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作文800字

2024-07-12

路标作文800字(精选6篇)

路标作文800字 第1篇

800字作文路标

行行重行行,我们徘徊着,一步步地前进。但我们总有迷路的时候,总有需要借鉴前人经验的时候,此时,路标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踩着沙滩上的点点金沙向海边走,回头时可以看到一排深浅不一的脚印,那是我们一路走来的痕迹。当我们觉得前路遥远而不可知时,只消顺着那排脚印走,便可回到旅途的起点,再细细思量。但我们的旅程并不总是沙滩,有时会在陡峭狭窄的深谷中,有时会在壮阔飞扬的激流旁。没有那排脚印指引我们,又该如何返回呢?

许多迷路的旅人苦苦思索这个问题儿得不到答案。其实,他们一直都是错的。在前行途中,或是在欣赏美景时,或是在驻足休憩时,只要牺牲一点时间,给自己立下一个路标,标记下自己的步伐,就会在迷路的时候,找到回头的方向,不会迷失在错误的道路上。

立下一个路标,给自己一条回头路。

奔跑在野花在旁的小路上,扬起一阵阵灰尘。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实际遇到的情况经常与我们的想想大相径庭。当我们来到一个岔路口,为两道相似的风景而犹豫不决时,或许抬起头,那不起眼的路标竟会使我们眼前一亮。细细想来,倘若没有路标指引我们,我们又会走上哪条道路呢?

我们无法预知前路是平坦还是坎坷,当我们对于已行的路程却是了然于心。当我们的`前方是阴森沼泽或断崖残垣时,何不返回到那个岔路口,树下一个路标,以警示后人,以之为诫?若果每个人都愿意做这样一个小小的善举,那么路标就不仅是自己的导航,还成为了别人的前车之鉴,引领他们避开弯路,寻到正确的方向。

立下一个路标,赠他人一条警戒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对于那些不拘小节的人来说,沿途的路标似乎繁琐而微不足道。但是,在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曾经微小的路标便成了旅人们的救命稻草,指引着一条回家的路。

人生之路,亦是如此。

路标对于旅人,是必不可少的。它在生死攸关之时,引导着旅人们的方向,支撑着旅人们的信念。有了它的存在,我们才能在百丈清峰之上,挥汗高喊: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路标作文800字 第2篇

“请同学们准备一本小册子,把自己做错的题目依次抄写在上面,同时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相应的题目旁,课后再多次练习……”数学老师面带威严地站在讲台上,他正大声地提醒着我们。

下课的铃声划破了校园,安静的教室顿时像沸腾的火锅一样热闹起来。我有些烦闷了,每天都会听到这些话,不明白老师要求我们这样做的目的究竟何在,做错的数学题重做一遍不就得了,非得用册子将错题重抄写一遍,注明正确答案,然后重做几遍,这不就是浪费资源,浪费时间吗?这样想着,我将书本“啪”地一声合上,人便像脱缰野马一般奔出了教室,毫不理会老师布置的任务,毫不在意其他同学还在那孜孜不倦地做任务。

就这样,时间在我的指缝间穿梭,在我不经意中溜走,而我则惬意地享受着从这个小任务里挤出来的美好时光。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考试给正沉迷于欢乐中的我送来了战书。教室里,那种紧张的气氛也一下就提了起来。同学们都争分夺秒地加紧学习。如花儿吮吸来之不易的春雨一般,那样的专注,那样执着,那样富有激情。我也卯足了干劲,像上了令的发条一样加入到备考洪流当中。

这天,我见同桌不紧不慢地从桌子里拿出数学书和一本小册子。我知道,迂腐的同桌和其他同学一样按老师要求准备了错题集。我不禁暗暗窃喜,让她们都做无用功吧,我独占鳌头的机会终于来了,遐想间我仿佛看见成功在向我招手……

几星期后,考试向我们伸出了它那修长的双臂。几堂考试下来,我有些飘飘然,似乎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考试最后科目——数学。当看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傻眼了。生活啊,总是在我最春风得意的时候给我当头一棒,满满的自信霎时烟消云散。那一个个似曾相识,但仅仅是一面之缘的数字、符号正面带讥诮地望着我,心中的悔恨顿时压得我喘不气来。考场里静悄悄的,静得只听到笔在纸面上书写的“沙沙”声音。有些同学似乎找到解答方法,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这个时候,我深知,我完了。

过了几天,数学老师又如平时一样站在讲台上,只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不再是如何解数学题,而是一张让我伤心欲绝的数学成绩单。某某同学96分,某某同学87分……某某同学32分,这就是我的分数。

路标作文800字 第3篇

一、注重“引写”

文无定法, 成熟的写作高手或大家常这么讲。但是, 中学生毕竟不是成熟的文章家, 对于他们而言, 还是需要老实一些, 即要老老实实地接受教师的引导, 扎扎实实坚持入格、循序的训练。那么,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 教师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做实做好这些呢?洪宗礼先生给我们开具的第一个“方子”是重视“引写”。请了解一下洪先生的“引写十法”。

一是导源引写法。即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留心自己的生活圈子,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课文教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积极主动地反映生活。二是厚积引写法。即引导学生平时多渠道广泛收集积累各种写作资料, 屯足写作的“粮食”并在厚积的过程中自然地提高捕捉、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三是知识引写法。即教师以知识为先导, 运用启发式讲授精要的写作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写作规律, 并独立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按照特定的写作要求来练习写作。四是阶步引写法。即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写作学的基本原理, 以及《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训练程序,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由片段到整体, 有层次地设计写作训练, 扎实有序地进行训练。五是观察引写法。引导学生运用定点、移位等观察方法, 观察生活、社会、自然、人物、事物和景物, 从中获取自然、社会及人们自身方面的写作素材, 并把观察过程与结果按一定要求写出来。六是情境引写法。即教师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物理情境和虚拟情境等, 并在这些情境中激发学生触景生情, 辞以情发, 自觉地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七是激思引写法。即激发学生观察、想象、联想, 或就社会、学校、家庭的某人某事某问题作多维思辨, 思如潮涌, 写出妙文。八是例文引写法。即教师凭借课文或课外例文的典型解剖, 范文引路, 引导学生借形取神、由篇及类、仿中有创地进行写作。九是活动引写法 (或称任务引写法) 。即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写作实践活动, 如课外文学社, 小记者采访以及办小报、建网站等形式, 让学生带着“任务”, 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写作。十是说文引写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以说促写, 边说边写或先写后说, 以促进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书面作文能力双提升。

实事求是地讲, 洪先生的“引写十法”绝不意味着穷尽了所有的引写之法, 但它确实是从教学一线的真实土壤里生长出来的, 很符合中学作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也确实是植根于学生真生活和真生命的, 是在真切地唤醒学生的写作自觉, 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培育他们的写作智慧, 可谓归真返本、务实有效。

二、建构“模式”

洪宗礼先生在一线从事了四十多年初高中作文教学, 为了落实好“引写”理念, 他根据教学实际总结、建构了几种作文模式, 如阶步模式、读写思同步模式、从读练文模式和自主写作模式等。

阶步模式。就是以知识梳理和能力训练双线交叉作为序列, 初高中各设若干台阶和步点, 注意训练的合理序列, 力求逐层深入, 环环相扣, 兼顾写作知识点的覆盖面和能力训练、思维训练的完整性, 以充分体现中学作文训练阶段性和层次性。具体是把写作训练设为十六个专题, 分为“基础阶”“提高阶”“灵活阶”三个阶梯, 以便同学们拾级而上, 稳步提高。“基础阶”的十个专题, 专门指导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文体的写作;“提高阶”五个专题, 专门指导各种表达技巧 (包括提炼主题、谋篇布局、选词炼句等) ;“灵活阶”的一个专题, 专门指导如何审题和临考阶段的适应性训练。第一阶着眼基础, 突出一个“准”字。即通过若干次专题指导和训练, 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方面的基本写作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 让学生把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路子搞准确。第二阶着眼发展, 突出一个“实”字。即通过几次专题指导和训练, 使学生逐步掌握和巩固各种强化表达的方法, 力求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炼句等方面, 把文章写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色彩。第三阶着眼综合应用, 突出一个“活”字。即着重通过语言训练、审题训练和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训练, 以及各类文体不同形式的作文训练, 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各类命题的题意, 灵活而熟练地运用语言, 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 真正把文章写活, 对于多种形式的作文都能应用自如。

洪宗礼先生的这种阶步训练模式力求达到三点:一是科学有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体现在每个学段三个年级, 起始年级 (初一、高一) 打好基础, 过渡年级 (初二、高二) 发展提高, 毕业年级 (初三、高三) 应用拓展。二则体现在每个年级每层台阶, 由记叙到说明再到议论, 由单项到综合再到深化。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逐步发展, 逐层提高。二是读写结合。以读文为基础, 以写作训练为主轴, 按照写作需要, 阅读典范文章、同题例文, 从中汲取营养, 获得启迪。以读为径, 以写促读, 提高写作效率。三是切实管用。让学生能自主阅读、自主写作, 以达到“自能作文”的理想境界。

读写思同步模式。就是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步安排, 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 体现了较高层次的能力训练。如注意把思维训练同语文学习和文史哲知识、自然常识等尽量融为一体, 所选短文内容翔实、短小精悍,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和启发性。为了配合读写思同步模式的教学实践, 1993年9月洪宗礼先生还正式出版了专项实验教材《写作与辩证思维》。教材共列出30个系列专题, 体现了30个哲学基本观点;同时还编入了一百三十多则思维训练材料, 每则训练专题包括“感悟哲理”“阅读选粹”“分析思考”“写作练习”四个训练层次。这一模式完整系统、步步落实、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过程, 把思维训练 (尤其是要重视辩证思维训练) 贯穿于读写训练的全过程, 达到了在读写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又以辩证思考来指导学生读写实践的教学境界, 实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步发展。这套教材的实践价值深受一些语文教育专家的首肯和称誉, 在当时的国内中语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读练文模式。就是与教科书阅读教学同步, 在各单元课文后, 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训练目标编写系列化的写作知识短文并设计相应的作文练习。洪先生设计了100个专题 (亦称作文百课, 高、初中各50课) , 每个专题都把读写合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集成块, 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主线构成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体系。

自主写作模式。就是打破单一课堂作文的框框, 以课内为端点, 把作文拓宽到课外生活的方方面面, 把作文的自主权放手交给学生, 以课外作文训练为主。课内教师着重进行规划、点拨、授法、评价等引导。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 虽然受课堂上师生共同的“规划”的制约, 但原则上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生可以随时写下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大至家事、国事、天下事, 小到吃喝玩乐, 无所不写。同时文体不限, 形式不拘, 篇幅不限, 可天天写, 也可想到才写, 真正使学生做到了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不难看出, 在处理好放与收、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的前提下, 这种模式不仅会使学生的作文具有鲜明的个性, 而且还会给学生的思想“松绑”, 真正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使他们获得写好作文的真能力。

可见, 洪先生所建构的这些写作教学模式, 确保了写作教学的可控、规范、有序、开放、自主和高效。考察洪先生当年的“引写”教学实践成果, 也确实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融通“读写”

洪宗礼先生的“双引” (引读和引写) 教学观的显著特色就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为一体, 读中有写, 写中有读, 读读写写, 写写读读, 紧密结合, 互相促进。这一点, 前文已略有提及, 下面我们继续作具体、深入的分析, 看一看在教学实践中洪宗礼先生到底是怎样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的。

1. 以读导写。

指在常态性的阅读教学中始终融入写作指导, 结合课文教读有计划地渗透必要的写作指导与练习。如:解题时, 可适当指导学生审题;分析文章结构时, 可指导学生布局谋篇;归纳中心思想时, 可指导学生学习立意取材和表情达意的方法;讲解字词句时, 可指导学生炼字造句;欣赏艺术手法时, 可设计现场“照猫画猫”的写作练习;等等。不仅如此,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经常联系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从矫正的教读再适当进行“以读导写”。当然, 洪先生也同时强调, 这种以读导写, 绝不是要把阅读课上成单纯的写作指导课, 把所有课文都变成学生仿写的范例, 处处牵强附会地联系写作, 致使学生把握不住阅读物自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我们要做好的是,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重点有选择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有机的写作指导, 把文章的精髓转化成写作营养。

2. 从读练写。

指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借鉴范文进行写作练习, 现学现用, 学用结合。首先, 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在计划中明确各单元、每篇课文读写两方面的要求和“结合”的重点, 精选好内容、语言、写法上有明显特色且与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相适应的从读练写范文, 并做好统筹安排, 使“从读”和“练写”的组合与配对尽量一致, 做到读写两线交叉、互相配合, 有主有从, 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较完整的系统。其次, 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内容上能给学生深刻的教育、感情上能深深感染学生的范文, 就从思想内容着眼, 指导学生写体会、读后感、随笔、日记之类的文章;在结构和写法上有明显的特色, 学生易学易仿的范文, 就从写作技巧着眼,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形式, 来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构思新颖、思路开阔的范文, 就从思维训练着眼, 指导学生在课文的启发下, 通过习作拓展写作思路;语言优美, 写景、状物用词非常准确、形象、生动的范文, 就从语言文字着眼, 指导学生学习借鉴课文的语言, 来描写景物。当然, 从读练写并不要求包罗全册课文, 也不必篇篇落实。如一些较长较深的论文、鲁迅杂文、诗歌、文言文等, 虽然也可以从某个角度、某一知识方面“从读练写”, 但内容、写作、语言都与学生写作实际距离较大, 就可以仅着眼于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不必考虑从读练写了。

3. 抓写促读。

指在常态性的写作教学中, 从命题、指导到批改、评讲, 教师都要有意识地联系阅读教学, 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更好地巩固阅读课上学到的语文知识, 提高阅读效果。抓写促读训练必须在写作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上, 根据各阶段写作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教学实践中, 洪先生一方面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结合课文, 如紧扣课文内容出题, 让学生写读后感、体会、杂感, 或扩写、缩写、改写课文。这样的作文命题重在消化课文的思想内容, 让学生反刍课文,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也使写作成了学生阅读的一个动力。另一方面, 洪先生充分利用写作指导课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消化和运用范文中所学到的知识, 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重读课文, 类比启发, 示范导引, 把所学的有关写作知识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找到“活路”

洪宗礼先生历来主张作文教学一定要找到一条“活”路, 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启迪学生自己循标探路, 联系生活独立地写作文, 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写作中的创造思维, 使作文与创造思维“联姻”。为此, 洪宗礼先生提出了自己“引写”教学的初步思路, 共包括八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找“米”, 建立自己的“粮仓”, 完成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和语言积累;二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 要说真话、记真事、抒真情、做真人;三是允许学生有规有“犯”, 划地不设牢, 既要按照基本规范来写作, 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允许学生“犯规”, 写出自己的个性;四是作文教学训练程序要有序列, 讲求科学性, 不宜过于烦琐;五是让学生在写作前自由阅读与本次作文有关的大量资料, 吃饱喝足;六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上网搜集写作材料;七是让学生打开“想”这个总开关, 始终引导学生去想, 去发挥无穷的思考力;八是结合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 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辨习惯。洪先生认为, 这八个方面就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活路”, 必须首先要找到, 而后还要严格落实, 否则作文教学只会走进死胡同。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新路标 第4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 存在原因 解决办法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成绩,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但是,当前作文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与人才的培养。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是:

1.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普遍重视课文教学,而对作文教学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再加上现在的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进一步挫伤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2.传统的作文教学重视老师批阅而不重视学生的修改。老师辛辛苦苦批改作文,但作文本发了之后,很少有人对自己的文章再去进行修改。许多错别字就一直错下去,许多表达方面的语病屡改屡犯。这样恶性循环,就造成当前作文教学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

3.许多学生热衷于所谓的写作技巧而忽视作文素材的积累。现在的学生整日忙于作业,阅读量本就少的可怜,平时还不注意积累,就连课本上许多现成的事例,写作文时也不能恰当运用。部分学生平时也搞摘抄,但他们只是从书上摘抄到本子上,而不记在心中。这样的摘抄仅仅是形式上的摘抄,写作时仍然无话可说。

4.作文题材及题目的设置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作文题材及题目往往是学生不熟悉的,而学生喜欢熟悉的题材却很少涉及,这样就造成了有话要说的不能说,无话可说的偏让说窘境,其结果可想而知。

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症下药。

一是要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及生活实际。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要从学生身边入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让他们有能力有兴趣说话写作,展示真实的个性,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

二是引导学生适度的借鉴和模仿。仿写优秀例文是一条通向作文成功的捷径。我想至少应该明确两点:

第一,要严格区分仿写与抄袭。和抄袭不同,仿写却是一种再创造,它在客观上能促使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面,有效地激励学生在不断地对比、借鉴中汲取写作养分,催促灵感的生成,完成“积累—消化—模仿—提高”的知识技能转化过程,有助于知识积累、思想认识、语言表达以及审美取向的全面提高,是短时间内提高一个人语言和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

第二,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鲜明的创新意识。學生在每一次仿写前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自己通过仿写这篇文章到底想从中学到什么。可以是立意,也可以是题材;可以是布局,也可以是它语言中的某些精彩生动的字词。模仿别人的作品只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手段,在练习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体会和创新,能在吸收对方的优点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特色,在模仿当中注意了解别人用意,发现规律掌握精髓,然后逐渐灌注进自己的个性特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创新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三是引导学生注重阅读注重生活积累。首先,大量阅读经典名著,吸取其精华。只要书读多了,词语也就丰富了。学生在读书中自会悟出写作的道理,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其次,通过背诵识记大量优美的词句篇目。其实,每篇课文都有一些有生命力的句子,值得学生去积累背诵。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储备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注意积累素材,主要是生活的积累、思想认识和情感的积累。个人的生活要充实,要不断积累生活中的感受,还要注意观察自己以外的生活,观察社会,参观访问等。要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每天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联想感受,以及对各种各样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和见解,及时的记录下来,日久天长,不仅积累了素材,而且对写作水平的提高简捷有效。

四是尝试形式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和讲评。老师除了要注重作文精批细改外,也可尝试只批不改、不批只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践证明,学生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亲自动手查字典改错别字,互相讨论修改语病,这样自悟自得,提高更快。当然,在学生的评改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把握方向,切不可放任自流,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路标作文600字 第5篇

外婆家门口有一棵历经岁月沧桑的大树,三人合抱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像一个巨大守护者,维护着庭院的和平。它高于屋檐,直上青云。

然而这巨人,不知何时,身体上出现一个洞。

那个树洞丑陋无比,可以看见洞内焦黄色的木头。时不时,还有几只胆大的虫,从洞中冒出头来。观望着没有危险,便结队地往外爬去。洞中,居住着蛛群,它们在里面结网、捕食。到了秋叶枯败时,那树洞便成了虫群们最舒适、最温暖的家。

我本以为它已经时日无多,可它到了夏天,依然洋溢着活力。盛夏时,它依如曾经的枝繁叶茂,树枝上挂满了密不可隙的树叶。树周围是明丽的阳光,而树下却是一个清凉世界。当微风轻拂过,感觉十分的舒爽。巨人为夏天的我们撑开一把大伞,抵挡着日光。它在证明,它还活着。

虽然大树外表艳丽,可身体却寄居着许多虫子。树干内定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定是虫子开枝散叶的住所。树尽管被虫子破坏了内部,但它依然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美。

接着,秋天如约而至。大树树枝枝头挂着金黄的树叶,把枝条压着向下。蚂蚁在它身上游走着,翻过它大半的身体,最后到达树洞。洞口有一层厚厚的蜘蛛层,上面还沾着几片叶子。秋风刮过,卷起树上的枝叶,下起了金色的雨。它度过了秋天。

冬天,并没有决定饶过它。它的全身被一层冰铠所覆盖,阳光照下,便闪烁着诱人的银光。树洞依在,只是躲藏在雪后,它又安然地度过了严寒的冬天。

来年春天,它照旧抽枝发芽。就这样,几个春秋后,树洞成为巨人的死因。但它在临死前,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

每当我想起它,都会感慨,它用自己的残来对待未来。它并没有因为那树洞而屈服,它告诉我不要怯懦。

路标作文600字 第6篇

每当看见映山红,我总会想起她--成长路上的路标。

春姑娘的花已散满人间之时,是人们该踏青的时候了,我当然也不例外。换上轻巧的运动鞋,穿着一身花衣服,我开始了爬山之行。

这是一座不知名的山,爬上山顶,只是我的一个小目标,虽然爬山的人不少,但真正爬上山顶的人却寥寥无几,于是我决定做一次挑战。很快,我就自以为爬了很遥远的路。路途中,我发现一个问题:这条山路上没有一个路标!我想应该是山顶离这儿太近的缘故吧。大约爬到半山腰,我又想:这真的是太奇怪了,果真没有一个路标。没有路标,我是决定爬还是不爬呢?爬吧,我又不知道前方的路程有多遥远,不怕吧,我又辜负了之前付出的努力和最初定下的目标!一番深思熟虑过后,我决定:坚持!说着就背上包继续出发。

终于在坚持不懈的努力过后,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快到山顶了!几步吃力地爬行之后,我真正的到了山顶,深呼吸,山顶的一切真美好啊!这时,我意外的看到了一株映山红,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便走向前瞧一瞧,啊!真的,它是一株完完全全的映山红,这不禁令我思绪万千:这样一株再平凡不过的映山红,却在不平凡的地方妖娆的盛开了,我感慨她生命的伟大和美好!她或许与山脚下的映山红是同一批种子,可她却比山脚下的映山红,不知要多经受多少倍的风霜雨雪的洗礼和烈日的曝晒啊!我再一次敬佩她顽强旺盛的生命力!或许她更诠释着: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欣赏到她高贵不凡的美!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下一篇:赵本山经典语录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