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金融支持论文

2024-09-05

旅游业金融支持论文(精选6篇)

旅游业金融支持论文 第1篇

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为国民经济增长做了很大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国家也积极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解决了旅游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本文分析了当前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国家金融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支持措施,旨在促进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经济;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支持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在老百姓生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加大,旅游产业在服务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且旅游行业的逐步规范化,也促进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另外,由于旅游业不断壮大,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也因此做出调整,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将旅游产业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改善金融对旅游业的服务水平,进而支持旅游业快速发展。

一、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旅游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也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逐渐增多。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虽然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但是依旧存在一些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区位因素和政府因素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与区域经济有关的因素,如本地所在的区位是否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能够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另外就是看本地的区位是否能够受到一些经济发展地区的辐射和影响。政府方面是对旅游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也可以说是一只“有形的手”,与市场经济因素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政府的调控、金融支持力度等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条件,另一个是软件条件。前者指的是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人文资源等,旅游产业类别比较丰富,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条件对游客的积极性以及体验感都会产生影响。而软件条件则主要指的是旅游服务水平、经营能力等,这些都属于隐性条件,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给游客带来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一旦服务水平不高,则会让游客对一个旅游地区产生负面印象,从而影响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金融支持旅游经济发展的意义

从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趋势以及对影响旅游业发展因素进行分析来看,金融支持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就会面临较大的资金难题,而资金又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旅游业的发展是由众多企业、部门等共同努力实现的,如旅行社、酒店、旅游管理部门等,不同的企业和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同,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和改进旅游业金融服务,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资金支持,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强对旅游业金融支持,一方面是金融部门落实服务业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现。金融部门可以创新更多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抓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时期,尤其是对于一些旅游行业的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支持,可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壮大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一)改善信贷管理和服务

由于旅游业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对环境污染小,属于绿色产业,所以国家十分重视,旅游行业也产生了很多不同类别的企业。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旅游企业,而企业的发展也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信贷支持是解决旅游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难题的重要途径,改善信贷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必须要根据旅游业的财务特征,制定出与之相配套的经营规律和授信标准,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旅游项目的实际经营情况、潜在风险等,制定出合理的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从而确保旅游企业可以获得不同的信贷支持。例如,在旅游旺季可以实行短期小额贷款,将信贷风险控制到最小,适当简化贷款的审批程序,确保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都能获得及时的`信贷服务,以解决资金难题;对于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目前经营难度较大的企业,则可以按照相应规定给予信贷支持;对于已经落实了金融支持的重点景区,可以加强信贷资金配套服务。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国家大力支持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途径开展其他项目的建设,如对于可能借助旅游项目名义来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要进行严格审查。2.创新新的信贷产品和模式。针对旅游业的特点,应该制定出全新的、适合旅游企业的信贷产品和信贷模式,从国家层面来讲,可以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在合法合规以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服务和产品,如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门票收入权质押业务、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业务,进一步完善抵押贷款业务,完善各种质押抵押业务的评估体系,确保能够及时完成抵押和质押,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固定资产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3.加强对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该行业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微型企业,而且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的“宠儿”,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或者微型旅游企业,可以实行差异化信贷管理方法和考核办法,扩大基层金融机构的审批权限。所有涉农的金融机构,应该要满足农村旅游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如那些合理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等发展休闲旅游项目的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信贷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还可以加强农户电子信用档案的建设,鼓励用户通过小额信用贷款等模式投身旅游行业,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

(二)开展多元化融资

融资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金融行业不断发展,旅游业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可以支持那些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管理体系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发行上市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行上市融资,证券交易所、保险机构等都应该要对旅游企业进行指导,尤其是关于发行上市方面的指导,可以让更多企业了解如何进行上市融资,为企业筹集更多资金,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如通过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开展融资服务,进一步加强债权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还可以积极进行创新,拓宽旅游企业的债务融资渠道,建立直接债务融资担保机制,尽量减少企业的融资风险。最后,可以积极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去,政府要积极做好调控管理,根据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放宽旅游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对于传统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壁垒问题进行解决,金融机构可以逐步简化融资审批手续,为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并且还可以积极鼓励地方财政补贴或者贷款贴息的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对旅游业进行投资。

(三)开展旅游保险服务

旅游保险服务是财政金融对旅游业进行支持的一个全新的体现,由于保险行业发展迅速,将保险行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规范旅游保险市场,提高旅游业保险服务能力,也能积极促进旅游业发展。第一,要积极开发出更多新的旅游保险产品和服务,在这一方面,保险公司应该和旅游企业多交流探讨,针对探险旅游、观光旅游、商务旅游等不同的旅游方式,对于境内和境外的不同旅游地区,根据游客的不同年龄,开发出多种保险服务,如医疗救援、人身伤害、航班延误、旅程取消等,游客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为了让整个保险服务过程变得更加便捷,要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邮件等,为投保人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第二,规范旅游业保险市场,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赖消费者,如果没有消费者的支持,旅游业很难发展下去,所以,旅游保险作为旅游业的保障性业务,也必须以消费者为核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旅游保险销售过程必须尊重消费者的个人意愿、知情权,不能强制销售和捆绑销售,当消费者购买保险服务之后,应该向投保人提供保险单或者保险凭证,以便消费者进行维权。另外,当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及时的救援和保险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保险企业可以加强客户服务网络的建设,与救援机构、医疗机构等加强合作,提高理赔效率,并且能够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对各种事故进行处理,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四)改进旅游业支付结算服务

随着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消费金额也越来越高,旅游结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改进旅游支付结算服务,可以扩大银行卡的服务范围,如在景点、酒店、餐饮、商业、交通等相关行业,都要扩大银行卡的服务范围,确保刷卡安全,尽量减少消费者在刷卡过程中受到资金安全威胁。还可以积极推进电子支付,目前在很多大型的旅游景区及其周边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都开设了电子支付,让游客在旅游的时候可以更加便捷地完成支付,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也应该积极开展多种支付结算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

(五)加强旅游景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便利。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在景区建设更加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如在旅游景点增设更多的网点、自动提款机、查询机器等,合理安排网点的服务时间,在旅游旺季来临时,还应该加大原封新券的投放力度,优化货币流通过程中人民币的券别结构。综上所述,旅游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旅游业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必须加强对旅游业的金融支持,从多个角度着手,开展旅游信贷服务、融资服务、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旅游支付结算业务等,通过国家金融持续支持,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J].中国财政,(01):65-67.

[2]万龙,陈池波.财政支持对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咸宁温泉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03):12-20.

旅游业金融支持论文 第2篇

一、沁水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沁水县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作家赵树理的故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北方第一文学大宅”——柳氏民居,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城堡——三都古城,华北地区最大的绿色观光牧场——示范牧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西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全省蓄水能力最大的水库——张峰水库。2012年以来,沁水县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古堡文化、红色摇篮、度假休闲”四大工程,完成了《沁水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历山舜王坪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则》《柳氏民居文物保护利用及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张峰水库旅游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则》《湘峪古堡和窦庄、郭壁古建筑群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举办了山西沁水历山舜王坪文化旅游节、柳氏民居文化旅游节、赵树理文化旅游嘉年华等大型促销活动,精心打造山、水、古堡“三张名片”,形成了“舜王坪山水特色生态游”、“沁河休闲度假游”、“明清古建筑人文游”三条精品线路,共投入资金2.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公路5条,总里程75公里,历山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全面铺开,柳氏民居、三都古城、赵树理故居等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建成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2处,农业观光示范点3个,宾馆饭店554家,商业服务网点882家,旅行社6家。旅游业发展壮大,为实现“地下转地上,黑色转绿色”开辟了新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2010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沁水县被评为“中国低碳旅游县”,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绿色论坛暨成果发布会上,沁水县被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2016年,在中国生态年会上,沁水县荣膺“中国生态魅力县“称号。

二、沁水县旅游业发展的三大优势

(一)资源优势明显。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因沁河贯穿县境南北而得名,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旅游资源涵盖了高山、大河、原始森林、高原牧场、古村城堡、古寺壁画、战争遗址等。自古就有女娲补天、舜耕历山的动人传说。既有远古的“下川文明”,也有周文王封原、三晋分家端氏聚、王莽击铜马国沁水、白起屯兵武安寨等历史传奇,现存的河头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东峪村北齐石刻造像、玉溪村唐代古塔、窦庄村夫人城等历史遗存映证了沁水历史的辉煌。2014年10月,在民政部第18次“千年古县”专家评审会上,沁水县成为我省继安泽、长子、襄垣和交城县之后,第五个被命名的“千年古县”,是一块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

(二)产业优势上升。经过多年的发展,沁水县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正由旅游资源大县向全省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济大县迈进,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良好。2016年,山西高新普惠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沁水历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普惠旅游成功收购沁水历山65%的股权,成为沁水历山旅游开发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收购完成后,普惠旅游将用3-5年的时间,采用“旅游+互联网+金融”的组合发展战略,依托历山景区丰富的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将历山景区逐步打造成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体验、生态农业、养老休闲为一体的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度假区。2017年2月,沁水县召开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全县“十三五”及2017年全域旅游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新一轮旅游发展热潮逐步形成。

(三)政策优势凸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的发展高度来抓,国务院就此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将我省打造成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的目标,晋城市政府制订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将全域旅游工程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十大战略工程”之一,沁水县旅游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政策优势凸现。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信贷投入总量偏少,金融支持旅游业力度不足

从调查情况看,沁水县旅游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财政投入和民间融资,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参与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且未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据调查,截至2017年6月末,沁水县8家金融机构对辖内旅游业贷款余额仅为1.47亿元,仅占其贷款总额的2.97%,其中,信贷投放最大的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沁水县支行,发放农村交通中长期贷款1.47亿元,用于支持迎(头)白(桦)旅游公路建设。此外,沁水县农村信用社2017年以来对柳氏民居景区、历山风景区、三都古城景区56户“农家乐”进行了评级授信,对有信贷意向的农户投放信贷资金近百万元,促进了全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有6家金融机构对旅游业信贷支持尚处于空白状态,金融对旅游业发展支持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二)经营管理体制与银行贷款要求不匹配,制约了金融机构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

一是旅游企业贷款大多属于中长期贷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投资所需资金量很大,建设周期长,利润回报慢,风险难以控制,各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上趋于保守;

二是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使得部分旅游景区经营机制缺乏活力。如示范牧场、张峰水库等旅游企业目前实行以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景点管理还没有采用规范化的公司化运作模式,导致各金融机构对旅游业的支持慎之又慎。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沁水县来看,由于金融机构尚未将旅游产业纳入信贷扶持的重点,对旅游企业信贷营销缺乏足够的重视,适合旅游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非常少,目前对旅游产业的信贷产品仅局限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相关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基本上未得到满足,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如目前沁水县金融机构中只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沁水县支行开办了农村交通中长期贷款业务、沁水县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家乐经营贷款等,相对滞后的金融服务难以适应县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贷款抵押担保难,成为制约旅游业取得信贷支持的主要障碍

一是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自有资金及资产少,用于融资质押的资产更少,且多为国有资产;

二是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且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经营权,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金融机构对其发放贷款;

三是以门票收费权作质押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难度。如目前沁水县风景区内的景点维护及管理人员工资收入大都依靠门票收入,一旦投资出现风险,不仅银行贷款难以收回,而且景点管理人员工资将难以保证。

(五)相关信息不对称,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

旅游行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涉及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管理等各方面,因信息不透明、沟通或获取信息成本大等缘故,金融机构难以掌握旅游项目融资需求、收益等主要信贷信息,出于稳健经营的原则,信贷准入门槛较高,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

四、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健全政银企协调机制,增强旅游业吸纳银行信贷资金能力

一是通过召开旅游项目招投标会、推介会等,搭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的合作平台。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重要项目开发等方面,积极邀请金融机构介入,使其全面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工作思路;

二是地方政府应切实落实好旅游业投资相关优惠政策,如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解决旅游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开辟绿色通道,采取资本投入、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建立金融对旅游发展贡献奖励制度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旅游产业;

三是整合旅游资源,树立“千年古县,如画沁水”旅游品牌形象,以晋陕豫500公里半径周围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群为主攻方向,加强宣传力度,加强与周边市场对接,提升沁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大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力度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人民银行应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县域银行加大对当地发展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使旅游业发展融入“南太行”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大环境,成为沁水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各金融机构应不断加强和改进旅游业金融服务,将旅游业纳入信贷重点支持行业,及时满足各类旅游企业有效金融服务需求。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引导预期收益好、品牌认可度高的旅游企业通过相关收费权、经营权抵(质)押等方式融资筹资。探索建立旅游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推广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可移动pos机和“旅游一卡通”等,创造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保险企业应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丰富保险产品等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应针对区域旅游产业实际,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更多保险产品,如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场所安全责任险等,在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同时,降低旅游企业经营负担,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探索多种融资方式,推进实现旅游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

旅游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前景广、收益慢等特点,应通过多元化融资格局推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实现旅游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鼓励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经营可持续的基础上,创新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

鼓励旅游企业及其相关产业企业争取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扩大旅游业筹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机构开发旅游资源、兴建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地方财政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产业资本等支持旅游业发展。二是积极推广完善政府主导的p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abs(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模式,引导更多民间资金进入旅游产业,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发展直接融资,加大对旅游企业的上市辅导力度,支持旅游企业在主板、中小板、新三板挂牌,推动上市融资;

完善股权转让机制,引入私募股权投资(pe)和风险投资(vc),推广股权融资。

(四)对接金融精准扶贫,助推沁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沁水县是山西省58个贫困县之一,一些景区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如历山风景名胜区、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是贫困人口集聚区。各金融机构应对接精准金融扶贫,以信贷资金投入为手段,全方位支持景区周边群众从事旅游相关产业。放宽信用贷款发放条件、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力度,支持景区周边群众发展家庭宾馆、农家乐、家庭经营小店,为旅客提供周到服务;

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支持吃、住、游、玩、购一条龙的农业生态园建设,让更多的旅客到沁水“愿望来、留得住、忘不了,乐意消费”。

(五)创新投融资方式,促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应灵活大胆运用国家赋予山西的综改试验政策,利用晋城市融入中原经济区的种种优势,先行先试,加快探索创新投融资方式,如ppp、股权融资、金融租赁等投融资模式,也可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和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旅游投入的可靠和有序;

旅游业金融支持论文 第3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发展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中央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部署, 如何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改进和提升金融对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笔者认为:

一、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旅游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 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方面和体现,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发展基础。加强和改进旅游业金融服务, 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既是金融部门落实服务业大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举措, 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金融部门要高度重视, 合理调配金融资源, 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 抓住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支持和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 把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区别对待、有扶优控, 加强和改进对旅游业的信贷管理和服务。

(一) 改进信贷管理, 加强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应

对旺季旅游企业的短期小额贷款, 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审批手续, 确保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暂时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 要按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城市水源地的观光农业等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 应严格禁止或限制发放贷款。对于可能借旅游项目名义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的, 应从严审查。

(二) 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实行差异化的信贷管理和考核办法, 合理扩大基层机构审批权限。涉农金融机构要努力满足农村旅游业的资金需求, 对于合理利用古村古镇, 民族村寨、农村和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特色和休闲旅游的项目和企业, 要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予以支持。

(三) 加强旅游景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业和旅游景点金融服务便利性。

提倡金融机构在确保营业安全的前提下, 在旅游景点增设网点和资助设备。

三、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方式。

(一) 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际旅游发展战略和发行上市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积极支持以上是旅游企业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再融资或者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二) 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和参与旅游业发展。

放宽旅游市场准入, 打破行业、地区壁垒, 简化审批手续, 为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营造公平竟争市场环境。鼓励地方财政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产业基金等多元化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

(三) 通过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债、中汽票价、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 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规范发展旅游业保险市场, 增强旅游保险服务。

(一) 支持旅游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

鼓励保险公司针对探险旅游、观光旅游、商务旅游等不同旅游方式, 境内境外等不同旅游地区, 以及不同年龄群体, 开发涵盖医疗救援、遗体运送、人身伤害、航班延误、旅程取消等保险产品。推动保险公司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等媒介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保险服务。进一步完善旅行社责任保险产品, 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化解经营风险。

(二) 规范旅游业保险市场, 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旅游保险销售中应尊重游客意愿和知情权, 不得强制销售和捆绑销售。应向旅游保险投保人提供保险单或保险凭证, 以及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方式提供保单查询和验证服务。加强客户服务网络建设, 加强与救援、医疗机构的合作, 提高理赔效率。加强旅保合作, 严厉打击旅游保险市场的不法行为, 切实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营造金融支持旅游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 进一步完善旅游业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的职能转变, 支持地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理顺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体制, 规范资源保护与开发模式, 引导旅游企业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和集约式的发展, 提高旅游项目和产品的文化内涵, 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应对不可抗力和各种风险的危机管理机制,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旅游企业规范会计和审

计流程, 增强财务管理基础, 积极推动建立旅游企业诚信经营信息系统, 实现与综合性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对接, 并作为银行业对旅游企业授信的重要参考, 同时加强对旅游企业失信行为的惩戒。

六、改进旅游业支付结算服务, 支持发展旅游消费信贷

(一) 扩大银行卡在旅游景点景区、酒店、餐饮、商业、交通

和旅行社等旅游相关行业的受理, 鼓励收单机构积极拓展相关行业商户。积极改善旅游景点的银行卡受理环境, 推动金融支付环境成为旅游景区评级的重要标准。推进旅游支付电子化进程, 发展创新支付服务, 提高旅游业的支付服务便利程度。

(二) 鼓励多种方式发展旅游消费信贷。

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信贷资源, 支持信用卡消费信贷, 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过程中积极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整合资源, 探索开发满足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 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和消费信贷功能, 促进银行卡创新。

七、完善旅游业外汇管理和服务, 支持旅游企业“走出去”

(一) 完善旅游外汇兑换服务体系, 提高外汇管理效率。

针对旅游行业交易频繁的特点, 简化收付汇的审核手续, 优化外汇管理业务流程, 建立汇率风险提示机制, 促进旅游企业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 减低企业财务成本。

(二) 便利旅游企业的跨境投资, 对于旅游企业境外设立办事

对金融支持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探讨 第4篇

关键词 旅游业 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2010年19省市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新疆旅游业也在这一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出台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旅游业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一、新疆旅游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概况

1、新疆旅游业发展概况

总体上讲,新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初具规模,行业发展、旅游业收入等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从旅游资源来看,依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新疆六大类型资源齐备,在68种基本资源类型中拥有56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可见,新疆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从旅游行业规模来看,截至2011年底,新疆有国家A级景区244家。A级景区中包括5A级景区5家,分别是天山天池景区、吐鲁番葡萄沟景区、喀纳斯景区、那拉提景区和可可托海景区。4A级景区43家,此外,新疆共有441家旅行社,持证导游15226人,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可达100万人。

从旅游接待及旅游收入来看,2012年,新疆接待國内旅游者4711万次,同比增长23.0%,旅游收入542亿元,同比增长31.8%;接待入境游者149.80万次,同比增长13.1%,创汇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在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及收入上,乌鲁木齐市、伊犁州、吐鲁番地区、阿勒泰地区及喀什地区分别为前五名的地区。

2、新疆旅游发展的金融支持概况

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首先是金融政策支持。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机构的利率优惠与信用担保机制向旅游产业偏移,鼓励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是金融资本支持。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将一定的金融工具转化为各种资金服务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优化;最后是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有义务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结算手段等金融服务,以此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我区每年5月份都会召开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当前的旅游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作出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多年来,大会安排旅游规划资金逐年递增,2011年,新疆旅游规划工作确定优先发展项目、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并完成30多个规划项目的指导工作和评审服务工作,安排旅游规划资金965万元,支持新疆各地州的旅游业发展。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

1、银行支持力度受旅游业自身缺陷的影响

我区旅游业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旅游景点分散、旅游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故而旅游企业规模偏小,且旅游设施利用效率较低,都将导致我区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上的随机性、抗风险能力较差,企业经营效率自然也不会高。

而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一向是追求收益性、流动性与安全性的“三性”原则,所以旅游业自身的发展缺陷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投入量,再加上商业银行对旅游行业项目开发建设、发展前景规划以及投融资风险管理等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即使能作出判断也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因而旅游业融资需求与商业银行金融支持难以实现时间上的对接,进一步造成银行对旅游企业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

2、金融支持与旅游业发展需求仍有差距

一方面,现今有限的金融服务无法完全适应我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新疆是旅游大省,旅游产业一直是区内发展态势良好的产业之一,对全疆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一直较大,多年来,新疆旅游收入增长率远高于疆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区商业银行对旅游业参与程度不够,针对旅游产业发放贷款总量与旅游业在区内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对称,有银行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更是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相关的信贷业务创新不足,金融服务产品类别少。目前市场上很少有针对旅游产业特殊性而开发的信贷产品与信贷业务,即使有这类产品,产品的创新也难以更新、研发滞后,旅行支票、信用证等业务并未开展,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信贷产业,这造成了金融与旅游产业对接过程中缺乏相匹配的信贷产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下转第95页)(上接第77页)响旅游业的发展。

三、新疆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政府及人民银行

在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中,政府及人民银行应充当引路人的导向与指导作用。

针对我区重点旅游项目,一方面在项目实施的规划期间,政府及人民银行应当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适当参与并吸收其评估建议,引导金融资本支持旅游业发展,加强银行信贷政策与旅游业发展协调与衔接;另一方面,在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及人民银行须实行积极稳健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借贷实施贴息及税收优惠扶持,在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的同时,增强银行信贷投入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

新疆因幅员辽阔故旅游景点较为分散,且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其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是民族、乡村等中小型旅游产业居多。针对当前我区中小型旅游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面临发展瓶颈等问题,在原有政策措施基础上,可考虑直接的财政支持,如通过政策制定,规定政策性银行(这里主要是指农业发展银行)针对当地中小型旅游企业发放一定数额比例的低利率、长周期的优惠贷款,鼓励并引导农信社或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放宽贷款门槛、增加贷款余额等措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

2、商业银行

首先,创新旅游投资信贷业务,开创针对旅游业的审贷机制。针对重点、特色及有发展前景的旅游项目,及时了解该投资领域并参与项目的调查研究,以便形成全方位的信贷支持体系与风险控制机制。适当简化旅游贷款的审批手续,针对旅游行业的季节性特点开创绿色审批通道,应对旺季旅游项目的短期小额贷款,对小微型和乡村旅游企业实施差异化的信贷考核及审批机制,力求为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贷支持。

其次,开发新的旅游贷款品种,进一步优化旅游信贷结构。适当推行以景区重大设施建设抵押、门票收益权质押、古迹文化建筑担保等品种的贷款方式。根据我区现行旅游行业的规模特点,进一步优化旅游信贷结构,信贷资金可多向农家乐、工农旅游企业(我区现有481家星级农家乐、34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倾斜,给予农业旅游贷款扶持。此外,对于包括A及景区扩建改造、星级酒店升级优化,尤其是我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的30个规划项目,商业银行应着力加强对其贷款支持,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我区旅游业与金融业共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

最后,加强旅游业软环境建设,重点提升旅游景区金融服务水平。商业银行要应对我区当前金融服务领域窄、水平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状,逐步加强旅游业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应落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上来。一方面为旅游业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支付结算手段,不仅要为本国游客提供异地取现、持卡消费等便利,还要重视国际游客外币兑换、外卡取现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金融配套设施改进工作,主要是优化网点布局,提高刷卡无障碍景区的普及率,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支持环境。

本文为项目《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昝璞,孙昊天.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探讨[J].经济师,2013,(2).

[2]叶春明,赵宇华.金融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1).

[3]吴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J].现代商业,2010,(7).

金融支持体系思考论文 第5篇

关键词:金融海外战略 支持体系 政策措施 基本思路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目的在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海外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经济行为,一些国际经验较为欠缺、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解决海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和风险保障这两大“瓶颈”问题。为帮助“走出去”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做强,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对海外投资金融支持体系进行战略性安排,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入手加大 “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这既是世贸规则下所允许的政府干预与扶持行为,也是“走出去”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构建“走出去”金融支持体系的总体思路

正常市场条件下,商业性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融资主渠道,但海外投资活动中的高风险性及国家风险因素等特点,使商业性金融在很多具体领域与项目上不敢、不愿或无力涉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海外投资发展初期,由政府提供后盾支持的政策性金融一般都是金融支持的主导力量。政策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支持,通过向海外投资企业及参与的金融机构提供条件相对优惠的融资支持与风险保障,使海外投资的起始风险点相对降低,从而使社会中商业性资金介入意愿增强,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海外投资。当海外投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商业性金融进入的深度和广度足以支撑企业发展时,政策性金融再逐步淡出,从而形成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目前,我国海外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外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商业性金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大多不愿意承担企业发展初期的风险,贷款条件苛刻且金额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政策性金融虽然承担了较多的金融支持职责,但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可避免,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当确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商业性金融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辅助与补充作用,通过政策性金融的拓展,带动更多商业性资本和民间资本介入。

二、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要求确定金融支持重点

走出去”既是企业战略,也是国家战略。在金融支持方面,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应当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合理进行分工,突出支持重点,充分体现海外投资的国家利益和产业政策导向。

(一)根据企业类型确定支持重点

从投资目的上看,“走出去”企业大致可以分为资源开发、市场开拓、技术和品牌获得以及劳务输出四种类型。其中,资源开发型投资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紧张局面、保证工业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应当对这类投资提供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企业扩大对资源开发业的投资。由于这类投资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也大,为保证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供应,国家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由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包括前期费用、勘查资金、专利使用费、其他取得资源开发权所需资金等。投资金额特别巨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还可以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先占有海外投资企业的部分股权,一旦企业经营步入正轨之后,再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其他的投资伙伴,从而分担企业的投资风险,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对于勘探开发境外石油、天然气、木材、矿产等国内短缺资源的企业,其自产产品运回国内,国家应当给予进口配额、税收和外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其他类型的投资中,政策性金融的支持重点应当放在带有国际合作性质或涉及国家战略利益的投资项目上,优先考虑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带动大宗物资出口的境外承包工程项目以及家电和轻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对于企业自主的投资行为,特别是一些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投资项目,则以商业性金融支持为主,要求其自筹资金、自担风险,充分发挥现有商业银行境内外分支机构的作用。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通过放松管制、简化手续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在境内外融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二)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确定支持重点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发展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或衰落期)。一般而言,“走出去”的企业在前两个阶段各种投入比较多,流动资金短缺,由于在当地缺少信用记录,再加上经营情况不理想、不熟悉东道国的金融和法律环境等原因,“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此时,国家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一方面通过提供优惠贷款、财政贴息、内保外贷、税收减免等手段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东道国签订投资保护协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和风险管理咨询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避免企业因非正常原因遭受财产损失。一旦企业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并实现盈利,能够凭借自身信用筹集资金,政策性金融就可以逐步退出,转而由商业性金融充当企业资金供应的主渠道。

(三)根据企业投资方式确定支持重点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日趋多样化,除传统的设备、技术、现金投资外,逐步出现了并购、参股、换股或BOT等更为灵活的投资方式。2005年,我国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到当年流量的一半。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可将其优势与国外企业的强项相结合, 形成协同优势;或通过并购获得带有垄断性、稀缺性资源, 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人力资源和专有技术等。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高,跨国并购将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大型跨国并购往往会涉及巨额资金筹集,不仅项目前期投资数额巨大,并购后的整合阶段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因此,能否获得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了积极有效地运用跨国并购方式,培养更多的世界级跨国公司,我国应当将跨国并购列为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植和鼓励。对于采取现金并购方式的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银团贷款、股权融资、对外担保等方式为其提供多层次的资金来源,外汇管理部门则适当放宽外汇汇出限制,满足其合理的用汇需求。对于采取股票置换、资产折股等其他并购方式的,有关部门要完善管理规定,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同时,我国还要大力推动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资银行在跨国并购中的专业顾问和媒介作用,积极开展银企联合或战略合作,鼓励企业采取股票上市、发行债券、杠杆收购、海外存托凭证等手段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减少对政策性金融支持的依赖。

(四)根据企业投资地域确定支持重点

境外企业出现“融资难”既有自身的原因,也与东道国投资环境欠佳有一定的关系。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遍布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还不够成熟,金融市场欠发达,对外国投资者采取一些限制性政策,致使我国企业在当地很难获得稳定的、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企业在这些区域的投资规模。从发展趋势看,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经济转轨国家)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群体,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增长较快,并且我国的许多产业相对于其国内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许多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理想的目标国。为进一步拓展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多元化,鼓励企业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我国应当对这些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和双边关系友好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弥补商业性金融的不足,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三、“走出去”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

(一)尽快研究制订《海外投资法》等专项立法,建立完善我国海外投资的法律体系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完整、全面规范海外投资行为的法律,立法滞后造成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监管不力等体制性问题,不利于我国对海外投资进行统筹规划,影响“走出去”战略的有序推进。为保证海外投资政策的系统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我国应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尽快制订《海外投资法》等相关法律,将现有的海外投资政策和条例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和完善海外投资的制度保障体系、监管和调控体系、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市场服务体系。为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企业“走出去”,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海外投资法》应当对中国海外投资方向、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组织结构、地域分布、产业布局、金融支持等进行法律上的规范和指导,同时加强对海外投资市场经营秩序的监管,避免恶性竞争。

此外,《海外投资法》还应明确海外投资监督制度,对企业“走出去”以后的发展状况给予积极关注,注重提高“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境外项目的成功率、境外企业的存续率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应针对不同的投资主体,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于国有企业,监管重点是建立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经营责任制度和健全考评、评价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民营企业,要着重防止投资移民、资本外逃和境外非法经营等问题。

(二)进一步改变“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外汇便利

“走出去”必然涉及跨境资金流动,企业在外汇管理方面的需求主要有:取消在外汇资金来源审核、购汇审核、利润汇回等方面存在的不必要的限制;适当延长境内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出口收汇核销期限;简化对外担保的审批和履约核准手续;放宽境外放款在资格条件和资金来源方面的要求;境内外资金集中管理和调拨;非贸易项下资金有效运作和高效管理;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更多金融创新产品等。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外汇短缺时期形成的管理思路和政策亟需改变,外汇局应当在审慎监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用汇和汇出的便利化程度,满足企业合理的业务需求。

(三)支持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本地化、多元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实证研究表明,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增长和分布与一个国家的对外投资具有一致性,相关度几乎达100%。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奉行“跟随客户”的战略,大多以本国企业为主要的目标客户群体。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为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2006年,国内几家大银行都加快了海外发展的步伐,中国建设银行收购美银亚洲,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印尼Halim银行。今年,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入股巴克莱银行,更是我国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中资银行通过在境外新设网点和开展跨国并购不仅能够增强海外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可以为境外中资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实现银企战略合作。

(四)支持国内银行开展业务创新,满足企业“走出去”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目前,国内中资银行还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战略,同质化竞争严重,业务品种高度相似,客户群体相对集中,金融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落后于外资银行。由于对中资银行的服务不满意,一些有意“走出去”的企业都会考虑和外资银行成为全球合作伙伴。为防止优质客户流失,中资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外投资企业设计金融产品,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如离岸金融服务、提供股权融资、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海外资产抵押贷款等形式多样的业务品种。

(五)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改革政策性业务的运作机制

我国行使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职能、为“走出去”提供信贷支持和投资保险的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由于我国尚未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立法,在管理中存在一些模糊地带,例如,如何定义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如何确保有需要的企业能够获得低成本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如何处理银行因经营政策性业务造成的损失等。另外,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海外投资项目,商业银行往往不愿涉足,尤其是一些动荡地区的海外企业,更是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为打消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顾虑,国家可以通过海外投资保险等政策性保险来分担企业和银行的风险。目前,我国政策性保险的渗透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里既有市场宣传力度不够、企业风险意识较差等原因,也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业务品种少、承保能力弱有一定的关系。要推动政策性保险的发展,必须多管齐下,中央财政拨付专项基金用于特定项目的保险,各级政府可以视情况对投保企业进行保费补贴,鼓励更多企业参保,同时企业也要强化风险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六)政府部门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资助等方式加强对海外投资的扶持,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培训、业务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旅游业金融支持论文 第6篇

人均收入只有208元/人,分别比辽宁省、黑龙江省低393元和 163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9元。从旅游创汇来看,差距更大。吉林省位于第24位,比辽宁省落后 17 位,比黑龙江省落后 10 位。

我们再来看一组吉林省近三年的旅游统计数据

年份

入境旅游者人数(万人)比去年增长(%)国内游客人数(万人)比去年增长(%)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比去年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比去年增长(%)投资(亿元)2000 22.27 39.7 1809.22 23.7 5803.73 29.5 51.94 48.8 1.76 2001 27.18 22.0 2225.24 23.0 7579.33 30.6 77.39 49.0 3.3 2002 29.39 8.2 2454.68 10.31 8700.32 14.8 108.17 39.8 不详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http:///)

在2000和2001两年,吉林省共投资旅游业不足6亿元,而大连市在2000年一年就投资近7.2亿美元。雄厚的投资带动了大连市旅游业的高速增长。2000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0亿元,比上年增长对21.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产业之一。2001年实现旅游总收人1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占全省总数的35.4%,提高4.4个百分点。(大连市旅游局 http:///)

我们看到,虽然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并没有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匮乏的资金支持却造成了旅游发展的“瓶颈”。其旅游经济与其邻省差距较大(甚至落后于大连市)。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吉林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比较困难,加之对旅游业发展重视不够,“九五”期间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拨款较少,通过其他融资手段吸引外资及民间投资力度不够。造成旅游业发展极为落后。

三.提高吉林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

如上所述,目前吉林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吉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普遍出现在资本支持上存在着投资规模不足,造成旅游相关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效率低下等,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看到,大连市创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大连市的旅游资源并不十分丰富,但它却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金融资金,大力投资城市建设和环境美化建设,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造势,提升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1999-2001三年三大步的跨越式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有鉴于此,增加投融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旅游经济增长对吉林省就显得尤为必要。

增加旅游业的金融资本支持,主要可以通过下几条途径: 1.加强政府在旅游业融资中应起的主导作用 地方政府

各级政府在提供相关政策,清除旅游业发展的障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之外,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加大旅游投入比重,每年必保一定额度的拨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取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放宽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中央政府

旅游业是一个需要投入较大的产业,只靠财政投资还远远不够。要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资金,并争取中央政府提供相应的区域性财政政策刺激吉林省尤其是一些旅游资源丰富而经济基础却非常薄弱的边远地区旅游业的投资。包括: l 降低旅游商品的税率

降低对旅游商品征收的税率,有利于资本所有者增加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投资,从而有利于旅游企业和组织积累更多的资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l 财政补贴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最好的办法是由政府直接给予补贴。在经济欠发达的吉林省边远地区尤其如此。

l 长期低息贷款

由于旅馆建设等公共设施方面的投资数额巨大,且耗时长,见效慢。私人资本怕负担过重,有怕风险过大,因此积极性不高。政府通过发放长期低息贷款,向私人旅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便私人旅游企业有能力从而愿意提供公共设施的建设。这样不但有利于改善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增加了社会福利,达到了个人与社会的双赢。l 政府直接投资旅游业

由于旅游业具有极高的乘数效应,在国际上为7,我国为5。也就是每出现一元消费,旧可以带动五元社会消费,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社会获得的福利总是要比私人获得的福利要多。因此,政府直接投资是合理和可行的。2. 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鼓励全社会投资,坚持“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吉林省兴办旅游业,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一些旅游产业的开发。可以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由个人、公司去办。这样做的好处是,由私人资本参与竞争,更有利于提高效率引导旅游业进入良性竞争循环。

四、结论

资本支持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外围环境的改善,还是广告宣传的造势,都需要充足的资本支持,而且要视旅游资源禀赋的条件而具体安排其规模。若投资过火,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还会影响社会其他部门的正常融资,若投资过小,会阻碍旅游业的正常发展。在吉林省资本规模与旅游资源的合理搭配显得尤为重要。大连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榜样,因此,我们应该视具体环境,增大投资力度,提高吉林旅游业的总体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下一篇:培训学校招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