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

2024-08-16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精选14篇)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 第1篇

南方周末-04-27 14:33:45

□黄全愈

1979年,有个中国访问团去美考察基础教育,认为美国孩子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下午1点多就放学回家;课堂乱如集市……得出结论:美国基础教育病入膏肓,后中国的科技将赶上这个超级大国。

同年,美国也派团考察中国基础教育,认为中国学生世界上最勤奋,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好。结论:再过20年,美国的科技将被中国甩在后面。

27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又培养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美国的科技继续领先世界……

两家的预言都错了,但错在哪里?非常发人深思!

中美基础教育的实质差异是什么?

杨振宁教授认为:对比中美学生,他得到两个极深的印象:一是中国学生在中学做的习题多,因此远比美国学生根基扎实;其二是中国的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成熟多了,能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所以说,清华的本科生平均水平比哈佛的高。

杨教授看似比较大一学生,但实际比的是基础教育。

中国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培养孩子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

美国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

《天赋教育在美国》以“西安事变”的历史教学为例,具体比较了两者的异同:中国老师讲完史实后,要求学生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满足于考试结果。

美国老师则是八仙过海:如,什么都不教,让孩子们分成几组,分别制做一份当时各党各派报纸;或者只给几个辩论题,让孩子组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即便是常规教学,老师也会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蒋不妥协?如张、杨不和共产党合作?如张、杨把蒋处死?如蒋逃出西安……甚至让学生自己设想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无论哪种方式,学生都在收集材料、研究材料、组织观点的过程中,培养了“会学”的能力。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教育:

聪明的孩子 智慧的学生

1.能够知道答案 1.能够提出问题

2.带着兴趣去听 2.表达有力的观点

3.能理解别人的意思3.能概括抽象的东西

4.能抓住要领 4.能演绎推理

5.完成作业・ 5.寻找课题

6.乐于接受・ 6.长于出击

7.吸收知识・ 7.运用知识

8.善于操作・ 8.善于发明

9.长于记忆・ 9.长于猜想

10.喜欢自己学习 10.善于反思、反省

从“西安事变”的教学比较看,中国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包揽了“聪明的孩子”的所有特点。美国天赋教育培养的学生也囊括了“智慧的学生”的所有表现。

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里之遥。奥赛需要“考生”去回答现成的答案;诺贝尔奖需要“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东西。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获奥赛奖,但中国的高校却无人获诺贝尔奖?根本原因是我们只培养考生,不培养学生。

只占世界人口不到5%的美国获得70%以上的诺贝尔奖,科技领先世界,其基础教育功不可没―――为美国这个创新型国家,培养源源不断的“智慧学生”,输送取之不尽的创新型人才。

诺贝尔奖鼓励的是什么?

杨教授还认为:中美处于不同阶段,两国对人才的需要不一样。而创新人才有不同层次,中国可暂时不要赢诺贝尔奖的人才,但需要比尔・盖茨这种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人才。

然而,科学家和企业家不是不同层次的人才,而是不同类型的人才。一个国家的发展既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也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即便企业也离不开科技创新,一个企业离科技创新远了,离末日就近了。如果创新是企业崛起的脊梁,创新也就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一个国家可以不拿诺贝尔奖,但是不能不要诺贝尔奖提倡的创新精神。

追求诺贝尔奖的精神,鼓励的是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自主创新精神。拿不拿奖,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的教育鼓励的是什么。即使美国获得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也不过凤毛麟角,但由于鼓励追求诺贝尔奖的精神,美国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人比比皆是。给孩子讲孙悟空的故事,并不是要孩子变成尖嘴猴腮的孙悟空,而是鼓励孩子打破束缚去追求真理的精神。因此,我们可以不拿诺贝尔奖,但是我们不能不要诺贝尔奖提倡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自主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不拿诺贝尔奖,但我们不能只培养聪明的考生,而不去培养智慧的学生。

杨教授到清华授课,之所以受到异乎寻常的尊重,是因为对中国人民来说,杨教授不仅仅是一个给学生带来物理知识的教授,杨教授带来的是一种诺贝尔奖所鼓励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自主创新精神。有能力给清华大一学生上物理课的老师成千上万,惟杨教授的大师风采能给学子一种对学术创新的无止境的追求。这才是无价的。

等人均GDP达1万美元才改革教育吗?

杨教授因满意中国的教育,因而提出:等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才筹划重大教育改革。

实际上,中国孩子起跑领先只是一种虚幻的表象,美国基础教育使得孩子后劲儿十足,才是国人不可忽视的真相。

中国基础教育属灌输知识类,美国是培养能力型。前者“以鱼”,后者“以渔”。给成筐鱼当然比一条条钓来得快。但老师给的“鱼”再多也会吃光,自己能钓“鱼”再少也会越来越多。

美国四年级小学生研究气象谚语。不仅要了解天气变化的科学知识,掌握仪器去预报天气;还要证实和证伪民间气象谚语。让孩子理解科学知识,掌握仪器,仅仅是培养气象员,掌握的不过是人们已知的东西。当孩子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仪器去“证实”和“证伪”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似是而非的气象谚语,这就是在培养科学家必备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批判性思维。

我也听过国内重点学校四年级的课,老师“赶圩”式地急急忙忙直奔答案,答对的孩子得一颗糖,答不对的不但不得糖,老师也不解释“为什么错”。老师说:根据教学大纲的进度,时间不够,只能“保先”――保证那些先进的。

别人让孩子在研究中证实或证伪一个假说,我们连解释“为什么错”的机会都没给孩子。美国基础教育练的是慢功,但后劲足。请看全美“Iowa基本技能考试”成绩:

科目 年级 成绩 年级 成绩 年级成绩

词汇:6年级 727年级858年级88

阅读:6年级 677年级718年级78

拼写:6年级 717年级848年级85

大写:6年级 427年级728年级79

标点:6年级 507年级878年级94

实际运用:6年级 797年级928年级94

数学概念:6年级 817年级828年级95

数学解题:6年级 437年级728年级85

数学计算:6年级 657年级728年级68

综合:6年级 667年级848年级91

一般来说,年级和成绩成反比:年级越高成绩越低。但美国孩子的成绩除8年级“数学计算”比7年级低4分外,所有数据都呈现“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的正比例奇观。

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搞早学多学、考啥学啥的“双基”,来得快但乏后劲。

为什么杨教授只比大一学生?为什么不比一比大四生、硕士生、博士生?杨老大概也是心知肚明的:我们的学生后劲儿不足,离终点越近越没法比。

有一次,我到某重点中学做报告,互动提问非常活跃。突然,有个老师发言:“今天我们的.学生按年级排座位,初一在前面高三在后面。不知您是否注意,越是前面的问题越多,越是后面的问题越少。如果我们的教育使得学生问题越来越少……”全场哗然!

中国老师上完课问:“还有问题吗?”学生没有问题,那是最佳状况。要应试,当然问题越少越好。美国老师上课,学生没有问题,就是老师教学有问题。欲启疑,自然问题越多越好。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有问题;培养“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

美国孩子的成绩由低到高,问题由少到多;中国孩子的成绩由高到低,问题由多到少。这个基础教育的正比和反比的反差难道不发人深省吗?

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主任王梦奎曾估计:中国人均GDP达3000美元约需20年。那么,等到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教育改革要停滞多少年?别说多,应试教育再推行30年,后果无法想象!实际上,GDP的上升和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离开教育的改革,GDP能凭空翻6番吗?

中国要在成为创新型国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一代人以考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触动形成这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基础教育―――继续强力推行新课改,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人才的素质。

一句话,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

学得多?多什么?看来这是我和方先生的分野所在。

●是静态的知识性的多?是的,大陆肯定比欧美多,大陆的学生比欧美的学生聪明。

●作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生存能力,我从有限的观察来看,大陆远不如欧美,欧美的学生智慧。

另外我和方先生的另外一个分野是时间性问题。

我们的观点是要随着学习者的生理成熟而不断提升学习的各类要求,而不是在竹笋阶段就让竹笋当扁担用。

所以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反对。我们关注的是人的生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相对静态的知识,只要小孩子喜欢学习,这些东西还会是问题吗?

如果说方先生关注那些静态的知识,那他在欧美生活的孩子和在中国大陆生活的相比,确实是要自卑一点的,不过到了高中,如果方先生的孩子是走学术路线的,就那些相对的静态知识和研究能力来说,那么大陆的孩子都要自卑了。即便不走学术路线,那么大陆的孩子也要为生存能力问题而自卑。

我们输在了终点!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 第2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关节的有趣和有用。

2、能积极参与活动,知道在活动中要保护关节。

3、愿意观察和探索,能主动说出自己的发现。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跳响板6副、皮球6个、沙包6个、夹板若干、音乐磁带。

2、幼儿经验准备:会拍球、初步知道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身体。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选择体育器械锻炼,体验关节的运动。

(1)身体各部分的准备。

(2)幼儿自由玩体育用具。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关节。

(1)教师: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时候身体什么地方在动?

(2)组织幼儿讨论:运动时为什么腿、手、胳膊能动起来的呢?

(3)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关节吗?身体上哪些地方有关节?

(4)教师小结:人体上有很多关节,是关节让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动起来的。

3、引导幼儿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1)游戏“扭一扭,动一动”:教师出示关节娃娃,请幼儿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让关节娃娃学一学,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做一做他的动作。

(2)每组提供一个关节娃娃,让幼儿看一看关节娃娃做动作时身上那些关节在动。

(3)发现关节能够弯曲的有趣特点。

4、游戏“机器人拍球”,引导幼儿体验关节的重要性。

(1)幼儿双臂套纸筒,教师发出口令,幼儿进行拍球,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拍的球多。

(2)引发讨论:为什么不带纸筒拍的快,带了就拍的慢呢?

(3)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初步了解在运动中怎样保护关节。

(1)教师: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关节的帮助,关节对我们的活动这么重要,那我们在运动中要怎样保护关节呢?

(2)师幼共同小结:我们在运动时,要用正确的方法和姿势,剧烈活动前还要进行准备活动,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保护我们的关节不受伤害。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扭一扭,动一动》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930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让自己快乐》》:中班教案《让自己快乐》适用于中班的健康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故事中阿力想长高的心情,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愿意跟小朋友们分享自己快乐和不快乐的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快乐,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情绪,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让自己快乐》教案吧。

动一动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奶酪 第3篇

非行政许可审批, 与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相违背。由于没有法律约束, 非行政许可审批隐性增长, 成为“边减边增”、“先减后增”等行政审批改革痼疾的温床。行政许可取消和下放不易, 而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增设却容易多了, 此消彼长, 很难说行政审批改革的效果不被打折扣。

从历史上来看, 每次行政审批的精简, 往往过一段时间就复从精简回归庞杂, 原因就在于非行政许可的反弹, 以至于将改革效果反噬。“越改越增”的黄宗羲定律, 在行政审批改革上非常明显。而破掉这个定律, 走出这个怪圈, 除了用法治思维, 除了坚持用“法无授权不可为”做量尺一量到底, 没有别的办法。

部委晒出权力清单, 打造的是阳光施政, 虽然在这个清单上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杂糅着, 但至少清单之外, 是受到公开监督的。列出权力清单是一种姿态, 传递的是打开门欢迎监督的信息。这也是本届政府一贯的思维, 要将权力装进制度笼子里, 而权力清单是这制度笼子的一部分。

但我们也知道, 仅有权力清单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中央强调, 各个政府部门的权力审批事项以清单为准, 但是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潜规则存在, 在一定意义上减轻了权力清单的分量。非行政许可审批绕过严格的法律程序, 只要部门自己觉得有必要, 或者是为了纯粹的部门利益, 其就可以走“绿色通道”, 就可以进行审批, 反正它也不是正式的。但具体的职能部门有这个权力, 让你不能不承认这个审批的存在。

非行政许可审批, 反映的是权力运用的随意, 进一步反映的是法律运用的软弱。没有法律授权, 非行政许可审批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而面对这样的违法行为, 很多时候无力反对, 只能听之任之。在这种情况下, 究竟行政审批的数量多少合适, 依据的不是法律法规, 依据的也不是能否适应市场的效率、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便捷, 而是权力部门的自我感觉, 感觉这个度还不会因把羊毛拔光了而把羊逼急了, 感觉这个度民意虽不爽却也不会跳脚, 就敢这么做了。

所以, 无论是行政审批权的取消和下放, 还是要求各部委晒出自己的权力清单, 都不能说改革已经大功告成。非行政许可审批只要无法制度性解决, 改革的成果就没有办法牢牢锁定。对于非行政许可审批, 不能一边视之违法, 一边又默认事实, 而是应该分类对待, 无法避免的将其合法化, 可以避免的就坚决取缔, 动一动奶酪, 触一触利益, 从而将所有审批都纳入法治轨道, 使得“法无授权不可为”知行合一。

动一动高考作文的奶酪 第4篇

你看到这几个字的反应是争议、恐惧还是好奇,抑或跃跃欲试?

应该说,身份不同,反应各异。

但对高考生而言,无论文题是否富有人文关怀,是否有责任担当,一个基本的事实摆在眼前:照题目,写作文。而且要尽量写得出彩,写得精致,以赢得高分,在人生这场重要战役中获得胜利。

所以,别急着评论,面对它,了解它,才能真正超越它。当然,面对和了解也需要方法。我们给出的方法是:让更多的人投入写作中,让更多的你得到最有实质意义的启发。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夏明作品改动)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

【教授下水】

思路微言:

这一组漫画,初看简单,细看复杂,仔细琢磨,不易写好。常规思维,容易入俗套,变成空洞的说教,写法上极易首选批判。

本文试图反其意而行,力求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 充分发挥想象,以文学手法,特写镜头,再现漫画内涵。

2. 着意对比分析,以语言技巧,心理反映,提供教育实例。

3. 寻求创新立意,以赞美发端,欣赏开始,塑造健康心灵。

4. 暗含哲理精髓,以踏实为轴,踏石成印,升华文章主旨。

5. 转变教育理念,以欣赏为准,倡导肯定,鼓励正面励志。

文章大观:

欣赏,请从赞美开始

@鄢文龙

这是一组令人难忘的特写镜头——

甲:钟不明上初一了。期中考试后,母亲参加家长会回来,一进门,门甩得“砰砰”响……小明刚一出来,母亲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巴掌甩在小明的脸上,嘴里愤怒地跳出:“你这混蛋,半学期都干啥去了?你的数学成绩,55分!55分!55分!”愤怒之后,接着是不停的抽泣声。

半学期后,期末考试了。成绩单拿回来了,母亲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小明,手在半空中悬了半天,最终目光不情愿地停在了成绩单上。61分?61分!61分……母亲先是疑惑,接着感叹,接着是欣慰,之后便情不自禁地抱着儿子吻了起来,一个,又一个……

乙:贾不惑进入高三冲刺阶段。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了,母亲参加了家长会。当听到班主任特意表扬贾不惑数学成绩满分100分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一不小心在座位上摔了个底朝天。她忘记了疼痛,忘记了场合,甚至忘记了该坐哪一路公交……回家后,看到儿子,忘掉了年龄,忘掉了中式表达,忘掉了这是一个男孩,却陶醉地朝儿子脸上丢了一个吻,长长的、响响的,在空中。

一个月后,临高考只有60天了。母亲在儿子上洗手间的空隙,说时迟,那时快,迅速从书包里找到这一次的月考试卷,看到数学成绩98分时,口里念叨着:“98分!这小子!98分?恋爱了?98分?这小子……”儿子从洗手间刚一出来,“啪”,一个巴掌迅速落在脸上,儿子疑惑不解地捂着自己滚烫的脸,只听见:“混账,都高考了,还在开小差!还在开小差!……”

面对这样的镜头,我们感慨万千——

难道六分之差就是成功?难道两分之别就是失败?难道教育就是一味的指责?难道,难道成功的背后就只是西式的飞吻?

这是一个折射,这更是一场反思——

漫画中人物手举的分数,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是工作成绩,更是团体、社会或国家的进步程度;人物脸上的唇印与掌印,不仅仅是亲吻、掌掴,更是一般意义上的表扬与批评;而成绩浮动与奖惩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与对比,更足以引发我们对进步与退步、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表扬与批评,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改变教育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转变衡量人才的标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颠覆传统的观念?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思考批评的艺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尝试:欣赏,从赞美开始。

如果,我们尝试将漫画中的两个特写镜头这样表达,或许效果将出乎意外:

甲:明明,不着急。你的数学成绩这一次虽然只考了55分,但妈妈觉得你通过努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妈妈相信,只要你持之以恒,讲究方法,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

明明,是吧?你看,你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就进步了六分,不容易啊!一步一个脚印,才是踏实的。你要知道:踏石可以成印啦!而踏实是一种态度,踏实是一种方法。一旦踏实了,踏石就可以成印。一旦成印了,那就意味着成功,意味着能力,意味着影响。

乙:惑惑,你的数学成绩,通过自己的努力,竟然可以考100分,说明你有天赋。这样努力下去,我相信你的物理,你的化学,都可以取得理想成绩。付出就意味着收获。

……

惑惑,妈妈错怪你了。人,有的时候需要调整,即使稍出了差错,也是人生的财富。倘若有女同学对你示好,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重要的是把异性的认可当作成功的鞭策。这次你不小心考了98分,看上去好像少了2分,妈妈知道你心有所惑,但正是这两分告诉我们:在不断寻找差距中,人才会获得进步,走向成功。“好云无处不遮楼”呢,更何况两分并不是距离,差距意味着更大的进步。

哲学家马京·布瓦说:“人,在与他人做由衷的交谈后,才可以发现自我,人性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产生的。”

美国夏布说过:“我发现,无论如何伟大或尊贵的人,他们和平常人一样,在受认可的情况下,比在受指责的情况之下,更能奋发工作,效果也更好。”

诗人波普所说:“你在教人的时候,要好象若无其事一样。事情要不知不觉地提出来,好像被人遗忘一样。”

如果我们在教人的时候,欣赏他,赞美他,我们就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们就真正成功了。

nlc202309090923

欣赏,请从赞美开始!

(鄢文龙,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语言学教授。江西省高考语文命题人。复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写手下水】

思路微言:

漫画的深刻意义显然是在反思现实教育中的某些问题。既然涉及到教育问题,那么就必定不能忽视教育过程的主体——人。所以,我确定了这样的思路:首先,写一个普通母亲的寻常心愿。其次,将漫画的内容化为母亲考察学校的所见所闻,同时穿插母亲的内心变化;最后,母亲做出选择,放弃传统教育模式。开头到结尾的突变,中间的过程是漫画所反映的,也是所讽刺和呼吁人们的反思之处。相比议论文,记叙文在角度切入方面,是更新颖别致的。

文章大观:

一位拒绝塑造的母亲

@陈心怡

我在十几亿的中国人口中很普通城市司空见惯三口之家中的女性角色,都市企业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就在这普通之下,我也担负着为人母的重任。对于我女儿来说,我是她人生现阶段的避风港,也是在黑夜里为她指明道路的灯塔。孩子不能被骄纵,但也不能失去引导。尤其在她才刚撑起风帆的时候,我更要在后方助她一臂之力。

今年女儿刚满七岁,已经到了入学的年纪。我和丈夫迫切面临着择校问题。参考了多方意见后,我们选定了四所学校,并一一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第一所学校,我看见一个因考试不及格而被家长打了一耳光的孩子。他一直在家长的骂声中瑟缩着抽泣,而不敢放声大哭。也许考这个分数并不是他的本意,一场考试并不能说明一切。但老师之所以请家长,而家长又之所以这么愤怒,无非是觉得这个不及格宣示了一场失败—— 他们成人世界的失败,或教学失败,或面子问题。很多成人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孩子的心酸,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塑造。

第二所学校的老师很热情,特意在教学楼门口等我们,之后领着我们上楼。但她还有一个家长没接待完—— 一个考试刚及格孩子的家长。我和丈夫目睹了整个谈话过程。

谈话过程中老师的话语中虽有鼓励成分,却总也绕不开那个鲜红的“61”分。家长也显得很惶恐,对老师的提议连连称是。我听到那个孩子的时间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全用来补课,周末还排满了兴趣班,没有一点儿喘息。可即便这样,他母亲仍然认为,他“被鼓励”得不够,还要再加把火。

我记得那孩子出门的模样,身子忸怩成一团,像一根被压弯的苇草,手里捏着那张刚及格的卷子,头始终垂着,像压着千斤的秤砣般抬不起来。

我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样的眼神。但想来这种沉重期望编织的枷锁欺压下的眼睛,也难得清澈吧。

第三所学校以其贵族教育和高升学率著称。办公室内气氛压抑,一个男教师正在教训学生:“模拟考次次98!说明什么?说明你学习不踏实!”旁边的学生,面黄肌瘦,头发稀疏发黄,似乎营养不良。此时听着老师严厉的训诫,整个人瑟瑟发抖,大气不敢出一声。

“像你这种成绩,排名肯定是倒数!回去好好反思一下!叫你爸妈晚上回电话给我。再这么退步,考重点没希望了!”

学生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显得非常匆忙,差点撞到我们。可他也没时间打量我们,更别提说一声“对不起”。毕竟,更重要的还是未来啊。

我和丈夫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以对。

在最后一所学校,我看到了最不可理解但也是最惊心的一幕:一个为孩子次次考试满分欣喜不已的家长,身边站着一个表情木然而深隐不屑的孩子。

“是我对教育的关注太少了吗?”我质问自己。早就听说竞争激烈,但却没想到是如此局面。

我不认为我看到的是教育,这根本是一个标准流水线的加工工厂。社会提供了唯一的模型标准,所有的孩子被按照这个模型,磨去棱角,打造成“合乎标准”的产品,被塑造得“千人一面”,没有快乐,不允许忧愁,只有标准。

记得之前看到“千城一面”的新闻。按照哲学的说法,失去个性的共性是没有存在意义的。然而没想到这种“瘟疫”蔓延得这么快,已经开始侵蚀人类社会。

回家路上,我做出了决定。我可能不是第一个拒绝传统教育模式的母亲,我也知道要实践这个决定的困难度。但我明白,女儿如果想要那种真正的未来,此刻我就必须拒绝走这条塑造之路。

(陈心怡,写作者,曾获得2016年“青年访谈杯”全国大学生文学写作大赛散文组三等奖。)

看见:

深陷其中的考生,可能很难云淡风轻地面对写作,因为他必须考虑到一个好分数。但越是紧张,越有压力,结果反而不尽如人意。上面的三篇下水文字,也许文笔不是最好的,但他们的思考是值得借鉴的。

鄢文龙教授的下水文,采用的反向思维,将局限的命题拓宽至一种对独立思考的追求,让文章有了质感。陈心怡的巧妙则在于,知道自己不擅长写作议论文,而直接定位写一篇好的记叙文。正如她文中关注的人,不是学生本人,而是一个局外人,一个即将成为学生家长的母亲,这样一来,从角度上,就胜人一筹,新意乍现。

以上,只是我们在抛砖引玉,但愿高考作文这块奶酪能有新的口味,也带动即将面对高考的你能动起手和脑,不畏惧,勇面对,以信心享受这段写作旅程。

(肖 尧)

动一动更健康作文 第5篇

。”在所有的运动中,我最喜欢的是直排轮。

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对它发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平常勤奋练习,现在已经可以到外面的广场来回自如,直排轮对身体有很多益处,因为玩直排轮一定要在户外的广场上,所以和小学生作文大全

另外,它还可以锻我们的脚力。同时也可以训练我们动作敏捷,控制到速度、动作伶俐,有时向左右闪,这些动作都是愈快愈好,否则的话一定会被追上的。

这种运动对身体健康、脑力思考、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训练平衡感,所以是我最喜欢的运动。

动一动真有趣教案 第6篇

活动目标:

1.模仿几种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2.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动作。

3.知道运动能使人健康 活动准备:

(蝴蝶、小鸟、小象、小白兔、小花猫)等动物头饰若干,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看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您们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请小朋友分别模仿一下小动物的走路。

二.引导幼儿一起运动,并请幼儿说说运动的部位。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都做运动了,谁知道自己都用身体的哪些部位做运动了?”引导幼儿思考并发言。

2.教师小结:根据幼儿所说的,鼓励幼儿一起动一动头、脖子、胳膊、手、腰、腿、脚等。

三.鼓励幼儿模仿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1.“其实,不光小朋友喜欢运动,小动物们也喜欢运动,你看,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它们都做为运动会做准备,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引导幼儿观察。

2.出示(蝴蝶、小鸟、小象、小白兔、小花猫)等动物头饰,引导幼儿根据这些动物的特点说说他们会做什么运动?并模仿他们的动作。

3.想一想,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做运动,它们优势怎样做运动的并学一学。

四.引导幼儿动起来一起去参加运动会。

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欣赏,并创编动作。

2.幼儿每人选择喜欢的动物头饰戴好,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3.做游戏《听信号》:老师说出哪种动物,幼儿就模仿哪种动物。

4.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爱运动,我们小朋友更爱运动,请幼儿说说运动的好处,引导幼儿自由回答(做运动可以长得高、身体强壮、不感冒等)。

《动一动真有趣》小班教案 第7篇

1.模仿集中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2.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动作。

3.知道运动能使人健康。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长颈鹿、小鸟、小象、小白兔、小花猫等动物头饰若干;人体结构图一张;小动物动作挂图一张;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引出活动。

(1)鼓励幼儿说一说、试一试自己的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在人体结构图上记录身体能动的部位。

(2)结合挂图,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图中的运动项目,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2.请幼儿一起做模仿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边说边示范动作,幼儿边说便跟着教师做动作。(张大嘴、点点头、转转腕、扭扭腰等。)

(2)请幼儿示范动作,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动作。

3.引导幼儿开开心心动起来。(幼儿每人选择喜欢的动物头饰带好)

(1)教师边示范动作边念儿歌《动起来》

附儿歌:

动起来

我是一只长颈鹿,抬头挺胸走。

我是一只小小鸟,飞呀飞的高。

我是一头小小象,摔着鼻子走。

我是一只小白兔,轻呀轻轻跳。

我是一只小花猫,喵、喵、喵。

(2)鼓励幼儿听儿歌做动作,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四散站好)

教师拍铃鼓,说一句儿歌,幼儿做一个动作,教师停止念儿歌,幼儿立即停止动作,无论什么动作,每人要保持原动作,静止不动。

活动延伸:

可根据儿歌创编其他小动物的动作,反复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模仿小动物做动作,他们喜欢像小鸟一样飞,像小兔那样欢快的跳跃。在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愉悦了幼儿的身心。

中班科学教案 五官动一动 第8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五官的作用,知道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

2、运用五官愉快的探索和游戏。

二、活动准备

3、故事《眉毛搬家》,头画像一幅。

4、眼罩若干,酱油、醋各半瓶,橘子,娃娃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运用活动头像,讲述故事《眉毛搬家》

故事大概;爸爸累了,很早就休息了。这时房间里传来争吵声。原来是五官在争谁的本领大。谁也不让谁。眉毛一声不响,眼睛嘴巴耳朵鼻子以为眉毛一点本领也没有,就把眉毛赶走了。结果爸爸上班时,汗水流下来。一直流进眼睛里。爸爸撞车了,鼻子耳朵嘴巴都受伤了。

1、提问:为什么爸爸会撞车?(因为眼睛看不见了)为什么眼睛看不见?(因为汗水流进眼睛里了)那为什么汗水会流进眼睛里?(因为眉毛不见了)

小结:眉毛有挡汗水的功能。

2、续讲故事:听了小朋友的话,它们都知道了,原来眉毛也有很大的本领,不能少了它。就赶紧把眉毛请了回来。(教师把眉毛粘回原来的位置)眉毛不能少,那到底谁本领大呢?它们一起看着眼睛:“眼睛眼睛,你最没有用了,你走吧!”眼睛被赶走了。(教师拿掉眼睛)

提问:没有了眼睛,会怎样呢?幼儿自由回答。

体验:请3—5名幼儿带上眼罩,尝试找自己的位子。

提问其他幼儿,他们找到自己的位子了吗?为什么?(取下眼罩)回到位子,提问参与的幼儿:你们觉得眼睛看不见方便吗?眼睛能少吗?

小结:眼睛可以让我们看见周围的事物,眼睛不能 少。(粘回眼睛)

3、续讲故事:耳朵他们赶紧把眼睛请了回来,眉毛不能少,眼睛不能少,他们又一起说:“鼻子鼻子,你最没有用了,你走吧!”鼻子被赶走了。(拿掉鼻子)

提问:鼻子真的没有用吗?

出示酱油和醋,幼儿自由猜测。那到底是什么哪?我们一起来闻一闻。分别请幼儿闻酱油和醋:你闻到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鼻子闻出来的)

小结:对啊!鼻子能帮助我们辨别气味,所以鼻子本领也很大,它能少吗?(不能)赶紧把鼻子请回来吧1(粘回鼻子)

4、续讲故事:鼻子不能少,鼻子回来了,嘴巴说:“耳朵耳朵,一定是你最没有用了,你走吧!”耳朵被赶走了。(取下耳朵)

提问:没有了耳朵会怎么样呢?

体验:捂住耳朵和放开双手,分别体验老师的一句话,然后比较,为什么第一次小朋友都没有反应,第二次大家马上就做出动作了。

小结:耳朵能听见声音,所以耳朵不能少。(粘回耳朵)

5、续讲故事:眉毛不能少,眼睛不能少,鼻子不能少,耳朵也不能少,它们一起大声地说:“嘴巴嘴巴,肯定你最没有用了,你走吧!”嘴巴被赶走了。(取下嘴巴)

提问:嘴巴真的能少吗?

体验;嘴巴发不出声音的感觉。

小结:是啊,没有了嘴巴,我们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了,所以嘴巴也不能少。(把嘴巴还原)

故事结尾:五官都回到了爸爸的脸上,爸爸又成了一个快乐的邮递员。

(二)实践体验:五官动一动

品尝橘子。

1、看橘子。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橘子?(用眼睛看出来的)

2、闻气味。你是用什么闻的?(鼻子)

3、吃橘子。什么味道?你怎么知道的?(嘴巴吃出来的)

(三)游戏:传娃娃

再次体验五官的用处。

教师提好游戏要求。听小铃依次传娃娃。铃声停了,娃娃也停止传,看娃娃在谁的手里,谁就学小动物的叫声。如此游戏进行若干次。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动一动真有趣教学反思 第9篇

运动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动”。我班孩子特别活泼,在整个活动中,即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运动,老师又能和孩子们增进感情一起来体验运动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中,我先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制定了教学目标。主要是从引导孩子喜爱运动方面入手,我采用舞蹈视频、活泼的背景音乐、运动的图片等激发幼儿运动兴趣。我发现孩子们比较喜欢运动,而且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回答问题,特别是孩子们在模仿跳绳.举重等运动时他们的样子特别可爱。当我出示举重的图片时,他们竟然不知道这种体育运动,这也是我在备课时忽略的一个环节,我总觉得孩子们应该知道这种运动。所以,我及时调整了教学环节,让小朋友到前面来模仿了举重的运动,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运动经验.

通过本次活动,我总结出:1、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最好语调要具有童趣化.2、在备课时,要把孩子应该出现的问题仔细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说或怎么做,在对待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能及时处理.3、学习别人的`长处,注重教学细节,总结一句:细节体现重点.

小班健康《动一动真有趣》教案 第10篇

健康对于幼儿成长来说是最重要的。运动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我发现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做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传统体育运动的兴趣。为了让幼儿对模仿动物做运动有更深刻和更美好的感受,我设计了该活动。

活动中以“虎大王”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利用多媒体,游戏等手段,通过“帮助动物――模仿动物――戴动物头饰――听儿歌做运动”来展开。激发幼儿大胆,自由做运动的兴趣。活动中将最大限度的为幼儿创设模仿运动的空间,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

活动目标:

1、模仿几种动物做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2、知道运动能使人健康。

活动准备:

1、课件:老虎,长颈鹿等动物PPT。

2、录音机,“健康歌”音乐带,“火花”音乐带,“动起来”儿歌带。

3、长颈鹿,小鸟,小象,小白兔,小花猫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放健康歌音乐,带领幼儿边做运动,边进入活动室。

2、“小朋友,你们喜欢做运动吗?”“咱们一起听着健康歌乐曲做运动吧!”

3、今天,咱们的活动室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看它是谁?(出示老虎PPT图片)对,这位客人是老虎。老虎是动物王国的国王――虎大王。小朋友跟它打声招呼吧!

4、虎大王说,它的动物王国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也来了。但是动物不爱做运动,不爱锻炼身体,它们的身体一点也不健康,经常生病。小朋友,咱们一起帮助动物好吗?看,它们来了:

这是谁?(出示长颈鹿PPT)长颈鹿怎么做运动呢?引导幼儿大胆模仿。

咦,谁又来了?(出示小鸟PPT)小鸟怎么做运动呢?引导幼儿大胆模仿。

看,这是谁?(出示小象PPT)小象的鼻子长得怎么样?它怎么做运动呢?引导幼儿大胆模仿。

谁又来了?(出示小白兔PPT)小白兔怎么做运动呢?引导幼儿大胆模仿。

瞧,这是谁呢?(出示小花猫PPT)小花猫怎么做运动呢?引导幼儿大胆模仿。

5、虎大王看见小朋友这么热心的帮助不爱做运动的动物,它非常高兴。为了表示感谢,虎大王准备了礼物。瞧,礼物在这,是漂亮的动物头饰。小朋友,请你选自己喜欢的戴在头上吧!(幼儿自选,帮助幼儿戴好头饰。)

小白兔在哪儿?请你们运动这儿。

小鸟在哪儿?请你们运动这儿。

长颈鹿在哪儿?请你们运动这儿。

小花猫在哪儿?请你们运动这儿。

小象在哪儿?请你们运动这儿。(引导幼儿分角色站在一起。)

6、哈哈,小朋友现在都变成可爱的动物了。虎大王把小朋友们帮助动物做运动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动起来”。它请小朋友做游戏:听儿歌做运动。(游戏2-3遍)

7、小朋友,刚才运动的时候高兴吗?做运动有什么好处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好,谁来说一说?

8、虎大王说,它回到动物王国一定告诉动物们:向小朋友学习,多做运动,多锻炼身体,运动能使身体健康。

小班体育教案 动一动真有趣 第11篇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动一动真有趣》这节活动,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模仿几种常见的运动项目,既让幼儿对各种运动有所了解,又增强了幼儿的体质。

一、活动目标:

1、模仿几种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2、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动作。

3、知道运动能使人快乐。

二、活动准备:教学课件

三、活动重点:

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动作。

四、活动过程:

1、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说:“动物园要开运动会,想让小一班的小朋友去参加,你们想不想去?(幼儿自由回答)

2、我们去之前活动活动筋骨吧。(做热身运动)手、腿、胳膊、膝盖(左右踵起)腰、腿、跳……

孩子们,你活动筋骨时,哪个地方在动?怎样动的,学一学。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我们一起出发吧!(教师带幼儿在教室环绕一圈)

3、播放教学课件。

我们到动物王国了,看,门口还有个标志呢。欢迎小一班的小朋友来参加动物运动会。

但是要想进入动物王国有一个要求,要模仿一下几种运动项目才能进去,我们看看有哪些运动项目。(1)灌篮(2)踢球(3)射击(4)骑马(5)打羽毛球(6)划船(7)游泳(8)跑步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模仿的特别棒,那我们一起进入动物王国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运动的。观看录像:A长颈鹿B小鸟C大象D小兔E小花猫运动时的动作。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我是一只长颈鹿抬头挺胸走,文档仅供参考

我是一只小小鸟飞呀飞得高,我是一头小小象甩着鼻子走,我是一只小白兔轻呀轻轻跳,我是一只小花猫,喵、喵、喵。

听信号,教师说出哪种动物幼儿模仿哪种动物。

4、小动物们都那么爱运动,我们也那么爱运动,请小朋友说说运动的好处。长得高、身体健康、不感冒……

5、我们在动物王国中看了这么多项目,我们在去幼儿园看看小朋友们在做哪些运动吧。教师带幼儿走出活动室。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设计::废品再利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的玩具档次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如:电动汽车、飞机、坦克大炮等,但是,幼儿对这些高档玩具,往往是刚买来时,新鲜一会儿,过后放在一边很少再玩。有些家长以为,现在的孩子就是不理解家长的心,不懂得珍惜玩具。

其实,我们认为,根本的原因,不是孩子不珍惜玩具,而是这些高档的玩具,除了外形好看省事以外,并没有多少可让孩子进行创造性摆弄、操作的空间。孩子喜欢的是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制做的玩具,百玩不厌,而且在玩耍过程中,还要根据要求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造。

我们所说的废旧物品不是垃圾,而是一些陈旧的、无法正常使用的、无毒无味安全卫生的物品,通过师生装饰、改造,从而用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的体育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体育活动中用的:废旧的汽车轮胎;用饮料瓶做成的拉力器、飞镖;用捆扎包装箱的包装绳做成的球;用报纸做成球在外面罩上方便袋形成的球,可以让小班幼儿当足球踢;用挂历纸做成的纸棍等。

1.轮胎:

将废旧的轮胎冲洗干净,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段,凉干后既可玩。

玩法:

幼儿可将轮胎立起,双手交替滚动向前走、跑;

借助滚动的惯性,幼儿可从轮胎的后面骑跳到轮胎的前面;

幼儿蹲下,轮胎立在背后,双臂弯曲钩住轮胎做乌龟的壳,幼儿就像一只小乌龟;

将若干轮胎倒下,排成一行,幼儿可在上面跑、跳、爬;

将若干轮胎立起排成一行,形成山洞,幼儿可用来钻山洞;

将第一个轮胎平放下,第二个轮胎斜靠在上面,第三个、第四个依次类推。由于轮胎的不稳定性,幼儿爬时,能锻炼幼儿肢体的平衡性。

将三—四个轮胎摞起来,幼儿可进行攀爬、压腿等动作练习。

2、饮料瓶:

取四个饮料瓶,在饮料瓶上瓶体上,对着扎四个孔,用松紧带串起来,做成拉力器。幼儿可用来练习臂力,也可两个小朋友一组互相拉各自的拉力器,让其他小朋友钻爬、跳跃等。

用两个饮料瓶,将瓶底剪去,分五份剪开至离瓶颈处,做成飞镖,幼儿可随意抛着玩,看谁抛的高抛的远,练习幼儿的臂力。

3、将包装箱的捆扎绳截下同等的四段,每一段做成一个圆圈,然后将四个圈交叉成一圆球,再将每个接触点缝起来,形成一个球。小班幼儿可用来在地上滚球,或者是在地上排成一行,幼儿跳球。

4、用报纸团成团,在外面套上方便袋,做成纸球。小班幼儿可用来互相抛接球、踢足球、在地上滚球等。

小班韵律活动: 天线宝宝动一动 第12篇

1、 能快乐的与老师、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

2、 鼓励幼儿听音乐大胆想象动作,促进幼儿间的交往。

准备

音乐 录音机 贴物 天线宝宝头饰

重点

鼓励幼儿愉快的参与音乐活动。

难点

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听音乐想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动作。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提问

设想与意图

一 律动:幼儿(天线宝宝)与老师(天线姐姐)一起愉快进入活动室。

小班健康教案设计:动一动真有趣 第13篇

 【活动目标】

1、探索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能用这些部位做一些体育运动。

2、模仿几种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3、知道运动能使人健康。【活动重难点】

重点:模仿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并用这些部位做体育运动。【活动准备】

1、音乐《和快乐在一起》、《牛奶歌》、《雪绒花》《去郊游》。

2、运动项目、动物、健康与生病幼儿的PPT,会动的小人一个。【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和快乐在一起》,师幼随音乐做动作入场。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随着快乐的音乐动起来吧。

二、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身体哪些部位能动,鼓励幼儿用这些部位做体育运动。

1、教师阅读老虎大王的邀请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老师刚收到老虎大王送来的邀请函,我来念念上面都说些什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下个月我们动物王国说要举办一次全民运动会,想邀请你们也来参加,不管是谁,只要能把身体练得棒棒的,都可以来报名,我们还准备了丰厚的奖品呢!顺便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期待你们的参加。”哇,真是太棒了!小朋友,听到这个消息你们高不高兴呀?那你们想不想去参加运动会呀?不过老虎大王说了,先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才能报名,那就让我们先来做做运动,锻炼锻炼身体吧!

2、播放动感音乐,幼儿一起运动,并请幼儿说说运动的部位。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刚才你们都用身体的哪些地方做运动了?你们身体的哪些地方会动呢?

出示会动的小人,幼儿边说师边操,并鼓励幼儿一起动一动头、脖子、胳膊、手、腰、腿、脚、肩膀等。

3.播放PPT,让幼儿观看运动会项目,并学一学动作。

教师:啊,我们的身体真奇妙,有这么多地方能动,那你们知道运动会中的哪些比赛项目是靠这些部位完成的?我们一起动一动做一做吧。

三、鼓励幼儿模仿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1.播放动物PPT,请幼儿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 教师:其实,不光是我们小朋友喜欢运动,小动物也非常喜欢运动。它们也正在积极地为参加运动会做准备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要去参加运动会,它们会做什么运动呢?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2.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做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3.播放《雪绒花》音乐,放松。

教师:小朋友,我们做了这么多运动,是不是有点累了,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吧。

四、让幼儿知道运动能使人健康。

1.刚才你们做了这么多运动,身上一定热呼呼的,那你们知道运动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做运动时心情怎样?

2.对了,我想起来老虎大王还送给我们一份礼物呢,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放健康幼儿和生病幼儿的PPT)这两个小朋友有何不一样?哪个健康?为什么健康?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 第14篇

之前经常说学弟学妹们误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是在掀他的棺材板,今天闲来无事,不如我也来动动他的棺材板。

说起生理需求,或许我们想到的是吃饭睡觉,又或者动动邪念,向性生活考虑,但实际上,这个范围更为广泛。顾名思义,生理需求是保障人活下去的根本,但我们为了活下去而吃饭睡觉,却并不止于此。

为了融入环境,我们会笑;为了引起注意,我们会哭;为了收获关心和帮助,我们会表现得可怜兮兮;为了防止被欺负,我们学会了愤怒。

作为最基本的需求,在其他需求被发现的时候便开始脱离主导地位,或许更机械化,更不被注意,但却是唯一贯穿我们整个生命过程的需求。

面对世界的多变,为了保护生命的稳定,我们总是恐惧或者焦虑,而因为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学会更多知识技能来保护自己,这是安全需求的起因。但安全需求不是亡羊补牢,后知后觉是生理层面的特征,而安全需求更具有预知性。

当看到公共场所的灭火器,看到道路上的警察,看到储藏柜里的药物,我们会有一种安全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放心,更舒适。

试问:

我们都会使用灭火器么?

小偷会光顾每个人么?

药物能让我们避免去医院就可以痊愈么?

显然这些并不是必然事件,但哪怕知道有其他可能性,我们依旧会在上述环境中更放松,这便是安全需求被满足后带来的愉悦感。

人是社会和生物双重属性的动物。

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表述,却很少考虑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但我们是否想过,如果只有一个人,哪怕我们衣食无忧,我们还是人么?

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互的思考,我们甚至还不如群居的动物灵活,曾经吕后发明的酷刑——人彘——实际真正折磨人的不是身体上的疼痛,而是感官和社交上的剥夺,将人完全变成了自己生命的囚笼。

据说能够达到自我实现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大概就是旗下层的尊重需求太过广泛。

自尊从主客体关系来看,是自尊、他人尊重、尊重他人的整合,而从程度上来看,仅以自己为目标都能产生自傲(自尊过度)、自卑(自尊不足)、妄自菲薄(自尊弱于他人给予的尊重)、妄自尊大(自尊超越了获得的尊重)等多种状态,这让尊重着一层需求的满足与追求都需要耗费人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只有达到了上述三个角度上的统一,才能将追求自我实现提上日程。

从上述,我们不难发现,或许我们在做同一件事情,但这件事在不同阶段是在不同需求的引导下进行的。

比如赚钱。

起初,我们为了温饱而努力工作赚钱,或许轻微疾病也会被放在赚钱这一选项之后。

渐渐,温饱之上的小康生活让我们可以将部分金钱投入到低价的享受生活中,电影,音乐,书籍这些内容开始丰富我们的生活,我们开始以预防的目的进行消费,药物、消防、劳保、保险,生活在稳定的情况下开始产生质量的提升。

不知不觉间,或许经济的积累已经初见规模,这个时候,无论是追求更高的位置还是追求更多的金钱都逐渐向社交层面的改善和尊重层面的获取转移。

没有哪个富豪可以把自己的钱全都花在生活当中,他们的钱已经远超过了生存与安全需求的范畴,投资、公益、收藏,实际上对他们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他们从事的,更多的是获得社会认可和社会尊重的事情。

或许在这一阶段,有些人已经将自我实现放在第一,马云喜欢武术,喜欢电影,于是出现了《攻守道》,哪怕情节很简单,哪怕有人叫好有人唱衰,他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和财力来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望,而不是要跟在社会或者高层次的人身后“摇尾乞怜”。

或许我们都在迷茫,都在焦虑,或许我们也有憧憬,也有梦想,我们总是用诗和远方来安慰自己,用“熬”来形容眼前的苟且,不曾发现每个阶段我们都是在拼搏,在追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上一篇:冬趣的作文下一篇:小学一年级体育活动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