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宋陆游

2024-08-08

游山西村宋陆游(精选12篇)

游山西村宋陆游 第1篇

游西村,游西村陆游,游西村的意思,游西村赏析 -诗词大全

游西村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昨夜雨多溪水浑,不妨唤渡到西村。

出游始觉此身健,无食更知吾道尊。

药笈可赊山店酒,筇枝时打野僧门。

归来灯火茅檐夜,且复狂歌鼓盎盆。

游山西村宋陆游 第2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原副编审邓韶玉对此诗作如下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源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游山西村宋陆游 第3篇

一、在反复诵读中, 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美

古代诗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声调的平仄、停顿的节奏、音节的押韵上,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 才能感受其音乐美。

1.《游山西村》的平仄如下 (“|”表示“平”, “—”表示“仄”) :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启发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声调分析, 品味诗歌中的平仄交替、相对的艺术特征。不过, 教师不必对平仄讲得过深, 只要让学生明白古代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 仄声相当于第三声和第四声足矣。另外, 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字的声调, 古今存在着差异。

2.《游山西村》的诵读节奏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学生诵读的停顿, 有时可以根据字词的含义进行变化。如, “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腊酒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近”以及“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古风存”, 可采用逻辑停顿来划分诵读的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3.《游山西村》中的押韵的字有“浑”、“豚”、“村”、“存”、“门”。其韵母为“un”或与“un”相近。学生可以运用汉语拼音知识找出押韵的字, 但很有可能忘掉第一句末尾的“浑”, 错加一个“近”, 在此, 教师有必要提一下“律诗”押韵的格式:首句可以押韵, 也可以不押韵, 偶句末尾的字一定要押韵, 且要是平声字。

二、启发学生再造想象, 体会古代诗词的图画美

古代诗词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很注重形象的描绘, 后人评价为“诗中有画”。这诗中之画, 是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绘的。要使今天的初中生, 体会其中的图画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文字描绘, 发挥再造想象, 将文字描绘的图画, 变为自己所想象的图画。《游山西村》中陆游用文字描绘画面的诗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陆游的文字描绘, 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 构想并画出再造想象的简笔画。

三、在咀嚼揣摩中, 领会古代诗词语言的凝练美

古代诗词很讲究炼字, 体现在《游山西村》中的炼字就是“拄杖无时夜叩门”中的“叩”字, 用得生动形象。为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妙处, 可采用替换“推”、“敲”、“击”等字进行替换比较, 分析其表达效果上的异同。不用“推”、“敲”, 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不是仄声字, 不用“击”, 主要是因为不是表达作者随意赴农家作客的悠闲, 不能表达与民共乐的融洽关系。

古代诗词的语言美, 还体现在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对语言进行装饰, 展现文采。《游山西村》属于七律, 七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严格的对仗, 不仅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对, 意义相关以外, 还要求仄起平落, 平仄相对,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咀嚼揣摩, 体会对仗的修辞效果, 领会古代诗词凝练的语言美。

四、换位思考, 体验古代诗词浓郁的情感美

诗词, 是感情的艺术。古代诗词具有浓郁的情感。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时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抒胸臆, 二是含蓄抒发。《游山西村》的感情抒发就属于第二种表达方式, 作者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要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背景, 融进作者所写的情境, 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的《游山西村》写的就是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纵观全诗, 作者的行文思路是由实入虚, 首联写丰年景象和村民的殷情好客, 颔联描写自己在深山幽谷中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跋山涉水的情景, 在疑惑困顿中, 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红花绿柳的小山村, 颈联写乡土习俗, 描写了村民欢欢喜喜迎接一年一度的春社祭日的情景, 以上都写实, 只有尾联虚写想象未来, 悠闲地随时在月夜之下游访农家朋友。

学生通过查阅作者的写作背景, 利用工具书翻译诗句所写的内容后, 不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字面上写景, 实际上写自己面对国家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残酷现实, 感到困惑时, 突然见到了希望, 心情格外惊喜。颈联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山河在”的悲叹中, 看到民间古风尚存之时, 内心感到无比欣慰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村民的热爱之情。

五、分析景、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领悟古代诗词和谐的意境美

繁盛的山西宋金元戏曲艺术 第4篇

山西自宋金杂剧院本诞生之日起,就是戏曲文化十分活跃的地方。金代平阳(今临汾)地区的戏曲艺术非常发达,元代前期更是形成了“以平阳、太原、大同为中心的南、中、北三处戏曲繁盛之地”。元钟嗣成《录鬼簿》中记载了全国五个杂剧最为兴盛的地区,其中就有平阳。当时山西有很多剧作家,如平阳的赵公辅、孔文卿、石君宝、于伯渊、狄君厚、李行道、郑光祖,太原的刘唐卿、李寿卿、乔吉,大同的吴昌龄等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对山西戏曲文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山西地区宋金元时期戏曲艺术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其繁荣昌盛的景象赫然现于眼前。

戏曲表演场地的演变

中国戏曲的根基在民间,遍布城乡的神庙戏台是戏曲文化赖以传播的主要媒介。作为戏曲演出的专门场地,戏台的出现与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戏曲艺术的兴起和演变。山西现存古戏台2800余座,其中金代2座,元代8座,明代31座,以数量庞大、历时久远、形制多样而具有无可争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古戏台以最直观的形式勾勒出戏曲表演场所的演变轨迹。

最早出现的戏台是“露台”。“露台”的出现使艺术与生活第一次在空间上拉开距离。宋代,戏台形制发生飞跃,“舞亭”与“舞楼”等亭子式戏台开始在神庙中出现。全国现存记载北宋“戏台”信息的碑刻有3通,都在山西。万荣县桥上村后土圣母庙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河中府万泉县新建后土圣母庙记》碑阴记载了修“舞亭”的十八人的姓名,沁县城关关帝庙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威胜军新建蜀荡寇将□□□□关侯庙记》碑阴有“舞楼一座”的内容,平顺县东河村九天圣母庙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潞州潞城县三池东圣母仙乡之碑》记有“创起舞楼”之事。

金代进一步发展了北宋以来的“舞亭”、“舞楼”等有顶盖遮蔽的戏台,并出现“舞厅”。“舞厅”是一种一面栏隔,分前后场次的比较进步的舞台。其高广比例适宜,台面宽大明朗,既利于舞台艺术表演,又可取得较好的观看效果,在舞台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建于1183年的高平市王报村二郎神庙“舞楼”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该戏台面阔一间,进深四椽,悬山式屋顶,简板布瓦盖顶。戏台建在台基上,台基为须弥座式,平面呈正方形。四角立柱均为粗硕的圆木柱,柱子上细下粗,下施圆柱形砂石柱础,木柱收分、侧角甚是明显。整个建筑由斗拱直接支撑屋面。戏台正面右下方的一块束腰石上题“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

元代以后在庙宇里建戏台已十分普遍,并多有碑刻记载。如万荣县太赵村稷王庙至元八年(1271年)“舞厅”、临汾市魏村牛王庙至元二十年(1283年)“乐厅”、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泰定元年(1324年)“舞楼”、万荣县西景村东岳庙至正十四年(1354年)“舞厅”等。临汾市魏村牛王庙“乐厅”是最为典型的元代戏台。其四角立石柱,上面为亭榭式盖顶,后部二石柱间砌土墙一堵,土墙两端向前转折并延伸至戏台进深的后部三分之一处。这是典型的元代建制,表明演出已经由过去的四面观向三面观发展。墙壁的设置为排除视觉干扰、增加音响效果以及演员换装休息创造了条件。

与地面戏台相对应,稷山、新绛、侯马等地的金元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戏台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稷山马村1号墓与5号墓为“舞亭”。以1号墓为例,戏台与北壁门楼相对称,平面向外突出,单檐(5号墓为重檐),形制与门楼完全相同,形式高耸挺拔,与亭相似。马村3号墓与8号墓为“舞楼”,其结构、形式与“舞亭”基本相同,但其台座为方形,未向外伸。台座中间开辟墓门,前后相通,上下两层,类似钟、鼓楼形式。马村4号墓与苗圃1号墓为“舞厅”,下砌须弥台座,上为单檐屋顶,面宽三间,中间最大,两次间狭小,形式如厅。“这三种舞台,同时也体现了舞台的产生和进化过程。”

墓葬中最典型的戏台模型出自侯马金大安二年(1210年)董明墓。戏台位于北壁堂屋檐上两斗拱间,单檐歇山顶,下砌两根小八角矮柱,上承台面,台面之上两侧立角柱,普柏枋与柱头十字相交,枋上置转角斗拱二朵,补间斗拱一朵,补间斗拱出琴面昂。斗拱上承撩檐枋,枋上承歇山顶,山华朝外。整座戏台结构精巧,形式壮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舞台建筑形制与杂剧表演形式。

杂剧戏班与艺人

戏曲演出不是演员个体所能从事的活动,需要由戏班来承担。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南壁元杂剧演出图,描绘了忠都秀戏班的表演场景。见于画面者共11人,其中包括女性6人,分两排站在方砖铺地的舞台之上。左后角一位女艺人微微掀开帷幕,向外观看。运城市西里庄元墓壁画也描绘了一个戏班,出现在画面上的同样也为11人。一个元杂剧戏班到底有多少名成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12人以内”和“15人以上”之说。戏班成员中有男有女,表演时男女同台演出。

当时的戏班并不固定呆在一处演出,而是保持流动的方式。元代称杂剧艺人的流动演出为“冲州撞府,求衣觅食”。山西南部大都市以平阳府为最,平阳的杂剧艺人平时除了在府城内部活动以外,也到周围城镇乡村去赶赛。如大德五年(1301年)清明节张德好戏班到孤山风伯雨师庙演出,泰定元年(1324年)忠都秀戏班到广胜寺水神庙演出等。戏班流动作场,旱路多靠肩挑驴驮车载,水路多靠船运,非常艰辛。

在传统社会中,杂剧行当被视为贱业,历代文献对艺人的专门记载可谓凤毛麟角。传世的山西元代文物里,记载了几位当时活动在山西南部的杂剧艺人的姓名(或艺名)。万荣县孤山风伯雨师庙元代戏台残柱顶部刻有如下字样:“尧都大行散乐人张德好在此作场,大德五年三月清明,施钱十贯。”由此可知张德好是大德年间活跃在平阳府一带的杂剧艺人。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南壁元杂剧演出图,上方帐额书“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泰定元年四月日”字样,由此可知忠都秀是平阳府备受欢迎的杂剧女艺人。河津市北寺庄禹庙戏台元代台基石上刻有如下字样:“建舞楼,都科韩口口张鼎拙书,石匠张珍刊。庆楼台,大行散乐古弄吕怪眼、吕宣,旦色刘秀春、刘元。”记录了一个戏班中几位演员的名字。

陆游《游山西村》诗意 第5篇

《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陆游《游山西村》诗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陆游《游山西村》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诗意: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赏析: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陆游《游山西村》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游山西村》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陆游艺术成就:

1、文学。

陆游以现存诗作9000多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2、书法。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陆游《苦寒帖》,纸本,纵31.8厘米,横48.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书于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时陆游44岁,适值被贬后居家。信中内容对研究陆游生平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同时又是一件珍贵的书法作出。其用笔方圆兼备,自然流畅。曾经清内府收藏,刻入《三希堂法帖》。

3、藏书大家。

嘉泰二年(1202),以孝宗、光宗两朝及三朝史未修,诏他参与修国史,兼任秘书监之职,主管国家藏书、文翰等,不久即迁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以诗文著名,藏书之富亦见称一时。父陆宰,为越中三大藏书家之一。他承父藏书之志,由蜀归家时,出峡不载一物,尽买蜀书回归。越中藏书三家,石氏、诸葛氏藏书已散,唯独陆氏藏书不衰。有藏书楼曰“高斋”、“书巢”、“双清堂”。作有《书巢记》,载于《渭南文集》中。人问他藏书楼何为“书巢”,他回答说:“吾室之内,书藉或置于架上,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皆书也。饮食起居,病疾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耶?’”又建有“老学庵”,为读书之所。写有“泽笠老翁病苏醒,欣然起理西斋书。十年灯前手自校,行间颠倒黄与朱。区区朴学老自信,要与万卷归林庐”诗句。所作诗文和著述多有题记,记其家藏书、校勘之事。喜刊刻图书,先后刻有《刘宾客集》、《江谏议奏议》、《岑嘉州集》、《世说》、《南史》、《陆氏续集验方》等。著有《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渭南文集》、《放翁词》等。子陆子遹,亦能守先祖和父所遗书,并有增加。刊刻图书有20余种。

4、美术。

历代画家都常常以陆游诗意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美术家王原祁(1642—1715)、沈心海(1855—1941)、朱宣咸(1927—2002)、杜滋龄(1941—)等都有这方面的优秀作品产生,是陆游诗词在美术作品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作者简介:

《游山西村》陆游翻译 第6篇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

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游山西村陆游翻译 第7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选自《剑南诗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成就及特色

陆游《游山西村》诗意 第8篇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赏析:

游山西村陆游字号 第9篇

陆游 宋代

莫(mò)笑(xiào)农家(nóngjiā)腊(là)酒(jiǔ)浑(hún),

丰年(fēngnián)留客(liúkè)足(zú)鸡(jī)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shānzhòngshuǐfùyíwúlù),

柳暗花明又一村(liǔànhuāmíngyòuyīcūn).

箫(xiāo)鼓(gǔ)追随(zhuīsuí)春(chūn)社(shè)近(jìn),

衣冠(yīguān)简朴(jiǎnpǔ)古风(gǔfēng)存(cún).

从(cóng)今(jīn)若(ruò)许(xǔ)闲(xián)乘(chéng)月(yuè),

游山西村 陆游 原文 第10篇

经常被我们引用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诗句便是出自游山西村,那么我们到底对原文了解多少呢?

游山西村 陆游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陆游《游山西村》教案 第11篇

1、能真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层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1、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诗中名句的含义及蕴含的哲理;理解、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难点:

领悟诗中名句的含义及蕴含的哲理;理解、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上一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题西林壁》,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个人背——齐背。

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秋叶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能谈谈你对诗人陆游的了解吗?出示课件: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3、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山村,作者去一个山村游玩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4、指名读。注意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出示古诗(表明节奏)师范读,生自由读,生齐读。

5、学习“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你有什么需要给其他同学提醒的?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其他同学书空,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为了更好地去读懂课文,体会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我们还是先来了解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出示写作背景:诗人陆游,他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这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相互说。(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2)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那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还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自由读——个人读_个人读——齐读,足吗?要突出“足” 个人读,齐读。看到山民如此热情的招待远方的客人,同学们,你们还可以想到那些古诗文呢?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B,花径不曾缘客少,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5)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自由读——个人——齐读。如果我们稍稍改动一下李白的诗,是不是可以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山民待我情”

(6)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7)是啊!山民无比敬爱诗人,诗人热爱山民,这是一份多么真挚的情感啊!让我们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板书:情谊真。

2、引读:

(1)看到乡亲们杀鸡宰猪,用满桌丰盛的酒菜热情的招待自己,诗人的心开始慢慢地融化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动一起再来读这两句诗——

(2)听着山民淳朴、真切的话语,看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热情的脸,诗人郁闷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3)山民敬重诗人,诗人热爱山民,这份真挚的情感始终充盈着整个场面,他需要我们通过读把这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不折不扣再次呈现。一起读——

三、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秀。

3、诶!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想吻合吗?你想想,陆游被罢官了,他的心情怎样?以为陷入了人生的绝境,但在困境中,山西村的村民有没有嫌弃他?

4、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看着眼前的美景,想着山西村村民的热情,陆游他对自己的前途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呢?他除了看到桃红柳绿、美丽的小山村外,其实他还看到什么?请同学们用“他还看到什么——”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柳暗花明、美丽的小山村,同样淳朴的民风,新的景象,新的希望)

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吗?请根据提示写话。

出示:

(1)当你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懊恼时,______。

(2)当你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打算放弃时,______。

四、朗诵,感悟情境

过渡: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什么道理呢?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来,这句诗句能成为千古绝唱绝对有它自己的理由,当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了。一起读读这句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个人——集体。

3、对于古诗,我们不但要会背,还要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自由试试看,个人——个人——集体。

五、课外链接,拓展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诗像这样于写景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这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这堂语文课。

《游山西村》陆游阅读答案 第12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1、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①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②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上一篇:研修中我学习体会下一篇:企业文化理念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