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课程之手工制作实施方案

2024-08-23

开发校本课程之手工制作实施方案(精选8篇)

开发校本课程之手工制作实施方案 第1篇

校本课程之手工制作实施方案

一、课程名称:手工制作

二、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三、课程类型:艺术修养类。

四、授课时间:一学期(按30课时计划),周二、周四校本时间进行。

五、指导教师

刘媛媛

高丽

六、本课程总目标:

折纸、剪纸、绒线编织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心灵手巧。同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活动中激发自信心和成就感。

折纸、剪纸、绒线编织是一门讲究手眼协调的技能,有助于开发大脑智能,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门生活技能,符合学校“快乐生活”校本课程的要求。因此,开设这一校本课程,通过一系列手工折编活动,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美好的希望。手工制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闪烁着人类思维的光芒。它是利用身边材料的不同之地、性能、。采用捆、扎、粘、折、叠、卷、翻、插等手法,表现出各种物体栩栩如生的空间形象。手工制作充溢着人的创造力、也充溢着一种天真浪漫的、玲珑纤巧的童趣,能起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希望通过一学期得手工制作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手工制作是我国的一种创造性艺术,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活动目标:

1.通过折纸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多了解一些关于手工制作的知识,认识手工制作在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懂得如何创造性的去美化自然、美化生活。

2.通过折纸、增强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多动手,使想像力、发散思维和创造热情得到迅速提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手工劳动习惯。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开拓艺术视野,陶冶艺术情操,让知识启迪智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让课堂成为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

5、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七、本课程考核评价简述:

通过手工制作的教学,学生能制出10种以上的创造性的作品。并创作出简单的完整构图作品。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具体操作:

学生们通过学习,掌握折纸、剪纸、编织技巧,从学习折纸、剪纸、编织的基本功,到会折纸,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能掌握一门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

(1)教师简述折纸艺术及用途;展示材料及必备材料;传授折纸、基本方法。

(2)讲解折纸的方法;学生训练折纸的方法。

(3)学生收集有关材料。展示作品: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

2、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

3、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完美作品展于教室墙壁,装饰班级文化。

活动评比:

(1)过程评价与产品打分相结合。

(2)教师评分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协作精神相结合。

开发校本课程之手工制作实施方案 第2篇

宁安市三陵学校 田丰然

主讲教师: 三陵学校 田丰然 教材类型: 技术技能类 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适用对象: 中学七—九年级学生 开发依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每个教师和学生新的体验,体育课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作为新课程的要实现的重要任务。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手工制作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开发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再次,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二、设计剪纸课程目标:

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我们开发剪纸活动课程需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摹期:重技能,轻知识;第二阶段为萌芽期: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可设立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为成长期: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我们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发展剪纸校本课程。

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师资配备上:安排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的实验工作进行开发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其次,时间安排上:由教导处专门将每周三开设为剪纸活动课,保证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再次,对象和组织上:打破原有班级制,完成由同年级的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修剪纸活动课,形成固定的剪纸班。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在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显然有着显著的优点。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中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

民间传授剪纸技艺让初学者剪熏样(类似复印),强调由临摹起步,先描后画再剪刻的技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剪纸活动教学不太适宜。中学剪纸活动课程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识。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讲授法(其结构是讲解----释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描述剪纸史的发展,分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家的生平,通过教师强有力的情绪作用使学生获得深切感受。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如讲解作业,课堂小结等。

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痛痛快快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下,或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操作能力下方可运用,采用写生法、情境法、参观法等互动型教学方法。如情境法(其结构是创设----激发----想象):剪纸教学时,一段录像可将学生带入民俗活动中,一幅剪纸向学生描绘了一段生动的民俗文化故事,都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可以通过协作法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让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剪纸知识和技能。

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剪纸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验证剪纸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教师掌握剪纸活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在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我们对剪纸刻的线条、剪纸纹样的运用、画面构图的合理、学生的创意等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剪纸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剪纸作品评价,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展评、作业批改而且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如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开设一个剪纸长廊,定期在校园橱窗里登出学生的优秀的剪纸作品;在走廊上悬挂学生的剪纸作品,使校园里的一面面的墙壁“说话”。每学年我们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剪纸文化宣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么一来,即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附---《剪纸》教学设计

三陵学校 田丰然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剪纸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体验。

2.学生能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收集剪纸资料,分析和处理资料,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剪纸。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一张普通的红纸,在民间艺人的刀剪之下,几经盘转,倾刻间就可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几千年来,剪纸以其独特的表现力,与人民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民族艺术史上,谱写着无声的乐章。

2.学生参观教师布置的“剪纸知识介绍”和剪纸作品。

(放古典音乐,学生参观)(创设情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激发出学生研究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

二、建立学习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1.想想议议,确立研究专题。

(1)你了解了剪纸的哪些知识?对什么方面最感兴趣?

(2)你准备确立什么研究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学习小组。

3.各课题组商讨各自的课题方案。

学生从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过程,聘请合作教师、成果展示等方面展开讨论,制定出各自专题的研究方案。

4.交流课题研究方案。

(学生积极思考研究专题,自由参加课题小组,自主制定活动方案,这一切,都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呵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开放时空,自由研究。

1.教师把学生引入开放的学习情景。

“图书阅览区”准备了许多剪纸的书刊,“上网浏览区”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获取剪纸信息的条件;“剪纸操作区”中摆放大量图案、工具、材料等供学生自由创作,合作探究。

2.各小组通过翻阅书刊,上网浏览、观看VCD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剪纸作品、手抄报、制作网页等多种方式表达课题研究成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参观展览,交流分享。

1.学生以展版的形式展示专题研究成果,布置“剪纸艺术展”。

2.学生走下座位,参观“剪纸艺术展”。相互交流资料的内容、来源,介绍作品的意境和制作过程,畅谈研究实践中的感受、体会。

3.参观后,学生认真反思,谈学习收获及困惑,对他人的活动提出建议。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参观和交流中,培养了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五、拓宽延伸,畅谈设想。

1.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剪 纸艺术,欣赏剪纸作品,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我们的“剪纸艺术 展”可以面向学校其他班级,面向社会开放,为此,你做些什么?(学生畅谈设想)

2.课后,同学们可以分工合作,积极筹备,使“剪纸艺术展”获得圆满成功。

(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热情,又促使学生进一步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评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性课程,本设计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主题,兼顾其它领域实现了有机的整合,可谓整合的一个范例。开放时空,合作研究,学生在实践操作型的探究学习中感受和体验着“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非凡勉励,知能和情意的培养,过程和方法的感悟,则全在其中了。

附---浅谈美术教学反思

三陵学校 田丰然

美术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之我见 第3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特色,人文素养,校园文化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 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 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 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素养, 以及营造特色的校园文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所在的学校始终本着“传承河洛文化, 创办特色学校, 培养一流人才”的宗旨, 开展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 形成了独特的“河洛”特色。

一、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根植于河洛经典文化

我所在的河洛中学地处洛河之滨, 与洛阳的标志性景点———十里画廊般的洛浦公园仅有百米距离。尤其是洛阳地处河洛文化中心, 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 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那么如何让河洛这一散发着五千年文明的宝地, 在祖国蓬勃发展的今天, 再现其文化的魅力, 让“根在河洛”的这棵古树扎根在现代的土壤中, 继续枝繁叶茂, 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无疑是“河洛中学”以河洛命名的出发点和愿望。我们本着“河洛文化为基, 注重人文渗透”的基本办学指导思想, 学校特色从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上着手, 开发实施河洛文化特色校本课程, 实现河洛文化的课堂渗透, 在学生心中根植下河洛文化的种子, 在学习中渗透河洛文化的魅力, 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开展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综合考虑地域情况、师资力量、学生接受能力等因素后, 形成了以三彩泥塑艺术、传统武术、书法教育、经典诵读等作为校本课程的特色教育。把“根在河洛”的文化理念, 植根在每个河洛师生的心中。具体做法是:

( 一) 泥塑艺术、唐三彩进课堂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民间彩塑广为流传于陕西凤翔, 江苏无锡, 河北天津, 以及河南、浙江、甘肃、山东、山西等地。而唐三彩诞生于洛阳, 是河洛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在教学中老师对传统泥塑工艺做了介绍,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视频和优秀的泥塑作品图片, 让学生对泥塑这一传统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使学生感受到泥塑艺术的魅力, 为洛阳唐三彩制作技艺惊叹, 产生参与制作的欲望。在生活中, 好多同学小时候都玩过泥巴, 或玩过橡皮泥, 在活动中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大家欣赏一些泥塑图片后, 同学们分组讨论, 设计自己想要完成的泥塑作品, 传统民间艺人的亲临指导更让学生们兴趣盎然, 收获丰厚。

( 二) 花鸟、山水国画进课堂

美术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 让花鸟、山水国画进课堂, 让同学们在泼墨运笔中体会中国传统国画的高超技巧。在每年的校园艺术节期间, 师生的国画作品都要集中展出, 培养了学生特长, 涵养了学生的人文气质。

( 三) 中华武术进课堂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河南又是中华武术的故乡, 少林武术名扬海外, 如何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做好传承是学校的责任。武术不仅强身健体, 而且武术精神对青少年坚强意志培养不可低估。它是许多中学生特别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学校坚持武术特色教育, 坚持五个“一”工作:每天一套武术操, 每周一节武术课, 每月一次武术活动, 每学期一支武术队, 每学年一堂武术专题讲座。课堂中的招式表演, 互教互学, 大课间的武术操演练, 处处彰显奋发向上, 苦练切磋的习武精神。

(四) 河洛书法进课堂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 河洛书法圣手更是数不胜数, 龙门石窟十二品, 孟津千唐志斋的石碑书法拓片等都是洛阳的宝贵资源, 书法教师将书法课和河洛书法认知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看电视片, 听讲座等形式, 认识河洛书法艺术, 带领学生走出去, 欣赏讨论河洛书法经典, 让书法爱好者开阔视野, 将综合实践活动和书法课程结合。

(五) 校本教材《辉煌河洛》进课堂

运用校本教材《辉煌河洛》, 对学生进行河洛文化普及教育, 奠定学生河洛文化的基础, 学生通过阅读校本教材《辉煌河洛》, 更多的了解了洛阳厚重的历史, 对河洛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每年10月学校举行的河洛文化校园艺术节展示自己对河洛文化的理解和自己的才艺。

二、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

学生们在这些特色课程中不仅学到一技之长, 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人文素养。开设校本课程《辉煌河洛》, 普及师生对河洛文化的认知;开展“晨读午诵”经典诵读特色活动, “读”河洛文化经典, “诵”河洛优秀诗文, 涵养河洛学子人文素养;开设泥塑特色课程, 让大家了解洛阳唐三彩艺术, 更加热爱家乡文化;开设河洛书法课程和中华武术课程, 既强身健体, 又熏陶河洛学子人文气质。文化即教育, 教育即文化。通过开展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和特色实践活动, 把“根在河洛”的文化理念, 植根在每个河洛师生的心中, 在特色校本课程中渗透和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慧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可见, 对学生的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外, 更重要的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美好品德的唤醒和良好行为的鼓励。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 可以让学生了解河洛历史, 认识河洛历史的厚重, 形成文化“崇拜”, 另一方面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洗去铅华, 多些儒雅, 洗去浮躁, 多些镇定!

三、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营造出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古人云,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 陶冶学生的情操, 构筑健康的人格,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本质上讲,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就是一种文化建设。我们把这种文化建设建立在本校原有的文化底蕴上, 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根植于河洛文化的特色校本课程, 建设营造出我们的特色校园文化。

教育的力量在于久而久之, 在于熏陶感染, 在于潜移默化。因此, 校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我校始终坚持以文化办学为核心, 以文化渗透为手段, 以丰厚的河洛文化为载体, 进行河洛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河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历程中,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是一个过程, 一种积累。特色课程开发, 不是一蹴而就, 要循序渐进, 稳步推进, 不断完善, 逐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 促进师生、学校的发展, 积淀了学校厚重的文化特色底蕴。

参考文献

[1]史善刚.河洛文化论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王庆坤.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开发校本课程之手工制作实施方案 第4篇

关键字:低碳手工艺术 低碳生活意识 动手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即环保又节约,是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作为现代青年,我们的高中生更应做“低碳生活”忠实的实践者和宣传者。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我有义务,让我们的高中生,在美术课的实践中去体会和感受到“低碳生活”的艺术魅力。将这一生活意识渗透给他们。

我校是省艺术特色学校,校领导十分重视对我校学生艺术修养和技能的培养,开展了很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其中有健美操、民族乐队、书法、绘画、篆刻、手工等十余项丰富多彩的课外校本课程。我负责对手工校本课程的编辑和授课。我将“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融入手工校本课程的编辑和设计中,其结合的着重点是 “低碳生活”中“节约”这一关键词,进行了我校美术校本课程即《低碳手工艺术》的课程开发和实践。

《低碳手工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突出这两个主题,一是在技法学习中动手实践,二是在回收利用中开拓创新,进行低碳手工艺术课型的设计。

一、利用身边的“纸”来进行手工艺术品的制作。

高中生学习生活中,身边最常见的是“纸”。本着回收再利用的低碳节约意识,首先让学生搜集学习中的废纸和旧书等纸材,作为原材料。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艺术欣赏趋向成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我主要选择的手工形式有:

1、利用旧书封皮和一些有色的纸张,进行剪纸艺术的学习创作。

剪纸,是一种流传于民间贴近生活的艺术。在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所用材料简单有剪子和刻刀,易于操作。对于部分高中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剪影的学习和实践。剪影,是剪纸形式的一种。是用剪刀,剪出人物,植物或其它物体的典型外轮廓,无内部结构。通过影的造型表现形象。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人物,植物等形象进行外轮廓的图案搜集和描摹刻画。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了学生造型能力和对剪刀的驾驭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纸张再利用和剪纸技能掌握上都有所提高。

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了剪影的基本技法,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剪纸阴刻与阳刻的学习与实践。主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扬州剪纸作为学习重点。根据其艺术特点进行欣赏和学习。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以画为稿,构图简练、线条圆滑、显得清秀而挺拔,给人以厚实完整之感。具有优美、清秀、细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通过对扬州剪纸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先由简到难,选择较厚的单色封面纸进行花卉的剪刻练习。在学习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民族传统工艺剪纸的认识与本土艺术流派的传承教育,还对学生进行了低碳生活意识的渗透以及剪纸工艺技能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旧试卷旧报纸卷制成纸绳,进行纸编置物筐和纸绳粘贴画的学习和制作。

“纸绳工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其内容的制作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制作技术有编、盘、粘、接等。由于纸绳艺术取材方便,我们主要选择旧的试卷进行纸绳的制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学习和创作的动手实践欲望。授课的形式主要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范例,然后教师讲授或学生探究其制作方法和步骤,最后是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低碳、低成本的实践。将低碳生活融入到纸绳工艺的制作与创作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变废为宝的创作乐趣。

二、“旧物改造” 低碳的工艺品

提到“旧物改造”并不是很陌生的词,在央视2台经济频道中的“交换空间”栏目中就有“旧物改造”这一环节。还有大量的手工网,进行旧物改造的创意作品展示。以这些资料进行“旧物改造” 低碳的工艺品课业设计。制作材料可以是生活中一切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本课的编辑中我收集了大量的旧物改造的范例,给学生打开欣赏视野和创作思路。范例主要的材料选择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旧物例如:饮料瓶、纸盒、衣服、建材废料等等。在学生实践中,学生选择的材料各异,我在指导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设计思路为中心给予技术指导和建议。通过几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旧物,制作出很多有创意的手工作品,无一雷同的低碳手工艺品。

以下是学生的部分作品,这是学生利用饮料瓶盖丰富而鲜艳的颜色粘贴组合成的装饰画。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立体感和亲切的装饰效果。

饮料瓶的瓶盖,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同时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同学们充分利用瓶盖的色彩进行色彩渐变的摆拼制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还有利用牛仔和衣服挂裤制作,方便又实用的储物袋。

生活中有很多T恤衫穿了一年就不想穿,扔了可惜放着占地方。把它们设计剪裁成布偶玩具,即使它有了新的用途又让同学们从中提高了设计创作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开始制作时是以参考和模仿为主,后面开始让学生进行因材设计制作。

还有学生将干枯的树枝改造成装饰干花。体现了自然的植物姿态并且利用松树塔自然的形状进行花朵的点缀,起到了极好的装饰效果 。学生还将纸箱改造成装饰在墙角拐角的插花盒在纸箱上进行彩绘装饰利用纸箱的直角,将它固定在墙角接触面上。可以将干花插在箱内固定。是一个很别致的旧改造。

我们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房屋装修的废旧材料制作的浮雕装饰画。

主要选用的材料有装修用三合板、刷墙用白水泥、刷家具的漆料和一些颜料。将白水泥粘在木板上,根据所塑的图案进行立体浮雕式的塑造。待水泥干透后进行上色上漆。塑造出极好的浮雕艺术作品,谁会相信这样充满立体感和丰富色彩的装饰画竟然是用装修边角料手工制作出来的呢!

以上就是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旧物,进行设计制作成的部分低碳手工艺术作品。虽然从外观上来看还有一些粗糙但同学们对于节约低碳生活的学习意识有了深入的理解、体会与实践都有所呈现。达到了《低碳手工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教学宗旨和教育教学目的。

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 第5篇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最先公开提出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阐述,其范围界定为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之后,校本课程开发的说法逐渐流行开来,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界定,其中,我国台湾省学者黄政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利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人员权责;由学校教育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副教授杨龙立认为:学校为本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方式,也是学校内人员(校长、教师、学生、行政人员)与校外人员(家长、社区人士、地方人士、行政官员、学者、专家、有关资源单位人士)共同努力,针对学校内部的需求、学生学习、教师指导、社区地方需求、上级单位要求及国家与中央之要求等加以综合考虑,并以研究、设计、发展、实施、评鉴及修正等途径建立恰当的适用的教材与方案,所有课程参与人员亦肩负应有的绩效责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一、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临近,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其中不仅有高科技和高情感的挑战,而且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尽快在基础教育中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并据此改革教育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由此完成国民素质的改塑工程。要使中华民族在这场“赛跑”中跃身于世界前列,当前迫切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并按照二十一世纪世界舞台激烈竞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选择和确立课程改革的目标模式。

2.校本课程开发是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差异,完全用大一统的课程设计和一刀切的要求,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妥善处理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逐步将一部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更多的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机会。这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3.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载体。构建新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尊

重地域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既要强调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的因材施教,重要强调根据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给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带来了可能,使得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二、怎样开发校本课程

1、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可以到外地校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学习外地经验只是对自己的一种提示,别校现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也有,哪又何尝不能试一试呢?比如某校校园旁边有一座山,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山训练,而我校旁边没有山,但是有坝堤,我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坝堤比赛,类似爬山,登坝堤这样的活动,就可以举一反三,如爬高坡等等。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材。这是从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角度开发的校本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多媒体课件正在体育课中逐步推广,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的多媒体体育教材,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校本教材的种类,从长远来看是应该加强研究的。

三、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主要方面来说,直接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影响的不外乎国家的课程政策和课程计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用人单位等。国家课程计划、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组织、课程研究与开发机构、家长等,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校外因素,校长、教师、学生等是校内因素。

家课程计划更多的是对能不能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出规定,而很少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具体的安排。地方一级的课程决策,主要涉及学校计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虽然可能不是直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但它却影响着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是体现学校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重要活动,校长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校长率领教师对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办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发展需求进行整体考查,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办学目标;另一方面,校长利用办学目标引导教师以其独特的工作方式与评价方式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正是校长引导着学校整体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推动着学校课程的“校本”化进程。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要求校长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管理艺术,更应具备识别学校整体资源的能力与知识,整合学校工作领域与文化背景中教与学的能力,对潜在的有利于教与学的社区学习资源的自觉意识。

参与课程开发活动最积极的莫过于教师,他们是课程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教师们不断地试图对课程进行修改,以适应当地的条件、学生的特点,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材料。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走向校本课程,将会使每一位教师走向自己的舞台,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更大地激发自身的创造性,使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因此在对教师的关注中,校本课程发挥了其独特有效的作用。

学校教育与地方、社区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地方、社区可以为学校补充教育资源。我国各地地区差异很大,每个地方均有自身的地方优势与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应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注重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地方人文资源,如地方历史、地方特色人文资料,地域民族风俗,地方宗教信仰,地方方言内涵,及地方地理、气候、特产等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与地方或区域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从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社会性问题等出发寻找开发主题,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也可指向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指向学生的学业成就及问题。如果学校自定开发主题较为困难,也可以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寻求标准,争取在他们的指导下,确立开发意向和项目。

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具有能动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他们成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上讲,学生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将学生的差异引入到课程中,将学生的共同发展引入到课程中,使课程中真正有了人,真正有了千差万别的学生,真正有了学生的价值。由于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的兴趣、能力与选择是多元的,因此学生呈现给人们真实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校在课程决策中要尽可能的注意学生对不同专题的兴趣、收集信息、跟踪学生兴趣的变化等,以此作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依据。学校还可经常邀请学生对学校课程中包含的科目或专题等提出建议。

此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专家系统的支持、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的探索,这些无不涉及到资金、人力和物力的供给问题,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将比较大,这是大部分学校难以轻易做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资金、人力、物力的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及品位有可能难以保证,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

开发校本课程之手工制作实施方案 第6篇

新课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之我见

新课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拓展补充,也是地方人文特色资源的再现.探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有利于发挥该资源的积极作用,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作 者:周长华 作者单位:如东县丰利中学,江苏 如东,2264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5)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语文 校本课程 资源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第7篇

〖2015----2017三年总体开发方案〗

新集初级中学

新集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5----2017三年总体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念、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组织与实施: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工作小组。(1)组

长:胡林

校本课程开发的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总体把握校本课程的全面研究和实施。(2)副组长:郭丽萍

分管副组长具体实施校长的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督察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学科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安排教师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3)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选择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及时提供教改信息。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的第一线,指导开课、听课、评课等工作,与参与实施的教师一起研究课题、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积累或成果的推广与应用。(4)成员: 各学科教研组长

(5)成员职责:

①结合本校实际和学情现状机构成员与编委成员共同商讨和制定可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计划。

②所有校本课程开发成员要积极创设和发掘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献计献策,本着真正能够开发出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校本教材。

③校本课程开发科目具体负责人,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有意识的搜集相关素材,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收集和积累。④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学校要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检查与评估。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艺体兴趣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语文“大量阅读,以读促写”,数学“创新学习,自主发展”常识“探究—研讨法”和“发展学生艺术特长”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活动组织的经验。这些都曾一度激活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视野,锻炼了师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也为我们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五、开发总目标:

1.课程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逐步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在四年内构建起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使校本课程成为提升办学品位、提高育人质量的品牌。

2.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积极发挥学校的教师资源,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逐步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创办特色学校、构建特色课程、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3.学生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使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4.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校本实践活动的研究者、指导者,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文化知识的成长。5.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不断提高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逐步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特色学校。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把活动课程提升为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是对原有活动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有些活动课,特别是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的具体表现,用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程序去审视,并进行筛选,重新开发与规范,使其转变为校本课程。

2.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室、实验室、电教设备、体育场所、校园环境、教师特长等,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源,具有经常性和简捷性的特点,尤其是教师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教师的经验特长,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3.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学校办学的特色,也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既是校本课程的基点,也是校本课程的特点。

七、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八、教学内容: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九、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评比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十、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十一、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其中。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坚持资源校本化。3.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十二、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在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新的亮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中实施,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做人、安全、法制、交通、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为契机,进行合理开发与研究。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生活教育的重要载体。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好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学校的优势资源生成为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向拓展型课程的方向去研究和开发。

十三、课程的实施:

1.相关校本实施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备课。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灵活性。

3.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呈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活动后,及时做好记录。

5.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推广。

十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适当时加以必要的奖励。并纳入绩效考核之中。

十五、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定时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6.在教师考评上尽量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校本使用工具及相关的需求品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对优秀的校本课程活动或案例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十六、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选拔有关人员担任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将教师送出去,看一看,听一听其它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高中《动画制作》校本课程开发 第8篇

●研究目标

依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 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有机整合, 构建出新课标下高中《动画制作》校本课程内容的体例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框架, 开发出新课标下高中《动画制作》校本课程, 并通过实施教学对课程开展评价研究, 探索新课标下高中《动画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内容设计的方法和实施策略, 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研究过程

本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研究准备阶段、理论研究阶段、实践研究阶段以及总结反思阶段, 如图1所示:

1.研究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文献综述和现状调研,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与分析, 了解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等, 提出研究问题。

2.理论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研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使课程开发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程序;深入分析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课程观、人本主义课程观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实践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思路, 通过理论研究和预试, 提出新课标下高中《动画制作》校本课程的设计方法, 从学生和教师对课程内容评价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调研和反思, 进一步改进新课标下高中《动画制作》校本课程的设计方法, 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二次设计实践, 验证该课程设计的效果。

4.总结反思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出新课标下高中《动画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内容的设计框架、课程内容中活动的设计原则、实施策略等。

●新课标下, 高中《动画制作》校本课程的开发

1.新课标下, 《动画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 课程目标的设计原则

设计课程目标既要体现社会及时代的要求, 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除了要重视学生的认知与行为, 更不能忽视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 使学生不但有知识, 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文修养。

(2)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密切相联, 使学习者建立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特别是课程对其学习的意义。

(3) 课程与教学的有机整合原则

传统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将课程与教学割裂开来, 课程主要是课程计划, 如课程目标和标准的制定, 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等;教学则是课程目标精确预定的外在结果。这种割裂既是对教学的误解, 也是对课程的误解, 导致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长期隔离。在校本课程开发中, 必须统筹考虑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整合。

(4) 课程评价的原则

传统的课程评价是外在的、静态的、封闭的, 注重的是甄别与选拔, 严重地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本研究中, 课程评价是动态、开放的, 是过程性的而非总结性的。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2.新课标下, 《动画制作》校本课程的体例设计

本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主, 学习活动是主要的设计部件。因此我们提出以下的内容体例, 每章具备章节导语、学习期望以及知识地图, 具体的每节内容分为三部分, 分别是学习活动、活动回顾、拓展练习。其中学习活动的形式分为小组协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主要是“伙伴式”的协作学习策略;个人自主学习有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触类旁通、拓展练习、开动脑筋等形式。

3.新课标下, 《动画制作》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框架

【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去考虑, 并体现动画制作校本课程的特点。

【活动一】以学生活动的形式思考问题, 回顾知识, 引入新课。

【活动二】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实践, 实例模仿。

【活动三】是动画欣赏, 启发思维。通过欣赏该类型的动画, 吸引学生的兴趣, 启发创作思维。

【活动四】是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二”和“活动三”的基础上, 为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 设计“活动四”让学生对刚学的动画知识与技能进行应用,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画制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活动回顾】把本节内容进行梳理,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上一篇:网络广告媒体计划下一篇:秧歌舞音乐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