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2024-05-14

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精选9篇)

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第1篇

一、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状况

(1)缺少合理有效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

由于学前教育机构所处的地区不同,建设的目的不同,建设的质量与投入的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所以这就导致了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且大多数的学前教育机构都缺乏合理的教学资源,导致在实行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受到资源限制,不能顺利进行信息化教学。

(2)教师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素养

当前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由于自身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素养,导致其并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合理制定信息化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在对生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前儿童对字形和字音进行掌握,若是儿童年纪稍大,还会让其进行组词或者造句练习,但是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脱离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特征。而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对“花”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为学前儿童展示各色的鲜花,让学生对其产生直观具体的印象,强化学前儿童对知识的记忆。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直接导致其不能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学,不能通过小视频向学前儿童展示汉字的读音和含义,也就不能提升学前儿童对知识的喜爱程度,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率[2]。

(3)欠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在采用信息化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欠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對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前信息化教学缺少明确的目标,缺少规范的教学过程,严重影响了学前信息化教学的进程,比如学前教育机构不单单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而是大部分利用其娱乐学前儿童的身心,大部分教师会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前儿童播放动画片等娱乐项目,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改革

(1)拓展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

国家、政府、社会和学前教育机构都需要重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由于学前儿童性格活泼,学习注意力集中较为困难,所以教育机构需要在了解学前儿童需求的基础上,合理为其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设备、电子白板等能够集中学前儿童经历的设备,在保证教学设备充足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引进电子书籍、数字游戏、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等内容,以便能够让幼儿在娱乐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师资教学力量的提升

由于互联网+背景的出现,学前教师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其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才能保证不被时代所淘汰,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方法的丰富、教学技能的提升、教学思维的创新等多种内容,导致教师必须熟练应用互联网络,充实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令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准备,充分借鉴互联网中优秀的思想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在互联网中学习到新的游戏教学方式,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前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此外,教师利用互联网手机课程相关资料,课堂利用多媒体等课件内容向学前儿童进行展示,更有利于集中学前儿童学习的注意力。

三、如何以“互联网+”方式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1)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充实教学资源

互联网络的普及,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对大千世界进行详细的了解,所以教师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之前,可以利用这一手段,收集资料与信息,并且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在减轻学前教师教学压力的基础上,丰富教学资源,并且保证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的教学资源能够具有均衡性。这就需要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便能够更好的让学前机构实行教育信息化。此外,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学内容基础上融入声音与动画,并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便激发学前儿童对知识学习的喜爱程度。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计算题目,并且让学前儿童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计算,若是计算错误,可以让其进行才艺表演,若是计算正确可以给予小红花奖励。

(2)合理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合理将学前儿童能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讲授,所以将信息技术融入于学生的教育教学之中,开展有效的健康知识教育活动、语言组织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探究活动、社会生活活动和艺术活动等,为学前儿童营造数字化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前儿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直观具体的理解,强化幼儿的素养能力。所以可见,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更是优化教学机构,开发学前儿童智力水平的最主要手段,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可以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以为学前儿童构建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想要以“互联网+”方式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师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身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将二者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技巧进行培训。

(3)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

学前教育机构需要不断完善学前信息管理机制,首先,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需要制定详细的学前信息化信息建设策略,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需要注意教育信息化的安全性,并建立健全优秀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奖励机制,以便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借此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前儿童的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春晓.“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云端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1):67-69.

[2]何菲.“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策略[J].教育评论,,22(2):70-73.

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第2篇

本文主要从安全软件:未来一个新兴的软件制造业;指纹识别技术: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带”;虹膜识别:确保在线交易以及供应链活动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个性化需求,使逐渐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后的“第五媒体”、开放的平台出现了类似PC平台的病毒、企业及个人消费者呼吁建立安全便捷的移动服务消费环境、前威胁安全的一大问题是木马和病毒、影响安全的第二大因素是一直以来影响人们生活的隐私泄露问题、影响安全的第三大因素是目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问题、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赋予了太多的功能、指纹识别在保证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虹膜识别技术具有几个特点、在线交易的双方身份准确的认证是电子商务发展很重要的环节等,具体请详见。

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个性化需求,使逐渐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后的“第五媒体”。据工信部统计,至2008年7月底,我国用户数超过6亿。已然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注意到,随着以为终端的数据交易和支付、银行转账、炒股等关键业务的兴起,个人隐私受到威胁侵害的指数越高。因此,保护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随着智能的普及,开放的平台出现了类似PC平台的病毒;涉及的流氓、间谍、病毒软件层出不穷;各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欺诈信息也变得无孔不入。然而广大的用户还是忽视了安全防范措施。据F-Secure公司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三以上的用户知道,不安装安全软件的情况下恶意软件能通过蓝牙感染移动设备。28%的受访者说,他们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86%的人承认没有任何移动安全的措施。大多数用户都知道用连接互联网存在着安全风险:只有21%的人把蓝牙连接当作是安全的,仅有15%的人有着WiFi连接是安全的印象。

面对移动安全领域中的诸多问题,企业及个人消费者呼吁建立安全便捷的移动服务消费环境。移动安全领域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平台提供商、终端厂商、sP服务商等都应从不同方面认识安全服务在移动应用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笔者认为,信息安全认证功能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各方的特别关注:

1安全软件:未来一个新兴的软件制造业

就像电脑一样,目前威胁安全的一大问题是木马和病毒。病毒造成的损害不外乎以下几种:被感染后会自动拨打声讯台、发送信息、订购增值业务等,造成话费损失;木马软件可以控制用户的,调用信息、监听通话、自动联网等,造成隐私泄露;病毒会导致硬件或SIM卡损坏,致使无法使用。与PC反病毒一样,反病毒软件可以做到实时拦截、提示不安全信息、对已确认的病毒进行杀除,并恢复感染文件等。

影响安全的第二大因素是一直以来影响人们生活的隐私泄露问题。比如通话、偷窥短信以及在被盗或丢失之后重要文件的流失等。针对隐私泄露,业界目前普遍采用加密的方法来解决。网秦的“通信管家”可以对短信和通话记录进行加密,以保障隐私内容不会轻易被他人偷窥。

影响安全的第三大因素是目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问题。网秦的“通信管家”可通过显示号码所属地,让用户选择接听还是拒绝。一旦发现了骚扰电话的号码,可以设置为永久拒接。

虽然安全软件有种种优点,但生产厂商正经历着艰苦、迷茫的阶段。首先,型号繁多、操作系统多样。这不仅是黑客们的技术难题,也是安全软件研发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是制约安全软件厂商发展的最大桎梏。如何打造一个真正安全、干净的使用环境,不仅仅是提供安全软件产品的厂商的责任,更需要电信运营商、制造商和安全软件厂商等整个产业链的密切合作。

2指纹识别技术: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带”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赋予了太多的功能:打电话、上网,甚至缴纳水电煤气费等。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日益流行,添加认证功能已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仅仅依靠自身所带的密码和SIM卡锁无法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试想,如果利用“呔额”支付成为现实,那么就必须将你的个人资料和财务资料保存在中,一旦丢失或被盗,后果将十分严重。这也是目前支付无法跨越“大额”门槛的主要原因。

指纹识别在保证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于,能提升的安全性。首先,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排除了利用相同指纹来破解指纹密码的可能性。其次,一般说来指纹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相比较声音加密来说,指纹识别具有更加稳定的优点。再次,指纹样本便于获取。易于开发识别系统。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比较成熟,识别系统中完成指纹采样功能的硬件部分也较易实现,而且现在已有标准的指纹样本库,方便了识别系统的软件开发。另外,一个人的十指纹路皆不相同,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利用多个指纹构成多重口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当然具有指纹识别的要能够被普通用户所接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是指纹识别的准确性问题。厂商制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的安全性,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同时真正让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电子钱包”。因此,指纹识别的准确性与否是决定这项技术能被用户接受的前提。在进行识别时,一定不能出现无法识别的问题。其次尽管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指纹也不会随年龄的变化,但厂家是否考虑到一些意外问题的出现,如果手指受伤无法识别,如何进行支付呢?此时有没有替代的功能?

3虹膜识别:确保在线交易以及供应链活动

尽管使用密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使用的安全,但随着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支付能够实现买主和卖主的不见面交易。但是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明显,我们用什么来保证远在千里之外的买家/卖家不会是一条坐在电脑前的狗?为了实现较高的安全性,使用复杂的密码是流行的选择,而如果我们埘不同的设备使用相同的密码,那在得到了方便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I生的隐患。所以发展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系统。

虹膜识别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虹膜图像通过非接触方式获取,可避免疾病传播容易被人接受;②虹膜纹理结构不易被伪造;③虹膜纹理结构复杂。特征数多,因此可靠性非常高。虹膜识别是与眼睛有关的生物识别中对人产生较少干扰的技术。另外它有能力实现更高的模板匹配性能。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最为方便和精确的一种。

生物认证作为20世纪末期才开始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虹膜、指纹、DNA这些人体本身的特点,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密码、钥匙成为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保证个人资料的安全。虹膜识别技术由于其在采集、精确度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必然会成为末来社会的主流生物认证技术。

在线交易的双方身份准确的认证是电子商务发展很重要的环节。为了对交易进行保护,在身份认证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数据加密技术,直接把交易和权威身份认证机构连接。虹膜识别系统基本上防止了身份冒用,增加了个人身份验证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有了具有特殊认证功能的,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不用再记密码、口令这类繁琐的东西。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其自身的特点的应用,而信息安全又能促进信息化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 民政局低保户信息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

★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问题

★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

★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 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论文

★ 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论文

★ 信息化论文

★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问题及建议论文

★ 港口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的论文

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第3篇

加快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提升进程,构建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智慧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是学校新形势下推动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的创新动力。在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学校适时制定了“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了学校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思路。2013年学校启动智慧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在全面落实“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三个维度,加快系统软硬件与环境的升级换代,着力打造“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智慧教育应用环境。

硬件建设方面: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是添置服务器等相关设施设备,优化局域网配置,改善内网运行速度,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2在教学区、办公室构建校园无线覆盖教学环境。3改造和完善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优化师生网络阅读环境。4推广、普及电子白板、一体机、移动智能终端等教学设备。5完成监控室、数字探究实验室、微格教室、未来教室、网络电视台和远程教育实验室的建设。

软件建设方面:重点购置、推广先进教育教学与管理理念优秀的信息化平台,有效降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与资源门槛,不断提升硬件设施的应用水平与应用绩效。1教育类:Inspiration,Mindmanager、Blog、Ispring、Camtasia Studio、Wikipedia等。2学科类:Kidspiration、仿真实验室、Z+Z、几何画板、国内外优秀学科教学资源库等。3管理类:Moodle平台、Wiz云笔记、动易网站平台(含移动版)、办公OA系统、视频会议、问卷系统、电子档案袋、成绩统计分析软件等。

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设智慧学习课堂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学会运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先进的硬件工具与软件平台,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累发展性评价,强化课堂交互和教学诊断,努力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持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基于上述理念,我校以创新应用与研究反思为核心,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整合,深度融合。下面以基于思维导图与Moodle教学平台整合的复习课《压强》为例做重点说明。

这一课例主界面(如图1)充分体现了教学结构化、模块化与可视化的特点,窗口与界面显示比率可自由调节,各级概念可以动态层层展开,关键节点建有注释或超链接,以备随时调用。如需要进行在线研讨或在线测试,可以点击链接进入Moodle平台中课程的对应交互模块,进行生生间或师生间的即时交流互动,丰富课堂在线动态生成;同时在线测试各项指标均可跟踪可反馈,可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及时性,体现Moodle课程后台管理大数据分析的功能和价值;若需要对某一节点(如液体压强)进行深度学习,可调用链接打开如图2所示界面,它是在PPT文件的基础上用Ispring发布的Flash文件,几乎保留了原PPT的全部功能,且小巧可交互,它模块化的界面与课程思维导图相结合,可以真正让师生实现“哪里不会点哪里”的教学效果,有效减少教与学的无序性或资源的过度呈现,避免网络迷航。需要补充说明的是,Ispring是一个优秀的在线微课程发布平台,它可以实现与PPT的无缝嵌入,为传统的PPT便捷地添加旁白、录制视频、嵌入各类媒体、测验和调查等,创建并发布LMS互动式学习课程,在全面优化并提升传统PPT的整合功能的同时,灵活地向课外学习延伸,丰富在线学习课程,实现教学翻转。相比传统的PPT文件或基于PPT的录屏,可以显著提升网络环境下资源呈现与交互的效率。

这一在线课程不仅可以支持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也兼容“未来教室”、“Star C电子双板”教学,教学中可用Star C电子双板教学浏览器在主屏中打开课程思维导图,并根据教学进展动态展开,如需调用资源,可打开相应节点的超链接,在辅屏中打开学习资源,克服了传统多媒体教学内容单板呈现的弊端,可满足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双轨呈现的需求,有利于师生在思维导图引导下有序学习,有效避免多元化资源呈现对知识结构化建构及思维发展的干扰,为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了可能。同时,这一在线课程也可方便地用于Pad教学和PC网络教学,一切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体现了强大的兼容性与适应性,这一教学模式可称之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教学模式”,其原理结构图式如下页图3所示。它本身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与认知思维科学理论对教学流程的创新实践与再造,有利于为师生创设一种更为自由、开放,且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混合式教学与成长空间,有效实现了翻转、微课、慕课、双板、移动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

加强校园数字治理变革管理方式,生成智慧教育管理

信息化的校园环境正在重塑学校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加强校园数字治理,变革管理方式,生成智慧教育管理,是现阶段推进校园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绩效,学校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软件更新和应用的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了专业化图书、期刊、学籍、资产、财务、人事、档案等管理软件,以提高部门工作信息化绩效;另一方面本着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的策略,以信息化为抓手,依托RTX即时通信平台、FTP备课资源共享平台、Wiz云笔记知识协同管理平台和Moodle课程管理平台,积极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环境与智能管理系统,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道路,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更加低碳、科学和高效。“开放、共享、交互、协同”的信息化智慧管理模式日趋成熟。

例如,学校依托Moodle平台,不仅为学生开发了系列课程,也为教师校本研修开发了在线课程,其中“高效课堂”课程最受教师们欢迎,它汇集了2011年以来学校每一学期对外公开课、整合能力竞赛及专题论坛的精品资源,它不仅为广大教师激发教育灵感、分享教育智慧搭建了一个跨时空的平台,丰富了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见证了教师及校本化精品资源生态性成长的印记。此外,平台还提供了系列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在线课程,共建、共享、共赢、共发展的教师网络教研与管理文化已逐步形成。

2014年起,为加快现有网络资源与平台的有效整合,积极构建“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智慧校园,学校全面启用园区智慧教育门户管理系统,实现了校园管理同一身份认证、实时通讯、事务审批、公文流转、在线统计、电子签章、网络教研、同步课堂等智能推送功能,智慧教育管理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学校将紧扣“智慧教育”建设这一主线,立足应用驱动,深入开展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研究与创新实践,加快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提升的进程,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究基于ICT的智慧教育与未来学校建设。

摘要:本文基于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形势与任务的总体分析,以莲花学校为样本,重点围绕其立足校本实际与应用驱动,不断融合,积极探索基于ICT智慧教育的思考与创新实践的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享。

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第4篇

一、“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校信息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强化,通过网络安全设备的加固和制度体系的规范,实现信息安全防御从内网到外网、从网络层到应用层、从项目建设到制度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网络交换能力、网络带宽总量和外网访问速度有大幅度提升,无线网信号实现全校园覆盖,提升了用户上网体验;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初见规模,对学校教学、科研、宣传、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网络资源建设成果显著,建设多媒体资源平台,数字媒资数量名列全国外语类院校之首。卫星频道及网络电视频道数量大幅提升,为各院系部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以说,“十二五”期间我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质的飞跃,为“十三五”规划建设、创建“智慧国关”、“互联网+国关”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模式,精细化服务教育教学

“十二五”期间,我校结合实际,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完成一系列教学平台建设的同时,我校提出“精细化服务教育教学”的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我们从课程建设出发开发应用系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推动作用。

我校外语学院开设的英美报刊选读课是我校传统精品课,从上世纪60年代开设以来,这门课就以教学内容新、信息量大而著称,对学生学习“活的”外语、开阔视野、追踪前沿、提高语言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多采用教师选取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相比较而言,教师的工作量极大,教学的互动性也明显不足。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信息逐渐成为一个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新闻以网络形式出现,其时效性更强,获取更为便捷。教师也试图寻找时效性强、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有吸引力的英语新闻作为阅读材料来替代传统教材,但苦于专用系统的短缺,不得不使用人力上网搜索,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因为教材时效性存在不足,更加无法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兴趣,基本停留在语言教学本身的层面。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授课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对课程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发展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技术部门相向而行,双方通过深入调研和讨论,确定了建设我校英美报刊选读系统的目标,即针对英美报刊选读的课程特色,构建一个可在任意主流终端使用的网站系统。经过共同努力,这一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可对当今全球主流的英语新闻媒体网站上发布的新闻做到实时采集、存储、抽取、检索以及分析,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工作,使师生能够便捷、高效、直观地获取相关知识。

深度融合的另一个例子是我校课程中心项目。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教育部总体规划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效益。通过建设校内优质课程运行的辅助平台及相关软硬件网络环境,打造了一批优质共享课程资源。课程中心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打造了能满足教师多元化教学需求,尤其是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满足课程管理的多功能平台;建立共享课程接入系统即沉浸式远程直播互动教室,对内可满足混合式课程的录播需求,对外可进行高质量的跨校直播互动,为学校高水准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和引入外部优质共享课程资源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我校已建设了10门混合式课程,部分优秀课程达到了对外共享的建设标准。

三、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学生德育工作

“互联网+德育”概念的提出不仅创新了学校的德育生态,而且成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推手。为此,我们从学校德育应该解决什么、能够解决什么等问题着手,遵循主动灌输与正确引导相结合、有效融合与保持优势相结合,以及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地运用网络传媒这一载体,重点做好网络德育信息内容的创新工作。

1.网络化社会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容

网络的全天候贯通、全世界漫游,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网络的自由属性,学校的德育工作时空也得到了扩展,课堂内外、网络上下都可以成为学校德育的工作阵地,教师八小时内外都可以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已经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由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由国内延伸到国外。

2.网络化有力地推动了德育工作的现代化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不仅可以传输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传输声音和影像,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容,给学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信息的传输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覆盖面很广,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教育资源。社会网络化必然充实德育工作的内容,即使是在校园网上,只要对网络信息提高思想、道德、文化和科技的含量,就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表达心声的平台

近年来,我校的媒资平台建设稳步发展,除了满足教程教学、资源更新,也注重对学生思想引导。面对网络上丰富而复杂的信息资源,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是“互联网+”下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我校的媒资平台正是基于“互联网+德育”创新这个理念不断建设和完善的,包括“校园文化”、“党宣园地”在内的九个大类的内容,从各个方面向学生提供了健康、丰富的德育信息资源,为我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种常态化的媒资管理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正确的网络文化,增强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四、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校园信息化

实现校园信息化,既需要软硬件的建设,也需要信息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校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但与师生对校园信息化、智能化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大量业务系统、硬件设备亟待更新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十三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统筹规划信息化工作,坚持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建设智慧校园的发展理念,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1.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我校信息化工作

既重建设又重应用,既重管理又重服务,既重物的质量又重人的素养,使信息化的每一笔投入、每一项工程都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核心,让技术的成果充分满足人的需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人的粘合度;始终围绕着教育教学和科研这个办学中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融合度;始终围绕智慧校园这个目标,不断提高校园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要加强领导和团队建设,提高全员的信息化素养

要切实发挥学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校园规划领导小组的作用,理顺议事规则,从组织上保障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重视并加强职能部门为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要加强技术保障部门的团队建设,通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内外交流等方式,提高技术保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活力;要把提升全员的信息化素养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把信息化素养作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服务保障、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为提高全面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提供新动能。

3.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完善信息化平台

今年起,我校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进一步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工作包括:完善教学基础平台建设,简化审批程序,推动数据资源,尤其是教学资源共享,推进“互联网+国关”,凸显社交化和移动互联化,在课程管理、在线教学、生活服务、校园应用、校务管理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成线上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以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提供更便利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体现校园网络的人文关怀;体现国关特色,加强在大国国际关系、国家安全战略方面的资源积累,成为我校发展的数据支撑工具;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建设经验,努力做到国内一流,注重可持续发展,将信息化建设有机融入“一流特色大学”的创建过程中。

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第5篇

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厦门市槟榔中学 李子朔

厦门市槟榔中学位于市区新区中心,仅有十三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初、高中36个教学班,近1800名学生,教职员约120人。建校以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狠抓质量,加强过程管理,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绿化先进单位”,连续八年名列全市初中教学质量前茅,连续六年荣获厦门市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也从办学之初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初中校成为一所环境优美、现代化水平高,以校风好,学风浓,管理严,要求实,工作细,质量高而倍受学生、家长的青睐,广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以教学质量突出而闻名的完全中学。

学校配套设置适合开展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音乐室、电子琴室、美术专用室、琴房、练功厅。绿草茵茵,花卉斗艳,小品回廊交错的优美校园环境与250M 的环形塑胶跑道,现代化的校舍交相辉映,展现了一所现代化的特区学校的勃勃生机。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至今共建设了四个现代化教学系统:一是开通了校园网,其中网络中心交换机接入厦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IP宽带城域网的速度及校园网主干的交换速度均达到千兆,边缘交换速度达到百兆;二是闭路电视系统;三是广播系统;四是校内通讯系统。此外,还有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学校不但拥有适合于现代化教学的与因特网连接的由网管中心、多媒体演播室、教师数字工作室、音像资料室、电脑室、多功能梯形教室、各类专用室和教室等连接形成的校园网,建设并开通了自已的网站,每位教职员均配置了电脑。而且于20底在全市率先为全校每间教室配置了由液晶投影机,电脑,实物展台和电动屏幕和音视频配套的多媒体设备,实现全校每间教室的多媒体化。目前,学校校园网在主干千兆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升级完善(约20万元),无线接入方式也将引进校园(约20万元),电子阅览室也即将建成(约105万,其中130台电脑及相关交换机已经到位),教师电子备课室也将改造为数字工作室(约15万元),校园数字化建设软件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约50万元),仅这几项投入就有200多万元。

学校大力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建立并不断完善多媒体资源库。经常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学习课件制作方法,在教师们学会自制课件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创新竞赛活动。通过培训、课件制作、上课等系列比赛活动,促使全体青年教师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使学校教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目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达到了100%。据不完全统计,在两个月里,全校36个常规教室中台式电脑使用了2059人次,笔记本电脑使用了320人次,实物展台使用了1346人次,即每间教室一天平均使用将近3次。现代化设备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促进了学校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学校现代化教学进程。校园网在学校管理、教学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学校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硬件设备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还必须在软件建设上加大投入。所以,我们考虑与北大附中合作,共建远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示范校。我们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目的:

一是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观摩北大附中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运用北大附中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资源,老师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北大附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转变自己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从而使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二是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学校通过互联网与北大附中网校连在一起,学生可以把网络作为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工具,缩短了学习时间,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是着眼于信息的交流。通过与北大附中的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各种重要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信息,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

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第6篇

http:// 党风廉政建设论文:

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安全生产

摘 要:党风廉政建设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文章分析了党风廉政建设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担负职责,并针对这样的职能,提出了促进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党风廉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一、党风廉政建设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担负的职责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担负重要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担负教育职能。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干部。通过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强化责任意识,推动干部履职,自觉廉政勤政,抓好安全生产。

第二是担负监督职能。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担负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双重职能,监督党和政府的安全生产方针与各项安全法规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以净化党风、改进作风为目的,是提高安全执行力、保证安全生产方针落到实处的主要手段。

第三是担负惩处职能。党风廉政建设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惩处违纪问题,其中包括强化安全监管责任,明确定性量纪标准,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防止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发生,规范权力运行。因此,加强安全生产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的具体实现

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三大职能,在促进安全生产的具体实现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责任,推动干部履职

1.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正确的安全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思想保证,党员干部的安全观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指挥和调度。一是开展经常性的安全观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把安全作为最实际的为民、惠民之事,把安全措施、要求、制度落实到生产中的每个环节。体现在每个步骤之中;二是加深广大党员干部对安全发展规律的认识,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三是强化党员干部在安全生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安全岗、实行党员技术创新等载体,树立安全标杆,起到教育、引导作用。

2.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对领导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安全生产领域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从责任教育人手。一是摆正安全生产的位置,真正认识到抓好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安全基础之上;二是要教育各级干部,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出发,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合法权益维护放在第一位,主动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事故易发的单位、地点进行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敢于对暴露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一查到底。

(二)改进作风,提升安全执行力

提升安全执行力,关键在干部作风。干部作风则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定要扭住作风建设这个基础,围绕安全生产提出作风转变的目标和要求。首先,要求干部思想实。“安全第一”方针不是挂在口头上,必须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来;其次,要求干部作风实重点抓[医学论文 医学考试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http:// [医学论文 医学考试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http:// 干部深入现场,抓好防患未然的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落实好领导干部跟班、值班、深入基层,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安全生产中反映出来的各类信息;再次,要求干部考核严。领导干部对分管区域和下属人员必须敢于严抓严管严考核;最后,专项督查,规范安全执法实施安全督查,规范执法行为,是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

(三)对干部作风和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主要有五个环节:安全措施、现场管理、干部带班、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主要的监督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从安全措施的执行,干部现场带班,到安全管理部门履职,事故责任追究进行全面的监督,发现问题。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改进管理。

(四)严格惩处。警示违纪行为

严肃惩处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落实,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查找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管理上漏洞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明确定性量纪标准,严肃查处各类失职渎职等行为。

(五)优化环境,服务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工程,各项工作都要为之服务。党风廉政建设从自身工作特点出发,在服务安全生产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要端正企业风气。良好的企业风气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纪检监察部门要树正气,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各级领导干部以安全为先,以发展为本,求团结、求和谐,团结一心,干事创业。建立起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环境。

2.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把廉洁文化与安全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煤矿的安全生产涉及的专业工作很多,需要多部门、多工种的配合,需要每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要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突出重点;对安全事故中的违纪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对重、特大安全事故中的责任人,涉嫌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的,要按照程序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结语

为使党风廉政促进安全生产就要使二者有机的结合,通过健全机制、深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共同落实,努力实现了以反腐倡廉新成效促安全生产工作上新台阶、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监察工作的新局面。

[医学论文 医学考试 专业论文 教育论文 管理论文 ]专业资料下载尽在豆丁

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第7篇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有关部门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首先,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将林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本级信息化总体规划中,设立林业信息建设专项资金,获取长期稳定的财政经费投入。其次,在林业建设项目总投资中,拨出1%的`经费用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确保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建设项目同步开展。再次,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鼓励林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向林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广开资金渠道,并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2.2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林业产业的各个环节。首先,积极引导电子信息企业研发适应林业生产特点的各类信息系统,使信息系统能够覆盖林业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林业生产信息化,推动林业产业向优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林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建设现代化林业流通体系,提高林产品的流通效率。再次,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林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数字产品,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最后,搭建林业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发布政府最新的林业政策,普及林业法律知识,展示林业建设风采,提高社会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度。

2. 3建设完善的林业信息数据库

国家和地方各级林业部门应建立各类林业信息数据库,用于采集、汇总、存储林业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国林业数据库整体。具体涵盖以下方面:一是林业基础数据库,包括森林、沙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二是公共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和遥感影像数据库等。三是林业专题数据库,包括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产培育、林业产业、防灾减灾、森林公园、林术种苗、国有林场、政务公开等数据库。在建设林业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准确归类信息资源,明确各部门在建设和维护数据库中的职责和权限。

2. 4重视基层信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基层林业,满足基层林业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加人基层信息人员的培养,提高基层信息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首先,在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对基层林业信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信息人员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其次,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基层地区林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及时收集林业产品信息、需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为林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促进基层地区林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再次,基层信息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强化信息服务意识,能够做到快速收集和准确传输各类林业信息数据,确保该区域林业信息的完整性,为林业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结论

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 第8篇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信息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 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1 水利信息化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它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水利信息包括水雨情信息、汛旱灾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水工程信息等。

水利信息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水利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 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整个水利结构的基础产业之一, 以及信息和智力活动对水利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的过程。通俗地讲也即水利信息化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水利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2 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

2.1 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实现水利现代化的五大目标是:防洪安全问题得到保障;水污染防治要达到较高水平, 能够有效控制和减少水污染, 创造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水环境;水资源利用必须是合理的、科学的;水资源的配置手段必须是现代化的;要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水务管理体制。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是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科学地制订方案的依据, 当然也是实现这五大目标的基础。

2.2 信息化是实现水利工作历史性转变的需要。

在当今信息社会, 水利这一传统行业期待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武装水利行业, 促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化, 向现代水利迈进。信息化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和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水利信息化是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这一重大治水思路转变的技术基础。

2.3 信息化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必然选择。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政府充分开发和利用庞大的政府信息资源, 是正确、高效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重要环节。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从开发利用、广泛获取信息资源来更好地管理复杂的政府事务, 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与广大公众之间的联系, 使社会各界有效监督政府的工作。实践证明, 网站就是实现政务公开、架构联系政府与公众的桥梁的最有效的方法。水利信息化是水利部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

2.4 信息化是实现行业之间资源共享,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 水利部门

要向国家和相关行业提供大量的水利信息, 包括汛情旱情、水量水质、水环境和水工程等信息, 从而为国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服务, 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 特别是为防洪抗旱斗争和提供水资源保障服务。另一方面, 水利建设本身也离不开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 包括流域区域社会经济信息、生态与环境信息、气候气象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地质灾害信息等。推进水利信息化, 实行水利信息资源的各行业共享, 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3 实现我国水利信息化刻不容缓

3.1 我国水利信息化现状。

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于“十·五”期间起步, 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 (1) 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全国水利系统初步实现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 并在历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逐步发挥了作用。 (2) 水利部门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开始实行远程文件传输、公文管理和档案管理, 少数部门开始实现办公自动化。 (3) 2002年开始建设的全国水情计算机广域网, 已连接全国重点防洪省、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水文部门, 在近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了“国家水文数据库”。 (4) 社会化的信息服务有了一定影响。水利部、中国水利、水利科技、水信息网等信息网站的开通和发展, 推进了水利系统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目前, 水利系统已有信息网站170余个这为宣传水利、政务公开、提高办公效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5) 覆盖全国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也已完成了总体设计, 目前进入立项过程, 部分项目已付诸实施。

3.2 我国水利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今后5~10年国家通过启动信息化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作为动力, 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近年来, 虽然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还缺乏紧迫感, 没有形成统一指挥的建设机制, 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 (2) 水利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水利信息化涉及面广, 投资大, 而长期以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信息源开发严重不足, 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落后, 至今尚未形成覆盖全行业的信息网络。涉及国计民生的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重要领域, 都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应用系统。 (3) 全国性的水利公用信息平台还未建成。水利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滞后, 全国性的公共的传输平台还未建成, 已经成为水利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4) 信息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对滞后。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 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源越来越多, 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 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 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信息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 与国外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未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5) 水利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目前水利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人才结构不合理, 专业人员比重小, 知识老化, 既无数量, 又无质量, 严重影响自身业务的开展。 (6) 水利系统目前的规划、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信息化需要。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统筹规划, 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不时出现, 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 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艰巨任务, 加强水利信息化进程, 是水利行业新世纪面临的迫切任务, 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3.3 实现我国水利信息化刻不容缓。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21世纪的中国,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等水资源三大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了解决好新世纪水的问题, 《全国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2020年规划》中确定了调整治水思路、转变治水方针的原则, 要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4 当前水利信息化工作主要任务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近期主要任务是:基本建成覆盖全国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 全面开发水利信息资源, 建设和完善一批水利基础数据库, 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 形成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 全面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重点建设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国家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利政务信息系统等, 并部署实施其他应用系统的建设。建立水利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 加快水利系统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队伍。考虑到今后业务的发展,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通过机构改革, 选好、配好人才, 增加数量, 提高质量。二是通过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增强活力, 创造干事业的环境,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浅谈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营销管理 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营销;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出现了迅猛的增长。信息化社会带来的电脑与网络普及、逐年降价带来的家用电器大范围的普及、人体舒适度要求对空调的依赖等都会逐年加大用电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有电用,良好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社会对电力企业的新要求。

一、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必要性

我国“十二五”电力规划逐步展开,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精准、可视、可靠、智能的城市运行管理网络将覆盖所有城市要素,并延伸到社区、家庭和个人。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力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对内借助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并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电力营销体系;对外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实现营销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建立起与各类用电客户信息交流的桥梁。营销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电力营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是电力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也是电力企业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二、电力企业推进营销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宁阳县供电公司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深入实施科技信息支撑融合工程,确保信息网络安全、稳定,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起了覆盖公司整个营销流程的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推动了营销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流程化进程。通过整合营销业务信息,加大了对各项经营指标的控制力度,实现了对电力市场建设运营的集约化管理。通过对电能信息的自动采集、购售电环节的统一管理、系统对营销业务的实时分析实现了客户服务信息化、业务处理自动化、市场反应快速化、质量管理可控化和决策支持前瞻化。

1.不断深化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为不同种类的用电客户做好“电保姆”

完善负控系统建设,对用电现场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维护和升级,增加用户分级选项页以及部分统计报表,进一步完善用电现场管理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用电管理终端的作用。建立负控终端运维常态工作机制,全面提高负控装置的在线率、正常采集率,增强运维的技术力量,通过“终数据专人监测、典型故障判断分析、专业队伍维护消缺、厂家技术联络支撑”一体化常态运行机制的实施使负控终端运维管理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和日常化。

根据调度提供的负荷变动较大线路对重要用户负荷实行动态监测稽查和负荷在线分析,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客户侧质量评价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对客户用电实现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客户的用电异常,通过短信平台发送温馨提示,使客户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用户过负荷、余额不足等烧损配变和跳闸现象的发生,同时根据客户的负荷变动趋势指导客户科学用电,主动提供节能咨询,协助用户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在与客户的双向互动中获得共赢。

2.“警企联动”智能化反窃电,建立警企联动、防打结合的反窃电长效机制

联合县公安局成立保护电力设施和反窃电工作联合办公室,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派员入驻企业实现联合办公。以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分析渠道,对具有窃电嫌疑用户的用电情况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对比夯实窃电证据材料,做到查有所获,严惩窃电硕鼠,实现警企联动智能化反窃电的新模式。

以新技术应用为手段,实现数据掌控专业化、科学化,大力加强专变终端安装调试、高供高计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以及变电站计量点终端的建设运维,以新型智能电表、负控终端全面普及为手段,通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深入应用实现计量数据GPRS在线监控、统计与分析。通过计量数据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的分析比对及时发现电压不平衡、短时失压、负荷波动、线损异常等情况,通过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对问题实施全天候监控,对发现存在异常的嫌疑用户制订针对性极强的检查方式,为形成合法有序用电的社会氛围提供了可靠保证。

3.有序治理“低电压”,服务新农村,打好攻坚战

公司明确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长远谋划“低电压”治理工作,成立了“低电压”治理工作小组,编制了《宁阳县供电公司“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案》,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客户端电压变化,实现了低电压治理的全方位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

公司全力服务农村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行供电“两率”全过程专业化管理,结合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依托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多方面筹措资金,通过线路绝缘化、增大供电台区配变分布密度等技术措施对农村10kV配网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从而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卡脖子”、“低电压”等现象,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尤其是提高了D类电压合格率。2012年,综合电压合格率和综合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了99.294%和99.965%,推动了电网科学、安全、健康发展。

4.以信息化手段拓宽电费收缴渠道,积极打造城区“十分钟缴费圈”,农村“村村设点”

公司将建设城区“十分钟缴费圈”和实现农村“村村设点”作为重点工作,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把电费核算与电能计量管理、电力远程抄表、业扩报装管理、电费回收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营销数据环环相扣、时时相通、随时共享的动态信息链;实现了客户服务、抄表中心、电费管理、电能计量与供电所的相互配合,为打造“十分钟缴费圈”,构筑了坚实的保障机制。

本着方便客户的根本原则,先后推出自助交费终端系统、手机支付电费等系列方式,使电费收缴工作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

扩大自助购电终端与银行代扣网点数量,利用商场、超市、邮政报刊亭等社会化代收网点的覆盖优势,以“每公里都有网点、十分钟找到网点”为原则,集中规划、合理布点,建立更加便捷的缴费渠道。新增了120个社会化代收网点,实现了村村有1个缴费网点、提供5种以上缴费方式的目标。探索开发客户代扣账户余额不足短信提示功能,与各大银行合作拓展代扣电费功能,不断促进使用代扣方式缴纳电费的客户数量、客户群体,提高电费非现金收取比重。

5.以95598客户服务系统提升服务质量

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开通实现了客户服务工作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公司在充分发挥95598客户服务指挥中心作用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服务管理方式,形成了信息分析制度、现场调研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督导检查等一系列制度,构建了特色的服务管理模式“95598客户优质服务指挥系统工作机制”。系统资源的开放性确保了可共享用电营销管理系统的资源、客户服务工作统一性。通过理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服务环节,真正实现一口对外,为电力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

三、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营销管理取得的成效

宁阳县供电公司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以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供电公司为目标,坚持“抓管理、抓发展、抓队伍、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在建设信息化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全方位增强营销信息化管理水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营销网络的安全畅通和营销数据的及时可靠、系统网络化的加强,提高了各部门协调工作的能力,理顺了工作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还加强了监管的力度,提高了用电工作的透明度,有效解决了电费运行过程中的人情电、关系电。通过对电费数据的分析有效地防止了偷漏电和欠费等不法行为,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使营销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上一篇:描写家乡的好词好句摘抄下一篇:家长指导亲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