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前预习

2024-07-27

英语阅读课前预习(精选6篇)

英语阅读课前预习 第1篇

论文利用课前预习开展鉴赏批注阅读的研究

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够真正达到促进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但对预习作业一些学生敷衍了事,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预习时开展鉴赏批注阅读,使阅读教学走向自主、探究、高效。

一、鉴赏批注阅读

鉴赏式批注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中精妙准确的词语,传神优美的句子,富有哲理或感悟的语句进行批注。然后形成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互动式阅读教学,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预习时自主鉴赏批注阅读的方法

1.对文中传神、精妙词语的鉴赏式批注对文中传神、精妙词语的鉴赏式批注,需要准确把握语境特征,填补语意空白,感知语言风格,从而全面把握其深刻含义。

(1)抓住传神词语进行阅读批注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一字”,往往传神地勾勒了人物形象、展示了人物内心活动或性格品质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批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传神的词语。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有:“从__中,我读出了__的父亲”。针对老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句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学生预习时批注:“攀”“缩”“倾斜”传神地描写出老父亲爬月台时的费劲和努力。几个橘子,体现出父亲对“我”细致入微的照顾。爱就在我们身边,它不一定轰轰烈烈,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2)抓住修辞进行批注阅读

修辞能够点亮语言,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更通透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透过修辞的批注,理解文本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例如,在进行鲁迅《雪》的预习时,笔者指导学生抓住文中修辞,批注雪的特点。对“朔方雪花在纷飞之后……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一句,学生批注:北国雪气势磅礴。我仿佛看到了革命者的孤傲不屈、执着抗争的精神。

2.对文中真挚情感的鉴赏式批注

(1)抓住人物描写进行批注阅读

学生抓住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心理,作者情感,是深层解读文本的必要环节。例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布置学生在预习时圈点勾画出对父亲的各种描写,并进行批注。对“爸没说什么……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一句,学生批注:我读出了父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严而不厉的.爱,让我看到了父爱的温情。

(2)抓住融情与景进行批注阅读

“景随情移”,景色的描写能烘托出人物的心情。在批注中抓住情与景,能激发读者的无限想象。例如,在预习《芦花荡》时,我布置学生对小说中的景色描写进行勾画批注。对“他狠狠地敲打……正在迎风飘洒”一句,学生批注:迎风飘散的不仅是鲜嫩的紫色芦花,更是老人的自豪愉悦之情在迎风招展。

3.对“留白”进行鉴赏式批注

“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小说于情节留白处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增强了阅读魅力。例如,我布置的《泥人张》的预习作业:请大家想象省略的情节并补充,思考为什么作者使用留白。学生批注:海张五离开大观楼后的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杂货摊上,摆出了排排海张五的泥象贱卖。其中泥人张在家如何捏海张五的情节省略了;泥人张卖海张五时的表现也省略没写;海张五听到这件事后是如何的气急败坏的情节省略了……文中的这些省略恰恰丰富了我们的想象,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让我们领略到了泥人张的传奇色彩,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让我们通过预习环节的自主鉴赏阅读批注,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绚丽花朵!

参考文献:

[1]谭轶斌。中学语文参考[J]。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08)。

[2]邹春。阅读与鉴赏[J]。优化文本细读方法。提升语文学习能力,(11)。

[3]王锋。阅读与鉴赏[J]。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2011(08)。

英语阅读课前预习 第2篇

课前预习也是一种提前学习的方法,一般中学生都会忽略课前预习,其实课前预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够有侧重点的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中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呢,下面4221学习方法将为您提供五大预习技巧:

1、安排好课前预习的时间

预习周期不要提前太长时间,有的同学可能要学第一课,但是都预习到了第十课,这样的预习是没有效果的,因为时间一长,此前预习的知识很容易忘记,预习不是走马观花,不是拿着课本浏览一下就结束了,如果这样预习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预习一般安排在每天完成作业以后,开始预习第二天要学的课程,这样既能与之前学的内容有很好的衔接,又能帮助记忆,更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整理、准备。

2、预习要讲究顺序

就某一学科来说,预习不是拿过课本不管是哪里就开始学习,预习也要按照课本的次序进行预习,这样不仅更有条理性,而且容易形成记忆链条,即知道了一个知识点就很自然的想到另一个知识点。

就学科之间来说,首先要学习的是自己的薄弱学科,这样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有很多同学喜欢先预习优势科目,把自己的弱项留在最后,这样就会更加的疲劳,而且时间长了会形成恶性循环,越难的越不想学,最终导致严重偏科。

3、课前预习要有重点

课前预习要知道什么是重点要学的,什么可以一带而过,切记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这个也重要,那个也关键,一定要有舍有得。预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一下学过的知识,有助于串联新知识,对于掌握的可以一带而过,要重点预习没学的或者是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

此外,预习不是老师讲课,没必要做到每个知识点都要掌握,如果预习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那课堂上就会很无聊,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预习只要找到学习的重点即可,带着疑问去听讲,效果会更好。

4、预习要做笔记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预习的成果有条理的纪录下来,哪些疑问需要老师解答,哪些知识需要重点掌握,都用笔写下来,在课堂上拿着预习的笔记,就会有重点的去听讲,不仅能够加深记忆,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一举多得。

5、预习也要形成习惯

预习的效果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不是说我预习了一节课,下次就能考高分,预习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的学习效率要比别人的高,而且你的时间也非常的合理、轻松,这就是形成预习习惯的好处。

课前预习五大技巧就为您介绍到这里,预习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学习会更加的主动、积极,效果也会特别的好。

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

2、划分层次、结构

很多同学觉得划分层次比较麻烦,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3、敢于直译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古文都是“一边看文章、一边看译文”其实这样很不利于考试答题,因为,一旦到了考场同学们很容易失去答题信心,总觉得自己答的不对,所以,在平时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4、多读几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5、围绕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观题时通常会用这三种方式来回答:(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目的就是要围绕核心思想来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会影响总体得分,但是,如果撇开核心思想,就会离题万里,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高分。

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

1、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英语阅读课前预习 第3篇

一、背景

(一) 阅读教学的现状

新版Go for it教材比旧版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阅读文章篇幅长, 容量大, 其中的句子结构复杂、词汇密度大, 面对大容量的阅读篇章, 为了赶进度, 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 部分教师仍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 把重点地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基本知识讲解上, 以为学生们有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形成阅读能力, 殊不知, 久而久之, 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过分地依赖老师讲解, 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变得非常困难, 更谈不上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二) 学生阅读的现状

了解和分析学生在阅读课的状况和阅读兴趣、阅读水平, 可以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 本人对本校八年级5~8班的160名学生做了一份调查。

1. 问卷调查的开展。

(1) 学生对阅读课的反馈。

(2) 学生对阅读预习的反馈。

2.问卷调查的反馈。

从问卷调查 (1) 中可知, 现行的英语阅读教学形式陈旧, 方法单一。教师仍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授, 而忽视了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的培养, 在课堂上一味讲解, 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通过问卷调查 (2) 对两张表的比对,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学生没有参与课前预习, 则很难在有限的课堂内真正落实阅读课的目标, 最后必然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老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痛苦, 结果稀里糊涂。而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就明确所要学习的阅读内容、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存在的疑惑等, 这会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 笔者就初中阅读教学的实效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并结合自己日常教学经验呈现“阅读课导学案课前预习环节的设计”几种类型, 便于我们切实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效益。

二、英语阅读课导学案中预习设计的几种类型

(一) 扫除生字词障碍

单词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新版Go for it教材每单元后的泛读课, 信息输入量很大, 事先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效地理解生词和记忆生词, 那么, 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就能扫清单词障碍,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本人对八上Unit 10阅读课的“导学案课前预习”设计了这样的预习:

Look up these words in a dictionary.Share them in your groups and then check (√) each one when you understand.

学生在这样的预习活动中, 可以分工完成, 一方面减轻了学业负担, 另一方面, 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求却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这改变了以往在词汇学习环节中只会死记单词的被动学习方式, 同时, 预习的第一步检查也得到了落实。

(二) 背景知识渗透

英语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 并提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 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 在导学案中, 如果选取与即将所学的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 则该材料的呈现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也能激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例如本人对新版Go for it八上Unit 8阅读课的“导学案课前预习”设计了这样的预习:

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s the name of the animal in the picture?

2. When do people eat it?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is an American holiday.It often lasts (持续) four days.Americans celebrate it on 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 each year.It’s a time for people to give thanks to God.It’s also a good time for family members to get together.Thanksgiving Day is like a warm family meeting.On Thanksgiving Eve, family members drive and even fly home.The next day, they sit around the table and eat a traditional dinner together.Roast turkey (烤火鸡) , sweet potatoes and a pudding (布丁) are always ready for the Thanksgiving dinner.

本阅读课中出现的感恩节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于是在课前给学生一段相关阅读材料, 可以让学生适当地了解这一节日的背景知识和传统节日的文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步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

对于其他的背景资料, 可以给学生设计灵活多样的任务:比如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句子正误判断;比如根据信息线索, 进行填图列表;比如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进行回答。学生依据预习任务, 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同时阅读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 阅读策略渗透

所谓的阅读策略意识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提高自己在英语阅读方面的水平所形成的对英语阅读进行计划、思考的意识行为。《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中这样阐述: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给予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

对有标题文章, 学生要学会从标题入手进行预测。标题常常是全文的中心、主题, 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的精华, 学生可通过阅读标题得到启发, 能准确预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为彻底理解全文做好铺垫。如果没有标题, 读者可快速浏览全文, 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大概, 尤其关注文章首尾句, 以便迅速抓住文章主旨。例如本人对新版Go for it教材八上Unit10泛读课的“导学案课前预习”设计了这样的预习:

Skim the article,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As we know, we get the main idea from the first sentence.)

也可以根据文章所配的插图, 预测文章大概会谈及的内容。

例如:七下Unit6阅读课的“导学案预习环节”设计这样的预习环节:

Look at the picture, predict what the passage will talk about. (They are having a dragon boat racing, so the passage may talk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 在阅读课导学案设计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有针对性地、适度地增加一些相应的阅读技巧类的题目, 比如词义猜测题、主旨大意题、文章结构分析等可以为课堂上的阅读策略指导做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课前预习”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 导学案的容量要适度

导学案量过大, 学生没有时间做, 特别对后进生来说预习阅读材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如果导学案上习题容量过大, 只会使预习低效甚至无效。所以课前预习所占用的时间最好在10分钟左右。

(二) 导学案的设计避免一刀切和习题化

导学案使用的宗旨就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中等生看到激励, 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 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 同时避免导学案上仅仅出现枯燥的习题形式, 以免久而久之, 学生乏味应付。

(三) 教师把好导学案的检测关

导学案倡导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但我们的学生毕竟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因此, 我们教师在学生完成预习后, 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检测与反馈, 这样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对课堂教学有进一步的调整, 同时对学生起到一定督促作用。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 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借助导学案, 完成新课的预习, 明白了自己的学习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堂上有目标地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否认, 面对大容量的新版Go for it教材的阅读教学, 导学案的使用无疑推动了我们的课堂效益。但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老师不能过度依赖于导学案, 不能被其牵着走, 要视教材、学生的特点而定, 在摸索中体现其优越性, 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

摘要:在课改大潮下, 导学案作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面对新理念、大容量的GO FOR IT新教材, 导学案的先导性在推动课堂有效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结合对阅读课的教学现状和学生阅读现状的分析, 就“导学案”的课前预习环节, 谈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几种设计类型及思考。

关键词:阅读现状,阅读课导学案,预习设计,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陆艳洁.浅谈导学案在英语阅读课课前预习的应用[J].长三角 (教育) , 2012, (2) .

英语阅读课前预习 第4篇

一、预习文化背景知识

因为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不理解文化背景就不能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因此,教师可设计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进行搜索。如在教电子版英语The Olympic时,可设置如下题目:

(1)What was the purpose of sports in eariy societies?

(2)Do you know where and when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were held?

(3)Were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a religious celebration?

(4)Are modem Olympic Games mainly professional or amateur?

二、扫除生词障碍

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时,熟悉并能记住大部分生词,了解生词的基本用法和词性,尽量在课前扫除生词障碍。

三、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

让学生先不看课文,设置一些在文中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凭着主观猜测来回答,而要从所听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如教The Olympics时,可设置如下题目:

(1)How were sports festivals first developed?

(2)Who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 first Olympics?

(3)When did themodern Olympics begin and what were they like?

在听懂课文大意,找出所设置问题答案后,让学生看着课文跟磁带大声朗读,目的是校正生词读音。并模仿朗读课文的语音语调,还可增强语感。

四、仔细阅读课文,让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获取书面信息,因而要快速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理解内容。预习阅读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课文,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笔者在教英语Professional sports时,可设置如下题目:

Fill in the following table wit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五、复述课文

通过复述课文,使学生预习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六、学生带着预习疑点进课堂。增强求知欲

课堂上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疑点,由小组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进行拓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阅读课前预习 第5篇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课前预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奏曲。在当前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过程中,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提前对所学的知识有个宏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学生还能通过预习先行探究,自主解决一些问题,自发生疑,为课堂上进一步学习提高知识水平作好准备。因此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要养成英语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传授新知识之前,首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来了解新知识,领会其内涵,形成初步印象,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理解,找出疑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也是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英语预习的原则

1.归类分析“去粗取精”。

教师可通过集体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学生从大量书面材料中参考有关资料,或搜集所需要的与新课有关的有价值的资料,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去伪存真,分析整理出有用的东西。为进一步提高预习质量,可以组织同学各抒己见、献计献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有价值的预习方法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2.探索性原则。

即学生用预习方法相互交流,主动得获取知识,应用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参考资料、查阅字典等来诠释内容,激发预习兴趣,探索本身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巧妙设疑,尽量关键简单,做到抛砖引玉。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要多加赞美。不能直接评判正误,而应充分尊重和欣赏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寻求答案,发现问题共同分析,共同补充,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从语音起步,指导学生运用字母的发音规则和拼读规则试读单词,要求尽量正确。

鼓励学生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留意猜测的依据。学会从课文理解其使用的语言环境,可以借助字典和其他工具书,把生词的拼写、读音、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笔记本上;对于课文,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用笔圈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课时用心听讲。

试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初步翻译,不会的地方做上标记。通过课前预习,初步扫除下一步学习中的语言障碍。

课后练习不会时可以照着书本填空,找出不会的空白地方,等老师上课讲到疑问处时,特别留意,将疑问各个击破。

预习过程中要做好预习笔记。做好预习笔记应做到以下四点:①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很快就会生疏,每一次重复出现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②摘抄典型句型,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③注意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以便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④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补充和延伸。

在预习形式上,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创造性地预习,克服学习困难较大等弊端。合作交流时组员可以各抒己见,大胆进行交流和讨论,某些较易难点一定能有所突破。对于难度较大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合作研讨,必要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和线索,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预习时教师要注意检查与监督。有些学生“等、靠、要”等“懒汉”依赖思想严重,学习缺乏自主性和毅力,他们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学习热情就会降低,预习时敷衍了事现象就会出现。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和督促检查,及时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多抽出一点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作出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展开组间合作竞争,进行组间互查、监督,相互启发,相互回答疑难问题。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和信心。

课前预习论文 第6篇

户县户电路小学

杨雪艳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怎样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衔接起来呢?下面,我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平时的几点做法:

1、借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这时学生应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囚歌》这一课时,我课前先让学生了解叶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他的名言、作品等,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两个“自由”的含义,以及对叶挺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凛然正气、崇高气节的敬佩。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劳动的开端》这一课后,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预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虽然学生的表述很多,但大多数都能把握要点,悟出作者的思路。

4、细读课文,学会质疑问难。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课后思考练习。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思考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就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上一篇:房地产开发备案申请书下一篇:给xx医院医生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