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教案 文档

2024-09-19

孔繁森教案 文档(精选11篇)

孔繁森教案 文档 第1篇

孔繁森 第二课时课堂分析

一、教材内容解读

《孔繁森》这篇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难让人感动的。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体会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孔繁森是八九十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七八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执教者一定要紧扣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从而理解感悟“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中心句,体会文章语言文字蕴藏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帮助别人的启示。

2.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从孔繁森为资助孤儿读书献血,抚养孤儿的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2、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

课堂分析

一、复旧引新

1、抽读生字卡片:优秀援藏干部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请求献血答应

2、那位同学能够选择几个词语 说一说课文内容(通过对词语的复习,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了解。)

4、指明学生说

5、教师介绍孔繁森生平事迹。(让学生走进文本,更多的了解孔繁森这个人)

二、品读课文,品读句子

1、学生初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教师正音。(此处的读是为后面的理解做好准备)

2、学生找到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用直线勾画出来,写出自己的感受,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初次渗透感情,也为学生高年级学习语文作好铺垫)

3、全班交流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4、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受感动的句子。(由绘声绘色的读再到入情入境的读都是为学生理解孔

繁森这个人物做铺垫)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5、演一演孔繁森献血的场面。体会 请求与肯求,并用请求和恳求说句子。(让学生单个的理解恳求和请求不如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然后学会运用)

6、教师范读歌词

7、学生齐读

三、回顾全文,复述课文

1、品读课前出示的词语。

2、学生回顾全文

3、教师与学生配合演一演(妈妈与孩子放学回家的对话,主要为复述课文打基础)

4、小组复述,推选两名上台表演。

四、小结

同学们正是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人民公仆,我们的祖国才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园才如此的和平与团结,让我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孔繁森)听一听(歌曲:公仆赞)

孔繁森教案 文档 第2篇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没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钱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1979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克服了恶劣的高原环境,跑遍了拉萨市八个区内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村小学,使拉萨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以上。同时走遍了几乎所有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藏偏远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他每次下乡的时候,都特地带上一个医药箱,买上几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雪中送炭。

1992年,拉萨市发生地震,孔繁森抚养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来资助生活贫苦的藏族群众。所以,经常不到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他又悄悄地跑去献血。在一年时间里,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并把所得的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

孔繁森教案 第3篇

红云小学

和盛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体会孔繁森关心藏胞,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一、课程导入

1、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关心小八路的毛泽东;勤奋好学的梅兰芳;一心为民的大禹。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他就是孔繁森。(板书课题:孔繁森)

2、师:简介孔繁森。

有这样一位内地的汉族干部,曾经两次进藏,一次延期,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最终以身殉职,倒在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就是孔繁森。这位模范干部的事迹,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树立了楷模。

(出示照片)

师:哪位小朋友能够告诉我“孔”字怎么写?你是怎么记住的?(提醒学生:孔,有四笔,左右结构。左边部分的第三笔是“提”,右边部分是竖弯钩,一笔写成)

3、师:那现在谁来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字?(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 生字教授

1、师:各位小朋友,现在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呢,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了,就把自然段序号给标好。

2、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4个自然段)

各位小朋友都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那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录音是怎么读的?(播放课文录音)

3、师:听完了录音,现在就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师:小朋友都读得很好,在这一自然段中出现了两个词语。(出示生字词:优秀 援藏)(领读词语,解释词语意思)优秀:非常好。

援藏:支援,帮助西藏地区的建设。

师:那你们是怎么记住“优秀”这两个字的?哪位小朋友来告诉一下老师?

(优:左右结构,左边单人旁,右边“尤”的第三笔为竖弯钩,最后写右上方的一点;秀:上下结构。上面是“禾”字,下面是“奶”字的右边部分。着重指出“乃”的笔顺是:横折折折钩,撇)(书空练习)

(1)想认识他们吗

(2)课文中还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其他的生字词,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读)

4、师:我们再齐声的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不错,文中出现了三个小朋友。(出示:曲尼、曲印、贡桑)(领读,同时说明“曲”是多音字)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尼”字的?

(尼:半包围结构。上面是“尸”字,下面是“匕”,读bǐ。着重指出:“匕”的笔顺是:撇,竖弯钩。撇不能穿过竖弯钩)师:“曲”也可以读作qǔ,可以组词:歌曲 作曲(着重带读)

师:那现在,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我这三个小朋友住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拉萨市)

(出示词语:拉萨市;并带读)

师:谁能告诉老师,他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市:上下结构。第五笔(竖)与第二笔(横)相接但不出头)(解释拉萨市是西藏的首府,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师:因为曲尼、曲印、贡桑住在西藏,发没发现他们的名字和我们有些不一样?因为他们属于——“藏族”(出示:认读),我们属于——“汉族”(出示,认读),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藏胞”(出示:认读)。当时,藏族比较落后,我们汉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儿帮助他们,支援他们,这就叫——“援藏”。师:这个“汉”字你们又是怎么记住的?

(汉: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又”字)

5、师: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师:孔繁森做了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出:献血)

师:但是医生最开始答应他没有?于是他再三恳求(出示),医生才勉强(出示)答应。

(领读:献血 恳求 勉强,同时说出“血”是一个多音字)师:这里的“血”(xiě)是一个多音字,它还可以读成“xuè”,血液,心血,血压。

6、师:全部小朋友再齐声的读一下第四自然段。

师:孔繁森献血后得到了营养费(引导学生说出,并出示),他用这些钱帮助(引导学生说出,出示)三个小朋友上学。藏族同胞们知道后都l流下了热泪(引导学生说出,出示)

(领读:营养费 帮助 热泪)师:你们是怎么记住“营”、“费”、“助”字的?  师:

7、从头读一遍所学生字词。

孔繁森第二课时教案 第4篇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以悟为核,以生为源,以积累和运用为目标”。本课人物以及人物的生活离学生生活太遥远太陌生,要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一篇课文来完全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思想内容、认识课文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感受课文所反映的社会意义是很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凭借文本层层递进地去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能力,触碰那根敏感的情感之弦,并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进一步引导、体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感悟文本语言,紧紧抓住文章情感主线“优秀的援藏干部”,让学生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知道孔繁森为加强汉藏两族团结作出了杰出贡献。

2、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挖掘文章的空白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重点】

1、从孔繁森为资助孤儿读书献血,抚养孤儿的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2、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孔繁森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繁森》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孔繁森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过渡:孔繁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为什么会被编进了语文课文里?他到底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到底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孔繁森,进一步的了解他好吗?

二、走进孔繁森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孔繁森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西藏,领略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西藏的图片)

孔繁森曾经在这儿生活了10年,10年来孔繁森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课文里面有一句话对他进行了评价,你能很快地找出来吗?

学生打开书,到课文中找句子。

2、指名回答并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自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中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可以提出来考考老师。

帮助学生理解“援藏”的意思。

出示填空题:孔繁森是一个()的援藏干部?(优秀)

你能把“优秀”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和他意思相近的词吗?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应该读重一些?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课文接着给我们讲了两个感人的故事。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感人的故事吧。

1、快速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抚养孤儿

2、怎样的孩子被称为“孤儿”?是什么让这三个孩子成了孤儿的呢?

师:5.12汶川大地震,小朋友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你们看(课件展示地震画面),就在1992年,西藏的拉萨市附近也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这次地震中许多藏胞失去了可爱的家园,许多藏胞被夺走了宝贵的生命。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这3个藏族孩子在这次无情的地震中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看到自己家的房子倒塌了,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倒在了血泊中,一动不动,他们此时的内心是多么悲痛和恐惧啊!你能想象出,当时的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吗?(面黄肌瘦、衣服破烂、满脸泥巴、满脸泪水,号啕大哭……)

3、多可怜的三个孤儿呀!你能用朗读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4、他们的声声哭泣、声声呼唤深深刺痛着援藏干部孔繁森的心,他做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是什么决定呢?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5、出示句子: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孔繁森到底是怎样抚养这3个孤儿的呢?请看下面的资料:(课件出示孔繁森抚养孤儿的资料)

6、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三个孤儿虽然不是孔繁森亲生的,但他却像亲生儿女一样来抚养他们。

出示第3句话,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

7、(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看,他们依偎在孔繁森的身边,笑得多么幸福啊!

小朋友,那么知道吗?当时孔繁森是拉萨市市长,他白天的工作忙不忙啊?现在为了抚养这3个孤儿,孔繁森连晚上也得不到好好的休息了,必须为他们洗衣、做饭,还要辅导他们功课,这要花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呀,他完全可以让别人来收养他们,可是他却没有这样做,他要亲自抚养他们,让3个孤儿能再次的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温暖,你们说孔繁森算不算是个优秀的援藏干部呢? 让我们一起赞美他!齐读: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为了抚养这3个孤儿,孔繁森除了要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之外,还要花许多的钱。他们吃的、穿的,用的、上学等等都需要用钱,那么孔繁森有这么多的钱吗?我们再来看一段小资料。(课件出示孔繁森的事迹介绍)

钱不够花,怎么办呢?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1、快速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孔繁森的什么事情?

2、指名回答,板书:献血

3、孔繁森是怎么献血的呢?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的内容

(1)孔繁森是在什么时候?怎样来到医院的?

课件突出“夜里”、“悄悄”二个词语

提问:孔繁森为什么要在夜里,悄悄的来到医院呢?

(孔繁森是为了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怕给别人添麻烦,更怕被那三个孩子知道了,如果他们知道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这个比父亲还亲的孔繁森去医院献血的,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花这用父亲献血换来的钱去读书的。所以他趁孩子们都睡熟了,才——悄悄地来到医院。)

(2)孔繁森来到医院,他要向医生要求献血,课文里面用了一个什么词?(请求)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请求呢?

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读词)

面对孔繁森的请求,医生同意了吗?为什么?(孔繁森年纪太大了,头发都白了,身体又不好,献血对他的身体健康很不利。您这么大年纪了,不适合献血。)

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3)见医生不同意,孔繁森更着急了,他想,如果不献血,那孩子们吃什么呀,孩子的学费怎么办呀?于是他就——“再三恳求”,想象一下孔繁森会怎样的“再三请求”呢?

孔繁森这样一次又一次诚恳的请求,就是“再三恳求”。谁来读好它!(读词“再三恳求”)

孔繁森这样诚恳地再三请求,医生实在是没办法拒绝了,只好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医生这是——勉强答应。(齐读)

4、出示图,大家看,孔繁森挽起了衣袖,医生正要给他抽血呢!多感人哪!

5、让我们满怀深情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孔繁森用鲜血所得的营养费原本是应该自己补补身子的,可是他自己却一分钱都没有用,而是把所有的营养费都用在了——这几个孤儿上学所需的费用上。

1、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指名读,齐读。

原来孔繁森是用献血的钱来为收养的这几个孤儿上学的呀。板书:助学

2、在抚养三个孤儿的一年时间里,孔繁森不止献了这一次血,他共献血三次,献了900毫升的血,这900毫升的血对于正常人来说其实也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的孔繁森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

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感动,这一点泪花,齐读这句话:

4、孔繁森用献血得来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这件事,让藏族同胞们知道了,他们也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他们对孔繁森的深深感激和无限热爱,听,悠扬深远的歌声传来了,那是藏族人民在用歌声表达对孔繁森的热爱。让我们伴随着悠扬而有深情的歌声,一起深情地诵读这一段(师生配乐诵读)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5、“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正因为有了孔繁森这样优秀的援藏干部,才有了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我们为祖国有这一样的优秀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讴歌孔繁森

1、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年,他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藏族同胞,和那里的藏胞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出示图片)

孔繁森逝世后,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地悼念他,许多的藏族群众都长跪不起,失声痛哭,老百姓献上的哈达堆成了一座雪白的小山,人们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孔繁森(齐说)

2、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有这样一位援藏干部,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文人为他写作,乐师为他谱曲,诗人为他作诗(出示诗句,播放歌曲)。

3、学到这儿,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孔繁森说些什么?(练习说话)

【板书】

孔繁森

优秀的援藏干部

抚养孤儿

献血助学

【教学反思】

《孔繁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16课,本课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文题,通过描述其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遥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帮助学生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让学生观察孔繁森的照片,结合文字资料介绍他的生平,说一说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接着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课文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话而写的。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及时过渡:“孔繁森就是这样,对待三个孤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这三个孤儿。”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过渡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在理解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学生抓住了“悄悄地”一词,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去献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总结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烦别人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在理解“请求”、“恳求”时,我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给他献血,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恳求医生的。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

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歌曲《公仆赞》,利用歌曲伴奏指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在歌声中播放孔繁森生平事迹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他在西藏的工作经历。音乐是灵空的,它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歌曲的插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补充介绍的两个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他。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孔繁森关心爱护藏胞的形象深刻地印在了学生幼小的心灵中。

北京教案 文档 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北京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北京、向往北京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真研读课文第二、三、四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尝试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认真研读第二、三、四段。教学难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这里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座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大都市,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走进这座迷人的城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现在我们再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2、认读复习生词。

三、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孩子们,北京到底美不美?现在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第46页。听老师范读课文,大家思考)课文哪两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3、比较句子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

四、学习二、三、四段:

是的,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北京真美啊!我们一起看看课文是如何写出了北京的美? 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大家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2、讲解第二自然那段。

a)齐读第一句话,哪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蓝天白云下,鲜花绿草前,天安门城楼高高耸立着,望着她,我们似乎听到了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天安门,她是首都北京的标志,她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她是何等庄严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c)同学们,你还在哪些场面体会到庄重、严肃的气氛呢?

3、让我们齐读第二、第三句话。(介绍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理解“矗立”

4、带上你的理解,齐读这一段。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北京的天安门,我们再去看看北京的路和桥吧!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这段话中的好词好句。

2、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吗?

a)

绿树成阴:树木长得茂盛,树叶浓密,树荫一大片一大片的。b)

川流不息:车子一辆接一辆地穿行,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4、路美,桥美,这一段的好词好句也很美,我们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6、让我们试着背诵这一段。学习第四段:

1、欣赏了天安门广场、观赏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自然段。(学习第四段)

2、课文中有一个词连用了两次,找到了吗?你能体会到什么?

3、用“到处”造句。

4、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还有哪些吸引人的著名景点吗?

看课件

五、朗读升华:

1、北京真美呀!古老的北京不停地演奏着新的乐章。北京是一本厚厚的书。书中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的帝王将相。所以我们说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书中还可以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所以我们要说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北京又是一幅美丽的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人流车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所以我们要大声说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2、此刻,你想对北京说什么?

3、让我们和着音乐,读一读课文吧!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北京,一起感受了北京的美丽和北京的变化,我们知道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文围绕这句话写了北京的天安门、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风景优美的公园和高楼大厦。北京已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成了我们心中最向往的城市。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下课后,完成以下作业:

1、收集关于北京的图片或照片。

家校教案 文档 第6篇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白掌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3、明白在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中,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学习相关的知识

4、了解“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识到缺乏自理能力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

家长同志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各位家长,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如果故事中的孩子是您的孩子,他将来走上社会,他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又何谈和别人竞争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问题。

二、公布关于孩子“自理能力”调查的有关结果,初步了解什么是孩子的“自理能力”。

1、师:前几天,我们对孩子自理能力做了调查。其结果是触目惊心的。下面我就将调查的结果和各位做一个反溃 自己整理书包的孩子: 自己独立吃饭的孩子:

早上自己起床、叠被并自己穿衣服的孩子:

在家帮助家长劳动的孩子:(如擦桌子、洗碗、扫地等)

2、各位家长,“自理”培养是孩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第一步,没有“自理”,一切就无从谈起。现在咱们一起交流一下,大家谈一谈自己对孩子“自理”方面的认识。

3、家长谈自己对孩子“自理”的认识。

二、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只鸟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它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它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鸟一样难以适应。“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起床的能力,吃饭着衣的能力,洗衣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记录一些好的意见)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⑴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如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励中培养。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⑷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总结

二等分教案文档 第7篇

范赛华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初步理解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培养幼儿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心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事先请幼儿带好各种零食。

3、小熊、狐狸图片。活动过程:

1、初步接触二等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只笨狗熊》。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他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

有一天,哥儿俩在路边拣到一块干面包,准备分来吃。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小狗熊怎么吃呢? 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他俩正不知咋办呢,狐狸来了,她看见干面包,眼珠骨碌碌一转,说:“噢,你们是怕分得不公平吧,让我来帮你们分。”哥儿俩说:“好,好,咱们让狐狸来分吧。” 狐狸接过干面包,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是她没有这样做,一下子把干面包分成两片,哥儿俩一看,连忙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

狐狸说:“你们别着急,瞧,这一块大一点吧,我咬它一口。”狐狸张开大嘴巴啊呜咬了一口,哥儿俩一看,又叫起来了:“不行,不行,这块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变成小的了。”

狐狸就这样这块咬一口,那块咬一口,干面包只剩下小手指头那么一点儿了。她把一丁点大的干面包分给大黑和小黑,说:“现在两块干面包都一样大小了,吃吧,吃吧,吃得饱饱的。”

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教师提问:小朋友,假如请你来为两只狗熊分面包,你能把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吗?请你从小篮里找出一张圆形的纸片来当面包,试着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大部分幼儿完成后,师:“我发现好多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个别幼儿演示)问:“你怎么知道这两份一样大呢?(请有代表性的幼儿可以请一名分错的)

师重复验证:你们分得真棒。我这里也有一个圆,象刚才小朋友说的那样我把圆折起来就得到了一条中心线,沿着中心线剪开就有了两条边,我们把这两条边重叠起来,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半圆的边线是不是重叠在一起了?这样我们就把圆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

2、用不同的方法等分几种图形。

师:“我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图形,你们能不能也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呢?请小朋友是这分一分吧!(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小组交流:

师:已经分完的小朋友可以跟你周围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2)集体交流:

师: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分得真好,谁愿意把自己的分法告诉大家?

师:你的心形师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这两份是一样大的呢?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师用教具边操作便重复验证:

“告诉小朋友一个简单的方法,我们先可以用目测的方法观察一下这两边是不是一样大,然后„„

心形:从中间对折就得到了一条中心线,沿着中心线剪开就把心形分成了两份,我们让它们边对边重叠起来比较一下,看看它们是否一样大,如果是就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了。

树形和心形的分法是一样的。

正方形:对角,对边分别是四种分法,还有一种是不对角也不对边的分法,只要经过正方形的中心就可以把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如果幼儿未想出这种方法,师可以提示幼儿: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分法呢,我把正方形对角折,再对角折,这里就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正方形的中心点(用笔涂黑标出),我经过这个中心点把正方形不对角也不对边的折过去,小朋友看看这两份一样大吗?我们来比比。用剪刀沿着折线把它剪开,再把两部分重叠起来,小朋友们看,这两份一样大吗?所以正方形有无数种分法。

长方形:可以对角折把长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也可以对边折把长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还有一种不对角也不对边的分法,和正方形一样。所以长方形也有无数种分法。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都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这就是二等分。我们把圆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这就是对圆进行了二等分。

(3)引导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把四种形状进行了二等分,(出示教具)请小朋友看这个已经分出来的一份和这个圆比,哪个大?分出来的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一半)

4、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操作:把零食进行等分。

教案rd 文档 第8篇

教学目的:

1、了解十二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四个字。了解二个笔划“しㄥ”和一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妙与名贵,培育酷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暗地里冉冉升起,由红艳艳逐步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了解“”旁。

二、初读课文

1、小组自由学习课文。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评断。

3、同桌读。(能读准安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耀的每个角落。如今咱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换:哪一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爬山看日出。(用生字铺成的山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甚么,还有甚么不明白的。

联系实际理解“阳光像金子”,给门生增添感性认识。

理解“洒遍”1词。

B、指点诵读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A、老师范读。

B、小组自读后,选择在家喜好的段落进行学习、商讨、交换。

C、汇报、展现、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由于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由于有了阳光,更高了。

●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 小组派代表诵读,其他组可以竞争诵读,评断。

● 指点诵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 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 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锦绣。

并思索:你觉得它(小河)还像甚么?

● 汇报,评断,指点诵读。

凌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 指小组读,说说为何喜好这句话。(侧重理解“跳进”1词)

● 察看插图中小女孩的神气,感受阳光的美妙。

● 指点诵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人人的。

● 齐读句子。

● 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重点理解“捉不住,人人的”

● 指点诵读。

3、学习末了1自然段。

A、门生诵读、评断。

B、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换、评断。

五、情感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注重有情感。(配乐)

2、评比诵读妙手。

3、背诵全文。

A、出示课文插图,老师指插图,指点背诵。

B、想像画面,同桌互背,指正。集体背诵。

六、指点写字

1、出示“我会写”。门生察看后,自由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其他同学补充。老师范写,生写。

2、展现门生功课,点评。

七、读读说说

1、开火车读带有“日”字旁的字。

2、老师随便指一个字,门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八、拓展

1、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何?

阳光可以帮人类做些什么事?要是地球没有阳光,那会怎么样?

《设置文档格式》教案 第9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复述设置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简单运用。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审美意识增强,感受信息技术的美观,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的基本方法。

难点:设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的基本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两幅作品的文字是一样的,但是字体、字号、颜色不同,引导学生回答,喜欢哪幅作品并且回答原因。学生思考后会回答第二幅作品更加美观,因为第一幅作品更多的是对文字的罗列,而且字体太小,文字颜色单调,而第二幅作品标题醒目,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不同部分,颜色鲜艳,条理清晰,更加凸显了主题。教师引起学生求知欲,进一步提问“大家想不想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顺势进入本节课――设置文档格式。

(二)新课讲授

1、设置文字字体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回顾打开文档的方式,顺势打开上节课的“中秋节、wps”。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复制的方法思考,想要改变文字字体第一步应该先干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先选中文字。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老师是怎么改变文字字体的。经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回答出,“单击“开始”选项卡,在“字体”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黑体”“,引导学生自己操作,改变标题“中秋节”的字体。

2、设置文字字号

在设置文字字体后,教师提出下一个任务,学生自己动手试着找一找改变文字字号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得出设置文字字号的方法,教师找同学回答,学生能够回答出,“在“字号”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一号””,明确设置文字字体的步骤后,学生动手开始操作改变标题“中秋节”的字号,在学生完成之后,对做得又快又准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去探究其他字号的大小。

3、设置文字颜色

当学生设置完成文字的字号后,教师提出下一个任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后小组讨论得出设置文字颜色的方法,学生经过讨论能够得出,“在“字体颜色”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红色””,教师进行肯定,学生动手操作改变标题“中秋节”的颜色。

(三)巩固提高

当学生掌握了设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的基本方法后,进行正文部分的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并进行信息技术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同学完成得最美观。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学生总结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好朋友看。

美化文档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文字的编辑的方法; 2、掌握对段落格式的设置的方法;

3、了解文件的背景以及字体效果的设置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字体的设置; 2、段落的设置。

教学方法:演练结合任务驱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地点:河海大厦 课程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老师先简单地通过屏幕回顾总结,然后给学生5分钟的练习时间。

二、新课讲授

对一般的文字文档而言,虽然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文字内容来体现的,但是一个规范的版面可使各部分内容更加分明、更加突出。一个漂亮的版面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稳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一)修饰文字

1、设置字体

在默认状态下,文字的字体是“宋体”。Windows和Word提供了几种常用的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仿宋等。Windows平台下的字体很多,可另行安装。

实践: 将小标题“孔子简介”和“孔府、孔庙、孔林概况”字体设为“楷体”,正文字体设为“仿宋”。

2、设置字号

只设置字体,各部分内容区分的还不是很明显。为此,可再设置字号。设置字号就是设置字的大小。Word默认字号为“五号”字。

探索:

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它提供了多种文字修饰功能。试一试对话框汇中的各项选择。

(二)段落设置

1、段落首行缩进

注意:段首一般空2个字符。

2、段落对齐 探索1:

(1)选定多个段落,执行首行缩进,观察执行结果并得出结论。(2)将鼠标分别放在水平标尺上的几个滑标处,观察它们的名称;试着拖动它们,观察执行结果;在“段落”对话框中找到相应的选项。

探索2:

分别执行“段落”对话框中“对齐方式”内的各选项和分别单击文字对齐方式中的各按钮,对比其功能的异同。

3、调整行距

4、段间距离 探索:

单击“格式”菜单,研究背景设置、边框和底纹设置、分栏设置等对美化文档的作用。

小巷深处教案文档 第11篇

教材分析:

《小巷深处》这篇课文是新教材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爱在人间”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回忆性抒情散文。文章以“我”对养母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入手,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了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此文内容贴近学生心理,语言浅显明了,情感内涵丰富,其中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变化真实感人,催人泪下,有力地表现了“爱”的主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通过多种阅读方法感受母爱,理解并懂得珍爱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章的品味朗读,感受亲情,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懂得珍爱亲情。

教学过程:

一、关于题目“小巷深处”

“小巷深处”贯穿全文,是母亲花尽所有积蓄,苦心经营的母女俩相依为命的家,小巷深处有家、有母亲,有爱,是 “我”的感情寄托,那里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母爱,小巷越是深,就越表明母爱的深,以它为题含蓄,有深意。

二、这篇散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 主要人物是“我”的养母。

 讲述一个双目失明的妇女用她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这个弃婴,并含辛茹苦地养大了“我”,而“我”却对贫困的家庭产生了厌恶,躲避母亲,最后“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回到母亲身边。

三、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以“我”对家、对母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四、文章层次  第一部分:(开头——第9段“以为自己是一个大功臣”)写我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而骄傲。 第二部分:(第10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第15段“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写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之情,离家到县城读书。 第三部分:(第16段“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结尾)写我被母爱感动而悔悟、流泪。

五、解读母亲形象

养母双目失明,她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

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她瘦瘪却温暖的怀里”。)

2、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第二天,巷里的人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

3、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母亲当初是极泼辣的……有人说:“为了这个丫头,英姨改好了!”)

4、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是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缝制出二十多条棉被,租给赶集的或帮工的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于是,整整一个冬天,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文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 能干、吃苦耐劳、坚强执著、高尚无私、默默奉献。

六、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小巷深处那深深的母爱,相信同学们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母亲那温暖人心的爱吧。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母亲对你的爱。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的,正如《游子吟》中所写的那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像阳光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请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吧!并且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感恩。

教学反思:

1、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可以建议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要求他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大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等方法,并配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是从“母爱”的主题导入课文,再请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帮助大家理清文章内容,更好地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同时也是对学生预习工作的检查。接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起到把握重点和难点的效果。然后通过对文章重点段落的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来感受亲情,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懂得珍爱亲情。

上一篇:人生要读的书下一篇:在全街道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