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基地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胡茂鑫

2024-05-24

红色革命基地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胡茂鑫(精选6篇)

红色革命基地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胡茂鑫 第1篇

赴红色革命基地调研暑假实践心得

制药122李琳

2013年的暑假,我和院里的其他11名同学一起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暑假实践活动。

7月的常州天气炎热,我们经常是一大早就顶着太阳出发,到太阳落山才回到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常州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更深的了解。

我们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选定了几个红色基地进行考察。主要是围绕常州“三杰”:张太雷、恽代英、瞿秋白展开的调研。我起初对着三位烈士所知也只是一点皮毛,通过这次的实践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生平与英雄事迹。

为了更好的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苦生活条件,我们决定骑行。高温烈日之下,虽然骑着自行车有风,但是仍旧汗流不止,想想当年他们靠步行穿越万里长征,那条件得有多艰苦。

我们选取的张太雷故居、瞿秋白纪念馆和位于常州烈士陵园的常州三杰纪念馆。因为需要采访负责人,所以我们都会去和负责人先联系并且准备我们所需要的问题。第一次去张太雷故居,因为我们经验不足导致问题有点不着重点,但是经过这个暑假实践的锻炼,我相信我们小分队的队员的和他人交流、提问题和拍照的技术都得到的提升。

经过对负责人的采访,我们知道了许多革命烈士的许多生活细节。他们的形象仿佛在我脑中渐渐鲜活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为革命事业不断拼搏奋斗的场景。

通过采访,我们也了解到目前常州对于红色基地的保护并不是非常完善,但是真在渐渐改善。我们还去了孕育无数常州英杰的青果巷,虽然许多古建筑都已残破,但是现在青果巷正在翻修,我相信不就得将来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崭新的青果巷。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家对于常州革命历史的了解,我们还做了针对常州三杰的问卷调查。

但是结果并不是很好。大部分的外地游客或打工者并未听说过常州三杰或者是没有去过纪念馆这一类地方。还有一部分常州本地人对于常州三杰也不是很清楚。这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宣传不到位,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些纪念馆举行的活动较少,缺乏吸引力。这个问题是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常州要建设文化历史名城,革命的历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重要力量。

最后的两天,我们整理了数据,写出论文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新闻稿的发布。

通过这次暑假实践,我们不但对常州的历史文化、革命先烈有了更深的了解外,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与陌生人交流使我们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用切身体会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回首过去光辉岁月,更珍视今朝的幸福时光。我们将把此次活动吸取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树立报效祖国的志愿,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科学研究中参加此次实践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将是暑假生活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极投身工作,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红色革命基地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胡茂鑫 第2篇

制药121田丹丹

2013年的暑假,烈日当空,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留在了学校一起追寻我们的中国梦---赴红色革命基地调研。在这短短的十几天中,我们酸甜甜苦辣都唱了一个遍,尽管已经过去好久了,但那一天天的内容就像电视剧一样一集一集的在我脑中放映。

7月6日,我们举行了我们这个实践队的第一场会议,主要是讨论此次实践活动的实践规划和主题方向。讨论十分激烈,最后我们定下我们实践活动主题是红色文化。

7月7日,我们收集了国内外的红色基地相关材料,然后讨论确定我们此次红色文化的内容,选择几个常州市的红色基地。然后我们根据个人特长及兴趣,分别安排了个人工作内容。我的任务是全程视频拍摄和剪辑,为后面的微电影做准备,当我知道我的工作是这个时我很兴奋,因为我一直都是和拍照接触,虽然有过短暂的视频拍摄经历,但像这样的从头到尾进行实践记录的视频这是第一次,而且以前从未接触过视频剪辑,这次我又可以学到新的东西,这是我此次收获之一。

7月8日,上午我们定路线行程,一起讨论此拍摄我们需要拍摄内容,最后我们定下下午先拍骑行。在拍摄过程中状况百出,一切都没有我之前想的那么顺利,但是我们之间坚定的目标让我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保安叔叔也很配合我们,经过了多次拍摄,最后在毛毛细雨中成功结束了。

7月9日上午,一部分人先去张太雷纪念馆踩点,与馆内工作人员进行明天具体采访的交流。7月10日,我们上午就去了张太雷纪念馆馆内拍摄,馆员采访,这为我们这次活动增加了更多的信心。

7月11日,上午,继昨天的讨论结果,我们两组分别去两馆进行踩点。下午时,我们就上午的结果进行明天的常州烈士陵园的采访问题讨论和调查问卷的复印。

7月12日,我们去了常州烈士陵园,找了馆内一名主任,在采访中,光线这是个问题,经过开灯关灯拉窗帘,自己的多次尝试调整终于把角度找到了,这才发现原来拍摄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在采访中,我们不仅得到了“常州三杰”的相关事迹,而且还知道了一些政府将要对加强红色文化而要做的措施,在之后的市民采访中也证实这一说法,这让我们更加兴奋。

7月13日,我们去瞿秋白纪念馆进行采访,可能因为在以前的课本里学过有关瞿秋白的缘故吧,我一进去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感,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对瞿秋白的认识又进一层,看着杨之华和瞿秋白的合照,心中生出羡慕之情......7月14日,我们对这些天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图片进行再次处理,视频的再次剪裁。

7月15 日,我们分享最后的成果和这段时间大家的收获。

红色革命基地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胡茂鑫 第3篇

走红军路,让人生每一步更踏实

回想这一路走来,心情的变化是复杂的。从一开始的兴奋、激动到疲劳、甚至一度有原地等待队伍返回的想法,直到在同学的帮扶下顺利完成了上山路的感慨……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思考,为何要重走红军路?像我们这批出生在21世纪的90后,大多数没有经历过严格的生活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这样的培训、锻炼是科学发展所需,是干部健康成长所需。现在的年轻人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享受着改革的成果成长的一代。对党性教育多少有些误解和淡漠,所以,应时地改变教育方式,例如采用这种重走红军路的体验式教学课程,让和平年代的我们亲身感受革命年代红军的艰辛,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人的意志,让我们回归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对这种艰辛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震撼,让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人心。党性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感动一阵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时刻不忘所受过的经历,成为受用一辈子的财富。

【心得二】

此次的红色之旅是短暂的,同样也是难忘的。在将近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去了很多跟革命有关的地方,也了解了很多我们的革命烈士事迹。越了解,内心越充满感恩。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现如今的安逸生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无法像现在一样昂首挺胸的出现在世界的视野中。为了革命,有多少人命断他乡,有多少人身受凌虐,又有多少人成了无名烈士。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

为国旗抛洒汗水,为青春收获荣誉。身为国旗护卫队的我们,虽然无法像烈士们为国家抛洒热血,但我们愿意为祖国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中国因为有了烈士的存在,变得更加坚强。而我们要让中国因为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加强大。

【心得三】

通过这次重走红军路,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辛,在早上吃饱喝好的前提下,在行走的过程中,还没走几步大家就哭爹喊娘的叫苦叫累,但反过来想一下当年的红军战士们,他们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前提下,还要背枪带炮的跑步前进,深切的体会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当自己没有走的时候,本以为很简单,自己一定也能做到,当真正实际操作的时候,我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与想象的中的差距差之甚远。

社会调查——红色革命基地 第4篇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令世人敬仰。自从学习中国近代史以来,我对孙中山先生的胆识和魄力,以及志存高远与走在时代前列的智慧,一直怀着崇敬仰慕之情。不知从哪时起,拜谒中山陵,一睹伟人风采便成了我的一个心愿。趁着这次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完成了这个久未达成的心愿,前往中山陵拜谒孙中山先生。

在前往中山陵之前我便早早的做好了准备,上网搜集了许多有关中山陵的介绍。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1926年春天开始动工,到1929年夏天建成。中山陵屹立在南京城东郊,原名总理陵园,面积8万余平方米。它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第二天一大早,就和小伙伴一同前往中山陵。从市区到中山陵,必须经过一条林阴大道,路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梧桐树在南京随处可见,枝叶十分繁茂,郁郁葱葱,把天空遮盖得严严实实,就象一个绿色的帐篷。据说,这些树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特意从法租界买的树苗栽种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小树,如今长得如此粗壮而又枝繁叶茂,印证了那句“大树脚下好乘凉”。其实,它有着自己深刻的寓意:一方面古树的健在见证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深沉持久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年青一代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曾为中华民国之崛起而呕心沥血的革命先辈们。

沿着陵园路往前走,就到中山陵了。远远的我就看到一个巨大的牌坊,上书“孙中山陵园”。此时,我感觉热血沸腾,终于要来到期盼已久的地方了,我不再和朋友嬉笑,而是多了一些严肃与庄重。牌坊后是宽大的柏油路,沿着这条路我们来到了一个大的广场,站在这里,仰望上面的中山陵,气势宏伟、高大,让

我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对伟人的敬畏之情。陵墓入口处是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大字,金光闪闪。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是长长的台阶,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据说这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中山陵的台阶设计得很讲究,石阶虽多,攀登起来却也没觉得累。因为登一段石阶后就会有一个很长的平台,可以在平台缓冲休息一下,然后再登。有意思的是,从下往上走的时候,只能看见石阶,却看不见平台,这寓意着革命的道路艰难坎坷。而当你登到中山陵墓,从上面往下看的时候,看到的全是平台,却不见一个石阶,这又寓意着孙中山先生开阔的视野,历尽千辛万苦的革命道路之后,回过头再看当初曾经走过的路,觉得并不是那么的艰难了。从下往上看,宏伟巨大,直插云霄,彰显逝者的伟大。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我不由得为此设计叹服。当年在修建中山陵时,公开悬奖征求陵墓设计图案,最终吕彦直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由他亲自负责设计施工。吕彦直设计的图案,平面呈警钟形,寓有“唤起民众”之意,祭堂外观形式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观念,而又糅合西方建筑精神,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墓图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诸如斗拱、檐椽、券门、歇山式屋顶等民族风格,同时又吸取西方建筑,如灵堂重檐歇山式四角堡垒式方屋,既庄严简朴,又别创新格。特别是其全局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因而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中山陵的建筑剔除古代帝陵的神道石刻,保留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墓室在祭堂之后,与祭堂相通,人可由祭堂入墓室瞻仰。然而,在1929年3月18日,年仅36岁的吕彦直在主持建造中山陵时积劳成疾,中山陵墓工程还未告成,就因患肝癌不幸逝世。他没有等到自己的创意最后完工就病逝了,真是天妒英才,实在是令人惋惜,但是正是有了他的设计,才有了现在恢弘的中山陵。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一口气登上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 2

为顶,下面是白色的,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是先生毕生所畅的伟大理想。这里用青白两色,其含义是,当时国民党的国旗正是青天白日,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这个“天下为公”,先生的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不得不被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先生走在时代前列的智慧所折服。过了陵门便是碑亭。石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鎏金颜体大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碑上没有铭文。据说,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了。由后人自由评说。我想,继先生之后“无法概括”之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啊!

祭堂的门楣上,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从左至右刻有“民权、民生、民族”的横批。堂中是先生的大理石坐像,往里走便看到祭堂两壁刻有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祭堂右边墙壁上刻有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我细细读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先生一生想的是人民的食衣住行,想的是人民行使政权,想的是民族强大。从侧门跨入先生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汉白玉雕刻的先生平躺像,双手交叉,抱于胸襟,先生遗体就安放在这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据说当年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专车将灵柩运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这里举行大典。整个陵像就像一口警钟,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要把革命先辈们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参观完墓室出来,我站在陵前高台上,看到整座陵墓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树木婆娑,宁静而肃穆,凉风习习。居高临下,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心胸也豁达了许多。我心里满满的感激,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主自由,公开向腐朽的封建统治宣战,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推动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中山陵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先生是一代伟人,更是一名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民族英雄。是他让我懂得,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 3

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才能创造出绚丽的青春。

红色革命基地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胡茂鑫 第5篇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活动,六安市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组临时党支部组织临时支部全体党员和审计组人员赴金寨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缅怀先烈伟绩,感受长征精神。

11月5日一早,全体人员驱车前往被誉为“革命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六安市金寨县。临时支部党员干部们先后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洪学智将军纪念馆、金寨县烈士纪念馆、红军广场、洪学智将军墓等场所,讲解员对金寨县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们的伟大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参观,大家学习到了金寨县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伟大牺牲,烈士和将军们的革命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催人奋进。随后,党员干部们又来到了烈士纪念碑前,向英烈们三鞠躬致敬,并重温了入党誓词。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对革命事业和先烈们无比崇敬,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洗礼,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一定要发扬好红军不畏艰辛的长征精神,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来继承红军先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

红色革命基地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胡茂鑫 第6篇

【实践心得一】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四个全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组织了以“弘扬光荣文化传统,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XX年7月9日起,水环青春筑梦队一行22人在管文娟、韦红刚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围绕“投身四个全面 深入革命老区 弘扬红色文化 倡导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开展了系列活动。

【践行环境保护 关爱革命摇篮】

7月9日17时,院团委书记曾华、14级辅导员管文娟老师、新进团委老师王健出席了“三下乡”出征仪式。7月10日,实践队远赴红色革命老区瑞金,在近六个小时的车程中,老师们讲述红军故事,激发爱国情怀,增强集体意识;队员们唱着红歌,拉近彼此距离,驱散路途疲惫。到达目的地后,实践队立刻投入到“三下乡”活动中。

环境质量监测组在南昌、瑞金的红色革命景点——八一广场、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叶坪革命旧址群等地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进行检测。这不仅帮助了当地居民了解空气质量,还让队员们获得了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锻炼机会,充分了发挥专业特色,提高了动手能力。

环境保护组带着前期准备的调查问卷,组织村民开展生态环境调查。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革命旧址环保问题,如旧址垃圾回收,国家相关的环保政策等。参与调查的村民都十分支持,认真填写了问卷并对瑞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环境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革命老区 弘扬红色文化】

为了体验红军生活,实践队吃着红军饭,体会着革命战士们食宿条件的艰辛,接着来到了叶坪革命旧址群参观学习,旧址内有“一苏大”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等多处文物。在苏维埃临时政府旧址,当地文艺团重现了革命时期的会议场景,先烈们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每个队员的心中久久回荡。

当年的毛主席不忍心看百姓和又脏又臭的塘水,于是亲手和其他百姓一起挖了井,从此让百姓们喝起了又干净清甜的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红井旁石碑上的这句话时刻提醒着人们勿忘先烈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敬仰之情,实践队在此重走了一段红军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不易。

二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被下令拆除。现今的大礼堂是1956年按原貌修复的,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一天的参观学习,队员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向先烈学习,传承革命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追随先烈脚步,弘扬革命精神 】

XX年7月11日,为了体验共产党建国的艰 辛,学习红色革命精神,我院实践队在早上9时抵达了瑞金有名的革命根据地“罗汉岩”。实践队踏着先烈足迹,感受革命时期恶劣的战斗环境,体会革命先辈那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紧跟党的步伐,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前,面向党旗,高举右手,紧握拳头,许下自己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庄严承诺。

本次的活动内容可总结为“十个一”,即看一部红色电影,唱一首红歌,听一个红军故事,吃一顿红军饭,走一段红军路,做一次问卷调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品一杯红井水,为群众做一件好事,拍一张全家福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队员们不仅互相有了更深的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而且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新一代的大学生应勇于承担“继承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历史使命,积极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

【实践心得二】

7月14日下午,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郑山村的革命老战士,在采访过程中,他目光深深地向远处望去,眼眶里带着点点泪花,面带沧桑的叙说的他的革命情怀。

这位战士名为李春标,出生贫穷,目不识丁,却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当我们在父母编织的摇篮里幸福生活时,7岁的他就参加了游击队,看岗放哨,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被200多斤的炮弹炸伤,头破血流。在那战乱的时代,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的爆发,每天都有炸弹飞机袭击,伤亡无数。在一场战争中,他机智灵活,英勇擒敌,但胸部仍被敌人射中一枪,一个排48人,45人壮烈牺牲,他侥幸存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和朝鲜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

每一场战争都是冷酷的,容不得一点失误,曾今在一场战役中,由于指挥员发错了一个信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牺牲了70%的战士,这让他消沉了一段时间。但是爱国的情怀一直深藏在他心中,消沉过后便是不懈的抗战动力,1953年8月,他再一次加入战争,为中国挥洒着他的青春,他的生命,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为祖国服务。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红色革命基地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胡茂鑫】相关文章:

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列表05-18

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12-25

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有感12-26

红色革命参观教育心得02-10

红色革命教育心得体会02-09

红色革命06-23

红色革命征文范文05-31

红色经典革命范文05-31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07-04

红色革命经典故事07-16

上一篇:骨干教师论文下一篇:教师暑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