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减肥茶广告词

2024-08-16

碧生源减肥茶广告词(精选8篇)

碧生源减肥茶广告词 第1篇

1、碧生源减肥茶太妙了!不要太瘦啊碧生原减肥茶。嗖的`一下就瘦了;天天喝天天瘦,真的没再胖起来!

2、天天喝天天瘦,年轻貌美喝出来。

3、碧生源减肥茶,排宿便,润肠道,排除毒素,一身轻松,想拥有平坦的小腹,光滑的肌肤,请喝碧生源牌减肥茶,常润茶。

4、绿色天然瘦身更自然。

5、女人天天都想瘦,想瘦肚子,想瘦腿,想瘦腰,碧生源减肥茶,轻松享瘦,草本组方。嗖的一下,碧生源牌减肥茶,不要太瘦哦!

6、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

品牌简介:

碧生源为中国功能保建茶行业的领先品牌。碧生源创始于,旗下产品以优质中草药及茶叶调配的专有配方制成,属有效安全、价格相宜,易于服用的保健品,适合患有轻度常发或慢性疾病及追求健康体格及生活的人士饮用。“碧生源”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3月,中国保健协会评定碧生源品牌为中国“十大最具公信力保健品品牌”。凭借碧生源的市场领先地位、全国品牌认知度及健全的全国分销与销售网络,加上优秀的产品系列和产品研发能力,碧生源在中国迅速增长的庞大功能保健茶市场享有明显的优势和行业地位。碧生源获得保健品行业首批出口认证,现为“中国保健协会理事单位”,并被推荐为“北京市名牌企业”。碧生源现有员工逾3000人。 碧生源继承中华五千年的茶文化和中草药文化精髓,秉承“草本精粹,养生茶疗”理念,开发出茶疗系列产品,倡导茶疗生活,健康当代中国人。旗下主力产品碧生源牌常润茶和碧生源牌减肥茶经过数年的经营,现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伴随着人们走过了整整一个时代。“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和“SO的一下,不要太瘦哦!”这两句琅琅上口的口号也成为流传最广的广告语。

碧生源减肥茶广告词 第2篇

自制减肥茶

1、降脂双乌茶

材料:乌龙茶5克,何首乌30克,干山楂20克,冬瓜皮20克。

制法:将何首乌、冬瓜皮、山楂同时入锅煮至山楂烂熟,滤渣取液,以其汤液冲泡乌龙茶,即可饮用。

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这样,脂肪容易被燃烧,有助于增进减肥的效果。

2、酸甜山楂菊花茶

材料:山楂、菊花和枸杞子。

制法:三者等量,可以开水冲泡或用水煮开,代茶饮用。

能化淤消脂,清凉降压降压、减肥轻身,适用于肥胖症、高血脂症和高血压患者。既达到减肥的目的,又享受酸酸甜甜的好味道。

3、蜜柚绿茶

材料:葡萄柚一颗,绿茶、蜂蜜少许。

制法:葡萄柚榨汁,绿茶用冷水冲泡约10分钟,两者调和,用少许蜂蜜调味饮用,每天一杯。

蜜柚不仅含有丰富维他命C、钙、磷,且具有止咳化痰,养颜美容、润肤、减肥、有助于肠胃道消化及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

4、荷叶减肥茶

材料:干荷叶。

制法:干荷叶研磨成粗末,以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荷叶奉为瘦身的良药。现在,在医院里,仍让肥胖病人喝荷叶茶。荷花的根,即藕,有利尿的作用,所以其叶部也有同样的功效。实际上,喝了这种茶以后,去厕所的次数明显增多了。而且不光是小便,大便也变得畅通,平时一天一次,而喝茶后会增加到2-3次,便量也增多了。轻松治疗便秘与消除身体水肿情况,达到减肥目的。

赵一弘碧生源的“工匠” 第3篇

从2000年北京房山区窦店镇一个仅1100平方米的厂房,到2010年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碧生源)董事长兼CEO赵一弘和创业团队经历了10年时间,在这10年里,除了产品外,他们专心做好了一件事情:在全中国范围内铺设了一个遍布近12万家零售终端的销售网络,而随着碧生源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这个网络还将继续扩展,海外市场也向其打开了大门。

2010年9月,碧生源在资本的助力下顺利登陆港交所,发行价3.12港元,共发售约4.2亿股,香港公开发售约1.26亿股,国际配售约2.94亿股,共募集逾13亿港元资金。碧生源在中国市场上高歌猛进,与公司在保健茶市场非常高调的风格不同,其创始人赵一弘却是儒雅随和之人。初见赵一弘,他正安静地伏案工作,办公室内大理石壁画点缀水墨布艺沙发,散发着文墨儒雅的气息。

“一周七天我都要工作,最少的时候也要工作六天。”赵一弘随和的外表掩不住工作狂人的气质,直言自己最大的乐趣是在工作之中,但这也许正是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营销是技术

在3月份《投资与合作》记者联系赵一弘时,他正在香港出席碧生源签约影视明星及新锐导演徐静蕾代言碧生源减肥茶的签约仪式。这意味着碧生源旗下的减肥产品将会开始新一轮的广告投放及营销大战。赵一弘坦言,快消品和保健茶行业的制胜点是营销,而碧生源的强项也是营销。

早年,赵一弘在康师傅集团工作时积累了大量有关快消品的销售经验。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赵一弘发现了保健品行业的机会。

1993年,赵一弘在山东济南自立门户,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成为“统一”、“旺旺”等品牌的代理商。一次,赵一弘受邀作为一家生产保健茶企业的营销顾问,凭借其多年的营销经验,产品在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回馈,同时也让他看到了保健茶与快消品结合的市场机会。随后,他迈大了步子,从营销做到生产,完成了技术转让收购,开始第二次创业之旅。“中国一直没有一个保健茶行业的大品牌,当时觉得保健茶与快消品结合起来会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做销售出身的赵一弘非常注重营销的重要性,直言“酒香也怕巷子深”。碧生源的十位创业伙伴中,除了几位财务管理人员外,其余都是营销方面的资深人士。营销“元老”们制定了精准的营销战略:每个产品具有自身的功能;配方均为草本成分,没有西药制剂,保证产品安全;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及时进行消费者研究;有效的广告创意,精准定位广告的目标群体。

“碧生源的销售业绩一直不错。刚创业时,我们约定销售收入过100万元要庆祝,但是还没等我们缓过神,就已经破了百万目标;第二个月销售收入破了200万元,到了年底已经过了千万元的目标。”赵一弘对当时增长的数据仍记忆犹新,而“100万的庆功宴”在应对销售激增的过程中成了一个遗憾。2007年及2009年碧生源的销售收入及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99.1%和72.5%,2010年的销售收入超过了8亿元。这些数字让赵一弘更加坚定保健茶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品牌要占领保健品行业的高地,在产品推出初期投放密集型广告是不二的选择。碧生源的品牌已经度过了初期阶段,赵一弘表示随着营销网络的健全,未来将会把焦点转向产品研发,丰富产品线。

慢工出细活儿

赵一弘表面随和,但内心对认准的事情非常坚定。这与他在保健茶行业内的经验以及十多年的创业历经不无关系。

当碧生源的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时,其中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其主打的两款产品——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肥茶。赵一弘创业至今,碧生源在商场和零售渠道只有两个半产品面世,除了上面提到的常润茶和减肥茶之外,那半个则是即将推出的碧生源美安颗粒。赵一弘的商业逻辑简单清晰,事情要一件一件做,不能着急。

2000年,赵一弘到北京选址建厂最后定在房山区的窦店镇。然而,当时那里还是一片知青下乡的农场,刚建起来的厂房是一排平房。创业后的七年时间里,由于需要不断扩大规模、投入设备、扩建厂房,碧生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赵一弘始终认定保健茶市场还有更大的空间。“盈亏不是重点关注的问题,我还是看重行业前景、市场机会和容量。”据赵一弘介绍,目前保健茶市场规模是400亿元,2015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1000亿元。“企业只能做一件事,要么扩张,要么丰富产品,我和我的团队选择先扩张。”

2010年10月,碧生源布局全国的蓝图上插满了小红旗,赵一弘用十年的时间织好了碧生源在全国的销售网络。“从2000—2003年,是碧生源快速扩张的三年;2003-2006年,是盘整的阶段;从2007年开始,我们进入第二次布局和扩容阶段。”赵一弘表示。

2007年开始,碧生源的销售热潮席卷而来,此时的赵一弘开始酝酿寻找风险投资的帮助。“希望有风险投资加入到碧生源来,最重要的原因是想完善董事会,当然有资金的进入更好。”在陆续接触的2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中,纪源资本给赵一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纪源资本熟悉中国的国情,而且也能带来我们需要的人才。”2009年下半年,碧生源迎来纪源资本1500万美元的投资。资本注入后,碧生源更新了国际一流设备,从意大利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袋泡茶IMA C24自动包装机;与此同时,在多年固守“保健茶”这一领域后,碧生源的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在纪源资本的引荐下,赵一弘找到了植化博士蔡亚及其团队,收购健士星生物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碧生源的研发中心,补足产品研发方面的短板。

有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助推,碧生源加快了上市的步伐。“在香港上市募资13亿元,其中35%将用于购买新的包装设备;26%用于在上海设立华东总部作为集团的区域中心,7%用于扩大和加强集团现有经销网络及地方销售团队;14%用于设计和研发新产品以及改善现有和备选产品;7%用于偿还集团所欠债务;10%用于日常运营及更新公司管理软件等。”从赵一弘的介绍中不难看出,扩大生产线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研发新产品的资金也加大了。

左右开弓

走进碧生源新建的车间,15台从意大利新进口的机器在紧张工作,流水线上摆满了碧生源常润茶和减肥茶,它们功能明确、价格适中,可以说这两款产品是碧生源的“老功臣”。

“保健品是处于快消品和药品之中的中间地带。”赵一弘始终用快消品的理念做保健品,“公众在健康方面的消费必然会从基本医疗走向日常健康护理方面,这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碧生源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国内近12万家药店。但相对于急速扩张的市场需求,药店这条渠道终究会碰到天花板,进入商超就成了碧生源的新选择。如今,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地5000多家超市里已经可以见到碧生源的身影。

大规模的销售网络聚集了大量消费潜力。根据第三方调查的最新数据,按零售药房出售的零售额计算,碧生源常润茶和减肥茶在零售药房所售的同类产品中均已占据25%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今,碧生源的产品线每天都满负荷运作,但现今的生产能力仅能保证2011年的销售需求。扩建厂房的计划已经被赵一弘列进了时间表。同时,赵一弘建立了碧生源自己的功效与安全中心,希望能够拿到世界最高级别的欧盟质量控制标准。“如果能够拿到这个标准,碧生源的产品不需要送检,通过自检就可以完成质量控制。”

随着市场需求膨胀,丰富碧生源的产品线成为赵一弘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纪源资本合伙人符绩勋谈到选择碧生源时说,“小茶包是一个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可以发展很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所撬动的消费潜力巨大。”赵一弘正在酝酿利用这样一个平台研发更多的新产品,左右开弓。“向左走半步,可以做中草药的袋泡茶或者颗粒剂,并尝试扩展至OTC茶市场;往右我们可以进入食品饮料行业,当然是袋泡茶和颗粒剂为形式的饮料产品。”赵一弘没有将这些想法局限在脑海里,而是迅速展开行动。碧生源收购了珠海的一家做袋泡茶药品的药厂产品线正准备迁回北京。而专攻电子商务平台、具有3个系列9款产品的“VS唯尚”品牌也已经开始销售。

正如赵一弘坚持的“企业只能做一件事”的原则,对于海外市场的扩展,赵一弘认为还为时过早。未来,碧生源将会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在国内市场,通过丰富的产品深入挖掘二三线城市的机会。

保姆型的管理者

赵一弘曾在顶新集团工作了六年,随后又在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有过短暂的从业经历。创立碧生源后,赵一弘不改其职业经理人的本色,变成公司的多面手。“我一直把自己当作职业经理人,工作就是生活中的乐趣,不工作反而很辛苦。”赵一弘将自己的性格总结为“保姆型性格”,他常在工作中与同事交流,协助公司团队做沟通。碧生源的企业文化强调包容的力量。“创业至今,碧生源的管理团队基本没有走出去的员工,都是净流入,没有净流出。”团队的凝聚力让赵一弘对企业充满信心和底气。

如今,当初创业时的一片农场已经变成碧生源的总部。初春时节,园区里的植物长得茂盛。赵一弘很喜欢植物,他对园区里的植物如数家珍。“前两天玉兰正在开花,院子里还有金银花、海棠、芍药,好多都是我自己种的。”

“碧生源,实际上是碧绿生命的源泉。”赵一弘不仅愿意做一名园丁,更想成为企业的工匠。自创业初期,赵一弘就重点关注在企业根基的建设上,尽量纠正创业初期粗放式的企业文化,保持公司清晰的产权结构。赵一弘用工匠的心态,为企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地基,严谨务实的风格让碧生源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碧生源在早期一直保持“零负债”,坚持“款到发货”的原则,保证财务系统健康运行。

“创业公司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粗放式,一种是规范式,就像光脚的和穿鞋的。一开始我们就要求自己是穿鞋的,注重企业管理和形象。公司股权、商标、知识产权,甚至于办公楼,每一方面我们都要认真把好关。”他回忆起建办公楼时的情景,“当时我们要建这栋办公楼,很多人都觉得没必要花太多功夫,我想要做就尽量做好,不要让它变成一栋建筑垃圾。”

当初创业时的厂房仍然保留在碧生源的园区内,已经成为承载碧生源发展印记的一个标本。2009年底,建造完成的二期厂房已经投入生产,不久的将来,这片园区还将建起新厂房。对于赵一弘来说,碧生源的新局面早已蓄势待发。

碧生源:不仅仅是减肥茶 第4篇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碧生源确实在中国的润肠通便和减肥产品市场建立了稳固的市场领导地位。然而,碧生源如何从大众印象里的“减肥产品”升级为中国茶品牌乃至世界茶品牌,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离世界茶品牌有多远

今年3月,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2011年度财报,公告显示2011年碧生源全年营业额为8.40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个数字略低于2010年的水平,在国内保健茶领域依然是首屈一指。但是,在茶产品年销售额有1200亿元的中国市场,还没有任何一个茶产品企业的销售规模可以和立顿比肩。据2009年联合利华年报显示,立顿品牌年收入已经超过10亿欧元。

在2012年中国品牌竞争力年会上,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媒介及市场总监韩广涛表示,“碧生源目前的年销售额只有立顿的1/10,这会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向世界级品牌学习。”在此次年会上,碧生源刚荣获了“2011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据先前的媒体报道,碧生源正在申请通过欧盟质量控制标准,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其销售网络将扩展至欧美市场,碧生源也将成为第一家敲开欧美市场大门的中国保健茶企业。碧生源志在创建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界茶品牌”。

茶产品的多元化之路

业内人士指出,碧生源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其产品过于单调的弊端也将逐渐显现。

2010年5月,碧生源成功收购“上海健士星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成立了以国际知名植化专家蔡亚博士领衔的碧生源研发中心,打破了以往国内保健品企业在中医保健产品上“研发能力弱、缺乏专业机构参与产品研发”的瓶颈。

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在听到“碧生源”三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仍是减肥产品,对此,韩广涛表示,“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是减肥茶!”

目前,碧生源公司旗下产品除了碧生源系列保健茶,包括减肥茶、常润茶、美安颗粒,还有唯尚系列茗茶,包括明视茶、清音茶,铁观音、黄山毛峰、茉莉龙珠,以及唯尚系列奶茶,包括鸳鸯拿铁、茉莉拿铁、抹茶拿铁等。

碧生源美安颗粒经过定点试销,在改善睡眠、祛黄褐斑双功能得到市场验证之后,也已于3月中旬在全国范围正式上市销售。

另外,非处方药脉舒平降压茶也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现正在申请GMP认证,预计可在2012年下半年面市。姜茶、枣茶等也预计在明年三四月份推出。以保健茶为产品主线,碧生源多元化的茶产品格局正逐步显现。

品牌在负面新闻中成长

很早以前,就有中国数万家茶企不敌一个立顿的说法,中国茶行业缺乏大品牌,而且中国保健品市场一直面临着诚信危机的考验,各个企业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碧生源身在其中,也深知其中的滋味。

今年1月,某媒体刊发时评文章,指出“碧生源公司上市前的三年,其广告违规23次”。这篇文章被各大网站疯狂转载,其负面效应直接波及香港股市,造成碧生源股价下跌35%,市值蒸发7.4亿港元。事实是,碧生源公司于2009年10月前确实有过广告违规事件,不过这些信息在招股时已披露,2010年上市以后至今都没有再违规。这篇文章明显是“旧闻炒旧饭”,却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浪,给碧生源造成很大的经营压力。

因此,碧生源在力保其目前保健茶产品份额的基础上,将往食品饮料、OTC市场拓展的品牌延伸思路就很容易理解了。

不论往哪一个品类方向发展,韩广涛认为保证产品品质是碧生源11年来发展壮大的内因,他举例说,平时消费者未必注意到,碧生源采用的是双囊袋泡茶材料,摒弃了袋泡茶上常见的封袋口用的“订书钉”,碧生源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环保可靠的产品,不惜斥巨资从意大利引进十多台世界上最先进的IMA自动茶包包装机,一台机器以每分钟最多生产350包的产能生产无钉茶包。因为始终坚持把消费者的利益考量放在首位,碧生源才能多次顺利度过负面报道的危机,在一次又一次的风浪中自我检讨和反思,并在自律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广告优化助力品牌升级

碧生源(00926.HK)首席财务官王志强表示,集团注重品牌形象,去年广告开支占总成本40%,预计今年将降至少于40%。

至于广告预算的分配,韩广涛表示,碧生源仍将优先使用排名靠前的卫视媒体,并积极拓展与电视媒体栏目深度合作的形式。如今年1月份开始,碧生源特约赞助了江苏卫视热播的《非诚勿扰》节目,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碧生源也正在考虑和央视某些节目合作,进行企业形象及公益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另外,碧生源还增加了户外LED媒体投放。在新媒体领域,碧生源也有所尝试,把电视剧取消中插广告后的预算,转投网络富媒体、网络视频媒体等资源。不过碧生源对新媒体的尝试依然比较谨慎。对此,韩广涛说,“我们在做媒体投放的时候,注意避免两个误区:不把竞争对手的做法当榜样,不把自己的感受替代消费者的真实感受。企业要根据自己掌握了的媒体评估方法,综合考量后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媒体。”

去年,碧生源还聘请知性美女徐静蕾担任碧生源减肥茶的代言人,以及邀请喜剧明星郭冬临、牛莉担任碧生源常润茶的代言人,也对碧生源的品牌升级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效果。

业内人士分析,碧生源的全国品牌知名度、全国超过10万家以上的零售终端网络和垂直一体化整合业务模式,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已使得该公司成为业界少有的优秀领先企业之一。

碧生源减肥茶广告词 第5篇

2009年7月27日――2009年9月3日

1.参与本活动须以本站注册会员为前提(不限定普通会员或尊享会员);

2.参与者只要找来5个以上朋友成为尊享会员便可获得QQ红钻一枚;

3.每个参与者只有一次得红钻的机会;(如果您已有红钻我们将会为您升级)

4.QQ红钻的派发将在9月中旬执行,届时请耐心等待主办方通知;

5.红钻将通过尊享会员注册中提交的QQ号派发

碧生源:广告拉动的市场循环 第6篇

即使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企业,在商业路途上也不见得会一帆风顺。任何企业都要经历一段摸索的过程:找到行业规律,明白游戏规则和潜规则,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而改变碧生源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2007年。

刚开始,碧生源没有自己的产品,代销瑞德梦减肥茶,当时的渠道战略是以药店为主。之后,碧生源收购江苏淮阴华医保健品有限公司,以500万元把保健食品证书、保健号和配方买下来,此配方成就了后来的碧生源常润茶。而减肥茶则是碧生源以1万元从其旗下的商贸公司转让而来。

2007年,一直亏损的碧生源突然不再亏损,并将之前外包的生产线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2007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广告的力量

据碧生源招股说明书,2007年碧生源广告费支出为4910万元,占当年度销售总额的30.1%;2008年碧生源广告费支出为1182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3%;2009年碧生源广告费支出为1967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28.4%;2010年前6个月,碧生源广告费支出为1171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1.8%。

从2007年开始,碧生源的广告费用支出很少低于总营业额的30%。在碧生源的大本营北京,碧生源常润茶、减肥茶是电视、公交广告的大户。

曾在粮食局和顶新集团工作的赵一弘非常了解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和习惯,“高空打广告制造知名度拉动终端消费者,地下布渠道便于消费者随时随地购买”始终是保健品制胜的法宝。

从三株到飞龙,再到太阳神、红桃K,直至今日的脑白金、黄金搭档、碧生源等,无一不是靠大量投入广告做起来的,这与中国消费者的媒体权威感和消费恐慌心理有关。一方面,在中国,由于媒体特有的喉舌属性,消费者对媒体广告尤其是中央级媒体广告有着特殊的信赖感;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井喷的商品类别和商品名称让消费者茫然无措,而“听过的”、“看过的”的商品容易成为消费者购物的第一选择。

对于保健品来说,以上两种因素体现得更明显。碧生源的财报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上半年,其广告投入约为7.8亿元,投放额度逐年上升。

当然,出于长远发展考虑,广告只能是营销策略而非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碧生源在2010年5月上市前夕,收购健士星生物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并接收了该公司的研发人员,其中很多人曾在联合利华等国际著名企业工作并在功能草本茶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渠道多样化

知名度有了,然后就是如何将产品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传递到消费者手中。

当品牌力借助广告得到迅速和大范围提升后,碧生源之前做代理时积累的终端渠道资源开始发挥作用。截至2011年6月30日,碧生源的销售人员达到3000多人,拥有经销商429家,掌握零售终端12.3万个,其中零售药店119680家、卖场超市店3260家。由于90%以上产品在药店销售,大规模终端走量吸引了很多经销商加盟,碧生源得以迅速完成全国性终端布局。

此以,从2009年到2010年,碧生源电子商务平台的年销售额增长了10倍以上。

知情人士透露,碧生源“产品在所属领域市场份额达到26%,占有品牌垄断地位,估计未来增长点主要是渠道深耕、提升效率及开发新产品”。

碧生源正在进一步拓展商超卖场销售渠道,已进入家乐福、沃尔玛、世纪联华、大润发、屈臣氏等超市,与药店相比,进入商超的成本相对较高,入场上架、陈列等均需支付费用。碧生源媒介总监韩广涛说:“很多人宁愿逛大超市,而不是逛药店,去药店的人目的性很强,药店就是点多,总量比较大,实际上逛超市的人更多,所以要在他们出现的场合影响他们。商超的成本一般很高,为什么要做,主要是方便消费者买到。单看商超的费用比药店高,但总体看对销量增长还是有帮助的。增量的来源除了增加品种,还有就是增加渠道。”

有效管理概念

由于碧生源的产品属于普药类,普通人可以使用,不局限于患者,因此对于其渠道和终端布局的要求是尽可能高的覆盖率。

“铺货率要尽量高,这是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做经销商规划。”韩广涛说,碧生源并没有独家经销商,而是多家经销商经销,以促进良性竞争。在划定的区域内有多家经销商,碧生源不限制经销商的经营范围。“你能做多大就做多大,你们之间有交叉我们也不管。当然有一些制约,比如价格约定。我们管理的主要是销售责任。”

12.3万个零售终端,怎样才能有效管理?韩广涛认为,首先要明确管理内容。“人家是合作伙伴,我们不可能像股东那样管理人家。我们讲有效管理概念。首先是铺货率,它代表产品的影响力,我们尽量往百分之百努力,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断货一部分,就会小于这个数。其次,管理的内容是产品陈列,以及标价统一,不能恶性竞争。我们建议零售价一致,虽然实际上做不到,而且终端有自己的考量。价格代表不同合作伙伴的利益空间,也是市场秩序问题。最后,要做好终端零售营业员的工作,让他们明白产品用途和使用方法,让他们对我们的产品有好感。”

因为销售人员有限,碧生源主要采用“抽点示范”方法进行有效管理。“比如,我有3000个销售员,平均一个人管理40个零售终端,就要考虑有效管理范围。中国的药店不止12.3万家,一个人管理40家,这是平均数,实际上去掉定点的促销员,单个业务员要管理的店更多。怎么办?我们每个地方拿出几个重点店铺做示范。”

对于“抽点”的标准,碧生源主要考虑三大要素:首先考虑区域分布,比如中国的东西南北中,按区域分,每个区域要抽出几个示范点,以实现区域之间的平衡;第二个考量因素是看单店销售贡献,一般的零售终端每个月的单店销售贡献为几千元,“或者一两万元,是比较突出的”;第三个要素是优先考虑竞争激烈的地方。依据这三个要素,碧生源将零售终端划分为A、B、C三类店,各抽取一定数量的示范点。

“比如,A类我们抽几十家,B类抽几十家,等等,然后抓典型,起到示范作用,要抓影响工作进行的百分之八十的因素。另外,我们每三个月轮换示范点,这样照顾的面更大一些。”韩广涛说。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2011年11月,碧生源引入800APP-CRM系统。目前,碧生源可以根据系统对物流进行管理,比如产品信息码、防伪码,“产品到了哪里是可以知道的,可以追踪,通过哪个经销商出货到哪里,可以很清晰。有了这个技术系统,可以迅速得知库存和销售情况。这样一来,既避免恶性竞争,又避免乱窜货”。

至于促销,碧生源是给经销商一些政策,轻易不降价或打折。“一是稳定价格,二是对于降价我们没有发言权,不能强制要求经销商,但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小礼品帮助他们把货卖出去。”韩广涛说。

在2011年中期业绩公告中,碧生源宣布,把零售终端店员对碧生源常润茶、减肥茶的首推率作为年度工作核心。“通过开展零售终端首推率竞赛,调高相关的考核计分权重和推出一系列多样化的促销方案,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的平均首推率。”

而且,当竞争对手的产品含有西布曲明成分遭遇下架时,碧生源导入带有碧生源标志的健康秤,替换了竞争对手安置在零售终端的体重秤约2.5万台,“增强了碧生源在零售终端的影响力”。

nlc202309030930

“搬运工”的驱动力

碧生源的招股书显示,碧生源的产品有近90%的毛利。赵一弘在一次公开谈话中说:碧生源从出厂价到给经销商的批发价之间有4%-6%的利润,而经销商批发价到零售店之间有15%的利润。

韩广涛透露说,碧生源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相对比较少一些”。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这么少,那么,经销商加盟和支持碧生源的驱动力是什么呢?他表示经销商主要通过量获得回报。

“靠畅销获取回报。我们把经销商定位为通路合作伙伴,能不能卖得动,卖的量多大,跟他们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是靠营销推广拉动销售,形象一点说经销商就是我们的‘搬运工’。他们为什么愿意干呢?因为我们有销量。”韩广涛说,“比如他们在我们这里的利润空间是一个点,可是一年转十次,就是十;他卖别的产品,假如利润空间是十个点,可是一年转不了一次,那还不如卖我们的产品。当然,这里的‘一’和‘十’只打比方,不是具体的数字。”

这就进入了一个以广告为主要推动力的循环,以广告提高产品知名度,拉动终端销量,从而拉动经销商售卖热情,再拓展经销渠道,为下一波销量提升创造条件。销量的提升拉动股价,碧生源获得新的血液可以再次在高空猛砸广告—循环的主要推动力,驱动这个由各方利益环节构成的循环不断转动的根本点,就是广告。

碧生源的招股书明白无误地宣称:“本集团将广告视为促使未来销售及盈利能力增长的投资。”

面临新的挑战

一般来说,对于新进入的市场,企业一般采取多级代理抢占最大范围的终端渠道,之后随着渠道拓展逐步成熟,以及为了优化渠道结构,企业会“抓大放小”,将小型经销商剔除,留下手中握有更多渠道终端的大型经销商。事实上,碧生源也在经历这样的过程。

刚开始拓展市场的时候,碧生源对经销商没有明确的限制,经销商可以经销其他同类产品。韩广涛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产品和产品不一样,有些企业要求经销商只能经销自己的产品,而碧生源的经销商都是卖成千上万个品种的,没办法限制人家,本来用的就是他们的物流配送能力。而且,我们追求高覆盖率,所以不同类型的经销商我们都欢迎他们合作。碧生源没有限制经销商的量级多大才能经销我们的产品”。

正是因为这样的渠道战略,碧生源迅速在内地市场实现了全覆盖,将其分成三个大区:华南、华东和北方大区。从渠道布局看,内地市场已经完成了初期覆盖目标。

因此,在2011年中期业绩公告中,碧生源宣布:“在渠道管理方面,注重优化现有经销商资源,通过经销商评级机制,建立经销商体系的重点客户战略合作伙伴计划,提高营运和管理效率;同时,通过不断优化进行渠道整合,例如,采取减少中间渠道环节、优选大型经销商、进一步清晰渠道划分和将经营不规范的经销商除名等措施,与本集团签约的经销商数目从2010年末的462家整合到了2011年6月30日的429家,但上述429家经销商所覆盖的零售终端数目却由2010年末的119000家零售终端增加到了2011年6月30日的接近123000家,其中包括119680家零售药店和3260余家卖场超市店。”

专注于大型经销商可以让碧生源更好地管理数量庞大的零售终端,与经销商的沟通也变得更加方便。但是,中国零售终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碧生源面临的新挑战正在于此。

韩广涛发现,零售终端连锁化和大型经销商正在带来新的问题。

“比如同仁堂药店,从零售看,它是渠道,同时又是连锁,曾经有段时间我们直供,把它当经销商来看,而不是零售商。当然,后来我们把它转到经销商渠道供给。我们发现不管是什么连锁,都有个冲动,就是做贴牌或者做自己的品牌。比如,我们曾发现同仁堂没有我们的产品,或者断货了就不再补货了。”

而商超连锁比如屈臣氏,“又是批发商又是零售商,也想做自己的牌子,这样我们在终端的影响力就被削弱。我们原来和屈臣氏合作,有很大的堆头,有堆头卖场氛围很好,有很好的效果。后来屈臣氏对堆头实行很严的控制,对于单店存货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于是终端存货变少,要做堆头都没得做。”

碧生源发现,占有大量零售资源的合作伙伴对产品的销售影响非常大。“不像原来,零售商就做零售,批发商就管仓库转移,从厂家到批发、批发到零售,是这样一个链条。而现在这些零售商,又是零售商又是批发商,合作的复杂性加大,使我们的工作难度加大,这不是新问题,但却是难度很大、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最近我们正在想办法。”韩广涛说。

零售终端连锁化只是渠道老问题的一个体现,而大型经销商经销大量同类产品,选择范围更大,握有一定的话语权,与小经销商不同,碧生源给予的狭窄利润空间始终是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只有品牌强势才能在此类的利益谈判中获胜。碧生源靠广告拉动终端销售,是否能够持续下去,以及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都是它亟待解决的问题。

碧生源“增肥”难题 第7篇

2016年半年报显示,前6个月这家公司净溢利370万元,同比下跌90.6%;毛利率为84.5%,较2015年同期减少2.2个百分点。(注:港交所与沪深交易表述存在差异,收益即为营业收入,净溢利指净利润)

即便如此,碧生源的灾难似乎远未结束。

营销大王遭遇名称危机

外界将碧生源的业绩下滑归结于主营业务的停产。

2015年8月及2016年2月,国家食药总局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关于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项的公告》。按照规定,2016年5月1日起,企业不得生产名称中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的保健食品。

虽然在2016年4月碧生源提交过减肥茶产品的修订注册名称,但并未获得主管部门批准。所以碧生源决定停止减肥茶的生产。

碧生源财报显示,管理层预期新的产品命名将在2016年11月份获得批准。但其副总裁林如海近期向媒体表示:“前段时间总局提出可能要以成分命名,因此方案发生了变更,具体细节还在调整中,可能比预计的11月份更晚一点。”

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除了主营业务停产影响,自从停止了大量的广告投放以后,碧生源近年始终处于业绩下滑较快的状态。

根据财报,碧生源净利润高点出现在2008年、2009年,2009年曾达到1.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然而2011年起碧生源进入了连续3年的亏损,2012年净亏损额高达3.4亿元。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这几年碧生源一直处在官司和被投诉的漩涡之中,2015年虽然出现业绩大涨并不能说明其品牌、产品、营销多么优秀,可能是为了规避退市风险作出阶段性的优惠和促销所造成的一个假象而已。

“因为以前靠大量的广告轰炸,后来发现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很多企业就都将广告停掉了,停掉之后销售就下滑了。”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陈,依赖广告的宣传时代已经过去了,碧生源受影响较大。

一直以来,碧生源夸大宣传的问题也饱受外界诟病。

2012年年报显示,当年碧生源的广告及市场营销费用达到5.63亿元,超过当年营收,占收益的118.4%;而当年其研发成本仅为1528万元,占销售收入的3.2%。也就是说,其广告营销等费用是产品研发费用的近40倍。

内忧外患

中投顾问大健康产业研究员刘伟表示,碧生源减肥茶受政策影响当前仍处在停产阶段,下半年能否恢复生产还很难说。即便顺利复产,名称必然发生变更,消费者还是否买账也是个未知数。可以预见的是,如若恢复生产,碧生源必定会加大对新产品的营销投入,企业成本会上升。

史立臣也认为,现在消费者、终端、渠道对碧生源的信心都在下降。终端购买力不够。消费者认可度越来越低、经销商的积极性受挫、货品流通速度慢都会制约接下来碧生源的业绩提升。

碧生源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碧生源“两茶”的收入占到了集团总收入的76.6%,而已经停产的减肥茶单品的销售占比达到42.5%。

“随着市场存量的不断减少,碧生源停产风波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下半年的业绩恐怕会更糟糕。”上述业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下半年碧生源若不能顺利恢复生产,仅仅依靠碧生源常润茶等不足以支撑订单量;若顺利恢复生产,消费者需要时间消化接受新产品,而经销商很有可能因为销售压力加大而减少订单量。

据悉,国家食药总局最新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在7月落地,大大缩短了保健食品从研发到生产、上市的速度。同时,由于保健食品注册、备案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药企,甚至房地产、粮油、乳粉行业企业都纷纷跨界保健食品,行业的红海竞争为期不远。

2016年9月,合生元以16.7亿澳元(约合76亿人民币),收购了澳洲知名保健品品牌Swisse的生产商Swisse Wellness Pty Ltd.83%的股份;玉米油巨头西王食品也在2016年实现转型,以7.3亿美元(约4.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全球最大运动保健品公司加拿大KERR100%的股权。

对此,合生元集团CTO Patrice Malard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合生元考虑Swisse品牌跟更多的国内经销商合作,更多的投入到线下柜台;并且引入美国知名有机婴幼儿食品品牌Healthy Times(健康时光),未来合生元要深耕国内保健食品市场。

多元化能否自救

碧生源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来自救。此前,碧生源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人民币1000万元收购天润地良持有的润良药业20%股权。于收购事项完成后,润良药业将成为碧生源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润良药业也成为了碧生源危难关头的救命稻草。

早在2015年底,碧生源公司就与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项目。2016年5月9日,云植碧生源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对外称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另外,碧生源还拥有一个药品批号“脉舒平降压茶”,现正进行上市前期准备。公司还通过兼并和收购,也在做一些护肝、明目、润喉等功效保健品的布局。

据悉,为强化润肠通便类产品的结构,碧生源公司近期将推出含益生菌固体饮料新产品,同时还将上市几款具有保健功能的袋泡茶新产品。此外,碧生源还将陆续推出多款不带功能指向的普通袋泡茶。

一直以来,碧生源夸大宣传的问题也饱受外界诟病。

“润良药业本身就是个亏损的企业,短时间内其本身都难有改观,更不用提挽救碧生源的危局了。”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碧生源多元化的道路并不乐观。

史立臣则认为,近几年碧生源多元化的道路走得并不好,主要是时机不对。如果其能在广告营销时期内,在全国各地都认可碧生源品牌、消费者接受度高、购买量大的时候推出多元化品牌群是可行的。但是,目前碧生源品牌已经日落西山,现在开始多元化是难以救局的。

碧生源“增肥降压” 第8篇

这句广告词是虚拟的,但碧生源的野心却不假。“碧生源很有可能在年内推出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袋泡茶,这意味着碧生源将横跨保健品和OTC(非处方药)两大市场。”5月13日,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碧生源”,0926.HK)董事长兼CEO赵一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透露说。

OTC之“惑”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OTC市场规模近1300亿元,而在本世纪初,这个数字仅为200多亿元,也就是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OTC市场扩张了5倍之多。

“碧生源决定往旁边走半步,进入OTC。”碧生源这回要玩“高科技”,“进入科技含量更高的OTC市场,但只做袋泡茶剂型和速溶颗粒剂型。”

2009年12月,碧生源收购了珠海一家做袋泡茶药品的药厂并将其生产线逐步迁回北京,“这是我们迈进OTC市场的第一步”。“目前,我们的前期准备已经全部结束,生产线也蓄势待发,只要等到药监局的批准,该产品就可以迅速推向市场。”赵一弘认为,新产品很可能会在年内“露脸”。

不过,对于新成员的加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非处方药大多由上市多年的处方药转接而成,“从保健品转接为非处方药的非常少。非处方药是要按照《药品法》的规定获得生产许可证和药品批准文号后才能生产销售的,这需要提供大量药学资料和申报药品生产文号的数据,而作为药品准入通过审批是比较难的。”

据白慧良介绍,最重要的是,“目前,我国非处方药适应范围没有降血压这一适应症,协会也一直向药监部门反映,希望适当扩大OTC适应症范围,但短期内难以解决。”

不过,白慧良认为,“OTC领域里袋泡茶剂型非常少,几乎没有知名品牌,如果碧生源能够有好的品种和疗效,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芝麻也要,西瓜也要

一直关注OTC和保健品领域的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OTC产品对研发力量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知道碧生源是否有相当的研发实力来支撑。”

在上市前,“碧生源就引入了植化博士蔡亚及其团队,并收购了健士星生物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研发中心,以补足产品研发短板。”上市后,“我们还拿出了募资的14%,也就是大约1.83亿的资金来设计和研发新产品以及改善现有和备选产品。”赵一弘认为,“我们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业内最高水平。”

赵一弘一再强调,“碧生源的主干道始终是保健茶,OTC只是碧生源的‘旁支’。”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据碧生源提供的数据,2010年,碧生源的销售收入超过了8亿元。其中,碧生源减肥茶在2010年中国零售药房出售的减肥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由2009年的15.9%上升至25.5%。“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保健茶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赵一弘认为,目前保健茶市场规模是400亿元,2015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1000亿元。“我们当然不可能放弃。”

碧生源的“另辟蹊径”更像是一次保底尝试。“常润茶和减肥茶还是主打产品,另外,我们还推出了新产品——美安颗粒,这三种产品将保证碧生源今年的业绩。”不过,“对于OTC产品,今年产生业绩表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会成为我们未来几年主推的第一梯队产品。”

“快销”挺进OTC

并非只有碧生源嗅到了OTC市场的商机,早在2008年,全球性跨国公司如杨森、施贵宝、中美史克、辉瑞等就已经做好了抢占中国OTC市场的准备,它们纷纷加大营销力度,加速其在华布局。

但赵一弘显然信心满满:“OTC产品与保健品一样,制胜点都是营销,而碧生源的强项正是营销。碧生源的营销网络建设是非常成功的,它将中国保健品从‘营销时代’引领到了‘快销时代’,OTC产品一旦推出,这张大网就将在全国快速铺货,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郭凡礼则认为,“不能无限夸大营销网络的作用,产品效用、品牌影响力都是OTC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另外,“OTC产品是必须在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按照药品销售的渠道销售经营,和保健品是有很大差异的。”白慧良提醒说。

但赵一弘对自己的营销渠道很有信心。“进入OTC市场确实是一个挑战,我们面临诸多的困难和制约。但我们会用时间和事实来证明我们的实力,碧生源将有更多的可能。”

《中国经济周刊》:你认为中国OTC市场的前景如何?

赵一弘: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都加速了OTC市场的壮大。同时,随着农村“两网建设”、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广,农村药品市场也逐渐成为新热点。我认为,中国的OTC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中国经济周刊》:碧生源在上市后募资13亿元,这些资金是如何分配的?

赵一弘:上市募得的资金,35%将用于购买新的包装设备,26%用于在上海设立华东总部作为集团的区域中心,14%用于设计和研发新产品以及改善现有和备选产品,10%用于日常运营及更新公司管理软件,7%用于扩大和加强集团现有经销网络及地方销售团队,还有7%用于偿还集团所欠债务。我们把扩大生产线和提高研发力量作为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周刊》:你如何评价中国保健品市场?

赵一弘:十年前,中国保健品有“三高”的特点——高价格、高广告投入、高承诺。这些年来,国家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工商局、药监局在广告违规检查上下了很大的力气,《广告法》的制定和推出,以及保健品相关法规条例的修订都对我国保健品行业提出了更系统的要求。现在,保健品从原料、质量、制作过程和监管上都有了严格的制度和法律规定。广告就逐渐变得平实了,高价格也没有机会“吹喇叭”了,“忽悠”和“神话”减少了。十年来看,我国保健品平均价格是在下移的,铺货网络也在完善,从包专柜、打广告向建立营销网络上转变。

碧生源营销网络

现在碧生源还是以传统营销渠道为主,药线(药房和医药超市)占比最多,在90%以上,其他仅占10%。从2009年到2010年,电子商务平台的年销售额增长了10倍以上,现在月销售超过百万。

目前,碧生源在全国30个省份有近400家经销商,覆盖了近12万家零售药店,还有5000多家商超,销售人员达到3000多人。

碧生源的营销网络分为北方、华东、华南三个大区,每个大区管理下辖省级办事处,省级办事处管理下辖二级办事处,再往下是业务员、促销员等,整张大网都由总公司直接控制。

上一篇:公司三八妇女节致辞讲话下一篇:银行房贷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