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2024-05-11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精选9篇)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第1篇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河北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呈逐步增加态势,参保职工负担的离退休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见表)。到2001年末,全省共有企业离退休人员118.7万人,离退休人员同参保职工之比为1:3.49。1997~2002年5年内,企业离退休人员净增14.2万人,增加13.6%。从企业离退休人员分布情况看(见表),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占绝大多数,达到74.3%,加上其他内资企业中国有参股、联营等企业,这个比例还要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是全部离退休人员的主体。

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其指导思想是要实现离退休人员同企业的分离,实行社会化管理。但是,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不健全,特别是基金征缴与使用存在较大缺口,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仍然以企业为基础单位,离退休人员只能继续依附于企业,社会化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得到开展。这种情况的弊端:一是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后,仍然要承担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和诸多福利待遇等,经济负担和管理责任都很沉重。二是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最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管理对象仍然实行企业化管理,造成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到这项制度所蕴含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三是由于离退休人员以原国有企业职工为主,过重的社会负担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离退休人员的企业化管理,也制约了养老保险制度向更贴近市场运作机制灵活的私营、个体以及外资企业的扩展,离退休人员企业管理成为养老保险完善制度、扩大覆盖和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两个确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解决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中存在的缺口,全面实行了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发放相分离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迫切需要离退休人员同企业相分离,实行社会化管理。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也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问题凸显出来。

近年来,配合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河北省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作了一些探索,主要形式有:①对于“关门走人”的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由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②部分地方的工会组织开展了离退休人员退管工作;③一些独立工矿企业,因其距市区较远,基本上以企业为基础构成小社会,离退休人员依托工矿企业的管理组织进行管理;④部分县(市)离退休人员少,地域不大,由县社保机构统一管理;⑤少数地方开展了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的尝试,但涉及人员不多。总的看,尽管河北省在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但其突出的问题一是不规范;二是数量不大。同时,从以上诸种情况分析,工会组织管理离退休人员尽管同行业行政脱离了关系,但就我国目前的工会体制来看,企业工会与企业行政的联系非常密切,这种作法很难成为严格意义的社会化管理。依托工矿企业现有管理组织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管理,也没有同企业彻底脱离关系,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作法只包括①④⑤三种。①④两种作法,其实质都是由社保机构集中行使社会化管理服务职能,第⑤种是依托社区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分析社保机构直接管理离退休人员和依靠社区开展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两种作法,我们认为,第一种作法适用于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期,社区组织自身建设和网点分布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离退休人员人数较少,社保机构管理跨度合理的情况,特别是在社区组织不熟悉社保业务,人手不足情况下,可以发挥社保机构的优势,保证工作质量。但是由社保机构集中实施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最大的弊端是管理服务的单一性,即主要围绕落实社保政策开展管理服务,同离退休人员生活、医疗、文化、组织活动等全方位的服务需要存在差距。因此,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应当通过强化社区功能,建立街道社区服务网络,引导社会力量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来实现。从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的作法来看,成功的经验大多是依靠比较完善的社区网络及其服务功能,建立离退休人员服务平台,提供所需的包括政策服务和生活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把企业从过多的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据河北省民政部门资料显示,2000年末河北省居委会共有4471个,如果将企业离退休人员按居委会平均计算。每个居委会的管理服务任务为260人左右,健全的社区组织是可以承担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任务的。

推进社区管理工作要在5个方面加强工作。

1、依托社区组织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开展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要把强化社会保障职能作为完善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每个社区街道都要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在县、区社会保障机构的指导下,面向离退休人员开展各项服务,形成省、市、县(区)和社区街道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所需人员,可以结合社会保险费税务征收后社保机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解决一部分,还可以从曾经从事过企业劳资工作的下岗失业人员中选用,其工作经费比照其他社保机构经费由财政部门解决。这种作法将社保机构集中管理离退休人员的压力分散到各个社区街道,并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综合服务作用,方便了离退休人员,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符合社区发展的方向和社保机构由征费为主向管理服务为主的转变。同时,可以避免实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将企业负担转移为政府负担。

2、加快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社会化退管服务带来的变化,在于企业离退休人员打破长期以来劳动保障部门和离退休人员习惯的以企业为纽带的管理方式,离退休人员遍布各个社区,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企业人”变成了“社会人”,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成为同离退休人员关系最密切的管理服务项目,由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离退休人员已经进入老年,行动不便,服务的快捷方便成为迫切需要。为此,必须转变政府部门传统的面向企业和大厅式集中服务模式,加大政府投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实现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深圳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市、区、镇三级社保机构服务网点、定点医疗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有网点全面联网,24小时服务,离退休人员的各种待遇均通过网络解决,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离退休人员。河北省建立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信息网络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把统一性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既要避免小范围区域分割的网络建设,又要避免各个社会保险险种各自为政。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险种在内的信息网络。二是要利用现有的银行、邮局等网络基础,将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同银行、邮局深入社区的服务网点以及社区社保服务机构相联通,并合理调整社会保险管理方式,使离退休人员在社区领取养老金、结算医疗保险费等。三是积极推广使用“社会保险卡”。离退休人员凭社保机构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险卡”,通过计算机网络结算,享受各种法定的社会保险待遇。

3、合理进行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定位。当前作为社区组织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应当包括接收、管理离退休人员档案,离退休人员生存认定,协调解决离退休人员同原企业遗留的各种联系,开展党的组织活动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结算通过网络服务来解决,管理工作无偿进行。社区服务要在国家出资建立基础设施和解决活动场所、提供无偿服务的前提下,本着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开展其他服务,包括娱乐健身、专项服务、社区卫生、养老院以及其他具有共性的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服务的原则是通过收取低廉的费用满足离退休人员的需要,国家对社区服务组织在工商、税收及其他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建立离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和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社区敬老服务。总的原则是,以国家优惠政策为导向,以社区组织为平台,围绕离退休人员以及社区成员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社会福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4、对现行社会保险政策进行必要调整。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这四项中管理服务社会化和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具有更根本的性质。没有管理服务社会化和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社会保险仍然同企事业单位责任不清,就丧失了这项制度的社会性。因此,我们在社会保险制度设计过程中,应当以社会化作为终极目标和根本原则,与之相违背的内容要逐步进行调整和理顺。具体地讲,一是企业统筹外项目要抓紧清理,企事业单位不能再出台新的统筹外项目,现有的统筹外项目应当在养老金调整中逐步冲销。二是加快社区建设和各项改革措施力度,在住房、用电、用气、子女入学等各个方面,抓紧实行市场化管理,企业相应的补贴要进行必要的清理,无法取消的,在调整养老金标准时逐步解决。职工住房是企业最大的福利项目,并附属了大量其他福利待遇,成为离退休人员与企业分离的最大障碍之一。要迅速启动和完善住房二级市场,落实各项房改政策,把职工住房推向市场,带动各项服务实行市场化和社会化,使离退休人员融入社区。三是目前普遍实行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两条线,政府对基本养老金发放不受企业缴费和其他因素影响。

5、按照分类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首先,考虑到破产企业、改制企业以及“两停一亏”企业,其现有管理服务主体或者已经不存在或者经营困难,其养老金发放已与企业脱钩,其他福利项目难以落实,有些企业离退休人员已经由社保机构管理,可以作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突破口,新退休人员要直接进入社区。其次,利用大中型企业原有退管组织管理服务设施齐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建立社会化的退管服务组织,打破企业界限,吸纳当地离退休人员接受管理,并在离退休人员管理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上,加快企业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步伐,随着社区硬件设施和功能的完善,实现同企业的彻底剥离。第三,针对各县(市)离退休人员少,城区较小,社区建设滞后,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的特点,由社保机构直接建立县(市)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生存认证、党员组织活动等,实现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第四,对于独立工矿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可由原企业成立退管机构,比照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下岗职工的作法,首先将离退休人员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和社会保障事务同企业脱钩,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再解决企业同离退休人员存在的其他关系,逐步实现企业与离退休人员的分离和社会化管理服务。

社会化管理中的几个需要思考和把握的问题

1.社会化管理服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社会化管理是指对社会保险对象及涉及的相应事务性工作实行社会管理和服务,更多地是相对现有的社会保险对象管理的企业化、单位化而言。社会化管理的范围是指国家统一建立的基本的社会保险部分。这种定位并不拒绝单位为树立形象,增加对员工的吸引力或单位平衡待遇水平所建立的各项补充保险制度及内部的补贴办法。社会保险管理方式的改变不应就此割断单位和员工之间的联系,企业文化的倡导,工会组织的作用都会成为单位和员工联系的纽带,而且没有劳资双方因拖欠养老金、缓报医药费等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更有利于维系劳资双方的关系。此时企业的责任应集中在努力创造经济利益,确保社会保险费按时、足额缴纳。

2.实行社会化服务与家庭的责任

社会化是不是意味着对因故离开或暂时离开劳动岗位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的照顾和帮助社会化、职业化。针对这个问题,针对中国的国情,许多学者认为,不要忽视家庭的作用,子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依赖的,并且家庭养老方式的比重不一定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认为正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职业化的老人照顾体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差距。中国需要建立依靠市场调节的老人社会保障体系,但在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保持传统的家庭保障体系不仅从政治及文化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也更合理。

3.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完善社区服务项目

社区服务的推倡和开展在我国是从1986年开始的,至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1999年,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发展到148000多个,其中城镇社区服务中心6000多个,便民利民网点345000多个。社区成为社会成员的接纳主体,仅以现在的水平是不够的。另外社区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对于一些中小城市来说,社区建设还是纸上谈兵。现在的社区服务项目单一,针对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场所和服务项目更少,已建立的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等类似场所也因经费问题无法正常开展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全面实施人员的社区管理不切实际,应做到社区服务成熟一个,从单位剥离一个,避免出现单位、社会两不管的“断层”现象,产生新的不安定因素。社区建设要把握以下几点:(1)社区建设要有全面规划,覆盖到所有社会人群。(2)社区建设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资金来源可以是多渠道。(3)社区服务针对不同服务人群需要设立多种服务项目。(4)社区服务人员采取专职人员和志愿人员相结合,倡导居民互助,参与管理及服务。

对较大规模的企业,自身已经构成社区,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对这类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人员的管理服务可以根据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情况,把它们划为地区一级或小城市一级的社会保险管理单位,特大型企业也可以划作一级独立的单位,委托企业退管部门管理和提供服务。总的原则应当进行专业化、独立化管理,把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项目与企业的经营项目分开。

4.社会保险对象社会化管理服务应纳入多元化改革进程中

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模式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大的改革背景下提出和确定的,与此同时各项改革都在进行。如,企业集体福利事业改革确定走社会化的道路,将企业集体福利从企业中剥离出来由社会组织兴办;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与医疗保险密切相关的卫

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大医院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等等。这些改革和社会保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需要同步进行,协调配合。

5.各险种的社会化管理要统筹规划,均衡实施

提到社会化管理,现在说的还是养老保险,其社会化管理的目标也比较明确,要求到2000年底,全国80%以上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实现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养老金。医疗保险自1998年底提出在全国建立统一制度以来,目前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制度和各地的试点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都属小概率发生险种,待遇享受人数少,领取待遇周期短,社会化管理和压力和难度不是很大。但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在全国还没有建立统一制度,制约着社会化管理的实行,造成社会化管理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就社会化管理这项工作来说,有前有后,分步实施,无可非议,但对企业来说,同时面对五个险种,只减轻一个险种的负担并不是真正减轻负担。况且,统筹外项目的支付还放在企业,由企业自主管理。因此,各险种的社会化管理要统筹规划,均衡推进。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第2篇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社保局的指导下,我所认真履行社会化管理工作职责,全面完成了今年的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使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现将今年我所开展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和措施到位、人员到位。

党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离退休工作,指定了离退休工作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党、政、工动员各方面力量,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做到了离退休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把该项工作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二、档案管理。

全乡现有12名离退休人员,对这12名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全部按规定进行了整理、立卷、归案、使用登记。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1、制定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各项工作职责、制度以及办事程序,并且上墙进行了公示,做到了办事程序公开化、透明化。

2、对每一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准确的了解,并向每一位离退休人员发放了联系卡。

3、积极协助社保局做好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待遇调整等工作,并负责承办了辖区内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核查工作,了解离退休人员的增加、减少等情况,并及时进行上报、登记。全年未发生冒领养老金的现象。

4、开展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板报、赶集日设点等宣传方式对现行的社会保险政策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配合社保局化解各种社会保险方面的矛盾、纠纷,全年未出现退休人员上访问题。

5、把辖区内孤老、伤残、特困的退休人员作为重点走访看望对象,在老同志生病或生活遇到了困难,领导主动关心,看望。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建立了定期看望离退休人员的工作制度。

6、“九九”重阳节,是老人们的节日,利用这个节日,劳动保障所所长及劳动保障员代表党委政府专程上门看望了两位80岁的退休老人,并为他们送去了节日慰问品,祝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体现了党委、政府对老人们的关爱。

7、按规定及时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准时参加社保局召开的有关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会议,完成社保局临时交办的其他事务。

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社会

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开辟新途径,创造新经验。

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要用创新思维研究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手段和途径。为此,在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与服务中,我所在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和途径创新上下功夫,使工作开展有力度、有成效和有办法。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第3篇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一、引言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 随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也都被改革的大潮冲击着, 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改革的浪潮下, 一些落后的机制被撤销, 一些适应时代的机制被建立。建国以后我们国家为了尽快回复社会生产力, 保障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城市人民的生活上实行了“商品粮制度”。同时, 在机关单位实行了养老金制度。只要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达到一定的年龄就可以退休, 退休了之后可以享受本单位所发放的养老金[1]。但是经济的发展, 以及社会的进步使我们从新审视这种制度, 进而开始淘汰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机关和事业单位臃肿的编制和低效的办公机制一直受到诟病, 原来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被打破了, 开始竞争上岗, 退休人员也开始被推向社会。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施的前期, 出现了很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项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在国家实施这项制度的同时, 学术界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的讨论, 在很多问题上也发生了争论[2,3,4]。本文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定义及现状出发, 探讨了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健全的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案, 希望对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建设有所帮助。

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定义及现状

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使其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 管理制度更趋规范化, 服务质量更趋人性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作为独立于社会保障体系一种存在已经到了不伦不类的边缘, 也已经成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包袱。在这样的情况下,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应运而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是机关和企业退休人员不再附属于原来的单位, 他们的管理也由其所在的社区协调, 他们的养老金发放由社会上的相关机构安排。虽然我国的这项制度实行了将近20年, 但是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 有很多地方党委还认识不到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不能积极地推进社会化进程的发展;由于前期安排不到位, 相关制度还不完善, 造成很多退休人员老无所依。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 越来越多的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将达到退休的年龄。我国当前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这些人的退休生活是否幸福, 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是否圆满[5]。因此, 必须加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政策的建设。

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探索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健全的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

1.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

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是国家的建设者, 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中的很多人遵照国家的政策实行了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子女, 如果退休后得不到真正的社会化管理, 那么这些情况对我国社会公平和稳定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我国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在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中, 政府和社区是两个重要的方面。政府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协调机构。社会化管理需要涉及到很多环节, 也需要触动很多利益。李克强总理曾说过,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困难。所以说, 政府的任务很艰巨。社区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生活场所。在这里, 这些退休人员需要去适应很多与机关事业单位不同的环境。对于老年人来说, 一切从头再来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说, 社区一定要注意照顾这些退休人员的生活, 尽量做到使他们老有所乐。

2.建立健全的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肯定会涉及到很多利益,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滋生腐败;有利益的地方就会出现纷争。一个安全健康的监督机制是保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规范化的有效保障。但是如果大张旗鼓地进行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派专门人员进行监督, 一方面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另一方面也可能起不到什么真正的效果。笔者认为, 既然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已经进入了社区, 那么他们的相关服务就应当经过社区, 他们的监督机制也应当与社区的一样, 由社区进行安排。此外, 这些退休人员自己也应当发扬民主, 建立自己的组织, 使自己真正能够融入社区生活, 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能够健康发展。

四、结论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是需长期执行并且复杂的问题, 我们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本文提出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发.浅谈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J].科学之友, 2011, 03) .

[2]李海燕.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1, 06) .

[3]李亚.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可行性探究——基于阜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现状的分析[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1, 14) .

[4]张海杰, 张宁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思考[J].现代经济 (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 2009, (07) .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第4篇

【关键词】企业 离退休人员 社会化管理 问题

一、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与必要性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员工正式退休后所实施的一种管理服务,这一管理服务和该员工之前所在企业不再有密切的联系,其养老金是通过社会化获得,并通过社区进行相关的区域管理。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责任与企业分离,并对该部分人员的养老问题进行科学管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不够完善与相关配套法律的缺失,使得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依然以企业缴纳多数保费以及承担一定的退休福利为前提,而过重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也阻碍了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进程。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如下:一是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对于国有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企业不仅要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还要为他们提供多项福利待遇,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基于此,企业迫切需要能满足自身发展现状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可以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二是有助于保证与提升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品质。离退休人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养老金的发放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保障。借助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可以有效提升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三是有助于企业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离退休人员各种待遇的保障以及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在职员工,提升其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现存的问题

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离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实际工作水平低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正真实现离退休人员的高效社会化管理目标。

(一)离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认识不足

一些离退休人员对转入社会化管理抱有消极态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为企业劳心劳力半辈子,企业有负责他们晚年生活的义务。退休之后就要和企业分离,并被交由社保管理,容易让人产生负面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其十分担忧纳入社保管理后,其待遇会与在企业时的相差过大。同时,他们也担心一旦纳入社会化管理,之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就没有能依靠的组织了,就成为无人管的“社会人”。

(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专业性不高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并非口头工作,也不是某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而是需要考虑地域特征、人文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所以这就要求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这一工作。但实际上,当前不少地区的社会化管理团队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高效地完成政策性较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地域的社会化管理,其内容不够全面、流程不够规范,进一步降低了专业性。管理人员对团队定位不明确,尤其是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使社会化管理执行不到位、不深入,而缺乏事先深入的调查分析,会降低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当前,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受资金制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瓶颈”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地方因为缺少资金,而未成立专门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部门,管理水平可想而知。有些区域即使成立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但却因为人员编制问题而影响了管理服务质量,以及管理制度、办法等的执行力度。此外,虽然部分街道与社区聘请了工作人员,但因为其对工作目标不明确、员工工作水平低等问题,使得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离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的信心

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教育,使其认识到离退人员的休社会化管理是必然趋势。如今已有一些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交由社保进行管理,并彻底解决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半社会”管理问题,也使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因此,要应针对这一发展趋势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使离退休人员能够意识到离退休社会化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优势。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养老已纳入社保管理,养老金的发放也实现了社会化,离退休人员晚年的待遇和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已毫无关联。离退休人员应享有的福利并没有减少,而仅仅是保障服务职能由企业转到了社保,实质上提高了保障能力。

同时,也将社会责任归还给了社会,由街道与社区继续履行职责,提供社区服务。

(二)提高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专业性

政府相关部门应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并加强其岗位培训,使其胜任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在人员聘用过程中,要优先选拔管理专业或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要重视并逐步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任用比例。针对现有的在职管理人员,则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其开展定期培训,培训内容一定要与其工作中的不足环节相对应。例如,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要对新员工进行基础培训,使其了解本地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现状,掌握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习惯与爱好等。社会化管理工作必须要掌握企业离退休人员的详细情况,比如他们在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需求等。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与离退休人员沟通,了解离退休人员的想法,尤其是其对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建议,这样还可以为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广泛搜集信息,从而掌握更具体的离退休人员生活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三)完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其权益保障

社保工作人员应改变传统的以“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以离退休人员为中心的创新型服务理念,真心实意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服务。同时,还要提升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各类问题。例如,通过开展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来采集离退休人员的需求信息。此外,还要增加社保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元素,更新管理体系中具体环节的工作方式与内容,倾听企业离退休人员对社保管理工作对意见和想法,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老有所养,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重视与尊重。

参考文献

[1]王培荣.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现状与策略[J].理论探讨.2011(02).

[2]范振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J].社会观察.2014(10).

[3]殷晓玲.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保观察.2013(08).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第5篇

协议书

甲方(退管机构):

乙方(退休个人):

根据《厦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行办法》(厦府

[2000]综091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及《厦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暂行办法》(厦劳发[2000]039号),乙方同意移交甲方实行社会化管理,为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做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现就有关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和义务

1、甲方必须认真履行《试行办法》规定职责,协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其他统筹内待遇。

2、甲方有义务组织开展退休人员的困难扶助和社会服务工作。

3、甲方应努力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性活动、学习和教育活动,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二、乙方责任和义务

1、乙方必须提供完整齐全的档案材料办理退休手续,按规定填写《企业离退休人员信息表》,缴交社会化管理活动经费。

2、乙方在批准退休后的7日内,持缴交活动费发票到本人常年居住地的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未建站的在区退管中心),填写《企

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花名册》(一式四份),签订《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协议书》。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不得单方面终止协议,若有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书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市、区退管中心各一份。附件:

1、《企业离退休人员信息表》;

2、《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花名册》(以街道为单

位填写,一式四份);

甲方(公章):乙方(签章):

甲方代表(签章):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见证单位(公章):

代表人(签章):

联系电话: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第6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调研报告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既是深化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都将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上级制定了相关规定,为我们大力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区目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打造老有所乐的平台 在社会化管理工作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区高度重视,挤出资金为我区重点乡镇(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工作机构配置了音响设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器材,落实了专门的活动场所,为区广大离退休人员打造了一个老有所乐的平台,我局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离退休人员专题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愉悦了他们的心身。

二、举行座谈会,倾听离退休人员的心声 为了及时充分听取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建议,更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在五一节、重阳节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座谈会,邀请离退休人员代表参加座谈会,对他们的建议意见的全部记录在案。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第7篇

一、狠抓“六个到位”,精心组建“服务中心”

县委、县政府对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劳动保障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协调领导小组。在组建“服务中心”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湖南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会同实际,狠抓了“六个到位”:一是机构到位。XX 年5月23日,县编委作出了《关于县企保局加挂“会同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牌子的批复》(会编[XX]5 号),使“服务中心”正式成为县人民政府的下设机构。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县城6个街道居委会和8个建制镇设立了“劳动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站”(以下简称管理服务站),形成了健全的网络体系。二是场地到位。县财政及时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出资35万元购买了原地税局办公楼作为“服务中心”的专用办公场所,面积达650平方米。并按“服务中心”硬件建设的要求,设立了“老年学校”及8个棋牌室、2个健身室、1个书画室、1个阅览室。另外,还添置了1台电脑、2 台彩电、1套音像设备、6个档案柜、8套健身器材、30 套课桌、40副棋牌、XX册图书资料及其它办公用品。三是人员到位。根据县里文件精神,县“服务中心”共配备5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街道、乡镇管理服务站分别由居委会主任和分管乡镇企业的副乡镇长或副书记兼任站长,并各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四是经费到位。“服务中心”5名工作人员和县城6个街道管理服务站站长均由县财政全额拨款。同时,XX年县财政安排预算1 万元作为“服务中心”的办公经费,并保证逐年将有所增加。五是制度到位。制作了业务操作简易流程图、机构设置与机构职能流程图、个人帐户管理示意图,并把基金征缴、养老金发放、退休审批的相关政策、法律公布上墙。制定了“四个中心”、“一校一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六是职责到位。根据设立的工作岗位,明确了“服务中心”和街道、乡镇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职责,实行挂牌上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按照“六化”要求,全面推行规范管理

“服务中心”工作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加强管理是关键。设立“服务中心”以来,我们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力求达到“六化”要求:一是基本情况信息化。设立“服务中心”以后,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更加清楚掌握了他们的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健康状况、政治面貌以及家属、直系亲属的情况,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按分区管理原则,实行微机化管理,实现了快速查询、统计、增减。二是社区服务网络化。为了延伸服务网络,健全服务体系,我们在乡镇、街道居委会聘请了素质较高且热心老龄工作的同志担任信息员。信息员经常组织本辖区退休人员开展各类活动,及时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引导社会力量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服务,定期向社保机构提供退休人员的综合信息。并经常向退休人员宣传社会保障政策,反映他们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三是学习活动经常化。我们按照“整合资源、利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老年学校”及棋牌室、健身室、书画室、阅览室等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四是管理服务规范化。制定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流程,实行多窗口衔接、“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责任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工作和服务制度上墙公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五是政策咨询专业化。“服务中心”设立了“政策咨询室”,配备了在劳动保障部门工作多年的同志为政策解答员,轮流值班,定期服务,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六是组织活动自治化。由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的退休人员组成“自管领导小组”,对各项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他们更加团结友爱,互助互学,生活更加充实。

三、围绕“六有”目标,积极开展优质服务

“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企业退休人员“六有”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及时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由县企保局通过银行、邮政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并由社区网络信息员或代发银行信息反馈员实行跟踪服务,使广大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得到养老金。对特困户定期上门调查了解,经常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仅“服务中心”成立半年多来,县委、县政府领导就带领企保局的同志上门慰问企业退休人员达350人次,累计发放慰问金1.8万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退休人员的关怀。二是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实现老有所医。以前,我县大多数企业由于效益较差,企业职工没有及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导致退休人员有病无钱医治,严重影响和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服务中心”成立后,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目前,我县企业退休人员已基本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并参加大病医疗互助。特别是企业在破产、改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退休人员按人均6500元、840 元的标准,一次性向县医保局交纳了医疗保险费和大病医疗互助费,切实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同时,我们确定了县级定点医疗服务机构,随时为企业退休人员免费提供体检服务。使他们小病有处治,大病有钱医,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老有所教。一些退休人员由于长期的工作积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为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我们经常邀请他们到各种培训班、研讨会、交流会上辅导课,使他们无私地传授知识,体现自身价值。四是加强学习教育,实现老有所学。充分利用“老年学校”这一载体,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向广大企业退休人员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通过开展“与时俱进求发展、开拓创新奔小康”等座谈研讨会,使广大退休人员摒弃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陈旧思想,鼓励他们发挥余热,为社会多作贡献。同时,我们还收集了教育、文化、历史、娱乐、科学等各类书籍XX余册,订阅各类报刊杂志12份,供退休人员平时阅读,并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类书画比赛。仅今年以来,共有2幅书画作品获省级奖励,5幅作品获市级奖励。五是充分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经常性组织退休人员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满足他们为社会奉献余热的强烈愿望,使广大退休人员在维护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解决邻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共有20名德高望重的退休人员受聘担任县城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监督管理员。经常召开“建言献策”座谈会,由退休人员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积极予以采纳。同时,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仅今年以来,退休人员共资助失学儿童12名,帮助特困家庭65户,捐款5600 元,捐衣物3200件。六是经常开展各类活动,实现老有所乐。组织成立了老年腰鼓队、模特队、舞蹈队、戏剧队、唢呐队、民乐队、夕阳红合唱队、棋牌队、各类球队等15支兴趣活动团队。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授课,动员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目前,参加各类活动的人数多达1650人。今年以来共组织节目演出32次,极大地丰富了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对策,措施

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都是以“企业办社会”形式, 依托各类企业进行。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我国开始实行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建立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十余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 提出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概念。但目前从国家政策规定角度及社会保险理论建设体系来说, 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含义和具体措施缺乏明显的界定。

到底何谓“社会化管理服务”, 从笔者对此概念的理解及近二十年从事社会保险工作的感悟, “社会化管理服务”这一概念应从以下具体实际意义去理解。“社会化”是针对过去的“企业化”相对而言的。目前, 我国承担社会保险工作“社会职能”的部门为各级社会保险事业管理经办机构, 显而易见, 各级社会保险事业管理经办机构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也是唯一的“社会职能”主体, “管理服务”的客体为“企业离退休人员”。这样一来, 社会化管理服务即为社会保险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离退休人员, 服务于离退休人员。其内容具体来讲, 就是社会保险机构对于离退休人员管理些什么, 服务些什么, 怎样去管理, 怎样去服务, 如何充分发挥好“社会职能”的作用。

下面, 结合我旗社会化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及对策和措施, 谈一下我旗近年来是如何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

一、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及防冒领养老金

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统一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发放管理, 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 也是体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根本目的方式。而冒领养老金现象,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在各地客观存在。近年来, 我旗在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做了一些具体工作, 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对抑制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我旗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本情况

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 是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企业减负的重要内容。对此我旗予以了高度重视。早在1996年, 旗社保局便专门设立了退管中心, 把此项工作提到了社保工作的重要位置, 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着手开始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每年都将退管工作列入社会保险整体工作目标管理范围进行考核。1999年全旗实现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的社会化发放, 截至目前全旗781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由社保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形式, 本地居民采用委托邮政储蓄银行开户, 离退休人员自行领取的方式;异地居住人员采用直接领取的方式。养老金定期在每月的15日准时发放, 做到了从不延时, 从不拖欠, 实现了按时足额。

三、我旗防冒领养老金情况的一些具体方法

养老金的冒领情况, 从其形式来分, 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享受养老待遇人员死亡后, 其单位家属未作申报, 继续领取其养老金;另一类为“不符合享受养老待遇条件, 而享受养老待遇”, 如按一些地方政策、部门政策提前退休, 或所谓“病退”人员等。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开始做此项工作时, 便确定“从源头上抑制, 管理上控制”的思路。1997年开始, 我旗各类企业相继开始了转制工作, 大量企业离退休人员在转制后纳入社保机构进行社会化管理。同时, 老企业的大量人员也达到了退休年龄。为了把好养老金享受入口关, 社保部门加强了养老保险待遇审核工作, 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支持下, 审核过程中我们采取退管中心-业务股-财务股-监审股-分管局长分别把关, 互相制约审核的工作流程。强化了内部监督机制, 严把退休关, 审核无误后, 方可上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不符合享受养老待遇条件而享受养老待遇”的冒领现象发生。而对于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 必须办理“纳入社会化管理审批手续”, 每人都要填写“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信息采集表”, 都要建立“退休档案”, 对其养老待遇标准进行核定。身体状况、其他状况进行建档立卡, 形成每一个退休人员的基础档案。对符合享受待遇者才可以发放;对虽经有关部门批准退休, 但不符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 一律不予发放。

在近年的工作中全旗范围内虽然发生了部分冒领现象, 但根据我们的管理程序已全部进行处理, 使养老保险基金没有受到丝毫损失。但即使占总人数1‰的冒领现象的发生, 也同样引起了我们工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注意, 采取各种有效手段, 进行“管理上的有效控制”。从1999年开始, 全旗统一启用了“社会化发放养老金年检证”, 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和生存状况建立了“年检制度”。从每年下半年开始, 对纳入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情况统一进行一次“年检”工作。对家居本旗县的离退休人员, 由本人持“年检证”亲自到社保机构进行“年检”;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员, 工作人员要上门“年检”;对于未参加“年检”人员, 根据“年检证”中要求的明确须知, 停发其下月养老金, 待“年检”后开始补发。

对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一律采用邮局寄发, 并要求其本人要在回单上签字的方式予以控制, “年检”时采用了不同的要求定时返回照片。如2001年至2010年采用了利用“元旦春节”期间发放“慰问函”、“贺年信”的方式, 要求本人持信函拍照后寄回退管中心, 再开始邮寄养老金。这样, 既不伤害老同志感情, 又使离退休人员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并配合, 同时, 也掌握了异地居住人员的生存状况, 预防了冒领现象的发生。对凡是不按要求返回照片的人员, 认定为“通讯地址有误”, 停止邮寄其养老金, 待返回照片后再行补寄。这样一年一次的“年检制度”, 即使冒领现象发生, 最多也只是几个月;在我们调查的几起冒领事件中, 最短的只有一个月, 最长的半年, 总金额为1.8万元人民币, 追回金额为1.8万元人民币。

冒领现象发生后, 如何追回, 采用什么手段呢?首先我们将离退休人员死亡后的丧抚审批权全部由社保机构审核, 企业和劳动行政部门不再负责此项工作;其次定期年检过程中, 对逾期者及时停发其养老金。发生冒领后, 在办理丧抚待遇时, 从其丧葬费及遗属生活费中对其多领部分计算后直接扣除, 并对当事人提出批评教育, 并通报单位。一方面起到了宣传政策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起到威慑作用, 这样, 保证了基金不会受到损失。

经过近几年的工作, 自1998年全旗统一开展“年检制度”、“信息采集制度”、“两案一卡制度”以来, 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家属冒领养老金现象越来越少。今后随着基础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 冒领情况将会杜绝。

四、对防冒领养老金工作的几点思考

首先,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基础管理。逐步规范和完善社会化管理, 冒领现象就会得到遏制。

其次, 防冒领工作要渗透到社保工作各个环节, 政策要明确、管理要规范。形成一种制约机制, 必将会使这种现象丧失生存环境。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还采用了利用离退休人员群体中的优秀的有素质的老同志, 建立互相监督的机制, 我旗社保局成立了党总支, 建立了若干个党支部,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对可能发生的冒领现象进行预警和举报相结合, 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及是否死亡等情况全部掌握在了退管工作人员手中。

第三, 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也感受到老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很强, 如离退休人员双方中, 若一方去世, 另一方健在, 绝对不出现冒领现象, 都能主动及时地向单位或社保机构申报其另一方的死亡状况, 所以, 我们在管理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社会责任感, 形成绝不冒领社保基金的大气候、大环境, 也是我们做具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总之, 防冒领工作是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对我们防止冒领工作是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社会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旗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仅仅是在管理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 在服务工作中, 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就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现状, 尽快构筑我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当提到社会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

第一,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社会化管理仅仅局限于养老金发放的管理, 就其社会化管理的内容而言, 诸如“生存状况管理、离退休人员的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管理”还仅仅是探索阶段, 需要我们在制定政策、法规和运作过程中加大力度。通过反复的实践、探索, 对于管理内容进行完整的界定, 形成规范性的管理程序。

第二, 在管理的同时, 服务也是社会保险机构的一项职能, 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 也是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待遇的权利。我们应该逐步确定以“全心全意”为基本原则的服务程序和内容, 同时配合每个离退休人员所享受的诸如医疗待遇、政治生活待遇、社会待遇等, 形成一个规范性、统一性的服务政策, 来实现离退休人员在接受社会化管理过程中的权利。这样, 就可以切实体现出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初探 第9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离退休;社会化管理

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即企业基本上纳入了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养老金也已经全面实现社会化发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但是,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仍然由原单位管理,企业仍然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减负未彻底。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必须抓紧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增加活力创造条件。

一、充分认识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党和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部署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优化结构也不断推进,其中之一就有主辅分离和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把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纳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部署之中。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于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逐步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人员由社区管理”。从此后,国务院先后出台、下发《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等,适时提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政策,有效地化解了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矛盾,将退休人员由“企业人”平稳地过渡为“社会人”,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国企的改革和发展,为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

(二)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是企业轻装上阵走向市场谋发展的需要

1.退休人员队伍日趋庞大,使相关工作不断增多,或多或少影响在岗员工队伍稳定。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企业尤其是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也越来越多,使退休人员的相关管理等工作不断增多。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虽然不是企业的工作重点,但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的大局。而且大多数国有老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退休人员中有不少子女和亲属都在同一个企业工作,退休人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养等需要企业管理和服务等问题或矛盾,都会引起他们子女和亲属的特别关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在岗的企业退休人员子女和亲属员工队伍稳定。2.退休人员居住分散,给企业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企业人员退休后居住分散,他们有的返回农村老家居住,有的在企业社区或当地城市居住,有的到其他城市与子女一起居住等。企业受人力、物力等的影响对这部分人的管理服务存在脱节现象,造成他们的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以致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也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有些退休人员因长时间脱离组织,放松了学习,产生了不健康的思想,不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加重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后,仍然要负责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和诸多福利待遇费用等,经济负担和管理责任都很沉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最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管理对象仍然实行企业化管理,造成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到这项制度社会作用的发挥。同时,过重的社会负担也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是提高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质量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充分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关心和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视。广大企业离退休人员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辛劳了大半生,应当享有幸福、安定的晚年生活。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有了经济上的保障,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其晚年生活不再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实现退休人员“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组织管理和服务上的保障。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工作

(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增加离退休人员接受社会化管理信心

离退休人员由于要面临走进社区生活,他们的思想顾虑重,反映较为强烈,许多退休人员认为,脱离了曾经工作的企业,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娘家”,今后个人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就没有一个组织去关心,成为无人管的社会人。所以,我们要针对离退休人员的思想顾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要开展形势教育,让老同志了解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退休社会化管理是必然要求、必然趋势。不少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已移交社区管理,已完全摆脱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包袱,企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离退休人员顺利移交社区管理是对国家改革发展的贡献,是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二要宣传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好处,现在企业已经纳入了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养老金也已经全面实现社会化发放,离退休人员的“养命钱”不再受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只是管理服务职能的转移,是把本应由社会负担的工作归还给社会,并不是原单位把他们甩出去就没人管了,街道社区都有

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接收他们,为他们提供管理服务。而应对老龄化,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大社会社区建设力度,随着社区的蓬勃发展发展,离退休人员在社区将会得到比原单位更加全面的服务。现代化的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就是要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要变单位养老为社会养老,要变分散低质养老为集中专业养老,要把大量由于分散而造成巨大浪费的资源集中起来大幅提高退休职工的老年生活质量,尊重人权,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宣传思想工作做好了,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工作就事半功倍。

(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离退休人员顺利移交社区管理

一要制定好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工作的领导,结合社区和企业实际,制定移交工作规划和方案,抓紧组织实施。二要抓紧完善社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目前有些社区建设不够完善,使社区难以完全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功能。多数地方社区管理服务人员少,经费短缺,难以为大量进入社区的离退休人员提供正常的管理服务。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社区服务建设,完善社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要根据移交人数的增多,适当扩大工作机构,补充管理服务人员,解决工作经费等问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认真办理离退休人员的移交和接收。三要完善社区老年人学习、娱乐和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企业原有的老年图书、报栏、文体器具和健身运动场所可以继续使用。四要做好资料、档案管理移交。在移交采集个人资料过程中,遇到有失去联系的,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做好细致的资料收集及信息登记工作,做到移交不漏一人,资料一字不错,档案一件不少。加强了对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退休前工作单位、养老金待遇、历次调待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等,为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为离退休社会化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后,企业要当好“娘家人”支持社区服务工作

离退休人员在企业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曾经为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与企业的领导、工友、师徒感情至深。有的子女还在企业继承父母的事业,亲情关系不断,离退休人员的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子女情绪,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所以,离退休人员虽然移交社区管理,但他们仍视企业为“娘家人”,企业不能把他们视为“娘出的女泼出去的水”。要继续关心离退休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晚年生活,适时对困难或病老的离退休人员开展节日慰问、献爱心活动。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为和谐社会建设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任。

上一篇:写奋斗作文下一篇:中国共产党某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