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划

2024-06-28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划(精选6篇)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划 第1篇

新章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全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会议”精神,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兹制定学校教育教学三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目标:积极实践和推进新的课程和教材教学改革,完善学校课程框架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关注差异,分层导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一)、为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探索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我校的教研和教学质量,加强教研组建设,特制定我校质量监控体系如下:

1、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由教务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A、随时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等教学常规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与教研组长沟通,随时推广或督促改进。

B、定时监控——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及时推广或改进。

3、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A、听评课制度——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及教师相结合的听评课制。B、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C、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4、教学质量的评价:

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过程性评价依据随时监控的信息由教研组长和教务处进行评价,学期结束依据学校考评由教研组长和教务处给出终结评价。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及教学效果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做好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建立四级跟踪表或曲线图。

5、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1)一级监控——教务处

A、教务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B、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C、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D、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外出听课学习。)

E、每两月或一学期召开一次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F、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批改情况。

(2)二级监控——教研组,A、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

B、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控执行。

C、加强教研组的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2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D、由教研组长牵头,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汇总本年级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学习本学科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E、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

F、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教师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

(3)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A、教师是具体执行、操作者,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B、加强质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

C、积极参加市县、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D、上课后要有随笔,及时记录课后反思和想法。

(二)、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度,特建立我校教学资源库。

1、资源库的内容:

A、同步教学(包括电子教案、相应课件、课堂实录)、B、试题宝典

C、教学研究(包括教师论文、评课、教研组建设)

D、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跟踪表或曲线图。

2、建立、充实资源库的方法:

A、建立、充实资源库与教研组的考评挂钩,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别负责本学科、本年级的资源库建设。

B、开学初,由各学科、各年级的备课组长统一到资源库管理人员处领取本学期的材料,在本学期使用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

(三)、聚焦课堂教学,在课改中积极实践,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策略;探索中小学衔接的操作体系;构建符合学校特点、体现德育渗透、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方法。

以课改为抓手,以教科研为引领,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某一课型的研究为突破口,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结合文本教材,有意识地注意渗透德育目标,期末写出切实可行的结题报告或校本教材。三年形成一整套适合我校校情的、针对每一课型的教学策略。加强学校特色的教学,教研组集体参与,共同打造。2016、1-2016、6 初步形成校本课程 2016、9-2017、6 充实完善上述校本课程 2017、9-2018、6 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科研工作目标:

营造专家指导、自主研究、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的科研氛围。建立和完善立足校本的学校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科研骨干队伍。以教育科研的过程、成果和经验,有效推动学校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工作措施:

(一)、构建校本教研的制度体系

校本教研要长期健康的开展下去,既要依靠思想认识的发动,也要靠必要的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保障。

首先要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体系,必须体现以“教师为本”,在聚焦课堂中努力为教师的研究指明方向,创设空间和搭建平台。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构建,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如果学校管理还是以前那一套,那么,教育发展和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二)、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学校领导的教研常规。要明确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整合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

2、建立教研组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处和教科室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教务主任和教科室主任是主要责任人。要科学地设置教研组,建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既按学科设置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又要交叉设置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教研组,以及跨校教研协作组,以加强学校、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或整合。

3、加强教师教学研究。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加强教师教学研究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应包括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辅导、学生评价与考试、教学质量分析等。

(1)理论学习。研究认为,教师对学习的态度及效果有四个层次:(a)迫于任务(完成学校规定的读书或其它学习任务);(b)为了生存(各类学历进修、考核);

(c)一种生活(读书、思索、探究成为一种习惯);(d)视为享受(我学习因为我快乐)

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就是要构建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氛围,使教师能从第(a)、(b)种状态中走出,尽快步入第(c)、(d)种状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

(2)教学反思。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所以,我们要经常反思,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要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理性认识又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比如课例研究、叙写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也为下一步确立校本课题做准备。(3)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我们必须同步建立一种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其研究能力。

4、建立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常规。为了使教师互助得到落实,学校要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主要应有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教师帮带、听课评课。

(1)集体教研。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校内跨学科备课、同学科跨学校备课;再集中时间说课、交流;备课组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课堂教学,再由教师自主上课,形成学习共同体。(3)教师帮带制度。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4)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按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塑造师德高尚,关爱学生,敬业奉献,自主发展,善于沟通和合作的教师群体形象;通过理论研究、系统培训以及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实践,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既而形成一支“双又型”(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1、近期目标

争取到2016年,实现四个10%以上:(1)有15%以上的教师成为县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使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有10%以上在学校的中层岗位锻炼,并从中选拔优秀者充实学校干部队伍。

2、远期目标

形成一支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出一定比例的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品牌教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

主要工作措施: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敬业是教师的天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推动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的提高。

坚持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全校教职工学习制度,采取“学习、讨论、活动”三步走的方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总结,从时政、法制、道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言行,提高教师依法治教的水平,使教师切实感受 “教育无小事,事事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是典范”。通过师德优秀评选、宣传栏弘扬先进等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人心,努力在校内营造讲奉献、重合作、乐创新的和谐氛围。

鼓励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提问题、讲看法、出设想。丰富和完善教职工参政议事的渠道,引导教职工热爱学校,与学校同甘苦、共命运。

加强我校教师自培基地建设,多渠道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依靠学校自身力量,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着力建设校本培训课程,努力发掘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色校本培训体系。普及性培训:

一是对全体教师开展暑期和寒假的集中培训,二是不定期的组织科研、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讲座和培训,三是教师学期中参加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活动,使教师具有三类课程的教学能力,并且在计算机运用和教科研能力等方面有突破。带教性培训:

合格性带教:对教龄1-2年的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带教及班主任带教,重点是班级管理常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通过以老带新、结对互学使职初期教师快入门、早合格。

成长性带教:学校经过综合考虑,安排教龄10年以下的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校内、校外拜师,促使青年教师早日脱颖而出。发展性培训:

①“引路子”。确定专人对骨干教师或选定的培养对象进行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指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选送优秀的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并积极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②“压担子”。骨干教师的成长主要靠“实”,对他们适时安排与其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教研科研任务,通过项目引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

③“架梯子”。对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积极给予扶植,努力为他们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根据他们自身发展的情况,尽可能提供学习观摩和高层次培训进修机会。

④“搭台子”。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水平和成果的“舞台”。

以“教师发展为本”,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成果评审机制,健全教育教学奖励评价制度。通过评审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实行好“两个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项目奖励与常规激励相结合。

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完善在一线优秀班主任、优秀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管理干部的机制。开展民主推荐学校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双强型”(即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到学校的管理岗位,使学校管理队伍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和学位进修,制订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管理条例,在经费上予以支持。

(2)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试行评聘分离。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教师任用新机制,形成“上岗靠竞争,聘任靠实绩,考核看实效,奖励看贡献”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分阶段实施要求:

围绕学校总体办学目标,根据上述实施系统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和推进: 1、2016.1——2016.6 调整与规范年

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申报新的项目,开展各项工作的试点。确立学校的龙头课题,并以此整合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等各项工作。

完善和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着手学校文化建设,为形成新的学校文化建设奠定基础。探索构建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在保证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形成校本课程雏形。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机制。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切实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2016.9——2017.6 质量与管理年

全面实施“实施系统”、“保障系统”。在实施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调整规划中的不适当的部分,使学校发展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顺利达到学校发展的目标。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全面评价教育质量,总结经验,交流开放,扩大辐射面与影响。

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机制。

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落实到位。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中期评估。对合作项目的中期小结和调整。3、2017.9——2018.6 发展与创新年 学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学校文化初露端倪,学校特点形成。形成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学校总课题结题,对各项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和运用。

总结各项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思考新的工作目标和规划。

六、机制保障

目标: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严格依法治校。措施:

发挥领导作用,把握办学方向 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诚信办学 推行全面、全员、全程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筑高管理平台,提高管理品质 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文明单位 坚持校务公开,扩大民主管理 坚持党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划 第2篇

(2014-2018)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根据《水城县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指导意见》,落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为将此项工程落与实处,特此制定新街乡炭山小学学校《实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6年规划如下:

一、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炭山小学自2009年起,教育教学质量逐年递增趋势明显,从2009秋学校均分22.5分上升到如今的54.9分,从当时的全乡村小学排名第四位到如今的第二位,无不证明了炭山小学全体教师的努力工作。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教师责任意识、教师学识水平、学校硬件软件条件限制等等因素相互作用,炭山小学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与乡中心校及农村优秀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从每年乡中心校梳理的全乡小学期末成绩统计表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今年,炭山小学一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5.2分,及格率为48%,优分率为25%,数学平均分为61.2分,及格率为78%,优分率为65.1%,语数双科及格率为50.3%,全科合格率为79.1 %;二年级语文平均分为54.1分,及格率为56.4%,优分率为45.3%,数学平均分为61.3分,及格率为78.1 %,优分率为35.5%,语数双科及格率为55%,全科合格率为56%;三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8.1分,及格率为35%,优分率为2%,数学平均分为63.8分,及格率为41.3%,优分率为12%,语数双科及格率为41%,全科合格率为75.6%;四年级语文平均分为59.9分,及格率为51%,优分率为36%,数学平均分为68.4分,及格率为63.2%,优分率为35%,语数双科及格率为54.3%,全科合格率为60%;五年级语文平均分为73.5分,及格率为88.6%,优分率为36%,数学平均分为64.1分,及格率为

7(1)规范管理:本年建立初步建立学校现代化学校制度框架,试行实施各种管理机制;(2)德育目标:建立规范的德育各项考评制度,研讨并初步形成教师、班级、学生评价体系,重点规范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管理,初步创建陶艺艺术特色;(3)教学目标:试点班级尝试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修订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体系,完善学校特色体系;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学生感受到多角度的正面评价的带来的改变,树立自信心。(4)队伍建设: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师德建设水平,科学管理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全体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集中力量培养1——2名骨干教师,打造校内名师,向外推出骨干名师。(5)办学条件改善:两年内普及教师办公电脑,安装学生微机室电脑,实施班班通工程,多媒体教室配备电子白板,装备陶艺工作室,优化教学手段。

(二)第二阶段(2015.04——2017.03)

1.各部门整改既定方案,查漏补缺,逐步完善学校实施方案,做到且思且行,纠错完善再调整。

2.各项工作具体目标

(1)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补充学校现代化学校制度框架内容,整改各种管理机制。

(2)德育目标:继续实施规范的德育各项考评管理,在行动中完善并实施教师、班级、学生评价体系,在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教育,进一步打造创建陶艺艺术特色项目。

(3)教学目标:在全校试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对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课堂的指导工作;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

(4)队伍建设: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师德建设水平,科学管理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全体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集

9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1.强化德育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修正各项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改革学生德育评价内容与方式,侧重对学生教育与引导,从多角度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品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开展主题教育。利用学科教学和重要节日,每开展常规性的以我校特色“中华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主题班队会评比、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等等进行一系列思想道德教育。

(3)规范养成教育。从细节入手,着力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文明礼仪、衣着打扮、安全教育、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养成,抓实学生行为规范。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学期开展星级少年评比,星级班级体评比,树立班级、学生优秀典型;开设礼仪课,通过例如“文明礼仪在心中”知识竞赛,“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进行养成教育规范。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按要求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定期开展专项心理健康小讲座,做好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注重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科教学、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和异地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依托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组织建立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小巧手”陶艺兴趣小组,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志趣和综合素养。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编韵律操,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为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个性彰显搭建广阔的舞台。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制度与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作业的方式,提倡全批全改,做好作业调查和抽查工作;注意因材施教,分层辅导;认真分析学生错题原因,及时反馈给学生,强化错题校正。

3.研发经典诵读校本课题、创建陶艺特色项目、拓宽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继续深入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本学期拓展创编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古诗文文化的兴趣与爱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计划将陶艺创作列为我校的特色项目之一,将传统教育领域进一步拓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任课教师,精心备课,按时授课,保障课节。

(2)依托有效教研和问题研讨月活动,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列入研讨范围,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由校本课程教师与班主任教师共同进行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为校本课程的正常实施创造理论条件。

4.立足学校实际

开展教育教学实验研究活动。切实进行学校主导课题《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师生关系的研究》,倡导教师结合导学案教学、小班化教学模式、职业幸福感等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定期进行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有效指导教研。

(二)注重师德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关注教师生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1.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1)营造学习氛围。开展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引导领导干部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激励领导干部不断总结创新、超越自我,树立更高目标,建立共同愿景,营造健康向上、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使学校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2)整合培训资源。以集中培训、菜单式选学、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培训,构建信息化网络学习的平台,不断拓宽学习渠道。

3位练功活动,开展读书活动,以活动促提高,锤炼教师能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执教能力。

3.关注教师生活。为教师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文体、娱乐活动,帮助教师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教师中开展以“全员健身,健康幸福”为主题的体育锻炼活动,号召教师坚持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组织开展教师踢毽子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以及做健身操等,使每名教师都能以健康的体魄,高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定期走入教师家庭,了解教师的困难及需求,切实为教师解决思想、工作、情感及生活中的困惑和困难。建立困难教师档案,关心年老体弱教师、离退休教师以及生活困难教师的生活。

4.关注教师心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针对教师共同的心理需求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计划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学者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引导教师拥有积极的职业态度,正确面对工作、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压力和挫折,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进而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工作乐趣感、身心轻松感和时代责任感。

(三)外树教育形象、诚征社会家长建议、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长满意度

1.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社会一封信等等活动,充分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学校的改革与变化的正面宣传,让社会、家长了解教育,了解“幸福教育工程”

2.开展“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家访活动,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建设等多个类别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与镇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沟通和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把当前学校存在的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找准、找透,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划 第3篇

在现代居住社区的规划中, 除了对于社区居住建筑、道路的合理设计外, 户外健身空间的规划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业主的重视。居住户外健身空间区别于大型的体育场馆和公共休闲场所, 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无法取代的优势, 如日光、通风及视觉观赏等, 整体舒适感较好。据调查, 有83%的居民会选择在社区内的户外健身空间进行日常休闲活动和体育锻炼, 户外健身空间成为除日常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主要活动场所。因此, 居住户外健身空间是进行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对于个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1 社区户外健身空间的含义及功能

社区户外健身空间指的是在城市社区范围内, 除去建筑物用地、道路用地、路旁绿化用地之外, 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 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 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交往行为需求、增进社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方便就近展开群众健身活动的休闲广场和公共健身场地。

户外生活是居民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户外健身空间是居民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空间, 是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产生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物质环境载体, 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乃至社区的和谐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居民需要, 居住户外健身空间作为生活载体所具备的功能如下: (1) 为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提供服务。 (2) 创造舒适亲切和安全的休息环境。 (3) 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4) 促进邻里交往, 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5) 为儿童创造安全有益的活动场地, 为社区家庭提供亲情互动的平台。

2 提升社区居住户外健身空间规划质量的整体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社区居住户外健身空间的规划不能孤立地、

片面地对此区域进行处理, 而应注意与城市整体环境和社区特点相结合, 体现整体性原则。

2.2 安全性原则社区居住户外健身空间的规划必须首先保障

安全性, 从器械的选用、场地地面的处理、与社区内车行道路的分隔、无障碍设计等方面考虑周到, 并在场地周围配建社区医务室, 保障居民健身活动的人身安全。

2.3 居民共享原则社区居住户外健身空间服务对象为全社区

居民, 规划中不能只考虑周边居民的方便, 而应当从路线、入口、配套设施等方面辐射全社区, 实现居民共享健身空间。

2.4 因地制宜的原则社区居住户外健身空间在规划中要注意

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综合考虑社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社区规划主题、传统文化、居民特点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每个社区都是独特的, 都有其与其它社区不同的个性, 在设计中必须关注社区的特殊属性, 创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户外健身空间形式。

2.5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社区居住户外健身空间不是一成

不变的, 而是随着社会进步、居民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像有机体一样, 存在生命的周期。因此, 对于户外健身空间的规划内容也需要及时调整, 以满足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提升唐山市社区居住户外空间规划质量的具体建议

3.1 依靠唐山市政府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 确立指标体系与补偿机制。

市政府建立明确的健身设施配置标准, 同时根据各社区发展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 注意指标使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不能搞一刀切和重复建设。

3.2 在社区规划过程中紧抓社区健身空间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

现, 提高规划师对于社区户外健身空间对于社区居民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将这部分工作下放到规划设计院, 严把社区户外健身空间的规划设计质量关, 使其趋向科学性和人性化。

3.3 社区居住户外健身空间的多样化、多功能发展。

“少费多用空间”是现今空间发展的趋势, 此类多功能空间并不需要开拓更大的场地, 而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小范围改建、增建即可达到一个空间多个用途的效果。在规划中户外健身空间可以与景观相结合, 形成社区主题景区, 也可以作为多功能空间供居民集会、政策宣传、会展、露天影院等活动使用。

3.4 建立良好的社区健身组织管理服务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的范围和力度, 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健身的意识。

在社区户外健身空间中设立专兼职结合的健身服务人员, 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健身器械使用方法培训等活动, 布设健身知识宣传栏, 宣传健康知识、养生方法、健身注意事项、最新健身活动通知等内容, 定期更换, 服务人员培训后上岗, 落实责任制。

3.5 民办官助, 多渠道筹措资金, 推动社区健身活动的开展。

针对企业赞助可采用冠名参赛、有偿表演等方式, 还可结合全市各社区健身服务部门, 巡回开展健康体质测定和开设运动处方等多种方式弥补社区健身设施缺乏资金的问题, 自营自治, 多渠道融资。

3.6 地域文化特征的演绎, 挖掘并推广具有唐山特色的社区健

身项目, 如“俏夕阳”舞蹈队源于唐山某社区老年舞蹈队, 将皮影戏与集体舞巧妙融合, 为社区特色健身活动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陶瓷、皮影、泥塑、评剧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资源异常丰富, 均可形成健身活动体系。

3.7 注重对社区自然环境、规划主题、居民特点等独特性的考察

和利用, 关注居民的真实需求, 围绕社区形象的树立, 进行社区户外健身空间的规划设计。

3.8 利用体育场馆和社区周边学校的资源, 形成休闲体育和学校体育互为补充, 相互渗透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学校的体育生、体育教师和医学院校的师生可参与社区健身, 担任社区健身指导员, 进行有偿服务;社区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也可参与学校的体育教学环节, 改变体育课程单纯强调竞技技术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和单一感。同时为不影响学生正常使用和日常作息, 可采用定期开放、限时开放等方法, 将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区公众开放, 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户外健身空间在社区生活中对于居民的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分析, 提出了提升唐山城市社区户外健身空间规划质量的整体原则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提升,唐山,社区户外健身空间,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乔君.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规划的构想[J].体育科学, 2004, (2) .

[2]马英.社区体育设施发展建设探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2, (2) :84-85.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划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指导

一、职业中专院校引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职业中专院校学习期间,所接受的教育是较为全面的,然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学生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下就是笔者对职业中专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的思考。

1.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升职业中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在如今的社会,大部分大学生均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而职业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更是对此。职业中专院校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只是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却没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故而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能很好地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与规划,从而进行自我提高的活动,这对于提升人才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有着重要作用

大部分职业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能力、思想水平等方面认识自己,从而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从根本上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3.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认识自我的能力,使学生依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故而,只有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强化职业中专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1.深入新生素质教育课程,展开职业生涯启蒙教育

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而言,职业中专院校可以建立贯穿新生的教育体系,促使学生在学期伊始就能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认识。对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可加入全面的专业介绍、名师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了解。

2.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构建职业规划实践平台

职业中专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理论、实践相辅相成。尤其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中,除了要进行理论教育之外,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构建学生职业规划的实践平台。这主要取决于学生在职业规划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对自己的专业、所从事的行业进行了解,同时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3.以高层次、国际化视野为导向,诱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近些年来,职业中专院校一般均是结合学科背景与行业现状为教学方向,通过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主要导向,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继而有效地提升就业质量。

4.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促使学生良好就业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培训面试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尤其是在教师方面,应特别注意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以便及时反馈学生的就业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

通过以上对职业中专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学的一些见解,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指导学生充分了解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从而提升就业质量。学生在校不但需要奠定扎实的知识与专业能力基础,还需要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

参考文献:

[1]秦琴.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2(4).

[2]朴哲.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历史及其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项亚光.当前美国初中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划 第5篇

尤镇中心小学 尤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三年规划与整改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学校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根据新和县教育局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尤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二、工作思路

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增强两个意识,严格六个管理,实现四个提升。

围绕一个中心,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六个管理:即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加强设备资金管理、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毕业班成绩、提升学校形象。

三、组织领导

组长:阿卜杜外力.阿木提(校长)教育教学第一负责人 成员:买买提.司马义(常务副校长)组织教育教学

买热木沙.阿木提(教研室主任)安排教育教学工作

麦尔哈巴.吐拉甫(教务主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哈里旦木.艾依提(政教主任)负责学生全面发展 古丽努尔.衣明(少先队辅导员)负责学生全面发展

祖力皮艳木.艾米都力(教研员)负责小课题研究

四、主要目标

1、构建全员德育体系,发挥校内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德育生活化、主题化,课程化;

2、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构建 “参与探究、合作创新、发展个性、师生互动”的充满浓郁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打造一支既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又能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勇于创新;既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的教师队伍。

五、实施步骤

1、成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开展,拟定“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指导、督查开展活动。

2、召开“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重大意义,动员全校教师积极投身到活动之中。

3、各学科结合实际,研究拟定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活动方案。组织实施阶段:

(一)、分析不足,找准原因

全体老师要认真依照《新和县教育局“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客观地分析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管理形式、教学质量的现状,摸清问题、分析不足、找准原因,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二)、完善制度

学校要根据方案要求,建立完善教师学期学年考核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①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切实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②积极开展师德楷模先进评选活动,树立典型,以一线教师的先进事迹和良好师德品质感染、熏陶、引导广大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校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确立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的思想。分层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提高培训,举办创新工作论坛等,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在思想上要保持高度的组织观念。加大选拔干部力度,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考察年轻干部。

改进用人方法,真正将素质好、业务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同志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

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建立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工作踏实、勤政廉洁的校领导集体。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以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创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有计划地开展优质课、教学新秀等评选活动,让广大教师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脱颖而出,逐步打造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的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多种培训培养方式,扩大教师视野,汲取发达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学经验。

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建设,创新校本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加强“名师”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中心校各项相关制度。

通过“师徒结对、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等形式引领和带动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5、抓好校本教研培训活动。①、深化教师继续教育。

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校本培训为主阵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创新意识,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确定重点培养目标。

②、推进“教师成长六个一工程”。

交一篇典型教学案例。案例要符合课改精神,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有个人鲜明的特色。

上一节展示课。各教研组要组织好公开课的听课环节,加强听课考勤,提倡全员参与,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达到全勤听课评课的要求,各科老师必须按照要求和安排,自觉主动地参加听课活动,做好听课记录。课后要组织集体评议活动,要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

出一份完整的试卷。命题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学科教学改革,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应围绕各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要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回顾和反思,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客观分析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改进的办法。

当一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要抓好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主要实行校长负责制,由各组长负责实施,按照“五定四有”(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案、定中心发言人;有较好的教案、有生动的讲解、有热烈的讨论、有概括性的总结)的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智慧,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好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订阅一份所教学科的专业刊物。把握教育发展脉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品位。

6、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围绕教学抓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突出做好五件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质量;二是积极倡导抓好学生课前预习;三是加强专项教学研究;四是强化重点学科教学;五是加强教学质量反馈。

7、完善各类激励机制。

根据学校实际,细化考核细则,明确奖惩措施,推开分配档次,逐步实现优质优酬,不断提升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工作进取心。

8、抓好课题研究与管理。

加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题研究,以解决教学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为研究方向,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服务性。制定科研规划、管理办法及奖励办法,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做到每一个课题有研究情况报告,有研究计划,有阶段性小结,有研究成果。

总结阶段

1、全面总结。对“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开展情况、经验和体会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

2、总结表彰。召开全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经验交流和总结表彰会,组织管理效益显著、质量提升突出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对在“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3、奖惩办法。依据“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考核制度,对全校教师进行考核。

措施保障

(一)以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健康体质。

借助校运会、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形式开展阳光体育节活动,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快乐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节创办主旨。

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树立体育运动意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全面实施《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的的体育锻炼。

2、全面启动“书香校园”创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开设师生共读课,积极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努力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积极倡导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的书香理念,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

开展古诗考级、读书小神童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设以书法教学为主的校本课程,让校园散发幽幽墨香。

明确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课外读书活动机制。

3、深入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加强德育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好升旗仪式,重大节日主题活动等德育阵地,营造健康生动、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搭建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

积极开展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特别是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努力创设一个“我成长、我快乐”的成长环境。

继续积极开展传统美德传承与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实践探索活动,进一步推进“让学生在道德细节的体验中成长”这一德育模式的尝试与研究。

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抓手,以创建走廊文化、班级文化为依托,以少先队活动、心理辅导平台、“阳光少年”——健康成长俱乐部、校园广播站、德育成长导师制、班队课等为主要活动形式,着力构建和谐、人文、书香的育人环境。

继续推进学生成长导师教育活动,建立一支敢于创新的德育队伍,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的阵地作用,努力拓宽校内德育渠道,尽快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德育机制。

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责任制,通过开设讲座、演讲比赛、技能演练、消防演习等活动载体,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积极打造平安校园。

4、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开展“科学在心中,创新在手中”的“创新科技节”,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志趣。

继续保证时间开设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建好综合实践基地,明确职责和任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积极开展“三小”(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比赛活动。发展校外教育,利用文化部门、社会团体和向学生开放的各种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及小课题研究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5、抓好“兴趣特长”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特长。组织开展学科竞赛、特长展示、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按照教育部关于体育、艺术、“2+1”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设计达标标准,建立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各类兴趣特长活动。

(二)以教学为中心,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

1、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

2、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掌握课标。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教师不安心教学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3、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后进生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再作具体安排。

第一、建立档案。根据考试分数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后进生名单,建立档案。第二、一年级和六年级任课教师要高度负责,不能从一年级起,就出现学困生。不能使学困生在毕业时还没有脱困。中间年级教师要避免产生新的学困生。如果学困生档案中有新名单出现,该任课教师要承担责任,并在教师工作量化评分中扣分。

第三、分层转化。转化后进生共分四个层次:

1、学校监控:学校制定《后进生转化制度》。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还可以优先评优评先等。对学生而言,学校每学期期末在后进生中开展评选“学习进步奖活动”,凡学习进步较大的后进生均可参评,在开学或结业典礼上隆重表彰。通过建立制度,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重点监控。确立五个重点:重点年级、重点学科(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学科);重点教师、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特差的学生)。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划 第6篇

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效益”的指示精神,为了坚决贯彻严格执行苏办发(2009)2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苏教(2009)11号文件《苏州市执行“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实施方案与细则如下:

一、整体规划与方案

1.强化宣传学习力度

暑假期间接区教育局通知后,学校组织人员立即把省、市、区各级文件通知放到学校网站,要求全体教职工学习,并写出心得体会。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校支委、行政人员立即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各级文件,展开讨论和思辨,认识《意见》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学习讨论,全校教职工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全校上下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新学期开学后,在暑期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教师细读精读省市文件,结合区教育局校长会议精神,各职能部门把文件精神进一步细化,并再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使全体教师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逐步内化为自身教学行为的指导。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校报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让学生家长、社区群众正确理解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建立组织网络

成立学校贯彻落实《意见》规范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郭瑞燕;

副组长:吴勤

组员:邹才根、陈洁、夏静、沈玲芳、胡彬、王芹娟、陆春花

成立学校贯彻落实《意见》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督导小组

组长:邹才根;

副组长:沈玲芳

组员:吴庆、王芹娟、尤伟清、陈学妹、、黄彩虹、俞国方、沈晓菊、胡向锋;陈春菊、家长代表2人、社区教育委员会代表2人。

3.制订各项规划

根据《意见》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师资配备现状及以前工作的情况,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等处室将修订《宝带实验小学贯彻执行“三项规定”规划》、《宝带实验小学贯彻落实“五个严格”方案》、《宝带实验小学保证每天一小时运动方案》。

4.建立网络公示与服务平台。

2009年秋季开学前,学校网站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在校务公开栏目中公示包括国家、省和苏州市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各班级课程表,根据《三项规定》组织的各类活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每天锻炼一小时运动安排,服务与监督电话、联系人电话等,确保信息公示到位。

二、具体行动细则

1.执行“五个严格”细则

(1)坚决不向班级、各科教师下达考试成绩指标和升学率指标。不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唯一标准,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名,不公示。

(2)坚决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不早于8点,下午放学时间不晚于4:15,不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2课时,晚自习时间内不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不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目(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

(3)坚决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编制标准配齐配强各科教师,坚决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如教学实验需要调整教学进度或课时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教师因工作需要调课的需经教导处批准,方可进行。严禁各科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如有违规者,严肃处理。新学期开学时做到课表上墙、上网公布,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4)坚决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规范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考试,每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1次,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核。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统一的文化课考试。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的政策,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招生计划、招生原则、招生范围、施教区的划分,通过学校公示栏、网络校务公开等途径向教职工公示,向社会公示。

(5)坚决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继续组织教职工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不分快慢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违规进行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

2.实施“三项规定”细则

(1)丰富校园生活。围绕“阳光、融合、欢乐、健康”这一主题,根据学生个体发展、年龄差异等,结合学校的专用室场,文化环境及师资条件等精心制订活动方案,确立以校级、年级、班级为网络,学生兴趣+特长为组合,师生双向选择为机制的活动策略,提供几十项活动菜单供学生选择,确保下午3:20以后全方位地开展艺术、文化、体育、科技、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等活动,并力求在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下,使学校课外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真正做到“七个有”:即活动安排有计划,活动内容有落实,活动施行有记载,活动过程有督导,活动管理有措施,活动安全有保障,活动成效有评估。落实“三个明确”:即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明确活动的即时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明确组织课外活动是“六认真”工作之一,是活动课程的有效落实。遵循“四个原则”:即有计划、有序列、有趣味、有实效。坚持“四个结合”:即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与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相结合,学校特色活动和传统常规活动相结合,校本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固定活动与随机活动相结合。

(2)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执行“五个严格”,坚持严格依法办学,上级部门规定的教育收费政策、实行规范阳光收费,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收费的监督。处处为学生着想,坚持学生免试就近入学,不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实行均衡编班,不举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和实验班等。

(3)不搞有偿家教。弘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教师必须切实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探索和遵循教育规律,模范执行教学“六认真”,努力优化教学过程,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效率;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在职教师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严禁在职教师在工作日从事有偿家教,严禁对本校学生从事有偿家教。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时效率,圆满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教育教学任务,扎扎实实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依靠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扎实有效地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畅享快乐童年,提高综合素质。

三、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坚持每两周一次例会制度和行政干部研修制度,要求全体行政人员做到“三个学习”(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学习各项教育教学法规,不断提高自身把握教育政策、法规的能力;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自身思想素养和管理素养的不断丰厚),“四个注重”(注重师德素养的提升,爱岗敬业;注重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提高教学水平,认真上好课,坚持写美文;注重在繁杂的工作中求创新),“五种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在具体日常工作中做到“六个一”(带好一个组,上好一门课,结拜一个名师,带好一个徒弟,写好一篇教学研究文章,深入一个班级、搞好一项教学调研),不断强化提升“八种能力”(岗位认知能力,政策领悟能力,计划条理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全面协调能力,深刻洞察能力,有效的授权能力,大胆的创新能力),始终遵循五条行动准则(祛邪扶正、平易近人、理解关心、赏罚分明、自制自律),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争做思路宽、眼界宽、胸襟宽的“三宽”干部。同时行政人员要还要努力做到四个加强:加强学习、加强督查、加强计划、加强规范。

(2)提升教师素质内涵。

一是继续加大教师阅览室的读物储备,向教师赠阅图书,推荐课改读物,定期召开读书中心组交流活动,唤起广大教师的读书热情,为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提升供应平台。二是为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创造条件。努力让更多的教师走出校门,甚至走出国门,了解最前沿的课改信息,接受到最优质的培训资源。三是深入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本学期,继续以“六大工程”(解读工程、同题研讨工程、展示工程、示范工程、比武工程、主体观察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校本研训工作,同时,精心策划导师制活动,让青年教师唱主角、挑大梁,使他们在专家的点拨中,不断上出好课,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把“教”和“研”引向深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美誉度。结合区“评课选优”上课比赛活动,在校内,开展一个参赛者带动一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推动全校教师深研教材,深察学生,深入课堂,深刻反思,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还要继续搞好“一人一课”、“名师示范课”、“课题研讨课”活动,使研训同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著书立说。教师参加各类论文大赛继续采用奖励制度,不断改革教研、科研考核制度,让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科领军人物。

(3)继续推进有效教学。

依据市、区教育局倡导的“有效教学”,根据学科特点,确立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学校学科教学的主导课题,进行细化的研究和探讨,进行实化的规范和操作,使有效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是推进分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在去年开展的一系列“有效课堂”示范引领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进一步细化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和有效教研的管理规范,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加大听课力度,进一步完善“随堂听课”制度,加大课堂教学常规的督查及指导力度。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定期、不定期地深入课堂第一线,了解教师教学的真实状况,在听课的节数上继续作相关规定(详见听课安排表),以此督促行政人员有效执行。

三是重视作业设计。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订购和使用教辅用书,坚决杜绝滥练滥考,大力倡导精讲精练。学校对语、数、外三门核心学科的作业设计提出分层的要求,尽可能地满足好、中、差三类学生不同的练习需求,并加强作业设计的研究、指导和检查,努力提高教师设计有效作业的能力。

四是有效转化后进生。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精神,学校要求教师逐步达到“辅导分层”的要求,使培优与补差常态化,尤其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到耐心、细心、用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有效提高整体质量。

五是实行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制订活动方案和计划,实行长效管理,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广“减负增效”的成功做法。

(4)坚持深化德育工作

首先是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根据学校德育格局的发展,积极启动班主任职级评定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求班主任积极、主动地围绕育人的目标展开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

其次,充分发挥晨会、班队会、广播、少先队阅报栏、电视台、集体升旗仪式等阵地的教育功能与作用,特别要重视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作用,使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发挥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过滤作用,广泛开展影评、视评,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纳入学校的正向轨道。要继续通过家长座谈会、一日开放、教师家访等途径,努力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德育合力。

第三,突出主题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快乐体验”为基本途径开展各项少先队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快乐参与,健康成长。以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五五普法”为抓手,深入开展 “弘扬和培植民族精神教育月”、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我的祖国”读书活动等,着力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族传统教育等德育特色,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第四,继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为重点,发挥少先队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结合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好习惯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以点带面,在抓好典型的同时,搞好面上的工作,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融入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第五,继续发展和完善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用好《宝带絮语》等校本德育教材,校本德育的开展做到有教材、有教案、有时间、有实践、有效果。

总之,学校将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不断丰富校园生活,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劳务派遣业务介绍下一篇:唠叨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