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现代信息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06-19

我县现代信息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我县现代信息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1篇

县信息产业局 xx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数字内容创意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内容。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抽调专门力量,深入有关企业和单位采取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察看等形式,就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鞋业企业信息化、政府部门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及电信、移动运营商的信息化网络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解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我县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网络建设扎实推进,信息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较快。

我县不断增加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通信网络已形成一定规模,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县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一是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电信固定电话用户达18万户;小灵通用户达5万户;189手机用户达1万户;光纤上网用户达5000户,专用光纤达1000多户;人均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2.5%;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达100%;移动手机用户达56多万户;通信网络能力逐步提高,物流业务稳步发展。联通、铁通等网络运营商均已建成本地sdh传输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全县245个行政村100%覆盖广播电视,1733个自然村96.3%覆盖有线电视,边远山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是互联网用户规模较大。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拥有计算机总数约7.5万台,宽带用户达6.5万户;全县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40多台。全县245个行政村全通宽带,农村计算机互联网用户也日益增多。城镇、农村用于计算机互联网的消费逐年增长。

(二)政府信息化稳步推进。

几年来,我县坚持“讲求实效,应用为先”的原则,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一是建成和启用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公文系统从去年8月建成和启用以来,已有90多个单位应用该系统收发公文上千件(次),大大提高了公文流转速度,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

二是建成和启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目前已有24个行政审批部门的346项行政审批和一般业务管理事项纳入在线监察和实时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单位的办事效率,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三是即将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从去年开始,我局对政府大院各单位的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使上网速度达到100兆,并发动大院外各单位自筹资金加大网络改造力度。同时,还组织开发商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于今年4月底完成。

四是完善县政府门户网站。几年来,我局对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多次大幅度的改版,增设了“百件实事网上办”、“网上信访”等民生栏目,大大丰富了网站的内容,提高了网站的点击量。目前,每月浏览人数超过30万。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均建成网站,部分镇政府(街道办、管委会)和县直部门也建起了各自的网站,并链接到县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五是开通“惠民在线·网络问政”论坛。为确保县领导和部门领导从今年3月开始每月进行一次在线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拓宽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从今年2月底开始,我们在借鉴惠州市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惠民在线·网络问政”论坛,并挂在县政府网站。3月19日晚,县委黄书记作为第一位上线领导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同时,也促成了各级各部门重视办理网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几年来,我县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重视引进以家电、计算机等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的招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08年,我县外商投资且已投产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有15家,其中“三资”企业14家,投资总额24607万美元;“三来一补”企业1家,总投资额878万港元,外资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08年我县电子信息产品出口21869.43万美元,与去年同期23215.69万美元相比减少1346.26万美元,下降6.16%,占同期全县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32.84%。立隆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电解电容器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该公司销售总收入达1亿多元,产量居世界同行第五位。以生产环保、节能、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为主的光胜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tuv iso9000认证,成为我县首家

我县现代信息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2篇

一、现代信息物流战初见成果

1、物流企业发展情况。一是商业物流初具规模。我县现代物流业已快速起步,截止11月底,我县共有物流企业18家,从事物流人员476人,其中货物搬运企业11家,货物仓诸企业11家。全县登记载货车辆604台,载重总吨位4118.7吨,公路年货运量14683万吨公里,其中,在外县营运在我县注册的载动车辆123台,吨位1438吨,铁路货运发送量96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54万吨,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8亿元,占第三产比重为18%,物流费用约6.7亿元,占全县GDP的20%,从事个体物流行业520余家,分别比上年均有大幅度增长。二是农业物流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中介组织)”的农产品物流网络。目前,全县拥有12个农副产品市场,其中3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71个,农民经纪人399人左右,其中农产品行业协会12个,民间流通组织25个,股份合作组织2个,各类专业合作社22个,共吸纳一百多家营销大户在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点,进一步拓宽了流通渠道,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旅游业逐步兴起,已成为我县地方产品物流的重要载体。策划与包装了江西省万年县稻作文化生态体验开发项目,总投资额达50亿元;县城至神农宫景区公路改造已完工,景区附属设施正在改造中。神农源(仙人洞)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AAA级旅游区工作已启动,力争年底前通过验收。1—10月份,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188万元。

2、市场培育情况。一是初步建成稻米流通市场,为建设国际稻米城奠定良好基础。新组建成的万年贡米集团,按照省级农业 1

龙头企业发展要求,努力做大做强,截止11月底产量达38.5万吨,销售额达12.85亿元;到09年,优质大米年生产能力可达100万吨,色拉油年生产能力可达6万吨,并力争09年融资上市。江南米业市场主体工程已竣工,信息网络建设也基本完成,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量可达75万吨,年交易额可达20亿元。二是启动了万年县物流园区建设。注册成立了江西四海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350万美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将实现税收3200万元。目前已成立项目指挥部,完成了立项、征地、规划设计、纳税资格认定等工作,其他工作也正在推进中。三是培育了批发市场和商品市场。新建了江南米业市场、天源星光、购物步行街、江南米业、万昌农副产品市场,启动了城郊生猪批发市场建设,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和提升。四是规划建设6条商业特色街道,改造了现有的小商品市场,新建了新天地货物的配送中心,填补了货物配送的空白。五是加速推进农资超市建设。省供销社、省农资公司已与我县签订了投资规模达5000万元的《投资创办农资现代物流项目》框架协议书。将在我县建成以农资配送为主体、信息流通为纽带,集仓储运输、分拨配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集约化农资现代物流基地。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选址、立项等工作。

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交通方面:珠曹公路改造全面竣工,石镇码头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公路改造已基本完成,顺利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面;县城主街道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供水供电方面:县城水网改造已顺利完工,供水能力提高到每日3.5万吨,220千伏输变电站也已接近完工,大大缓解了我县用电紧张的问题。网络通信方面:加快了通信网络IP化、宽带化、移动化和全光化建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容量宽带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初步建成了3G移动电话和无线移动互联网,全面推行了电子政务、农村信息普及工程,实施推广了以

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工程,将信息化贯穿于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全过程。

二、现代信息物流战发展瓶颈凸现

我县现代物流有所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流成本太高,物流周期过长,效率偏低。大部分工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体系,但由于管理粗放,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均在20%以上,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仅为10%左右。

二是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式落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尚未完成,只能提供一些低水平、低层次、单项服务功能。

三是物流设施与装备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装运机械化水平低;物流信息化普及程度低,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四是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县物流管理条块分割层次多、秩序乱,行业垄断严重。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与措施

(一)指导思想。要坚持统筹规划、市场主导、企业运作、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加大物流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合理进行物流产业区域布局,增加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使之成为万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重点

1、打造三大物流社区,形成三个经济带,壮大板块经济。一是打造水上社区,在万年石镇综合码头和乐安河流域万年段,建设包括石镇、梓埠、湖云三个乡镇的鄱阳湖港口口岸生态经济带。二是打造高速社区,大力争取景鹰高速、昌德高速的管理公司、养护中心集中在万年建立,实现高速公路后勤社会化,建设包括齐埠、汪家、青云三个乡镇的鄱阳湖路口要素生态经济带。三是打造旅游社区,按照山上游、山下住的原则,建设包括大源、裴梅、珠田三个乡镇的鄱阳湖旅游生态经济带。

2、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县城新区、汪家、石镇等综合物流园区。加快兴建,检验检测中心、营运中心、梓埠化工专用码头;加快兴建生猪批发市场,万年旧货交易市场,改造江南米业市场,规范珍珠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社会物流信息化。

3、积极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网络。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完善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建立适应我县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综合处理平台。二是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及货主、用户联结起来,实现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在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建设网上交易系统、网上支付系统及相关的物流配送系统。三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推动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加快建立各类物流信息系统,促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在企业

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条形码技术、定位技术、扫描器、电视监控等技术的应用。

4、不断完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运输能力,基本形成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骨干、水运、航空等运输协调发展的高效便捷、有机衔接的综合运输平台。一是加强交通立体网络建设,改善运输条件。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省道、重要经济干线和农村公路。积极规划和争取万年至贵溪专用公路,打通万年东出口。整治江河航道,建设石镇和梓埠港口码头。二是有效整合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整合运力资源,提供无缝运输。加快运输标准建设,消除运输障碍,发展智能型交通运输,提高路网运行能力和服务质量,形成结构合理、运输质量明显提高的综合运输体系。

(三)物流业发展措施

1、改革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规范企业注册登记前置性审批,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规定外,其它前置性审批一律取消。将进一步细化物流企业的分类标准,按类别进行工商代码登记,依法核定物流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经营范围。

2、实施优惠政策。一是调整物流企业税收政策,统一运输与仓储企业营业税税率,改变物流行业重复征税的问题,明确物流企业的营业税计税基数;对于跨区经营物流企业,实行统一缴纳所得税;解决物流行业现有闲置资产在整合过程中税费过重的问题,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二是实行土地优惠政策,重点是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交通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三是调整收费政策,调低或取消境内的道路收费,降低公路收费总水平,整顿港口、码头、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的乱收费。四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借鉴发达地区做法,每年

从国土基金或财政预算内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物流发展引导资金,用于物流项目建设贴息或者担保。协调各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积极安排贷款,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对于符合国家、省、市规划要求的物流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增资扩股、发行企业债券、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

3、出台物流规划,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新型朝阳产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规划,规范指导全县物流业的有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制订规划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调资源整合,促进新建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

对加快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第3篇

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重要日程, 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并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完善政策, 创新机制, 增加投入, 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建立发展现代畜牧业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以确保现代畜牧业能够顺利发展。各乡镇要围绕全县总体目标, 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规划, 认真组织实施, 积极培育典型, 加强示范引导。

2 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畜牧业效益在规模。当前,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已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带来深刻影响, 要提高畜牧业比较效益, 保障有效供给, 加快推进饲养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必须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建设生态养殖小区、集中养殖园区 (畜牧科技示范园区) 、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为载体, 实现规模养殖业快速的发展。同时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 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加快产业带建设, 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产区。

3 不断扩大畜牧业资金的投入

多年来, 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是资金不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应该是多方联动、多方投入资金, 保证投入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是上级政策扶持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扶贫支持资金和上级贴息贷款, 地方政府可根据财力情况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二是吸引社会资金。社会资金的引入重点应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争取贷款养殖, 通过融资担保公司把银行、信用社的贷款引出来, 投入到发展畜牧养殖业中;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 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入手。三是鼓励民间资本搞养殖。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农民生活相对比较富足, 农民自己手里的资金也较宽裕, 通过上级政策引导, 思想舆论宣传, 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 让他们拿出自己的钱加入到养殖大军中来。只有多方面努力, 才能够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问题。

4 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

多形式开展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培训, 提高畜牧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分片负责制, 切实搞好生产技术指导和防疫工作;改革现有的考核制度, 由过程考核向结果和效益考核转变。重奖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畜牧科技人员。根据区域及工作量大小公开考核聘用村级防疫人员, 原则上5000人以上的行政村配备2人, 5000人以下的行政村配备1人, 负责防疫、检疫、疫情防控工作, 涉及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检疫的村, 增设1名水生动物防治检疫员。村级防疫员报酬纳入县财政预算, 由县畜牧局统一考核发放。

5 加快良种工程建设

生猪生产上, 在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养猪大户中推广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外三元杂交;农村饲养条件相对落后的推广地方品种猪与外来良种猪二元杂交, 高山区推行约克等二元杂交商品猪生产。牛羊生产上, 高山地区要以牛羊本地品种纯繁生产为主;中低山地区以杂交改良为主, 引进外来良种牛羊与本地良种杂交改良进行商品牛羊生产。加强对本地山羊、黄牛、土鸡等地方良种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逐步建立核心群和繁殖群, 选育提纯, 进一步提高地方品种质量。建设符合我县生产实际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加快乡镇牲畜人工授精站建设, 普及和推广畜禽良种, 提高畜禽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6 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首先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落实各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 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 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机制,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特别要加大口蹄疫、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 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继续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实行疫病区域化管理, 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 促进畜牧业健康协调发展。其次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 通过加强源头畜产品质量监控、规范饲料兽药的生产使用、强化监督检验、实施“绿色畜产品”行动, 推进动物源性食品的全程监管,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质量可追溯。

7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汇报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用工;现状;对策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

根据我县企业落户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预计近两年每年将新增用工近3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县各类企业约缺工2.2万人。从理论上讲,我县目前可供转移劳动力可以满足县内企业用工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我县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二、造成我县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人员“招不进”

(1)大量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因为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过去多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在外务工农民又以“亲带亲,邻带邻”的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近年来灵璧籍高校毕业生又大多不愿意回乡,大部分留在外地就业。

(2)本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意识存在误区。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认为只有到外地去才叫工作,在家门口就业不如在外地工作光彩,所以宁愿选择外出闯荡。还有部分劳动力地主意识较强,认为外地企业来灵投资是来赚灵璧钱的,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感,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与老板对抗,动辄就选择辞职。

(3)年轻人缺少吃苦耐劳精神。“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本人不工作也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压力,因此对待就业机会不够重视,只要稍有不满立即跳槽走人;而且一些年轻人自身素质较低,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完全的自我主义,没有责任感;同时在家门口务工,跳槽成本相对较低,而一旦外出,他们往往会考虑从辞职到重新就业期间的机会成本,轻易不敢选择跳槽。

(4)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培训机构随意往外地送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个别非法机构和个人倒卖劳动力现象,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2.企业因素——人员“留不住”

(1)有些企业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缺少必要的食宿条件。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一间自己的职工宿舍,更没有专门的生活区。

(2)工资待遇明显偏低。调查发现我县54.7%的职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而外出务工人员中有58.9%的人月薪超过3000元。在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显然外地企业的高薪对劳动力有更大的诱惑力。

(3)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部分企业生产季节性强,往往在生产旺季时千方百计地去招工,而在淡季时又想方设法去让工人离开,好像工人应当听从企业的招呼,让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失严重。

(4)缺少人性化管理。对新招用员工未有全面的岗前培训,缺乏爱岗敬业、厂规厂纪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只注重处罚、指责,不能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影响了人员的稳定。通过调查发现,用工比较稳定的企业,除了其市场比较稳定外,还与其有着良好的食宿条件,能够关爱员工有很大的关系。

三、破解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1.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解决人员“招得进”的问题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招工、求职登记,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乡镇(开发区)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促进群众就业专项活动,动员未能升学毕业生等群体到县内企业就业。

(2)引导中介组织服务县内企业用工。对非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实行《职业介绍许可证》制度,规范整顿持证劳务中介机构,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引导和鼓励县内职业中介机构优先保障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机构,为县内企业定向输送劳动力。

(3)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强对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的管理,对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进行重新审核评估。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一律取缔。严禁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从事劳务中介活动,对违反规定的,依法处罚。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开展适应企业需要的针对性培训,为县内企业培养输送劳动力;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实习与预备就业制度,积极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引导培训机构开办定向培训班,学员直接输送县内企业。

(4)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把握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集中返乡节点,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业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挖掘报道返乡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关注外出务工增加生活成本、引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引导就地就业。

2.从企业层面上解决人员“留得住”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的用工观念要改变。现在的卖方劳务市场已经形成,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肯定要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舒心的企业。 我们的企业也应当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下功夫。

(2)要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来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同时要严格遵守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生产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改善员工的基本食宿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自己的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装空调,食堂的饭菜要经常更新,保证员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时制度,减少加班时间。企业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承受能力来确定工作时间,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同时要保证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应该算作加班,企业要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5)不断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既要根据自身效益,也要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同时也要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苏浙同行业相当的水平,起码不能差别太大。同时企业要及时为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并不得随意裁减人员。对女职工和未年成人要实行特殊保护,还要根据行业不同按时发放劳保用品。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非公企业劳动用工短缺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3(8).

[2]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 北方经济:综合版,2012(22).

[3]邵爱国,韦洪涛.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稳定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11) .

我县现代信息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5篇

党的xx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目标,指明了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从总体上讲,卫生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赴县卫生局及有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一、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中心卫生院3所,建制乡镇卫生院21所,卫生分院20所,xx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0个,个体诊所(包括牙科)78家。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605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719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252人,民营医院医生405人,乡村医生151人,个体医生78人,村级公共卫生信息员642人。全县每千人床位数1.94张、卫技人员3.7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士分别为1.9、1.2人。全县卫生系统固定资产10637万元,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308台(件)。近年来,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社区卫生工作迈上新高。通过政策调整和各乡镇、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大为提高。xx年底,全县共有33.8万名农民参合,参合率达85.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共报销医疗费1800万元。去年初,对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新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分225个服务点片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服务。去年底,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梳理出高血压、糖尿并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

2、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爱国卫生工作扎实深入。建立了县乡两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机构,进行了乡镇防保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强化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制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初步建立了快速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以“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xx年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61%,孕16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8.4%,妇女病查治率30.39%,婚前保健咨询率64.17%,产前筛查率2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4.4%,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4.29%。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率38.54%,卫生厕所普及率87.4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42.44%,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3、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切实加强。各医疗单位以“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质控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去年全县无重大医疗事故和案件发生。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去年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目前,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1、资金投入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困难,xx年投入卫生事业总费用为2845万元(包括新农医94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48%,人均64.9元,与全省平

党的xx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目标,指明了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从总体上讲,卫生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赴县卫生局及有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一、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中心卫生院3所,建制乡镇卫生院21所,卫生分院20所,xx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0个,个体诊所(包括牙科)78家。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605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719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252人,民营医院医生405人,乡村医生151人,个体医生78人,村级公共卫生信息员642人。全县每千人床位数1.94张、卫技人员3.7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士分别为1.9、1.2人。全县卫生系统固定资产10637万元,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308台(件)。近年来,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社区卫生工作迈上新高。通过政策调整和各乡镇、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大为提高。xx年底,全县共有33.8万名农民参合,参合率达85.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共报销医疗费1800万元。去年初,对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新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分225个服务点片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服务。去年底,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梳理出高血压、糖尿并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

2、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爱国卫生工作扎实深入。建立了县乡两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机构,进行了乡镇防保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强化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制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初步建立了快速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以“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xx年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61%,孕16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8.4%,妇女病查治率30.39%,婚前保健咨询率64.17%,产前筛查率2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4.4%,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4.29%。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率38.54%,卫生厕所普及率87.4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42.44%,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3、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切实加强。各医疗单位以“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质控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去年全县无重大医疗事故和案件发生。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去年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目前,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1、资金投入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困难,xx年投入卫生事业总费用为2845万元(包括新农医94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48%,人均64.9元,与全省平

均水平(人均88.6元)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卫生基础设施薄弱。我县的乡镇卫生院用房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不少还是土木结构,虽经维修,但部分房屋还是破旧不堪。大部分村卫生室的房屋靠乡村医生租借或利用自家的房屋作为工作用房,工作、业务、生活用房“三合一”,条件十分简陋。因为缺少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老化问题相当普遍。据了解,全县24家中心(乡镇)卫生院中配备“新六件”的只有7家,其中配备b超17台、心电图13台、血球计数仪11台、尿液分析仪8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1台、x光机8台,而且许多设备购置于上世纪80-90年代,档次低、故障率高。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仍靠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开展诊疗,手段落后单一,诊断准确率低。二是县医院、中医院、县二院三家县级医院因药品降价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大幅度调整,导致利润骤减。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普遍效益差,卫生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失业保险、养老统筹的征缴,使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经济负担加重,发展步履维艰。

2、人才技术不到位。目前,我县卫生技术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在全县1605名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131人,仅占8.16%,大专以上学历296人,占18.44%;副高以上职称47人,仅占2.92%,中级职称342人,占21.3%。近三年我县副高以上职称卫技人员流失8人,占副高以上总数的17%;而近三年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学毕业生回到xx就业仅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多以中专毕业的卫技人员为主,目前尚有16人未取得执业资格,占6.3%。

3、服务功能不到位。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在基层卫生院的基础上于xx年初建立起来的,如何从原来的医疗功能尽快转向预防、医疗、保舰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设备简陋,导致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信任感,去大医院看“小病”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加快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卫生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深化认识,抓住机遇,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1、适时开展卫生强县创建,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奔小康,先健康。要充分认识加强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重视程度,把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疾苦、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督查考核,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加强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开展创建卫生强县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带动我县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的政策规定,逐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条件,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逐步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待遇,稳定基层卫技队伍。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3、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统筹城乡发展,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加快构建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民营专科医院为补充,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针对我县新区人口日渐密集,群众对医疗需求日益强烈以及XX区医疗资源的富足,可以考虑将县人民医院搬至新区,提升县级医院档次,打造区域品牌医院。要加大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充分发挥专科特色优势,并协助县级医疗机构做好基本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要针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时制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分年、分批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按规划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XX县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把“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大力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将其纳入农村整个卫生服务体系,承担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给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

步提高筹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扩大新农医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4、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建立以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要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加强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重视计划免疫和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加强传染病疫情预警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做好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遗传病咨询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要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建立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深化卫生监督iso质量认证,加快城乡卫生监督执法一体化步代。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扎实开展卫生执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食品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安全。三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卫生保障。

我县现代信息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6篇

一、我县教育基本情况

**县现有中小学校35所,其中,初级中学12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级中学2所(二中、余山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朝中),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32,43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5,474人,初中在校13,21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410人,职业高中在校340人,全县小学生毕业率达100%,初中毕业生率98.2%,高中毛入学率64%;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工总数2,624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1.3%,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80.1%。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教育事业得到了健康较速的发展,取得很大的工作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了现代化学校建设进程。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已经驻入大多数学校,2008年,县政府又投入250万元,解决了18所学校的新老“三室”等装备。制定了**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加快了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标准化、现代化、均衡化的进程。加大助学力度,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信免费提供教科书,切实落实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按时足额到位。通过定期举办各项活动,加强了学生素质培养,全面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素质,高中教育更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同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二是促进了城乡教育发展。加大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力度。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上,合理调整了学校布局,有力地解决了县域内学校点多面广、资源分散、办学效益差的问题,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整体办学水平有所提升。加大了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形成了多方扶持和改造薄弱学校的好局面。逐步缩小了城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是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三年时间开展了对新聘校长的培训,共有106名校长和业务校长参加了校长职业化、学校德育管理、新课程理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大力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活动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经常性的教学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加强了平安校园建设。教育局成立了安全办、各学校设立了安全保卫处,教育系统自上而下分别单设了安全副局长、安全副校长领导指数,专人负责学校安全工作,为各校新配备了专职校医21名,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实行安全工作日零报告制度,坚持月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基层单位工作汇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县教育局汇同安全、消防、卫生、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多次对全县

中小学进行防火、交通、餐饮等方面的检查。为提高师生的安全知识,举办了全县中小学首届安全知识竞赛,各校还通过出板报、墙报、校园广播、广场宣传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教育战线广大干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全县教育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较为普遍。镇内有初中4所,95个班级。在校生5985人,平均每班63人其中农村进城学生2633人,占44%。小学5所,114个班级,平均每班63人。在校生7176人,其中农村进城学生3526人,占49%。

二是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仪器和标准化建设还有差距。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大幅度改善。但是,根据调查情况看,目前,全县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教学设备仪器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仪器和小学科学实验设备缺口较大,初中技术实验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尚未建设,中小学图书数量不足,音、体、美器材不配套;二是学校占地、辅助教室及生活用房不足,城镇学校尤为突出。如新建小学由于校园面积紧张,学生课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学校没有地方建设学生食堂,好多学生中午到校外小餐桌就餐,既不便于对学生的管理,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三是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我县职业技术学校组建已经五年了,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呵护下,在政策、资金、设备、教师等多方面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职业教育有所发展,学校建设、办学规模、教育改革和职业培训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培养了一批技能型人才,在我县已有一定社会地位。但是发展仍然相对较慢,面临着资金缺少、生源不足、专业老化、毕业生就业难等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要全力解决城镇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要扩大县城中小学办学规模。根据国家规定,原则上每二万人需要一所初中,每一万人需要一所小学。根据县城现有生源情况和将来发展趋势,现在应统筹考虑和规划城镇学校布局。可以设想,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将呈现逐年递趋势,城镇中小学的办学压力将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一矛盾,应对县城内中小学校布局做进一步规划。建议一:红星小学、第三中学已被居民小区包围,现有学额已超过了学校承受能力,待小区居民全部入住后,学生入学问题将形成新的社会矛盾。可否将第三中学异地重建(也可新建一所小学校),原址建一所小学。新建学校地址有两处,一处为位于**镇德胜村的原德胜小学旧址(初步测量占地面积不足);另一处为县委党校对过的拟建中医院地址,从布局的合理性看,此处为最佳。(如在此地建学校,可拉动北环的房地产开发。)建议二:要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尽可能利用和挖掘闲置资源,适当增加师资配备,扩大班级数量。加大对农村中

小学师资力量的投入,开齐开全学科,吸引当地学生就近上学。从而逐步解决县城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时,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要积极向上和社会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针对新建小学目前缺少食堂问题,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大协调力度,帮助学校解决建设食堂所需用地,促使该校食堂早日建成。

我县物业管理发展情况调研文章 第7篇

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小区基本情况:截止目前,该县建成居住小区57个(有的小区只有单独两三幢房子),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有专门物业管理入住的小区仅8个,其他的小区无专门物业管理或以自我管理为主,涉及房屋150幢,面积约60万平方米,占全部小区的75%;全县小区按照程序已经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有2个。

2、物业企业基本情况:目前,全县具备企业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共3家,即**县恒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嘉苑物业公司和阳光物业管理公司。恒顺物业管理公司隶属县房产管理局;嘉苑物业公司的业务也是刚刚开始,管理的泰安嘉苑小区业主大多没有入驻;阳光物业管理公司尚未开展物业管理业务。另有佳洁物业管理公司注册在许昌,但管理的物业是该县的盛华小区。

3、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全县物业管理从业人员40人。有建设部门颁发物业管理上岗证的管理人员有20人。

二、问题与不足

1、物业管理费及维修基金收缴难。业主对权利义务的认识不对称,部分居民自觉缴纳物业管理费的意识差,有的居民以服务质量差等由拒绝交费,甚至带来多户都不交的连锁反应;有的自己不交物业管理费,还劝别人也不要交。有的小区住户长年在外,除节假日、春节回来,其余时间不在家,收取物业管理费时业主很难接受。更有甚者,没有任何理由,就想“搭车消费”,物业管理企业收的物业费越来越少,管理服务质量自然下降,业主会更加不满意,从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在维修基金方面,按照规定业主在购买房屋时,应随房款缴纳2%的房屋维修基金,该基金专款专用。就目前情况,我县开发商都未收取这部分基金,且业主也不理解,这为今后商品房的维修增加了困难,无疑会形成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的矛盾。

2、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难。在《物业管理条例》中,业主大会制度被列为一项基本制度,业主大会是全体业主的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作为产权人和物业使用人的业主是小区真正的主人,管理好小区应该是全体业主的共同愿望,所以物业管理不是物业管理企业一方的事,而是全体业主的事,业主应通过业主大会这一渠道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小区管理中去。但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小区的业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多小区住户来自不同单位,素质不一,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很多小区业主主人翁意识不强,对召开业主大会,参与物业管理不积极、不主动。即使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也是流于形式。如我县的小区只有2个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实际情况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业主委员会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治管理。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因缺少沟通而无法解决,为小区物业管理和发展带来隐患。

3、旧住宅区居住条件有待提高。绝大部分旧住宅在建设之初,在规划设计上标准比较低,建筑质量较差,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特别是安全防范设施匮乏,大多是敞开“不设防”住宅小区,无法实行封闭管理,小区环境秩序混乱,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这与新建小区差别较大,与住户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在旧住宅全面推行物业管理,还不具备条件,还需要对旧住宅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治。

4、开发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有的开发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建设无规划,权证办不出,这类住宅建造至今已有10多年,绝大部分都处在无人管理状况,房屋多年失修,小区脏、乱、差,居住在这些房屋的居民意见、矛盾很大,不断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投诉,信访投诉时常不断,不安定、不安全的因素较为突出。个别新建小区交付使用条件模糊,对交付使用环节缺乏有效监督,一些项目交付使用时往往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尚未完善,业主未得到承诺利益,引发物业服务收费矛盾。有的开发商侵占和出售配套公用设施所谓“使用权”,侵害了业主利益,留下了隐患。

5、物业管理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缺乏客户至上意识,对业主的正当要求不能满足,更谈不上主动帮助业主排忧解难。特别是由于物业企业造成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直接影响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二是物业管理企业缺乏专业人员。若维修不及时、不到位都会使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质量产生怀疑,甚至出现矛盾。三是物业管理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对在管理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能推卸责任就推托,易引起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矛盾。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相关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深入宣传《物业管理条例》,让广大业主不但了解物业管理对小区环境的重要性,也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充分行使自己作为物业主人的权利。同时使物业管理企业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更好地在法律和合同范围内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使物业小区形成业主要服务,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服务的互补状态。

2、加快业

主大会制度规范化进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成立业主大会,公开选举业主委员会。经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要热心公益事业,对这项工作有足够的热情,能够在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及时将业主意愿反映给物业管理企业,在遇有业主因开发商遗留问题不交物业费时及时向业主解释,消除二者间误会分歧,使小区物业管理在和谐的氛围中正常运行。

3、尽快出台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等级标准。由于各地物业管理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物业管理条例》将一部分具体法规、规章的制定权交给地方,各地应根据物业管理实际,制定出台实施细则,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按照“分等定级、质价相符”的原则制定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等级标准,同质同价,质高价高,不同等级,价格不同,服务内容和质量也不同。由小区业主大会根据需要讨论决定选择具体服务标准,并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不搞服务不足,也不搞服务过剩。物业管理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提供服务,业主按时足额交纳物业费,物业管理企业定期公布费用收支账目,让业主明白消费,避免双方因费用问题产生怀疑。

4、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物业管理收费机制。目前我县小区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采取政府指定价和指导价的标准收费,由于小区户数收费低,新建小区入驻率低等原因,使物业管理企业入不敷出,或收支基本持平,致使物业管理企业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物业管理收费机制和尽快形成“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合同约定”的收费体系,逐步提高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确保该行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我县现代信息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8篇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县人大组织视察组,开展了这次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视察活动。下午,我们集中观摩了四个现场,听取了工作情况介绍,大家也认真讨论、分析了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整个看下来、听下来的感觉是,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向上争取、地方配套等多元投入,先后新建扬州路实验学校等多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工程、县实验中学迁建及县第二中学改扩建等教育建设工程,全县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实施教育规划布局调整,苏州路、实小人民路校区等学校组建到位,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入园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二是教育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实现“三个增长”,扶贫助学活动广泛开展,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对全县孤儿、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及残疾儿童等的教育资助工作,特殊群体人员上学得到保障。初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教育环境明显优化。通过“热爱灌南、奉献家乡”、“双城同创”等几大主题活动开展,借助各类教育载体的宣传,全教育系统的廉政建设及纪律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尊教重教氛围日益浓厚。

2务教育发展机制。把推进集中办学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努力调出合理结构、调出规模效益、调出办学质量。强化对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的保障措施,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要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增加优质资源,推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引领灌南教育整体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努力实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覆盖、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

三是着力提升教师素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确保老师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优化素质结构,使广大教师担负好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育各类人才的重任。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完善退出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我县从教,使他们能够进得来、留得住、作用发挥得好。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有效实施教师轮岗计划,努力实现县域内教师队伍水平基本均衡。

四是深入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设施齐全良好、较为先进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全县教育设施改善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整体水平较快提升。要扎实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把校舍安全摆在首位。要推进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大整合、大共享,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教育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

上一篇:物业公司汛期防汛应急预案下一篇:镇红十字会201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