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周恩来的故事

2024-07-26

少年周恩来的故事(精选17篇)

少年周恩来的故事 第1篇

参观“少年周恩来学习的故事”展览

淮阴区韩桥小学六(2)班胡梅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周恩来故居参观了“少年周恩来学习的故事”展览。

展览上我看到了很多周恩来爷爷小学时候学习的照片,看了这个展览我才知道,周总理很小的时候,在学校里读书非常刻苦,他亲身体会到了人民的艰苦生活和当时社会的黑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读书,长大后一定要为人民做好事,同时带领人民走向光明正确的道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说,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一直影响到现在,成为了大多数文人的座右铭。长大后,周恩来参加了共产主义事业。有一次,周总理刚开完会,准备回去,刚走出屋子,看见一个扫马路的清洁工,主动上前去和他打招呼,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周总理还主动与他握手,并没有因为清洁工的手脏而介意。周总理说:“你也很伟大,你也是为人民服务,你是无私的,我应该向你致敬。”清洁工听到这话非常激动,他深深地向周总理鞠了一躬,周总理微笑的上了车,从那以后,他在人民的心中永远的扎了根。他的一生为人民而活,古人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周总理就是重于泰山!周总理,他的一生都已献给了人民,每天都是那么样的忙,今天要开一个会,明天要参加一个协商,晚上又要批阅堆积如山的文件,我表哥高考也没有这么忙啊!他没有一天的闲暇,可他从不说什么,也没有向别人诉苦。他一直那么勤勤恳恳,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看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向一个老爷爷那么慈祥,他做起事来总是那么斩钉截铁,从不犹豫。真象一个威武的大将军。

敬爱的周总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在我们心中是一位慈祥、平凡并且发出光芒的一位老爷爷。您的魅力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您,伟大的周总理,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爱您、永远想念您!

指导老师:王作高

少年周恩来的故事 第2篇

渐渐地,家里被当的一贫如洗,周恩来被迫只好自己挣钱,没有逃避责任。这种自食其力、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自立的最好楷模。终于有一天,周恩来遇到了伯父,伯父带他去了东北上学,周恩来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初来乍到,当然不适应环境了。所以周恩来坚持每天步行到离家很远的学校,虽然在路上只有吃沙子的份儿,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把革命的“本钱”进一步壮大。

在学校里,一些同学倚财仗势,欺负弱小同学。而周恩来却常常为弱小同学出风头,叫那些同学“谈‘周’色变”。等到周恩来考清华大学时,因为英语平平淡,没有考进清华。但在几个月的艰苦复习中,英语水平突飞猛进,考进了赫赫有名的南开学校。

到了南开,周恩来已经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了。国文学的甚好,尤其是演讲。据说,周恩来演讲前不准备任何稿子,往往是在演讲时碰到什么群众爱谈的话题,就稍加思索,讲出来,使人不禁感叹“有志不在年高啊!”南开毕业后,周恩来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惜重金去了日本留学。可惜在周恩来考高级学校时由于整日泡在日本报刊里学习,不幸落榜,可他不气馁,仍然在学习,为的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挺起腰杆,让自己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块基石。

周恩来的“少年梦” 第3篇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瞒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选自《教师口语技艺》,张祖利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有改动)

网瘾少年背后的故事 第4篇

这是王女士在向我咨询时讲的故事。

不为人知的往事

在王女士叙述时,她的儿子韩飞抬头望着天花板,对妈妈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己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种心态呢?

我笑着问他平时爱读什么书。有没有崇拜的偶像。韩飞很直接地回答:“我没有喜欢看的书。也没有偶像,我的偶像将来靠自己创造。”

我继续问:“那你平时最爱干什么?”

韩飞生硬地回答了三个字:“玩电脑!”

这时,妈妈在一旁插了句话:“在他眼里,电脑比爹娘都亲,天天上网玩游戏!”

我了解到韩飞最爱玩“魔兽争霸”游戏,便想利用这个游戏对他进行一番人格投射测试。“魔兽争霸”是四个种族势力之间的战争:“暗夜精灵”是正义的化身;人族是智慧的代表;不死族是一群通过吸别人血液获得新生的怪物;而兽族则是邪恶的代名词。

“四种势力中你最希望自己是哪种角色?”我问。

韩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死族”。

“哦,原因是什么呢?”我追问道。

“‘不死族’虽然是一群怪物、骷髅,但可以顺利地打败其他种族,而且他们都经历过死亡。不再怕死,所以战斗起来经常取胜。”韩飞回答。

我看着他说:“除此之外,他们不必和太多人保持关系,和一般人也保持一定距离。有距离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也是你选择他们的原因吧!”

韩飞点了点头。

到这里,我已经认识到,这种选择或多或少折射出韩飞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隐含着他对外界事物的强烈的自我防御。我判断这孩子肯定经受过挫败。他的父母或许并不知情。

我温和地对他说:“孩子,你虽然才15岁。却可能经历过一些挫折,或来自他人的伤害。这对你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你现在选择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是不是这样呢?”

韩飞低下头静默了几分钟,再抬起头时,眼中有泪光闪动,开口讲述了过往的经历——

原来,韩飞的整个小学阶段是在别人的欺凌中度过的。个子较低。性格内向老实的他,从上小学起就成了其他男孩欺负的对象。班里的几个打架大王隔三差五就找他麻烦,而且还警告韩飞不能向老师、家长告状,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一向懦弱内向的韩飞选择了隐忍,这让那些男孩变本加厉。

韩飞上五年级时的一次体育课上,由于他带的可乐没有及时“孝敬”给“老大”,一下课就被拽到隐蔽的地方挨了顿打。那天放学回家,妈妈看他走路有些异样,问他怎么了。他掩饰说,上体育课时摔了一跤。忙碌的妈妈也就没再细问。

升入初中摆脱了那些同学后。这种情况才开始好转,但韩飞受到的伤害却在慢慢沉淀、发酵。为了逃避来自他人的伤害,他选择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和每一个同学都保持着距离,还从电视剧及日常人际交往中,“悟出”了自己的理论: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没有真情,就连父母也不例外。

化解自私与冷漠

讲完以往的经历,韩飞脸上现出少有的平静,而一旁的王女士抱住儿子连声哭着说“对不起”。这些事情她是第一次听到,除了震惊就是懊悔。为什么当初只顾忙工作。忽略了儿子的异常表现和内心的痛苦,这才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我问韩飞:“如果现在还有人对你施加身体上的伤害,你会怎样做呢?”

韩飞想也不想,说:“我当然要反击,而且要加倍报复,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又笑着说:“假如对方比你强大,你的报复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更大,你还会不会这样做呢?”韩飞听后不说话了,低头沉思。

韩飞此时所说的报复带有一种主观复仇的因素,多少有种恐吓的味道。因为以前受到的伤害太深,而他又不愿与别人来往。只能把愤怒发泄到父母身上!如果不进行合理引导,不排除孩子将来走向极端的可能。不过,问题的原因已经找到,现在要做的就是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孩子重新回到正轨。

我对王女士建议说:“身为父母,对孩子要有一颗好奇心,耐心细致地观察他成长的每一步,有问题尽早采取措施。对于韩飞,现在要做的是给他更加无私的关爱和呵护,经常带他进行爬山、旅游之类的户外活动,多听些明快、活泼的音乐,增加他和别人接触的机会。多和一些性格健康、乐观,有爱心的人在一起,让现实慢慢改变他内心形成的偏激观念。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带儿子多参加些公益活动,让他明白这个社会并不缺乏爱心和善心。”

少年周恩来 第5篇

我怀着十分崇高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凝望着这几个字,不觉得想起书中的情景来,周恩来生活在帝国主义侵略的阴影下,而他全没受影响而且他又发奋刻苦学习,和我们相比较,我们生活优越的环境里,有几个能坚持读书和爱好读书呢?

虽然周恩来年少丧母,生母与养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却撑起了这个残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外,他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视为小公主,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仿佛要碎了一样,跟同龄的周恩来比起来,实在是自惭不如啊!

周恩来是一个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长王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认真听着。讲着讲着,王校长突然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便问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呢?”同学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大声说了起来,说道:“为吃饱而读书!”“为名利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一个人沉默地坐着,校长发现了他,问道:“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眼睛里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他铿锵有力的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惊讶的再一次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周恩来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又一次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无不惊讶,眼里散着奇光,握住周恩来的手,兴奋地说:“好!有你这句话,国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来与我相仿的年纪,便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长惊叹不已,我也被周恩来的语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对于奋发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对于迷茫的人来说,是一个指路标;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鞭策,对于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希望。而对于我来说,志向,就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一座导航的灯塔,一盏不灭的明灯!志向,就是目标,就是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个人都有色彩斑斓的志向。记得罗曼罗兰说过:“想要使你能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而周恩来却用他的行动来向我证明了。

《少年周恩来》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理解少年周恩来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自读课文,完成学习目标

1、想想当时的东北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2、说说周恩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找出周恩来眼中的租界是什么样子的? 4,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中华不振”。5,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有什么变化?

6、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原因是什么? 三,讨论交流

学习少年周恩来精神 第7篇

淮安市老坝口小学四(2)班马紫萱

周恩来,这个熟悉的名字。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和生命全部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须在我们新一代少年的身上发扬光大。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把少年周恩来精神简单归纳为这几点:志向远大,勤奋学习,坚持不懈。而这三点也正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志向远大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远大的志向,这个人就算一个废人。有的人想当宇航员、飞行员······而却遭到一些人的冷嘲热讽。其实这些看似妄想的目标却有可能实现。拿破仑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行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事实也是如此,只有有远大的理想才能够上进,反之,要是你没有远大的志向,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请进的动力,你只会永远站在一个点上,成绩,思想都不会提高。

勤奋刻苦学习是为我们小学生必须要的。只有勤奋刻苦的学习,我们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了好成绩,考上好的中学、高中乃至大学,以后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坚持不懈是很重要的,即使你做到了有远大理想,勤奋刻苦学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都没有丝毫作用。这三点缺一不可,想一想,看一个人成绩不好,经过努力后,成绩终于提了上来,今天这次考好了,就以为自己可以了,就不再努力了,久而久之,成绩将再次下滑。我们要坚持不懈,不能做这样的人。

周恩来的“少年梦” 第8篇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瞒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选自《教师口语技艺》,张祖利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有改动)

陈勋杰:会编故事的无故事少年 第9篇

发表文章:《在时光中无畏地奔跑》《仅属于他们的艳阳》《暮夏深处没有时光机》,每篇文章都在不同的年份里见证我静静流淌的少年岁月。

小编单挑

万花丛中一棵草

春艳:每次写文章都是以女生的口吻,有人质疑你怎么把感情投入得这么彻底?

陈勋杰:因为很多以男生口吻写的文章都被枪毙了。我坐在班上的第一排,前三排除了我全是女生。在这种抬头低头都是女生的逆境下,感情融入绝对彻底。

春艳:绝佳位置,给你带来不少好处吧~

陈勋杰:可以看见女生一窝蜂对着手机傻笑,躲在抽屉的深处照镜子,用指甲刀灰常认真地剪分叉的头发。我有时候会被她们的耐心给折服。

春艳:众星捧月的感觉爽不~

陈勋杰:其实她们一直都有点畏惧我的样子……除非我主动进攻。

春艳:畏惧?

陈勋杰:因为我成绩蛮好,是老师的宝~她们总说,啊,陈勋杰要读书的,不要和他扯……

春艳:这是老师的圣旨~

陈勋杰:但事实上,我是很喜欢挑逗女生的。比如我催她们交数学卷子,有些女生明明没写,她们却说,我昨天不舒服~我就板下脸来对她们讲,你又XX啦?然后她们很痛苦地说,是啊……

动机不纯的烧钱男

春艳:你在女孩眼里什么样?

陈勋杰:大家喜欢把我定位成文弱型男。都是老师的错~叫男生去搬书或者扛水,转身对我说,陈勋杰你可以不去,在这里写作业……我就是这样被羸弱的~

春艳:和熊猫一个待遇~你真是在金融危机的驱动下给小博写稿的?

陈勋杰:是啊~稿费全都买衣服去啦。

春艳:这个理由很强大~

陈勋杰:所以同志们,写作时一定要有坚挺的目标~

春艳:衣服是你自己买,还是老妈陪着?

陈勋杰:自己啊,在网上买的。没有空去试穿。

春艳:网购~成功的多还是失败的多?

陈勋杰:全是成功的,我是标准的M码男生,裤子挑着最小号的买就对了。

春艳:你买新衣服的频率很高吗?

陈勋杰:只要妈妈肯我就去买~现在妈妈对我比较好,快高考了,希望我开心一点。

春艳:你开心的方式好烧钱的说~

会编故事的惧油控

春艳:文字好的男生喜欢读文科,你呢?

陈勋杰:理科的。文科多难学,我连五四运动是哪年都不知道。

春艳:别人满脑子公式,你满脑子故事,真是异类~

陈勋杰:其实我一直觉得我的幻想能力比一般人要强,我的脑袋里可以演偶像剧。

春艳:故事里有你自己的影子吗~

陈勋杰:没有。我的生活向来整齐而平淡,写的故事全是凭想象写出来的。

春艳:写东西时,爸爸妈妈会不会干涉你?

陈勋杰:应该没有吧。如果冬天我经常洗澡的话,他们就会讲我。

春艳:你有洁癖~

陈勋杰:我有惧油症哦。就是看见油腻的东西会恶心。我吃饭的时候如果很油的菜我会拿碗清水荡来荡去。还有经常经常洗头——怕头发油了很难过。

春艳:在意自己外表人都这样~

陈勋杰:不是这个原因。我始终坚持,头发不顺做什么都不顺~

春艳:迷信了~

陈勋杰:绝对真理,你可以尝试一下。

读者围观

樱陌上花开:是喜欢文静的捏还是暴力的捏还是一会儿暴力一会儿文静的女生捏?

—— 一会儿暴力一会儿文静那不是有点儿人格分裂了?

小殁不害有点怪:问题来了~是美男纸不?

——我的秘书春艳小姐会为你解答的(春艳姐你要嘴下留情)。

一直懂得了:第一次邂逅了你的文字,就深深地跟定了你呢~

——是嘛(奸笑),决定就这样跟定我么?

zhang昔昔:最喜欢《仅属于他们的艳阳》啦,特别有画面感特别惊艳我,是真人真事吗?

——故事完全是虚构的。灵感来自坚持不懈的梦想,当时正处于低潮阶段。

N-1:若是有一天真的可以过上田园生活,你会将自己的园子打理成什么样子?

——里面种的瓜果蔬菜又美观又高产!

记忆模糊了焦距:金融危机是不是因为要保养皮肤造成的?

——加上保养皮肤的预算恐怕要破产了。

陈老板写作秘籍:

怎样把男生写得清新而又美好?那就一定要有墨色的刘海和棱角分明的脸廓,眼睛如同一片耀眼的湖或者眸子里仿佛藏着星星,不然就是笑起来有着好看的梨窝和糯糯的白齿,然后手指纤长指甲透明,爱穿随风摇曳的格子衬衫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

做到了这些,相信你可以成功的~

[编辑:张春艳]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第10篇

周恩来总理生于乱世之中,从小就经历了与同龄人不能相比的痛苦。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由于生活条件非常不好,所以他时常靠着拿着家里值点钱的东西去典当铺里典当来维持生计,日积月累,当铺里留下了周总理矮小的.身影。失去父母后,周总理不得不投靠伯父。伯父供他上了最好的学校,在学校里那些富家子弟欺负他,嘲笑他,但他却从不计较,反而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他这种宽阔的胸怀成了当代的伟人。虽然如此,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小便有雄心壮志。有一次,校长在班上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他们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为了功名,有的说为了财富,而周总理站起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豪迈的誓言!周总理胸怀大志,不屈不挠地奋斗,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为之称颂的一位伟人。我们应该向周总理那样,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从小就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这样长大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读《少年周恩来》,追昔抚今,我心潮澎湃,我们要学习周爷爷的独立,自强、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我们要从小立志,长大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第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少年周恩来》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1

我怀着十分崇高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凝望着封面上的这几个字,不觉得想起书中的情景来,周恩来生活在帝国主义侵略的阴影下,而他全没受影响而且他又发奋刻苦学习,和我们相比较,我们生活优越的环境里,有几个能坚持读书和爱好读书呢?虽然周恩来年少丧母,生母与养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却撑起了这个残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外,他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视为小皇帝,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仿佛要碎了一样,跟同龄的周恩来比起来,实在是自惭不如啊!

周恩来是一个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长王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认真听着。讲着讲着,王校长突然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便问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呢?”同学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大声说了起来,说道:“为吃饱而读书!”“为名利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一个人沉默地坐着,校长发现了他,问道:“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眼睛里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他铿锵有力的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惊讶的再一次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周恩来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又一次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无不惊讶,眼里散着奇光,握住周恩来的手,兴奋地说:“好!有你这句话,国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来与我相仿的年纪,便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长惊叹不已,我也被周恩来的语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对于奋发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对于迷惘的人来说,是一个指路标;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鞭策,对于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希望!而对于我来说,志向,就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一座导航的灯塔,一盏不灭的明灯!志向,就是目标,就是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个人都有色彩斑斓的志向。记得罗兰说过:“想要使你能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而周恩来却用他的行动来向我证明了。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人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美丽。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2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少年周恩来》,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很深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刻荡漾在我耳边,鞭策我努力学习,我长大以后要向周总理那样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周总理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以身作则,日理万机,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勤俭节约,独立自强,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勤奋好学的少年:志向远大,刻苦学习,有一次,他从书店路过,看到一本书《史记》就把当晚的伙食费拿去买书,爱不释手,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都忘了吃饭。他常说:“好学才能展翅高飞“。

勤俭节约的好少年:周总理的衣服都是补丁的,他吃完了饭,就用窝窝头擦了擦碗,然后再把窝窝头吃下去。

独立自强的少年:十岁,周恩来的母亲就去世了为了不样弟弟挨饿,他把家里的所有的东西全卖了给弟弟买食物吃。

他的一生是灿烂的一生,是为我们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他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敬爱的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3

自从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对周恩来的种种精神与事迹就充满了无比的敬佩:

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县,生母是万氏,养母是陈氏,乳母是蒋氏。周恩来的父亲叫周贻能,他给出生的周恩来取了个乳名:“大鸾”。这个名字蕴涵着“神灵之精”见则天下安宁“之意。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大鸾”,这个出生于普通苏北人家的孩子日后会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

周恩来是个早慧儿童,他四五岁就会用字板拼成一首诗,跟着养母陈氏学写毛笔字,他从小就很勤奋,他不怕吃苦,不怕困难。1904年,也是周恩来六岁的时候,这一天是开学的日子,大鸾兴冲冲的来到学校,在课堂上,周恩来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念着:人之初,性本善……,他觉着这个很有趣,虽然他不懂意思,但看着老师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也和老师大声的朗读起来。

周恩来还是个爱书的孩子,他一有空,就去翻书看,一边看,还一边做标记。他每每读书,都是那么的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他那种爱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周恩来读的书很多,有《东方杂志》,《大同报》,《立国根本谈》,《军人的模范》,《资质模范》,《国民生死问题》……

周恩来还是个有担当的人,在他九岁那年,他的两个母亲去世了(万氏和陈氏),家里没有人照应,只有靠他自己自立根生,照顾两个弟弟,他不忍心让两个弟弟挨饿,便把家里值钱的东西给当了,换来些钱给弟弟们买食物。

……

周恩来还是个谦虚的人,他曾在南开学校和他的一些好友一起成立了一个“敬业乐群”的团体,因为周恩来有才干,大家都一致推选他做团队的领导,而周恩来却谦逊地说:“我的能力有限,还是其他同学来担此重任!”

周恩来不仅谦虚,对工作还很尽心尽责,富有领导模范。

他在“敬业乐群”里分管智育部,智育部在他的分管下,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为了使智育部的工作做的更好,周恩来忙得不亦乐乎,费了不少心思。

周恩来又是个写作的奇才,他每次写的作文都论述严密,举例扎实而绵密。就连参加阅卷的国文老师对他的作文都赞不绝口。

……

周恩来,一个聪明伶俐的人;周恩来,一个谦逊而不自大的人;周恩来,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周恩来,一个有担当的人……我多么想对我们伟大的周总理说;“周恩来,你就像一朵在墙角的.花,努力的攀岩,使自己看见阳光;周恩来,你就像那温暖的阳光,时刻抚慰伤心的人,给他们一丝丝的希望;周恩来,你就像那雨滴,时刻滋润着万物……亲爱的周总理,你是那么伟大,那么无私,你的完美形象永远保留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无时无刻都会想着你,爱戴着你!”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4

《少年周恩来》是金石作者编著的,他记载了周恩来从出生开始一直到东渡日本求学这一段人生经历。

翻开书本,我仿佛就走进了少年周恩来的传奇生活里,感受着他的生长足迹,周恩来那坎坷、丰富的早年生活使他养成了独立、自强、勤奋的好习惯。周恩来从小就聪明过人,他四岁就会背很多唐诗。还写得一手好字,他做事有规划有目标,并且很孝顺父母,一次母亲病了,他天天给母亲熬药,喂药,端茶送水,衣不解带的照顾母亲,没有怨言。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国内的朝廷腐败无能,国外列强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生于这样的年代,小小的周恩来对百姓生活的困苦,社会现实的残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独立自强,勤奋好学,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的宏大志向,通过他的努力,成绩优异的恩来考进了天津的南开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继续深造,同学们都很敬佩他。

合上了书本,我深深地被周恩来的精神所感动。我们追逐着各种明星,追求着各种各样的名牌,却很少了解伟人的故事,从这次的阅读中,我学习到了周恩来的优秀品质。他处处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出发,他的伟大思想让我震撼,他在学习上的刻苦执着,他对父母的孝顺关心都让我感动并且惭愧。

生活于太平盛世的我们生活的都很幸福,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大人们每天辛苦的工作,供我们上学,我们却一点都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大人稍微有哪里不顺我们的意,我们还要撒娇闹脾气。受了一点责骂或批评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受委屈,最可怜的人,于是就消极地对待身边的一切,我们真是太不应该了!

周恩来,你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步伐;你是我无声的老师,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你是我永远的领航标!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5

1898年3月5日,随着啼哭声,一个将来不平常的人呱呱落地了,他就是周恩来。在他出生不久,他的外公就离开了这个人世。他的父亲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大鸾”。周恩来一共有三位母亲,一个是生母万冬儿,一个是养母陈氏,还有一个是乳母蒋姜氏。这本书首先讲了周恩来跟陈氏生活时的故事。

周恩来是个天资聪明的孩子,在他小时候都用有着非凡的智慧,养母陈氏是书香门第,所以她很懂得文化,“大鸾”很小就开始跟陈氏学习练字,还学习背诵古诗文。他的生母万氏是一个见过世面、知明理的人,她擅于化解矛盾,而且处事非常有条理、懂分寸,她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很多矛盾都会因为她的化解而变的无形,这也为周恩来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周恩来非常喜欢上学,但是学校的知识还是满足不了他求知的欲望。他有空闲事就去图书馆。有一次,校长问他们为什么而读书时,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而周恩来却说了一句相当震惊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非常喜欢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而且探讨的问题还都是国家大事,周恩来的作文书平相当的好,可以说是下笔如有神,就这些都不得不让那些老师佩服。他非常喜欢读爱国人士写的书,周恩来长大了的时候,他又准备去日本留学,在漫漫追寻的途中,周恩来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书,他又开始认真的阅读,通过这些书,周恩来在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里,又重新找到了真理之光!

读完这本书我只能说周恩来是一个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气宇不凡、雄辩滔滔的伟大少年!我要向他学习的,不知道多的该用语言怎么表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6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周恩来总理生于乱世之中,从小就经历了与同龄人不能相比的痛苦。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由于生活条件非常不好,所以他时常靠着拿着家里值点钱的东西去典当铺里典当来维持生计,日积月累,当铺里留下了周总理矮小的身影。失去父母后,周总理不得不投靠伯父。

伯父供他上了最好的学校,在学校里那些富家子弟欺负他,嘲笑他,但他却从不计较,反而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他这种宽阔的胸怀成了当代的伟人。

虽然如此,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小便有雄心壮志。有一次,校长在班上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他们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为了功名,有的说为了财富,而周总理站起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豪迈的誓言!周总理胸怀大志,不屈不挠地奋斗,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为之称颂的一位伟人。我们应该向周总理那样,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从小就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这样长大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第12篇

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感触很多,不仅让我了解了伟人的成长足迹,更增强了我们对他的敬重与爱戴。

周恩来自幼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就写得一手好字,六岁时就熟读了《四书》、《五经》,毫不厌倦。在上学期间,由于家庭经济不是非常好,没钱买书,但他总是从学校的图书室借一些书,每到深夜总是有一盏光线微弱的小油灯亮着,灯下总有一个少年在发奋学习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是他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前进的动力,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让他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依然奋发图强,使他终于走向成功,走向辉煌!周恩来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乐于助人。

在读小学期间,每天总是来学校最早,帮助校工打扫卫生。老校工生病了,无钱医治,周恩来把自己平时节省的八个铜板送给老校工治病,让老校工感动不已。在南开读书期间,学习竞争压力很大,班级里有同学询问问题,其他同学总是找各种理由不予理睬,而他总是乐于回答。

讲述少年班的故事 第13篇

一些少年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在入学后表现不佳,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学。沈老师经过细致的观察、研究,总结出了少年班对学生素质的若干条要求——其实这些素质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

适应能力

进入大学,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要学会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适应集体,因为这里一切都是新的。少年班这个优秀的群体汇集了五湖四海的优秀少年,他们在当地都是佼佼者,学科竞赛获奖者比比皆是。来到这个新的集体,个人智力优势很快丧失,谁上谁下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勤奋,以前优秀的学生可能很快成为平庸的一员,这就需要适应,需要承受挫折。比如,小王虽然入学时成绩中等,但心态很平稳,很具有亲和力,而且个人能力出众,足球、篮球都玩得很出色,同学们都喜欢和他打交道。他本人对于学习也充满信心,始终能够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在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成绩稳步上升。相反,另一位同学能力一般,整天忙于学习,思想包袱过重,非但成绩不理想,同学关系也处理得不太好,结果整天心情欠佳,精神不振,有几门功课挂了红灯。

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

在大学,学生用于自学和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较多。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许多学生手足无措,生活变得散漫。在外界诱惑增多的情况下,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便选择逃避,选择玩电脑游戏。游戏让学生痴迷上瘾,甚至夜不归宿,家长的叮咛,老师、同学的劝告早已抛至脑后。上课开始缺席,作业开始抄袭,平时又不好好自学,自然成绩下滑,陷入恶性循环,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更有学生干脆放弃了学习。风风光光进入少年班,颓废地退学回家在少年班并不是没有。少年班某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六名男同学挂红灯,全都因为平时玩电脑游戏所致。

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常有信心不足、团队合作意识差、惟我独尊、自我中心较强等共性弱点。要么信心十足,要么悲观失望,容易走极端。每年报考少年班的学生中有97%左右的高淘汰率,可见竞争的残酷性。这样,在竞争中获胜者的自负心理和优越感无形中变得更加严重。进了少年班,只能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不能很好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并接受这个现实,那就很难融入集体,并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的学生很容易孤独、忧郁,也容易被同学所排斥。只有敞开胸怀接纳自己和他人,才能被别人所接受。

目标意识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很多学生发现其实大学不是天堂,需要更加努力去拼搏,新鲜感消失,反而产生困惑、茫然的心态。此前还有上大学信念的支撑,而现在自己该干些什么,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并不清楚,处在目标真空状态。在少年班这个竞争激烈的集体里,在没有智商优势的情况下,勤奋刻苦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少年班学生年龄相对偏小,社会阅历少,很容易迷失方向。一位同学曾是国际奖牌的获得者,出国参加比赛是常有的事,可是进少年班不到一年,三门课程挂了红灯。因为他始终生活在过去的辉煌之中,没有面对现实,更缺乏勤奋刻苦的精神。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第14篇

这本书讲了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周恩来从小就非常聪明,热爱学习,可是,因为二母生病了,所以他就开始摆摊卖东西来养活家人,虽然这样特别辛苦,但周恩来还是挺了过去,过了一段时间,周恩来赚到了一些钱,就买了点药给二母吃。他还有两个比他年幼的弟弟,二母没生病前都是二母来照顾两个弟弟,现在二母病了,这件事当然落到周恩来身上,他开始料理家务,打理起家里的日常起居,弟弟如果哭了,他就去哄哄弟弟,如果饿了,他就去做饭给弟弟吃,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

读到这里,我突然感到很惭愧,周恩来这么小就承担起养活家人的重担,而我却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小皇帝”,真是差别太远了。

周恩来不仅能吃苦,而且学习也很认真,12岁的时候,他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想抱负。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的学习不足。他总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第15篇

翻开书本,我仿佛就走进了少年周恩来的传奇生活里,感受着他的生长足迹,周恩来那坎坷、丰富的早年生活使他养成了独立、自强、勤奋的好习惯。周恩来从小就聪明过人,他四岁就会背很多唐诗。还写得一手好字,他做事有规划有目标,并且很孝顺父母,一次母亲病了,他天天给母亲熬药,喂药,端茶送水,衣不解带的照顾母亲,没有怨言。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国内的朝廷腐败无能,国外列强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生于这样的年代,小小的周恩来对百姓生活的困苦,社会现实的残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独立自强,勤奋好学,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的宏大志向,通过他的努力,成绩优异的恩来考进了天津的南开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继续深造,同学们都很敬佩他。

合上了书本,我深深地被周恩来的精神所感动。我们追逐着各种明星,追求着各种各样的名牌,却很少了解伟人的故事,从这次的阅读中,我学习到了周恩来的优秀品质。他处处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出发,他的伟大思想让我震撼,他在学习上的刻苦执着,他对父母的孝顺关心都让我感动并且惭愧。

生活于太平盛世的我们生活的都很幸福,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大人们每天辛苦的工作,供我们上学,我们却一点都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大人稍微有哪里不顺我们的意,我们还要撒娇闹脾气。受了一点责骂或批评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受委屈,最可怜的人,于是就消极地对待身边的一切,我们真是太不应该了!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第16篇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总理的五个“不虚度”,那就是“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

在周总理的五个“不虚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他从小是一个把时间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人,是一个从不愿把时间交给懒散,让自己迷迷糊糊过日子的人。

再想想自己,妈妈为了让我积累写作的素材,总是想尽办法带我出去开阔眼界,到外面获取各种经验,但是我出去玩是高兴的,一到要写感受的时候却一拖再拖,时间一长,很多写作的灵感就无影无踪了。唉,现在觉得自己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还这样不珍惜,真是不应该呀。

少年邓小平的故事 第17篇

两升包谷面

巍峨(wēi é)的华蓥(yíng)山脉(mài),绵延数百(bǎi)里。山上,层峦叠翠(céng luán dié cuì)、树木葱茏(cōng lóng);山下,渠江逶迤(wēi yí),绕(rào)山而行。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fú)美丽的画卷。隶属(lì shǔ)于四川的广安,便坐落在这画卷(juàn)之中。少年时代的邓小平就生活在这里。

这一天,邓小平的妈妈看到隔壁院子王二妈家又缺(quē)粮了,娃儿(四川方言:孩子)们饿(è)得直哭,就回家拿了两升(shēng)包谷(gǔ)(四川方言:玉米)面,准备给王二妈家送去。刚刚看完书的邓小平陪着妈妈一道去。

“妈,我们家的包谷面,为啥(shá)要送给别人呢?”回家的路上,邓小平向妈妈提出了心中的疑(yí)问。

“王二妈家太苦了。常(cháng)言道‘亲帮亲,邻帮邻’,我们是街坊(jiē fɑng)邻居,应(yīng)该帮助他们。你要记住,当别人有困难(kùn nɑn)时,大家都要尽力相助,那才是做(zuò)人的道理。只要你关心和帮助别人,别人也就会关心和帮助你。懂了吗?”

听了母亲这番纯朴(chún pǔ)的话,邓小平的心中仿佛(fǎng fú)明白(míng bɑi)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不能光顾自己,更要多帮助别人。于是,他抬起头,对母亲说道:“妈,将来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风雨中的孩子

这一年,邓小平到协兴场(xié xīng chǎng)新办的北山(běi shān)小学读书。

北山小学离他家有三里多路。这条小路爬(pá)坡上坎,坑(kēng)坑洼洼,可难走啦!天晴(qíng)时,还好走点,一到雨天,路又溜又滑,稍(shāo)不留神,便会摔(shuāi)个脚(jiǎo)朝天,弄(nòng)得满身泥(ní)浆。

邓小平背着书包,每天风雨无阻地在这条路上来回奔走着。

有一天放学途中下雨了,他一个跟斗摔下去,滚到了泥塘中,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脚也(wǎi)了。

当他一瘸(qué)一拐地回到家里时,天已漆黑(qī hēi)了。看到儿子浑身是泥,一拐一跛(bǒ)地回来,心疼(téng)儿子的邓妈妈连忙为儿子换下湿(shī)衣衫,找来药酒为儿子揉(róu)脚,并为已在咳嗽(ké sou)的儿子熬(áo)了姜汤。

第二天,雨仍在不停(tíng)地下着。邓小平却挣扎(zhēng zhá)着下了床,要去上学。

妈妈急忙拦住他,说道:“你还在咳嗽,脚也没有好完,咋个(四川方言:怎么)能上学啊!今天,就在家歇(xiē)着吧!”

可是,邓小平怎么也不肯在家歇着。他一边披(pī)上蓑(suō)衣,戴上斗笠(dǒu lì),一边对妈妈说:“摔了一跤就不去上学,那就太没志气了!”说完,他就一瘸一拐地走进了风雨之中,上学去了。

同学之间

这天下午,刚转学(zhuǎn xué)来的胡德银同学因为毛笔(bǐ)字写不好,被老师训斥(xùn chì)了一顿(dùn)。胡德银很伤心。

邓小平安慰(ān wèi)他说:“你不要难过,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写字的。你只要好好练习,就一定能够把字写好。放学后我晚些回家,陪你在学堂里一起练字。”

听(tīng)到邓小平这样说,胡德银不再难过,他朝(cháo)邓小平点点头,脸上露(lù)出了感激(jī)之情(qíng)。

放学后,邓小平和胡德银留在教室里,认真地写着毛笔字。

“胡德银,你看这个‘不’字,这一横(héng)和一竖(shù)都是‘一’字。但横的要轻(qīng),竖的要重(zhòng),这样字才显得沉稳(chén wěn),结构也好看。这右边一捺(nà)嘛,写得要像一个刀片一样,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一点如桃,一捺如刀’的写字要领(lǐng)。”邓小平一边耐(nài)心地讲解(jiě)写毛笔字的要领,一边做着示范。

胡德银认真地听着邓小平的讲解,仔细地琢磨(zuó mo)着写字的要领。

直到黄昏时分,邓小平才和胡德银一道背起书包,离开了学堂。

上一篇:财务内审-费用审计下一篇:见义勇为嘉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