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的学校》优教教案

2024-06-05

《说说我们的学校》优教教案(精选13篇)

《说说我们的学校》优教教案 第1篇

《说说我们的学校》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并能做简单的介绍。

2、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校园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己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校园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园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校园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校园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3、“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我给学校写历史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访问学校成立至今的历程,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2、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3、大家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畅想学校的未来可以是怎样的。

五、学习研究活动

1、给出研究课题: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开展研究学习。

2、请学生分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

3、教师分别对各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生。

4、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为了实现当教师的理想,曾经就读了哪些类型的学校。学生谈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曾经上过哪些学校。

《说说我们的学校》优教教案 第2篇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我们学校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从刚才的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学校教学楼、实验楼、操场……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细致,能从图片中看出我们学校的某一个地方,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学校很熟悉。如果要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我们该怎样介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说说我们的学校。

(板书课题:说说我们的学校)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聊聊我们的学校

教师: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我们学校的资料。任务交给你们以后,我看到同学们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有的同学还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老师真的是从心底里佩服你们。我想,你们一定搜集到了很有价值的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精心搜集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老师这里有几点小小的提示。

课件展示温馨提示:小组内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即可,小组长负责把信息梳理、归纳。

教师:你说、我说、他说,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学校吧!

学生交流,教师可以从学校基本概况、服务部门、教学设施、获得荣誉、学校的发展、校风校训等方面进行引导。

教师:大家的介绍是那么详细,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流露出了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美丽学校我展示

教师:同学们,在学校里生活已两年多了,这儿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俗话说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学生交流。

教师:大家交流得太精彩了!听了同学们的叙述,老师也对我们的校园有了新的感受,忍不住想展示一下我搜集的资料。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件播放有关学校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学校的魅力。

教师:这就是我们朝夕相伴的校园,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努力地学习,快乐地玩耍,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我们这美丽的校园介绍给你的朋友呢?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介绍方式:比如做资料卡、写解说词、写儿歌等。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

各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组的作品。教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我们的校园,你们的介绍太棒了!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三: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教师:你觉得我们学校还需要增添哪些设施?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发展? 学生交流。

教师: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有价值,课下将你的建议梳理出来,形成一份建议书,呈交给校长好吗?

说说我们的解师傅 第3篇

市政班有8名员工, 承担着公司管辖小区的7万米污水管线、6000个污水井、600个化粪池的管理和清掏工作。他们每天面对的就是污水和淤泥, 每天重复的动作就是挖、舀、掏。

解师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做物业清淘工20年, 谈不上什么奉献, 我只遵循一条原则——凡是我负责的地方出了问题, 我就一定在第一时间去解决。”

去年北京那场特大暴雨, 解师傅家的老房子漏雨了, 爱人打电话让他回家苫一苫, 可这时公司管辖的两栋楼周围的雨水排不出去了, 也急需去处理。解班长来不及给家里解释, 迅速带上员工赶赴现场, 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抢修, 才把险情排除了。他回到家之后, 连声向家里人说“对不起”。

解师傅对业主是有求必应。一天深夜, 安华西里小区李大爷家里的污水管道堵了, 情急之下试着给解师傅打电话。解师傅二话没说, 很快就赶到现场, 将污水管道疏通了。一次, 解师傅他们疏通污水井, 那天天气特别热, 业主看到他们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 就买了西瓜送给他们吃。解师傅把业主当成亲人, 业主们也就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除了平日在工作上尽心尽责外, 遇到紧急情况解师傅也会挺身而出。有一次, 解师傅在出车作业时, 突然看到一辆出租车自燃了, 他立即用作业车上的水枪将火扑灭。直到出租车公司送来锦旗, 大家才知道了这件事。

在解班长的带领下, 市政班多次荣获“优秀服务团队”、“先进班组”等称号, 他本人也获得2012年度亿方物业公司“服务标兵”称号和“突出贡献奖”。

说说我们学校的生物园 第4篇

我们学校西教学楼前面,有一个美丽的生物园。六边形的园门特别引入注目,门上边用红油油漆写着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生物园。

一进门,-眼就能看到一个圆形的喷水池。池中心有一根水桶粗的水泥柱子,在水面三米多高的顶端,撑着一个用五彩石磨成的大圆盘,好像一把大伞似的,又像片巨大的`荷叶,亭亭玉立在水中。一串串晶莹的小水珠,从圆盘的中心喷出来,好像花蕾中抽出的花蕊,又像微风拂起的柳丝。它们纷纷扬扬地随风飘落,如烟、如雾、尘……水池中还有两只用白水泥塑成的仙鹤,它们糠紧地偎依着,好像是母女俩。妈妈昂着头,好像要展翅远翔,又好像在呼唤着自己的伙伴;小仙鹤呢,低着脑袋,是在寻找食物。在两只仙鹤的脚边,有两条金色的大鲤鱼,它们似乎在热情地交谈。

池边是绿色的草坪,草坪上种着色彩斑斓的花,木:高大的石榴树上挂满了沉甸甸果实:有的露出美丽的“珍珠”,有的像火红的灯笼,还有的像小姑娘那红扑扑的脸,羞答答地隐藏在绿叶后面。喇叭花悄悄地抽出了许多碧绿的蔓藤。每天早晨,它 、就快活地吹开了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小喇叭,仿佛在迎接我们上学。

如果是春天,就更不必说了,满园鲜花五彩缤纷,争奇争艳。一群群勤劳的小蜜蜂着嗡嗡的歌,不停地忙碌着;漂亮的蝴蝶小姐穿着珍珠般的彩衣在花丛中翩翩起,追逐着,嬉戏着……

说说我们的学校教学设计(杨琴) 第5篇

灵武市第一小学 杨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各种活动,并能作简单的介绍。能力目标: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了解学校的主要设施及用途。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从而喜欢学校,对学习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教学过程】

一、谈话创境,揭示课题

1、互动游戏《让你认识我》

老师向同学样介绍自己,孩子们也介绍一下自己。

2、谈话:如果有客人、新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你将如何来介绍我们可爱的学校呢?

二、视频简介视频

1、说说你从中看到了学校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2、看完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说说我们的活动 1.说说学校活动

师:我们学校在上课之外还组织了哪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提出要求:请四人小组合作;请小组定字最快的同学记下大家的发言;每人至少说一条;时间3分钟。)

2、交流,教师进行归纳并评价。

3、教师出示课件,和孩子们一起欣赏精彩瞬间

四、分享快乐

1、师:在你所知道的课外活动中,来介绍给我们吧!(先给同桌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2、同桌合作说一说。

3、集体交流,并评价。

五、夸夸我们的学校 师: 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多彩而美好,你觉得我们的学校怎么样呢?(课件出示:操场、教学楼、文化长廊等地方)

1、请大家准备一分钟,来夸夸我们的学校,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2、学生发言,教师评价

六、从我做起,爱护学校

师:我们学校真美,作为学校中的一员,我们怎样使学校更美呢?

1、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小结(爱护校园)。

2、课件出示学校荣誉榜,让孩子们感受让学校变美的另一种方式。(为学校争光)

3、你要怎样为学校争光?

七、总结,出示教师寄语,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一、用微课展示学校风采

三年级的孩子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对于周围的事物关注并不全面,而校园对于孩子来说真是熟透又陌生,教学中为带孩子们走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三分钟的微课,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自己学校的一些设施,从感观上感受到校园的美,孩子们如看电影一样,自然被带入学习情境。

二、更换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做为课堂教学重要的资源,学它不是教学目的,让学生用教材学到东西才是真正的目的。品德教材编排有一定的社会性,呈现的内容总是很难将各个地区的个体差异体现出来,所以教师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是很有必要的。教师用学生身边的情景更换教材中情景,不但使学生受到启迪,得到感染,也使孩子们感受到品德就在生活之中。

三、创新学习的情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的,积极的建构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对知识充分体验、感悟,运用。这些学生熟悉的情境,丰富了学生的道德体验,也增强了解决道德问题的针对性。教学中有时用一句话将学生带入这种情境,有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辨析正误,不论哪种形式,都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诚、善良、美好,为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提供帮助。

五、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教材中所学到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教师就要利用各种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走进社会,从而能真正实现自我教育。如在教学中,我这样小结:我们的学校如此美丽,作为我们应当怎样使它更美丽呢?学生们说得丰富而有意义,这其实就实现了品德课的真正目的。如果用标点符号形容课堂的话,课尾不是圆满的句号,也不是完美的感叹号,而应是将课内教育有机地延续到校外中去的省略号,是触发学生继续去探究新的问题人问号;是引领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收获拿到生活中去验证,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冒号。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式:

《运动的快慢》优教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 6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放录像] 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投影]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 6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投影] 练习1:读出课本P27“小资料”中物体的运动速度,说明哪个物体运动得最

/ 6

快,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人步行和骑自行车时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生]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因为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光的速度最大。[生]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的“m/s”是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生]“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师]读得非常正确。“时”是“小时”的简称.在计算和用中文符号书写单位时,要用简称。所以写作“千米/时(km/h)”,读作“千米每小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在物理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以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方法,不要说:“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生]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投影] 练习2:火车的速度是72 km/h,汽车的速度是30 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生]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师](引导同学们明白)要比较两车谁跑得快,就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

[生]可以把km/h化成m/s.72km/h就是72个1 km/h,1 km就是103m,1 h就是3600s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s。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单位统一以后,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谁运动得快了,谁快呢? [生]汽车的速度比火车大,所以汽车跑得快。

[师]从同学们刚才进行的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是不是能总结出单位换算的一般规律呢? [生]第一步:数值和单位分离;第二步:等量代换;第三步:进行计算。[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投影] 练习3:

/ 6

(1)10 m/s=______=_____=______。(2)36 km/h=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计算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利用本例题,作为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巩固练习。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利用本例题,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

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看能获得什么信息。[师]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生]照片甲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相等,照片乙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师]甲、乙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 [生]照片甲中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也是相同的,所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照片乙中两球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说明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师]我们把类似于照片甲中小球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大家能说出这两种运动的定义吗? [生]物体沿直线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师]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 6

[生]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生]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师]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计算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投影] 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速度.

[师]火车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停止,虽然时快时慢,但我们设想火车在1小时内匀速行驶了140千米,火车平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火车在这段路程或在这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提醒同学们注意:

(1)v=s/v中的v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t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即v是在s或t内的平均速度,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义。

(2)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都指的是平均速度。[科学世界] [师]当今的科技摄影集科学与技术于一身,两者的结合创造了奇迹般的作品。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阅读“时间放大镜”及相关的资料,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欣赏科学中蕴涵的美。

三、小结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2.在变速运动中,v=s/t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说说我们的学校》优教教案 第7篇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2.结合自己的学校,认识校园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教学设施。3.能够说说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别人听。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及其作用,培养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具:多媒体 照片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教师激情谈话。

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一下《熟悉的学校》的第一个内容 说说我们的学校。板书:说说我们的学校 2.图片展示:学校照片 二.互动交流 体验探究

1.全班分小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出评价鼓励。2.校园知识抢答竞赛。

教师出示课件,课前我让同学们参观学校,做了调查,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你可要注意了。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答题

教师核对计分,给出评价,鼓励。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 说说最喜欢学校哪个地方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学校里,你对学校一定了解了很多,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好不好? 2.让学生上台,说说最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印象最深刻? 3.表扬:同学们讲的真好,真了不起。给出鼓励。4.教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也觉得咱们的学校真棒。四.汇报交流 情感升华

1.通过同学们的讲述,老师觉得咱们的学校课真美呀!我们每天在这么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快乐的玩耍,为什么不把她介绍给你其他的小伙伴呢? 2.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介绍方式,比如做资料卡,画画,写文章等。3.小组合作完成。

4.作品展示,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组的创意。5.学生评价:哪一组有创意?哪一组的比较好?

6.教师小结:学校的美在大家的每一个音节中流动,对学校的熟悉之情在大家的每一个词句中老师能够感受出来。我感到咱们的学校更可爱了,更温馨了。五.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3.1《光的传播》优教教案 第8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教学方法与手段

1、观察实验法

2、启发式教学

3、达标练习法

4、学生实验 5分析归纳法 使用教材的构思

将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与应用分开来设计,使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看到的现象以及应用实例区分开。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丽的城市夜景视频 教师:是谁将城市的夜晚装点的如此美丽多彩? 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探索光的奥秘!(板书)第三章 光的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激发求知的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1、光源

师:我们生活中除灯光外还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板书学生所举实例(板书时有意按一定的分类书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预设的发光体的图片(如:烟花、极光等学生不易想到的)。

师:通过分析上述发光体的特点来定义光源: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板书)。师:发挥你的智慧,你能将它们进行分类吗?(学生根据板书光源实例分析并回答)

学生至少能说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教师补充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生物光源和非生物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等。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请你思考:下列是光源的有哪些()月亮、流星、火把、反光镜、荧光棒、电池

(设计意图:从物理走向生活,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判断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光是如何传播的

师演示:用激光手电发出的光照在墙上。

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那么,从光源发出的光会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呢?(提示想一想: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并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学生可能联想到:漆黑的夜晚,汽车、摩托车或者手电筒发出的光是直的;屋里有飞尘的时候看到太阳的光是直的等。

师:鼓励学生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大胆的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器材有:可乐瓶、烧杯、玻璃砖、檀香、激光手电、蜂蜜、茶水、火柴。

教师通过幻灯片出示探究问题 一:如何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二:如何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 3

三:如何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

小组根据成员的喜好安排实验顺序进行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典型实验小组并进行课堂展示。小组展示实验成果(教师主要围绕上述三问题依次让小组展示。)

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光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板书)

师:演示实验:将檀香点燃伸入到可乐瓶中一会,拧紧盖子。让光从可乐瓶的烟雾中斜射入茶水中。

学生观察、回答: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偏折。或光不再沿直线传播了。师:引导学生对比以上实验思考光的直线传播需要怎样的条件? 学生思考回答:同种介质中。

(设计意图:

1、依据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并得出结论。完成光的传播特点。

2、根据小组的喜好展开学生实验,然后师生互动进行整体交流得出普遍规律。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便于更深入的研究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理解了光必须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但是,光在同种物质中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师演示实验:将4瓶浓度不同的糖水,用自制的漏斗将它们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缓慢地倒入水槽中。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让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斜射入不均匀糖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能回答出:光的路径发生弯曲。

师:演示——光在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路经。再请同学们对比刚才观察的两实验的现象有何不同?

学生能回答出:一个是均匀的糖水,一个是不均匀的糖水;一个是沿直线传播的,一个是曲线传播的。

师:结合刚才的探究实验,请你思考:光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沿直线传播?出示幻灯片: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板书)

师;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板画)

解释:这样的光线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光的传播特点而虚假的一种模型。

(设计意图:对于有学生不易做成的实验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展开师生互动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

学生举例: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皮影戏、立竿见影等等。

师:(1)影子的成因

演示:将一篮球置于投影仪前使影子呈现在幕布上。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影子的成因。

(2)日食、月食的成因 演示:用三球仪演示日、月食的形成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分别说出日、月食的成因。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黑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亮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要有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及生活现象的意识,树立通过所看到的现象思考其隐藏的科学道理的意识。)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师小实验:如何将三个矿泉水瓶排成一条直线?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除此之外,在实际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还有哪些?

学生会想到种树,射击时瞄准、排队、极光准直等。

/ 3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学生联想到种树,射击时瞄准、排队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

通过多媒体出示当堂练习题

①木工师傅常用一只眼睛查看板面是否平直,这是应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的规律。

②解释下列成语:立竿见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5、光的传播速度

师:出示太阳光斜照森林的情景,这说明了什么?(承上启下)生: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我们知道太阳离地球很远的,那么太阳光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球上呢?请阅读课本及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

(1)、光在真空的速度是____________.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_____秒钟。光从水中射向玻璃中时速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2)、解释: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的雷声的原因?小明听到头顶正上方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抬头望去,却发现飞机在自己前方很远的地方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本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小组内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人收获不同但都有成功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之更爱学习物理。)

四、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

太阳、电灯、萤火虫、蜡烛、水母、手电筒、灯笼鱼

/ 3

(二)光沿直线传播

(1)条件:同种、均匀的介质(2)表示方法:

(3)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皮影戏(4)应用:激光准直、瞄准、排队、种树

(三)光速

(1)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是:c=3×108m/s(2)光年是距离单位。

五、作业:

1、上网查阅有关光传播的图片,并运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

2、实验探究:小孔成像

(1)、你在半透明的塑料膜上看到是什么样的像?(2)、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你能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吗?

(4)、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

3、对日食有兴趣的同学可用百度搜索日食的视频,了解日食的相关知识。(设计意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对看到的光现象置疑,有利于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兴趣。探究实验的设置有层次大部分学生都能描述出像的特点,一部分同学通过改变物距或像距能完成第二问,第三问有的同学能画出,但第四问能做出的就少了,然后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也都能解决。)

《安全用电》优教教案 第9篇

[核心素养] 通过电压与触电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电压越高越危险的物理观念,通过触电的原因和类型的学习,知道安全用电的原则,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了解雷电的危害及避雷针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责任。[设计理念] 本节的内容是沿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探究学习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主要是采取探究活动与问答结合的形式,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解决心中疑问,通过交流讨论,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再加上老师的帮助,培养学生自主地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知识的意识。[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的第三节,在整章中本节是最需要学生充分领会的,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内容设定上以电压为主线,安全为主旨。从电压的高低、电阻的大小对用电安全的影响入手,将欧姆定律融入实际生活中,体现了对安全用电的重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也很好地让学生懂得怎样用已学到的电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了解家庭电路中常见故障,使学生安全用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理解人体的安全电压; 2.理解触电的类型及原因; 3.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电压越大越危险的原因及人体安全电压; 难点:理解触电的原因及安全用电原则。

/ 7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仪器材料] 干电池1节、学生电源、装适量水的烧杯、数字万用表、静电感应起电机、尖端放电演示器 [教学流程设计] 优教提示: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安全用电》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同学们能否说出下面的标志代表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

问题:为什么用手捏住一节干电池的两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而接触220 V电压的人会被击倒?

(一)、电压越高越危险

◆探究活动1:体验触电的感觉。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

/ 7

问题: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由什么决定?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触电的感觉,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通过逐渐提高电压,让学生体验电压升高带来的身体感受的变化,从而实现对电压越高越危险的真正理解

◆探究活动2:测量自身电阻。

问题:能否推算出自身的安全电压? 在此电压下绝对安全吗?

高于此电压就一定不安全吗?(分析什么情况下安全,什么情况下不安全)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测量自身电阻,从而推算自身安全电压,可以更好地理解安全电压。

(二)、常见的触电事故 1.单线触电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单线触电”)

问题:如何做可以在接触单线时避免触电?

/ 7

2.双线触电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双线触电”)

问题:如何做可以在接触双线时避免触电? 3.高压电弧触电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高压电弧触电”)

4.高压跨步电压触电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高压跨步电压触电”)

问题:如何做可以避免高压跨步电压触电?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如何避免触电来加深学生对于触电原因的理解。

(三)、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问题:请根据安全用电原则找出下列行为的问题。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几种容易触电的情况”)(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安全用电”)

/ 7

同学们能否举出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 问题:如遇到突发触电事故该如何解决?

首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或灭火。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日常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体会安全用电原则。通过触电视频寻找事故处理的科学解决方法。

(四)、注意防雷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科学动画:雷电及其预防”)

介绍雷电。

雷电会造成巨大损失。◆探究活动3:雷电的放电特点

避雷针

/ 7

生活中个人怎样防止雷电触电?

设计意图:通过对雷电放电特点的总结学习避雷针设计的思想及如何科学合理的躲避雷电。

三、巩固 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四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 1.电压越高越危险。2.常见的触电事故:(1)单线触电(2)双线触电(3)高压电弧触电(4)高压跨步电压触电 3.安全用电原则 4.注意防雷:避雷针

(二)、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

/ 7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重点更明确突出。

五、知识延展 思考题:

人体触及破损照明电路的电线,常常有触电危险,而小鸟两脚站在高压线上却平安无事,为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置疑拓展

六、布置作业

教材:P116动手动脑学物理1~3 板书设计 §19~3 安全用电

一、电压越高越危险

二、常见的触电事故 高压电弧触电 单线触电 双线触电

三、安全用电原则

四、注意防雷:避雷针

高压跨步电压触电

《敬畏生命》优教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 因,能自觉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 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能力目标

1.提髙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 口头表述能力。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 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和科学的人生态度。重、难点:敬畏生命。

突破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阅读、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倾 听、研讨,使学生领悟人的敬畏心与道德,懂得自己与 其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 活;懂得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才会由 衷地珍视生命。让学生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不 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 态,而且还能有效地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方法1: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美丽的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

过程:

1.教师:同学们,生命不止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身边所有人,因此我们应该珍 爱生命;然而生命是脆弱的,如在5.12大地震中,有69197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 离我们而去。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3页的一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问题。3.学生回答,教师纠偏。

4.教师归纳: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举行哀悼纪念活动,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 之心和对祖先、先烈和死难者同胞的哀思之情。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敬畏生命》。教师板书,导人新课。方法2:问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导人新课,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也让学生 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过程:

教师: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2014年,为找 寻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数亿美元的国际 协助。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 为什么?

学生A: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也是神圣的。学生B:值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非常棒。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有关生命的话 题“敬畏生命”。.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 制定自学提纲,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提纲:

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3)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 选择”? 过程:

1.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阅读教材P94 —97中“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2.对相关板块中提出的问题,从生命的角度,和同座同学探讨、交流。3.学生汇报探讨结果,教师纠偏。4.师生共同归纳:

(1)有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会感受到生命是坚 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而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 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还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 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 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 每一个人。

(3)从同学们探讨的结果和汇报的情况,我们可以得知: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 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 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和共同探究,能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 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 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 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共同探究,不仅能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我们应该怎样追求生命的美好。

多媒体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教材P95): 一辆公交车突然着火,满车的乘客被困在车厢里。许多人不顾危险上前救人,有的人站在远处边看边指指点点。

2.呈现问题: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3.学生分组,针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指导、点拨。4.师生共同归纳: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 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 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 命一样。

四、精讲点拨,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时重点问题的讲解、点拨,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了为什 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 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不仅有效地促使 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能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问题:

1.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3.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点拨:

通过回答教材P93“运用你的经验”板块中的问题和P94“探究与分享”中的 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因而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意识到自己与其 他人的生命是同等重要的。针对教材P95中的“探究与分享”,创设问题情境,使学 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 的生命同样重要。

2.通过教材P96中的“阅读感悟”板块和P97“探究与分享”板块中的问题探 究,使学生懂得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 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 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 身边的每一个人。

3.通过对教材P97 “相关链接”板块中孟子的有关材料的阅读和探究,让我们 知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 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知识整合:

1.在生活中,有时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能体味到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因而,我们会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所以,我们会对 生命产生敬畏。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 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敬畏生命,让我们 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 共同生活。我们貞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 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这是因为我们 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遵从自己内心的 意愿而不是他人的要求去做道德的事情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生命的自由和美丽。

五、典型题目分析 简要分析题

“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 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 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我们为什么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分析】该题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警言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 中的有效信息阅读、提取和分析的能力,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分析综合归纳的 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提取信 息,回归教材,认真思考,规范答题。

【参考答案】因为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 圣的,因而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 会珍视它。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 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六、课堂达标训练 —、选择题

1.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来自()。A.自己的兴趣、爱好 B.内心的自愿选择 C.法律 D.国家、社会的需要

2.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 的才智,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A.自身利益需求 B.兴趣需要 C.道德底线 D.努力奋斗

3.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一首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这一诗句中,你能体会到()。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追求生命的美好 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与索取

③既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又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④生命不在长短,而在其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简要分析题

汶川地震中,有这样两个顽强的人。一个是刘青云,一个是李青松。地震发生 后,刘青云被垮坍的房屋压在下面,左腿被一根5公分木条死死压着不能动弹。于 是他用牙齿不停地啃咬木条,最终将其咬断。一墙之隔的李青松则被水泥块压在 下面动弹不得。他于是通过吞吃纸板的方法自救。最后,在受困超过100小时后,他们都获救了。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二、简要分析题

有时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 命是崇高的、神圣的,因而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 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 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所以我们要对 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 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 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 更加和谐。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说说我们的学校》优教教案 第11篇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说说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学习的场所,应该是他们生活的“乐园”,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情、具有文化氛围,能够体验到爱与尊严的地方,而不应该让他们觉得只是受教育、受约束的地方。因此,学生的交流讨论,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学习的场所,应该是他们生活的“乐园”,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情、具有文化氛围,能够体验到爱与尊严的地方,而不应该让他们觉得只是受教育、受约束的地方。

因此,学生的交流讨论,对学校地理位置、学校环境、学校设施、学校荣誉的了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他们的感受,提高其认知能力,更让他们对学校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在学校健康、愉快地生活和成长。引导学生在这一基础上产生主人翁意识,自觉为学校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小学思品 说说我们班 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班级,知道集体的涵义,了解班级中的班主任、男女生以及小组、班委会等各种组织。

2.明白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喜爱自己的班级,为自己的班级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形成班级和集体意识,对班级产生热爱的感情。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共同了解班级人数、男女生人数、班主任等班级概况。

2.教师准备过去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每位同学都有幸福温暖的家。在学校里,我们也有一个“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家在哪里吗?

2.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教材中的“全家福”——班级集体照。我们班上的同学就像家里众多的兄弟姐妹,大家一起共同生活、学习,班集体不正是我们在学校的家吗?

3.活动:“说说我们班”。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班级?内容如:班级名称、班级在学校里的位置、班主任、班级人数等,让学生了解班级概貌。

4.小组交流:“夸夸我们的小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组长、自己的同学等。

5.统计填表:班上的男孩、女孩各有都少人?男孩、女孩各有哪些爱好?喜欢参加哪些活动?从不同方面展示男、女生不同特点。

6.活动:“请让我来猜猜你”。

(1)每位学生任意选择班上的一名同学,为他画张相,注意突出这个同学的特征,不要署名。

(2)将画像贴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看看学生是否对每位同学的特征都很熟悉。

7.师问:同学们在这个集体里生活、学习将近一年了,你们喜欢这个集体吗?为什么?

8.请学生说说在过去一年里的集体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9.朗读第53页的儿歌《班集体,我们的家》。

活动拓展: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教教案 第13篇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悟生活哲理。

二、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他就是作者莫顿•亨特,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是他自己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

2.他所采用的方法就跟课文题目一样,采用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大困难便成小困难,逐一克服,终于取得成功。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生字词教学

厌倦juàn 附和hè 怦怦pēng 晕眩xuàn

/ 5

哭泣qì 呻吟yín 恍惚huǎng 参差不齐cī 哄堂大笑hōng 惊慌失措huāng

(三)故事复述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那么首先请问大家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也就是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等)

2.好了,既然这是一篇叙事文,那么请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出与六要素相应的内容。(1)时间:一个酷热的七月天(2)地点:悬崖上

(3)人物:“我”、内德、杰里、父亲

4、好了,下面就先请一些同学来复述一下课文(2分钟的准备)接下来教师再在同学们的复述中归纳出文章的:(4)起因:厌倦、寻觅其他好玩的事(5)经过:冒险、遇险、脱险

(6)结果: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四)合作学习1.合作探究1: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他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b.这件小事给予作者哪些启示?读罢,你又有何感想?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 5

[小结]这位同学所用的方法跟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2.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大屏幕投影问题: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

学生拿出准备的练笔,可小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后,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借此对“我”的性格进行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分析结构

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板书)

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板书设计:

(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或“乖、懦弱、胆怯” 2.齐读第二部分,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吓坏了、反胃、哑

/ 5

着嗓子、阵阵眩晕、天旋地转、虚弱、无力、哭泣、呻吟„„)

3.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4.如何理解“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5.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不行„„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 “我”做到了 最后:抽噎

6.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 ①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 ②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③杰里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④你觉得文中父亲的做法与父亲直接爬上去把“我”抱下悬崖,那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明确]重点讨论④:

父亲是为了能让“我”学会自己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他救得了儿子一次,但不可能救他一辈子。

父亲教给我好方法,让我一辈子受用。

[小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父亲并没有责备不听话的“我”,先是安慰“我”,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给与信心和勇气,“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说“好”,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他又一次夸“我”,说“很好”,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可见“父亲”指点有方,给“我”信心和勇气,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 5

[总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它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上一篇:环保水保教育培训材料下一篇:关于技能竞赛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