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样吸收营养教案

2024-08-05

人怎样吸收营养教案(精选4篇)

人怎样吸收营养教案 第1篇

人怎样吸收营养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和食物消化的过程以及人体是怎样通过消化食物来吸收营养的。

2、初步学会用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标有1、2号的两试管、稀淀粉糊、小药瓶、碘酒、热水、烧杯。

2、人的消化器官、一段小肠及小肠绒毛的挂图、录像带(消化器官及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消化。

2、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3、指导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提问: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讲述:食物中的营养,只有维生素和部分无机盐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而蛋白质、脂肪、淀粉等难以溶于水,也就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必须经过消化器官的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今天我们学习、研究人体是怎样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板书课题)

(1)谈话:什么是消化?(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页。

(2)学生汇报:人体把不溶解的食物变成能溶解的养料这种变化叫做消化。

(1)谈话: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在人体的消化器官中进行的,人体都有哪些消化器官?分别在人体的什么部位?请同学们看课文第33页中的图示,小组同学相互讨论。

(2)学生观察、汇报。

(3)小结(同时出示人体消化器官挂图)

①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舌及分泌唾液的腺体开口。

②食管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内,它是食物从口腔到达胃的通道。

③胃在人体腹腔的左上部,像一个大袋子。

④肝在人体腹腔的右上部,它能分泌胆汁到达小肠。

⑤胰位于胃的后部,能分泌胰液。

⑥小肠在人体腹腔的下部,很细很长,约5―6米,弯弯曲曲地盘折在一起,上面连着胃,下面连着大肠。

⑦大肠比较粗,分布在小肠周围,末端是粪便的出口。

(4)小组汇报:按顺序相互说出人体的消化器官并在身体上指出它们所在的位置。

(1)谈话:谁能说说食物在消化器官中是怎样进行消化的?(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食物消化的具体过程。

(2)汇报小结:食物进入口腔,经牙齿的`咀嚼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加上舌头的搅拌,进行初步消化,将食物中部分淀粉消化后变成了糖,然后所有咽下的食物经食管运送到胃。

(3)下面我们来做个唾液消化淀粉的实验。

①课前取1克干淀粉放在烧杯中,加清水100毫升,搅拌、煮沸、冷却。

②在标有1、2号的两试管中分别倒进约2毫升的淀粉糊。

③在小药瓶内吐一些唾液,然后在2号试管内加入约2毫升的唾液,摇匀。

④将两试管同时放在约400C的温水中7―8分钟。

⑤7―8分钟以后,在两试管中分别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4)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加了唾液的淀粉糊遇碘不再变蓝黑色。

(6)讨论:实验结果加了唾液的淀粉糊滴入碘酒不再变成蓝黑色说明了什么?(唾液能消化部分淀粉使它变成另外的一种物质即糖)

(7)讲述:咽下的食物到达胃后,胃里有胃液,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由于胃的强壮的肌肉不停地蠕动,加上胃液的作用,食物就变成了稀烂的食糜,慢慢地进入小肠。食物自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排空的时间依食物的形态、性质和蠕动情况而不同。水只需几分钟就被排空。糖类约需2小时以上,蛋白质时间较长,脂肪更长。吃了油性大的食物不容易感到饿,就是因为这种食物排空时间长。一般混合性食物排空约为4―5小时。

小肠里有肠液。肝分泌的胆汁和胰分泌的胰液也流进小肠里,一起消化食糜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变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养料。食物的消化工作在小肠里全部完成。(出示小肠及绒毛的投影)将一段小肠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小肠壁上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批状突起,即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里有许多血管,消化的养料渗进绒毛里的血管,被血液运送到全身。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小肠慢慢进入大肠,形成粪便,由末端排出体外。

人怎样吸收营养教案 第2篇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 教学资源集散地。“>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编者力图通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引导学生建立小肠结构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这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了关于营养教学资源集散地。”> 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接受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有一些难度。另外,本节实验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考验。小肠标本学生容易心生厌恶,教师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鼓励学生端正态度。 设计理念本节内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设计了几个实验,从用肉眼观察小肠环形皱襞的实物结构,到 模拟小肠环形皱襞的制作,再到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向学生传递科研方法的信息,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3.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的准备:猪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等。教学幻灯片: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学生活动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和笔, 4人为一小组,确定组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㈠ 导入新课: 今天早饭大家都吃了些什么? 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踊跃回答:牛奶、稀饭、油条、面包、拌黄瓜等。[来源:学科网zk]

人怎样吸收营养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① 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②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③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④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⑤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

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 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 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

胖生: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 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

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识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小组合作学习

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游戏

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

2、消化道(1)、口腔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2)、食管

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3)、胃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4)、小肠

3、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

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第2课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导入新课: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

(三)作业布置,写实验报告。第3课时 食物的消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口腔内的消化

讨论: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

小结: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3、小肠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第4课时 营养物质的吸收 导入新课

医院里医生给一位病人诊断时说:“你尽管吃得多,吃得香,胃口好,但你还是营养不良。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不仅消化不好,而且吸收也不好。”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活动: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实验: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鸡小肠。

讨论:在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手指在肠膜表面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小肠内表面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

多媒体展示:展示一段小肠,先展示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 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结: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倍。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做微绒毛。

2、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引,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引。讨论 :

(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2)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

(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是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展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小肠吸收大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吸收的概念: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 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二)总结

《怎样与人相处》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情感与能力: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游戏,排练短剧小品。

2、好个别谈话,捕捉典型事例。

3、准备有关音响资料。教学设计理念

1、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的理念。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同学,角色换位,增进友谊。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2、体现“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学会来赞赏别人使他们体会到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一、“相互采访’,了解接纳

1、全班同学围成圆圈坐,两人一组,互相自我介绍,内容包括:(1)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2)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等;(3)其他有关的情况。

2、访问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介绍被他访问的同学,再由被介绍者补充。教师告诉其他同学要注意听,记住班上每个同学的特征,然后进行认人比赛。

3、带着你的朋友来聊一聊。

请一些同学邀请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上台,说说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或朋友之间一些难忘的事,并接受大家的祝福。

二、将心比心,角色换位

1、引入:我们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且看以下几个短剧.

一个同学没带笔,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人,使得这个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2、(演员在这个时候定格,教师说话:“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

同桌的同学想:我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同学也经常帮助我,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

3、短剧在这里再定格,教师问:“为什么换种想法,换个位置,结果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大家讨论,随意发表意见)

4、教师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请一对好朋友出来领唱《朋友》,全班齐唱。

三、学会赞赏,友情花开

1、同学们自由发言:指出在班中你最想赞美的同学,并说出你要赞美的话,如:“你写的字很漂亮,我一直很佩服你!”“你学习数学的方法真好,对我的启发很大!”等等.接受赞美的同学说:“某某同学,谢谢你。”

2、教师小结:赞美他人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鞭策;表达了对他人的一种信任和美好的情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适度赞美别人,是与人相处、搞好同学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交往中,要适时表现这种行为,不应取笑别人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

第二单元:我学会与人相处

4、怎样与人相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与人相处的学问,使学生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基本的交往原则和交往技巧。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本班同学的交往情况,搜集典型案例,以备上课时用。

2、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漫画

3、准备有关友谊主题的配乐诗朗诵。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真干净啊!能告诉我昨天的值日生是哪几位吗?(表扬)师:刚刚被表扬的几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现在的心情吗?(活动)

(二)谈感受

1、前后座的四人分为一组,每人说出三次自已被表扬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

2、老师在各组选出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陈述。

(三)互相赞美

1、同座位两人一组,每人回想可以赞美对方的三处,依次写在小纸条上,写上自已的名字交给老师。

2、老师将纸条收齐后,打乱了放在一个大信封里,随机请同学上来抽取其中的一条,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

3、请被读到的同学向大家说自已被赞美的感受和感谢。

(四)赞美他人

1、请每位同学找出生活中三个赞美的对象,比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邻居等,回想他们身上值得赞美的地方。

2、向老师说出自已准备赞美他们的时间和方式。

(五)理解课题

师:刚才许多同学体验到了赞美,也向别人表达了赞美,相信大家感受到了赞美的力量。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课本上的课题“送人玫瑰手指留香”的意思是什么?

(六)朗读短文《赞美的力量》

1、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起来有表情地朗读《赞美的力量》。

2、思考讨论:要不要赞美他人。

哪些同学有了自已的答案?全班交流。

(七)辩论表演

1、请持有相同观点的同学自动组成一组,进行小范围的辩论表演。

2、请全体同学为辩论双方打分。

(八)阅读文章《孤独的小美》

1、请同学阅读《孤独的小美》。

2、师问: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你自已或周围同学的?

3、角色互换:师问:假如你是小美,你准备怎么办?(收集金点子)

4、师总结:我将同学们的金点子汇总起来,想办法通过课文的编者交给小美,好吗?

(九)赞一赞

1、请每个同学找出自已在班上交往最少的同学,想一想原因是什么?

2、继续想一想,这些同学身上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地方?

3、在课堂上向这些同学说出自已的赞美。

(十)设计最佳方案

1、阅读课文中的“嘘,千万别......"

2、组织学生回答课文中的三个问题。

3、选择讨论较好的几个小组起来回答。

4、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方案。

第二课时

(一)师出示漫画或请同学表演事先准备好的小品。

1、师问:像他们这样与人交往会获得友谊吗?为什么?

2、完成课文第31页上的选择;请部分同学说说选择的原因;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完成课文要求的游戏,组织同学两人一组。(1)你说我听。(2)我说你听。

(3)双方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模拟两种不同的听法;认真的耐心 的和不认真的。

(4)给对方作为听众的角色打分。

(二)学习美文《听的艺术》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你会聆听吗?”中的美文《听的艺术》。

2、组织讨论:我们在做听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教师总结,补充同学们关于听的艺术。

4、小结:

播放有关友谊的配乐诗朗诵,让同学们再次学会聆听。

(三)播放歌曲《朋友》。

1、请大家跟着录音机一起哼唱《朋友》;

2、请一些同学说说歌词的意思。

(四)学习美文《一群光头男孩》。

1、集体阅读“全在真情付出”中的美文《一群光头男孩》。

2、讨论思考:

(1)为什么学校里会出现一群光头男孩?(2)你能想到这样的真情付出的方法了吗?

(3)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能像文中的男孩们一样以实际行动献出 真情吗?

(五)朗读《神奇的“心灵创可贴”》

1、请一位同学有表情的地朗读《神奇的“心灵创可贴”》。

2、请同学回忆让自已感动的事情,并说出来给大家听。

3、举办一次以“真情到永远”为题的小型征文活动。

(六)小结:

找一找,自已周围有哪些需要帮助的同学?自已的力量如果 不够,试着约请其他同学共同商定友情帮助的方案。

五、课后反思:

5、男生女生不一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从小就科学地认识到男女生在性别上的差异所带来的体能、思维、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学会科学地面对这些差异。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男女生除了生理上的不同外,还有各方面的特征差异,这些差异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特点不同而已。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异性同学会优势,学会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共同健康成长。

二、教学准备:根据教材要求帮助同学组织各自的男生沙龙和女生沙龙。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师问:不管是什么运动会,比赛项目都会分成男子组和女子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请一个同学朗读《凯凯日记》)

(二)组织讨论

1、组织学生讨论《凯凯日记》。

2、请男生女生分组列举在平常的活动中,男生女生在体能上的差别。

3、完成教材第35页各项男女生差别的小游戏。

4、在游戏过程中,启发学生发散思考:男生女生还有哪些不同呢?

5、教师利用小资料总结:男女生的上述种种差异大多与生理、遗传有关,只有不同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尤其在智商等方面。

(三)互相欣赏

1、请大家推举班上的优秀班干部、优秀队员等。

2、请男女生相互比较在对班集体的贡献中,男女生的不同。

完成教材第36页中关于“当好班委”和“解决相处矛盾”的活动,在黑板上分别写出男女同学在这两方面的不同优势。

(四)课外延伸:

布置男女同学分头查找资料,找出自己崇拜的男性杰出人士和女性杰出人士,并准备下节课向大家介绍他们的事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请男女同学代表分别向大家介绍自己崇拜的男性杰出人士和女性杰出人士。

(二)展示风采

1、请同学展示男生沙龙和女生沙龙的标志、口号、议题、主持人、特邀嘉宾。

2、请全班同学评选最佳口号。

(三)我们都是好样的

1、请男生从女生俱乐部中列出本班女生的十大优点。

2、请女生从男生沙龙中找出本班男生的十大优势。

(四)共同成长

1、阅读《我的“野蛮”同桌》。

2、启发学生发现同桌的优点,参照短文,根据同桌特点,改写为《可爱的同桌》。

(五)交换快乐

1、请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交换快乐”中的内容。

2、引导每一组同桌讨论,说说自己从同桌(异性)得到哪些帮助,向对方表示感谢。

3、请每一个同学依次说出同桌(异性)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

(六)共同成长

1、讨论教材中童话的寓意。

2、完成教材中的“设想一”和“设想二”,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假如是单纯的男生校或女生校的学习生活场景。

3、教师总结男生女生共同成长的意义。

(七)活动总结

1、师:如果你是女同学,请你在周围选几个特别值得你学习的男同学做好朋友;如果你是男同学,请你在周围选几个你认为值得你学习的女同学做好朋友。

2、评选班级的女生之星——“红星”和男生之星——“蓝星”。

五、课后反思:

6、心中有“规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规则的态度,培养收集资料、获取信息、修正自我、约束自我的能力。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规则的态度,从而树立起规则在心中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努力做到遵守规则。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严以律己。

二、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收集SARS期间的一些关于规则的故事。

2、报道SARS期间的各方面人物的电视短片或图片。

3、收集有关社会中不守规则的现象。

三、教学时间:2课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怎样吸收营养教案】相关文章:

宝宝补钙 怎样促进钙吸收05-16

CO2的化学吸收原理和吸收剂发展研究09-13

大气吸收05-12

吸收稳定05-15

吸收氧化06-15

技术吸收07-15

吸收系统08-01

吸收电路08-26

技术消化吸收05-20

区域吸收能力05-22

上一篇:旅游管理月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下一篇:宴请座次安排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