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镇建设校园文化合同书

2024-09-18

教育强镇建设校园文化合同书(精选9篇)

教育强镇建设校园文化合同书 第1篇

校园文化建设合同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特签订以下合同:

一、项目摘要: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内容及要求,设计、制作、安装校园文化。

二、项目内容:

1、教室内黑板报广告(不干胶);

2、各类管理制度(木板底、塑料饰边);

3、钛金字;

4、创强工作建筑对比图(加铁脚);

5、班风标语(KT板、不干胶);

6、行为规范(KT板、不干胶);

7、中小学生守则(KT板、不干胶)等一批校园文化(附项目表)

三、项目要求:

1、安装前,乙方应事先确认甲方的各种墙体状况。材料使用前,乙方确认材料无质量问题,否则验收时,所发现的材料缺陷和质量问题,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负责赔偿。

2、乙方在安装校园文化过程中必须按标准的工艺和程序进行,不得偷工减料,不得污损、毁坏甲方屋内和周围环境的任何设施,如果造成不可复原的损坏,乙方要承担赔偿和修复的全部费用。

3、乙方自己准备专业工具和人员,并注意人身安全。特别是高空作业,如果因乙方自己的过失和错误,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由乙方自己承担。

4、甲方组织人员验收,如安装达不到合格要求,甲方有权拒付工费,乙方要承担因返工造成的所有工费和用料的全部费用,而且返工必须使用原品牌和质量的材料。

四、付款方式:校园文化安装完工后,经甲方验收合格,付给乙方全部安装款的80%,余下安装款2012年8月20日前一次性付清全部工程款。乙方要为甲方开具税务发票,否则,甲方有权拒绝支付工程款。

五、其它问题: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年月日年月日

教育强镇建设校园文化合同书 第2篇

——田坝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案例材料

为打造亮丽田坝,建设乐和家园,凸显文化亮点,近年来,田坝镇党委政府坚持经济文化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加快了 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

田坝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有着自己的特色。2006年获“民间故事之乡”荣誉称号;2009年,获县“示范综合文化站”荣誉称号。该镇的主要做法梳理如下:

一.高度重视 理清思路 “两手齐抓”有保障

在具体工作中,该镇党政一把手坚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手抓,成立了宣传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宣传文化工作计划目标,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文化站长天天抓。一是把文化工作列入了全镇“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镇党委、政府的考核目标,每年都作为政府对各村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写入考评责任状;二是文化事业经费全部落实,把文化活动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与镇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三是文化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和经费得到保证,现有编制2人,每年经费投入10万元左右,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和办公场所。

二、加大投入,广建阵地,“三看一听”有场地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田坝镇在县委宣传部、文体广新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百多万元,建成2个标准化的塑胶灯光篮球场和1个标准化网球场。目前,该镇综合文化站健身设备安装齐全,健身活动可用面积达到2800多平方米,站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教室、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大众棋牌室、广播中心机房、老年大学办公室、文体协会办公室等功能齐全,室内室外宣传橱窗图文并茂。镇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其中:图书阅览室面积58平方米,藏书3000册,可以同时容纳30多人阅览,并设专职图书管理员,每天8小时对外开放,极大地方便机关干部及群众查阅相关资料;棋牌室活动面积200多平方米,其它活动室面积360平方米,充分展现了我镇文化发展的良好形象。同时,镇辖16个村,也都实现了“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正在普及,有效地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推动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项文化事业的积极性。

三、主抓队伍,力促活动,“吹拉弹唱”有生气

田坝镇始终把抓文艺队伍、搞群众活动作为繁荣文化事业的关键。该镇以文化站为主体,机关、部门、企业为骨干,社区和村为依托,社会文化爱好者为补充的队伍体系,组建了腰鼓队、太极拳、木兰拳、坝坝舞、篮球队、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棋、连箫、龙船、狮舞、唢呐、民间技艺、老年活动等10多个文体队伍,发展文体协会会员300余人,其中退休职工130多人,全镇基本形成小型文体活动经常抓、阵地活动天天有、节庆活动常年搞的文体氛围。

如此多的文体队伍,为了鼓励和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文化站制定了活动计划,并以文件形式发送至各队负责人,每月抽出三支队伍各自组建四个小组进行集中表演或比赛,评出优胜优秀奖。自2006年至今,每逢“七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都举行了大型文艺演出,每场演出都吸引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近三千人观看。走出了一条“党委政府牵头、文化站组织、相关单位参与、干部群众同乐”的文化活动新路子。另外,该镇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帮乡扶贫单位审计局、统计局、司法局及邻近的沙坨、尖山、中岗等各边界乡镇开展文体交流活动,并积极组队参加县上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2009年10月,组队参加“云巫奉”边贸乡镇篮球运动会,获得“优秀组织奖”;2011年5月,该镇木兰拳队在巫溪县首届木兰拳运动会暨渝陕周边片区木兰拳邀请赛中获优秀奖。自塑胶篮球场建起之后,民众自发的及乡镇组织的篮球比赛不计其数,几乎每天能看到活跃在篮球场上的社会群众。

四、强化管理,完善制度,设备设施有归口

田坝镇综合文化站先后制定了《健身广场使用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读者规则》、《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制度》、《老年活动规章制度》、《田坝镇文体器材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10余项。宣传委员认真履职,文化站长管理到位,既有规章制度又有活动计划和记录,真正做到了管理制度强管理、文化阵地抓文化。

五、打造品牌,创新方法,“田坝模式”有奔头

按照“免费开放,服务群众”的原则,田坝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公益文化事业重点项目,努力打造“民间故事之乡”这一特色项目。(建议在怎样打造故事之乡上作一些具体阐述,不然会显得很空)

如今的田坝,参加活动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搬弄是非的少了;友爱互助的多了,只讲索取的少了。群众的文化热情越来越高,文化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乐和文明的新景象。该镇社区居民刘守国曾因沉迷于麻将,夫妻吵吵嚷嚷,不得安宁,随着田坝镇综合文化站各类设施的完善,在同伴的带领下练练拳、下下棋、跳跳舞、看看书,文化生活丰富了,身体更好了、家庭生活也更和睦了,这样的事例在田坝举不胜举。在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让先进文化走进农村、让广大农村盛吹文明之风,是又好又快推进新农

文化强镇创建 第3篇

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开展“浙江省文化强镇”创建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报如下:

一、创建评选范围:符合条件的乡镇

二、创建评选标准:

1、重视文化建设;

2、设施设备齐全;

3、活动丰富经常;

4、注重遗产保护;

5、队伍稳定活跃;

6、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7、管理科学规范

三、名额分配

今年全省计划创建评选“浙江省文化强镇”30个。原则上各县(市、区)只能申报1个。

四、申报要求

1、申报时间:按标准填写申报材料,经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于8月31日前报省文化厅。

2、材料要求:(1)创建单位申报表、工作总结,一式两份;(2)照片等其他证明材料,一式一份。申报“浙江省文化强镇”的,还需提供反映当地文化建设情况的光盘;(3)申报材料准确、翔实、完整。

五、有关准备工作

1、七方面的创建评选要求有原始记录、照片、清单、情况说明,汇编成册。

2、做一张反映全镇文化建设情况的光盘

3、相关硬件设施的增配

六、人员及经费安排

1、陈文娟总牵头负责,具体由宣传社事办线内部调剂。陈平儿、孙莹为责任人,负责落实这项工作。

2、光盘制作需经费8000元。

3、购买图书1000册,需15000元。

七、其他

创建教育强镇 第4篇

——四会市罗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申报单位: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申报时间:2010年9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第1页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第2 页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合力创建教育强镇…………… 第2 页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发展 ………………………… 第3页

1、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第3页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第3页

(三)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3页

1、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整合 ……………………………… 第4 页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第5页

3、建设平安校园,创设平安环境……………………………… 第5页

4、尊师重教,营造良好氛围…………………………………… 第6页

5、实施信息化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第7页

(四)均衡发展教育,多层次教育同步发展……………………第7页

1、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第7页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第8页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第9页

4、广泛开展社区教育…………………………………………… 第9页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水平…………………… 第10页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第10页

2、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第11页

3、积极提高教师福利,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 第11页

(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第12页

1、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第12页

2、狠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13页

3、抓好体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14页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第15页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第15页

四、自评结果…………………………………………………….第16页

创建教育强镇 促进教育跨越发展

——四会市罗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罗源镇位于四会市北部,由于地貌特殊,三面环山,形似盘地罗纳五水之源,故称罗源。全镇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有56条自然村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30人。其中外来人员328人。

罗源镇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被评为省文明镇,时任省委书记的谢非同志多次到罗源镇调研,并号召全省向罗源学习,罗源镇成为了当时的“岭南明珠”。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动,罗源镇经济社会发展已初具规模,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功能较全,是四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次中心,现已发展成为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城镇。2009年,全镇实现GDP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规模工业总产值4.975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税收入库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再次实现两年翻一番;人均财政收入2215元,比全市人均财政收入1839元多376元,名列四会市前茅。

近年来,罗源镇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强镇战略,以创建省教育强

镇为契机,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提高师资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配臵,育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我镇原有3所完小,一所初级中学,经布局调整后,整合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师44人,学生535人;幼儿园1所,入园幼儿149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212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合力创建教育强镇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教育工作会议制度,专门研究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订解决方案。“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我镇党委、政府的坚强信念,“重教兴学,科教兴镇”已成为我镇领导班子共识。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办学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010年初,我镇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后,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创建教育强镇的动员大会并组织镇村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提高干群对“创强”的认识,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吴楚敏为组长、镇长梁海连为副组长、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职办公室,并制订《罗源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

案》。三是组织镇“创强办”成员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学习取经,明确做法,增强信心,创新思路。四是充分利用本镇的宣传媒体,以悬挂标语、派发传单等手段,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宣传到各村、居委会、学校,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发展

1、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以重教为先,以兴教为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一是对教育的投入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市、镇财政对我镇教育拨款分别为223万元、245万元、263万元;二是生均教育事业费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生均教育事业费依次为1950元、3232元、4040元;三是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625元、700元、710元。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我镇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镇领导主动联系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2006年广州杰伟公司出资30多万元为洞心小学进行教学楼翻新;2007年、2008年佛山企业家冯绍泉先生为中小学捐赠了

价值约15万元的设备设施;2009年企业家叶伟光先生为学校捐赠了一批办公设备、杰伟公司分别为学校捐赠了办公设备脑。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大力支持,使我镇的办学育人环境跃上新水平。

(三)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整合。

我镇学校布局调整有“起步早、力度大”特点。2000年前,镇内原有5所小学,1所中学,学校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所欠缺,设备落后,专业教师缺乏,素质教育难以开展。2000年初,镇委、镇政府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按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从办优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制订了《罗源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对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且分散偏小的学校进行全面调整,规划将全镇5所村办小学进行合并。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向群众讲明布局调整的意义;二是落实“三对一”责任制,即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教师负责做通一名需撤并学校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三是落实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政策,减轻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解决边远学生学习、生活、交通等问题。通过落实布局调整政策,2000年9月,圆满完成了第一轮的布局调整工作,共撤并了2所村办小学,将原有的新丰小学合并至石寨小学、将红旗小学合并至洞心小学。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初步实现了规模办学设想。为进一步优化整

合教育资源,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打下基础,为了创建省教育强镇,我镇实施了第二轮学校布局调整。为了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镇委书记吴楚敏,镇长梁海连亲自带领班子成员、村委干部挨家挨户深入细致地做家长思想工作,通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8月顺利将罗源中学、中心小学、洞心小学全部合并至石寨小学,整合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我镇教育资源的配臵,全面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档次、品位和水平,为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近年来,我镇把建设规范化学校作为提高我镇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来抓,对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都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3、建设平安校园,创设平安环境。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镇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成立了以镇委书记吴楚敏为组长,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文化中心、工商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学校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罗源镇平安学校建设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综治办、司法所对全镇重点人群进行监控;派出所每天上学、放学时段派出警员在学校门口及路口布防。此外,我镇还

加大校园安全工作投入,先后投入5万元为罗源学校、中心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添臵了技防器材,并聘请了4名专职保安;其次,2007至2009镇投入32万元,用于小学自来水安装、添臵课桌椅和改建幼儿园;2010年镇投入650多万元作为创强资金,新建罗源学校综合楼1栋,面积880平方米;投入87.13万元安装防雷设施和消防设备;投入388.82元改造200米运动场。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多年来我镇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为学生安心学习创设了和谐、平安环境。

4、尊师重教,营造良好氛围。

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和春节教师座谈会,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把优秀教师推选为镇、市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同时每逢中秋节、教师节、春节等节日,镇领导都为全镇教职工送上礼品、慰问金,让教师感受党委政府的关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冯绍泉先生近三年每年教师节筹集10000元资金,用于慰问教师。我镇在生活上对教职工给予关怀,关心患病、离退休和贫困教师的生活,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购买医疗保险。罗源镇镇委、镇政府一直认为“教育无小事”,发现教育问题就立即研究解决。如:2007年中心小学、石寨小学、洞心小学教师宿舍还没有安装自来水,给教师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

便,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及时安排资金5万元为学校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教师用水困难的问题。2008年分管教育的领导到中学和小学调研时发现部分教室课桌椅破旧且没有风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镇委领导及时争取到佛山企业家冯绍泉先生的支持为学校添臵了价值1.5万元的课桌椅凳和风扇,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2009年我镇积极争取省财政厅教育扶持资金10万元,用于中心小学校园广场建设,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环境。

5、实施信息化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

在市教育局支持和指导下,我镇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扎实搞好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设,按高标准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经过短短三年的努力,我镇的信息化建设在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整体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学校建立了校园网,计算机拥有量为12台/百人,按市要求,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45岁以上教师基本会操作计算机,76%的学科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7%。

(四)均衡发展教育,多层次教育同步发展

建设教育强镇必须坚持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抓好学龄前三年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镇制订了《中小学防流控辍措施》,把防辍控流纳入党政主要领导考核范围,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严禁开除学生,落实各种帮教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学生的辍学率,其中初中控制在1.2%以下,小学控制在0.2%以内。由于几年来都注重对学校“防控”工作的监督,很好的巩固了就读率。二是严格落实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得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同时督促各中、小学切实做好非“低保”困难的子女助学工作,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2007年至今,我镇没有出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四是积极开展奖教奖学活动。2003年澳门同胞江全先生在我镇设立了奖教奖学基金,七年来共奖励优秀教师55人次,奖金5.5万元,奖励优秀学生102人次,奖金2.04万元。2007年广东省四会监狱团委在我镇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共扶持了10名困难学生。五是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制订了《关于外来工子女就读我镇学校的意见》,规定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三年来共解决了18名外来工子女读书问题。2007—2009学,全镇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7.7%,小学适龄儿童入

学率、初中入学率都达100%,小学毕业率100%,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8%,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98.2%。高中毛入学率87.05%。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牵线搭桥,共筹得资金30多万元,于2007年2月新建了罗源镇中心幼儿园,改善了原镇中心幼儿园落后的办学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从制度上加大了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保证了办园质量,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近三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逐年上升,2010年达87.7%以上。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我镇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1988年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成人文化学校教学大楼。我镇还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辐射各村、各单位、各企业,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坚持以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与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有效地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的素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每年都至少开办3个以上的长班,三年培训达多

5523人次,培训面达到39.4%以上。1996年,我镇成校被评为“四会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10年9月被评为“肇庆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4、广泛开展社区教育

我镇结合实际,以社区为依托,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教育。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力度。近年来,我镇高标准新建了罗源文化中心,设施配套完善,为全镇群众、外来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2008年镇文化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一级文化站”,成为我市唯一的一级文化站。二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单位、书香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群众的荣辱观、家庭美德、文明礼仪教育;以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创建活动为契机,对群众进行现代新公民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三是丰富群众文娱活动。我镇每年利用各种节日举办各种体育竞赛、书画展览、征文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广大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营造了我镇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水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保障。我镇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它作为创建教育强镇的重中之重来抓。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为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我镇每年都开展“爱与责任”为中心的一系列主题教育。组织全体教师重点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并撰写心得体会。镇每年专门召开2次师德交流会,搭建交流平台,让广大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对师德建设不达标的,取消当年的年终优秀考评并全镇通报。通过狠抓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职业修养,树立了人民教师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何锡桃、邓杏颜、伍尚平、江伙生、黄成康等老师被评为四会市先进德育工作者光荣称号。

2、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我镇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共有15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2人参加市校长培训班学习,其中中心小学朵应衡校长2007年9月参加了肇庆市小学名校长培训班。通过培训,一批有特色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目前,我镇小学有专任教师28人,学历达标率达100%,大专或以上学历19人,大专率67.8%,本科7.14%;研究生2人,占3.48%;中学专任教师15人,学历达标率达100%,本科率是40%。

3、积极提高教师福利,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我镇教师工资统一由市财政按时足额统发。2008年起全市教师的工资实现了高水平的“两个相当”,实现了教师的工资与公务员的工资相当,全市教师的平均年工资达到55956元,排在肇庆市各县市区的前列。镇财政积极落实好教师节假日慰问金、奖教奖学金等各种教师福利待遇。2008年,教师节假日津贴与公务员同标准同步发放,全镇教师福利待遇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每年的教师节、春节,镇政府均拨出专款用于慰问在职、离退休教师,并隆重表彰、奖励先进教育工作者。其次,镇政府还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体检。2000年以来,我镇多次被评为四会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建设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同时,我们从素质教育入手,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推动我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1、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探索德育新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健全了团委会、学生会、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

合”教育网络,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军训、升旗仪式训练、学雷锋活动、每日一语、到敬老院慰问服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积极举办“反对邪教、拒绝吸毒”宣传图片展览、“6.26国际禁毒日”专题宣传教育,使学生受到警戒教育。三是充分挖掘地方德育素材。在我镇敬老院设立德育基地,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具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就显得日益重要。我镇根据学校实际,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几年来,我镇学生违法犯罪率为0。

2、狠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几年来,我镇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积极推广课改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2007年我镇组织学校领导和骨干老师到广州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越秀区登峰小学参观学习。2008年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领导两次带骨干教师到我镇指导教学工作,还捐赠了价值约50万元的电教设备。2007—200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还组织学生到我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

对全镇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辅导。我镇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和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从2007年起,我镇小学开展了“嫁接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专题实验。有效解决了“满堂灌”的问题。2007—2009年,全镇小学的质检成绩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市的要求;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亦不断提高,中考成绩处于全市的中上水平。另外,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有21项,其中,获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15项。特别是石寨小学黄诗琪同学参加2008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二等奖。

3、抓好体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镇各中小学在抓好主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和一届中小学运动会。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各中小学校认真抓好“两课两操两活动”“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针对学生特点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近三年,我镇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年分别为97.2%、96.7、96.9,优秀率年为25.4%、27.6、30.1;初中体育课考核合格率达98.4%、98.3、97.6,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8.0%、97.6、97.3,体质健康优秀率35.0%、35.4、38.3。近年来,我镇各中

小学特别重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经常开展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学生的艺术作品屡获奖励。我镇中学、中心小学在2007年四会市第六届校园艺术节、2009年四会市第七届校园艺术节都获得铜奖。并有15名同学在艺术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项目获得一、二、三等奖。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我镇不断完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网络,加强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逐步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新局面。近几年,我镇教育教学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题立项2个,其中县级1个,镇级1个。近三年我镇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43篇,其中省级5篇、市级38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2篇。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创建省教育强镇,我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镇教育正在大踏步向规划范、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镇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2、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细化。

3、教研相结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4、教育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我镇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各项必达条件全部达标,自评得分为 496分,占总分值的99.2%。我们认为,罗源镇已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予以督导验收。

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促教育和谐 创教育强镇 第5篇

创教育强镇

“教育创强”,责无旁贷。我校广大教职工将发扬“两基”攻坚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全力开展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在此,我代表华东中学全体教职工作如下表态:

一、把教职工思想认识统一到镇委、镇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

“创强”是县委、政府的号召,也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以“创强”为抓手,实现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对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我校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将教育强镇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及时处理和解决存在的难题,以确保创强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二、宣传再发动,营造合力兴教的良好氛围

发挥舆论宣传作用,进一步动员全镇力量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让教育优先的战略深入人心。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党员教师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人人参与教育强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把“教育创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具体的“创强”过程中,力求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位,为教育创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外部条件。重点是做到“三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对工作任务实行倒计时安排,层层分解,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

教育强镇宣传口号 第6篇

建设教育强镇宣传口号

1、创建教育强镇,造福大束人民

2、富不读书,富不长久;穷不读书,穷根难断

3、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

4、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孩子的未来

5、家有小洋房,不如培养成才郎

6、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

7、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8、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全力建设教育强镇

9、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教育强镇

10、创建教育强镇,构建和谐社会

11、创建教育强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

13、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教育创强,全民有责

14、千家万户关爱孩子,万众一心支持教育

15、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6、发展特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17、加强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共创教育强镇

18、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构建全面教育体系

创省级教育强镇 促教育均衡发展 第7篇

——杜步镇申报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阳山县的东南部,全镇区域面积152.86平方公里,总人口31130人,下辖8个村委会,镇内交通便利,青连高速道横贯本镇。目前,我镇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有初中生1240人;小学生1339人;幼儿园362人。全镇共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

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战略,全镇人民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区域生产总值4.4亿元。在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我镇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教育综合实力明显进步。2009年,我镇成功创建成为清远市教育强镇。目前,我镇各类教育已逐步形成了协调、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几年,镇政府先后获得“清远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县先进单位”、“ 县综治维稳先进单位”、“ 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确立了“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

一是教育工作优先考虑。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每年主持召开2次以上研究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学校描绘教育的美好蓝图。杜步镇党政领导班子经常参加杜步镇各中小学的开学典礼,给我镇中小学的全体师生送去了亲切的问候,向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致以崇高敬意。

二是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我镇制订了《杜步镇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把教育发展作为镇、村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落实学校的中长远发展规划,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每年主持召开2次以上研究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经常深入学校检查,现场办公、指导、帮助学校描绘教育的美好蓝图。

三是教育用地优先考虑。近年来,我镇在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征用土地8671平方米,扩建中心小学运动场及综合楼的建设,切实解决了学校用地问题,确保了教育用地优先保障。同时,扩大办学规模,增加规划建设开办了杜步中心幼儿园,确保在我镇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

四是教育经费优先投入。我镇是发展中的乡镇,经济仍欠发达,但是,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宁可放弃其它项目的建设,也要把资金转移到教育方面,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08-2010年来,镇投入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做 到逐年增长。2010年以来,我镇开展创强工作,投入了资金超过1000多万元。

(二)各级部门团结协作,狠抓创强工作落实。

自开展创强工作开始,镇党委、政府为了加强领导,统一部署,便于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学校及镇七所八站为成员的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制定了《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和《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日程安排表》,并对“创强”工作责任加以分解细化,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建立镇、部门、村、学校的创强工作网络,全镇各条战线、各村、各校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分线包干,责任到人,形成党政、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同时要求创强办积极加强与各方的协调、沟通,凝聚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大力营造创强氛围。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强”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除了召开创强动员大会,利用平时会议强调创强工作以外,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全方位地宣传“创强”活动,制作大型户外“创强宣传牌”1幅,悬挂横幅15多条,标语10多条;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校迅通、板报专栏等进行宣传;村、学校分别召开“创强”动员会、座谈会,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

(四)切实为教师谋福利,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多年来,我镇非常重视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温馨的工作和生 活环境。一是切实做好安居工程。历年来,我镇通过政府主导,各方支持,教师住房已基本解决。二是大力实施奖励机制。按照《杜步镇奖教奖学方案》,我镇自2009年以来,每年均拨出5多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节日慰问教师。三是为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我镇每年为全体教师免费体检一次。四是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我镇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建设杜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镇每一年教师节都大张旗鼓地表彰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与单位,在全镇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五是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凡事关民生、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都邀请各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参加,为教师创造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和平台。目前,我镇教师当选县人大代表1名,镇人大代表3名,党代表5名。

(五)积极筹集教育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我镇历届政府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对教育有着深厚的情愫,除了积极投入教育经费以外,还积极引导社会热心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倾力支持教育。杜步镇企业家何绍永先生捐资80多万元兴建一栋综合楼及学校地砖的铺设;2011年,我镇通过与澳门街坊协会的积极联系,投入3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新建一栋新教学楼;通过与珠江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宋嘉奇的联系,积极联系到热心团体投入9万多元改造了独树教学点,使到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六)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我镇党委政府一直以办强办优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 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前几年,我镇有公办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1所,民办幼儿园1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不均衡性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整合教育资源。为此,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多次召开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听证会,制定《杜步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把生源少、条件差的“麻雀学校”撤并。按照布局调整方案,2007年撤消丘屋、沙坑、深坑小学,把丘屋、沙坑、深坑小学的学生并入中心小学就读。2008年秋,湟川、石溪、东江、独树4所村级小学撤高留低,五、六年级学生集中中心小学就读;2009年将1所完全小学附设初中班学生撤并到杜步中学就读; 2011年秋,山坪小学撤高留低,五、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在原丘屋小学(已撤并)创办一所杜步小学中心幼儿园,全镇形成了合理的学校布局,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和优化。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促教育持续发展。

一是注重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对此,镇党委政府对学校内部管理时刻关注,切实推进校长目标考核制度,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不断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要求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强化五种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岗位意识、民主意识。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镇历来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我镇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要求,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科学安排培训课程和内容,以杜步中学、中心小学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教研员作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推动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班、提高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优秀教师等事迹,强化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塑师德,树新风”等教育活动,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另外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其次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我镇已打造了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较高、勇挑重担、勤于探索的教师队伍。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全镇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市级报刊发表论文2篇,获县级奖励论文13篇。全镇教师在教改教研中获县级奖励16人次,市级奖励4人次,省级3人次。

(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我镇为了加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教师“教好,教会”,学生“学好、学会”这一目标。同时,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打造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幸福一生奠定基础,我镇要求全镇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加强学生的德育、学习与个性特长的培养作出具体的要求。

1、多渠道增强学生德育实效性。

我镇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探索创新德育的新模式、新思路。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和完善了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镇中小学开展了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各校均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邀请他们每学期到学校进行两次以上的法律讲座;通过晨会、国旗下讲话,清明节到革命烈士墓扫墓,“五四”青年节的文艺汇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理想前途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充分发掘乡土德育素材。我镇在杜步敬老院等地设立德育基地,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我镇各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2010学,我镇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为95.9 %,小学生为93.2%,小学生的后进生转化率为95.1%,中学生的后进生转化率为89.4%,全镇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狠抓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镇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一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单向、封闭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二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学习潜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注入活力和生机。2010学,我镇小学毕业生语文、数学、英语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1.1%,89.2%,89.7 %,初中毕业生考试全科合格率为82.7%。多年来,我镇中考成绩均排在全县乡镇初级中学的前茅。

3、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我镇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努力拓展各种有效的途径,遵循“三结合”的教学原则,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一是“课外活动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和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具有专长的学生。中心小学注重开展第二课堂的拓展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我镇各校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注重加强课内知识在课外的延伸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 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三是“开展有益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各校均建立了劳动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电脑操作、劳动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陶冶个人情操,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了个性。四是重视艺术教育,发挥美育功能,注意发展学生特长。中小学各成立有舞蹈队、音乐和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普及面广。每年“六一”、“元旦”均举行文艺汇演,艺术教育成绩显著。2008年,我镇小学邓美玲、陈房妹同学参加清远市小学生首届“清实杯”科技知识系列活动之科普征文比赛,荣获三等奖。在阳山举行“聚龙杯”青少年书画大赛中,我镇学校的何嘉怡、刘剑欣获优秀奖。

(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幸福和谐杜步

1、幼儿教育发展良好。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镇重视抓好学前教育,目前,我镇有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一是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让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我镇按县教育局的布置与要求,组织安排学前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全体学前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细化管理。我镇切实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做到管理精细化。四是聘任专业人才。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我镇聘任了一部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幼儿园,增强了学前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五是与阳山县第二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县二 幼骨干教师到杜步中心幼儿园进行日常工作、生活的指导。目前,我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415人,入园人数328人,入学率79%。

2、基础教育巩固提高。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大力抓好九年义务教育。一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动员,切实加强“防流控辍”工作,落实各种帮教措施,确保入学率和巩固率。二是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镇常抓不懈,把“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目标,各村、学校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临时监护人密切联系,做到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三是我镇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法规,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读书问题,每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优质学位,确保了外来适龄儿童入学,让他们享受同等教育。我镇各校努力树立服务意识,转换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均享受到平等教育,由于措施得当,取得明显效果。全镇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3%,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3、成人教育不断扩大。

我镇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方针不动摇,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 合、学校教育形式与其他学科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镇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在杜步镇中心小学、石溪村委会设立2个成人教育培训点,开设了计算机、水果种植等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多类型的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实用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从业知识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009年以来,我镇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共1836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劳动力的技术素养和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创造经济价值。如养猪、沙糖桔等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以在家创业为主打的种养精英,现在杜步镇旱坑村、大路村、东江村、东山村等村都有养猪场、养鸡场;每个村小组柑桔年年丰收,民收入年年增加。

4、社区教育逐步完善。

在创设良好的农村人文环境的同时,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举办图片展览、读书活动及各类竞赛,组织青少年参加德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开展村民文化活动。我镇每年利用节假日举行大型篮球赛、象棋赛等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广大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开展老人文化教育活动。全镇各村文化活动场所基本开辟了专门的老人活动区域。杜步村、东江村、石溪康西烙等村,建设了文化室、篮球场、老人活动场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高雅文明的娱乐休闲场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体活动。近年来,我镇各村文化体育 事业快速发展,构建了全民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自开展创强工作以来,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镇人民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一些薄弱环节:①、村级教学设施设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③、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比例偏低,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为新起点,继续坚持“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依法办学,科学育人,创新发展。我们将按照教育均衡化、现代化、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的思路,通过以下措施改进、完善。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使杜步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二)继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造就更多更好的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教育水平。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

(三)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着力建设规范化、优质化学校,以改革促发展。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标准,我们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自查自评,必达条件已达标,结果为:政府责任150分,支持教育126分,发展水平212分,奖励得分0分,合计得分488分,占总分值97.6%,已经达到了省教育强镇的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对我镇进行督导验收。

朱芦镇旅游强镇建设自查报告 第8篇

朱芦镇位于临沂临港产业区东北8公里处,全镇共有26个行政村,3.6万口人,土地总面积75.8平方公里,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红色胜地、兵圣文化、生态景观、观光农业为一体,是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近年来,该镇按照“一山一水一圣人,建设山水生态朱芦”旅游开发理念,不断推进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发展和壮大。

一是搞好旅游总体规划。朱芦镇在产业区总体空间规划上定位为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区,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请专家聘高手,对全镇旅游业进行专项规划设计,重点打造以甲子山、彩沟、云蒙山仙人洞、绣针河湿地、大山水库水上乐园为主的生态景观;以甲子山孙膑洞、云蒙山鬼谷子庙为主的兵圣文化;以忠烈祠、英雄山、甲子山战役旧址为主的红色胜地;以刘家彩茶园、石场蔬菜为主的观光农业以及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式旅游,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阳光产业培育、发展、壮大。

二是抓好旅游宣传推介工作。把旅游业列为资源招商的一项重要产业,投资3万元印制了旅游宣传推介画册,搞好与招商引资的结合文章,强力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同时,镇上以新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动员和引导居民建设生态宜居型旅游村庄,让广大群众当好旅游开发的宣传员,在全社会形成旅游开发人人参与,旅游宣传人人有责的生动局面。

三是切实抓好生态旅游资源的培育工作。镇党委政府按照“生态朱芦”的旅游发展定位,结合春季植树造林、夏季雨季造林,切实抓好山体绿化、沿海防护林建设及封山育林工作。近3年来,先后完成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以彩沟、孙膑洞、云蒙山为主的山体绿化6000亩,封山育林1.6万亩,绿色生态朱芦建设大见成效。

四是抓好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服务工作。立足当地特色,精心规划培育,大力发展生态绿茶、有机蛋品、无公害山鸡及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丰富了当地的旅游文化产品。进一步培植壮大了以昌达丝绸、金典坚果、金田玩具、石材加工为主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旅游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五是抓好重点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按照区、镇总体旅游规划,重点抓好甲子山彩沟、孙膑洞生态旅游开发,打造七彩涧、孙膑庙等人文景点;按照以水养旅的理念,积极规划筹建千亩绣针河湿地公园,大山水库水上乐园等景点,以点带面,促进全镇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

六是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组织领导班子的思路,镇上成立了以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其他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旅游业领导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搞好全镇旅游开发、旅游宣传、旅游招商工作。目前,计划总投资25亿元的东亚集团彩沟旅游开发项目正在积极对接,一个大美生态朱芦正在建设之中,并将成为连接日照沿海与沂蒙山腹地的重要枢纽。

总之,朱芦镇立足当地自然生态优势,发挥近海临港、联系内陆腹地的区位优势,着力在旅游资源培植、旅游规划设计、旅游产品培育上作文章,已具备了大开发大建设大旅游的强势因素,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和阳光产业,该镇被誉为旅游资源强镇。

教育强镇建设校园文化合同书 第9篇

——关于“扩权强镇”试点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为了能够在5年内或更长一段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发展”的小城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乡镇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2009年初,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皖发[2009]15号),我县云岭镇被列入全省150个“扩权强镇”试点镇之一。

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紧紧围绕试点镇建设工作,创新体制机制,伏下身、沉下心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试点镇建设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让试点镇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成为全县乡镇建设的排头兵,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扩权强镇”建设工作的样板,是摆在我们机构编制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扩权强镇”试点镇建设工作,首先必须认清形势,充分了解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各项挑战和机遇,披荆斩棘,寻求出路,取得突破。

一、现 状

云岭镇位于我县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全镇总面积192.23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382个村民组,总人口43500余人。

该镇是典型的农业型乡镇。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达9.5万亩,农业总产值达1.7亿元,位全县第一。特色农产品——章渡酱菜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该镇还是著名的中药材种植 1

基地,所产丹皮以丹峰含量高而为各地厂家所青睐。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4382元,比上年增长17.1%。

云岭镇同时还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型乡镇,特色鲜明。镇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大理石、方解石、花岗岩、钾长石,储量达3亿立方米以上;白云石、石灰石储量达5亿立方米以上,尤以大理石“泾川白玉”享誉华东地区,大理石、方解石理化指标符合超细重质碳酸钙生产要求,石灰石理化指标符合轻质碳酸钙生产要求,截止2010年,全镇有碳酸钙开采企业14家,年产原矿石近300万吨;重质碳酸钙加工企业90余家,年产石粉100余万吨。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古迹众多,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地,被国家列入100个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十二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新四军军长叶挺曾赋诗盛赞云岭镇是“云中美人雾里山”。

近年来,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大投入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决策战略部署,坚持“生态立镇、工业富镇、产业强镇、旅游名镇”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集群经济、旅游经济”,全镇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实惠多、后劲足”的良好局面。今年1-6月份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4.14亿元,增长53%,实现工业总产值3.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完成财政收入2790万元,占年初预算5375万元的51.9%,比上年同期增长3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4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

2011年1月,省政府批准在该镇筹建“安徽泾县云岭经济 2

开发区”。目前,云岭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潜力巨大。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在欣喜地看到云岭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从体制机制等更深层次上我们也看到了试点镇乃至我县乡镇普遍存在的各种现实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落后单一

一是传统农业型政府管理体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一直以来,乡镇管理体制依然延续着过去着重为农业生产服务而设计的体制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已达到较高水平,原来建立在传统农村形态上的乡镇政府架构和功能设臵,已成为束缚乡镇发展的裹脚布,远远落后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因此,落后的管理体制已成为束缚和制约乡镇发展的瓶颈。

二是单一的管理体制满足不了乡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不管是农业型乡镇、工业型乡镇、“扩权强镇”试点镇,还是以旅游产业、第三产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乡镇,都沿用同一行政管理体制,即管理体制“一刀切”,整齐划一,无所侧重,丝毫体现不了不同类型乡镇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差异性,满足不了乡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单一的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镇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二)权责不对等

一是乡镇政府在承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面临“有责无权”的尴尬。当前,在全县上下正在大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如何让群众满意,一个最具体的、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方便老百姓办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现实和无奈真真切切地摆在广大群众和乡镇政府面前,很多涉及民生的职 3

权,比如说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等都在县直相关部门,不仅程序繁杂,而且花费时间长,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二是存在县直部分相关职能部门不愿意放权或放权不彻底问题。前阶段县编办根据省编办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县政府16个工作部门中开展了一次关于县直职能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可直接下放或委托乡镇行使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处罚权的调查。在所涉及的16个政府部门中,有三个部门只愿意下放少数行政审批权;四个等部门对乡镇则“无权可放”;而有些关于城市管理等“有责无权”的审批事项和处罚事项,则愿意无限下放。

由此凸显出乡镇现行行政体制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利民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个又一个便民盲区,乡镇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成为困扰乡镇快速发展的体制性因素。

(三)人才队伍缺乏

一是现有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趋于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面不宽,工作创新不够,干部队伍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现实工作要求。如云岭镇现有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69名(其中机关40人,事业29人),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的只有20人,占29%; 36—55周岁的有52人,占52%; 56周岁以上的13人,占18.8%。从学历结构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只有4人,占0.5%;高中及中专学历的13人,占18.8%。从专业结构来看,行政管理专业人员占近60%,缺少城建、土地、规划、城市建设及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是乡镇缺少能够具体承担县直部门下放或委托行使的行 4

政审批权和处罚权的专业人员。现有乡镇干部队伍主要的工作任务一直就围绕乡镇行政管理或面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相关工作服务和为农技术服务等工作,对县直部门下放或委托行使的行政审批和处罚事项,感觉非常陌生,一方面不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缺乏从事行政审批应具备的专业业务知识,同时另一方面也不具有从事行政执法所应有的执法资质。因此,县直部门下放权力给乡镇,乡镇也是面临无专业人员能具体实施的窘境。

二是进人渠道单一,补充有限。虽然近年来乡镇机关通过公开招录的方式选拔和充实了一批年轻的公务员,但大多陆陆续续被调往县直单位。乡镇事业单位近年来几乎未补充过人员(个别乡镇虽然公开招聘或选聘过计生服务人员,但新聘人员人数远远低于原有人员的流失数)。再加上进人渠道单一,补充有限,安心基层的更少,进一步加速了乡镇干部队伍的“断层”、“老化”。

三、几点建议

要想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将云岭镇建成独具特色的“扩权强镇”试点镇,首要问题是让云岭镇破除落后、单一的管理体制的制约束缚。如何让试点镇管理体制破茧而出,唯一的出路是深化改革,创新试点镇现行体制机制。按照“该放的要坚决放,该管的要切实负责管好”的原则,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一套与云岭镇发展要求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力争做到“权力与责任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用人与任务相适应,待遇与贡献相挂钩”,充分调动试点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一)重点突出,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乡镇机构设臵要适应发展要求进行创新,体现不同于 5

一般乡镇的差异性,为镇级扩权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首先,党委政府内设机构设臵。一是在乡镇党政办公室加挂“政务服务中心”,由该中心具体承载县直部门下放或委托乡镇行使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二是为了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做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首先要构建试点镇新的财政体制,将试点镇农村财政管理所调整设臵为“云岭镇财政分局”。

其次,镇事业单位设臵,除与其他乡镇同样设臵“两个中心”(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一个站(林业工作站)、一个所(民政所)外,增设“云岭镇规划建设分局”和“综合执法大队”两个事业单位。其中:

规划建设分局在云岭镇政府领导下,业务上受县住建委指导,在县住建委委托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综合执法大队的主要职责负责具体承载县直部门下放或委托试点镇行政的行政执法事项,即根据县住建、环保、人社、安监、城管、工商等部门的委托授权,按照“统一签订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具体负责接受所有下放、委托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处罚权,实行“一站式”服务。

最后,为始终保持开发区旺盛的发展活力,建立一套与时俱进、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应积极探索根据开发区不同时期的发展建设的需要,建立适时调整其内、下设机构的长效工作机制,使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成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助推器。

二是要健全省级云岭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理顺与镇政府的关系,确保开发区高效运转的活力。

设臵云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关,委托云岭镇管理。由于云岭经济开发区位于云岭镇范围内,开发区的 6

建设和发展必须依托云岭镇党委政府,要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着眼于开发区和云岭镇发展全局,将管委会与镇政府实行“镇区合一”,配备一套领导班子,实行“镇区”行政资源共享,有利于开发区的运作和管理,也充分体现精简效能、相互衔接、权责一致的原则。

同时,从开发区建设管理和今后的长远发展考虑,管委会要单独设臵内设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建议内设综合办公室和招商发展办公室、下设企业服务中心为其所属事业单位,使开发区既能得到当地政府外围工作的支持,又能体现区内工作的正常循环,为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后劲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县直部门权力要应放尽放,充分体现权责对等 一是县直部门权力要切实做到应放尽放。县住建、环保、人社、安监、城管、工商等部门,将所有能够下放、委托给试点镇行使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处罚权,要做到应放尽放,无所保留,切实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一方面让试点镇在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时,履行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现权责对等;另一方面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县直部门在放权过程中务必要一次性确定下放权限范围、数量及明细项目,实施中按乡镇承担能力先急后缓,逐步放权到位,确保下放的权力能够正确、正常运行。

二是要做到下放的权力规范运行。推进试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外监管制度。县直部门要坚持权责一致、放管结合的原则,加强指导和监管,负责对乡镇承担下放权力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并建立上级巡回巡查制度,安排专职人员做好巡回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7

防止和杜绝各种腐败问题和滥用权力问题的出现。应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和监督试点镇行政执法行为,试点镇在承接县直部门下放事权的同时,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最大限度地杜绝权力扩张后的衍生问题,确保扩权强镇改革顺利推进。

(三)有计划地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队伍结构 针对扩权之后专业人才匮乏的难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实施人员培训和引进。

一是依靠县内外优秀人才培养机构资源,加强现有干部队伍的培训。现有干部队伍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他们仍然是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乡镇还要在如何提高现有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乡镇改革发展服务上做足文章。可依靠县内外各级各类人才培训机构,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干部定期或不定期轮训的工作制度。

二是超前谋划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乡镇政府就不同时期当地建设重点需要的专业人才提前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计划,分实施,健全专业人才培养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拓宽进人渠道。可以采用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是指试点镇工作人员安排到县直部门上挂锻炼;“下”是指县直授权部门派人到试点镇里挂职指导;而“内”是指通过内部机构调整,按照专业对口原则,重新确定工作岗位;“外”是指对外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公开招录、选调、选聘、招聘、竞争上岗、轮岗等多种 8

方式,引进所需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努力打造一支“扩权强镇”建设工作的生力军。

(四)进一步加强对“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力度

“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在我省属于首次尝试,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虽然周边省、市有成功的先例,但结合我省、我县实际情况进行试点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一切还依赖于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加强对我县试点工作的督查、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要指导试点镇深刻领会上级政策,吃透文件精神,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一方面督促相关部门及试点镇加大对试点工作帮扶和建设力度,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为试点镇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天桂山解说词下一篇:以沙子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