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方言范文

2024-09-19

普通话与方言范文(精选8篇)

普通话与方言 第1篇

普通话与方言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海南岛,在这座小岛上有一种海南人民人人都会说的方言,那就是海南话。海南自古就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算得上是移民之地。南宋末期,几十万福建莆田人为躲避东南沿海倭寇骚乱而迁至海南岛,带来了莆田话和闽南文化,促进了海南话的形成。加上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受北方官话影响较小,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调得以保存至今,可谓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虽然保存着闽方言的许多重要特征,但又表现出了不少的变异,这就是今天的海南方言海南话,亦称为琼语,汉语方言之一,属汉藏语系闽方言,海南话的书写形式是汉字,如何说就如何写,反之亦然,即说写一致。

普通话与海南话的差异,在声调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因为海南话的发音系统多保留着中古汉语的特征,所以这也是造成普通话和海南话的发音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普通话的声调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个,而海南话却有八个,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阳去、混去、阴入、阳入。由于普通话没有入声,因此重复发音的字很多,造成许多字都读成相同的音,也就是同音字。普通话里的同音字数量,远远超过海南话的同音字数量。而海南话有入声,使得海南话的发音更加丰富多彩。比如说,分别用普通话和海南话念这15个汉字:试、市、视、室、氏、释、适、誓、势、似、饰、逝、谥、舐、示。用普通话来念的话,全部都发shi这个音,用海南话来念的话,却没有同音字:six【试】、sic【市】、diq【视】、siux【室】、dic【氏】、zig【释】、dik【适】、duaic【誓】、dix【势】、sud【似】、dig【饰】、jid【逝】、ig【谥】、maix【示】、jic【舐。除此之外,在发音上,海南话只用平舌音和不送气音,不用翘舌音和送气音,这又造成海南话的另一个特点就是: 省气省力。并且,海南话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语法和发音,海南话里有内爆音(implosive):[b<],[d<]在普通话和全国各种地方方言的发音系统里,是不多见的。不是从小训练,很难掌握。非洲少数地区、中国个别地方的方言也有内爆音,但都是“不完整”(不成系统)的,全世界可能只有海南岛有一整套完整的内爆音发音系统,十分珍贵。

在从词汇上的对比,也可以看出海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海南话最明显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吾(我),汝(你),禾(稻子),索(绳子),面(脸),箸(筷子),行(走),走(跑),耍(玩)”等。将稻子称为“禾”,将跑称为“走”,将玩称为“耍”; “箸”是指用以夹取东西的物品,引申为筷子之意。还有海南方言中“去番”、“番货”指的是“出洋”、“洋货”。其中的“番”字就保留了古汉中对“外国”的表达。此外,海南话中将“天亮”称为“天光”也是来自古汉的说法。

另外,相对于普通话海南方言存在逆词序的现象 “逆词序”,顾名思义就是指有关词语在排列的次序上不合乎寻常的现象。比如,“二哥”、“三哥”,在海南方言的文昌话里却是念成“哥二”、“哥三”;还有像普通话里说“公猪”“母猪”“母鸡”等,在海南话里念做“猪公”“猪母”“鸡母”。或许是因为保留了文言文的遗风和古汉语词语,所以有时候海南话的表达方式常常让人不知所谓,觉得莫名其妙。举例说,海南话说儿子的妻子不称做儿媳妇,而叫做“新妇”,吃饭不叫吃饭,而叫做“食糜”,睡觉不叫睡觉,叫做“偃憩”等等以外,还有一些与普通话相比另类的说法,比如,海南话里喝水和喝茶不说喝而用“吃”就是“吃水”和“吃茶”,太阳叫做“日头”,毛巾叫做“面帕”,眼睛就做“目仁”,眼泪叫做“目汁”,开车叫做“驶车”,喝酒叫做“啜酒”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独具本土特色的词语,“睡眼”是睡觉的意思。如:时间到了,你该去睡眼了。“麦仔”是女孩的意思。如:这个麦仔长的很可爱。但这个词一般是文昌人的说法。“半脑”字面意思是脑袋长了一半比喻一个人不精明,笨的样子。如:这个人有点“半脑”,你要是和他一组你就完了。在海南话中,这个词一般是用来骂人的。“色水”比喻一个人讲究面子,讲究排场,爱装腔作势。如:跟某某一起走真是败我“色水”。“细时”指的是小时。在海南话中,将“小”称为“细”又如将“小心”称为“细心”,将小年元宵节称为“细年”等说法。

海南话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口音,语音、声调和词汇也会有不同的区别。而最近有出现海南的小孩不会说海南话的现象,这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保护方言的重要性。普通话是我们的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和方言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各方言地区的人民不仅会说自己的方言,还会自然的运用普通话,又能自觉地在社会公共交际中使用普通话,这是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普通话和方言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而海南方言,可谓是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对于海南人民来说更是不可丢弃的。丢方言等于丢文化,文化传承不能丢了方言。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方言,传承方言就等于捍卫文明,而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子女的责任。

林彦汝

普通话与方言 第2篇

几十年来推广普通话的事实证明,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符合现阶段我过语言生活发展的趋势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众所周知,方言的历史很悠久,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方言的变化是及其缓慢的,特别是方言的语音系统和语气、语调更不易改变,方言的基本词汇和主要语法规则也不会变化太快。在这种语言状况下便决定了我国的普通话和方言将长期共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通话和方言在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和谐的共存着,然而身在广东的人们特别是广州的市民们就经历过(或是旁观)一场普通话与方言的“斗争”。事情的起源是因为广州市政协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的建议》,建议广州电视台改用普通话广播,而一些情绪激动的人们便以为这是要废除粤语,从而发起一系列捍卫粤语的反抗示威活动。事实上参加反抗示威的人们只是极少数的人,他们误解了推普的含义,在未弄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出于对自己的母语和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热爱而自以为地捍卫粤语。但他们的强烈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国成立之后,在全面“推广普通话”的运动中,粤语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地位已大不如前。粤语受到北方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在中国大陆粤语分布区的许多年轻的一代不懂得一些专门名词的粤语读法。由于国家政策规定,学校都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年轻一代长期在普通话的环境下成长,变成有部分小孩可以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外省人沟通,但是广州话就不太懂,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不少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士开始产生一种母语危机感,因此中国各地近年来要求保护本土语言文化的呼声逐渐开始壮大。

推广普通话真的会使粤语弱化甚至消失吗?事实告诉我们,粤语不会消失,其它地区的方言也不会消失。

粤语起源于秦汉时期,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时间,粤语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没沉没过,粤语这门方言也传了一代又一代。有报道说, 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6.6千万到1.2 亿。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以粤语为方言的侨民在海外的生活常常会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从大陆带出去的母语将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并成为他们联系祖国进行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 是一种文化标记。现今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

粤语在港澳被广泛运用于教育、行政、法庭、新闻传媒、娱乐、音乐、电影、电视当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现代粤语流行文化,对南粤文化和粤语的保护起了极大的作用。加上粤港澳地区受惠于长年的经济开放和流行文化发展,这些成果也令不少带有粤语源头的词汇被传播开去。粤语承载着许许多多精彩的岭南文化,在大力弘扬岭南文化的同时,粤语的作用自然也就同时得到充分的发挥。现

在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尽心尽力弘扬像粤曲、粤剧这样的地域文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还有什么理由怀疑粤语将被废除,或是成为弱势方言呢?

在广州,不管怎样推广普通话,粤语依然活在千百万说着粤语人民的嘴里,粤语区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粤语。跟家里人、亲戚朋友聊天,跟街坊邻里打招呼,去菜市场买菜,甚至吵架骂人说的都是粤语。一句话,在推广普通话业已半个世纪的广州,我们仍然到处可以看到说着粤语的人群,在社会上如此活跃,如此充满生命力的粤语,又怎么可能逐渐消亡呢?

与此同时,其它方言也不会因为推普而致使该方言灭亡。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为了消灭方言,方言是不可能人为地消灭的。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民族共同语、标准语言, 对于使用者来说, 它是工作语言、公务语言、教学语言、校园语言;而方言则是家庭语言、乡土语言。二者并不冲突, 普通话是为全民族服务的, 方言是为某一个地区的民众服务的。在不需要使用普通话的场合, 没有必要拒绝或排斥方言,可以说方言的时候说方言,需要说普通话的时候说普通话。

在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上, 应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并在一定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肯定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 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 以利于社会交际。说到底还是要制定一个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大家都认同的语言政策。政策一经形成,应该就是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语言运用、语言实践的准则。

普通话与方言 第3篇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毋庸置疑, 普通话的推广及使用, 满足了不同地域间人们的交流需要, 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 强化了国家认同。如同当年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度量衡一样, 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方言及以其为基础的各种艺术, 属于地域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方言既是地域文化的象征, 又是极为重要的支撑, 其文化内涵和信息十分丰富, 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 可谓大千世界, 多姿多彩。给方言留下空间, 就是一种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所以, 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范畴来说, 推广普通话、传承地方语, 能使语言文字管理和谐共存、辩证统一。

二、方言日渐式微并非危言耸听

偌大的中国, 注定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 但电视新闻却通常只使用普通话播报。作为两广地区的首席方言, 粤语吸收了日月精华, 保留着大量古汉语词汇, 是传承了三千多年的岭南文化的一部分。中山大学中文系庄初升教授曾比喻说﹕“粤语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底子, 中间是汉文化, 外层则是外国语言。”这样一块“三合板”, “没有哪一种方言像粤语这么丰富”。坚持用粤语播报节目, 其实也是在维护传统文化。在日常的播报中, 许多饶有趣味的谚语和地方俚语, 已经越来越少地被使用, 即使是在非严肃题材的新闻稿件中, 方言世界里鲜活独特的咏喻使用, 也越来越难见到了。

著名沪语专家,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痛心地分析过:“现在对上海话感兴趣的人, 基本上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半段出生的人, 已经是少数了, 这势必对上海话产生影响, 世界语推广的历史断层就有这样的教训;70年代出生的人, 上海话讲得再好也是没用的, 如果后面没有传承, 三十年后就会断层。”这不是杞人忧天, 而是一个现实的教训。据悉, 广州市的个别小学为了使考核达标, 强制学生在校园内, 即使课后的也只能讲普通话。此种偏差的局面若不打破, 粤语也将面临沪语今日的现实危机。有科学研究发现:7岁以前的小孩子讲方言是不需要教的, 只要受父母或周边的环境的影响, 就可以自然习得。然而若过了11岁再学方言, 就比较困难了, 这恐怕是语言学的一个普遍规律。如今, 年轻一代的父母, 都很重视孩子在学龄前的对第二语言的培养, 尤其是对英语的熏陶和学习, 其更验证了这一说法的可靠性。退一步说, 如果连方言母语都未说好, 即使你说得出一口流利的英文, 应该也会少了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吧。

三、给方言留下空间乃是文化遗产保护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受到新媒体的强大冲击, 人们获得资讯的途径更加广泛, 大大地影响了电视的开机率。但如何迎合观众的喜好, 做观众爱看的新闻, 仍是重中之重。粤语播音的保护和传承, 正是本地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情形。

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传统, 需要保护和传承乃至发扬光大。方言是一种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含着无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更应该保护和传承。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在进城初期就告诫过, 从解放区转战到新政权, 刚进入地方工作的党内干部、外来干部, 要学会当地方言, 入乡随俗, 以亲近群众, 联系群众, 倾听群众的呼声, 关心群众的疾苦, 解决群众的困难。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幸福,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为方言留下空间, 让方言得以传承, 这是群众观点, 更是群众路线。让方言留下声响, 让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 这是民族团结的大业, 是善举, 是科学, 是文化。

四、推广普通话于传承地方语是辩证统一体

我国拥有56个民族, 13亿庞大的人口。国家要强大, 民族要团结, 通用语言必须统一。所以, 在全国推行普通话, 这是国家大法, 是必需的, 并且在多年坚持中已卓有成效。应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 在包括学校教育教学、机关政务活动、媒体新闻传播、社会公共服务等社交场合中, 继续推行普通话。与此同时, 亦应科学地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妥善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语之间共存共融的关系。事实证明, 推广普通话与传承地方语, 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两者的关系, 既非“先进与落后”的二元对立, 又非“洋与土”的不当隐喻。这一点, 尤其应让年轻一代有着明确的认识, 方可纠正某些偏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二条规定: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 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这明确地表述了推广普通话与传承方言的辩证关系, 理清了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的关系。2008年, 国家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第一次使用现代科技为抢救和保护地方方言实施的最具实质意义的举措。

我国政府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 历来重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曾花过很大力气去帮助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造文字。方言是乡音, 也是故土, 就是亲人, 就是亲情, 它已经融进了人们的情感, 难割难舍。但是, 在强势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下, 有些方言消失得比较快。即便是曾经辉煌的粤语、沪语, 因共同语言环境的急剧变化, 潜在的衰颓和消失的危机亦真实地存在着。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辩证地协调到一个统一体中, 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亦应成为政府和语言文字工作者切实执行的战略工作。绝不可让“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表达的强烈、深厚的情感, 在不知不觉中演化为“鬓毛无改乡音衰”的怅吟!同时, 任何过度的推行或过度的维护, 都将导致矫枉过正、唇亡齿寒、不再和谐的局面出现。

参考文献

[1]秦松.一个词证明广州有文化?[DB/OL].http://gz.ifeng.com/wenhua/detail_2015_12/04/4624300_0.shtml, 2015-12-04.

方言与普通话 第4篇

在生活中,你是经常使用方言,还是经常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其实,方言和普通话在咱们的生活中缺一不可呢。

吴定轩:在学校里,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平时在家里也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只有和爷爷、奶奶交流时才使用方言,因为他们不会说普通话。

张海扬:我在父母面前说普通话,在爷爷、奶奶面前说钦州白话,因为他们听不懂普通话。有时遇到不会说的方言时,我只好用普通话代替。

余居宸:我每天都说普通话,而且已经成为一件习以为常的事。上课时,用普通话读书;课间,用普通话交流;回家后,用普通话告诉父母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万一漩:我从南昌来到钦州上学,现在还不太会说钦州白话,所以在学校都是说普通话。只有回家时,我才会和爷爷、奶奶说家乡的方言。

施家慧:我在学校离不开普通话,回到家里也是普通话不离口,很少说方言了。节假日回老家的时候,见到村子里的一些长辈,我才会和他们说方言。

看,方言和普通话在咱们的生活中同等重要。不过,由于方言具有地方特色,并不是谁都能听懂,有的同学还因此闹出过笑话呢。

许少昱: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去喝喜酒,我的座位正好在风口旁,而我当时恰巧感冒了,便用钦州白话对旁边的表哥说了句,我感冒了,不能坐在风口旁。谁知道表哥听不懂钦州白话,竟把“坐在风口旁”听成了“坐在疯狗旁”,于是气哼哼地说:“你竟然骂我!”我只好用普通话解释了一番,他才释然。还有一次,爸爸的一个外地朋友来我家吃饭,其中一道菜是车螺汤,我夹了一个车螺,发现里面没有肉,就用钦州白话说“空的”,又夹了一个还是空的,继续用钦州白话说“又是空的”。爸爸的朋友听了,吃惊地说:“你们广西人真厉害,连车螺的公母都分得出来。”原来钦州白话中“空”字的发音和普通话中“公”字的发音相似,所以他把“空”听成了“公”。

许瑶凌:我的奶奶住在钦州市三娘湾的农村,钦州白话和普通话都说得不好。一次,我获得了“和美学生”的称号。奶奶拿着奖状,笑得合不拢嘴,用钦州白话夹杂着普通话说:“哎哟,我的宝贝孙女许瑶凌得了一张奖状,我的宝贝孙女许瑶凌是‘糯米学生’!”

方言好?还是普通话好?问题一抛出,同学们立刻分成三派——普通话好、方言好、两个都好,还给出了各自的理由呢。

普通话好

张 澈:我觉得普通话比较好,如果不同地方的人用各自的方言进行交流,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而普通话则能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无障碍沟通。

谢晓铭:如果没有普通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比如,我用方言夸明明写字好看,可谁知明明听不懂方言误以为是在骂他,最后我解释了一番,风波才得以平息,可见,说好普通话真的很重要。

何沛玲:有了普通话,我们才能和他人好好地沟通。如果一个人说方言,另一个人说普通话,双方就会出现交流障碍,所以我们都要学好普通话。

方言好

刘东鑫:我觉得方言很亲切。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我们全家都跟着迁居到了钦州。虽然最开始我完全听不懂钦州白话,但慢慢地我发现它很有趣,十分典型的特点是“捏”“喂”“哦”不离口。比如,“得不得捏”一定要把尾音发得特别重,“吃饭了喂”尾音要发得特别长,听起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我现在不但喜欢上了钦州,还喜欢上了有趣的钦州白话。

郑粤月:方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两个住在异乡的人用家乡的方言进行交流时,就会感觉如同又回到了家乡一般。同时,如果老乡之间要谈一些私密事,用家乡的方言交流能避免尴尬。

两个都好

赵悦容:我觉得方言和普通话都好,说好普通话是每个学生都要具备的基本功,而且现在多数人都说普通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便了很多。说方言的好处呢,就是让人听起来觉得比较亲切,而且方言极具地方特色,我觉得要把这个特色传承下去。

其实,方言和普通话并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为了保护方言,很多学校开展了方言进课堂的活动,就像语文、数学一样,方言也成了一门课程。那么,你会喜欢方言课吗?

张海扬:班级里的外地同学不会说钦州白话,与钦州本地人交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方言成为一门课程的话,可以让外地的同学学会后回去教父母说钦州白话,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这样我们的交流就没有那么多障碍了。

方祖杰:我支持方言成为一门课程来学习,这样可以把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能听到有亲切感的“乡音”。

潘鸣明:如果学习方言像学习语文、数学一样成为一门课程,我会喜欢上这门课的。因为我可以学习更多的语言,交到更多的朋友。

刘易亭:我喜欢学习各地的语言,也希望开一门方言课。说方言是本地人的一个标志,如果钦州人不会说钦州白话,有点“说不过去”。

哈,同学们对方言课兴趣很浓呢,有的同学甚至已经忍不住,现在就要教小读者们一句钦州方言呢。

梁有俊:我来教大家一首经典的钦州童谣——《点虫虫》,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个细蚊公(小孩)。

钟滢滢:我教大家说“你会说白话吗”这句话,钦州白话的发音是“泥色广白蛙磨”。哈,是不是很简单?你学会了吗?

卢俊安:我来教大家说一个词语“黑漆漆”,用钦州白话说就是“暗塔塔”。

张启华:我教大家一首我喜欢的钦州童谣《凼凼(团团)转》——凼凼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睇(看)龙船,龙船冇好睇,我去睇鸡仔,鸡仔大,担(拿)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卖得三两钱,得来买膏又卖盐。

张海扬:我教大家说一个简单的钦州童谣——番薯生,番薯熟,阿侬哭,快快熟。

亲爱的小读者,你学会钦州方言了吗?

(指导老师:黄春媚、杨东明)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第5篇

导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着多种方言,且差异程度不等,在沟通过程中造成了诸多不便,使得推广一种国家通用语言的要求应运而生,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方言是传承各地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是让中华文明永葆青春的土壤。另外,普通话从本质上讲也是来源于方言,是方言孕育了普通话,不断充实发展着普通话。所以,方言与普通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方言要采取保护的态度,并且这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只要把握好原则,二者是可以兼容并存、共同发展的。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我国的国情具有特殊性,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交通、通信的发展,各地区的人民交流日益密切,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操各种方言的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造成了诸多不便。推广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的要求应运而生。我国的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而且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 “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 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通用语言文字法总则》)

推广普通话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更加方便,促进经济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措施。其次,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国民语言文化水平,提升国民素质,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再次,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推行了统一的、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谈到普通话,就不得不谈到方言,两者并非无关,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我国地域辽阔,从北疆到南国,从西陲到东海,不仅自然环境迥然相异,而且存在着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不同的民俗风情,使汉语产生分化,这是与地域特点、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方言,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指某种语言的地方变体。例如我国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八大方言。方言,能生动地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思想态度以及文化习俗,方言词语生动活泼,是来自生活的口语。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了大量生动细腻描绘事物、动作、性状的词汇。可以说,方言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使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形式,也是含义最深刻最丰富的语态。”(《谈普通话与方言的辩证关系》)

方言的内涵很丰富,它孕育了普通话,普通话的基础使北方方言,这是因为中国历代都城以北方城市居多,北方历来是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5%,分布地域最广。因此,普通话就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但不等于说排斥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的关系,它也同时从其它方言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很多方言中的词汇因为出现频率高、使用人数多而被吸纳进普通话中。所以普通话比其他方言更丰富,从而具有了被推广的价值。很明显,普通话很重要,推广普通话也是一件国家大事,但并不是要禁止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保留自己方言的基础上使用普通话。在这个信息化的摩登时代,一切都在不断地更新,瞬息万变,我们总是沉浸在新文化的滋润中,但我们的精神家园却面临干枯,因为我们越来越偏离我们的文化内核,譬如一些鄙弃方言的观点,认为方言过时、用处不大。这种观点不仅不正确,而且很危险,因为它忘记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方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十分独特的一部分。之前在一篇博客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今天,要重新认识方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功能,没有了山东话,也没就有了山东快板,没有了北京话,也就没有了京戏,没有了粤语,就没有了粤剧,没有了陕西话,就没有了秦腔,没有了东北话,也就没有了二人转,还有越剧、黄梅戏、沪语、评弹等等民族艺术,方言和地域文化血脉相连,打碎骨头连着筋。”很通俗也很有道理,说出了保护方言的原因,也说出了其中的重要意义。语言的习得主要靠教育,素质教育中的语言教育,会尊重语言的多样性,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识字,而是使用母语的能力,不是为了交际,而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方言与普通话并不是不可并存,而是可以“长期共存,互惠互利”。

方言与普通话的故事 第6篇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汉语、德语和英语,还有其他各种语言。突然有一天,各种语言都决定离开小岛,去外面闯一闯。

不久,各种语言便来到了陆地。呀,外边的世界可真漂亮啊:有高大的楼房,有挺拔的大树,有鲜艳的花朵,还有可爱的小动物……看着看着,各种语言便走散了,但没关系,那些人们都很热心,因此,各种语言很快就有了安身之地。英语来到了英国,法语去了法国,日本迎来了日语,德语的安身之地是德国……然而,到了中国的汉语却一分为二了,出现了方言和普通话。

几年后的一天,方言和普通话走到了一起,方言见了普通话,便无缘无故地破口大骂起来,但普通话见了方言却大大地鞠了个躬,问:“方言老兄,近来可好啊?”方言见这情形,并没有感到羞愧,而是骄傲地回答道:“最近呀,真是忙死了,谁叫我这样受欢迎呢?人人开口就是我。”“是吗?”“不信,咱们来比比。”“好啊!”普通话自信地回答:“不如我们请其它语言来当评委吧!“行!””方言爽快地答应了。他俩找到了其它语言给他们当评委。

比赛开始,评委说:“你们俩做一下自我介绍。”方言开口了:“大家好,我叫方言,是一种很爱欢迎的语言,人们一开口就是我——方言。我很普遍,人人都会说,不要学,一听就懂……。“NO!”NO!NO!”英语用不标准的汉语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因为你说的话我大部分都听不懂。“对!对!””其它语言异口同声地说。现在该普通话了,他走上台,整了整衣领,然后头头是道地说起来:“各种语言们,你们好,我叫普通话,虽然现在说我的人很少,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一种家喻户晓,人人都说的语言。其实说普通话有很多好处,比如说:说普通话是一种礼貌、讲文明的表现;还有,如果讲普通话时想骂人,就骂不出口,因为只有讲方言才会讲脏话,所以,讲普通话可以帮助人们改掉讲脏话的坏习惯;还有,如果不会讲普通话,可以看一些作文书、童话书等,一边看,一边读,这样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学会了讲普通话;真的不会讲,就经常试着讲,如果闹笑话也不要紧,不是有一句这样的俗话吗:笑一笑,十年少。讲普通话的好处数不胜数,让大家都来我——普通话吧!”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第一局,普通话胜。”评委说。紧接着第二局知识竞赛、第三局智能比拚、第四局体能比赛,普通话都赢了,很明显,这场比赛普通话大获全胜,因此,各种语言都帮助推广普通话。不久,方言在中国已销声匿迹了,自然,普通话就成了家喻户晓、人人都讲的一种语言。

姓名:曾述亿

黑龙江方言与普通话 第7篇

语言,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交流的常用工具,普通话也成为了各族人民交际的通用语。

在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国民交际、经济发展、国际交往、文化载体、文化品位、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网络语言就是所占比重较大,它的出现兴起,让人始料不及,俏皮的网络语言得到了许多青年人的认同,并跳出网络,开始频频在大众传媒中现身,同样也给母语带来了新的思考,在鱼龙混杂的词汇中,如何甄别,吸收,让语言更加丰富。

我来自北方,生自美丽的黑龙江,说着地道的北方方言。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以上,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而也正因为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一点我觉得无比高兴和荣耀。虽然北方话和普通话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若深入探索我们便不难发现其实我们的北方方言也“东北味儿”十足,也就说其实北方话和普通话也大有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北方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以便我们能更好地说好普通话。我将从普通话的概念、北方方言的形成及特点、黑龙江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三方面进行讲解。

一、普通话定义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

二、方言和地域特征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即使是汉族由于地域的不同也存在七种不同的方言体系,例如:我们常说,广东人“嗲”,山东人和黑龙江人“直”,苏杭一带的人“柔”,西北人“硬”等等都是在说他们的特征,结果是不同地域的人在交流上存在差异,我们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就是把大量方言全部校正到规范化的语言轨道上来。

黑龙江省处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邻内蒙古,南接吉林,面积约46万多平方公里。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体为汉族,其他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

黑龙江居民基本说汉语。满族、回族同汉族一样使用汉语,赫哲族五十岁以下的人除了少数词语外,都使用汉语。其他少数民族居民多能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处于萎缩状态。

对黑龙江方言可以有两种理解:

1、黑龙江省的汉语方言;

2、作为从属于北京官话的东北官话中的一个分支。这样,关于黑龙江方言的第一种理解,是从地域角度来说的,指黑龙江人使用的所有汉语方言,包括一些因移民原因而形成的方言岛。我们所说的黑龙江方言是作为北京官话的一支,这样,不属于北京官话也处于黑龙江地域属于其他方言的方言岛,比如处于抚远县境内的二屯话,处于嘉荫县境内的太平屯话和处于虎林县的虎林话,以及黑龙江西部从肇源到漠河站道两侧狭长地带的站话,都不属于我们所谓的黑龙江方言。这个黑龙江方言,是从语言角度来理解的。

黑龙江方言属于北方话的东北方言区,语音接近于普通话标准音——北京语音。黑龙江汉语方言形成的时间较短,只有二三百的历史。黑龙江原为肃慎族的渔猎地区,汉族居民多数是由河北、山东等迁来的。移民大致从元代开始,至明清之际逐渐增多。我省站人的主要来源便是“三藩之乱”后被流放的士卒。

因为清廷所派遣的官员多来自北京,并且当地的满人也多用北京话交际,所以黑龙江方言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并吸收了其他方言的一些成分形成的,在语音方面比起北方方言的其他地区,更接近于普通话,而且内部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但由于地域关系和历史沿革,加以各方言的渗透影响,黑龙江话在形成过程中与普通话在语音上也产生了一些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声、韵、调几个方面。

黑龙江方言尽管按近于普通话,但仍存在着一些差异,除上面提到的语音方面的差异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汇和细微的语法差异。因此,黑龙江人要学好普通话,也必须进行方音辨正,亦即明确普通话的语音规范,找黑龙江方音中声、韵、调等方面和普通话的差别及对应关系,通过大量训练,改方音为普通话标准音。

三、黑龙江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 将从声母辩正、韵母辩正、声调辩正

(一)声母辩正

1、把开口呼“n”声母 ——改为开口呼零声母

普通话中以a.o.e开头的零声母字,黑龙江方言大都在其前面加上舌尖中鼻音n, 容易出错的音如:

棉袄ǎo

饥 饿â

安排ün

爱人àirãn

1)正音

a—悲哀

尘埃

挨近

挨打

癌症

皑皑

云霭

和蔼

矮小

狭隘

艾蒿

障碍

热爱

暧昧

安全

鞍山

氨气

庵堂

鹌鹑

俺们

案情

黯淡

黑暗

哀兵必胜

白雪皑皑

方兴未艾

碍手碍脚

爱憎分明

爱屋及乌

安土重迁

哀鸿遍野

弃暗投明

O—讴歌

海鸥

欧洲

欧阳

殴打

殴伤 莲藕

偶然

偶像

呕吐

作呕

沤麻 沤肥

怄气

打架斗殴

藕断丝连

偶一为之

无独有偶

呕心沥血

E—匾额

额外

蛾子

蛾眉

巍峨

俄国 白鹅

企鹅

嫦娥

讹诈

噩耗

厄运

扼杀

惊愕

鳄鱼

鄂伦春

鄂温克 饥饿

恩爱

摁钉

摁扣

飞蛾扑火

恶贯满盈

十恶不赦

噩梦初醒

鳄鱼眼泪

饿虎扑食

忘恩负义

2)辩音训练:

爱心——耐心

俺们——南们

岸边——南边

讹诈——哪吒

和蔼—喝奶

母鹅—木讷

爱河—奈何

安眠—难眠

长安—长男

大案—大难

鳌头—挠头

袄子—脑子

熬心—闹心 绕口令:

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2、r和齐齿呼,撮口呼零声母字 黑龙江有些地方没有r声母字

如:“日头热,晒人肉”

——“rìtïu(yâ)shài(yínyîu)”

柔软ruǎn—(yuǎn)

辨音训练: r——I

热药

热饮

人言

人烟

仁 热药

热饮

人言

人烟

仁义

任意

任用

锐意

日夜

容易

溶液

熔岩

荣耀

肉眼

肉用

儒雅

儒医

如意

入夜

入眼

入药

软硬 i——r

哑然

雅人

俨然

俨如

炎热

眼热

妖娆

萦绕

要人

一日

异日

宜人

洋人

揖让

仪容

遗容

易熔

悠然

油然

犹如

r——û

绕远

热源

人鱼

人猿

日月

日晕

荣誉

肉欲

如愿

入院

入狱

软玉

闰月

绕口令:

天上有个日头,地下有块石头,嘴里有个舌头,手上有五个手指头。不管天上的热日头,地下的硬石头,嘴里的软舌头,手上的手指头,还是热日头,硬石头,软舌头,手指头,反正都是练舌头。

3、不送气音和送气音

浸泡:jìn—(qìn)碰撞:zhuàng(chuàng)粗糙:cüo—(zào)滑稽:j ÿ—(qÿ)发酵:jiào—(xiào)捕捉:

bǔ——(pǔ)

辨音训练(1)正音

同胞

孢子

贲门

虎贲

包庇

庇护

麻痹

裨益

蝙蝠

鱼鳔

濒临

屏弃

屏息

落泊

跛子

逮捕

哺育

哺乳 卜辞

傣族

江堤

提防

芥蒂

缔结

真谛

谛听

滇池

蝴蝶

侗乡

胴体

花朵

拯救

包拯

操纵 畸形

毽子

譬如

扁舟

证券

编纂

浸泡

浸润

4、舌尖前与舌尖后

声母和的字互混,或称“平翘舌不分”,是黑龙江最严重的方音病之一,也是黑龙江人方音辨证的重点、难点。

篡夺cuàn

粟米sù

春天chūn

束缚shù

巢穴cháoxûâ

愚蠢yúchǔn

尧舜yáoshùn 辨音训练

积攒

攒钱

暂时

短暂

平仄 邹忌

测验

测定

恻隐

厕所 两侧

侧重

政策

策划

画册 岑参

促进

督促

逃窜

窜扰

纂夺

纂改

雨伞

森林

佛寺

粽子

纪念册

汆丸子 辨音训练

杂志

栽植

载重

在职

暂住

赞助

造纸

财产

彩绸

裁处

残喘

操场

操持

草虫

撒手

飒爽

散射

丧失 私塾

厮杀

死守

张皇失措

仗义疏财

朝三暮四

只争朝夕

绕口令:山里有个寺,山外有个市,弟子三十三,师傅四十四。三十三的弟子在寺里练写字,四十四的师傅到市里去办事。三十三的弟子用了四十四小时,四十四的师父走了三十三里地。走了三十三里地就办了四十四件事,用了四十四小时才写了三十三个字。

5、其它

n、l、r相混,鲜嫩nân(lân), m、n不清,寻觅mì(nì)。

j、q、x、和z、c、s,俊jùn俏(zùn)误读半边,拈niün花(zhün)

涎xián水(yán)

训练材料

仍旧

扔掉

花蕊

瑞雪

人民

仁慈

湖泊

活泼

酵母

校正

恩赐

支撑

擦试

察看

瘦弱

老叟

束缚

吱声

谬论

山村

玩弄

俊美

骏马

寻觅

绕口令

1)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2)你会炖冻豆腐,你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豆腐,别胡炖乱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3)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等几?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4)三山屹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

5)字纸里裹着细银丝,细银丝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个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虱子皮。

(二)韵音辨正

1、a母 如“咯血”(kǎxiþ)说成kâxiþ常常是由于形近字误读所形成的地方音,比较容易纠正。— 乓püng(pýng)疙gý(gü)瘩

咯血 kǎxiþ(kâxiþ)

按捺

ànnà(ànnài)

2、o母

普通话中的O韵母字,黑龙江音大都归入e韵,如“波bō、坡pō、摸mō、佛fï、bý、pý、mý、fã,另一小部分以”“白”做声旁的字归入ai韵,如“伯bï读成büi,把“水泊pō梁山”说成“水泊bǎi梁山”如剖pōu、谋mïu、否fǒu、püo、máo、fǎo弄nîng好、说成弄nâng好。— 压迫

琥珀

陌生

大伯

波浪

播音

萝卜

婆婆

模范

蘑菇

茉莉

莫非

冷漠

寂寞

农业

支农

浓淡

脓包

拨云见日

博大精深

苦口婆心

心怀叵测

消魂夺魄

模棱两可

墨守成规

望尖莫及

漠不关心

沉默寡然

3、e母

有些字在黑龙江方音中韵母由e变成a,如“割ý地”,叫“割ü地”,“疙ý瘩”说成“疙ü瘩”。而声母为时有的字韵母则变成,如:“仙鹤”,说成xiünhâ,xiünháo。至于“阿弥陀佛”中的“阿e”,很多人读为a,既可说是方音,也可说是多音字辨析问题,也应注意纠正。— 仙鹤

一丘之貉

割地

景色

咯噔

咯吱

阻塞

塞音

恩泽

色彩

责任

谴责

原则

称职

更夫

春耕

棱镜

棱锥

对称

4、i母

很多地方把“披pÿ衣”说成“披pýi衣”,“僻pì静”说成“僻bâi静” 如“屑xiâ”、“弦xián”、“津jÿn”、“窘jiǒng”,黑龙江方音分别读作xuâ、xuán、jūn、jǔn。— 婢女

臂助

供给

给予

曹丕

要挟

倾斜

胆怯

木屑

琐屑

隐落

天津

津贴

缺陷

钢坯

披肝沥胆

穷乡僻壤

锲而不舍

摇曳多姿

不屑一顾

迥然不同

5、u母

普通话中的ru音节字黑龙江方言归入零声母音节,如把“褥子rùzi”叫做yùzi,把“如果rǔguǒ”说成yǔguǒ。如“软”读yuǎn,“闰”读yùn等。如峦luán读成lán,如“虏lǔ”读为luǒ“塑sù”读为suî等。

—宿舍

塑料

风俗

俗语

俘虏

贿赂

硕果

硕士

诺言

承诺

一诺千斤

鸾凤和鸣

以卵击石

6、û母

如“跃yuâ ”读yào,“学xuã”读xiáo,把虐nûâ等“读成“虐yào待” — 酗酒

学习

跃起

虐待

掠夺

乐曲

自觉

觉悟

喜鹊

麻雀

欢呼雀跃

跃跃欲试

学而不厌

浮光掠影

绕口令

有个懒汉本姓阮,提个篮子卖鸡卵,“卖卵”“卖卵”使劲喊,谁都不来买鸡卵,不是鸡卵品种乱,而是鸡卵皮太软。卖不出鸡卵难买饭,回家吃饭路又远,胡乱烧把烂草取取暖,再吃掉篮子里几个软鸡卵。

(三)声调辨正

1、改黑龙江的阴平为普通话的阳平,上声、去声

愚蠢yú(yū)布匹pǐ(pÿ)号召zhào(zhüo)

反映yìng(yÿng)间隔jiàn(jiün)内疚jiù(jiū)

肖像xiào(xiüo)既往不咎jiù(jiū)

扒手

蟠桃

膨胀

朦胧

焚烧

焚毁 汾酒

相逢

逢迎

芙蓉

嘀咕

嫡系 啼哭

悲啼

其实

其它

匹敌 请贴 顷刻

奄奄一息

肖像

呼啸 涉及 牵涉

填写

填充

颓废

疾病

疾驰

级别

蜜橘

字贴

间接

间隔

召集

诏书 呼应

妥当

匹夫之勇

2、改黑龙江的阳平为普通话的阴平、上声、去声 夹子jiü(jiá)因为wâi(wãi)骨髓suǐ(suí)友谊yì(yí)叔父

迂腐

复习

消耗

华山

头昏目眩 深情厚谊

3、改黑龙江的上声为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去声

危wãi(wþi)险 违wãi(wþi)法

暂zàn(zǎn)时 鲫jì(jǐ)鱼

褒贬

泼妇

竹篙

跻身

曲折

削碱

拙劣 危难

茶几

几乎

油脂

脂肪

觉得

自觉 节日

违心

混乱

混浊

4、改黑龙江去声为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 压力yü(yà)而且qiþ(qiâ)奔波 奔腾

玫瑰

茎叶

苛求

苛刻

及格

立即

倔强

矩形

处罚

处理

绕口令

1、哥挎瓜筐过宽沟,过沟筐漏瓜滚沟。隔沟挎筐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沟。

2、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松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3、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饼碰盆,盆碰饼。

4、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炮,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论酉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第8篇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 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比如现代汉语就分为七个大方言区。在民族语言里, 随着共同语影响的扩大, 方言的作用会逐渐缩小, 以致最终为共同语所代替。而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言是同一种语言的地域性的分支, 一种语言内的各种方言之间必然有内在联系, 相对的, 他们之间也必然有相异点。

二、酉阳方言与普通话的相同与相异

1、方言语音上与普通话的差异。

以现代汉语各主要方言的差异而论, 在语音方面, 如“桃”、“甜”等字在中古音中都属于“定”母字, 是全浊声母, 今在酉阳方言中把这两个字读成 (t’au) .{t’ian}。又比如普通话里又{ts ts’s}与{ts ts’s}, 但今酉阳方言中只有{ts ts’s}, 因此北京人听重庆人喊“张先生”好像是在喊“脏先生”。又比如, 酉阳人把“开玩笑”说成“涮坛子”;把“闲聊”说成“摆龙门阵”。

2、方言在词汇上与普通话的差异。

方言词汇上的差异研究对语言学.历史学上都是有价值的。现看构词上的差异:酉阳方言是单音词 (括号外) 而普通话是双音词 (括号内) 的:篮 (篮子) , 勺 (勺子) , 盘 (盘子) , 瓶 (瓶子) , 稻 (稻子) , 麦 (麦子) , 沙 (沙子) 。其次, 还可以看看叠音与非叠音的差异:AA式:槽槽 (槽子) .筋筋 (筋) , 钟钟 (饭盒) , 盖盖 (盖子) , 坛坛 (坛子) , 本本 (本子) 。

AAB式:块块钱 (一块一块的钱) , 撮撮帽 (鸭舌帽) 。BAA式:手颈颈 (手腕) , 鞋跟跟 (鞋后跟) , 一下下 (一会儿) 。

3、方言语法上与普通话的差异。

“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式语言的基础, 是语言特点的本质特点。”方言除了在语音和词汇上与普通话有差异外, 在语法方面也存在着不少差异。比如普通话与酉阳话都有“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但是两者的具体词却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在词的构造上, 酉阳方言里常见的前附加成分:黢 (qu) 今晚些莫月亮, 黢黑。

三、方言词汇差异的历史嬗变

所谓方言词汇差异的历史嬗变, 指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有的方言词汇转化为通用词汇, 或由通用词汇转化为方言词汇的现象, 以及旧方言词汇的消失.新方言词汇的产生的现象。

1、由通用词转为方言词。举个例子:星宿转化为星星。

2、由方言词转化为通用词。如“晒”字。

3、旧方言词汇的消失和新方言词汇的产生。如“李父”这类旧方言由于不适应人们的交际而逐渐消失。又如“凉瓜”被现在的“苦瓜”代替。

其实方言词汇的差异是由一系列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形成的, 当然也会有社会, 历史, 及其方言自身的许多因素。当然也振奋是这种差异, 使得语言的作用深入到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总之, 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某一种方言中形成的, 他们既有相同更有相异处, 但就因为他们的联系与差异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各个领域, 也让汉语更加异彩纷呈, 独具神韵。

摘要: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而各种语言必然有其内在联系, 也必然有其相异点。这些相同相异使汉语异彩纷呈, 独具神韵。

关键词:语音,词汇,语法,差异

参考文献

[1]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

[2]翟时雨.汉语方言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杨月蓉.重庆方言俚俗语[M].重庆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小学细节描写教案下一篇:国旗下演讲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