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问题说课稿

2024-09-04

搭配问题说课稿(精选8篇)

搭配问题说课稿 第1篇

《搭配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面对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地整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搭配问题》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搭配问题》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指教,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内容。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以及解决生活中类似搭配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有关搭配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较简单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无法进行有序的搭配。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搭配问题,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表示方法的符号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展示、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实际、通过衣服的上下装搭配,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难点:使学生有序地搭配,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活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现了搭配的全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更直观地理解新知,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谈话交流、直奔主题。

看到课题,你知道我们今天要探讨什么内容吗?看到了这两个字,你想到了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呢?从这两个问中,我想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下面内容埋下伏笔。所以在导入环节,我没有设计过多的情境,直奔教学主题。

第二环节: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这一环节,围绕服装搭配这一主题,我让学生先观察再猜测,最后动手摆一摆,验证猜想。再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搭配的过程,这时我巡视,发现先完成的让他上黑板板书自己的方法,故意找出几个有点型的到黑板板图,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只是在关键出启发、点拨。注意引导学生要说出按一定顺序搭配。然后把学生说的几种方法总结到一起,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省时省力。突出字母表示法,并说明字母表示法的好处。在比较中总结我们在搭配时要做到有序搭配,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以及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1、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进行搭配后,我又出示了一练习题,一题有关课桌凳的搭配题,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回答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设计这个练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字母表示法,二题是直接应用规律口答,此题是反馈应用情况。

2、出示幻灯片回到例题中,6种搭配方法除了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外,还有可能是几件上衣和几件下衣?这道习题和点心的搭配的练习题,是搭配知识的拓展和提升,我认为数学广角的增设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数学思想的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所以在习题的设计时进行了拓展、提升。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第四环节: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算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

望给位领导和老师给予多多指教。谢谢!

《搭配问题》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新课标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节课《搭配问题》重点研究简单事物的组合数。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自身的特点,立足于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观察、分析、推理、比较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数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本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中,我创设郊游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中展开学习。

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节课,我尽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探究的真正乐趣。本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贯穿始终,孩子们从中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衣服卡片等。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总体的设计思路:创设了以聪聪郊游为主题的活动情景串。包含帮助聪聪“搭配衣服”、“搭配早餐”、“郊游路线”、“照相问题”四个场景。在帮助聪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搭配的策略和方法。

流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1、衣服搭配

新课开始,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生活情境中。

师:“孩子们,今天聪聪想去郊游,她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你们愿意吗?不过聪聪希望大家能帮帮她。她正在数学广角研究搭配的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题:搭配问题)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妈妈给她准备了这么多衣服,快数数,有几件上衣?有几件下衣?猜猜,她可能穿哪一套呢?”

引入聪聪这个学生很熟悉的形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探究活动中。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搭配衣服这一主题,我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想一想,摆一摆,连一连,算一算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流程二:角色体验,主动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先猜聪聪可能穿那一套,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性。然后教师问:如果一件上衣只和一件下衣搭配,到底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让各小组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比比看哪个小组的穿法多?接着思考怎样不重复、不遗漏地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要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这样设计有利于活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在小组汇报交流时,让学生到黑板演示,学生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有顺序的搭配才不会重复或遗漏。

方法即:

(一)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不同的3件下衣搭配,就有3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分别与不同的3件下衣搭配,也有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二)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可以分别与不同的2件下衣搭配,就有2种不同的穿法,另2件下衣也分别与不同的2件下衣搭配,也各有2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这样不仅是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

再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学具,可以怎样记录不同的搭配方法,即连线。顺势发现有几个几的问题,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解决搭配问题,即用上衣的种数×下衣的种数=有多少种穿法。

总之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体现生活中存在很多现象,很多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往往跟数学有关,并且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从解决搭配问题的策略上,力争体现从具体逐渐到抽象的过程,即体现“摆一摆(动手操作具体事物)、连一连(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算一算(形成数学方法)”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无序的摆、有序的摆;从无序的说、有序简练的说的过程;另一方面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同时也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情境2、早餐安排

衣服搭配好了,就要考虑早餐的问题。课件展示并提问:每次选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可以搭配出几种不同的早餐?通过安排食谱,孩子们再次经历了有序思考的体验。

情境3、猴山之行

吃完了早饭,聪聪去动物园游玩。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的路有好几条,帮聪聪算一算有几条路线?引导学生先观察总路程可以分几段,每段有几条路,标上序号区分,再进行组合。

情境4、幸运碰撞

聪聪选了一条路来到了猴山。但是猴山的门被设置了密码,密码是由两位数组成,十位上是2、4、9中的一个,个位上是3、6、8中的一个,聪聪最少几次,最多几次可以打开门呢?

情境5、拍照留念

明明也来了。四个小朋友每人都要和聪聪、明明单独各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片呢?

流程三:汇报收获,拓展内化。

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的收获,强调在搭配中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操作。只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搭配问题说课稿 第2篇

(一)说教学内容

《搭配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面对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地整合。这个单元教材的安排是例题1讲实际生活中相关事例搭配问题,例题2是有关数字排列组合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数字的搭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对这块知识放在新知学习之前,一方面作为旧知的巩固,另一方面作为新知的引入。这节课的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衣服等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 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3、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学习方式来经历、体验搭配中的学问。在情境中我拟定通过摆一摆、配一配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童童,今天童童要去儿童乐园游玩,早上一醒来她就想到要约小明一起去,可是童童一时想不起小明家的电话号码了,只记得小明家的电话号码的前面是8108***,后面三个数是由0、5、7三个数字组成的,请你帮童童想一想小明家电话号码后面三个数可能是怎么排列的?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在作业纸

2、学生展示三个数字的排列,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排列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电话号码后面三个数字的排列,巩固旧知,初步思考问题的有序性。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借助活动 体验搭配

2件上装,3件下装

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让学生试着搭配,可以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搭配方法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交流讨论,说出有几种搭配方法,让学生用有序思考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

2、增加衣服件数,拓展搭配种类。

增加上衣件数来搭配,找出搭配的方法,再换个角度思考,增加下衣件数,找出搭配的方法,最后通过同时增加上装和下装的数量,找出搭配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的有序搭配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会从中发现规律,找出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有几种搭配方法的问题,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配早餐

2、配路线

创设情境,帮童童搭配早餐、设计路线。

3、不同样式的笔和练习本,总共有12种搭配,猜猜多少种笔和练习本? 设计意图:在衣服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童童搭配早餐、设计路线,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机动)

密码箱(10×10)问:最少试几次,最多试几次?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鸡兔同笼问题”说课稿 第3篇

1.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鸡兔同笼问题”编排在“数学广角”中, 意在借助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 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 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 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用代数方法解答的一般性,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猜想验证和推理能力, 接触过多种解题策略;在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 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等方面的能力, 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发展不够均衡, 少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不够开阔, 语言表达与思维存在一定的差距等。因此, 营造轻松愉快、富有激励性的活动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非常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 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经历猜想、验证和推理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代数方法解答的一般性。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方法的算理, 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三、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 在教法、学法上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现实有趣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

2.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互动, 适时点拨, 关注课堂生成。

4.评价激励:要求适度, 关注差异。

四、说教学程序

(一) 教学准备。

1.为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结合本课内容特点,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整合教学资源。

2.为了给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有足够的空间, 要准备答题纸、小白板。

(二) 教学流程。

1.创境激趣, 尝试体验。

笼子里有鸡和兔, 从上面看, 有3个头, 从下面看, 有8只脚, 猜一猜, 鸡兔各几只。谈话引入课题———“鸡兔同笼”。 (课件出示课本第112页主题图。)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 通过“猜猜鸡兔各几只”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2.自主探究, 交流建模。

(1) 弄清问题, 尝试猜测, 引出例1。引导学生读懂主题图的意思 (今有雉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鸡兔各几何。) 让学生猜猜鸡兔各几只。如果学生不能很快猜出结果, 就引导他们把题中数字变小, 出示例1:今有鸡兔同笼, 从上面数, 有8个头, 从下面数, 有26只脚, 鸡兔各几只?在猜测的基础上, 引发学生思考解题方法。此环节旨在通过“猜一猜”活动, 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 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为下一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做好准备。同时, 在“猜测—验证”的过程中, 学生逐步感受到如果总的脚数猜多了, 就要多猜鸡的只数, 少猜兔的只数;如果总的脚数猜少了, 要多猜兔的只数, 少猜鸡的只数, 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明了。

(2) 自主探究, 交流建模。学生独立思考后,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此时, 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参与交流讨论, 并给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如果有的学生茫然无绪, 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 脚数有什么变化呢?如果设鸡有x只, 则兔有几只 (怎么列方程) ?由此即可进入猜想比较, 如果鸡有1只, 兔有7只, 脚就有30只, 与题中的26只脚相差4只。于是根据脚的总只数进行调整。如果鸡有2只, 兔有6只, 脚的总只数28只, 仍不符合题意, 类似地引导推理, 让学生根据以上思路思考, 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问题。接着各组用小白板 (或答题纸) 交流汇报解题方法。汇报时, 老师要注意要求学生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这一环节, 旨在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法体验和思考问题, 在交流辨析中逐步形成解题策略, 使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不断积累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接着在引导学生观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 可以让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同桌听。要求重点说解题思路和过程, 进一步感受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 充分理解不同解题策略的思路和过程, 建立数学模型。

3.巩固新知, 回归生活。

(1) 先引导学生回归到《孙子算经》中的原题, 选择最快捷的解决方法, 并在小组内交流订正。接着引导学生学例1后的阅读资料 (即“抬脚法”) 。此环节的设计, 不仅是对解决此类问题策略的巩固, 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 体会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 接着用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先在小组内说说它们与例题的相同之处 (题中什么相当于“鸡”, 什么相当于“兔”) , 并选其中一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最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题A.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五角的硬币共27枚, 价值5.1元, 1角和五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题B.运动会上, 有8张球桌共22人正在进行单打、双打乒乓球比赛。单打的球桌有几张?双打的球桌有几张?

题C.六一班一共38人到公园玩, 共租了8条船, 大船乘6个人, 小船乘4人, 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小船各租了几条?

在此环节中, 通过列举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的事例, 让学生感受“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既巩固了解题模型, 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鸡兔同笼问题”的价值,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 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全课小结, 感悟深化。

(1)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 有哪些感悟和困惑?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感悟解题的方法和建模过程, 深化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假设和列方程为主, 凸显两种解题方法。

六、说教学评价

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评价是课堂活动, 特别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活动得以高效、生动进行的催化剂。因此, 本节课在教学评价上我考虑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l.评价的激励性:让评价能触动学生的心弦, 唤起学生内心的激情, 建立自信。

2.评价的及时性:在学生讨论、交流、协作解决问题时, 通过观察, 就个别或整体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

3.评价的差异性:关注个体差异, 鼓励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和成长体验, 即使是学困生也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4.评价的多元性:除教师评价外, 课堂中适当引入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

《黄河颂》说课稿 第4篇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

三、教学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课文和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感,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诗歌紧扣黄河雄姿,刻画出了黄河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对于不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来让大家了解黄河的形象。而对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的第一段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

2.朗读法

本诗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朗读是深化理解和体味诗歌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展开教学环节,如:阅读前的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

3.互文补充法

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对于诗中所言“黄河”为“摇篮”、“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理解需要借助相关历史、地理知识,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则又不得不借助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可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等充分引入教学中。

(二)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话说黄河史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二)吟读黄河颂

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

首先,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听完名家朗诵后,让学生自由言说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啊,朋友”中的“朋友”,“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巅”,“啊!黄河!你……”中的“你”,但不做具体阐释,只是要求学生在配乐自由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这些词及其效果,和这些词在朗读层面的处理。学生配乐自由读完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加以落实,借此关注诗人在人称表达层面的转换及效果,体会歌词中第一部分的视角转换及效果。

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

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

(三)探究黄河魂

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

首先,以一段话“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来过渡。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请用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

4.引入《长江之歌》,类比体会两个文本情感层面的一致性,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

(四)咏唱黄河曲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本文为井冈山大学教改课题“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和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编号:JXJG-09-15-24)的阶段性成果。

(刘梅珍 江西吉安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343009)

《居室的色彩搭配》说课稿 第5篇

明课标:

《居室的色彩搭配》是人美版教材中的八年级第15册中第9课的内容。本节课设计应用领域,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所学应用与实践,从而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析教材:

《居室的色彩搭配》一课内容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发展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住”是人生存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更不应该游离于生活。教材提供了一些典型例图,我在此基础上注重拓展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图片,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面。

解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水平也在较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有学好本课的意愿。

可能出现的问题:

1、大多数学生没有居室色彩设计的需求和经历。学习本课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合理调动激发。

2、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缺乏自信心,缺少创新精神。

解决办法: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巧妙运用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学生的信心。

说教法: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素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心理,结合“课程是活动、是经验,教师是‘主持人’,是‘沟通者’是‘引路人’,学生是快乐学习者”的课程改革新思想,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

把《居室的色彩搭配》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的切入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淡化美术技能的培养。努力创设情境,希望以“看看,想想,画画,说说”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愉快,画得开心,在轻松愉快中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

教学设计上以“复习色彩知识——欣赏感受——分析反馈——设计应用”的顺序展开,主要采取“欣赏-----启发-----引导”的方 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课件,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以致用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

《居室的色彩搭配》一课涉及到许多色彩知识,要想使学生顾及到居室色彩搭配的诸多因素,设计出有创新思想的有自己风格符合居住人性格、年龄特点的作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用集体的智慧完成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改进意见: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大量图片分析,使学生掌握居室色彩搭配的相关知识,并能恰当运用色彩设计居室空间。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交流、探索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色彩,尤其是居室设计中色彩美的关注。

数学广角搭配说课稿 第6篇

去数学城堡看看,想进去,得有密码才行,看看要求。生动的情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活动,探索新知

1、给出问题、找出需要注意的点,要明白组数的要求。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才能顺利的进行小组活动。

2、数学活动、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并记录下来。

同学汇报总结、教师挑选出的同学汇报,教师在大屏幕投影学生作品,学生解释自己做题方法。预设四种情况(重复、遗漏、位置互换、固定)。前两种无序,比较乱,别人看不懂,还易重复遗漏,后两种有序思考,才能全面,不重复,不遗漏。允许不同方法解决,引导有序思考。学生总结出方法,让学生体会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利用方法解决问题。

三、体会方法,巩固新知

1、涂色练习

用红黄蓝3种颜色给男女生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请你涂一涂。

2、拍照练习

巩固解题方法与思路,虽然对象不同,但思路相同。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我们要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认识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

有序互换位置法固定法

六、课堂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看能否准确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设计课堂环节和检测试题来巩固知识。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看他们能否通过观察总结,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看学生能否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是否有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

文体资源、教科书、教参、其它教辅资料。

信息技术资源、多媒体、互联网资源

环境与工具、课件、给学生准备数字卡片、数位表格、彩笔等。

生成性资源、学生的疑问,老师的解答,师生互动推动了课程资源。

八、教学得失得、

数学广角--搭配说课稿(模版) 第7篇

平定县宋家庄小学:王娟文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及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设想。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数学广角”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面做出的新尝试。本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如:衣服的搭配、付钱时面值的选择等等。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本教材的深入研究,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掌握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

为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主动的建构知识。我采用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有顺序的搭配。

四、教学过程:

俗话说: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喜羊羊”是学生喜欢的形象,因此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灰太狼抓走了美羊羊,需要喜羊羊去闯关成功才能营救美羊羊。这样就把学生从听故事引入新课学习当中。

第一关,喜羊羊会告诉大家: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答案。同学们顺利进入下一关,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接着引入下一个游戏:“在①②③三张卡片中任选两张,组成不同的两位数。” 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并记录下结果。

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我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并表扬:“你们的方法真好,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就不会重复和遗漏了。

(二)实践操作,感知组合。

1、握手游戏,感知组合知识。

两个人握手只需一次,三个人之间可以握几次手呢?先让学生猜猜看?也有的可能猜是3次,到底是几次呢?学生亲自握手试一试!此时我也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重点指导有顺序的握手。小组活动结束后,请一小组上台展示握手情况,在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图示来表示握手的方法,这又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三)联系生活,巩固提升。

在练习时,同样贯穿本课主线:喜羊羊带大家到“娱乐园”,设计了3个练习题。

搭配服装、涂色游戏,买东西游戏,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巩固了有顺序的排列方法。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做起事来,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搭配问题说课稿 第8篇

1.解决问题策略是数学教材的课程目标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

我们选用的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 从四年级 (上册) 起, 每册都编排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 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课程目标。超越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 指向策略的形成, 这是解决问题的教学区别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所在。

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 题材选择更加开放, 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2.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帮助理解题意,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 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 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 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难点是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突破的方法是通过探究性、合作性活动,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二、说学生

1.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教四年级这个班的学生属于城乡交界的农村孩子, 本班学生班容量也不大, 全班45人, 其中男生较多26人, 他们的优势是动手能力较强, 不足的是口头表达能力不太好。

2.学生的知识基础

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 在低年级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教学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再者, 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三步混合运算以及乘法分配律时, 所积累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样构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三、说教学设计

课题: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

课时: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内容:义教第八册课本89~90页探究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画图、摘录条件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探索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2.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 以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 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

3.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的能力

4.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说教法设计: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主要以导学为主, 引导学生画图等开展活动。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说学法指导:应用新的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 通过探究性、合作性活动,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找出策略。

◆辅助手段: (1) 课件播放课前复习题和画示意图的过程。 (2) 学生探讨策略例题和练习用的纸卡。

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有效的策略, 而学生策略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来自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得各种策略的指导, 二是运用策略解决各种问题的指导。所以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设计:

(一) 引言的设计 (1分钟) (看课件)

引言:同学们, 今天好高兴啊, 有这么多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 (全校教师听课) 。咱们班的学生最喜欢动脑筋, 而且发言很积极, 这节课把你积极探究、合作讨论学习的精神拿出来展示给所有老师和同学, 有信心吗?老师衷心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上有新的进步。

设计意图:这是一堂在校上的公开课, 所以我采用消除顾虑和鼓励的办法, 进行引言, “今天好高兴啊, 有这么多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我没有说老师来听课, 而说这么多老师一起来学习, 这样可以减小因老师多而造成孩子们的紧张情绪。

(二) 课前复习设计 (8分钟)

设计三道有关面积计算的看图计算题 (看课件) 接着引言———师:首先同学们做几道题

复习 (做下题, 说思路) ———课件播放

1. 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列式:

2. 求下面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

列式:

3. 求下面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

列式:

师: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知道面积和长如何求宽?知道面积和宽如何求长?

生: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学生做完练习题后设计。

教师 (过渡句) : (看课件) 刚才同学们做了几道有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题,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 有请同学们想办法。

师:学校因绿化面积太少, 要扩大学校的绿化面积, 如果你是设计师, 如何扩大?

生:……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 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方法 (或有说这种方法的学生, 如果有就将那位学生的方法一起讨论) , 要扩大绿化面积, 就将原来长方形的花园扩大, 你又要如何扩大?

生:……

设计意图:走进情境, 获取信息。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我利用他们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 创设生活情境, 让他们在课上交流各自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 以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 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

我先设计几个问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进入学习预备状态。帮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及有关面积计算中的其他问题。

设计过渡句。

师:刚才同学们为扩大绿化面积, 想了很多办法, 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意见, 你们为了解决问题, 所提出的这些办法, 在数学课中也可以说成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 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的计算。

板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的计算。

(三) 授新课的设计 (20分钟)

1. 课件出示课本89页例题 (10分钟) (看课件)

师 (引言) :老师这里有一道关于学校修校园时出现的数学题, 和我们刚才某某 (假设有学生想了此办法) 同学想的办法一样, 请同学们看题卡, 能否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 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 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 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图1 (在后面展出) 。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我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卡, 纸卡上面有老师的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读题, 写出你所得到的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能不能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 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 培养能力。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2) 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画图, 汇报、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

(3) 列式解答。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利用以往所学求面积的方法和自己的策略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学生的方法交流中, 初步感受画图法的直观性。

(4) 演示课件 (放课件)

演示课件画图, 展示出题目的条件、问题。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边演示一边整理板书思路)

板书 (1) 获取信息, 加以整理。

(2) 画图展示直观性。

(3) 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想出策略。

(4) 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处理信息, 形成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题目往往提供许多信息, 要让学生面对自然呈现的这些信息产生整理清楚、恰当筛选的需求。如何将杂乱的信息进行有条理地整理?如何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去寻找相关信息?这就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 画图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画图整理是因为它易于操作, 适宜学生运用。通过画图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收集和整理,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根据要解决的问题, 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当学生观察并交流从前面情境中得到的数学信息时, 趁他们兴趣正浓, 我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

利用学案导学的方法, 设计纸卡让其完成, 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 试一试练习设计 (10分钟)

准备第二张纸卡, 自己解答, 单独抽查回答。

幸福小区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草坪。后来因修建羽毛球场地, 草坪的宽减少了5米, 这样草坪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 现在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在图2中画出减少的部分, 再解答)

师:先画图, 让学生画出减少的部分, 让学生汇报画图的过程, 在汇报画图过程的同时进行画图的规范化。

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条件: (1) (2) (3) (4) ……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原来草坪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要知道现在草坪的面积, 必须知道现在草坪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来草坪与现在草坪的__________不变?现在草坪的长如何求?___________;宽, 如何求?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___________平方米。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 同样设计学案导学, 主要以教材为主, 不要脱离教材, 来强化学生讨论交流的方法, 试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四) 回顾应用 (10分钟)

1. 师:在解决刚才两道问题时, 都采用了什么策略?再次强调课题: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2. 课本90页想想做做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策略意识。帮助学生:长宽增加时, 解决画图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再请学生画图解决问题。

(五) 结束 (1分钟)

同学们, 这堂课是否又学得了一种策略?我发现大家都有了进步, 尤其是XXX同学在画图、找题中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天赋, 我又发现了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天才, 继续加油哦!

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还会有很多很多的策略, 下去后多留心, 下节课老师还会带你们用画图、列表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今晚好好预习, 老师相信你们下堂课的表现会更突出, 会有更大的进步, 还会出现几个用画图策略解决行程问题的天才。

下课时间到了, 同学们, 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具, 赶快休息吧!再见!

设计意图:

我用这样的结束语, 主要是肯定学生的进步, 更多的是来鼓励他们喜欢数学, 对学数学有信心, 而且, 指导孩子们预习, 为下节课成为天才而做准备, 体现了学习的连贯性。

附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获得信息, 加以整理。

2.画图展示直观性。

3.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 想出策略。

4.列式解答。

分析:原来花圃的面积=长×宽

原来宽=增加的宽=增加面积÷长

列式:8× (18÷3) =48 (平方米)

上一篇: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下一篇:《王子与贫儿》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