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案设计

2024-08-18

《认识角》教案设计(精选8篇)

《认识角》教案设计 第1篇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角”在低年级学生的画笔下早已出现,但它叫什么?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形状都一样吗?怎样画角?……问题并非人人都懂得。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因此,在《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交警叔叔维持街道上的交通秩序》情境,导出生活中的角,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去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认识角。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角吗?

生1:我戴红领巾时,发现红领巾有角。

生2:我们用三角板时,看见三角板有角。

生3:我用纸扇时,看见它有角。

生4: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经常形成角。

生5:五角星也有角,教室的门窗上也有角。

……

紧接着,我就创设交警维持街道秩序的情境,(出示本课的街景图)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路面上十字路口,人行横道,路边建筑,标志牌及交警所作的手势等都存在着角。

活动二:感受角。

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纸折角,然后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并在折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说说画角的步骤,还出示一些我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活动三: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只不过是这两个角的边长度不一样。(一个角的两边短,另一个角的两面边长)请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生1:我觉得角1大。

生2:我觉得角2大。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生4:我不同意生3的看法。

生5:我同意生3:的说法,我也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

我说:“请同学们不用争了,还是大家动动手吧!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然后看看活动角的边张开,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边合拢,角又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忙起来了。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1:两条边张开,角变大。

生2:两条边合拢,角变小。

生3:两条边张得越大,角就变得越大。

生4:两条边合得越紧,角就变得越小。

生5:教师,我用的是同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的两边长短不变,角却会随着两边张开度的大小而改变。我断定: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时,班上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表示同意生5的说法。

数学课上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认识角》教案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角、知道角、初步认识角

2.动手画角、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并能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人”字形。大家看,这时大雁飞行所形成的图案是什么图形?

生:角

导入:对,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新授

(一)感知角

1.出示插图:剪刀、钟表、红领巾

告诉学生:剪刀上有角。学生模仿说除钟表、红领巾上的角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请各小组同学拿出用纸做的角,摸摸这里,有什么感觉?(刺人、很尖)对了,也就是说,尖尖的,这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作顶点。

《认识角》教学设计 第3篇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物体上的角,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借助观察和操作, 引导学生认识到角有大小, 学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进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三角板、纸条、吸管、三角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 你们看他是谁呀? (出示喜羊羊)

师: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 看 (三角板) , 它可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 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叫三角形呢?角究竟是怎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角。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由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喜羊羊带来的礼物———三角板引出角, 自然、贴切, 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为下面情节的有效串联打下伏笔。

二、引导探究角

1.联系实际, 初步认识角。

(1) 师:角特别喜欢玩捉迷藏, 在喜羊羊带来的其他几样礼物中, 你能把角找出来吗?

生:剪刀的刀片上有角。 (随着学生的发言逐步地抽象出角。)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啊, 把藏在物体里的角都找出来了。

(2) 给这些物体上的角脱去美丽的外衣, 就变成了我们数学上的角。

评析:引导学生找物体上的角, 并借用媒体突出这些角, 继而隐去实物, 抽象出角。从具像的物体中抽象出数学图形, 这是概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处理得相当自然。

2.介绍角的组成。

(1) 仔细观察这几个角,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师: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一个角, (师带领学生一起摸一摸角的顶点) 问: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 这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角的“顶点” (多媒体出示“顶点”) 。

师: (再跟学生一起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有什么感觉? (直直的) 直直的地方我们叫它“边” (多媒体出示两条“边”) 。

问: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让学生分别指出三角板的第一、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一个完整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之后, 让学生再指认刚才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个角的顶点、边与角, 一方面巩固刚才的学习成果, 另一方面通过对变式后的角的辨认,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正确印象。

3.指导画角。

(1) 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角。

师介绍:先画一个点作为它的顶点, 再从这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作它的两条边, 这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用一个小弧线来表示。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 学生画角, 并向同学介绍角各部分的组成。

(3) 辨一辨。

师:看大家画得这么起劲, 喜羊羊的好朋友美羊羊来了, 她也画了几个角, 你们看看她画的对吗?先自己想一想, 再把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4) 数一数。

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 喜羊羊可喜欢大家了, 他还邀请我们到他家去作客呢!走到门口喜羊羊又遇到难题了, 开门的密码忘了, 门打不开, 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 (多媒体出示喜羊羊的家)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想想做做2)

评析:这组题是教材中的, 最好先让学生在课本上数一数, 填一填, 再组织评析。这也符合我们倡导的“先练后评”的教学理念, 而且学生的交流过程建立在自身独立探究的基础之上, 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齐答。

4.做角。

师:同学们, 大声地说出密码, 门就会开了。哈哈, 门打开了, 咦, 桌子上放了一封信, 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 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 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条、圆片等材料, 请你任选你喜欢的材料做角, 看哪个小朋友做的角多。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彩色纸条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说说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不同材质的操作材料, 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感受做角的乐趣, 也为后面比角准备了操作的资源。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做得更精细点:课前要准备好展台, 在学生做角的环节, 可以先收集一些学生都能做的角, 利用展台呈现出来, 再让学生上来展示自己创造的与众不同的角, 这样不仅层次更清楚, 而且通过这种分层展示使更多的学生在观察与交流中收获更多的东西。

5.比角。

(1) 师:这位同学做的角真有趣, 还可以活动呢,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活动角。我这儿有一个角, 比一比谁的角大、你能让你的角比我大吗?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 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 师:平时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到像这样大小不断变化着的角呢? (扇子、剪刀、钟面……)

(3) 正当我们玩得开心的时候, 喜羊羊和灰太狼吵起来了。他俩都说自己画的角大, 你们觉得呢?想个办法帮他们比一比吧。哦, 原来他俩画的角一样大, (师示范剪活动角, 两条边所夹的角有没有变化) 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评析:这个环节最好作以下调整。先玩角, 利用刚才做的活动角, 根据老师的指令变大、再变大, 变小、再变小, 再说说你在哪儿看到过这种大小可以不断变化的角, 然后师生比角, 感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最后解决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问题。

三、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你们真有办法, 帮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了矛盾。他俩还给我们留了道题呢, 你们有信心试一试吗?一个三角形沿一条直线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评析:这里可以设计成小组合作活动, 让学生以二人或四人一组讨论完成。在交流时先呈现剪成四个角的, 为了表达时的相对准确, 最好能指着图形来解说, 并同步画出四个角, 再呈现剪成三个角的。当然, 这儿的交流还是让学生来介绍为好。

四、总结全课

喜羊羊: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 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同学们, 你们是最棒的!

师:小朋友们, 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小朋友们的收获真不少, 为我们的收获庆贺一下吧!在我们的这个胜利的手势中也隐藏着一个角, 你找到了吗?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回家以后, 指一指家中的角, 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好吗?

总评:

1.充满童趣。整节课以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喜羊羊来串联, 由喜羊羊带来的礼物引入, 由美羊羊画的角加以辨别, 以到喜羊羊家作客引出数角, 以帮喜羊羊与灰太狼解决矛盾引出比角。在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渗透了助人为乐的品德教育。

2.体验充分。不管是前面的引入与思辨, 还是后面的创造角, 教者都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体验材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创造角的环节, 教者没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让一人只做一个角, 而是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组材料, 有吸管折角、小棒拼角、彩条订角 (用图钉把两根彩条订成一个角) 和圆纸折角等, 虽说时间用得要比小组合作多了点, 但多种素材的呈现, 无疑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3.关注细节。这节课有不少环节做得相当精细。比如, 在教师示范画角时, 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 并请学生说说画角的过程, 然后再让学生自主画角。

“认识角”教学设计 第4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角并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活动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伸出2个手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进而引出生活中很多事物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观察与思考更为重要。

2.出示一些图形:

让学生想一想,它们能分成几类?说出理由。

(有学生可能会把这些图形分成有角和没角的两类。由此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活动一:感知角,认识角

找一找

1.出示课件:大家好,我是角。我最喜欢捉迷藏,现在我就藏在你的身边,你能找到我吗?快来呀!

2.学生合作找角,互相启发。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找到教室内课桌、书、黑板、窗户上的角,也可能联想到生活中见过的角,如十字路口、广告牌、尖的房顶等。)

摸一摸

1.让学生动手摸角,体会有什么感觉。

2.让学生交流角的特点。

(会有学生发现角有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线。)

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3.让学生自学64页内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适时介绍角的表示方法和读写方法。

做一做

1.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可能会用课前准备的圆折角,可能用剪刀在纸上剪角,也可能用铅笔摆一个角。)

2.利用创造的角,同桌间互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辨别角。

出示课件:角的王国里来了一些小伙伴,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请你们看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

学生辨认角,并说出原因。

活动二:探究角,知大小

玩一玩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太谢谢你们了,帮我们赶走了假冒角,为了感谢你们,我还给大家带了一个小玩具。

1.出示活动角,演示它可以变成大小不同、变化多样的角。

2.学生制作活动角,当魔术师玩角,使角变大变小。

3.让学生说说,在当魔术师玩活动角时,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感知,演示点拨,引导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有关,角两边的张口越大,角越大。)

活动三:角大小,边无关

比一比

1.出示课件:角的王国里又发生了一件事,看!∠1说:我的边长,我的角大。∠2说:我的边虽然不长,但并不比你小!同学们,到底我们谁大,你们来评评理吧!

2.小组讨论:探索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一个折好的角来比一比,可能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也可能用活动角来比。)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出示课件:想不到这小小的角中竟有这么多秘密。其实角的王国里还藏着不少学问,想去看看吗?

1.数一数。

让学生数出图中各有几个角,从中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用两根小棒摆角。

(学生摆出各种形状的角,可能有的角开口向上,有的角开口向下,有的开口大,有的开口小,也可能学生摆出不同个数的角。)

3.破译密码。

(1)出示课件:角的王国有一个宝库,不过进入宝库之前要先破译门上的密码MA上有多少个角?

(2)课件出示宝库内容:黄浦江上的斜拉桥——南浦大桥。

(3)让学生欣赏桥上许多优美的角,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外实践

1.放大镜会放大角吗?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所知道的角。

从上面的两个实践活动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完成。

《认识角》教案设计 第5篇

教案背景: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能创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若干张、剪刀、扇子、钟面、毛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孩子们猜图形图案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老师从袋里取出图形,但只露出这个图形的一小部分,请你猜猜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形?依次出示(边猜边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师:这个呢?

生:正方形!(注意此处只出示含有角的图形,圆形等不参与讨论)师:小朋友们,再看看这是什么图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生:这是三角形。师: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因为它有3个角。

师:你能上来指给小朋友们看吗?(学生上讲台指指出3个角。)小朋友们可以跟着一起数。她指的对吗?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它就是刚才我们所认识图形当中的共同的组成部分——角!

3.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抽象角——观察感知,建立表象。

1.师: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体上有角吗?找找看!(出示课件,辅助学生找到剪刀上的角,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以及红领巾上面的角)

2.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并画在纸上,就成了下面的图形。(多媒体抽象出角)师指出:像这样的一些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看到这么多角,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这位同学你上来摸一摸。(学生摸角的顶点和边并说出摸的感觉)。师板书画出角。

师:同学们啊,通过认角我们发现了角的一些共同点,谁能帮助老师总结一下角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对!同学们说的很好!角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出示课件)要求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句话。顺势指出尖尖的顶部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并板书。

4.找一找:在你的周围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5.现在大家闭着眼睛想想角形状。

(二)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听说我们今天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呢,那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呢,请看大屏幕。插入小练习,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画哭脸。

1.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对于反例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2.继续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三)自主探究,动手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这位同学你上来画。(老师给出提示:先画顶点,后画边。伴随同学画角的过程,老师点出画角的口诀: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并引导同学们熟记此口诀。点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再板书一次。

2.插入小练习: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同学们数一数有几个角。

(四)提供材料,操作内化;

1.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个角?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材料:小棒、皮筋、钉子板、吸管、彩条、圆片„„请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做一个角,并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看哪一组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的多,做的好。

2.全班展示交流: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角,顶点和边在哪里。并鼓励学生心灵手巧,想出了各种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角。

3.提出疑问:这些角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引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4.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活动角有什么特点?如何把角变大变小?通过把角变大变小,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5.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越小,角就越小。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实物的角也是利用活动角的特性制成的。

(四)比大小——自主探索,意义建构。

1.请同学们也用你的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来汇报?(先选一组差异大的)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再选一组差异小的)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老师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你们能帮帮老师吗?

生:把它们合在一起。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看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2.多媒体出示四个钟面

师:看,四个钟面中时针和分针争论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们觉得呢?指名学生口答。(媒体放大显示)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剩下的这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你想怎样比较?动动脑筋,打开钟面作业纸,在小组里讨论。师巡视指导。

4.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研究的结果?跟大家说说你们这组是怎样比较的。学生演示,教师用媒体演示。

5.你们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吗?再问: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比较方法? 6.插入小练习: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三、学生总结角的特征。

四、展示生活中的角。多媒体展校园里美丽的角。

五、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六、课外作业:数学书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并完成《随堂练习》后的相应内容。

七、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认识角》教案设计 第6篇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3、剪角、数角游戏:

(1)放录音,教师讲数学故事: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动脑,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 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

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

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

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它们的答案谁正确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各自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巡回了解各组折、剪的情况)(教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

4、拓展活动:如果把长方形的角剪掉2个,那么剩下的图形中还有几个角?

(学生操作,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一边讨论一边折、剪,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一刀剪: 两刀剪:

请几个学生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贴在黑板上)

三、全课小结

《认识角》教案设计 第7篇

备课时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

单元、章、节 第九单元 课题 复习角和认识方向

课时 3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七个方向。

教学程序和内容 复备

一、知识系统整理

1. 我们前面学习了角,角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2. 提问:角分几类?怎样的角是直角?请你用两个手指搭出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你有什么办法?怎样的角叫锐角?怎样的角叫钝角?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出示“期末复习”第14题(1)的图形,提问:左图中有几个角?是直角的在教材上画上标记。其他的角是什么角?

2.出示“期末复习”第14题(2)的图形,提问:你能用三角尺在右图中找出3个直角吗?找到后同桌互相交流。

3.接下来我们复习“认识方向”。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方向?

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出示“期末复习”第15题,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提问:三个小朋友的家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能说说他们上学的路线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5.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小组选择几件物品,先估计高度,再测量高度,注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已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读题,并独立解答。

交流订正,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让学生小组内了解每个同学家有几口人,把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并填表。

提问:你们小组里几口人的家庭个数最多?

4.完成“期末复习”思考题。

教师带学生分析题目:十几个球,是3的倍数,可能是?(12个、15个、18个)取4个球余2个,说明这个数除以4余2,口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球?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补》

板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第8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七单元67--68页“认识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当问及学生“什么是角”, 学生会说“从一个点发出两条直直的线那样的图形就是角”;给学生呈现一些图形, 学生能辨认图形中的角。

2.当问及学生“如何表示角”, 学生会说“先在角的里面画上小弧线, 再在弧线右侧写上数字”;给学生一个角, 学生会用“标注数字法”表示角。

3.当问及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学生会说“没有关系”。

4.当问及学生“角的大小与张口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说“角的张口越大, 角就越大, 张口越小, 角越小”。

(二)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角的本质的探索过程, 体会“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的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2.让学生经历角的表示方法的探索过程, 体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3.让学生经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命题的探究过程, 体会归纳、推理等数学方法。

4.让学生经历“角的张口越大, 角就越大, 张口越小, 角越小”这个命题的探索过程, 体会归纳的数学方法。

(三) 情感与态度

当学生探究出角的本质、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无关”以及“角的张口越大, 角就越大, 张口越小, 角越小”等命题以后, 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可操作, 其表达的方式是“主谓式”, 即具体的表述的方式是“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做什么”, 按照这一理念设计上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一、角的引入

让学生依次用四根小棒、三根小棒、摆已经学过的图形, 并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来 (学生画出的图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 最后让学生在三根小棒的基础上任意去掉一根小棒, 让学生想象:由这两根小棒摆成的图形的样子, 并在本子上画出来。 (学生在本子上画出的样子是:∠) 教师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就是角,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长方形、三角形是学生已经认识过的图形, 复习它们是为了界定认知的起点, 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小棒的根数从四根到三根, 最后变成两根, 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新知的由来, 消除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突然感, 夯实学生的认知基础, 增强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动力。

二二、探究角的本质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角的事例 (略) , 教师在屏幕上呈现电脑显示器、红领巾、椅子等物体图。 (如下图)

让学生从中找出角的正例, 教师从这些物体中指出角的反例 (例如椅子的平行的两条腿) , 让学生判断是否是角。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角?”。问题提出以后, 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由一个点发出的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角的本质学习实际是概念的学习。概念形成的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概念的本质形成是对概念的外延的共性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的过程。电脑显示器、红领巾、椅子等物体图片上有角的正例, 也有角的反例, 学生要确定角的本质, 首先需要对角的正例提出他们暂时认识到的共性, 例如“有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然后把共性用在其它例子上, 例如用在“椅子平行的两条腿”, 此时学生发现:有两条边的图形并不都是角, 这时学生就要推翻自己刚刚提出的角的共性, 重新提出角的共性, 再用在其它例子上, 一直到自己提出的共性适合所有的事例为止, 最后确定角的本质。上面的过程给了学生探索角的本质的空间。

三三、教学角的要素

教师先问问学生:“角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两条线、一个交点) “能不能给两条线和交点起个名字? (角的边、角的顶点)

四四、探究角的表示方法

先在屏幕上呈现边的颜色不同、大小一样, 位置如下图排列的三个角。

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说说三个角的位置关系 (例如:红色角在蓝色角的上面) , 然后借助课件把三个角的颜色都变成黑色, 让学生在座位上说说他们的关系, 此时学生会因没有角的名称、角的大小一样大等原因暂时无法表述, 教师提出问题:“这种情况下怎样表述角的位置关系?”, 启发学生想出用“在角的内部标注数字”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角的边有颜色的情况下, 学生可以用“绿色角”、“黄色角”等这样的名称来说明角的位置关系, 角的边全变成黑色而且大小又一样大, 使学生处于无法交流的境地, 促使学生想新的方法对角进行命名。

五五、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1.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

(课件出示两根毛线) 教师问学生:怎样比较这两个毛线的长短呢? (生:把一端重合, 哪根毛线的另一端落在另一根毛线另一端的外面, 这根毛线就长, 反之这根毛线就短。)

教师提出问题:“角也有大小。 (屏幕出示两个角) 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让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 屏幕演示两个角的比较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即先把角的顶点和两个角的一条边重合 (重合后一个角的另一条边与另一个角的另一条边在重合边的同侧) 一个角的另一条边落在另一个角的内部, 这个角就小, 反之这个角就大。

2.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师依次出示下面的几组角:

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然后演示每组两个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研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首先要解决什么是角的大小, 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因此此环节的第一个小环节就是为此目的而设的;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事例, 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大小的确与边的长短无关”, 因此依次为学生提供上面的五组例子 (包括角的边一样长和不一样长两种情况。角的边一样长中包括角的大小一样大和不一样大的情况;角的边不一样长中包括角的大小一样大和不一样大的情况) , 通过对这几组角的大小的比较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个规律。

六六、探究角的张口与角的大小的关系

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个角, 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弧线, 教师告诉学生:这条弧线的长度叫做角的张口。教师继续演示:角变大, 同时弧线随着扩大, 问问学生:“角的张口有什么变化?角有什么变化? (角的张口变大, 角也变大) ”, 接着演示:角变小, 同时弧线随着缩小, 问问学生:“角的张口有什么变化?角有什么变化? (角的张口变小, 角也变小) 。演示过程如下图所示:

完成上面的学习以后, 问问学生:“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角的张口大, 角就大, 角的张口小, 角就小)

上一篇:凯程金融下一篇:创新引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