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药品中英文对照

2024-07-26

印度药品中英文对照(精选3篇)

印度药品中英文对照 第1篇

印度进口药品注册申请资料

1申请人可以是持有有效的药品销售批发执照(wholesale licence)的生产商或者是在印度授权的中介机构。2费用1000USD 如需现在考察,需支付5000USD 检验费

3时限:从递交申请的收据上的日期开始计九个月,如有特殊情况或者书面记载的原因,可以延迟3个月。4是否需要临床

如果已在其它国家批准上市,需要在3-4中心做至少100个病例确认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先申请开展临床试验,之后才能申请药品注册证。

申请临床试验需提交临床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研究者研究机构名单供审核批准。及其它需要的资料。该资料包括:

1. 介绍,关于药物和治疗分类的简要描述; 2. 化学和药学信息;

2.1化学名,名称代号,非专利名称或通用名,结构,理化性质 2.2 剂型和组成

2.3活性成分和非活性成分的质量标准 2.4活性成分的鉴别试验和含量测定方法 2.5活性成分生产方法的纲要 2.6稳定性资料 3. 动物药效学

3.1概述

3.2特殊药理作用 3.3一般药理作用

3.4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4.动物毒理学 4.1概述 4.2急毒 4.3长毒

4.4生殖毒性 4.5局部毒性 4.6致畸和致癌 5.人/临床药理(I期)5.1概述

5.2特殊药理作用

5.3一般药理作用

5.4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6.说明性的临床试验(II期)6.1概述 6.2研究报告 7.确认性的临床试验(III期)7.1概述

7.2研究报告 8.特殊研究 8.1概述 8.2分解研究 8.3研究报告

9.在其它国家的管理状态 9.1国名

已上市

刚批准

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说明哪一期

退审,说明原因

9.2在原产国,已经上市或者刚批准,有什么使用上的限制 9.3原产国的自由销售证明 10.上市用信息

10.1拟定的该品的专论,主要描述该品种的全面的必要的信息,使医生能够正确使用该药物,包括描述、作用、适应症、给药说明、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和副作用。10.2标签和盒子的草案 10.3原料药样品和检测方法 上市后有两年的监测期。

申请进口药品注册证需要提交的资料: 1一般信息

1.1药品、制剂或者特殊产品的名称,简要描述和治疗分类

1.2药品的管理状态。原产国颁发的自由销售证明和/或者药品证明书。其它主要国家颁发的自由销售证明

1.3要注册药品的DMF文件(需公证)

1.4原产国颁发的WHO格式的GMP证书和药品证明文件(需公证)

1.5已上市或者获得进口批准的国家列表,写明日期(附上相应的批准文件)1.6从已上市或者获得进口批准国家取消或者撤销的列表,写明日期 1.7正在申请上市或者进口的国家列表(写明日期)1.8写明国内售价

1.9授予专利的国家列表 2药品的化学或者药学信息 2.1化学名称

代号名称

非专利名或者通用名

结构

理化性质

2.2剂型和处方

活性成分和辅料的定性定量组成,单独列表说明活性成分 2.3活性成分和辅料的质量标准 2.4活性成分的来源,名称和地址 2.5活性成分的鉴别试验

2.6原料药、制剂或者特殊产品生产的方法和流程图

2.7原产国注册当局批准的详细的药典检测标准或者厂控检测标准 2.8稳定性资料

2.9包装尺寸的文件

2.10标签和包装上的EAN条形码的数字表达 2.11容器和瓶塞的安全性资料

2.12贮藏条件的资料

2.13三批样品和上市包装以及检验报告书;其它样品和对照品及其检验报告书,需说明生产日期,货架期,对照品的贮藏条件 2.14每个生产地点连续5批的检测报告 2.15贴签方法

2.16说明书

2.17药品安全性处理过程的详细资料 2.18上市期间不超过5年的PMS研究报告 3药品生物学和生物药学的信息

启始原料、中间体、终产品的生物学控制试验;无菌、热原标准;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的标准;其它和本部分相关的资料 4药理毒理学资料 5临床资料

6标签和包装信息

印度药品中英文对照 第2篇

关键词: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中印边界问题”,框架研究

长期以来, 国内学界对印度英文媒体“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对《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教徒报》三家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官方网站的相关报道作一梳理, 以期弥补当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相对不足。

《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教徒报》网站大体延续了其纸质版的内容和风格, 在媒体运作、维护国家利益及对外战略目标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本研究暂不考虑三家网站的差异性, 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探究三家网站普遍性、平均化的个性和特点。笔者通过限定关键词和时间节点进行样本收集。关键词包括“India China border”“Sino India border”, 时间起止点分别是2013年1月1日和2016年1月10日。总共得到442条结果, 剔除与“中印边界问题”不相关或重复的报道后, 最终得到有效样本299篇。

一、印度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报道框架类型

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曾这样说道:“一个人对于并未亲身经历的事件所能产生的唯一情感, 就是被他内心对那个事件的想象所激发出来的情感。”[1]对于绝大多数印度民众乃至更广阔地域内的受众而言, “中印边界问题”都不是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切身经历的, 此时这种内心的“想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内容。笔者认为, 新闻报道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不仅表达了传播者的写作意图, 也反映出他们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因此, 从态度层面进行框架提炼是较为恰当的。通过考察关键词句, 笔者总结出了印度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中印边界问题”报道的四种情感态度——“友好”“中立”“不太友好”“敌对”, 四者可覆盖全部研究样本。为避免框架过于具体和琐碎, 将“不太友好”和“敌对”归为“对立”框架, 最终将框架类型确定为“友好”框架、“对立”框架、“客观”框架。

二、印度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报道框架及比重

三家网站的相关报道蕴含三种框架, 即“友好”框架、“对立”框架、“客观”框架。三种报道框架各司其职:“友好框架”向中国释放善意的信号既是基于中印友好的历史与现实, 又是出于媒体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即从两国长远利益出发, 引导印度民众理性看待两国领土纠纷, 为“中印边界问题”的早日妥善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立”框架通过鼓吹“中国威胁”和渲染中国本不存在的政治问题, 塑造了专制独裁、穷兵黩武的中国形象;“客观框架”更多的是转述中印两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 并未做过多的个人发挥, 体现了印度新闻界一再标榜的平衡报道原则, 表明了三家网站相对中立的立场, 有助于获得印度民众的高度信任。

经统计, 这三种框架在“中印边界问题”报道样本中所占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友好”框架、“对立”框架和“客观”框架。值得注意的是, “友好”框架和“对立”框架的比重相当且均少于50%。因此, 笔者认为, 将“友好”框架和“对立框架”共同视为“中印边界问题”报道的主导框架似乎更加合理。由此可见,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在“中印边界问题”报道中对中国怀有“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三、结语

(一) 国家利益与市场导向左右了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中印边界问题”报道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相关报道不失为印度政界对华声调的某种折射。在“中印边界问题”框架建构过程中, 印度的国家利益是背后看不见的“手”, 使国际传播服从印度政府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作为私人垄断的商业性独立媒体,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生存境遇取决于广告投放。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 这些报纸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 而打“中国牌”无疑是重要而有效的一招。在“中印边界问题”报道中, 这些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常常将中国描述为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的威胁力量, 强调印度正面临不断恶化的周边安全环境。

(二)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中印边界问题”报道暗藏新闻偏见

尽管在本研究时段内,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的攻击性姿态有所收敛, 但仍不乏明显的偏见。耐人寻味的是, 这种偏见在单篇报道的比重很小, 甚至不到全文的5%。但这种夹杂微量偏见的报道数量却很多, 即使是“客观”框架下的报道也渗透着记者情绪化的观点和态度。这种微量偏见能够被以事实为主体的新闻报道所掩盖, 受众很难觉察出已被悄然植入的某种偏见。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借新闻专业主义之名行偏见传播之实, 与印度某些军界人士、战略分析家大肆喧嚷的“中国威胁论”合拍, 强化了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识, 破坏了中国的国家及军队形象, 对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正义之举造成了干扰。

(三)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有明显的负面化痕迹

笔者认为, 报道中所隐含的中国负面形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 三家报纸网站在争议领土归属问题上毫不含糊, 一味地强调中国对于印度领土的“侵占”, 通过引语策略将话语权倾向印度。其二, 三家主流英文报纸网站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与军事现代化深表不安, 甚至中国在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进行正常巡逻、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也被视为印度利益的潜在威胁和挑战, 构建出向印度“秀肌肉”的中国形象, 加剧了印度民众对中国的猜疑和防范心理。

参考文献

印度药品中英文对照 第3篇

一、 印度音乐风情软性内核实质

(一)印度音乐风情概述

印度次大陆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世界各国才会对印度次大陆文明趋之若鹜,印度音乐源于其对自然界天籁的描蓦,印度音乐不仅与中国的传统五音音阶有着较大不同,而且也与现代标准的七音音阶有着显著的不同,从音乐专业视角而言,印度音乐七音音阶中的两个主音5与7分别进行了一升一降,即#5与b7,不仅如此,在实际的印度音乐实践过程中,增二度音的运用更是十分灵活且普遍,正因如此,才使得有些深入印度进行音乐研究的专业人士宣称印度音乐有超过20个音阶。印度音乐的这种随心所欲的复杂的音乐特质,也是印度音乐比较容易从世界众多音乐中分辨出来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更是印度音乐风情油然而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印度音乐风情亦因此而成为印度电影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音声引领与神性灵魂。

(二)软性内核的历史观照

影片《巴霍巴利王》资金与技术投入空前,其在国际与国内均反响空前。因此,这部影片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的意义,进而成为一种里程碑式的象征,同时,其中的音乐也具有典型的印度音乐风情。影片《巴霍巴利王》中的主角巴霍巴利王,事实上并非古印度的传奇人物,而是虚构的传说人物。种姓的制度是一直伴随着印度历史进程而存在着的。因此,即便是在现代,平民阶层与上层统治者及其贵族阶层也不可能做到彼此平等而深入交流的,而平民阶层与上层统治者及其贵族阶层唯一相通的就只剩下音乐了。从大量印度影片中的音乐来看,印度音乐风情软性内核,实际上是一种众声喧哗式的面向普通平民阶层的音乐系统架构。本片中的印度风情软性内核即指这种大量以滑音、倚音、颤音、拟音等装饰音所软化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对印度影片中音乐形制的一种格式化刻板印象——“一言不合就跳舞。”[1]其实,在印度,音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平民阶层平凡生命中的所有喜怒哀乐等,都可以通过歌舞进行消解,这也是印度人具有较强逆来顺受品质的一种最佳情感释放途径。因此,印度人在歌舞过程中投入的情感较多,这也是印度音乐风情软性内核反而更具较强互动性的原因之一。

(三)软性内核的根性灵魂

其实,从音乐理论的深层对印度音乐风情的软性内核加以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印度音乐风情之中,早已经内置了一种民族性的悲情,即便是欢快的歌舞音乐,也会因为过多的滑音、颤音、倚音、拟音的加入而变得更像是一种痛苦压抑之下的呻吟之音,这种呻吟之音恰似普通平民百姓在屡经外族凌夷的呻吟之语,尤其是印度音乐风情中音乐尾部的处理,更是以其印度特色而诠释了印度普通平民百姓的只能诉诸于音乐的一种悲情。因此,印度音乐风情的软性内核其实就是一种压抑下的悲情。印度音乐风情中的软性内核的另一个特质就是由其所形成的歌舞类音乐普遍时长较长,将其置于影片之中,同样会占用较大的艺术时空,这也是印度电影在中国人印象中几乎全是歌舞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度的封建系统根深蒂固,思想意识在宗教的误导下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固化,而音乐则为普通民众赋予了印度音乐风情软性内核所昭示的人文精神及其根性灵魂。

二、 印度音乐风情外缘硬性内核实质

(一)泰卢固式硬性内核

必须首先指出的是,《巴霍巴利王》并非绝大多数观众所误认为的宝莱坞电影,并且,《巴霍巴利王》所使用的亦非宝莱坞的官方印地语,而是泰卢固语。因此,严格而言,《巴霍巴利王》实际上是一部泰莱坞电影。因此,在其音乐风情的硬性内核方面,本片也与传统的宝莱坞的模式化电影有着较大的不同。传统宝莱坞式的“一言不合就跳舞”为观众留下了十分刻板的印度电影范式的固化印象,而本片的开篇则是完全不逊于好莱坞的壮丽的音乐,然后即是宏大场景及其相匹配的宏大乐声,在这种硬性内核的衬托下,整部影片的史诗般场景渐次展开。印度音乐风情的硬性内核具有显见的融合影响下的音乐特质,与宏大乐声衔接的是紧随其后的人声吟唱,这种人声吟与壮丽乐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本片不同于既往印度影片音乐的恢弘基调。泰卢固式的硬性内核印度风情音乐,与我国的藏族音乐有着较为相似的外缘硬性内核实质,均以打击乐作为强烈的节奏支撑,相对于印度音乐风情中的软性内核的更具装饰性,这种硬性内核的装饰成分明显减少了许多。

(二)硬性内核的英雄颂歌

印度音乐风情中的硬性内核首先是基于其民族性的,印度是更尊崇本土文化,更重视本土文化的民族,引进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大片不会对印度民族艺术产生辗压式影响,而在我国,这种情况却恰恰相反,一切以崇洋是务。印度随处可见传统服饰,而在我国传统服饰却极为罕见。印度的这种民族根性自然为其外缘硬性的音乐风情提供了近乎永固的基石。回到影片场景,巴霍巴利王的红尘情结与瀑布有着不解之缘,开篇的瀑布与巴霍巴利王不断成长的瀑布虽然是同样的瀑布,但是音乐表现却有着细微的不同,挑战瀑布时的音乐已经增加了更加激扬的鼓乐为主的硬性内核成份,并且其烘托氛围的音乐手法也与好莱坞如出一辙,这种硬性内核显然完全踵继了印度古老灵歌的歌颂性,与塑造主角人物的英雄形象若合符节。印度音乐风情中的硬性内核既有其所保有的民族的内核,同时,亦深受外缘的多元融合的巨大影响,印度音乐风情的这种民族内核与国产影片的日益以低级趣味为卖点而不知耻的不断俗化与劣化相比,这部印度泰莱坞电影从精神旨趣上显然要显得高尚许多。

(三)硬性内核的根性灵魂

外缘硬性的以英雄颂歌为主旨的内核实质,为影片建构起了不同于传统印度影片的一道更加醒目的亮点,从印度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而言,印度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欧洲各国鲜有交集,与欧洲音乐的与物质生活融为一体有着天壤之别的是,印度普通民众由于物质的过度缺乏反而使得印度音乐与其精神生活的联系得反而更加紧密。因此,我们看到,印度音乐的“普尔卫”“韬迪”“白拉威”等的共同核心指向性其实都是指向“白拉卫衣”的。如果说欧洲音乐是多姿多彩的丰富的物质生活,那么印度音乐则是围绕着精神生活,并试图以精神生活超越贫乏的物质生活,从而形成形而上的超然性的一种外缘硬性的音乐内核。[2]由此可见,印度音乐风情的硬性内核其实就是一种压迫下却无法抗争的一种悲凉情绪的意识表达。正如影片中的开篇的硬性内核唱词所揭示的,这种硬性内核音乐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金色的迷梦与心灵上的巨大创痛,这种悲凉情绪事实上才是其硬性内核所掩饰之下的真正的印度音乐风情的根性灵魂。

三、 印度音乐风情软性内核与硬性内核的差异性对照

(一)软性内核与硬性内核在旋律与节奏上的差异性对照

从其旋律上分析,印度音乐风情中的软性内核,这种软性内核更具乐理上的线性化,精致的旋律与其由微分音所创造出来的颤音、滑音、倚音、拟音等一并形成了印度音乐传统意义上的由音律所诠释的印度风情;而印度音风情中的硬性内核则以现代更规范的7音音阶为根音,在音乐创作与音乐实践过程中较少使用微分音,也因此而将音乐成分中的颤音、滑音、倚音、拟音等的应用降至最小化,这既体现了世界现代音乐对于印度音乐的同化影响,同时,又体现了印度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趋同化发展,以及印度音乐对世界现代音乐的主观能动性的回应。从其节奏上来分析,印度音乐风情中的硬性内核就其节奏上来看实际上是源于其历史因素的,古印度自古即有作诗法与作诗韵律的教习规范,在语言的强弱音节弱化的语言自然条件下,这种诗性灵魂显然就成为了其硬性内核的举足轻重的节奏灵魂;而印度音乐风情的软性内核则与其语言要素更加契合,在语言无强弱音乐的支配之下,其音乐的软性内核也对其节奏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跨越与模糊。

(二)软性内核与硬性内核在音乐要素上的差异性对照

印度音乐风情为印度普通民众的精神提供了最佳的栖息地,同时,也为灵魂提供了最佳的安放所在。《巴霍巴利王》中最典型的印度音乐风情硬性内核当以主角渎神一场戏表现得最为突出,强烈的节奏与硬性的演唱与传统意义上的印度音乐大相径庭。印度音乐在乐理上并无和声与对位特质。从其音乐风情要素进行差异性分析,我们看到,印度音乐风情中的软性内核从乐理而言,不仅更具感染性,而且也更具激情性,同时亦更具兴奋性元素,尤其是其软性音乐的装饰音,并且其软性内核是以无重音的形式所表现的,因为无重音,也使得整个曲风呈螺旋式无限上升的乐势,正是这种乐势才为印度音乐风情赋予了激情与兴奋的乐理元素;相对于其软性内核而言,其硬性内核则是以重音为初始的,即重音出现在整个乐段的最初,与其软性内核的快速无限萦回有所不同的是,其硬性内核反而取中速行进,强烈的节奏为硬性内核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软性内核的整个演奏、演唱以及旋律形态从严格的乐理意义而言略显松散的感觉;反而是其硬性内核的整个演奏、演唱以及旋律形态更具音乐乐理的常态化。[3]

(三)软性内核与硬性内核在乐器配器上的差异性对照

从其乐器上分析,具二元文化的印度手风琴是不可或缺的键盘主音,当然,与标准键盘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配备了印度音乐风情式的持续低音与颤音控制,同时,塔布拉与多赫拉也是两种主要的节奏控制器乐,从弦乐来看,维纳琴的4根主弦与3根节奏性低音弦成为印度音乐风情中与演唱融合的最佳伴侣。在男主角渎神的那一场戏中,我们喜讶地看到,音乐风格与传统的印度影片截然不同,音乐创作者颇有创意地将印度音乐风情的柔性内核人声设问,与另类印度音乐风情的硬性内核的器乐应答,进行了有机的深度融合,既将男主角与其母亲的一柔一刚的冲突发展到了极致,同时也将男主角的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发展到了极致。[4]从音乐表现来看,印度音乐风情的软性内核与硬性内核也在影片中以差异性为主,但同时,也有机地共同表现为一种更加和谐的存在。因此,从印度音乐实践的视角来看,印度音乐风情中的软性内核与硬性内核在许多情境之下其实是完全可以水乳交融的。

结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印度药品中英文对照】相关文章:

印度社会05-15

印度制造06-13

印度模式06-30

印度佛教06-30

印度公司07-13

印度标准08-11

印度工程08-14

印度神话论文05-17

印度政府08-25

神秘的印度之旅05-15

上一篇:我的“大小孩”爸爸小学作文下一篇:三上第17课孔子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