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2024-05-13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精选15篇)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1篇

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我国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才有了主心骨。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纲要》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载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擘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表述精准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领航作用。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既确定了宏伟目标,又明晰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方法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视野、高远眼光和科学谋划。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把国家发展战略讲得如此清楚,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接近目标越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织的挑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艰巨。如果应对不好,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2篇

接受精神洗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

本次培训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进一步提高了站位,深刻领会了作为国企领导干部“牢记使命”的内涵,更加坚定了担负企业使命责任的决心和信心。国企党员干部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明确国企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就是在坚持党对国企领导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就是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转化到推动国企改革发展中去,使国企成为党可信赖的依靠力量,而国企强则国家强,最终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以,国企领导干部“牢记使命”,就是要坚定信念,做到靠得住;就是要实干兴企,做到敢担当;就是要勇于创新,做到有激情;就是要治企有方,做到出实绩;就是要兴企有为,做到善经营;就是要廉洁从业,做到作风正。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3篇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网络语境,自主学习

全球化带来信息化和数字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覆盖了全球, 形成了网络社会。根据相关统计, 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1。目前, 大学生是最大的网络用户, 构成了网络人群的主体。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 在网络语境下加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以下简称“概论”课) 的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网络语境下“概论”课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和方法, 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网络语境下加强“概论”课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一) 网络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在“概论”课的网络教学中只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自主性、分散性、多元性等特点, 决定了“概论”课的网络教学特殊的形式和特点。

首先,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 师生之间不可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律精神。其次, 互联网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特征。由于互联网的自主性特征,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学生既是自主学习的主体, 又是接受网络政治影响的客体。此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它不是一种集中学习, 而是在分散的时间、分散的地点 (互联网上) 进行的分散性的学习, 这种学习只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手段。最后, 互联网还具有多元性的特征, 各种政治观点鱼龙混杂, 参差不齐, 这就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网络政治现象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和思索。

(二) 人类思维的认识规律决定了自主学习在“概论”课教学中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观和社会观2, 尽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但人的认知并不是对世界简单的、镜子式的反映, 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同时,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 主体的知识是主动建构的, 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 知识是不可能由外界被动地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因此, 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把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 而只能依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的知识经验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

大学生在“概论”课自主学习过程中, 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比如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第十三个专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过程中, 通过微博、论坛讨论、观看专题视频、影视资料和查看相关新闻资料等多种形式, 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和真实的感受, 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自主学习在大学生的“概论”课学习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中明确要求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讲授法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从本质上讲, 它是一种单向的思想交流方式, 缺乏相互作用与反馈, 是单一的、封闭的、线形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易于使学生产生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 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3。

要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概论”课是四门主干课程之一) 的实效性, 就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特色的、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立“案例、实践、自主学习”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的特色之一就是高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性。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西方学者高度重视自主学习, 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 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在自主学习中,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是一种多元的、开放的、非线性的学习和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单调性和效果的不可持久性.

二、网络语境下“概论”课探究式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一) 以学生为本, 充分调动大学生在的主观能动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4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在网络环境中, 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动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这就需要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第十三个专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过程中, 他既可以选择微博、论坛讨论的学习形式, 也可以选择观看专题视频、影视资料的学习形式, 甚至可以选择在网络上阅读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相关文献的学习形式。我们以网络博客这种最流行的学习方式为例, 假如希望通过微博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们就可以通过腾讯微博上人们对两会的议论, 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运作情况, 也可以在微博上发言, 阐述自己对这一制度的见解。通过主动参与讨论,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提高了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解能力。

(二) 采取多种自主学习形式, 巩固自主学习效果。学习的理论强调, 在促成某种态度的再现时, 连续性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如果个人就某个政治对象获得了一组前后连贯的信息, 特别是当这些信息又涉及到他们自己的活动时, 他们就可能对该政治对象形成一套坚定不移的信念。从认识论的观点出发, 他们就更加确信, 自己以前关于世界知识的见闻将有助于解释未来。而从另一方面讲, 加入个人所获悉的是各种零星的信息, 那么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就可能比较缺乏自信, 就会认为世界是比较难以捉摸的;每一个新的信息都必须从信息自身的含义来加以考虑。5

因此, 采取多种自主学习形式, 如果从不同的学习渠道所得到的政治信息是一致的, 就能够强化学习效果;反之, 如果采取单一的学习形式, 得到的政治信息可能就是偏颇的;或者, 如果从不同的学习渠道得到的政治信息是不一致的, 那就会大大弱化学习效果, 使得学生对学习得到的政治信息缺乏自信和怀疑。

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主学习, 可以并且应该采取多种学习形式, 这样才能强化自主学习的效果。主要的学习方式有:

通过上述的不同学习形式, 能够获取多样化的政治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知识渗入和内化到个人的政治意识之中, 大大提升大学生对政治事件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

(三) 在“概论”课的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 大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认知学派自主学习学者齐莫曼指出:拥有充足的认知策略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策略是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6。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 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目标的重要杠杆。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 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所以,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要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 首先就是要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 只有确定了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是根据学习目标组织自主学习, 最后是输出学习效果, 进行学习反馈。以下图为示:

我们以第十三个专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网络自主学习为例。在本专题的网络自主学习中, 我们首先是要确定网络自主学习的目标, 然后根据学习目标组织相应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 最后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 调整学习目标。

三、网络语境下“概论”课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转换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角色定位与功能转换。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 但自主学习决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肩负着“组织”、“控制”、“指导”、“评估”和“提供咨询”等职责, 在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并定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

首先, 教师是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在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 并对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指导, 最后还要指导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成果。

其次, 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自主学习的控制者。互联网的特点是虚拟性、自主性、分散性、多元性, 它既能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对大学生的政治学习提供帮助, 同时又包含很多低级甚至是反动的政治信息, 对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情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带来消极影响。大学这个人生阶段, 从心理上讲, 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 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和政治思想的可塑性。正是因为大学生思想的动态性和可塑性, 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在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教师要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控制。

再次, 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的重要咨询者。韩愈说:“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学生解惑, 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会出现诸多的疑惑, 这就需要教师拨开学生的迷雾, 为学生指点迷津。

最后, 教师还是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学习不是盲目的, 网络自主学习也是如此。网络自主学习既需要教师在事前进行有效的规划, 更需要教师进行事后的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测试。通过测试, 把测试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 既激发了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兴趣, 为他们提供了动力, 同时又有助于提供自主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

[2]高文.教育中的若干建构主义范型[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10) :3-9.

[3]张素德.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8) .

[4]9Rogers, C.R (1986) .freedom to learn for80’s.Columbus, OH:Meril, P.18.

[5]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和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对策【M】.曹沛霖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 :91.

[6]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3.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4篇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代特色;基本特征

党的十七大把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理论的内容和形式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气质表现为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新期待,具有坚定的人民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源于其理论渊源的人民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的人民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当作主体,依靠人,把人当作目的,为了人,把人当作尺度,尊重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显著的人民性特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从邓小平同志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到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到胡锦涛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始终不脱离、始终不动摇这个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的人民性的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的人民性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是科学也是价值,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生活得更有尊严,这既合乎客观规律,又合乎人类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视野,回应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新期待,使社会主义重新回归理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把握时代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向来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其战略和策略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逐步向“和平与发展”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使党的认识与已经变化了的国际环境相统一。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该怎样继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重大的抉择。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还处于劣势,但时代主题的转变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中国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客观依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革命输出,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谋和平、求发展,把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主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的国际背景下,在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形势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们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矛盾的情况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方针。理论是为解决时代问题而产生的,理论与时代同进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发展的实际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

《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宣言》写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 (P.248-249)毛泽东同志针对中国革命实际情况,鲜明地提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2] (P.707)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化为运动和社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各个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浓郁的民族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和中华传统文化形成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们的民族特点相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高度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与之相契合的理论成果,以解决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着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展开,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要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党的建设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两个先锋队”等科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围绕着发展这一新世纪新时期的根本问题探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系统观点,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完善到发展,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理论发展的每一历程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国国情,着眼于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做中国自己的事情,走中国自己的路,为中国人谋幸福,从而使之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但是,马克思主义毕竟产生于西方,其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行为标准与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效契合,融为一体,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性还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充实发展自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具有强烈的创新性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突出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善于进行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了不同于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而是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伟大历程也表明,党和国家的事业要发展,理论创新就不能停顿。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发现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之后,提出了“以苏为鉴”、“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3] (P.109)的新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4] (P.258)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出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江泽民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5] (P.2)胡锦涛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6] (P.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一项开创性工程,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只有通过实践探索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这就客观上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时期和阶段而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共同勾勒出清晰的、鲜明的理论创新痕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更新了社会主义的旧观念,唤醒了执政党的新意识,倡导了社会发展的新理念。这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表明我党一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烈的创新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求实精神。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不唯书,不唯上,只求实。改革开放30多年,在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和发展中,在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决策中,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6-01(2).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5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后的又一重大指导思想,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有关社会主义理论论述的深化实践,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扬,是对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把握和汇总,是引领我们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大步朝前的鲜明旗帜,是指引党群工作的“指南针”和“方向标”。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6篇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党是执政党,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抓好经济工作,我们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有利于调动各方、形成合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工作,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7篇

深学细研,全面理解了新时代思想内涵

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物的长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知识也是一样,靠的是日积月累,起初感觉并没有什么,时间长了,说话、办事、思想、行动忽然之间就有了进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一样,初学感觉粗枝大叶没有深入理解,再学感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三学如在大海行舟、如沐浴春日阳光,学的次数越多,越觉得学的不够、不深。经过深学细研,全面理解了新时代思想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船航海靠舵手,中央领导集体是8900万党员的舵手,共产党员是全国人民的舵手,过去革命战争的胜利、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党中央这一舵手。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依旧要靠中央领导集体。作为国有企业不仅有市场赚取利润的使命,还有社会主义国家为民服务的使命,必须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确保旗帜不倒、道路不偏。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8篇

一、以教学内容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教学内容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基本精神和新提法、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这是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这方面上下功夫。

(一)把握一条主线及其围绕这条主线深刻领会五个方面的基本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3]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应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二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三是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四是要“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五是要“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基本精神,就是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的正确方向。

(二)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阐述。(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5)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6)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7)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9)建设美丽中国。(10)在国家安全上,提出“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11)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12)对党的建设主线做了新的概括,将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主线,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新要求,等等。

(三)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提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一系列新提法,如“五位一体、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国土空间、社会体制、政资分开、政事分开、节水型社会、耕地保护红线、海洋安全、太空安全、网络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廉洁政治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把握的整体性、时代性、科学性、与世界发展的对接性和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理念的具体反映”[4]。

二、以社会实践体验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社会实践模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前往参观、考察,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深化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目前我们已经与亚洲最大的电站设备制造企业———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股份公司、五常市兴盛乡等企事业、文化单位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同学们可以听到国企改革前进的脚步声,直接感受到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也想到了城乡差距的巨大和自己的责任。第二种方式是社会实践教学的重点,其主要规程是:学生依据《社会实践实习手册》,在课程结束后,充分利用假期在家乡所在地进行调研,任课教师参与指导。调研内容,从历史和现实不同角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家乡(本村、本镇、本社区、本工厂、本企业、本学校、本地区等)是如何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家乡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情况、农民增收情况、文化生活情况、生态状况、环保工作落实状基层党政干部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建设的情况等。我们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基层,对当前的实际进行专题调查研究,使其在直接观察、亲身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别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是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工作的中心环节。邓小平曾经指出:“政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5]确实,只有最大化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群集优势,才有可能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同时最优化[6]。如果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和片面,是无助于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的,也难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头脑。简而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教学方法至少包括:专题化教学、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以两个“实”为基础,第一个“实”是史实,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观点、重要论断都产生在具体历史实践中。案例“还原历史实貌”,让学生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分析、思辨。第二个“实”是“现实”,把现实中学生关心、关注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即时变成案例)、专题讨论、文献导读法、多媒体教学等。还有老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实践表明,这种群集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人民日报[N].2012-11-26.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4]孙华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学术交流,2013,(1).

[5]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9篇

一、现今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四种社会思潮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从根本上说,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民主社会党人企图通过改良主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我国出现主张用这种理论来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他们故意夸大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某些失误,甚至不惜用马克思主义做幌子,用欺骗的手段以争取群众,他们丧失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心,否定并攻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政治上主张多元化。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兴起的。它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多次到我国进行宣传,并拥有一大批的拥趸者。它不仅是一种经济学观点,同时是一种政治主张,新自由主义传播的泛滥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部分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以及盲目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拉美国家造成了很大危害。其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现实的政治经济政策,仍然广泛影响着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五四运动以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社会上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否定我们过去取得的伟大成就,指责近代史上伟大的革命运动对历史无任何贡献,都是破坏运动。他们强调,用改良代替革命,否定近代史上的武装革命,攻击新民主主义革命,攻击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伟大成就,这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相违背的。我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应该批判地继承,目的是更好地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四)普世价值观

普世价值观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些人固执地认为,资产阶级长久以来所坚持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是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任何民族都应该奉行的普世价值,进而提出主张用这些观念来代替我们今天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在公然挑衅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義,是完全错误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是代表我们全中国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历史选择。

二、研究学习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意义

(一)有利于应对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自20世纪70年代社会改革发展以来日益增强,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争相从制度层面、意识形态层面对改革开放出现的问题进行不同解读。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多数社会大众的心理和行为意识,同时对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必须主动回应挑战,努力避免主流意识形态被边缘化。我们必须提升交流对话能力,总结与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的对话经验,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尊严和地位。

(二)有利于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这些社会思潮由于其鲜明的政治性,要求我们在研究学习时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清其实质和真相,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能力。我们的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被各种社会思潮包围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思想疑惑和摇摆,更加迫切需要我们党澄清模糊认识,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保持自身先进性。

(三)有利于了解社情民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广泛认同。当代社会思潮追根究底是各阶层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反映,通过研究社会思潮,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广大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利益诉求。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我们目前一切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一些成绩和问题并存,更加要求我们清醒头脑,坚定思想和认识。

(一)中国国情需要统一的指导理论

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摆在广大群众面前的城乡差距问题、中西部发展滞后问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缺陷、腐败与社会不公平等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当今各种社会思潮涌动的根本原因就是,面对机遇和挑战,不同的主体会根据自身立场提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对于建设大业而言,这些思潮有助于我们认清改革发展的不足,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毫不动摇的理论指导。

(二)改革大业期盼科学的指导理论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程度、风险之大均前所未有,应该抓住机遇使我国迈入绿色发展的新周期,而现代化社会建设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纵观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往往局限在各自关注的领域,提出的现实可行方案较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给予我们全方位的指导。

(三)历史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指导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选择,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完善和实践验证,证明是最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我们必须坚信在这一伟大理论的指导下,终将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显著的现实针对性,呈现了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维护人民尊严方面,在理念和行动上都比西方国家更彻底、更坚决。大力倡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民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的实际行动,逐步树立起爱业乐业、勤业奉献的精神,养成诚信的习惯和品质,坚持与人为善的理念,以平和的心态对人。

我们允许学术界在不违背社会主义立场的情况下,充分讨论一切理论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优秀的理论成果吸收进我们的理论体系中。但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允许丝毫动摇,我们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在理论和道路问题上寸步不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伟大创新,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和建设,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10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取向,也向世界昭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使得整个人类越来越生活在一个由相互交往而形成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赖状态中,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同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波谲云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影响世界安宁的各种风险叠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的问题,紧迫地摆在了世人面前。必须看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现有国际体系和治理机制已无法适应全球化新形势,也无法_全球化快速发展引发的新挑战和新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经济体系及其思想支柱新自由主义更加信誉扫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取得巨大成功,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更加受到关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选择。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11篇

用行动表现,做到知行合一,提高企业运行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工作实践,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主动顺应,开拓进取,不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具体化、行动化,立足本职,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做好自己负责的每一件事,工作中既抓重点,又要攻难点,保证工作有秩序、有速度、有质量、有成果的推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负时代,不负韶光,推动企业发展,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命而奋斗。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12篇

首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并被写进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首次生动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政党外交新境界,彰显了大国与大党领袖的大担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其次,寻求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际社会可以信赖的伙伴和朋友,始终强调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加强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13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过程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将人、社会、自然看作统一有机整体进行把握, 为今天我们如何解决生态危机和相应社会问题提供了答案, 也为如何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融入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须正视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 对于当今中国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 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如何展开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点有利于人的价值理念的转向, 帮助我们确立如何更好的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三者的互动研究推向一个新的维度;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肯定了自然客观存在的价值, 提出人与自然应当进行合理的物质交换, 形成低消耗生产过程, 支撑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和政府向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改革, 健全全国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可见, 中国共产党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 创造性地提出并开始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二、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的路径探讨

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准确的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中既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性和良性互动, 又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路进行有效对接。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教学的开展。

(一) 以专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可以结合教材第八章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 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专题讲述。标题中,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社会主义”四个字是体现我国的生态文明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政策的主要区别。原因如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高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科学批判精神。这种批判针对于资本主义将人与自然都作为实现资本无限积累而进行征服、剥夺和索取。其次,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角度。马克思认为:只有消灭异化劳动, 劳动者自觉地认识和运用社会和自然规律, 合理调节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 根据不同章节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涉及到不同发展领域,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不同内容进行设计:在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 可以运用马克思在自然生产力论、循环经济论中涉及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融合与有机统一、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在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中, 社会经济生产起主导作用, 自然生产过程对其进行阻碍或促进, 人通过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并通过自身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形成物质能量循环。这对当今我国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第八章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 强调政府在执政过程中要科学、民主、依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的之一就是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中国。《德意志的意识形态》中有这样的论述:人们会重新感觉到, 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要解决生态问题, 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我们不断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把原有的唯GDP政绩考核改变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之中, 目的就是通过政治体制的完善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第八章第三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马克思认为:我们既要从人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 又要从自然的需要出发, 强调要坚持人的主体性和自然的先在性相统一, 建立了新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 为生态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的目的

首先, 重塑新的环境伦理观。通过教学过程, 让同学们意识到, 人与自然彼此依存的伙伴关系, 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真实关怀与切身责任感。其次, 树立合理的环境利益观, 提醒同学将来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时要牢记环境成本的因素, 不要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而无视生态利益, 要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定位产业格局, 实现永续发展。最后, 提倡生态化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 减量消费, 绿色消费, 尽量避免一次性消费品。我们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能量, 而生态化的消费方式可以让废弃物重回自然, 利用自然的力量变成新的产品, 避免更多的环境污染。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广和生态理念的普及, 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 是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发展的重要选择, 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斌.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理论探索, 2010 (1)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14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深刻要求全党上下牢记“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时刻保持一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挺在胸前,始终把人民群众冷暖装在心里,切实做到权为民作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更是对共产党人的一种激励和鞭策。

在我们身边有着一些可亲可敬的人,他们的事迹都是我们每位共产党人终生学习的榜样。如,“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时代楷模”廖俊波、带领团队创造多项“中国第一”的科技工作者黄大年等等。

党员干部,始终要把焦裕禄、廖俊波、黄大年等优秀共产党人作为人生道路前行的榜样,学习他们爱国、爱党、爱民的高尚情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服务能力,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宗旨深深扎根在每位共产党人心上。

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汇报 第15篇

1.共产党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今天,我们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上,这同样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复杂多变的外部竞争形势,对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都是现实的考验。因此我们要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保持党员的使命担当,才能在成功和顺境中不骄傲、不自满,在困难时和逆境中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赞誉和诱惑的考验,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2.共产党人要有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

面对当前国内玩的严峻形势与竞争,我们要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激情和担当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不断的挑战自我,在本职岗位上发扬革命精神,用最大的努力来实现对党旗的承诺。

3.共产党人要时刻贴近群众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总书记的这段话要求我们不要忘了初心,不要迷失方向。

上一篇:关于五一的手抄报资料下一篇:感动中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