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学计划的要求

2024-05-19

制定教学计划的要求(精选8篇)

制定教学计划的要求 第1篇

制定计划的几点要求(参考)

一、学校方面的计划

1、指导思想

2、工作重点

3、情况分析

4、工作思路及措施

5、组织机构

6、工作安排配档表(周次、时间、内容、负责)等内容;

二、教师学科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或教学指导思想

2、学情分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状况等)

3、教材分析(教材整体知识结构和联系、教学重点分析、教学难点分析等)

4、教改方法和措施(方法和措施要周全并切实可行)

5、教研课题:简写背景、解决的问题、方法和步骤等,只在国家课程中体现;同年级同学科课题要相同。

6、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要和校本理论学习安排相一致)

7、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内容、课时)要和学校的校历表时间一致,要考虑到法定假日。

三、教师其他教学类计划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不做统一要求。

四、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学计划相同的有: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研课题、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进度表等; 不同的有:学情分析、教改方法和措施等。

五、格式

1、封面,计划名称、年级、学科、姓名、学校、时间等项目要全,版面设计合理美观,字体统一为宋体,字号:名称为一号,其他项目为二号。

2、内容,大小标题要明确醒目,序号使用、段落划分要科学合理,表格设计要均匀美观,字体统一为宋体,字号:标题用三号加粗,内容用小四。行距20磅。

3、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制定教学计划的要求 第2篇

3.教学目标及要求。4.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或方法。5.教学进度表。建议模块次序为12345(最佳),或23145.二、注意事项

1、如果你的计划来自网络,要注意标点的汉化处理,尤其是不要出现英语标点的双引号;注意行距的统一,要清除格式,重新进行格式处理;计划的相关内容要符合我校特点,合乎学生实际,不要出现:“社区”、“多媒体教室”、“去动物园”等。另外要注意教材的版本一致性,最好看看教材,以免闹笑话;体育没有学生教材,请认真学习体育参考书,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计划,应将“两操”作为重要内容。

2、计划进度表安排要注意,语数英应在20周期末测试,计划至少写到20周,复习时间不要多余两周;其余学科计划也不应该早于19周结束,应该定于19周期末测试或期末检测,不能到16、17周新课结束就没有下文了。另外不要在节假日安排教学,尤其是国庆期间等。

3、语数英的进度表要安排到日,其余学科至少安排到周,应该注意周次里要有时间,不要出现第几周到第几周安排某一单元,这样过于笼统。如果出现这一情况应以单元小节分周加以注解。

4、计划的结尾处必须有完整的时间,最好还应署名。

5、写完后,请认真检查你的计划,分好段,减少错别字。要力求做到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书写工整,言之有物,行之有效,切合实际,准确周密。

6、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计划、教育教学辅导计划必不可少。

班级工作计划一、四大模块,必不可少。1.班级学生情况分析。2.工作目标。3.主要措施。4.活动安排(可以按周,也可以按月)。当然,也可在工作目标前,添加指导思想。或在工作目标后添加工作重点。

二、注意事项:

1、如果你的计划来自网络,要注意标点的汉化处理,尤其是不要出现英语标点的双引号;注意行距的统一,要清除格式,重新进行格式处理;计划的相关内容要符合我校特点,合乎学生实际。

2、班级学生情况分析,要详细,不能过于简单。应该有学生数,男女生人数等常规数字;对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品格、性格爱好、学习习惯、年龄特点等应该加以介绍,要有一定的字数。

3、制定的工作目标要具有可实现性,不能不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4、具体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要有可行性,不能泛泛而谈,要具体。

5、活动安排,要有时效性。不能在十月庆祝教师节。

6、活动安排,必须与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相结合,不能相互割裂,互不关照。

制定教学计划的要求 第3篇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越来越恶劣, 科学合理应对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金融危机压力, 成为了各大施工企业研究追求的方向。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过程 (管理) , 尤其在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成本控制, 能够有效的改善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 合理补偿 (确定) 施工消耗, 促进施工企业的再生产进行,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降低成本, 提升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 责任、分工不到位, 施工前无法做到预算 (控) 在先, 施工过程中做不到按计划控制、按控制状况分析考核, 施工完成后盈亏均衡时找不到原因;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经验有限, 合同意识薄弱,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各个部门管理沟通不到位;项目管理人员流动频繁, 工作不连续;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 现场材料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材料计划提供有误, 供应量与实际操作量不符, 造成材料闲置浪费;成本核算过程中, 预算员没有很好的把施工预算与成本核算结合, 项目没有阶段性成本分析, 没有做到实际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进行阶段分析比较, 从而不能很好的对施工过程起到指导控制作用。

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是项目在正式开工前, 集合公司各部门的主干力量, 对项目的图纸、项目的实施环境结合公司自身的材料、成本、技术、质量的管理特色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出符合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计划, 以达到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优化的目的。因此, 合理进行项目过程成本控制必须制定工程项目的前期成本策划, 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情况的分析, 对整个施工过程分阶段目标成本的计划进行制定, 以确保在施工时及时进行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的对比, 使得实际成本接近或者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

2 前期策划中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过程

前期策划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策划, 应该涵盖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依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编制, 并落实到责任人。在前期策划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1) 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

项目管理人员通过调查而了解该项工程的标书编制情况。定额的费用、取费标准、中标价、主要工程量、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掌握进入现场施工队伍的技术状况、人员素质、设备能量、工程工期以及要求的开工竣工时间、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 编制项目前期策划成本控制计划。

2) 分解成本控制指标, 着重主要项目成本。

在项目成本计划的策划过程中, 注意对项目整体成本进行分解, 分阶段分项目的进行控制, 抓重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例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工程直接材料占成本的60%以上, 因此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小组应高度重视项目材料的成本控制, 这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最大块, 要从材料合理的耗量和价格的确定上进行控制。

3) 现场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的控制。

一般在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 对于人、机的控制主要依靠工序的合理安排才能达到优化的程度。在编制项目前期成本计划时, 造价人员要与技术人员一起对项目实施的方案进行优化, 合理确定工序, 确保现场人员、机械台班的使用达到最佳利用率, 真正做到事前测算、事中控制、事后考核。争取控制实际发生的人工费在中标人工费之内, 并超额完成台班定额工程量, 同时要注意考虑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

4) 现场经费的控制。

项目间接费用, 也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一块, 可控制空间较大, 在策划时, 要制定相关的经费审批制度, 特别控制差旅费、招待费、电话费、办公费等杂项的开支。

5) 项目总工期与总成本的关系。

工程活动的成本与它的持续时间的关系:随着活动持续时间的延长或缩短, 成本会相应的变化。这样不同的安排, 就会有不同的总工期, 就会有不同的总成本, 由此引起项目总工期和总成本之间复杂的关系。

3 成本控制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1) 提高项目班子的整体成本意识和素质。现阶段项目班子成员年轻化的趋势, 无论业务能力还是经验都非常欠缺, 公司成本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班子整体成本意识的培训与学习。项目经理、核算人员的业务熟练度、核算能力有限, 无法保证项目核算的质量, 应重点针对项目经理及项目核算人员进行培训。对于核算员, 应重点培训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与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及签证的搜集与手续办理程序, 项目经理应加强对成本管理方式的培训学习。对于技术、质量、材料以及施工人员, 应加强对项目施工成本发生方式, 以及对成本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培训。通过对项目班子的整体成本相关知识的培训, 不断提高项目的整体成本管理水平。

2) 编制成本责任目标及预算。项目部根据前期策划的成本控制目标编制具体的成本控制计划, 并根据工程的各项具体合同, 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 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量为基础, 按照项目部门、施工班组的分工进行具体分解, 形成整体的责任成本, 项目经理应对各施工工长签订以考核成本为主要指标的分项工程承包任务, 各施工工长则将承包指标以任务书的形式落实到施工班组, 逐层进行成本控制, 力争从根源上控制合理利润的流失。

3)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和监督。公司经营核算部门应改革现行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经常性的组织公司所有核算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交流, 并加强考核力度, 考核成绩与其效益工资挂钩, 使项目成本核算员的自身利益与工程整体效益挂钩, 同时, 制定项目成本管理奖罚制度, 项目班子所有成员都必须包含在内, 充分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 加强成本预测预控。在项目工程开工后, 项目部应结合项目当地现行的人、材、机的市场价, 测算工程的实际成本, 与项目投标时的各项成本测算进行详细对比, 按照市场价的不同变动幅度,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分阶段、分主次的划分, 同时建立详细的预控计划, 以确保整体项目成本控制的平衡性。

5) 劳务分包商的使用与激励。项目应根据公司的成本管理制度对劳务分包商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成本考核制度和相应的积极制度, 努力把工程项目部打造成一支懂经营、善管理, 低耗优质的施工队伍。项目部重点应加强对劳务资金的管理, 每月应对劳务队的当月完成工作量进行考核, 在确保工作量在项目部的控制范围内的同时, 加强对劳务队施工质量的严格把关, 做到奖罚分明。项目部应避免分包合同外的诸如杂工、时工等费用的发生。

6) 做好索赔、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搜集、办理工作。对于施工企业来说, 利润获得的很大一部分需凭借费用索赔、设计变更和工程的签证。因此项目部应注意这方面的资料搜集, 争取更大利益的索赔和签证。

7) 做好其他成本控制工作。处理好成本与进度、质量、技术、安全的关系, 不能因为成本而影响其他工作的进行, 相反其他工作的进行也不应建立在成本浪费的基础上。造价编制人员要与项目经理保持交流, 对于项目经理的决策, 应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其影响工程成本控制的行为应明确制止。对于技术方案, 项目核算人员应在方案审核的同时, 加强对技术方案的学习, 力争吃透方案, 为项目的结算工作打好基础。施工现场发生的所有经济支出, 建议项目全体管理人员都应参加, 并加强审核。

4 结语

施工阶段是一个经由投入资源和条件的成本控制进而对施工工程及各个环节进行材料、人工、机械的控制, 直至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质量检验全过程的控制,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一项复合性的工作, 需要所有工程、材料、技术、质量等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 在施工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给项目成本带来损失, 从而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 应加强项目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在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 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 做到合理、科学的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路祯明.工程项目三大目标的优化与动态控制[J].技术与市场, 2008 (9) :15-16.

[2]朱志英.对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应采取的有效措施[J].科学创新导报, 2008 (11) :17-19.

[3]白爱麟.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7) :63-64.

[4]刘伟斌.谈工程造价管理体制[J].山西建筑, 2013, 39 (20) :252-253.

制定侦查计划的基本要求及范例 第4篇

教学计划书制定要求 第5篇

教学计划书制定要求

关于教学计划制定要求(闵行二中)

样例:教学计划书

Δ制定者:余安敏

Δ学科:语文 任教班级:高一(1)高二(4)

任教时间: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

一、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市、区教研、教学信息动态、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学科要求,本校教研组对本学期学科的要求,要求详细)

2、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定计划书的目的是明任务、树信心,不是让人看失望,因此这部分内容要实事求是。

(1)充分看到学生的学习内在潜力,看到学生愿意学好和进步的良好愿望,提到学生中的差异资源;

(2)要分析清学生的目前基础(动力、态度、学科基础等)及其原因,以便在纵向教研组的统筹抓教研工作,横向年级组的统筹抓年级工作,要列出本学科学习学生中相对优秀、良好、合格和尚努力的学生比例);

(3)任教二个班级如果是同一年级可以有统有分,是不同年级应分别写。

3、所教班级定位情况:(分析所教班级在年级中的位置与情况,本学科教学在市或区的定位情况,不随意猜测,而要用事实和数据说明。)

4、其它依据:(可以自己再分类:如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实验室、图书馆的利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或自己在班级学科教学中原来的活动或竞赛的开展,家庭、社会资源。)

二、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目标制定应写明经努力应达成目标和跃一跃可以力争的目标,目标要分1、2、3……,目标不要空泛,其中有一项目标应把目标定位在具体指标上,如联考、会考、高考、中考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以及在区和市的位置。如初中八校联考进入第____名,初中升学考进入区前1/3,高中会考100%合格,高考成绩超市平均成绩等。

另外,目标应写明本学期在整个学段的考虑,包括点(目标的分类)、线(目标应达到深度)、面(目标应达到的广度)。

三、具体实施计划(按单元写并具体到周次)

1、要写明第一单元是何教材何版本的第几章内容,内容的名称,内容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点。

2、要写明每周各课时上什么内容和落实预期目标。

3、要写明学生应记背的篇目(不要简单地照抄照搬市课程目标规定的篇目,应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自行设计),每单元或每周学生应完成的作业总量,如文科语文作文多少篇,每篇多少字,每周学生读写摘要应完成多少字;理科数学每周做多少题目,每单元测验的量等,即计划一定要有数量概念。

4、要写明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的内容范围和深浅度,要让学生了解总体教学构图。

5、要写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名称,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和竞赛等。

6、其他。

四、具体实施:(注重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教师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比如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良好沟通,实现班级学习气氛的最佳状态(学风建设)、比如达到100%合格率,学习最困难学生如何使之合格、优秀学生培养、学习困难学生如何使之跟上、培优补差工作的落实等等。如果目标选定是98%,则2%学生为什么不能合格,请讲清理由,并写明如何对待帮助这类学生。具体措施还应包括与班主任

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年级组工作统筹的协调,应包括市区教学信息的主动收集、自身的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提高自己对习题的精选,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系统性)的驾驭和向学生的清晰表达能力,提高自己教科研、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教学重建、开拓教学新局面的能力。还应包括不断激励学生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持续性的措施与方法等等。措施应按1、2、3……按序写明。

五、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1、自身专业业务素质和能力、与学生的沟通关系和工作出成绩的自信心。

2、除了规定课堂教学时数外,课外准备花的功夫,是大面积抓还是培优补差部分抓,是否能与年级工作协调。

3、本人目前的信息与资料来源,个人对信息的收集和研究的能力,与教研组同事和外界的沟通能力。

4、平时的教辅资料有哪些,自己做了哪几本练习册,学生的练习册、习题册选择的是何种版本,是否经过论证(教研组论证)和实践证明有效。(凡定练习册习题集应通过教研组长把管和教导处核准同意。)

5、准备采用哪些单元练习卷,是自己命题,还是外界引进或是所购买的练习卷。学校要求单元练习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和本学科教学实际及今后欲达成的目标高度,自己通过对各种资料筛选和对学生作出认真分析后由自己命题,不能简单使用外来练习卷。

6、测验与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与辅导,是否与学校年级工作节奏一致,需要班级、年级和学校做哪些保障工作。

7、其他保障措施。

六、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本人对初中或高中的小循环(中预至初三,高一至高三)是否有完整思考,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在目前教学中可以达到的是上游、中游或下游水平,需要学校对你个人作哪些帮助等。

目标达成度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七、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希望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思考自己学科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落实问题,思考自己的教学规范、教学风格问题,有大课题的可以列出大课题的指导思想,如“新基础教育”、“会学—学会”、“二期课改内容中的改革要点落实”、“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要求切入口要小,切入点要具体,只要有一点新意或能反映个人教学风格的都可以写入。学校要求教学要实、要细,要写明改革、创新、整合或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目标、措施和达成度。

教学计划制定的说明

一、按要求个人独立制定,先写出草稿。

二、第一周教研组开展一次活动,就计划制定要求中提到的教研组中应沟通和要求的事项作一落实。

三、计划制定好以后建议教研组集中交流一次。

四、第三周()每一位教师完成的《教学计划书》及时上网,挂在各教研组网站上。

五、将《教学计划书》电子稿交给教务处任江老师,并将《教学计划书》中的第三部分“具体实施计划(按单元写并具体到周次)”用A4纸打印出,交给教务处谢代新老师。

六、本次下发的教学计划制定要求可以作为本学期教师思考教学之用。写计划书时,教师尽可能多花一些功夫,把它作为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也将其作为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一。校长室

顺和中学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第6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是加强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制定计划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及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

2、学期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学期教材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及系统,学期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3、学期教学任务

提出学期教学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方法训练、学习习惯养成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4、教学进度

按照教学内容顺序,设计好章、节或单元的教学课时数,包括复习、检测评价、实验的时间安排。

5、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学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要求,明确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销售计划制定方法与要求 第7篇

1、销售计划是现有的产品及新开发的产品项目行销方案的具体规划和安排。是企业其他职能部门拟定工作计划方案的基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指导性的纲领文件。其重要性,足以让企业决策者予以高度重视。

2、销售计划的拟定必须以市场研究、预测、分析为前提。以企业的既定目标和策略为依据。

3、营销部负责人是该计划拟定的责任人,应事前设定规划工作的步骤及时间表,并做好必要的准备资料,以确保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4、制定销售计划必要的准备工作:

1)分析资料

A、每一主要产品的总市场容量及市场势态分析(包括产品生命期的预测)

B、市场持性,顾客行为(对产品的赞许,抱怨,更换新产品技术的欲望)

C、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包括市场与占有率,市场供需法,曲线图。

D、本企业产品的行销条件(含品质、价格定位、市场规划、过程规划及营销推广)。

2)根据企业内部条件(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综合考虑产品生产能力和新品种的开发能力。

3)根据销售谈旺季不同,并参考往年月销售比重。将全年目标计划分解到季、月之中。形成计划正本。

4)根据审批后的计划正本内容编制营销部内部任务分工计划,即将计划指标分解到各销售区域,并落实到每一位业务人员。

销售负责人应担当起公司最高行销人员的角色,积极参与公司业务的开拓事宜。

成功需要梦想,梦想需要行动,行动需要舞台。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任何一个优秀的产品背后都有一只优秀的团队。

人们不会被你的产品感动,人们只会被你的为人感动。

要行动,不要讨论。要业绩,不要空谈

要明确,不要含糊。要突出,不要落后

以抱怨为耻,以负责为荣。以清淡为耻,以行动为荣。以他救为耻,以自救为荣。以任务为耻,以结果为荣。认真第一,聪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不要用别人的错来证明自己的对。

语言文字标准制定编写的基本要求 第8篇

标准制定编写是在全面系统研究和深入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慎重科学地作出标准规定、严谨规范地编写标准文件的工作。标准文件通常称为标准文本,类似于法规文件,但有更为固定的结构和严格的体式。为规范各级各类标准的编写,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指导标准制定编写的系列标准,如GB1.1—1981《标准化工作导则 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GB 1.6—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 术语标准编写规定》等。其中,GB1.1是最基本的编写标准,不断修订完善。目前施行的是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我国语言文字标准经历了由政策法规文件向标准文件的发展,制定编写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

语言文字标准同其他标准一样,是对标准对象作出优化或统一规定。但又有其特殊性:标准规定不是针对一般技术和产品的制作,是针对人际交际和人机交际中语言文字的应用和处理;标准对象不是一般技术和产品,是复杂的语言文字;标准服务对象不是一般技术和产品的制造者,是语言文字的使用者和处理者,包括人和机器,涉及众多人甚至每个人,涉及众多的语言文字应用成果和产品;标准应用范围大多不是单一的应用领域,是众多的应用领域,涉及面广,影响大;标准制定不是单一的技术性问题,因语言文字现象的复杂性和使用者应用的差异性,需要处理科学性与社会性方面的复杂关系[1],学术性和政策性强;标准性质大多不是刚性的,是柔性多于刚性[2];标准时效不像技术和产品标准那样容易更新,是稳定大于变动。可以说,语言文字标准既难制定,也不易修订。制定编写语言文字标准,既要遵循标准制定编写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语言文字标准的特殊性。

二 语言文字标准制定编写的基本要求

制定编写语言文字标准,一般需遵循九项基本要求:规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协调性,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统一性,文体和语言的程式化、通俗性、准确性。

(一)科学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要遵循科学性。

标准的规定要符合语言文字的发展及应用的需要。该规定的规定,不该规定的不要规定;该唯一则唯一,不该唯一则不要唯一。比如,字库标准的制定,应对每种字体的汉字字形进行规定,但对每种字体每个字的大小不应加以限定,应允许符合字形规定前提下多个字库产品的存在,否则,如同让服装只有一个尺码,会限制字库产品的丰富和发展。比如,中国地名罗马化拼写,对专名应要求用汉语拼音,对社会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名称的通名则可允许用汉语拼音附注英文[3]。

标准的规定要符合语言文字的理据性、规律性、系统性。比如,1977年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因违背汉字的理据、规律进行不科学的简化,发布后不得不废止。第一批简化字总体说是成功的,但仍有少部分字简化得不够合理,这也正是社会至今还在争论并有呼声要求恢复部分繁体字的原因。语言文字系统比较复杂,往往有字词句、形音义以及同时和历时等多层次交错复杂的关系,需要权衡利弊,综合处理。比如,《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刀”“乃”“几”三个字都由撇和折两笔组成,看似一类字,却不能依据同一条规则确定笔顺,“刀”“乃”依据先外后内和先折后撇而定,“几”则依据先左后右和先撇后折而定。

标准的规定要有前瞻性,要为标准的扩展和升级留有余地。比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只规定了20902个汉字的字序,其定序规则却兼顾了更大字量汉字的字序。小字量汉字部首、部件、笔顺标准的制定,都需兼顾更大字量汉字的情况。当然,如果能直接制定大字量汉字的标准则最好。

(二)适用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要有适用性。

标准的目的和作用是促进语言文字健康发展,方便人们使用和处理语言文字,不能为了规范而阻碍语言文字的发展,更不能给人们的语言生活和社会事业发展带来麻烦甚至造成浪费。标准的规定既要强调语言文字的理据性、规律性和系统性(也可称语言文字的自然性),又要考虑语言文字应用的现实可能性和俗实性(也可称语言文字的社会性,有的称语言文字应用的科学性),前者关系到标准的科学性,后者关系到标准的可行性。

标准的规定要考虑语言文字应用的现实可能性,可以规定则规定,不可以规定则不要规定;可以唯一则唯一,不可以唯一则要允许一定的弹性处理;对已有的标准规定可以修改则修改,不可以修改则不要修改。比如,异体字的整理,对具有包含意义关系的字可以归并为正异字;对具有交叉意义关系以及通假关系或同音借用关系的字则可以归并。比如,用于辞书检索、计算机输入与检索的汉字部件标准和部首标准,对每个汉字最好能规定唯一的拆分和归部,不能唯一的可允许有两种拆分和归部。在计算机汉字输入与检索中,还可有更灵活的处理,即允许输入系统在遵循标准的同时增加容错设计,以方便不熟悉标准者也能顺利输入,但要求系统给出错误提示,以免误导使用者。一般来说,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可以增补,广泛应用的规定则难以修改。比如,修订《标点符号用法》,可以细化增补一些没有规定的用法,修改原规定中不合理、未被普遍执行的用法,其他的修改就很难了。比如,使用了50多年的简化字,从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考虑,即使是不合理的简化字也是很难再恢复回去的。

语言文字是在约定俗成中不断发展的,人们语言文字应用的习惯中不合乎理据、规律或系统的,通常被称作俗实。不通用的俗实可以忽略,通用的俗实则要高度重视,往往不得不认可。比如,《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通用而不合理据的词形,多数是认可并选为推荐词形。比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对一些笔画名称的规定,则采取共存方式,推荐符合理据、规律的名称,同时也允许选用俗名。

(三)协调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要注意协调性。

标准的规定要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是语言文字标准规定的重要依据,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不能与之相矛盾。

标准的规定要与国家有关基础标准协调。术语标准、量和单位标准等,是各类标准依据的基础标准,语言文字术语、语音和字形标准,是语言文字标准依据的基础标准,各类语言文字标准要与之相协调。

标准的规定要与语言文字相关标准协调。内容相关的标准要协调。比如,汉字字序标准要与字形、笔画、笔顺、结构等标准相协调,汉字部首标准要与字形、结构、部件、笔画、笔顺等标准相协调。不同领域相同内容的标准要协调。比如,信息处理、语文教育、辞书编纂领域的汉字部首标准、部件标准要协调。在信息化时代,尤其要重视语文教育与信息处理两个领域语言文字标准的协调。同时制定中的标准,相关内容和规定能统一要尽量统一,不能统一要妥善区别和对接,特别是对相关术语的内涵与外延要作出合理界定。制定中和已发布的标准,相关内容要尽量协调统一。但协调统一不等于机械照搬。如果被协调的相关标准或法规的规定已不合理,需要慎重智慧地处理,既要基本遵循又要留有余地,以免影响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比如,“十五”期间研制的扫盲教育用字表和词语表,因严格遵循1988年发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高要求,不适应当今扫盲教育实际而未能发布。如果被协调的相关术语的定义已不合适,引用时可作适当修改,但要确保修改后比原来更妥帖,否则不如不改。

(四)可操作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要有可操作性。

语言文字标准文本很容易被写成学术文章或研制报告。学术文章是学术研究论文,要通过论证阐述学术观点;标准研制报告是用于标准发布前征求意见和审核、发布后使用、复审修订时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要详述标准研制的过程、方法、原因、背景,论述标准的规定、依据等;标准文本是用于执行的规范文件,核心是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处理给出规定,不需要详述其他,更不需要论述理论观点。

标准的规定要可操作易执行。标准的规定要尽量具体化。最好能给出具体规定,如果对不同对象或不同场合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要明确规定和说明。不能给出具体规定,也要给出原则性规定,原则性规定也应是可操作的。比如,汉语缩略语规范原则,虽是规定缩略语生成和取舍的原则,但要通过具体示例体现原则性规定,指导使用者正确选择。标准的任何规定都要依据科学的原则和可操作的规则。无论是通例还是特例情况,都要控制在一定的原则和规则下,根据原则统筹考虑,根据规则分类处理。要尽量减少统一规则之外的特例,特例规定也要有依据。原则是指标准的宏观制定原则,主要是围绕语言文字的自然性、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性以及与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的关系等,明确标准制定遵循的指导思想(参见《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则是指微观处理规则,主要是明确标准具体规定的依据(参见《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为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规定,一般需要在标准中简要交代原则和规则(其原因和背景则不需要交待)。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或两者都交代,或只交代其一。如果难以准确清楚交代,也可省略,但具体规定必须遵循和体现应有的原则和规则。

标准的规定形式要尽量显性化。比如,通用汉字的笔顺规范曾隐含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需要使用者根据字序进行推测,有些笔顺在字序里无法隐性表示,很容易推测错误。如果有些具体规定无法或不便列入标准中,可另编制标准应用指南。比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不能穷尽所有用法规定,就可另编应用指南,细化解说标准中的基本规定并补充示例。指南虽不具有标准的效力,却能方便地发挥引导作用。但指南毕竟不能代替标准,能进标准的规定要尽量写进标准。

(五)完整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内容和结构要有完整性。

标准内容在所涉及的范围内要尽量全面,尽量包含所涉及的各种情况[4]。否则,可能不得不为遗漏的内容另行制定标准,造成标准的零碎性。比如,汉字部首表应包括部首及其名称、排序和使用规则,汉字笔顺规范应包括笔顺规则和一定量汉字的具体笔顺。现行的汉字笔顺规范因承袭原来的隐性规范,没有给出笔顺规则。汉字教学和信息处理领域非常需要笔顺规则,将来笔顺规范修订时可考虑增补。

标准的结构要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不要有缺漏,也不要罗列多余的内容。语言文字标准的结构,最多可由封面、目次、前言、引言、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原则、规定、附录、参考文献、索引十四部分构成,一般可有封面、目次、前言、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则、规定、附录十部分,最少也要有封面、前言、名称、范围、规定五部分,其他可根据需要取舍。比如,没有引用过任何标准,就应缺省规范性引用文件,没有需要特别解说交代的标准内容、制定原因、专利等信息,就可缺省引言。语言文字标准大都不需要设立引言、符号和缩略语、索引三个部分。其中,附录有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两种,按其在正文中提及的先后顺序列出。从范围到规定是标准的正文,规定和规范性附录是需要执行的内容,构成标准的主体。

(六)统一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术语和表述要注意统一性。

标准中的术语、相关内容的表述方面要保持一致。比如,《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中,本属于同一概念,如果出现“代码”“代号”“符号”等多个术语,就会让人不知所云。又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中,笔画的分类、名称和排序三方面的内容,就注意了层次安排和表述的统一性。

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要保持一致。目次列出的章条名及编号,与文内出现的章条标题及编号要一致;标准条文中的引用文件要与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致,特别是注日期引用文件的日期在条文提及中不能有遗漏;标准名称与标准对象的范围要保持统一。比如,标准对象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若命名为“汉语通用字表”,就扩大了标准对象的范围,标准对象是“机器翻译系统的评测原则与方法”,若命名为“机器翻译系统的评测原则”,就缩小了标准对象的范围。

系列标准或分部标准在结构、术语等方面要尽量统一[4]。比如,分部标准《汉语信息处理词汇 01部分:基本术语》和《汉语信息处理词汇 02部分:汉语和汉字》的结构和表述方面,系列标准《印刷魏体字形规范》《印刷隶体字形规范》的结构、术语和表述方面,就注意了相互间的统一性。

(七)程式化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文体要遵循程式化的体例。

在结构编辑体例方面,按章、条、段的层级编排结构,按固定的字体、字号、行距、字距设置,一般可通过模板自动生成。章是第一个层次,章下有条;条的设置最多可分五个层次,同一层次中有两个以上的条时才可设条;条下有段。章和第一层次的条都要有标题,章和条都要有编号,段不编号,章和条之间不能有无编号的“悬置段”(因为不便于被引用)。用于标准认证的内容,要尽量设为单独的章、条,有可能被其他标准或法规引用的内容,要尽量设置在章、条和带有标识的列项上[6]。编号从“范围”一章开始编起,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7]。前言和引言不编号,引言的内容如果需要分条,条的编号为0.1、0.2;标准中图、表、公式、脚注等的编号,在附录之前要各自一直连续编号,在附录中要单独编号,如“图A.1”“表A.1”。图、表各只有一个时,也要编号为图1、表1。注和示例宜放在涉及的章、条或段的下方[6],如果示例内容较简短,可与条文接排。示例和注在同一条或分条中有多个时,要连续编号,只有一个则不编号。

在内容体例方面,标准中各个部分的内容有严格限定。比如,目次中一般只列出章名,带标题的条、附录、图、表,需要时也可列出;前言、引言、范围、注及条文的脚注都不能包含规定性内容,但图和表的脚注可以包含规定性内容,前言中不能有图和表[7],附录的形式可以是图和表;在标准条文中出现的较生僻或有争议或有特殊含义的术语,才在术语和定义中列出;被引用的标准内容如果很简单,可直接抄录在标准中,以方便应用;在标准中被规范性引用了(条文规定中有交代)已发布并能公开得到的标准文件,才可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列出,内容被直接抄录进标准中或只是术语被引用了或作为资料性引用或参考过的标准文件,不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列出,只能列入参考文献[6];引用标准一般只可引用上级标准和同级标准,但国家标准可引用下级的行业标准;对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要给出其年号及完整的名称,对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需给出完整的名称;一般不使用不注日期引用文件的方式,不引用法律、法规、政策等非标准化文件;采用标准的前言需交代所采用的标准文件及其主要内容,修订标准的前言需列出替代或废止的标准,并列出相互间的差异[11]。

在表述体例方面,一些内容的表述要相互照应。比如,引用文件、附录、图、表、示例、注等都要在条文中提及。如“遵循……的规定”“按4.1的规定”“参见表1的注”“参见3.1的示例”“参见附录B”“见附录A”“见表1”“表1给出了”“见图2”[12]。规范性要素用“见……”表述,资料性要素用“参见……”表述。一些内容的表述有固定的顺序。比如,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ISO 标准、IEC标准、ISO或 IEC有关文件[7];国家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GB、GB/T)、顺序号、发布年号组成[6];国家语委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GF)、顺序号、发布年号组成。语言文字标准一般都是推荐性标准,代号用GF表示,符合国际标准惯例,却与国家标准代号设置不一致,易被误解为强制性标准。这个问题可通过在标准“前言”里交代标准性质(指出“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或“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的办法加以解决。一些内容的表述有固定的引导语和套语。比如,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是“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7],术语和定义的引导语是“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范围的套语是“本标准规定(或提出)了……确定(或给出)了……。本标准适用于……也可供……参考”[4]。标准自身及相关标准的称说也是固定的。比如,单独标准自称“本标准”,标准的一部分自称“本部分”,国际标准自称“本国际标准”,相关标准称“××××”或“×××的第几部分”[11]。

我国标准文本的体例一直在跟随国际标准不断修订,应该说越来越完善,但也存在不合理的机械照搬。比如,标准中“范围”的章名,以前称“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时,可清楚地指导编写者按两部分编写,修改之后,则很容易误导编写者只交代适用领域而不交代标准内容。比如,标准中一些引导语(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和套语(专利说明的套语)的表述都译自国际标准,比较生硬拗口。又如,一些结构体例的规定(如图、表、附录各只有一个时仍要编号)也很教条。这些体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但在未修订前,为了标准体式的一致性,只能搬用,不可另创。

(八)通俗性原则

语言文字标准的结构层次和语言表述要通俗简明。

标准的结构层次,要根据语言文字内容的体系科学编排,特别是标准主体,从原则到规定的部分,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性,避免层次不分或混乱。一般是先总括后分述,先抽象后具体,先主后次,先通例后特例。比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先规定笔画类型,再规定笔画名称,最后规定笔画排序。标准主体的各部分还要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和结构层次的匀称性,当某部分的内容较多、篇幅较大,或与上下文的内容连贯性不强时,可设置附录放到正文后面。

标准内容的表述,要完整概括、科学归纳,要充分发挥图、表、示例的作用,通过图、表呈现和解说规定,通过示例解释规定。示例解说要简明并有代表性,说明问题即可,图、表的编排要清楚直观,注的解说也要简洁。条文表述要言简意赅,避免使用语句冗长、虚词连篇、兼带文言的论说语言(如“故而”“然则”“径直”)。一些长的短语可使用缩略语,一些表述尽量使用简短的术语(如用“例如”,不用“举例来说”;用“可”,不用“可以”),要避免使用“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连词搭配,可用“如,则”“当,则”“只有,才”“只要,就”等连词搭配。语言繁琐是语言文字标准编写的常见错误。

标准规定的呈现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原则规定式,即条文规定加示例式(如《标点符号用法》)或条文规定加示例再加示范性列举(如《印刷魏体字形规范》);另一种是具体确定式,即条文规定加示例再加穷尽式列举(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后一种呈现方式的标准最便于应用,但制定编写的难度大。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内容常采用表式呈现,表题常被设置为章名。这不符合标准的常规体式,却比较适合以列表为规定主体的语言文字标准。但对于内容较多和结构复杂的标准来说,还应尽量采用标准的常规体式,特别是有多个表时,检索表可设为附录,以区别于主表。对此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采用国际标准的标准,在结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方面也要符合语言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者思维与表达的习惯。我国鼓励采用国际标准。采标的规定是,等同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不允许改动原标准的结构,只有在不影响内容和结构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才允许微调。为了追求采标率,一些标准机械照搬国际标准,在结构和表述方面都沿袭西方人的思维与表达方式,使国人不易理解和使用。其实,对于层次杂乱、表述逻辑性差或不符合国人习惯的国际标准,应该非等效采用,按国人习惯的结构和表述重新编写。

(九)准确性原则

语言文字标准的语言表述要务求准确清楚。

标准内容的表述,要语气肯定,不能空洞抽象,更不能模棱两可。最好能既定性又定量,避免出现“按有关标准执行”“符合有关规定”一类的表述。标准的规定一般应直接肯定或否定,不使用“似乎”“建议”等词语。缩略语只有在不引起混淆和歧义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标准内容的表述,要措词准确,不能有技术错误。比如,修订标准的前言里交代标准与先前版本的关系时,用“废除”是指先前版本不能继续使用,用“代替”是指在注日期引用先前版本的其他标准、合同或协议,以及经协商同意使用先前版本的新签的合同或协议中还可继续使用[11]。比如,注、图注、表注、示例、资料性附录等资料性要素,提供的不是需要遵守的内容,是对理解和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只能用来解说规定,不能用来表示标准的规定。

标准条文的表述,主要有陈述式、要求式、推荐式三种类型。陈述式是解释说明性的内容,通过陈述句加“可”“不必”能”“不能”等助动词进行表达;要求式是规定性的内容,通过陈述句和祈使句加“应”“不应”等助动词进行表达;推荐式是建议性的内容,通过陈述句加助动词“宜”“不宜”等进行表达[12]。强制要求可用“必须”表达,推荐要求则不能用[11]。标准中的语言表达,还要遵循字、词、标点符号和数字等方面的标准。

标准名称及标准章、条、图、表、附录等的标题,要完整、准确、清楚地概括所表示的内容。标准的正文使用“规则”“原则”“规定”等简单名词作章条名,标准的名称使用“标准”作中心词,是标准编写的常见错误。章条名过于简单,不仅不能概括表示的内容,也不便于其他标准和法规引用。除了可用“总则”作章名,一般都应使用具体内容的词语作章条名。在标准名称中,不需要强调标准的性质,通常可用原则、规则、用法、要求、集、表等作中心词,当标准的内容较多时,可用综合性词语“规范”表述。标准的规定内容要在标准的“范围”一章准确概括和清楚交代,出现在标准中的资料性引用要素,也要在适当位置加以交代,以免被误解为标准的规定。比如,用于音序或形序检索的附表,所用的读音、字形、笔顺等信息只是引用已有的标准或科研成果,因标准中没有交代,常被使用者误解为标准的规定内容。比如,汉语拼音字母的常用字体本来有哥特体和等线体两种,汉语拼音方案只是使用了其中的等线体,因标准中没有交代,等线体常被误解成唯一的标准字体。

中国标准译成外文和采用国际标准时,语言翻译要尽量采用意译,避免生硬的直译,译成中国式外文或外文式中文。一些中国特色的术语一般不需要翻译,可直接使用汉语拼音,如果需要,可附外文注解。比如,“普通话”“甲骨文”等术语就可直接用汉语拼音。这也适用于其他方面的标准。目前有不少标准的术语存在硬译现象。比如,有些中国特色的菜名就被硬译成英文,不仅不能真实反映菜名的文化内涵,反而使外国人不敢问津中国美食。

三 小 结

上述九项基本要求中,前四项是定的要求,容易理解却不易做好,后五项是写的要求,繁琐复杂难掌握,都需要编写者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反复实践和体会,才能逐渐理解和把握。在制定编写中,九项要求需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其中,科学性与适用性的结合最为重要,也最难把握。语言文字现象复杂,既有内在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又不是整齐划一的,总有特例存在(百分之十到二十的特例,是最难处理的对象);既有固有的自然性,又有应用的社会现实性,现实性又往往是多样性的,需要斟酌优选。特例和俗实的处理是标准规定的难点。因此,语言文字标准制定编写的关键是妥善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恰当解决特例和俗实问题,科学确定处理规则并给出规定。

总之,语言文字标准的制定编写是一项艰难繁杂且易受到非议的工作,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极强责任心、坚忍毅力和承受力的人才能胜任。希望更多的语言文字专家能积极参与到具体的工作和研究中,不断提升我国语言文字标准制定和编写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宁.论汉字规范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关于制订规范汉字表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2004,(3).

[2]王翠叶.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

[3]商伟凡.中国地名罗马化的困惑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8,(S).

[4][5][16]沈同.标准编写必读:GB/T1.1—2000应用指南[Z].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

[6][8][10][14]白殿一.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7][9][13][1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1][17][18][20]白殿一.标准编写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上一篇:二年级感恩老师的作文下一篇:晒出我的感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