倾诉对象。而一个人个性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他的语言。

谈话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还有就是其随意性,主持人并不能完全决定节目的进程,整个节目是由主持人的话语和嘉宾、观众的谈话所组成的。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能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在现场,更多的时候是怎么能调动嘉宾和观众,让他们畅所欲言,看到主持人就想说话,有说不完的话,让他们觉得不说真话就对不起他,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装假。而这些完全是要靠主持人营造的,而且他会要求他的工作人员和他一起配合,把演播室完全虚拟的环境改造成一个真实的谈话场。

这种驾驭能力体现在:一是控制场面;二是调节观众情绪和节目节奏。从而使整个谈话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应只是“主持人本我、自我的表现,更应是从‘自我’分化、提升而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对‘自我’的提升和超越,是人格形成的最文明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一提起崔永元,自然就令人想到《实话实说》,甚至有的观众直接就称呼崔永元为“实话实说”最根本的原因。

综上所述,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如此迅猛,为主持人彰显个性提供了舞台。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心骨,他(她)的表现决定着节目的成败。因此,一个主持人,他(她)的知识素养、人格修养、人生修为、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将决定他(她)是否符合某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角色定位,最终能否成为节目的标识。当然,节目成功的另外因素是,话题的选定、嘉宾的选择以及现场观众的选取,总之,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让这个公共的话语空间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充分的利用。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上一篇:说课、听课、讲课心得体会下一篇:美术学科学期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