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2024-05-30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精选10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1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中心小学李作柱

联系电话:***邮箱:xghsxx@163.com

联系地址: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中心小学邮政编码:342

432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新要求。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的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里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应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是学生达到“四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环境和教育对

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我觉得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人的智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数学作业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上几节课或者搞几个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他需要我们教师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智慧。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回去出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考考爸爸妈妈。

2、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菜或其他东西是怎样算账的。很快同学就调查回来了他们发现爸爸妈妈不一定会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这样的习题但在算账时确在灵活运用。一斤豆角色1.3元买了二斤,先算二斤 1×2=2元,再算3×2=6角,一共是2.6元。这样的例子每位同学都能举出两三个,不仅深刻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之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再如学习了容积单位后,我让同学们去超市或小卖部调查哪些地方有这些单位并做好记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了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学习《利息》这节知识时我让学生去邮局,信用社调查当前利率和一些存储知识。学生了解到利率和利息税率在不断调整在变。但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不变的,还有的同学问我为什么利率,利息税率要变?是根据什么在变?等一些深奥的知识,我真正体会到只有将学生置于生活这样真实的大舞台中,这样的学习才有效的有用的。

二、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在学习《因数与倍数》和《质数与合数》之后我将我的手机号码编成了一道数学题。(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比最小的质数大1。(3)10以内最大的偶数。(4)和第二个数一样。(5)最小的合数。(6)10以内最大的质数。(7)最小的质数和最小合数的和。(8)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9)10以内最大的奇数。

(10)质数中唯一的偶数。(11)10以内3最大的倍数。然后让同学们以同样的方法将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或家里的电话号码编成迷考考小组同学,看谁编的好!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习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中华牙膏管口处直径为5mm,小红每次刷牙挤1cm牙膏,这样一盒牙膏可用180次,该品牌牙膏推出新包装,将管口直径改为6mm,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牙膏1cm。这盒牙膏只能用多少次?计算后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说到这样的创意会牙膏厂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这时我顺势引导,热爱数学吧?它会使你变得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人。

三、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再现生活场景,接近现代文明与农村孩子的距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我想这应该也是更高层次的将数学与生活实战相结合。如学习《轴对轴》图形这节课时我将世界各地具有对称美建筑片和我国戏剧脸谱采撷制成课件,学习了《旋转》这节

知识后我编辑了一些学生触摸不到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图片,感受数学无穷魅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增添了一些数学的热爱,加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一听网络很多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就是“堵”,生怕影响孩子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网络。网络是一本百科全书,叶澜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种上庄稼。复习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后,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整十年要除以上4而整百年却要除以400?”我让大家自己到网上查阅,很快几个有电脑的孩子查来了并工工整整的抄在一张纸上,大家在争着抢着阅读着,研究着。再如复习有关时间单位的知识后我告诉同学们“扑克牌中有这样有趣的数学知识”。在54张牌中,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两张是副牌,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黑、红、梅、方代表春夏秋冬4季。每季是13个星期,扑克牌中每一花色正好是13张牌;每一季是91天,13张牌的点数相加正好是91.四种花色的点数加起来,再加上小王的一点;正好是365。如果再加上大王的一点,那就正好是闰年的366天数。扑克中的J、Q、K共12张牌,既表示一年有12个月,又表示太阳在一年中经过的12个星座。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课本之处的许多知识。几个上网偷菜的同学总是第一个发布消息,记得学了圆的认识之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第二天“偷菜”学生写了一大页答案;因为圆是圆的,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半径都相等。会滚、好拿;因为是圆的不用辨别方向就可以随意盖上,搬运方便。直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无论怎么旋转都不会掉下去。“井盖是圆的,这样才美观”爱美的说,圆的井盖利于搬运。爱劳动的说“圆的井盖在装卸的时候不至于失手掉下去。”“圆的井盖制作成本最低。”这人会控制成本,“圆的受力最均匀,所以最坚固。”物理家说。前面的几句是自己写的后面的是抄的,后来在我的帮助下修改了一下制成手抄报张贴到教室。到后来这个偷菜的学生不偷了,他说没意思,虽然说学习还不怎么好,但他爱上了学习。有时候学了一些我没让查资料学生就自发地查一些资料,如学习《比例》知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计算埃菲乐铁塔的实际高度,学生查阅了关于埃菲乐铁塔的知识,学到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后来教室里常会看到粘贴的学习资料。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还是那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是给他种满庄稼。我们就将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与方法种植到孩子的头脑中去。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2篇

论文

姓名:杨伊 职务:教研组长 职称: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单位:湖南省湘阴县城北学校 手机:*** 邮箱:419174670@qq.com

地址:湖南省湘阴县文星镇江东路城北学校邮编:414600 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湖南省湘阴县城北学校 杨伊

[内容摘要]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要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要深刻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其特点:主体性与灵活性、开放性与多元性、数学性与综合性、实践性与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想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会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综合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 键 词] 数学综合实践 特点 活动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运用的过程。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 2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那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呢?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与理解,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一、深刻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1、主体性与灵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通过数学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发展的基础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参与、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不仅要改变和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要注重活动范围的拓展,它不应局限在课堂,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可以是以课时,也可以是更多的时间,信息的采集有时可以延伸到课外的一天或几天,收集方式可以通过当堂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查询获得。例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1千米后,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可提示学生可以以距离(路程)和时间两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有多长,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体验方式,设计活动方案,最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设想,让他们放下课本,走出教室,真正去体验1千米有多长。这样的活动无疑是受学生欢迎的,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开放性与多元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了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设计“围墙与篱笆”的数学实践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设计围墙的位置、预算出砌围墙所需砖的块数以及考虑用那种材料 最省、那种方案围出的空地最大等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尽可能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是多元的,可以是动手操作、设计作业、小专题、小课题、数学讲座以及模拟现实等。无论何种形式,它都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

3、综合性与数学性。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同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例如,五年级学生在学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后,可组织学生到环卫设计部门和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思考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选最佳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估算、计算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立足综合性的同时,还要重点突出数学性,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 会。

4、实践性与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数学活动的实践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已摆在了数学教学的突出位置。可以这么说,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后,让学生进行用等长的小棒摆三角形活动,摆一个三角形要三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摆四个三角形呢?这样就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突出实践,加强感悟,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强调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操作”中学,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二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后,可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水果、最爱吃的菜,整理信息后制作统计表,这样在活动中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1、精心设计、调动热情,让学生想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精选题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经历和心里水平不同所决定的。例如,低年级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体味数学价值,整节课的教学充满情趣性。中高年级则更注重体会数学,因为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他们通过实验操 作、调查访问甚至课题研究,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二是结合教学内容精选题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而设计,体现材料的价值性、实践性,强调学用结合。例如,学习统计图时,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调查或收集有关数据:学校各班学生人数情况、我县交通、通讯等发展情况、工农业生产情况、家庭的水费开支情况等,然后把收集的信息整理设计成统计图表并分析。又如,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知识,也可以安排动手操作、实验、小制作、调查研究等数学实践活动。

2、教给方法、放手探究,让学生会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是为了不教。”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必须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数学实践能力,积累学习经验,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是学会计划。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所提出来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难度,不是靠几个算术式子就能解决的。对于较大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小课题研究,教师要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时首先考虑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二是学会分析和方法。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学生,必须在活动中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对于问题策略的学习,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大部分都是采用了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实验,通过实验对数据的统计得出结论,再让学生运用结论去研究新的问题。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统计·结论”、“猜想·验证·结论”、“调查·统计·结论”等多种问题策略,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三是学会合作与交流。教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之一。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独立思考、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感受成功。四是学会评价与反思。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评价自己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掌握情况,更要教学生学会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分析纷繁的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指导学习生活,树立应用意识,最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3篇

一、注重情境创设, 选好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在教学内容设计时, 教师应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 选一个合适的问题, 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寻找愿望, 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动力, 自发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讨活动中,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 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知识, 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 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北师大版第五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熟悉食堂午餐菜谱情境图, 说说图意, 引导学生发现此次活动的任务:“你能找到菜谱中蕴涵的数学问题吗?”然后放手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寻找菜谱中的数学信息, 尝试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 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更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方法指导, 开好题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主探索,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交流, 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合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计划, 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数学实践能力, 积累学习经验, 获得良好的感性体验, 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教授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淘气的校园》一课为例, 在选题时学生提出的信息比较多, 也很随意, 可以通过“议一议”这一环节, 讨论要找到淘气校园的数学问题, 需要怎么做?使学生意识到需要记录数学信息;然后通过问题“怎样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 讨论如何分工, 如何进行记录, 进一步明白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方案和步骤, 为后续综合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注重实际操作, 做好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日常的数学活动教学, 它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 不单单要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放手去做, 更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 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自主参与, 全过程参与, 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并照顾好所有的学生, 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重视全员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问题引领学生全员参与, 全程参与, 实践过程比较完整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调控, 使学生分工明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 防止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 又要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这样才会使每个人都有收获。还以《淘气的校园》为例, 在“做一做”的环节中先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学习任务, 再组织学生分小组找一找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找一找淘气校园操场上的数学信息, 引导观察教学楼以及操场周围的建筑物、旗杆都是什么形状的, 操场上有什么、有多少, 然后进行记录。最后结合学生个性化的记录,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全程全员的参与实际操作, 互相合作, 彼此启发, 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实施, 使思维实现质的飞跃, 更好地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 完成了新课程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目标。

(二) 学会独立思考

新课程总目标强调:“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发展创新意识。”独立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所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例如在上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图形中的规律》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图形、数, 多角度寻找关系, 加以对应。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思考的空间, 创新的余地, 激活学生的思维, 将会成为伸展儿童数学灵性的根基。

四、注重交流评价, 结好题

数学实践活动重视活动经验的累积, 它是一种缄默知识, 包含了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对数学美的体验, 也囊括了渗透于活动行为中的数学思考、数学观念、数学精神等, 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时对学生个体或群体解决问题的路径、质量、效果、自信心等进行反思评价至关重要, 它会使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会了数学地思考, 促成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实践智慧的生成。例如在教学《奥运中的数学》一课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同伴互评, 师生互评等。可以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可以说收获, 可以说困惑, 可以说……学生踊跃发言, 互相交流, 思维的火花不断地得到碰撞, 这样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地提升, 不断地转化, 达到学习的佳境, 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借鉴。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4篇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因之产生兴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本年度,本班根据季节的变换分别开展了《走进春天》、《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秋的变化、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

我们不能将学生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活动,实施全面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贴近生活,我们班还组织过《走进敬老院》的主题活动。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调查与研究,让学生了解敬老院的各种情况,了解老人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的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意识。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组织学生给老人讲故事、唱歌、打扫卫生等。这样既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让老人充分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为小学生献上自己的爱心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使素质教育由家庭向社会延伸,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實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可以说小学综合实践课光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与社会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5篇

武强县马头中心学校罗长海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尝试,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通过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

1、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

2、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发挥课程效应

民主确定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要“真实”,那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敢于突破陈旧,善于发表新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

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或写研究报告,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如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县城滏阳河中游地带,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滏阳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来,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随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整合各种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

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从整体上整合一切可被教育利用的社会资源,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和生活的弊端,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并举,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可操作性,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

我校从“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出发,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取得了显著了成效。首先我校将社会、科学、劳动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乃至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汇合于实践,如教学《校园植物知多少》这一课时,首先在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校园植物,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结合美术课的教学,可以给名片设计一个美丽的边框、背景,然后把制作完成的名片挂到植物上去。最后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张我最喜欢的校园植物统计图表。

四、构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维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可由学生自己做出,制定一定的主客观标准(自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别忘了指出别人的不足,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互评)。我们主要采用成功激励,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成功的喜悦(师评)。成果展示就是激励的一种具体体现。展示主要有演唱、朗诵、展览、交流等方式。如我校进行的“环保小报展”、“泥塑制作展”、“手工劳动展”等。主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把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成果与人分享。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比如我校举办的“只有一个地球”演讲比赛,主要是用语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激励使学生学会自信、学会自爱、学会自强。

总之,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应该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活动网络,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回归生活和社会”,成为一门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1.《新世纪教育现代化的使命》 楼世洲 主编

2.《教育原理》 孙喜亭 著

3.《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张华 著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尝试 第6篇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多种学习方法,促进多种能力提升。我们需要在语文学习中充分体现综合性特点,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多种学法的灵活配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整合,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素材,组织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语文能力,为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法结合引入生活活动整合全面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①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我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我们所组织的语文实践中,为了实现学生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语言积累、运用表达、搜集和整理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需要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不同模式的综合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加丰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率更加稳固,营造一个课堂之外的大课堂。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下几种做法,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用多变的学法激活课堂。

学习的方法很多种,听说读写思,唱画演议诵,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运用,但绝不是散乱的点状构图或者单一的线性流程,而是纵横交错的网络形态。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和观课议课活动中,我切实体会到学法综合性运用的益处。

我在执教一年级语文《特别的作业》这一课时,在学生充分学习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作为结课,只是修改了歌词,把学习的成果

写进歌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美丽的大自然里。桃花红又红呀,柳条多美丽,让我们用心来保护你。伴着熟悉的旋律,孩子们不一会就跟着唱起来,最后还尝试着自己修改歌词,唱出春天的美,唱出我们对春天的爱。这是一次读唱结合,更是一次读思结合,让学生在快乐 的氛围中学会用诗的语言表达,当然也是一种阅读和表达的有效结合。在执教《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切实体会到张衡对于星空的专注,我和孩子们分别扮演了爷爷和张衡,我们“爷孙俩”坐在一起,遥望夜空,讲述着我们祖先对于星星的研究和发现,想象着关于星空的美丽传说,孩子都听得陶醉了。最后,我问孩子们:夜深了,为什么还不去睡觉啊?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心空的浓烈兴趣:我有重大发现啦!我还要再看看呢!星空这么神奇,说不定我也能编出个故事来呢!这是读演思说的结合,生成了多么惬意的课堂啊!

我在执教二年级语文《我有一盒彩笔》时,在教学“诗画合一”这一环节中体现“诗中有画”,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诗句勾勒简单的图画,又要体现“画中有诗”,让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画面的补充创编一些诗句。因此,在学生细致读文之后,我指导学生抓住诗句中景物的具体颜色、形状和特点进行简笔画的描绘,实现朗读、理解和绘画结合。为了让画面更加丰富让学生进行补充,试着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体现了观察、想象和表达的结合。学生在多种学法的综合影响下,体会到了“诗画合一”的美好境界,再去读课文就颇有滋味了。这不又是思与读的结合了吗?

最近看到我校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海底“宁静却有声”的奇妙时,抓住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处,这位老师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体会“窃窃私语”的含义,进而和同桌展示一下什么叫“窃窃私语”,这是读演结合,进而让学生模仿出课文中出现的“啾啾”、“汪汪”、“嗡嗡”等声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这是课内外的结合,然后,让学生把这一切奇妙而丰富的体会运用“窃窃私语”的方式展读出来,这是悟读的结合,最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总分结构和排比句式写写自己的发现,这是读写思的结合,处处体现了学法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切实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有效的训练,这多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眼神里闪烁

着智慧的光芒。看到这一切,我想说,在我的课堂上,学以致用那是未来必须做的尝试。

二、用多彩的生活点缀课堂。

我们提倡营造大语文的学习氛围,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的学习,要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入课堂,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发现学习的新内容,补充学习的新资料,丰富学习的新角度,收获学习的新方法。

在低年级的字词学习中,我们总是把生活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词汇,指导学生学习在一定的语境下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新词,让学生体会原来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藏在平时的生活中啊!生活中识字也是低年级识字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外面的世界”这一主题单元中,每天都有孩子把自己发现的有生字的新词条制作成卡片,成为第二天开课的“营养早餐”,越来愈多的自主发现丰富了我们课堂学习的资料,更让孩子明白,原来课堂上的书本、周围熟悉的人们。生活的大环境都能够成为自己学习的源泉,原来语文无处不在。

而在执教每一次的开放单元时,我总是以文本话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学习语文的新天地。不论是“车的世界”还是“书的世界”,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去寻找更多学习的资源。

例如,一年级开放单元“车的世界”,学生除了通过学习文本中的汽车类型、名称、功能、构造等内容识字学词、丰富认知之外,我们还让学生自己寻找和车有关的、可以学习语文的资料,有的同学找到了各种交通标志,除了丰富大家的交通常识之外,自然认识了不少新字新词;有的同学搜集了许多世界名车的标志和名称,好像办了一个微型车展一样,让同学们在惊叹之余收获不少知识。

二年级的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更是一个亲近语文、亲近文字的好内容。文本内容中提出了有书的地方、书的分类、书的名称等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组织学习参观了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实地考察般地认知“书的世界”,同时又让学生组建图书角,在大家的“图书小世界”中认书名,识字学词;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学会借阅书籍,实现口语表达的训练;在互相的阅读分享中了解更多的优秀图书,激发阅读的兴趣。至此,我们才是真正打开了“书的世界”的大门,让孩子们可以徜徉其间,驻足品味。

而在一般的文本阅读学习中,我们也提倡用更多的相关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宽度和深度,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里收获累累硕果。我们在学习《特别的作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学会积累更多描述春天的词汇,在学生们品读了“粉红的桃花”、“细细的柳枝”等景物之外,我又出示了许多春天景物的图片,鼓励学生用“怎样的什么”这样的词汇来表达,紧接着用排比的句式进行综合,让学生积累词语、练习表达,这就是会观察生活的人学到的语文。而在学习《王冕学画》一课时,文中提到王冕仔细观察清晨傍晚、雨前雨后荷花的变化,我便把铺满荷叶的荷塘、开着各式荷花的荷塘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观察花叶的不同造型,尝试用排比句描述,再把阳光照耀下的荷花、雨后滴露的荷花分别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用对比的语句进行描述,学生才真正了解到荷花的造型各异、变化万千,要想画好是多么不容易啊,王冕的刻苦、勤奋就了然于心了!这是文本中的留白处,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有丰富的想象力去延伸,才会给学生更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说得出的语文素材,为学生的语文学生打开一片天。

三、用丰富的活动延伸课堂。

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配合,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我们的课程和教材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语文综合性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有效开展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让语文学习的内涵充实起来,方法灵活起来,成果丰富起来。

在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组织过灯谜游艺会的活动,结合元宵节的生活实际和学习主题,为了拓展民俗文化,丰富语文学习素材,特组织学生进行灯谜游艺活动,先由学生自主搜集灯谜,制作谜面。学生动员家长一起努力,搜集适合低年级儿童而又贴近实际的谜题,小手拉大手共同制作灯笼或者谜牌,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具体的实施活动中,我们把活动场地放在了开阔的操场上,自主设计猜灯谜游艺会的“曲折”路线,营造氛围,进而分组进行展示和猜谜活动,猜中者可以带走谜题,最终评出本班的“出谜王”和“猜谜王”。活动结束时,进行经验分享会,如何猜中谜题,借此对学生进行灯谜趣味知识的普及,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和民族文化的趣味。在活动中,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原来可以这么丰富有趣,既可以认识字词、学猜谜语,还可以了解故事、增长见识,在此后的活动中兴致盎然。

二年级时我们组织了玩具展览交流会。结合“我们的玩具和游戏”这一主题,分享童年的快乐。在具体的课文学习中逐渐领会如何介绍自己的玩具,有来历、有外形、有亲密的关系、有难忘的故事等,在具体的展览会前,布置孩子们挑选自己最想介绍给同学的一件玩具,准备好解说词,练习一下做介绍的相关程序和礼仪。在正式的活动中,有正式的主持人做开场介绍,主持典型介绍,组织全班分组交流和最终的讲解评选。在活动中,由于学生对交流的物品非常熟悉且感情深厚,讲解词说得非常好。在最后的自由参观环节中,孩子们好像真的走进了玩具市场,不时地谈论请教,教室里发出阵阵欢笑,这样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表达,锻炼了学生参与甚至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同时结合文本主题单元组织了天气预报播报活动,让学生在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自主汇报、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生活、感受乐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各种节日,组织祝福卡片制作活动,学生在绘制图文并茂的卡片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用各有特色的语言展示自己的心意,在此过程中陶冶审美情趣,促进情感交流。

在特色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每学期还有课文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故事背诵过关、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绘制图文日记等丰富的语文学习常规活动,在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激励和检阅,在充满了快乐和竞争力的活动中,孩子们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很显然这是课堂学习所答不到的。

总之,语文学习的资源非常广泛,语文学习的机遇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方法灵活多变,语文学习的快乐令人称羡。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是一个智慧的引领者,快乐的传播者,只要我们带着学生学会在语文天地中自由翱翔,那么,孩子们都会成为有着浓浓语文味的可爱天使,为我们播撒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7篇

目前,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难于设立跨学科的综合类或科技类活动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研活动,就面对全体学生的班级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体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活动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教育性是指活动课的内容应有鲜明的教育导向。即通过数学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为习惯等的教育。当前,还应突出反映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渗透“国情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望。

科学性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要,选择以扩大知识视野、拓宽认知领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渗透“科技意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实践性是指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学具制作、数学的实践与问题解决等,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思考性是指选择的内容不是课本知识机械的重复,而是它的引伸与发展。如计算技巧的传授,要注重思维训练,开发潜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以提高思维水平。

趣味性是针对活动课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智题趣解、数学游戏、智力竞赛等活动的开设,使学生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以培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自主性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8篇

一、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 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实践活动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实践操作型。操作材料是数学操作活动的载体。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合适且充分的操作活动材料,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累积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可操作的材料, 为每个学生思考提供活动材料。

2. 知识拓宽型。结合教材中某些内容, 适当加深和拓宽数学知识, 并引导学生运用它们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型。把基本的数学方法作为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的重要线索, 让学生通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懂得有条理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思考过程, 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4.社会调查型。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

1.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掘学生的潜能。小学生好奇心强, 抓住这一特征, 充分让他们动手拼、摆、折、分、数、画等一系列活动, 亲自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观感受,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实践活动有利于进行猜想的验证,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是一种带有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法, 教师必须尽量创造条件, 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推测, 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3.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参与暖情。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 以“动”促“思”, 将操作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 发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86-01

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数学课,但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该过程是围绕各个活动课题(或活动主题)的主要任务而展开的,一般地说实践活动的基本教学过程是:选择确定课题──制定活动方案──收集信息(或准备材料)──动手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总结评价。这里,“选择确定课题”实质上是对实践活动进行定向,包括激发实践活动意向、确定实践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明确实践活动目的、协定实践活动程序等;“表达陈述”是指将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成果用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展览等形式表示出来,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一般是撰写活动报告或活动体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包括过程总结、结果分析、交流甚至答辩等活动。对实践过程的总结,侧重在学生反思探究、实践中的得失,如。“我懂得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得失”、“我打算如何改进”等。

但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一定要局限于这几个步骤。有人把数学实践活动确定为五个步骤:材料准备、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可见,在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其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在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的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从学生熟悉的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计算”后,可实地测量操场的面积,或对生活用品进行估测;熟练了数的运算后可开展有关价格与购物的活动;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咨询、收集有关电话、手机话费等方面的信息,运用小学乘除法的有关知识及折扣知识等解决有关话费的系列问题等。

三、注重动手操作

人的创造潜能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发现结论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识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爱动,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性的这些天性,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中动手尝试,参与实践,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如在“数字的妙用”课上,我设计了“试一试施展你的创造才能”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调查了解、研究发展的数字编码知识,相互制作身份证,给听课的老师每人编一个号码,给全校学生编码等。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编码的认识,学生在动手尝试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

在学习统计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家禽和调查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等实例活动,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画“√”的方法记录调查获得的信息,学习用方块表示统计的对象和结果,通过“从图里你知道些什么?”“你还发现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感知怎样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从而做出判断。这样,学生在经历简单统计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又能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五、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估测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基本思考方法都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并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有关问题,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活动的落脚点。如把一角的硬币从空中向下自由落下,投掷20次,记录出现正、反面的次数,算出各占总投掷数的几分之几,再填入表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渗透“概率“思想。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10篇

实现目标: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的意识为重点,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为主线,积极探索适应课程改革及学情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实验证实,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知识,学习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触发点,对学好数学是有强烈而持久地推动作用。因此,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1.了解学生,引导兴趣、热情­

首先,调查、了解学生上课状态、作业情况、数学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其次,了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习惯;再次,掌握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预测课堂反映和评价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积极探索,从而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实现交接顺利过度。­

2.创设情景,培养兴趣、热情­

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及应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的各环节,有效的创设问题的情景,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目的。让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3.关注差异,发现兴趣、热情。­

初中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存在明显的倾向性。成绩优秀的,往往不满足于基础的知识,往往希望经过努力,去理解和掌握深层次的知识,但却常常忽略基础知识中包含的深层次知识;成绩较差的,面对问题,常产生畏难情绪,不知从何入手解决。针对学生情况,教学内容过多或过少,要求过低或过高,就会使学生因课前的求知期待得不到满足而影响学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简单的不愿做,难些的又做不来的局面。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有梯度的例题、习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达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目的。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鼓励他们“争先冒尖”。­

4.鼓励、赏识,激发兴趣、热情。­

我认为学生积极、主动参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师热情的鼓励、赏识。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热情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创造性的发现给予诚恳的表扬;(2)鼓励学生质疑,并虚心应对学生的质疑,做到诲人不倦;(3)鼓励学生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要会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道理;(4)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善待学生的幼稚,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通过教师口头语言、表情、书面语言的不断确认和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养成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是学生积极能动地进行实践活动。只有自主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针对学生学习的被动、自主能力缺失、学习效率低的现象,我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的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我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措施激发学生“想学”、“想学好”的动机。­

2.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目的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每学段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如学习习近平行线的判定、性质时,让学生明确,除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归纳过程外,还要进一步地“说理”。­

3.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心里要装着学生,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二是“发展”,即学生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

4.研究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准备策略。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精心备课。如,这堂课可怎样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在活动中怎样评价和调控等。同时,还要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从而为下堂课的教学做好备课的准备。(2)实施策略。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一确保课堂气氛活而不、张弛有度,既紧张又放松;二教学语言有逻辑性、趣味性、生动形象,教学节奏和容量要适度;三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提高;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及科学有效的教学、学习方法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使学生体验课堂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快乐。(3)评价策略。采用“质”与“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等方法体现“质”;通过阶段性测试等方法体现“量”。作业评价分“甲”“乙”“丙”三个等级,既评价做题的准确性,又关注书写的认真、整洁程度及规范性,允许学生修正,获得第二次批改的机会,进而提档升级。­

三、注重探究解题方向,训练正确的解题策略­

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解题的质量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帮助学生探究“从何处入手”、“向何方前进”的问题。为此,在指导学生解题方向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经历以下思维过程:(1)从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出发,寻求有价值的信息,采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即逆推法),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具体的解题行动方向;(2)从多种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最简捷的途径,得到最优的解法;(3)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反思思维过程,不断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

上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及其策略探究下一篇: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形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