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楚汉传奇》有感

2024-07-18

读《楚汉传奇》有感(精选9篇)

读《楚汉传奇》有感 第1篇

看了几天的《楚汉传奇》,我最深的感悟是淡定是金。

楚霸王项羽最后败给刘邦的总要原因就是他不淡定。在打败秦军之后,因为他听到了秦降兵的议论,就坑杀了20多万降兵;鸿门宴上,刘邦等人对他的讨好恭敬,使他失了淡定,骄傲了起来开始看不起刘邦;面对秦王宫的金银珠宝,美女珍宝,他早没了淡定,一声令下,“抢!”,看着雄伟壮丽的阿房宫,他又不淡定了,“烧!”;听到有人说:“楚人当真是沐猴而冠。”他不反省自己,却烹杀了那个人;最后他被刘邦大军追杀到乌江,他拒绝了渔夫的好心搭救,仰天长啸,转身拔剑自刎。霸王的乌江自刎,成就了高祖的大汉王朝,项羽的《咳下曲》,成就了刘季《大风歌》。

刘邦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就因为他能时时保持淡定。面对秦宫珠宝,淡定的下令封库,与咸阳城里的老百姓约法三章;得知自己的父亲,妻儿在项羽手里,从容面对;听到项羽要烹杀他的父亲,他仍淡定的说:“你我同是楚怀王的臣下,还结过义,你要烹杀我老子,就是烹杀你老子,你要烹杀,可以分给我一碗吗?”

从刘,项二人的对比中,足以说明淡定是金。

我们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始终淡定是金。

读《楚汉传奇》有感 第2篇

当古装大片在电影市场赔得很严重,电视剧市场的古装大片却仍在不断刷新记录。2.4亿投资的跨年大戏《楚汉传奇》不仅令电视剧行业不敢望其项背,放在国产电影里也将是朵巨额奇葩,不仅轻松超越了《一九四二》和《十二生肖》的投入,甚至还是《王的盛宴》和《血滴子》投资之和,如果这笔钱给徐峥,那将会是八部《泰?》。

电视剧市场奢侈风潮起于两年前四大名著翻拍热潮。张纪中的《西游记》历时五年猛砸1.32亿,李少红的《红楼梦》从几千万预算一路狂飙过亿,新《水浒传》也不甘“小气”耗过了亿元大关,高希希的《三国》更是创下了1.55亿的记录,算是电视剧奢靡浪潮的始作俑者。《三国》单集280万的天价亦刷新了历史,《楚汉传奇》虽未公布售价,但从高希希高调宣布收回成本的架势看,每集300万回账不在话下。

读《楚汉传奇》有感 第3篇

《印度虎——印度高科技企业Wipro如何重写国际竞争法则》的作者是《商业周刊》资深记者史帝夫·哈姆, 是印度科技服务业的权威人士, 作者选择了印度最具实力的IT公司威普罗作为研究对象。

一、一本引人关注的专论书籍

作者选择了威普罗作为惟一的研究对象, 威普罗是印度最大软件外包服务商, 是班加罗尔最闪亮的新星, 以其惊人的成长气势, 威震全球。威普罗是世界百强外包公司中居第七位, 率先构建全球传输模式, 率先开发面向不同行业的专业服务, 它以传统商业起家, 以硬件涉足IT产业, 以软件服务享誉世界, 它是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 它以低价高质笑傲国际市场。它是印度的神话, 它是印度发展的缩影, 它是印度崛起的见证。《印度虎》试图通过描述威普罗从参与竞争到引领竞争来透视印度虎的成长经历。

本书分为5个部分:

1.亮相西方:概述了威普罗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2.人力策划:主要介绍威普罗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 威普罗让每一位员工都要认同它的价值标准, 通过不断的培训改造员工的智力, 想尽各种办法激励员工的热情, 在跳槽率高达50%的软件行业很难留住人才, 而威普罗成功地吸引并留住人才, 也因此威普罗被评选为亚太十佳公司。

3.打造核心能力:威普罗的董事长普莱姆基说我们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把握机遇, 开拓新领域, 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阐述威普罗如何慎重规划, 快速发展, 不断创新, 形成风格;关注客户与客户形成生命共同体, 在给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 进而达到共赢。

4.成功案例:结合具体案例来阐述威普罗的运营方式。

5.结合实际, 应用“印度虎”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凝练威普罗的成功之道。低价高质、激励员工、创新突破、卓越运营。

《印度虎》是第一本专论印度标杆企业经营模式的书, 也是少有的以单一企业为研究对象为读者精准聚焦该企业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类书, 更是一本对各行各业的管理者都有很高借鉴价值的书。这本书告诉我们印度企业是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他们如何与IBM、惠普等大企业并驾齐驱的?

这本书之所以命名为《印度虎》, 笔者认为, 一方面源于印度在全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雄厚的实力, 另一方面是因为印度高科技企业在全世界所展现的一种王者风范, 他们敢于对成熟市场说不, 他们敢于重新界定国际竞争法则。

二、一个震惊世界的传奇历程

1.起点:

威普罗的起点是西印度农产品公司, 1966年8月11日, 这是一个令威普罗董事长普莱姆基终生难忘的一天, 当时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书, 他接到了母亲的一个电话, 母亲告诉他一个五雷轰顶的消息, 那就是普莱姆基的父亲突然病逝, 他必须回家接管他们的家族企业。父亲的逝世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也是普莱姆基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他只能放弃到世界银行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理想, 投入到拯救一个濒临破产的家族企业。这对于年仅21岁从未学过管理的普莱姆基来说无疑是不会游泳却被推进了游泳池一样, 要想不溺水而死, 他就必须马上学会游泳。他拜访孟买顶级商务管理学院的教授, 阅读大量的管理书籍。

而当时公司的业务通过向农民收购花生, 制作食用油。采购员是公司的核心人员, 他们通过咀嚼花生来评估含油量, 再据此定价。普莱姆基首先改变了这一做法, 他向农民取得样本、烘干花生米、秤重、再计算含油量, 以技术化流程取代了主观判断, 最终这一举措成功地让濒临倒闭的公司扭亏为盈, 这种方式还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发展壮大:

在食用油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 普莱姆基开始考虑扩充版图。20世纪70年代, 印度经济不景气, 逐步放松了产业管制。普莱姆基便开始进军肥皂与美容产品业, 也制造建筑设备的液压零件。公司从此更名为威普罗, 成为小型集团, 采用多元化经营, 而且获利颇丰, 但是在全球商业界依旧没有名气。

3.突破性进展:

1977年, 印度政府通过颁布新法令, 规定外商必须与印度本土企业合作才能营运。IBM等全球主要的电脑公司只好退出印度市场, 市场虚位以待, 此时威普罗迅速决定集中力量进军IT业。当时IT业的发展方向并不明确。在IBM没有推出个人计算机的时候, 威普罗就迅速开发了印度第一个迷你计算机, 并在当时因气候宜人而成为退休养老的好去处的班加罗尔创立的第一家计算机公司, 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威普罗很快成为印度首屈一指的计算机公司, 独领风骚。

4.开创新领域:

然而好景不常,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印度解除禁令、开放市场, 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纷纷涌入印度, 威普罗也因此面临危机的考验。与惠普、IBM等大公司争夺计算机市场, 显然威普罗不占优势。威普罗将何去何从呢, 经过慎重的思考, 公司决定要成为一家科技服务公司, 给全球顶尖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然而西方巨人企业会放心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度公司来代替他们从事一些重要的脑力工作吗?显然答案是:短时间内不会接受。所以普莱姆基开始搜罗最新的国际标准, 将国际标准迅速应用于软件编程和硬件研发中。1995年威普罗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的质量认证。此后公司规模日渐扩大。

5.逆境求发展:

1999年, 千年虫问题致使软件修补需求激增, 而此时也正值网络狂潮席卷印度及欧美之际, 人们发现集资建网站可以一夜暴富, 相比之下威普罗的服务业相较之下逊色许多, 所以公司一些高级管理者都离开了, 而留下来的人对未来感到茫然和焦虑不安。

威普罗科技公司总裁保罗知道必须要改变这样的氛围, 然而却束手无策。一天他参观班加罗尔郊区的马戏团时, 他发现大象只用地上的小木桩栓着, 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掀倒木桩获得自由, 但大象甚至试都没试。保罗就问训练师“你们怎么会用这么小的木桩拴住大象?”训练师回答:“当大象小的时候, 试图拔起木桩, 但力气小, 屡屡失败, 久而久之就放弃了, 当它们长大了却也不再尝试去拔木桩了。”保罗忽然得到了一个启示, 威普罗只是不敢拥有大胆的构想。

于是2000年历时3天的威普罗的远景展望仪式在班加罗尔的旅游胜地举行, 50多位高层经理封闭会晤, 保罗提出了大胆的目标:“4比4计划”, 就是4年内实现40亿美元的业绩, 这是一个驱动每个人都必须全力以赴的大胆目标。尽管最终没有达到目标, 但是也取得了非凡的业绩。而且“4比4计划”让大家认识到一切皆有可能, 高级主管经常坐在一起讨论公司如何才能发展成为千亿元企业。正如《印度虎》中的一句话“敢想才能成功, 坚持才能发展”。

尽管威普罗也曾经像游牧民族一样前往某个城市, 在最便宜的饭店里, 翻电话簿寻找客户, 历尽艰辛和坎坷, 但是威普罗依然宛如一支先遣侦察队, 不断探索前进的道路, 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的威普罗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24亿美元的巨企, 成为印度崛起的象征。

三、一个值得借鉴的创新理念——流程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回顾这个富于创新的繁荣时代, 对善于创新的公司来说是一块富饶的绿色天地, 而对于其公司来讲则是风险丛生, 如果缺乏创新, 公司将被市场残酷地淘汰, 维持企业100%安全的做法是最危险的。“要么创新, 要么灭亡”。

据著名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INSEAD) 调查, 86%的企业采用低风险渐进类型的创新, 而企业30%的利润来源于此。剩下的14%采取激进式创新类型, 其利润达到60%。太多的企业强调创新的低风险性, 目标只是单纯地扩大现存的商业范围。从1980年到2001年二十年间, 在财富排行榜前100名的名单中, 只有26家激进式创新的企业依旧保持存在。所以威普罗更加注重激进式创新, 所以本书在讲创新是威普罗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强调了“突破性创新”的重要, 威普罗更加注重的是爆炸性的创新, 像晴天霹雳一样的创新。这种类似于一鸣惊人式的创新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但对于有足够的智慧、勇于尝试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的威普罗来说似乎并不是难事。他们敢于开发似乎是不存在的需求, 勇于开拓全新领域, 所以这种突破式创新不仅打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营造了备受瞩目的竞争地位。

几乎全世界的企业都认识到创新是变革时代企业的生存之本, 中国企业家自主创新宣言的最后一句写下了:“创新是一种永恒, 不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更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世界在变, 创新不变!”一时间, 人们突然对“创新”开了窍, 把它拔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关注, 那到底“什么是创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却有一系列不同的答案。比如:创新就是一个新技术的突破;创新就是一项新发明等等。人人都知道创新好、创新重要, 但对于如何创新, 如何变革却不甚了解, 所以, 创新被用来务虚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务实。真正的创新, 并不像好莱坞电影所描绘的那样, 是孤独冷寂的实验室里那天才的“灵光乍现”, 而是坚持不懈的实践和行动。威普罗公司把创新作为日常工作。把创新看作是一个可预测的、可持续的商业行为, 而且越快犯错误越好, 因为失败是可以被迅速被忘记的, 而从失败中获取经验会使他们更快地成功。

威普罗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创新:技术、服务方案和业务流程。在这三方面创新中, 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流程创新, 认为流程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威普罗这家公司最令人注目的崛起过程, 在于它让软件开发流程标准化, 使软件生产也可以像制造业一样大量生产, 并创下印度企业在美上市成功的传奇。是业务流程的创新使威普罗在众多印度竞争企业独领风骚。

有多少企业为技术创新搜肠刮肚, 竭尽所能, 但最后成功者却寥寥无几。技术创新的前期投入巨大, 但结果往往是许多项目根本行不通, 而流程创新, 开发新流程的费用不高, 且失败的机率很小, 而得到的回报却很可观。威普罗从不直接接收客户的传统流程, 消除流程中不增值的环节, 缩短流程的周期, 进而提高效率, 减低成本, 这就是为什么威普罗能够缩减成本的同时提高质量。 他们认识努力工作是必须地, 但是精明作业更重要。例如一般美国计算机公司完成一次客户的咨询服务平均需要28分钟, 而威普罗仅需要18分钟。

2003年2月, 印度《商业标准》杂志排出印度标杆企业, 威普罗名列榜首。《商业标准》给出的得奖理由是“连续七年无懈可击的成长, 引领产业前行。”即使遭遇景气低迷, 威普罗仍年年保持约50%的成长。就是因为威普罗采用了六标准差的品管概念, 不断改善营运流程。资讯工程学龙头卡内基美隆大学, 将软件能力成熟度分为五级, 全世界第一个达到最高级第五级的就是威普罗, 这意味着威普罗已将软件开发的流程管理做到了极致。

与威普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沃尔玛, 沃尔玛的成功在于他是流程创新的佼佼者。供货商将货物从卡车运下之后, 直接装入驶往沃尔玛各分店的卡车里, 中间不再置放于货物集散中心。这也是沃尔玛可以永远推动低价策略的重要原因。

美国管理专家迈克尔·哈默指出:“对于21世纪的企业来说, 流程将非常关键。优秀的流程将使成功的企业与其他竞争者区分开来。”威普罗的流程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的创新理念值得借鉴, 我们的企业可能需要更多地集中在流程创新上, 重新思考市场和企业运作的现状, 以及将来怎么做才能向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换句话说, 企业需要更少地考虑新产品, 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新的业务或者新的业务模式来供应产品。

回顾威普罗的创新历程, 不仅告诉我们流程创新的重要性, 而且也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从零开始,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做得更好。威普罗虚心向通用电气、丰田汽车、IBM等大公司学习, 把制造业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机地整合到现代服务业, 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经营模式, 现在威普罗不仅是一个公司, 更是一种理念, 一种全球化模式。

四、一个引人思考的迅速崛起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拥有古老文明的亚洲大国, 我们都怀揣着同样的梦想, 20世纪曾经很多有专家预言, 21世纪除了人口增长印度几乎在每个领域都不可能超过中国, 而今天的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号软件外包大国。我们曾经用庞大而行动迟缓的“象”来比喻印度发展的步履蹒跚, 然而昔日的印度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蜕变为雄心勃勃、行动敏捷的印度虎。

在喧嚣的中印两国比较之中, 人们几乎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比较上, 所有人都在重复, 印度的优势在于它的政治制度和英语, 这两项殖民制度带来的优势必将长期为印度带来持久动力。而中国无论是什么惨痛的代价换来的成绩都是个毋庸置疑的奇迹。关于印度会不会赶超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在企业层面去对印度公司和中国企业加以比较。或许《印度虎》这本书提示我们需要回到实用主义者的层面, 回到企业的层面加以对比。虽然印度虎最终能否超越中国龙, 这并不取决于虎, 而取决于中国龙在未来的几年里能否做好自己的功课。但是我们应该从印度企业的奇迹崛起中有所启示。

从某些方面看, 威普罗崛起的过程和中国企业甚是相似, 最初都是利用政策形成的壁垒在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夺得先机。可是随后威普罗自主全球化的过程却是大部分中国企业所不能相比的。“中国制造”的产品不是中国企业家、管理者和设计师的成功, 而是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的结果。所以“中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被动的产物, 而印度的“世界办公室”则是一个主动的生成, 在经济自由化让大门敞开时, 威普罗选择的不是防守它已有的PC市场, 而是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机会, 主动冲出去的, 威普罗发现了技术外包, 而不是等候着因为廉价劳动力而降临的外包。印度是通过利用天时地利的最佳机遇, 适时适地提供了最佳服务来创造奇迹的。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在论述文艺创作境界时引用了三段词, 这三段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段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以威普罗为代表的印度企业的成功历程, 那就是: 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 坚持不懈地执着追求, 最后取得巨大成功。

读完这本书, 笔者更加有理由相信凭借江阴的实力和努力, 江阴一定可以打造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 世界的“办公室”。

摘要:《印度虎》是第一本专论印度标杆企业Wipro经营模式的书, 这本书告诉我们印度企业是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如何与IBM、惠普等大企业并驾齐驱的, 如何敢于对成熟市场说不, 如何敢于重新界定国际竞争法则。本文在解析Wipro崛起之谜的基础上, 总结了该企业成功的经验, 思考了印度的崛起, 强调了创新是把握竞争主动权的重要砝码。

关键词:《印度虎》,技术创新,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美]史蒂夫.哈姆著:印度虎[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楚汉传奇》亮点前瞻 第4篇

换装系统

装备系统最值的笔者介绍的是其换装系统,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随意搭配三套不同属性的装备,实现不同任务或PK战斗中随时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装备属性。

内置挂机系统

内置挂机系统是《楚汉传奇》一大亮点,其中包含了自动释放技能,自动拾取以及保护设置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傻瓜式操作。

萌宠系统

玩家在野外战斗中会有几率获得萌宠蛋,孵化后就可以得到可爱的各种造型的萌宠了。笔者在游戏内人品爆发获得珍稀萌宠蛋,可是携带等级不够。

编辑点评

总体来说,《楚汉传奇》是一款令笔者出乎意料之外的网游!对于玩惯了国外大作的玩家,不妨可以来尝试一下这款以历史为题材的2D即时网游,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又无需过多的RMB投入,上手简单,操作方便,简简单单就可以玩得很好。当然,游戏中也存在着令笔者感到遗憾的地方,由于本次封闭测试时间较为短暂,笔者未能体验到游戏中更深层的技能效果,以及令人一想起就热血沸腾的楚汉争霸战争。同时,笔者建议官方可将游戏中的装备外观设计的更加绚丽或增加符合历史人物特点的时装。相信在不久后的内测阶段,布帆会开放更多的游戏内容,让玩家体验到一个更为精彩的历史战场。

观《楚汉传奇》有感 第5篇

项羽是一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正如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李清照赞颂项羽的英雄气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军事家。他用兵大胆、豪气冲天。自古以来,有谁敢对着皇帝的马车说:“吾将取代而之!”自古以来,又有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全命以赴置于死地而后生?我敬佩他过人的胆略和勇猛。

但是,项羽也是一名失败的英雄。

首先,项羽作为一军之帅,应该有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当年他带了八千子弟兵,杀出一条血路,到达乌江边只剩下二十名亲兵。他竟因自觉愧对那战亡的七千多江东子弟而自刎!自古英雄理应百战不殆、战死疆场,哪有一军之帅因为打败仗就选择自尽?

其次,项羽败在“为人不忍”,即不会把握时机,没有当机立断,犹犹豫豫,一再错失良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多好的机会呀,他居然优柔寡断,白白放走了刘邦,为自己留下了无穷祸患。

最后,项羽不善于重用人才。韩信、张良等谋士忠心一片、足智多谋,明明可以利用并助他大获全胜,他却不以为然:“这有什么用,他们分明是纸上谈兵嘛!”竟然还百般猜疑,最后,这些谋士都被对手刘邦所用。连对亚父范增也渐渐置之不理。最终项羽还是没能吸取教训,屡战屡败。

观《楚汉传奇》有感 第6篇

在《楚汉传奇》中扮演刘邦的`陈道明,之前也曾在张艺谋大作《英雄》中扮演秦王,此次虽未呈秦王对秦王的奇观,却依然有着秦王对汉王的际遇,只是于和伟所扮演的始皇帝嬴政,并未等到刘邦的揭竿而起,便撒手西去,因此两人在剧中,并无正面交涉,但其中一次,作为小小亭长的刘邦,从窗口偷窥巡行的秦始皇大阵仗仪仗队,感叹说做男人就应该这样的时候,两人的命运已经在不知不觉的,起了关联性的变化。

有消息说,于和伟对自己占的这个坑的“秦始皇”角色情有独钟,不仅仅为他研读大量的相关史料,而且一遍遍在内心揣摩秦始皇的人生轨迹,性格走向,于和伟也曾表示:“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部英雄人物谱,秦始皇就是我心中最爱的那一个,我希望进入他的内心,读懂他的忧虑和伟大。”据说,为了凸显秦始皇每天批阅六十斤奏折的勤政史实,于和伟提议在东巡的马车里摆满书简;对于莫衷一是的始皇之死,被后人诟病的“焚书坑儒”事件,阅读了大量史料的于和伟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和表现,就剧情看,比既往影视作品中的粗暴蛮横多了很多的起因,随是先秦文化的劫难,但确实有理有据,算是为作古良久的秦始皇小小的翻了一案,具体细节,小高在此不多表,希望大家自行观剧,便知大概。

千古一帝的历史真相与演绎。

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皇帝,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废分封,立郡县,创立皇帝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他确立的一系列制度,被历代沿用两千余年。自他开始,中国的朝代才有了最初的模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他晚年骄奢淫逸,建皇陵,修阿房,炼仙丹,焚书坑儒,也一直为后人所诟病。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

但秦始皇距今遥远,所谓历史真相,不过是史书或民间口头所流传的记录而已,事件倒有迹可循,性格却难以揣摩,所以若干年来反映秦始皇的影视剧作品已然不少,但有关秦始皇的人物塑造,却大多粗暴简单,狂妄残忍到极致,并没有太多的从人物性格命运展开。从《楚汉传奇》中可以看出,于和伟为这个角色下了很多功夫,从腔调到肢体语言,莫不讲求形神统一,与气质的通古贯今,方始这个传说中的暴君变得可接近,可理解,可接受。

“于始皇”时代接踵“于皇叔”时代。

既然是《楚汉传奇》,那秦朝的戏份也仅仅是为楚汉之战做历史成因的交代,因此于和伟所扮演的秦始皇,是从晚年开始登场,所占篇幅在十集以内,而作为该剧三条平行的故事线,次第登场:其一是刘邦的起迹之路,其二是项羽的成长之路,而秦始皇的故事则主要在宫廷与巡行之间,浓缩了秦始皇晚年的孤独与忧郁,暴戾与悲戚。当然,于和伟也戏称,自己在《楚汉传奇》中扮演秦始皇,犹如出演“折子戏”,可见都是短而精的亮相。

观《楚汉传奇》有感 第7篇

已经很少看电视剧了,之前看的一个电视剧是《大秦帝国》,个人认为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最起码引起了我对历史剧的兴趣。但是楚汉传奇真的让人没少失望。

海报上的陈道明,那是被PS磨皮多少次才变成那样的,看着年轻深邃有王者之气。但是事实是道明老矣,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就有种感觉,就是刘邦是个病秧子,又老又弱,下一秒就有可能要倒下。再说秦始皇,那种有病的感觉就更明显了,虽然我们都知道嬴政当时真的是有病的,但是好歹是一个统一了六国的霸主,怎么可以这个样子嘛。

虞姬,虞姬……虞姬出场那点,你既然是先给个背影,大家都该想到,下一秒应该回头一笑百媚生嘛,但是她转头,我的希望哗啦啦掉了一地,那个妹子,真的,哪里有虞姬的感觉,哪里是霸王的虞姬。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霸王都是那样不出彩,虞姬太出彩也不好,何润东,我其实挺喜欢的,但是你个香肠嘴实在是不合适演霸王啊,演出来的那就是个莽夫嘛,虽然这也许是编剧的错,但是何润东真的不合适演项羽。大概这样的霸王也只配得上找那样的虞姬了。

读《楚汉传奇》有感 第8篇

一个整天陷入冗务中的业余写手, 在无充足的正史、方志、实证帮忙的情况下, 借《史记》《战国策》《诗经》等中的残片碎语, 凭诗人的激情和小说者的虚构能力, 来还原公元前1046年殷商末年至公元前221年嬴政一统期间, 漫漫800多年的历史云烟, 可谓难事矣!一颗小脑袋略显沉重了些!在其“孵窝”“暖蛋”期间, 我多次节假日回乡探亲, 借路政府大楼前面行走, 总能眺见4楼有间办公室白天开着一扇窗, 晚上亮着一盏灯。去岁春节, 碰见建兴夫人, 诉说跟了一个不回家的官人, 求助友人挽救。为此我去他办公室问罪一番, 见建兴一杯清茶两片油香度日, 赶在杀青《秦亭马鸣》第一稿, 惊呼为拼命三郎也。后来的一年半时间, 他几易其稿。三稿之后, 掷笔成书。底实出狂语, 这个老实人也一改吞吞吐吐的低调, 好像写了一部秦嬴传奇, 或民族秘史似的。

历史的峡谷, 需要文学的索桥。少昊的一脉, 海边的贵族, 追随殷商殉葬, 然后失地失名, 接着受罚西迁, 到后来落脚西陲, 和各戎族与狼共舞, 终于牧马受封, 越过关山陇坂, 跻身五霸七雄, 最终通过不懈奋争, 建立了一个煌煌大秦帝国。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的肇始者, 这个还没有发明出马镫的时代但能在木轮车上挥洒使用长矛强弩的种姓, 这段文字史还无力追摩的家族秘史, 《诗经》中的秦风雅颂也无法完全传留的长啸低吟, 血火情仇磨砺出的那股虎狼精神, 注定了会给走近它的人提供一个缤纷的时空幻景, 但这个甘愿接受历史烛光烘烤的人, 注定是一个躬身的信徒, 痴情的守望者。

为了写好这部特大的书, 建兴除了大量翻阅、消化史料, 还沿着秦人的足迹, 多次涉足秦亭、关山、东秦水、渭水、西汉水流域, 以致深入到秦人祖园的犬丘, 探山望水, 寻根问祖, 力求笔下的文字接上充足的地气而丰盈饱满, 同时, 作为一个当代文学的创作者, 他广泛地从世界文学中涉猎营养, 努力使其作品更加具有现代小说的品质。不难看出, 《秦亭马鸣》以始皇溯源, 梦见撕天扯地的马鸣声来结尾, 有一丝海明威名著《老人与海》中那坚韧的捕鱼老人梦见海边嬉戏的小狮子戛然收笔的味道。嬴秦在西戎部落夹缝中保命、立足、复仇、血盟、姻联、嫁妹、酒歌、迎娶、欢宴、祭旗等情节, 有他阅读肖洛霍夫刻画草原民族粗犷、豪爽的启迪笔意, 《秦亭马鸣》中引用的《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和《静静的顿河》开篇的哈萨克民谣那“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一样, 都那么坚定有力, 回肠荡气, 给各自的小说增加了一种磅礴粗犷的气势。

读《楚汉传奇》有感 第9篇

刘邦用人的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是我们讲到领导艺术的时候经常要说的一个词,但我们要分析一下什么叫知人善任。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确实很难,而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做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

孔子讲施政有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你看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个不动的,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所以刘邦能够取得成功。

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

一个有着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会有知人之明,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往往也很难了解别人。由于刘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很了解别人。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 可以说是什么人都有。但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这是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

刘邦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招降纳叛。

在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来,欢迎你来。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又比方说陈平——他走的路更多—— 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项羽,又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是“大悦之”,非常高兴。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什么职务啊?陈平说,担任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刘邦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汉营舆论哗然。刘邦军队里面很多老资格的将领不服,开始嘀嘀咕咕,我们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项羽那边一个逃兵逃到我们这儿来,说了三句话,大王就马上给他这么大一个官,和他同坐在一个车子上面。总之是议论纷纷。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陈平。这就叫做招降纳叛。

刘邦用人的第四个特点是不计前嫌。

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已经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赏 ——因为每个功臣他这个功怎么样计算,封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比较合适,这个事还很费商量,就这么着把封功臣的事一直拖下来。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嘀嘀咕咕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就问旁边的张良,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您不知道啊?他们正在商量谋反啊!刘邦说,子房你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下来,谋什么反啊?张良说,原来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比如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他受了处分。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是不是可以拿出来封赏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像我们这种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岔子给 “咔嚓”了呢?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们在那儿商量谋反。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问:“为之奈何?”子房你说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有没有这样的人啊?刘邦说,有,有一个叫雍齿的。这个人非常可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张良说,好了,请您“急封雍齿,以示群臣”,请您赶快封赏雍齿。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齿都封了——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连他都能封侯,我们这些人都该放心了。这叫什么?这就叫不计前嫌。

刘邦用人的第五个特点是坦诚相待。

我们知道人才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发点薪水也不错。但最重要的是尊重人才,信任他。你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么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然而,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这就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刘邦都能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就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信任和尊重;这些人就会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坦诚相待,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叫做用人不疑。

我们有一句老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用一个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怀疑他,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这是最忌讳的。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那边过来投靠刘邦后,就得到刘邦的信任,这让很多刘邦手下的老人不满意—-—我们跟着刘邦跟了那么长时间,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也不过就混到现在这个位置,怎么陈平这小子一来就给他那么高的职务?所以就有人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

什么叫盗嫂呢?就是和自己的嫂子通奸,这个事情大概是真有的。陈平原来在家乡的时候和他嫂子的关系至少是暧昧的,这当然是不道德的。所谓受金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接受红包。陈平来到刘邦的军队就开始收红包,这叫受金,这当然也是不道德的。再一个就是反复无常,反复无常的证据就是他原来在魏王那里,然后又跑到项羽那里,现在又跑到刘邦这里。

这一状告上去后,刘邦是不能不当回事的。所以,刘邦就把当初推荐陈平的魏无知找来,责备他,你这怎么回事呢?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结果你给我推荐了一个“盗嫂受金,反复无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吗? 你怎么把这样的人推荐给我呢?魏无知是这样回答的:“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就是我向你推荐的时候,我讲的是他的才能;而陛下现在责备我的,是讲他的德行。这个才和德可是两个概念,有才的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也不一定有才。而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需要突出重围,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才。

最后,刘邦还是把陈平叫了过来,问,先生原来事魏王,后来离开魏王事项王,现在离开项王又来跟着我——先生的心眼是不是太多了一点?陈平这样回答他:是的,我原来是追随魏王,但是我的计谋、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只好去投奔项王,项王同样是这样,言不听,画不从;而我又听说大王您广纳人才,求贤若渴,是一个会用人、敢用人的人,所以我才来投奔大王。我陈平是光着身子、一无所有、一文不名来到大王军中的,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赠送,不收一点礼金,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现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大王觉得我这些建议是可以用的,就请大王采纳;如果大王觉得我的这些建议、我的这些计策、我的这些谋划都是没有用的,那么他们送给我的礼金还在,我可以原封璧还,从此告辞。行不行?刘邦说,对不起,我错了,是寡人错了。寡人慢待先生了,请先生不要介意,请先生继续留在寡人军中。这就是刘邦的用人不疑。

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刘邦和陈平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这样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这样天下何日能够安定呢?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我陈平原来在项王手下当差,很了解项王,请让我来给大王分析一下。项王这个人出身是很高贵的,是很讲道德的,也是很讲礼数的。因为项羽是个贵族出身的人,他接人待物就是按照贵族的那一套,恭恭敬敬、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所以那些有道德的、那些高风亮节的、那些看重自己身份名誉如爱惜羽毛的人,都集结在项羽的麾下。这些人虽然对项王忠心耿耿,但是项羽这个人多疑,他是跟大王您刚好相反的,大王您是用人不疑,他则是疑心重重。我们可以使反问计,让项王不再信任这些人,这就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这是好主意,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这个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请大家注意,这里的金子其实不是金子,而是铜。真的四万斤金子那还得了? 实际上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黄铜。刘邦把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你只要给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下来的都归你自己。这是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刘邦用人的第七个特点是论功行赏。

我们前面讲过了,你要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呢,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最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你这个人不错啊,你可是人才难得,你是我们的骨干,然后一分钱不给,这个肯定不行。有贡献你就得奖励,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你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你要赏罚分明。

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先是大家开会讨论,那还有个谱?所有人发言都是我自己功劳最大,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功劳最小的,而且说得都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也都是事实。最后刘邦裁定:萧何第一。

这个“萧何第一”的裁定出来以后,其他人都不服气,于是大家都跑到刘邦那儿去提意见,陛下这样做好像不合适吧?我们这些人可都是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我们是提着脑袋给你打江山的!我们在前方厮杀的时候,那个萧何在干什么?萧何是待在家里面,管管账本子,管管粮草,管管后勤,做两件衣服,怎么他的功劳还排第一呢?刘邦问,诸位知道什么叫打猎吗?众人回答,知道啊。这些都是将军,谁不会打猎?都说知道知道。刘邦又问,那诸位知道猎狗吗?众人又答,知道啊。刘邦说,那好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打猎的时候,追兔子的是谁? 答,猎狗啊。刘邦说,对,那是谁让猎狗去追兔子的?答,猎人啊。刘邦说,对,你们就是追兔子的,萧何呢,是让你们追兔子的。所以萧何是“功人”,你们只能算“功狗”。原文如此,原文就是“功狗”两个字,“功狗”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实际上,我们现在都知道功臣,忘了还有“功狗”一说。

刘邦这么说,大家其实还是不服气。大家心里想,算我们是“功狗”,那“功人”也不是萧何,而是皇上啊,对不对?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这里面当然有一个亲疏的问题。萧何是沛县人,是跟刘邦一起起义的,有这个因素。但是,我觉得刘邦把萧何列为第一功臣,或者说至少把萧何列为第一等功臣,还是有道理的。萧何最大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抢救了大量的文书档案。当时刘邦打进关中,进军咸阳,军队冲到咸阳城里后,这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抢金银财宝,或者忙着强奸女人。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最后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国家的形势,比方说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人多哪个地方人少,哪个地方有些什么物产,有些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这靠的是谁?萧何。是萧何掌握了这样的资料。从这一点来看,萧何确实是一个治围良才,是做总理的人才,他知道这个资料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资讯、信息等等的重要性,所以刘邦论功行赏把萧何列为第一。

刘邦用人的第八个特点是暗中控制。

比如萧何被刘邦列为汉朝开围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围后萧何就担任他的首任丞相,相当于现在的围务院总理,后来又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打个比方,这个时候的刘邦集团如果是一家公司,刘邦是董事长,萧何就是总经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刘邦给予萧何极大的信任。但即便对萧何这样的人,其实刘邦也是暗中进行控制的。只不过刘邦控制得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某个人那个怀疑就写到自己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刘邦的这种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

汉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则留守京城,他是相国嘛。在战争期间,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使者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一定要说皇上问萧相国好,说皇上问萧相国最近在干什么呢,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所以萧何很为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这个时候,萧何手下有一个门客就过来跟萧何说,丞相觉得陛下对您怎么样啊?萧何说,哎呀,皇上对我很信任,你看他频频派使者过来关怀我,问我最近好不好,问我最近在干什么。萧何的门客就冷笑了一声,哼!我看丞相死期已经不远了。萧何问,这是什么意思?门客说,什么意思?您以为皇上是真的关心您吗?那是不放心您。他不断地派人回来看看您在干什么?是看您是不是想谋反!您想想看,您是大汉第一功臣,您已经没有可以再加封的余地了,他怎么能够放心您啊? 萧何说,哎呀,好像是这样的,那怎么办? 门客说,那只有一个办法。萧何问,什么办法?门客说,您自污啊,就是您自个把自个的形象搞坏。怎么个自污法?贪污腐败呗!

后来,刘邦平定了英布,一回到京城,他就收到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状子,状告谁?告萧何利用职权低价强行购买我们的土地,现在我们流离失所,没有土地可耕种,请皇上为我等做主。刘邦收到这么一大堆状子,然后就嘻嘻哈哈地拿给萧何看,萧丞相你干的好事!你就这样治国的?现在老百姓可是没地种了,你看着办啊!刘邦用的是开玩笑的口气。萧何说什么呢?萧何说,老百姓没地种,这个事好办,陛下不是有一大花园叫上林苑吗,那个地方大得很,陛下可以让那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到那里面去种地呀。刘邦说,什么?你搞到我头上来了,你这叫做“卖主媚民”!关起来!下大狱,带上脚镣手铐,就把萧何关监狱去了。关进去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就把萧何放了出来。萧何被放出来后还是披头散发、光着脚,马上跑过来见刘邦,罪臣萧何叩见皇上。刘邦说,算了算了,起来吧。哎呀,丞相也没有什么错,朕也不是个好皇帝。朕之所以把丞相关起来呢,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丞相是好丞相、朕是坏皇帝。好了吧。这样一来萧何才免了灭族之灾。

所以说,刘邦的用人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四万斤黄金交给你不要报销;另外一方面他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得不动声色。他手腕非常高明,这是一切所谓 “有为君主”的通例,也非刘邦一人而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楚汉传奇》有感】相关文章:

楚汉之争读后感09-08

楚汉相争的历史典故07-25

观歌剧《盐井传奇》有感06-13

传奇女首富的传奇人生05-23

传奇色彩08-22

永恒的传奇07-11

红色传奇征文07-30

设计师传奇06-29

玩传奇的感言06-18

封神传奇经典语录07-19

上一篇:交警叔叔-1000字作文下一篇:英语四级翻译题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