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晏几道范文

2024-07-05

晏殊晏几道范文(精选14篇)

晏殊晏几道 第1篇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御街行》

【内容】: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栏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注释】:

雪:指落的柳絮。

娇云:美丽的云霞,指花絮。

盘马:骑马盘旋。

人面:用崔护‘人面桃花“事。

【赏析】:

这首词写旧地重游对往事的追忆,抒发物是人非之感,至情至性,惆怅满怀。

晏殊晏几道 第2篇

【作者】:晏几道——《思远人》

【内容】: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赏析】:

晏几道词的感伤意蕴 第3篇

晏几道词中感伤情绪的内涵主要是对恋情易散的感伤。

晏几道曾在《乐府补亡》即其词的自序中说:“始时沈十二廉叔, 陈十君龙家, 有莲、鸿、苹、云, 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 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 为一笑乐而已。”晏几道与朋友沈廉叔、陈君龙家的四位歌妓交往甚密, 在他的恋情词中屡屡写到他与这四位歌妓的交往。如“凭谁寄小莲” (《破阵子》) 、“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虞美人》) 、“记得小苹初见” (《临江仙》、‘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虞美人》) 等等, 在这些词中小晏记述了他与这四位歌妓之间相依相恋的深情。然而这样的恋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朋友沈廉叔去世、陈君龙病瘫在床, 四位歌妓流落民间。这就使得他们的恋情因人各一方、不得相见而被迫中断。这样的经历留给词人的便是对恋情易散的深深感伤。这也成了他恋情词的最重要的内容。我们以小晏的一首代表作《临江仙》为例来说明: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这是小晏的代表作之一, 它十分出色地表现了词人彩云易散的感伤情绪。彩云很漂亮, 但转眼就会消失。红颜多薄命, 当初绚丽如彩云, 然而她们的转瞬即逝也如彩云。这就是这首词中彩云易散的含义。他所追忆的往事和旧情, 在词中仅以三句话表现出来, 即:“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而全词的其他七句, 则集中力量来刻画词人怀旧的感伤心情。它们先从眼前写起:“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两句, 一上来就给人以人去楼空、往事如梦如幻的惆怅之感。接下来的一句“去年春恨却来时”, 意思是这样的惆怅之感由来已久, 言外之意是指今后仍将年年随春来临。而在无可奈何之下,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词人只能在落花微雨、新燕双飞的背景下独自咀嚼着这份黯然神伤的情怀。下片“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伊人早已像一缕彩云那样逝去, 只剩下当年曾经照耀并伴随我俩的一轮明月, 还冷清清地孤独地高挂在天空。红颜薄命, 小苹当初虽然绚丽如彩云, 但她的突然消失也像彩云。词人通过这段悲欢离合的恋情遭遇, 写出了对自己确实经历过的某段旧日往事的追忆和感伤。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这首词中还寄托了比恋情更加宽泛的人生感慨, 那就是:人生聚散无定数、美好愉快的时光很快就会消逝, 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追忆和感伤。关于这一点近人夏敬观就有较深的揭示:“叔原以贵人暮子, 落拓一生, 华屋山丘, 身亲经历, 哀丝豪竹, 寓其微痛纤悲, 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手评《小山词》跋尾) 他就透过小晏词中的恋情描写, 揭示了其词中所蕴含的感伤之情。这首词就典型地体现了小晏词中蕴含的这种感伤心态。再如《鹧鸪天》、《生查子》等词中也都表达了作者对恋情易散的感伤之情。

晏几道词中感伤情绪的内涵除了对恋情易散的感伤外, 还有对青春易逝的感伤。

青春是易逝的, 敏感的词人不仅觉察到了这点, 而且写出了自己深沉的感伤之情。如“年光玻似花梢露, 弹指春还暮。” (《御街行》) “东风又作无情计, 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 还似去年今日意。” (《玉楼春》) “守得莲开结伴游, 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 采罢江边月满楼。花不语, 水空流, 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 怎奈朱颜不耐秋”。 (《鹧鸪天》) 等, 这些词句体现了词人“怎奈朱颜不耐秋”的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

小晏词在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中除了对光阴消逝本身的伤感外, 还包括了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如这首《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 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这是作者在异乡为小官时作的一首重阳词。开头两句点明深秋季节。后两句借重阳饮酒进入个人身世的感慨。作者客居他乡, 心灰意冷, 本无意于“绿杯红袖”, 但主人的热情使他有重返故乡的亲切感。下片前三句承接此意。接下来“欲将沉醉换悲凉”一句中的“悲凉”二字道出了作者身世凄凉的苦况和内心的感伤之情。在这种“无法超越生存境遇”的“忧伤与无奈”的感伤情绪中, 作者叮嘱自己:“清歌莫断肠。”

晏几道词中这种感伤情感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梦境来实现的。他曾在《小山词》的自序中说:“所记悲欢离合之事, 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他的《小山词》里, “梦”字竟出现六十多次, 从时间来看, 梦有“梦前”、“梦中”、“梦后”、“梦回”等;从季节来看, 梦有“春梦”、“秋梦”等;从特点来看, 梦有“虚梦”、“残梦”等。在这些五光十色的梦境中词人展现的是他内心凄凉而感伤的情感。如:“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 觉来惆怅消魂误。” (《蝶恋花》) “金风玉露初凉夜, 秋草窗前, 浅醉闲眠, 一枕江风梦不圆。” (《采桑子》) “衾凤冷, 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阮郎归》) 在这些梦境中, 词人抒写的是“惆怅”、“消魂”、“愁肠”和“梦不圆”的感伤、痛苦的心情。

晏几道词中这种感伤情感的形成主要基于他的出身和经历。晏几道是晏殊的幼子, 少年时期曾经过着“《水调》声长歌未了, 掌中杯尽东池晓” (《蝶恋花》) 的享乐生活。但好景不长, 随着父亲去世, 家境日衰, 他不得不混迹官僚下层, 后来又因受牵连入狱。生活由“小康”到“困顿”的巨变, 使作者倍感人生的多变和世态的炎凉。但在这样的人生困境中, 他并没有“一傍贵人之门” (黄庭坚《小山词序》) , “他不满意眼前的现实, 他要追求他的理想王国, 但他又分明知道, 他的理想王国似乎只能存在于‘华胥世界’之中, 能够无拘无束地驰骋的也只有自己的梦魂。于是他反复地咏叹自己的梦境。”[2]显然, 伴随他的便是这种凄凉的心态和伤感的情绪。

词作为一种抒情诗, 它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性。这种情感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清代王夫之在其《姜斋诗话》中曾云:“身之所历, 目之所见, 是铁门限”, [3]即社会阅历和自身经历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更是作家情感的来源和基础。小晏亲身经历了人世的艰辛和困苦, 感伤之情普遍而深刻, 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可靠、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小晏词中的感伤特别情真意深。黄庭坚说小晏词“清壮顿挫, 能动摇人心。”王灼说:“秀气胜韵, 得之天然。”冯煦说:“其淡语皆有味, 浅语皆有致。”可见小晏的这些感伤词不仅有其深刻内涵, 而且还有感人的独特艺术魅力。这也正是小晏能成为北宋时期一位有独特成就的词人的重要原因。正如陶尔夫、诸葛忆兵先生所言:“他 (晏几道) 的词, 就内容而言, 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向水平面的宽广方面发展, 而是沿着内心感情的垂直线向狭深的方向开掘, 因此, 他是北宋有独创成就的纯情词人。”[4]

参考文献

[1]参见彭红卫.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论白居易〈长恨歌〉的情感指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2004、2.

[2]刘逸生.宋词小札, 香港中华书局, 1981:103.

[3][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清诗话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9.

晏殊和晏几道父子词风的差异 第4篇

关键词:晏氏父子 词风 差异

自唐以降,父子同为词人者几希。唯南唐后主李璟、李煜和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享誉文坛。尤以晏殊、晏几道父子在词艺上,特别是在小令上造诣颇深。晏殊上承南唐五代词“温香浓艳”的遗风,下开北宋词“温润蕴藉”之先河,晏殊《珠玉词》既没有关乎家国兴亡之重大题材,又没有心系黎民疾苦的深长叹惋。他的词大部分是描写男欢女爱、轻歌曼舞的生活;或写春愁秋恨,离情相思;或感叹人生短暂,时不再来。而晏几道《小山词》的主要内容大都是描写他个人由贵变衰以后的抑郁和失意后的悲哀,对往事的回忆和困顿潦倒的深愁,成为贯穿他词作中的基本旋律。他在抒写个人浓重的哀愁与深沉的感伤之情时,由于是从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切肤之痛中概括出来的,所以不仅有其深刻内涵,而且还有其独到之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晏殊父子词风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以引方家之见。

一.相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人文教育为晏氏父子的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素材

晏氏父子生活的时代在北宋的中期和中后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生活多样,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壮大,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士大夫热衷于用诗词表达个人的情感,以及对生活和人生理想、成功失败的感悟,为词的繁荣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等。加之封建统治的相对巩固,为士大夫实现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基础。同时,长期奉行于封建社会的儒家传统教育,使得晏氏父子从小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有良好的封建伦理观念,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今后词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生活态度是造成晏氏父子词风差异的主要原因。下面请允许我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1.不同的人生阅历。晏殊,因神童举荐,尚未成年就已经跻身朝堂,之后在仕途上稳步升迁,中晚年达到人生的辉煌,晚年虽遭遇挫折,但仍然功成身退。在他官高禄厚之后,喜欢宾客,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升平富贵之态,写得神清而气远。如《浣溪沙》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其中“无可奈何”一联属对工巧而流利,深挚而又自然地表现作者悼惜春残、感伤年华飞逝的心绪。其子晏几道则没有那么幸运。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他生长在富贵殷实的官宦之家,从小恃才傲物。可是好景不长。小晏二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从此他遭遇坎坷,不但终生仕宦不得意,而且还受到种种意外的磨难。正由于他亲历了盛衰不同的环境,饱谙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而多作感伤惆怅之词,以寄托自己的哀愁。他晚年在汴京所作《阮郎归》词即可看为他人生的写意。

2.不同的价值取向。晏殊长期从政,内心深处一直有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故而积极进取,在功成名就之后,有一种适然自得的成就感,追求闲适散淡的生活情调。加之受南唐五代词风的影响,所以词风追求富贵华丽,感情表达含蓄而内敛。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而晏几道因家境的败落,仕途的不得志,郁郁寡欢,纵情于声色犬马和山水田园,因而作品多描写男欢女爱、个人的悲欢离合以及享受生活后巨大的落差。内容丰富多彩,感情深挚而哀怨。如其代表作《临江仙》可见一斑:“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3.不同的生活态度。晏殊身居高位,位极人臣,生活上富贵而不淫奢,一切都合乎封建礼法制度,不敢越雷池半步,词风上亦如是,书写人生的欢乐,虽喜用艳词丽句,也不煽情放肆。如“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晏殊的诗句,洗净了荣华富贵的庸俗气息。而晏几道因仕途不畅,家道中落,蔑视礼教,生活上奢靡放荡,纵情于声色犬马,流连于勾栏瓦舍,放歌于山水之间,词风上大开大合,歌吟情爱的不长久、生活的不如意、享乐的稍纵即逝,以及人生失意的深切悲伤和哀愁。如“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等。

总之,形成词风的差异多种多样。由于以上的相同和不同,才使晏氏父子有了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晏殊题材狭小,视野广阔,胸襟旷达,词作多闲情逸致之篇,而晏几道则题材广泛,视野狭窄,感情深沉浓郁,词作多感伤之辞。后世有人认为晏几道在创作上造诣超过晏殊。

晏几道——《留春令》 第5篇

【作者】:晏几道——《留春令》

【内容】: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注释】:

十洲: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在八方巨海之中。

红笺:指信笺、信纸。

分流:以水东西分流喻永绝。

【赏析】:

晏几道:生查子 第6篇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书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赏析:

晏几道:六幺令 第7篇

晏几道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画帘遮匝。新翻曲妙,

暗许闲人带偷掐。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

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霎。

不消红蜡,闲云归后,

月在庭花旧阑角。

赏析:

晏殊晏几道 第8篇

北宋词人晏几道在长调慢词得到长足发展、大行其道时,依然选择用小令传达缠绵幽隐的情感,在他的恋情词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境:与意中人分别之后,常常回想起与对方第一次见面时的美好的场景,在其词中形成了一种“初见”的书写现象。试看这两阕《临江仙》[1]: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前一阕通过梦后酒醒、怅惘孤寂的心境,借由梦境的牵引,呈现、品味与小蘋初见的现实回忆。可以推知,词人的梦境必定与这名女子有关。后一阕将初见场景的摹写提至上片,将初见时对对方光彩夺目的美好印象与下片引申出的人生无常、聚散难期的主题对应,时光定格的静美愈发彰显出离散无常、飞雨落花的凄凉。再来看这阕《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词中两次提到“相逢”,分别指上片极尽细陈的初见特写与而今的重逢场景。初见时那种“恰向柳绵撩乱处”(晏几道《南乡子》)的难平心绪,如惯性般持续在时间的流逝中,乃至生出庄周梦蝶般不知何为梦、何为真的错乱感。晏几道在他的《小山词自序》中讲道:“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2]集中多数作品都透露出作者追思往事时惘然欲沾巾的透骨伤感,恋情的外衣包裹着人事难凭的内核。显然,词中所记的内容经过时间的淘洗,已经脱去欢宴歌娱、杯酒佐兴的娱乐性质,而升华为一种生命年轮的沉痛标记。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曾高度评价过晏几道的心性:

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目,曰: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3]

据知,这种天真纯粹的赤子心性是小晏的恋情词执着于别后回想的初见情景的主因,由此酵发出来种种缠绵、朦胧的美好回忆,并让这份美好在时间的熬煮下愈发醇香。对“初见”的执着并非词人对人性本真的皈依,而是在发现现实中的人性残缺不完之前的短暂视盲,又或者说,是体察到人性缺陷之后的一种情感上的逃避。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只恐多时不似初”(晏几道《南乡子》)的客观事实和求善、求美的心理倾向这对矛盾体的存在,才促使作者凭借第一印象的片断,将潜意识中最喜见、最愿意保留的那一部分加工成历史存在,封存于脑海。它若以作者熟悉、擅长的感知方式进行表达,便使记忆具备了为美好增值的极大可能。

向美、向善,是人的意识处于矛盾交织的灰色地带时裹挟着枷锁作出的主观判断。时、事的流动性让这个主观判断在施行时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参差不齐的完成效果便带来大大小小的现实遗憾。诗人不会毫无顾忌地陈说引起心底巨大苦痛的对象,在表达时倾向于适度的规避。最高境界的“哀而不伤”无须他求,正如身体创口因剧痛而产生的收缩反应,是一种情感上带有自卫性质、隐忍倾向的自然反应。晏几道在《生查子》中也陈述过类似的心绪:“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这种隐忍“是为了公正、为了温柔、为了爱、为了慰藉。诗意的东西当充满安慰、温馨、神圣的情感”[4]。而夹在“堪”与“不堪”之间灰色地带的情感,欲待陈说又低回要眇,因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回忆、希望与遗憾、快乐与伤感的交互作用而勃现张力,进而产生出一种隐约朦胧的审美感受。如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和辛弃疾《摸鱼儿》中“闲愁最苦”的感叹。隔着时间的屏障观望回忆,初见的感受便如那“闲愁”一般的存在,或者可以说,初见的回忆本身即是一种闲愁,它轻柔绵软又无处不在,挥之不去也无从割舍,不易察觉又如影随形地弥漫于诗人的周围,在静默中撩拨着他们情感的神经。

晏几道词在北宋小令发展的衰微期振起旗鼓,以敏锐的思绪和深婉的笔触,于细微处见精神,进一步开掘了小令幽微要眇的审美特色,“曲折深婉,浅处皆深”[5]。他在词中对与闺阁佳人历历初见的执着与书写,也正是因为“将流逝的时间凝聚在具有纪念意义的某一刹那的空间的描述中是文人在消逝中把握永恒的基本方法,从而这一空间就具有了提醒并保留这一段时间的纪念价值,于是对空间化的过往时光的雕琢”[6]。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晏几道是人情变易中徜徉于流年之外、忠实于“初见”的情感遗民。

注释

1[1]篇中词作均引自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新1版。

2[2]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2页。

3[3]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1页。

4[4]刘小枫《诗化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

5[5]吴梅《词学通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晏几道《思远人》鉴赏 第9篇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晏几道《思远人》

此词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硯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晏几道——《蝶恋花》 第10篇

【作者】:晏几道——《蝶恋花》

【内容】: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注释】:

尺素:书简。

终了:始终。

【赏析】:

晏几道——《点绛唇》 第11篇

恨无人似花依旧。

又成春瘦,

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

不与长相守。

分飞后,泪痕和酒,

占了双罗袖。

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注释

①花信:谓花之消息。

②分飞:离别。

赏析:

春回大地,百花萌发,柳枝折尽而人未归来。相思绵绵,为君消瘦。天既赐予“多情”,却又不使“相守”!使人酒入愁肠,泪湿青衫。这首小词以抒情为主。辞彩工丽,轻柔自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晏几道:虞美人 第12篇

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着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赏析:

晏几道,拒见苏轼的狂妄词人 第13篇

宰相府里的“宝二爷”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

晏殊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细胞,7岁就能写文章,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不但考了,成绩还很不错,一去就拿了个进士的身份回来,把一帮寒窗苦读却没考中的大哥大叔们刺激得够呛。虽然文学上,晏几道给老爸晏殊增了不少面子,但他从小也没少让晏殊忧愁。

有一次,晏殊在家中举办宴会,当着满座宾朋,他想让年仅5岁的小儿子露一手,就叫晏几道出来背首诗。小孩子倒是不怯场,开心地跑上来,拍着小手,张嘴就唱:“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宾客们一听,宰相家小公子竟然爱背柳永的艳词,个个面面相觑,哭笑不得。晏殊涨红了脸,厉声呵斥道:“住口!小孩子不得胡说乱唱!”小晏几道委屈地流出了眼泪,辩解说:“我就觉得好听嘛,为什么不能唱?”晏殊不禁喟然长叹:“孺子不可教也!”

这也难怪,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根本不知农桑,哪知世事艰难呢?

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17岁的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当初,宰相府前总是车水马龙,前来拜见的官员趋之若鹜,现在则“门前冷落鞍马稀”,人情世态的巨变,真的比小孩的脸来得还快。用黄庭坚的话说,“诸公虽称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意思是:众人虽然声称喜欢他,但又都小心地观望着,不想有过多的交往,于是晏几道逐渐被冷落。

更糟糕的事发生在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

这突然的变故让家人措手不及,他们急忙展开营救,最后案件交到了宋神宗手里。好在宋朝的皇帝文学素养都不低,看罢晏几道的诗,不仅没有上纲上线,反而称赞他文采好,马上就命令释放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不过,晏几道人生的星空虽然黯淡,也并非没有一丝光亮。元丰年间,宋神宗在宫中举办宴会,特别征召晏几道侍宴。晏几道得以一展才华,即席写下了一首《鹧鸪天》:“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这首词交由皇家歌舞乐队演唱后,“大称上意”,不久就授予他颍昌府(治所在今河南省许昌)许田镇监的官职。

虽然40多岁才得到一个小小的官职,晏几道还是很兴奋。他年轻时就曾自负“锦衣才子”“少陵诗思”,抒发过“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的雄心壮志。如今终于得到一展抱负的机会,他可不想错过。此时颍昌官场上,知府韩维是晏殊的弟子,有着这层特殊的关系,再加上对自己才气的自信,晏几道上任伊始,就大胆给韩维献上了自己的词作。韩维很快给予回复,说你的那些词作我都看了,“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要辜负我作为一个“门下老吏”的期望!全然没有昔日晏家门生的温情,而是一副道学面孔,家长作派。晏几道读罢,如同大冬天里被人泼了一瓢冷水,全身都冷透了。

像贾宝玉般不通世事,很傻很天真的晏几道在此番受挫后,就此放弃了对仕途的向往与努力,他一头扎进诗词的世界,因为那里才是他的大观园,可以遮风避雨,安逸而舒适。

一生中的四大红颜

晏几道生于侯门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使他一生都对女人有着特殊的依恋。他的每一首词,差不多都与爱情有关,最著名的《浣溪沙》里,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写尽了失恋人的孤单,让人惆怅千古。特别是在经历了家境衰落、仕途坎坷之后,晏几道更是把全部忧愁都融进诗酒风流,沉浸于爱情的感伤中。

读晏几道的词,出现最多的是莲、鸿、苹、云4个女子。她们是晏几道的朋友沈廉叔和陈君龙家的歌女。晏几道经常到这两家去做客,在一起饮酒赋词,每有一首新作,就交给她们即席演唱。这4个女子貌美如花,又善于表演,歌酒相和,让人如醉如痴。

晏几道写给她们的词,总是真情流露。他在《虞美人》中写小鸿:“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而写小云则说:“双星旧约年年在,笑尽人情改。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4个人中,晏几道更为倾心的,似乎是小莲和小苹,因为她们在词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在晏几道的笔下,小莲是一个活泼的女子,能歌善舞,“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她还十分顽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居然恼恨杏子成丛满树,挡住了她偷窥的视线;有时她也任性,“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没有酒量,却故意抢着喝,然后借着醉意,把筝弹得如金蛇狂舞。

与小莲相比,小苹则要沉静许多,第一次见面就给晏几道留下了惊艳的印象:“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袭绣有两个“心”字的薄罗衫子,幽怨的琵琶声里满含着相思,站立在落花丛中孑然一身,归去时像彩云飘然而逝,写得如此美丽,怎不令人心动?著名的古曲《彩云追月》,据说便是由这首词创作而来。

和这几位歌女的相见,总是让晏几道欢喜无限,“小颦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可相聚匆匆,转眼间离别又在眼前,每次高兴的会面,都难免以悲伤落幕,“啼珠弹尽又成行,毕竟心情无会处”“春来还为个般愁,瘦损宫腰罗带剩”。世间相爱的人都是如此,欢喜越多,离愁越浓。

这样神仙般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好友沈廉叔早早过世,陈君龙卧病不起,莲、鸿、苹、云几位歌女也都各自散去,不知所踪。

有一次,晏几道在一场酒宴上,意外地与其中一位歌女相逢了,他惊喜交加又无限伤感,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年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想当年,歌女含情脉脉殷勤劝酒,自己甘为红颜一醉方休,如今突然相逢,还怀疑是不是在梦中。

又有一次,晏几道意外地收到了小莲托人辗转捎来的书信,他喜出望外,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他多么希望能够与小莲见一面啊,可“花易落,月难圆”,唯有一醉,期望能够在梦中相见。

晏几道的恋爱对象,都不是什么高贵的淑女,而是身份低下、被人贩来卖去的歌女舞伎,然而他对她们却从没有轻贱之心,在这一点上,他与许多文人追求情色的逢场作戏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感情真淳、深沉,没有掺入一丝水分。纵然是萍水相逢,毫无结果,他也会把真心投进去。“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他看得懂官场浮华,却看不透爱情。可是因为有这样的真情投入,才让他的文字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就像清代文学家陈廷焯所说:“晏几道的词无人不爱,就胜在了情上。用情不深的人写出来的词,即便再雅致再有才,也打动不了人。”

一辈子不改孤傲的脾气

好友黄庭坚曾总结晏几道,说他有“四痴”:做官连连受阻,却不愿意低声下气依傍权贵;文章自成体式,却从不用做晋升之阶;挥霍千百万,家人饥寒交迫,却面露傲慢之色;别人多次辜负自己却依旧始终相信别人。“四痴”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晏几道孤傲耿介、不合世俗的性格。

晏几道的人脉资源相当丰厚,北宋名臣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皆出自他父亲的门下。就是晏家自身,也不乏出类拔萃的人物:两个姐夫,富弼官至宰相,杨察位居礼部尚书,几个哥哥也都在朝为官。如果他肯开口相求,请他们推荐一下,当官应该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他却不仅不依傍权贵,甚至对他们冷脸相向。

大观元年(1107年),权倾天下的奸相蔡京在重九、冬至日,几次派人请晏几道写词。晏几道无奈之下,写了两首《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竟然没有一句言及蔡京。一个绝佳的拍高官马屁以求升官的机会就这样流逝了。不识时务的晏几道终其一生,也仅做到通判这类小官。

在文学创作上,晏几道同样执拗。宋词发展到那时,已是苏轼主导的慢词的黄金时代,然而晏几道却秉承着五代十国《花间集》(收录有温庭筠等晚唐至五代词人的作品,风格艳丽香软)的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对此,文坛领袖苏轼颇为不解,一次,他想通过自己的学生黄庭坚引见,登门拜访。不料晏几道却断然拒绝说:“如今在朝廷当大官的,有一半都是从我家出去的,我都没空见他们,更何况你!”面对如此倔强的落魄公子,苏轼也只能一笑了之。

晏几道的生活一度十分窘迫,甚至连家人的温饱都成了问题,可他却安之若素,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书。据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记载,晏几道的书很多,每次搬家,都十分麻烦,他的妻子非常厌烦,讥讽他就像乞丐不肯丢弃乞讨的饭碗。晏几道写下了一首《戏作示内》,幽默地告诫她说:“生计惟兹碗,搬擎岂惮劳……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这些书就是咱们家的饭碗,搬动它们怎么会觉得劳累呢?希望你也爱护它们,就像你珍惜自己的头发一样。

宋朝学者王灼评价晏几道“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说他有六朝王、谢家族子弟的气质,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确,优越的家庭出身,特别是过人的才气,让晏几道骨子里透着一种自负,甚至是狂傲之气。这种狂妄,一方面源自性格,另一方面则与他看破官场的倾轧与黑暗有关。他说:“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用现代诗人叶嘉莹的话说:“从他诗中所写,都可见到他对官场中得失争逐之营谋的恐惧和轻鄙。”

因为看破,便不以为意。正是有了这份不侍权贵的磊落与清狂,晏几道的痴才显得如此可爱。

毕生心血《小山词》

元祐四年(1089年),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到颍昌当知府,接替了韩维的职位。他是晏几道的“粉丝”,上任后极力撺掇他将词作结集出版。晏几道以前写的词,多是一些即席之作,写完就交给歌女歌唱。所以他的词都是用来听的,就像现在的流行音乐,它的流传,是通过音乐完成的。晏几道也想有所整理,以免误传,于是,《小山词》诞生了。

晏几道为《小山词》写了一篇自序,解释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叔原往者,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酲(音同成)解愠,试续南部诸贤绪馀,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他没有把创作拔高到教诲世人的高度,而是简单地归结为两个字:“自娱”。黄庭坚为《小山词》写了序言。他对晏几道的词作只专注于爱情离愁这样的小圈子感到疑惑,晏几道回答说:“我盘跚勃窣(音同苏),犹获罪于诸公,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意思是,我夹着尾巴做人,那些人还加罪于我呢,要是把胸中想说的话都讲出来,那等于是在对着他们的脸啐唾沫!他醉心于小令的创作,是对自身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逃避。

关于《小山词》的创作风格,南宋藏书家陈振孙以为:“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认为晏几道的水平几乎超过了当年温庭筠这批花间派词人。民国学者陈匪石则认为“由是以上稽李煜、冯延巳,而至于韦庄、温庭筠,薪尽火传,渊源易溯”,即晏几道的文学传承应该向前追溯,不但包括花间派,还可以追溯到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这种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小山词》形似花间,其实神通南唐,这也是晏几道在自序中所言“续南部诸贤余绪”的本意。这是因为,小山词与李煜的南唐词一样,都是从坎坷的人生中蜕化出来的,意有所喻,情有所感。小山词与花间词的区别,有人喻之为“花间词如披金戴玉之贵妇,小山词如天生丽质之少女”,后者有一种“华贵而不肤浅,沉郁而不枯寂”的内在气质。

作为父子词人,世人难免要将父亲晏殊的《珠玉词》和儿子晏几道的《小山词》作一番比较。叶嘉莹以为小晏词意境“实在远较乃父为狭隘而浅薄。”现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则说:“《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具。珠玉比花中牡丹,小山其文杏乎?”父子词风相近,而韵味各有不同。大晏的词,雍容富丽,风流蕴藉,虽是闲语,却别有种人生宽阔的深闳意境;小晏的词,哀愁感伤,都是从自己的切肤之痛中来的,所以“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说到底,这种差别是由各自的人生境遇造成的。

《小山词》在文学史上无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陈匪石在《宋词举》中说:“至于北宋小令,近承五季,慢词蕃衍,其风始微,晏殊、欧阳修、张先,固雅负盛名,而砥柱中流,断非几道莫属。”因而,《小山词》在出版后,得到了历代词家和学者的重视。南宋初,李清照已将晏几道列为“宋初小令四大家”之首。宋以后各家词选本,《小山词》总是必不可少的。元代杨朝英编《乐府新编阳春白雪》中录有当时传唱最广的“宋金十大名曲”,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高居排行榜第三位,足见影响之久远。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年过古稀的晏几道安然辞世。他走了,而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小山词》却流传千年,历久而弥新。

晏几道——《临江仙》 第14篇

【作者】:晏几道——《临江仙》

【内容】: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频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释】

春恨:春日离别的情思。却来:又来。

小蘋:是晏几道朋友家歌女的名字。

彩云:这里指小蘋。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作者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词风。上片写今日之相思。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女小蘋时的情景。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蘋的难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感情深挚,优美动人。

谭献《谭评词辨》:“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末二句正以见其柔厚。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前二句追昔抚今,第三句融合言之,旧情未了,又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论风韵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下阕回忆相逢,“两重心字”,欲诉无从,只能借凤尾檀槽,托相思于万一。结句谓彩云一散,谁复相怜,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铢仙佩,此恨绵绵,只堪独喻耳。

上一篇:年度第二学期英语的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计算机项目申请报告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