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位的意思和造句

2024-07-26

关于定位的意思和造句(精选8篇)

关于定位的意思和造句 第1篇

1.这些成本和价值的认知可以提供研究来决策,并用于产品定位。

2.产品定位于中青年白领阶层,适合上班、商务、庆典、会议礼品等正规场合。

3.今后这里将开发低容积率、低密度的住宅,产品定位为别墅、排屋,满足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4.产品定位中、高档,可广泛满足建筑夹心板用材需要。

5.曲轴集团将产品定位为进口汽车曲轴生产,已为神龙富康、千里马、天津现代等企业生产配套产品。

6.一直与狼共舞;服务“小糊涂仙”系列酒,从起名到产品定位、从区域市场到全国的销售策略,狼道团队练就一线实战经验。

7.上汽为全新荣威制定了清晰的产品定位,特意为后年轻消费者量身打造了新的动力配置,以及更多数字化、科技化配置。

8.为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通过创建一个应用程序的主要目标和意向用户的简要说明,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产品定位说明书来决定程序的首要任务。

9.例如,价格大幅变动,比如从美金到美金,将被认为是产品定位的战略性转变。

10.出错的故事屡见不鲜,可见今天的奢侈品行业不但要善于产品定位,更要精于海外政策。

11.汉森香榭里作为高新区八一水库板块的优质名盘,无论从前期考察选址、产品定位、后期建筑施工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科学的考量。

12.这也如同作为以家用车为目标市场而开发的骏逸,没有延续市场上固有的产品定位,而是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随心空间休旅车”。

13.就产品本身而言,富可视的系列产品真正做到了以用户为先的品牌价值定位和产品定位。

14.在美方人员主导下的荣事达美泰克,一直想要理顺荣事达与三洋产品定位与市场投入等各方面关系,而合肥三洋也在谋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市。

关于定位的意思和造句 第2篇

2.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3.因为对手,是激励我们成长的武器;对手,是促进我们学习的源泉;对手,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对手,并且与你激励,互相鞭策。

4.联系群众、培养作风、锻炼干部、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5.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对手,还要寻找更强的对手,以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与自己拼命争夺宝座的对手,促进你的成长。

6.“争先创优”活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7.报刊是促进人民的文化和智育发展的强大杠杆。马克思

8.数学课,数学的味道要纯正些,多从数学本身的角度来考虑,注重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反思,从而达到自觉的学习状态。

9.海苔含丰富的维生素A、B、B以及矿物质和纤维素,可促进代谢排水,纤细美腿。

10.慢跑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健康。

11.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12.善待双足,经常用茶树油浸泡双脚,不但可以杀菌,还可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角质。

13.关天,安全第一。安全第一,防灾防损。力保安全,促进安全。

14.发展经济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可以并行不悖,而且还能互相促进。

15.不少工厂采用先进技术,促进了产品的纲举目张。

16.我一向是无目的的成长,但这种无目的反而让我邂逅很多惊喜,是原来意想不到的。所以我也希望年轻人要广阔地涉猎,充满好奇心,这样才能促进你的格局的建立。

关于定位的意思和造句 第3篇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取向

彬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实际上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是在充分发挥彬县自然条件、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基础上, 通过推进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力求把全县24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打造成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渭北山区县之一, 探索构建可憩可游、宜商宜居新农村建设的“彬县模式”。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定位

立足县域抓提升, 着眼全市建试点, 面向全省做示范。在现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 抓建设质量提升、抓综合配套延伸、抓品牌效应攀升, 目标是建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和对外第一形象品牌。彬县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 高度凝聚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元素, 集聚了农村经济实力、文化活力和环境魅力因素, 全面彰显了品牌产业、品位村镇和品质农民特色, 整体营造了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农村城市共建共享、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优势, 成为新农村示范区的提升工程和精品载体。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彬县这样一个生态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后发优势强劲的发展中的山区县, 探索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新农村建设的个性化典型, 构建山区县科学发展的示范性模式,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一是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彬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县, 加快科学发展, 必须依托和放大先发优势, 推进错位式、差异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是基于对彬县地域特色优势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建规律的全面把握、基于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提升、基于对农村发展现状的科学判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二是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彬县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 出台了《彬县美丽乡村实施意见》, 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实施架构、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励政策和长效管理机制, 使“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 把新农村建设从一个方向性的概念具化为可操作的工作。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彬县是生态脆弱县区,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 既是落实十八届三中精神的要求, 也是现实的需要, 更是应尽的责任。四是展示彬县特色的有力抓手。在建设过程中, 彬县着重体现地方的生态特色和产业特点,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 把“美丽乡村”品牌打造成为继“煤化重镇”、“果品之乡”之后的第三个知名品牌。这样, 既把“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工作的载体和工作的方向, 更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今后彬县转型和发展的助推器。

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架构

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市建试点、面向全省做示范”的基本定位, 彬县探索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架构体系。一是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探索形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彬县模式”, 确保全市第一, 力争全省唯一。二是搭建四度架构, 立意上求高度。围绕“着眼咸阳建试点, 面向陕西做示范”的定位, 置身于“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 着力“探索形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彬县模式’的愿景目标。平面上求广度。城乡联动全履盖, 247个行政村全面实施, 以村为基础, 以城为带动, 发挥村的特色和城的辐射两大功能;全民参与共建设, 以政府为主导, 以农民为主体, 发挥政府的带动性和农民的积极性两个作用。类别上求深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要求, 根据每个村的特色和基础, 将全县247个行政村划分为工业特色村、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和城市化建设村, 不千篇一律、不千人一面。并且按照创建水平, 设定了“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三个层面, 为各个村的创建提供了阶段性的目标。推进上求力度。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 坚持“同类不同步、同步不同类”和“先易后难”的时序安排, 确定年度建设计划, 加大建设力度。三是坚持四美原则, 尊重自然美。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 抓自然布局, 融自然特色, 不搞大拆大建, 避免不伦不类, 侧重现代美。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 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 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 体现全方位开放理念, 可憩可游、宜商宜居。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 因势引导, 因村而异, 体现“土洋结合、雅俗共赏”的效果。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 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 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 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 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 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四是实施四大工程。实施环境提升工程, 抓外在有形环境的提升, 巩固扩大成果, 综合改善质量, 全面提高品位;实施产业提升工程, 抓内在经济实力的提升, 扶持优势产业, 形成品牌效应, 增强支撑功能, 壮大集体经济。重点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品牌化经营、现代家庭工业集群化发展、农村服务业最大化激活, 积极培育产业大村、经济强村;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抓潜在文明素养的提升, 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的现代品质农民;实施服务提升工程, 抓广度公共服务的提升, 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繁荣农村社会事业, 重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 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通过实施这四项工程, 实现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

五、“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广

2014年是彬县建设“美丽乡村”第二年, 在深入总结今年太峪镇拜家河村美丽乡村试点的经验的基础上, 培育精品村8个, 建成“美丽乡镇”4个, 进一步打响彬县“美丽乡村”品牌。一是明确建设要求和标准。将在总结2013年验基础上, 调整完善和补充相关建设标准要求, 使“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标准更加全面、科学, 更有力地引导和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突出项目建设重点。把项目落实、项目建设放到突出位置, 继续以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以项目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 以项目检验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加大项目包装力度, 主动做好项目衔接, 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加大提高项目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水平, 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吸引各类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把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作为重要环节来抓。积极探索“美丽乡村”管理办法, 试行社会化、公司化经营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建立, 按照县财政拨一点、乡镇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渠道筹措, 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继续实行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跟踪复评制度。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授牌后, 每年度进行一次复评, 复评合格的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 二次复评不合格的取消称号。四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加大舆论宣传动员力度, 扩大影响, 形成声势。创新宣传载体, 适时举办“美丽乡村节”、全县“走进美丽乡村摄影大奖赛”大型活动。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品牌经营文章, 提升彬县美丽乡村的对外品牌, 强化市场化营销理念, 提高策划经营水平, 创新合作途径。此外, 重点县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广泛开展合作共建。通过积极宣传造势, 凝聚县内各方力量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组织县级机关部门与创建乡镇、创建村 (社区)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结对创业活动。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 建设美好家园。

摘要:陕西省彬县以“美丽乡村、幸福彬县“为主题, 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 按照“规划先行、以人为本、注重特色、合力共建”的原则, 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 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实现“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关于定位的意思和造句 第4篇

关键词:教师进修学校;县级;学历和非学历培训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就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建设一支献身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规划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来当老师,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公开征求意见时,也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创新”列为征求意见的重要内容。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县一级主要的教师培训机构,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学历培养和继续教育为小学教师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在新时期,教师进修学校所处的环境和现状产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对其职能和定位进行重新思考。

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历史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建国之初即应运而生,并初具规模。由于它满足了基础教育对师资质量的需求,满足了广大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的需要,因此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革”期间,这一新生事物受到了重大打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高速发展。1980年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使教师进修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基本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着重承担促进中小学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推进素质教育的职责,同时更注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999年起,教育部陆续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提出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教师教育网联计划,促进“人网、天网、地网”有机结合,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至此,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才开始真正规范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现状

与上述历史背景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表现出萎缩化、边缘化的趋向,甚至生存问题都受到威胁。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接近尾声,教师进修学校不再具有承担学历教育任务的职能,而向专职从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过渡。全日制班级的消亡,使学校失去了原有办学经费的来源,而县级财政困难,也使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经费匮缺成为普遍现象,学校走向了发展的低谷。据了解,目前全国3000多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能独立生存的只有700多所,不到三分之一,其余大都关停并转了。以我校所在的梅州市为例,原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8所,并入电大、职业学校的2所,改办初中的2所,基本停止运转的2所,尚能正常运转的只有2所。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至今天这种状况,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学校自身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办学条件落后,学校地位被边缘化。由于教师进修学校功能的特点是阶段性、补偿性、服务性、效应滞后性,与升学没有直接关联,客观上导致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一般群众,对教师进修学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学校大都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很难承担教师教育的重任。二是教师教育资源枯竭,学校功能退化。三是培训手段和模式落后,形式单一。四是培训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最终归结于一点,就是教育对象的发展状况和社会认同程度。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低下,落后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落后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其结果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受训者的不认同,并且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教师进修学校每况愈下。

三、以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个案的思考

大埔,位于粤东北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上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存在的困局,在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尤为突出。如何解决当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所出现的问题,走出困境,打造新型的县级教师教育基地,是学校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认为,以优秀师范院校为龙头,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增强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能力,努力建设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应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也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我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整个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培训直接影响教师自身能力的完善和当地教学教育水平的提升。但现实是担负这一任务的教师进修学校,信息闭塞,师资紧缺,教学理念和培训手段相对落后,教师欠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怎么解决这些矛盾?思路决定出路。我们想到了广东省的教育龙头——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既然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进行学历培养,为什么不利用学习中心打造一个平台,做教师非学历培训呢?这个想法得到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

2004年底,我校成立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埔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中心。学习中心的招生与管理、辅导与服务取代了普师、幼师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由于网络教育自身的优势,加上我们针对在职成人学员的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行全程保姆式的服务,招生数连年翻番,至今在读学员已达近千人,成为华师网院学历教育的一朵奇葩。

2006年冬,中心利用网络教育平台首次成功举办了“高中新课程评价”网络培训班,70多位高三毕业班的科任老师、教研组长、教研室教研员参加了培训,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聆听了全省教育界专家、名师分析2006年各学科高考的得失、2007年实施新课标后的高考改革趋势及备考策略。学习形式既有教授讲课,又有受培训教师与教授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师通过值机答疑的形式与培训学员研讨教学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这是我们利用网络教育进行非学历培训的第一次有益尝试。

2007年5月,中心在华师网院的支持下又举办了“骨干班主任”网络培训班,这是华师网院为大埔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中心量身定做的一次培训。全县有130多位中小学班主任、中学政教主任、小学抓德育的副校长参加了培训,中心专门聘请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优秀班主任、领导授课。它采用专家讲授、分组讨论、现场答疑的形式,首次通过视频对话,让授课老师直接回答学员的疑难,实现了教学的良性互动,培训效果好,富有创新意义,受到很高的评价。华师网院为此还在番禺专门召开研讨会,研究推进网络非学历培训工作。据了解,华南师范大学已将网院“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列入全日制课程,受到广泛的好评。

同年5月17日,新的培训课程——“大埔县小学校长提高(网络)培训班”开班,这是华师网院根据我校学习中心的计划方案量身打造的又一个课程体系。这次培训由我校提出具体方案,由华师网院聘请专家教授制作课件,聘请了五个教授(其中两个博士生导师),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组成授课团队,其培训规格之高,是我校培训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时,我们还采取网络与现场讲座相结合的形式,聘请了市、县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并组织培训对象结合我县实际分组讨论。这次培训,专家与一线教师相配合;网络授课与实时讲座相结合;教授与学员教学互动;授课、讲座、分组讨论与现场答疑互相交错,可谓是一次文化大餐、培训大餐。

2008年7月14日,我校与华师网院联合举办了“大埔县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网络)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中小学正、副校长,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共170多人,学员们认真聆听了华师陈岸涛教授的精彩授课。

几次培训的成功举办使我们越来越感觉到网络培训独特的优势:一是信息优势。远程网络培训,打破时空阻隔,使用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解决了山区教育信息滞后的问题。二是师资优势。由高等师范院校组织专家授课,制作课件,解决了培训师资紧缺的问题,使偏远山区教师能在当地享受到省内乃至全国一流教师的培训讲座,并与这些优秀教师共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育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益。三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优势。网络培训使山区校长、教师接触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思想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了网络培训的不足,概括起来有:一是课堂组织较困难。二是教授与学员互动不足。三是课程内容结合实际不够。四是针对性不强。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做法:

一是在培训之初,组成网络培训教研组,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由教研组成员负责组织课堂,搜集和梳理培训学员提出的问题,作为分组讨论和教学互动的依据。

二是每一个专题授课结束后,都组织培训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本地区现阶段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三是通过视频和其他网络手段与授课老师进行现场答疑和互动,解决学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碰到的问题。

四是重视过程性管理,提高培训实效性,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教育的不足,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创新培训模式:工作前移,服务基层,送课下乡,下校培训,让基层及偏远的乡镇学校能享受到全省乃至全国一流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2008年4月27日,我中心与本县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虎山中学联袂举办“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班,该中学近200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7月19日,虎山中学还利用华师网院的网络课程举办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网络)培训,充实了该校的校本培训内容,提高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2008年8月9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长李德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领导、专家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在研讨会上介绍了“解放思想,创新模式,以网络教育为平台,沟通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赋予新时期县级培训机构新的职能”的做法和体会,李德芳秘书长对我校在建设县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方面迈出的可喜一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大埔教师进修学校依托华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建设县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目前的困境中,具有示范性。2008年11月6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工作简报还专门报道了我校打造远程教育平台,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具体做法。

2008年12月26日,省教育厅派出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年检抽查的专家组对我校学习中心的工作进行年检评估,专家们对我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评估结论认为:我中心“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对大埔山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为远程教育辐射山区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

在县政府、县行政教育部门的重视下,我校的学习中心3年多来发展良好。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提供了部分经费支持,学校得以正常运转,并且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但不可否认,学校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其一,当地财政经济困难,个人付费培训难以实行,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不发文件,不贴补部分培训费用,培训就无法开展。其二,竞争日趋激烈,招生压力越来越重。其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没有固定的国家拨款,设备设施老化,面临更新换代。

四、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设想

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可在全国网联的指导协调之下,上挂全国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下联县内各级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县级教师学习中心、资源中心、培训中心,从而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完整体系(见图1)。

五、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建议

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教师教育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

2.赋予高等师范院校以中小学教师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职责与功能,通过远程教育的网络平台,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完整体系。

3.明确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地位和职能,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增加投入,改善设备设施,提高师资素质,重点做好网络平台的建设,把它真正建设成为县级教师教育的学习中心、培训中心、资源中心。

4.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为网络教育提供必要的来自第一线的资源,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教师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于创造的意思和造句 第5篇

2.生命的短暂,却创造了爱的永恒。漂亮女孩,请不要孤芳自赏,敞开你的心扉,接受我的玫瑰。

3.他极具创造力又足智多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学习中随时都能创造。

5.当我们允许过去的经历来构筑我们信仰时,我们趋向于在自己创造的圈子里停滞不前。

6.日积月累,才能创造财富和智慧,最后抵达终点,赢得荣耀。

7.人类模拟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发明创造,形成了一门新兴学问———仿生学。

8.宇宙能够通过一种真空涨落被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吗?

9.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香港创造更优秀的成绩。

10.我们要积极创造机会,而不是只会守株待兔而已。

11.梦想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可以随意创造。

12.诸葛亮料事如神,巧借东风,在赤壁用火攻打败了曹军,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13.荣华富贵对于他只是过眼云烟,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全人类创造财富。

14.天才创造奇迹不吹灰之力。

15.小小年纪竟创造出这样奇迹,真是后生可畏啊!

16.拥有财富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财富是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的。

17.如今市场千变万化,作为企业,如果只是按图索骥,创造不出新产品,咋能不亏损呢?

18.不过这也许正是他的创造性,他的不同流俗。

19.这项世界记录是中国运动员创造的。

2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确是不易之论。

21.要创造神话,你必须成为一个博学多闻的人。

22.只有别具一格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来。

关于风险的意思和造句 第6篇

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收益或者代价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活动,应被视为管理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进取的投资者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关于典型的意思和造句 第7篇

2.影片中的主角是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3.愿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吗?那就要让思想冲破资产阶级的牢笼。面对着两种尖锐对立的典型,我们当然摒弃个人主义而选择雷锋!雷锋的品德无比崇高,但并不是没有达到的可能。关键在于对人民和对自己,你是否做到如雷锋一样的认真。

4.齐心抗炎篇,由前线医护人员现身说法分享治疗及预防非典型肺炎的知识和经验。

5.鉴于犯罪本身的随机多样性,因此不会存在如典型受害者,然而我们在媒体的耳濡目染下认为受害者都差不多。

6.秦兵认为,这种人属于典型的叶公好龙者。

7.汉末赤眉军和黄巢农民起义军,避实击虚,驰骋在广阔战场上的大量流动作战的事例,就是典型的战例。

8.最孤独的人,理应就是在萌芽典型文章在线阅读回想中被遗忘的人。

9.可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人为的自作自受,人类自身的作茧自缚,自然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10.高潜力人才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永不满足现状、不断挑战更高目标,这可是你们TONY林反复强调的。

11.千机变空有一级大片气势,却没有同级数的剧情支撑,所以影片只能停留在典型的通俗商业港片水平,没头没脑似的,而未能像少林足球或无间道等达到层次较高的雅俗共赏境界。

12.从一级市场来看,由于股票发行采取计划性指标管理,而全国又有上百家券商在激烈争夺,使发行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粥少僧多导致恶性竞争,能争到承销资格就不错了,获取利润的空间日趋缩小,潜在的风险却越来越大。

13.想你想的都不行了,穿衣裳也没有造型了,跟谁也整不出情感了,走到哪也不受欢迎了,想问题也赶不上列宁了,心脏没事也偷停了,肺炎也不典型了!

14.旅游景点主要有叶剑英故居及纪念馆,原有千年古刹灵光寺,中西合璧的典型建筑“联芳楼”,客家围龙屋,还有近期崛起的三高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雁南飞茶田度假山庄、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和作家庄园。

15.台儿庄战役是我军以弱制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16.丧失了民族自信心,认为外国的一切都好,自己什么都不行,这是典型的崇洋媚外。

17.小家碧玉的张芝涵,是典型的江南女孩,清秀中透着一种邻家女孩般的亲切和灵气。

18.经常为了盒子买东西的典型的买椟还珠。

19.李白行为豁达,才华横溢,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典型的不羁之才。

20.枣儿庄战役,是我军以弱制强的典型范例。

21.关于你是猪的这个想法,是典型的词汇缺乏症的表现。要我教你们吗?你是猪,可以延伸为你是野猪、豪猪、花猪、光猪、蠢猪、笨猪、乌克兰小乳猪、猪八戒。你是圈养杂食的懒惰生物体,你是星光灿烂下一只绝望而孤独的动物,是永远飞不上蓝天的蠢猪!

22.按说铁公鸡,应该是万事一毛不拔才对,我们家的言同学显然还不太够格,一毛不拔是对自己,对朋友是典型到处洒礼物的圣诞老人。

23.巴尔托洛的愚蠢滑稽自鸣得意,以喜歌剧典型的喜剧男低音方式将其刻画得十分生动。

24.鲁迅后期杂文,除与早期杂文所共有的高度的典型性,严密的逻辑性,生动的形象性,深刻的讽刺性,不同流俗的趣味性和语言的高度精练、准确、幽默以外,主要是部分杂文因“钻网”斗争的需要而写得隐晦曲折。

25.典型的利丰集团员工犹如配备了降落伞,协助他降落到世界上最偏远的地方;配戴利刀,以便披荆斩棘地找寻最廉价的生产商;携着诺基亚手提电话,与上级、顾客、物流供应商,及与其他有关人士保持联系,以达成交易。

26.草山月世界为典型的白垩土地型,地质是砂岩和页岩所构成的青灰岩,含有极高的盐分,导致方圆数百公顷的土地寸草不生,呈现一片光秃秃的地貌,故称月世界。

关于定位的意思和造句 第8篇

“准白领”阶层是本文所提出的新概念。 本文对 “准白领”阶层的定义为:在城市中从事白领阶层的工作, 但由于收入、物价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自身的生活水准达不到白领阶层的水平, 而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的那部分人。

众所周知, 白领阶层是中产阶级的主力, 兴起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在国际上, 白领通常是指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 从事脑力劳动, 以办公室为主要工作场所, 以知识和技能获取薪酬的群体, 这部分人通常以大学的教授、能够带来生产效益的科研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国有企业的高层经营者、外资企业中高收入的职员、个体私营企业主、医生、律师、会计师和部分演艺人员等为主, 其生活方式、话语表达、消费行为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形塑”现代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而由于国家间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中外白领间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表1 的数据比较上海和纽约的白领阶层在房价与车价上的差距。

通过表1 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理论上, 美国纽约的白领阶层7~8 年的工资可以买一处住房, 中国要需要30 年左右。 在汽车方面, 纽约白领阶层半年的工资收入可以购买一辆中档汽车, 而上海白领阶层需要两年的工资。 也就是说, 我国白领阶层同样的工作, 相对于国外白领阶层却拿着较低的收入, 并要购买价格高于国外的房子和汽车。 为此, 他们不得不成为“房奴”、“车奴”、“卡奴”, 相对于国外白领更倾向于旅游、体育活动等更为休闲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白领阶层更多的是处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 可以说, 我们从事白领工作的人不少, 但能够达到白领收入水平, 过上白领生活的人并不多。 通过以上的比较, 可以认为我国有一大部分人是处在一个“准白领”阶层的范畴。

综上所述, 准白领阶层的内涵在本质上是由于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从事白领工作的人们没有达到白领所应具备的生活水准, 而使这一群体处在向白领阶层过渡的形态。 他们作为社会的主流阶层引领社会风尚, 但又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高学历、工作重、压力大、收入相对较低的特征。

2 青岛、上海“准白领”阶层生存状态调查分析

据统计, 我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增加比例已经赶超第一、二产业, 市场化的步伐速度非常迅速。 白领人数更是不断增加, 形成了数以亿计的白领阶层。 他们大多从事管理、专业技术等第三行业, 这部分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是推动整个国家进步的主要力量。 当前, 这部分人大多以80 后和部分90 后为主。 这部分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成长, 经历了市场经济的历练, 可以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的第一代人。 他们面对的问题在我们国家之前没有, 之后也会很少存在。 有人说80 后、90 后是垮掉的一代, 诚然, 他们生长的物质环境的确比他们的父辈、祖辈进步了很多, 可他们生长的社会环境却比前者更为困难。

在这之中, 从农村、小城镇进入到城市生活的青年人来说更为突出。 这部分人经历过大学教育进入到城市工作, 从他们进入社会起, 就面临着就业难、买房难、结婚难等问题。 他们一切都要从零做起, 从没有工作到有工作, 从低薪工作到高薪工作, 从没有房子到有房子, 这中间还要面临结婚, 生子, 养老等问题, 由于他们当中很多人因为家庭收入原本就很低, 使他们连“啃老”的资本都没有, 从而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生活与精神压力。

“准白领”阶层大多在企事业单位、教育、医疗、党政机关等部门工作, 并以在企业工作为主, 他们要从事的工作受制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 致使他们的收入并不高, 使他们处在 “准白领”阶层的生活阶段。 《职业》杂志、中青在线、智联招聘联合进行了“职场压力调查”, 调查显示, 有42%的被调查者觉得压力较大, 觉得压力很大的有20%”。 2010 年3 月进行的“小康职场健康调查”结果显示, 76.7%的“80 后”和81.7%的“70 后”感觉压力“较大”或“极大”, 38.8%的“80 后”和50.4%的“70 后”有被榨干的感觉。 工作的倦怠感, 生活的无力感, 是他们的普遍状态。这一调查反映白领压力比较高。 另外, 他们在生活上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 生活压力的首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压力。 青年白领内部收入差异大, 中低收入者比例较高, 少数人甚至入不敷出, 尤其高房价对偿还房贷或期待购房的青年白领形成了巨大压力。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 当房价超出居民年收入的6 倍时, 就会对居民幸福构成威胁, 从而可见在高房价、高物价下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例子看一下当下“准白领”阶层的生活状态。

小A出身于农村, 31 岁, 2008 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徐汇区的一家装饰公司做室内设计, 每月的工资大概六千元左右, 加上每月的加班费大概有八九千元, 每天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上下班, 除了正常的八小时工作, 还要在家不时的加班赶工做图纸, 还要去外地出差, 数年如一日, 终于2014 年在上海的嘉定区花费200 多万买了一套90m2左右的二手房, 他首付了50 万, 贷款150 万, 分30 年还清。 已而立之年的他也在2014年完婚。 夫妻二人基本上一个人的的工资付房贷, 另一个作为家庭日常的开支, 从嘉定区到徐汇区, 每天上班要比以前花费更多的时间。 他不抽烟, 基本不喝酒, 两人婚后以前的看电影、出游等浪漫活动少之又少。 称得上白领的他, 可过的生活却不是白领。

小c, 35 岁, 2006 年毕业于西安的一所大学, 大学毕业后在青岛工作, 凭借家庭的积蓄, 在毕业后不久就在李沧区花30 万左右买了一套70m2的二手房, 首付20 万元, 10 万元贷款分十年还清, 每月还贷1000 多元。 小c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 平时每月工资3000 多元, 除去每月的房贷, 只有2000 多元, 妻子在一家公司做文员, 每月只有2000 多元, 夫妻两人还要抚养孩子, 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 还要为孩子支付昂贵的外语补习班, 至今无车的他为了节省上班的费用, 手机上安装了好几个打车软件, 以获得更多的打车优惠。 在日常的开支上, 不时还要用父母的退休金补贴家用。 十年如一日, 今年终于还清了房贷, 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 他又不得不把父母接来, 原来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就显得拥挤, 不得不在今年又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居室, 而这次的还贷之路更是漫长, 他所背负的压力还将继续。

从以上可以看出, 当代在中国“准白领”阶层由于其物质基础的薄弱, 使他们面临着房贷、婚姻、职业方向的困惑, 总是处在较大的生活压力下。 另外, 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以及劳动力过剩的影响, 他们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往往处于下风, 一旦与雇主产生劳务纠纷, 在法律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也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处于危机感。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 在生活中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压力, 难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生活方式。

3 “准白领”生活压力大的原因分析

3.1 历史的纵向原因

白领阶层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第一次出现, 大学扩招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催生了这一阶层, 在这个过程中, 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方面, 大学自1998 年扩招以来, 使得原来作为精英教育的高等教育更加的普世, 给予了更多的人进入到大学, 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对人才的培养更为有利的措施, 同时, 这一制度使得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工作水平而进入到城市, 作为市场经济下第一批进入到城市的白领, 他们注定要面临更多相对于国外白领的困难。 另一方面, 我国改革开放后,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 城市化的进程愈来愈快, 城市的地域、人口、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 使得人们对房子等物质的需求愈来愈大, 从而助推了高房价、高物价、低收入的大环境。

3.2 城市固有社会基础的薄弱

我国由于处在历史上最为快速, 最为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 而之前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基础的薄弱, 使得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以上海为例, 上海的人口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00 万左右猛增到现在2500 万左右, 人口翻了4倍多, 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没有跟上快速增长的人口的需求。

3.3 个人发展能力的差异

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差异, 受教育的背景差异, 使得他们对现实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也不同。 当前, 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不断增长, 而由于大学规模过快的发展, 各个大学之间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 很多地方院校的教学仍然是照本宣科, 使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掌握应具备的学术、科研能力。 在工作中, 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 一部分的人能够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较突出的工作能力, 以及更强的适应性, 从而获得不错的工作成绩, 为自己积累了良好的物质水平。 而另外一部分人受自身水平所限只能按部就班的去适应社会, 适应工作, 从而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

3.4 相对剥夺感

物质生活的不满所产生的结果就会导致精神生活的巨大压力, 更增加了“准白领”阶层生活的整体压力, 降低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产生相对剥夺感。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 劳动力价值的提升, 其他社会阶层的收入迅速增加, 农民工、蓝领阶层的收入不断增加, 缩小了与白领阶层的差距。 而作为受过良好教育, 从事白领的工作的人们, 在供过于求的背景下, 收入并没有随社会收入水平的上升而提高。 他们的收入与较高社会阶层相比差距较大, 难以追赶;相比体力、技术劳动者等较低社会阶层, 他们的收入也并没有明显优势, 而他们又要面临高房价和较大的工作压力, 使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低于农民工、蓝领阶层。 由此所带来的是心理上的不平衡, 以及巨大的差距使他们产生相对剥夺感。

4 发展的趋势以及建议

4.1 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准白领” 阶层的相对剥夺感, 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收入较低, 而所处的生活环境压力又大, 难以达到他们想要的理想生活。 白领阶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作为中间阶层, 他们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 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促进这一阶层的收入。 经历30 年的经济增长, 我国国民的收入仍然处在世界的中低下水平。 对此, 国家应该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提高人们的收入, 使人们都能够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促进白领阶层的崛起。

4.2 控制物价水平过快增长

当前我国人们收入增长水平与物价增长水平的差距过大, 人们的收入难以满足支出的需求, 这也是人们生活压力较大的原因。 因此, 对物价实行宏观调控, 确保物价水平处在一个合理的空间, 减轻人们的生活压力, 显得尤为重要。

4.3 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

我们的城市发展应立足于十三亿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 在于国外城市发展的横向比较中, 我们的城市地域与功能的发展应该更大、更强。 而我们目前的政策却在一再的压缩土地供应指标, 笔者建议应放开土地的供应, 给城市的发展更多的空间, 促进城市在有序的状态下, 不断扩大城市的规模, 建立更多、更大的城市群。

4.4 改革户籍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对人们的地域限制, 缩小地域因户籍不同所造成的福利差距, 给予人们在同地域竞争更多的公平性, 促进人才的充分流动, 促进人才的充分竞争, 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 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

4.5 鼓励 “准白领”阶层自主创业

一个成功的创业, 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 创业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体, 打破某些企业在某些行业的垄断, 使经济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 使经济充满活力, 也使得企业对于人才更加重视, 对于人才的争夺必将增加这些人的收入, 这对“准白领”阶层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4.6 鼓励 “准白领”阶层向中小城市聚集

在中小城市, 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就业机会, 存在着获得较好物质水平的机会, 而中小城市对于人才也同样渴望, 充分发挥市场的经济导向作用, 实现人才的流动, 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和人才的合理布局, 缓解人口向大城市不合理流动的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4.7 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

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从业的白领阶层与时俱进的掌握相应的技能。 巨大的工作压力, 使准白领阶层处在较大的危机意识下,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社会应建立起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 使他们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 依然能够有机会获得技能进步的机会与空间, 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的推进, 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涌入城市, 促进了白领阶层的崛起, 但他们当中一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低于国外白领的生活水平, 从而实际上处在“准白领”阶层的范畴。对“准白领”阶层生活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通过增加“准白领”阶层的收入, 改革户籍制度, 鼓励“准白领”阶层自主创业等措施, 来促进“准白领”阶层的发展。

关键词:准白领阶层,生活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赵凌云.上海白领生活压力调查与分析[J].青年发展与社会, 2012 (1) :29.

[2]张宛丽.对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初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 2002 (4) :85-94.

[3]汪慧, 王冲, 张延华, 等.浙江青年白领都市融入状况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 2014 (1) :88.

上一篇:十八大学习报告经典版下一篇:四年级数学帮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