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摩课心得

2024-05-19

历史观摩课心得(精选6篇)

历史观摩课心得 第1篇

历史观摩课心得

学前周期间在辽宁省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网上,认真聆听了十节初中历史精品课例,老师们的精彩课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独到的教学设计,形象生动的的教学语言,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通过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参赛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普遍比较先进。她们都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体现得非常明显,老师们都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导入新课《电气时代的来临》,有老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已有知识储备,让学生上讲台做摩擦生电吸附小纸片的实验,也有老师让学生进行家庭使用的家用电器接龙比赛,还有老师直接通过开、关教室的日光灯进行导入。这些都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二、参赛老师们的个人基本素质都较强。她们教态亲切、自然、大方,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语言表述科学、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老师们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新课的学习上能够采用不同模式,或讲授、或自主学习、或阅读指导、或合作探究,这些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老师们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接受,老师们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会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五、在学以致用方面,老师们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比如讲到欧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老师们都会联系到当时的中国,进而联系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让学生了解中国落后、复兴的来龙去脉。

总之这次观摩学习,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反思自己,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法、学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教学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

历史观摩课心得 第2篇

历史观摩课心得体会一:

20**年9月24日—9月25日,我有幸参加20**年滁州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在仅有的半天的观摩课学习中,我感受颇深,更是受益匪浅。下面我来谈谈本次观摩课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课堂导入设计新颖。课堂教学的导言非常重要,巧妙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在新课导入部分,三位参赛老师风格各异,具有不同的特色。如:来安的刘琴老师,在讲《难忘九一八》时,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老师设置问题:什么事件使东北人民流离失所?这样的导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课堂角色定位准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三位老师把教师角色定位的很准确,课堂语言也很精炼,始终微笑面对学生,引领着学生们进行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了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史实,更好掌握历史知识,刘琴老师在讲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态度时,她给学生设置问题:如果你是蒋介石你会怎么做?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油然而生。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就得到了。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三、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效果显著。三位教师对历史教材的内容分析和理解很透彻,制定教学目标也很明确,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来安的刘琴老师,在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功扎实,教学设计周密,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也较强,问题的设置到引导到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二位老师也都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历史课堂学习任务。

总之,通过本次听课,我觉得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一是认真钻研新课标,转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充满生气。

三是以这次上课的三位老师为榜样,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历史观摩课心得体会二:

学前周期间在辽宁省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网上,认真聆听了十节初中历史精品课例,老师们的精彩课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独到的教学设计,形象生动的的教学语言,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通过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参赛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普遍比较先进。她们都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体现得非常明显,老师们都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导入新课《电气时代的来临》,有老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已有知识储备,让学生上讲台做摩擦生电吸附小纸片的实验,也有老师让学生进行家庭使用的家用电器接龙比赛,还有老师直接通过开、关教室的日光灯进行导入。这些都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二、参赛老师们的个人基本素质都较强。她们教态亲切、自然、大方,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语言表述科学、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老师们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新课的学习上能够采用不同模式,或讲授、或自主学习、或阅读指导、或合作探究,这些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四、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老师们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接受,老师们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会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五、在学以致用方面,老师们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比如讲到欧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老师们都会联系到当时的中国,进而联系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让学生了解中国落后、复兴的来龙去脉。

总之这次观摩学习,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反思自己,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法、学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教学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

历史观摩课心得体会三:

__年_月__日,我校举行历史观摩课活动,这次是学习的大好机会我非常珍惜。经过短短两天紧张的听课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具体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1.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各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显示出各位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很强,理论水平高,教学设计周密细致,教师从问题的设置到问题的引导,都非常到位。教态大方沉稳,给在场的每位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

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教态亲切,表情丰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变,左右逢源。

3、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

历史观摩课心得 第3篇

一、学生教师“双主”地位改变

这次观摩活动中, 每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 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学习机会,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交流, 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实践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真正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如《有趣的杨辉三角》这节课,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广西钦州市灵山中学的赵金成老师, 她的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 课堂上她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由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探讨完成的, 当然这与她的引导和点拨是分不开的.本节课赵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通过四个问题设计展开教学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1:计算 (a+b) 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并插入以下表格中, 通过填表你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2:观察“杨辉三角”你能得到哪些数字规律? (学生填到课前发的习题纸上)

问题3:请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并试着证明你的猜想.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看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 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现的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注重运用了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把观察到的规律证明化归为组合数性质的应用, 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 真正体现了探究—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探究与交流的时空, 能经历规律的发展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显著.

二、语言简单明确, 评价趋于多样化

这次参赛的各位教师教学语言精练, 不管是教师的引导语还是提问语或评价语都十分的准确到位.例如, 河北邯郸市第四中学张兴娟老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节课, 张老师开篇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学生带入这节课的学习中.问题1:你会求哪些类型方程的解?小组讨论有哪些不会求解? (并让学生把所提问题归纳并板书到黑板上) 问题2:能不能求方程的近似解?以求方程x3+3x-1=0近似解为例, 进行以下探究:1.怎样确定解所在的区间?2.怎样缩小解所在的区间?3.区间缩小到什么程度满足要求?

本课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 所以教师的引导语与提问语对学生顺利完成这节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提问语之外,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也是各有特色, 也有教师给学生的回答作出动作鼓励评价, 如竖起大拇指或给学生以热烈的掌声.与以往的教师评价不同, 现在教师更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学生的潜能, 并能以自然、真诚、恰当的语言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对新教材挖掘深入

与旧“大纲”相比较, 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内容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

(一) 知识结构的变化

新课标的一个大变化就是“模块+专题”结构和学分制, 与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相比, 这次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 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其中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构成, 具体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 (三角函数) 、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课程分4个系列, 其中系列1, 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 每个模块2学分 (36学时) , 每个专题1学分 (18学时) .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 希望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选择学习选修系列1、系列

2. 其中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科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是为希望在理工 (包括部分经济类) 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二) 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变化, 不仅增加了一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学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内容, 如算法初步的基础知识等, 而且对某些原有的内容也做了一定的调整, 特别是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内容.例如,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倪如俊老师上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案例如下:

1. 课堂引入

(1) 生活中的抛物线

(1) 投篮时, 篮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 南京秦淮河三山桥的桥拱的形状是抛物线;

(3) 卫星天线是根据抛物线的原理编造的.

(2) 数学中的抛物线

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 抛物线的定义

(1) 抛物线的画法

(1) 介绍作图规则.

(2) 动画展示作图过程.提出问题:求所对应的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是什么?

(3) 分析作图过程.提出问题:在作图过程中, 直尺、三角板、笔尖、点F中哪些没有动?哪些动了?绳长|AC|、|MC|、|MF|、|MA|中哪些量没有变?哪些量变了?

(4) 结论:动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是:动点M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它到直尺的距离.

以上是倪老师通过生活中的抛物线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抛物线的必要性, 再通过类比椭圆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去学习抛物线, 通过画抛物线的图形过程抽象概括出抛物线的定义, 课改后抛物线的内容介于椭圆和双曲线之间, 而大纲教材中抛物线的内容在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之后, 大纲教材注重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学习, 而新教材这样安排恰恰淡化了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 所以倪老师没有运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引入说明, 对教材的挖掘和把握很精准到位.

四、个人的反思

这次优秀展示课, 都是新授课, 包括概念课和探究课, 特别以概念课为主.新授课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照本宣科, 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并且效果也大打折扣, 那么应怎样上好一节新授课呢?我的思考如下:

1. 备好课——教学设计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教学设计, 就是教师在备课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问题的解决步骤, 选择相应的教学器材和策略以及相应的教学工具 (包括媒体) ,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确定, 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学情分析, 教法选择, 教案的编写.

2. 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完成之后, 教师应根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在教学中, 决定课堂教学优化与否的关键要素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板书画图技能;4.讲解概念技能;5.教态变化技能;6.教学演示技能;7.提问技能;8.反馈强化技能;9.组织教学技能;10小结技能.

历史观摩课心得 第4篇

2012年12月24至25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草图观摩暨评选工作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自今年7月在成都召开了“中华文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动员大会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各地采取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创作动员会,与专业美术机构和院校,以及重点美术家沟通、联络等各种方式推进动员和组织美术家创作申报的有关工作。“工程”申报开始后,全国广大艺术家们积极踊跃投稿参加。截止12月初,“工程”办公室陆续收到大陆地区、港澳台和海外美术家提交的各类申报草图1043件,其中包括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以及装置、影像等众多门类。

24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创作工程”总顾問孙家正,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左中一、杨承志、李前光,“工程”组委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中国国家博物馆吕章申,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等,以及“创作工程”的主办方文化部、财政部的领导同志们共同观摩草图,并参加评选工作会。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工程”创作委员会的专家靳尚谊、侯一民、詹建俊、杨力舟、全山石、邵大箴、孙为民、盛扬、曹春生、孙景波、广军、潘公凯、王明明、范迪安、陈履生、许江、曾成刚、许钦松、韦尔申、杨晓阳、徐匡、田黎明、唐勇力、李翔、姜陆、杨飞云、吴为山、王宏剑、代大权、徐里等,历史学家孙机、王震中、万明,以及在京20余家在京媒体的记者出席。会议由“工程”办公室主任、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刘健主持。

历史观摩课心得 第5篇

伊敏河镇第一学校

佟力

2010年11月15日—19日,本人参加了呼伦贝尔市历史观摩课比赛,使我真正的认识到课堂的实效性,“先自主学习后教师引导”真正的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观摩和研讨,使我受益匪浅。

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运用

首先,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增强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例如:阿里河一中赵龙梅老师《难忘九一八》,利用学案导学的方法,课前发给学生学案,导学学案答题思路:线索回顾——预习检测——本科探究——达标检测。利用学案为依托,开展课堂探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处理蒋介石和中共的态度时,出示了两个问题:

1、蒋介石为什么下令不抵抗?

2、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引导学生分析面对日本侵华,蒋介石不抵抗;面对西安事变的发生,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引申出国共两党关于“得民心者的天下”的论述,分析得体水到渠成。再如:根河四中金宏老师《“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呢?做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什么?钓鱼岛事件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了:勿忘国耻,反对战争,争取和平,正视历史,我们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强大,让历史悲剧不要重演。可见,教师在 课程设置上充分的考虑到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在增强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使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历史教学应有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例如:莫旗尼尔基三中的崔福灏老师《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教师设置了“小小辩论赛”环节:如果你是汉武帝时一位朝廷官员,面对匈奴的入侵,你是主战还是主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参与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次市级观摩研讨课,体现了历史新课程理念,教师用新课程理念践行了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二、教学方式不断转变,情境式教学方法普遍运用。

参赛很多教师自觉的摒弃了教师教一步学生学一步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更多的采用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当点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很多教师注意了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真实合理的情境,将学习任务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学习。教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阿里河一中赵龙梅老师,利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和历史记忆方法的渗透;莫旗尼尔基三中的崔福灏老师的问题导引法;额尔古纳市三中的 程明老师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运用;阿荣旗二中李国双老师设计的佟麟阁动员讲话学生模拟动员;根河四中金宏老师将课堂中的小故事提前布置给学生,角色扮演:战地记者,大屠杀幸存者,爱国诗人等进行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总之,教师们用教无定法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同时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训,教师要善于改进教法和教学手段,真正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生成情感。

教师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已知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理念的体现。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运用。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教师并不是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点儿一点儿的喂给学生,而是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摸索,最后得到新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次观摩课中也有所体现。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就将学生进行分组;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同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利用小组优势学生帮助弱势学生的方式解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以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四、采取多角度的评价渗入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教与学的评价方式。多角度评价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在观摩课中,有很多教师注意 了运用多角度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发现学生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评价;有的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还有的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还有的用眼神、用手势来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既注意结论性、成果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五、参赛教师与听课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气氛浓厚,教师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令人感动。

无论是上课的教师,还是观摩的教师中都不乏教学能手和技术高手。可贵的是一些观摩教师在课后和上课教师对课进行研讨交流,大家都能在互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六、本人在本次教学研讨观摩课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讲课听课活动,全呼伦贝尔市的历史教师都云集于拉布大林三中,所以对于本次活动从同仁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也见识了许多,分析自己的教学也存在诸多的不满意,我讲的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程第14课《难忘的九一八》。

1、心理素质有待加强,当我得知本次抽课班级的学生,从年级排名看:班级排名第一而年组排名第33名,并且年组排名100名以内的这个班级仅有8人,其他都在200多名,并且班主任强调这个班级的学生会的也不说,不会的更不说。我的心情跌入谷底,努力调整,但还是保持不了愉快的心情。

2、各环节努力求新,但做课的痕迹偏重。

回顾本节课我在各环节力求出新,导入新课我利用了“虚拟的一段聊 天记录”引起学生兴趣,引起探讨的课题,在讲课正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个环节: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程序:五要素、三步曲。在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措施时,我引导了学生剖析,蒋介石为什么在大敌当前会这样?在课堂主题内容讲授之后,我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利用“钓鱼岛撞船事件”国人“非常”反映,引导学生理智爱国,爱国要符合国情,21世纪中国的大局是“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国人的情绪不稳定会威胁稳定。同样对待“九一八国耻日”我们的目的是:牢记历史,而不是仇恨!在结尾我利用了巧计小结(顺口溜)梳理整节课内容,并且给学生留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每年9月18日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这属于中华民族的耻辱,并将这个日子的特殊性讲给那些已经淡忘了的人们——结尾:我以民之觉醒,胡主席的期待“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结束课程。板书设计突破常规,以“两颗心”来启发学生将爱国之心传承下去,并突出“爱国之心人人应有”。当然,设计的痕迹过重,有时就会冲淡主题。所以处理上就有些偏颇。

3、教学媒体的运用上不要太多,过繁太花哨。以教学效果为转移,改变自己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课堂太花哨,往往达不到最佳效果。

现在的公开课是越来越难上了,由于新课标的全面推进,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了,各种教研活动办得如火如荼,公开课开设的水平越来越高,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教师们对课的要求也随之越提越高。这都要归功于新课程改革,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高超的业务水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课堂教学效率。

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参加初中历史优质课比赛感想)

出自:学科专家 发布时间:2010-09-25

作者:袭著红

今年4月份,我有幸代表泰安市参加了山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回来的这段日子,一直想动笔将比赛的经历及感想记录下来,但总是“欲说还休”,因为应该总结的东西太多了,有种无从说起的感觉。直到昨晚,看到中央6频道播出北京第17届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典礼,典礼上获奖演员的获奖感言,无一例外的说了一通感谢的话,搁在以往,我都会一笑置之,但这次听这些获奖演员的发言,我没有感到好笑,而是觉得他们的感谢都是由衷的。因为我通过这次参赛,和这些获奖演员一样感同身受,不管作为一个主演也好,一位编剧也好,还是导演也好,每份成绩取得的背后都有许多人的支持。所以我也要真诚的对所有帮助过我的市区领导和历史学科的同仁们说一声谢谢,同时也把自己的感想抒发出来,与大家共享。说起参加优质课比赛,我的经历应该说一波三折,屡经风雨。因种种原因,2005年时冲刺市优质课未果,2007年时冲刺市优质课又未果,抱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2009年通过了区优质课的选拔,今年3月底代表泰山区参加了市优质课评选,并被选拔代表泰安市参加全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选。

机会来之不易,我有个信念,既然参加了,无论如何都要取得一个好成绩才行。从得知参加比赛的消息到正式比赛,只有不到10天左右的时间,而准备参赛的课题有两个。回忆参赛前的那段日子,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甚至临睡觉前,我都要把一个小本放在床头柜上,随时记录下脑海中出现的灵感。回忆在赛前的准备经历,很苦、很累但很快乐。

比赛中,抽到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明朝君权的加强》。接触过本课的老师都知道,泛泛的讲来,本课的内容很有些枯燥乏味,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把上课当作艺术来看待,对教学投入自己的情感。

俗话说:“学史使人明智,言德让人正心。”历史就是实实在在的记录,历史就是真真实实的记载。对于历史事件、7 历史人物,历史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用或干练或风趣或幽默的语言,把看似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有滋有味,津津乐道的过程中去把握历史,学会知识。例如开课时的导入,结合讲课学校的校名---枣庄奚仲中学的“奚”字,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来自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我姓袭,和你们学校奚仲中学的奚字不同字但同音,所以倍感亲切,相信这短暂的40分钟会是我们人生历程中一段美好的记忆。现在请大家先欣赏我们泰安的两组名胜古迹。第一组是建在泰安一处小区内的清代布政使施天裔的墓牌坊„那么布政使这个官职最早什么朝代设置的,它的设置又和谁有关呢?说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此人„”。这段开场白,情真意切,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尤其是结合地方文物,使遥远的历史内容和现实结合了起来,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教学设计的艺术性还体现在使相关的、有联系的前后知识一线贯通,紧密结合。我把本课课题——“明朝君权加强”作为突出本课重点知识的脉络。不管是讲到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的措施、司法上的措施、思想控制上的措施,还是明成祖继续加强君权的措施,最后都落实到“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一课题上。既突出重点又线索明朗。

第二、重视历史情境设置,还原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

历史画卷就是由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构成的。离开了历史人物,历史就会黯然失色、暗淡无光。对于本课第一目的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的学习,我从挖掘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入手,为学生创设了三个历史情境,分别是:朱元璋的烦恼;朱元璋的喜悦;朱元璋的心事。让学生带着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探察,学习领会朱元璋加强君权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参加这次省历史优质课评选,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上好一节课,对历史老师的要求很多。

首先,历史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学贯中西,博采古今,能够对历史和现实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今天的历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不仅需要‘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沉稳;还需要‘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灵活变通;更需要‘但开风气不为师’和穷究义理、以破樊篱的自主精神与独创意识。”而“沉稳”、“灵活变通”、“创新精神”均来源于教师的深厚学养和气质风度。

其次,历史教师要善于以准确、凝练、形象并充满哲理与文采的课堂语言来表达历史。“作为现实的人,今天的历史教师应该是性情中人。‘情’是一种充溢于心中的强烈感觉,它模糊而具体,朦胧而清晰,虚幻而实在。我深信它是构成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创造活动的内驱力。情感是历史 9 思维深潭中的活水,动情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前提,激情使历史母体受孕。平静恬淡、无动于衷地看待世间万物固然是史学家的长处,但不能作为历史教师在感悟历史和传授历史时的心境。因为,那种近乎死寂的平静会使心灵走向麻木,思维变得疲倦不堪。” 确实是这样的,授课时只有真情倾注,才能使历史在激情飞扬的师生之间互动着。只有这样,历史课才会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生活的历史课。

外出观摩历史公开课心得体会 第6篇

张小峰

2005年9月14—16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威海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几为教师的公开课,听候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我们几个教师在和各区县教研员有意无意的闲聊中,我们聊起了如何听课的问题,眼见我们这班年轻人茫然的表情及渴求的眼神,威海市教科所懂主任将他多年来的经验概括成4个环节授与我们。虽然言简意赅,但却是金玉良言,我默默记在心里,并按照这几个环节去思考接下来的课。

一、挑战引入

懂主任说:“一节课开始五分钟,我便能听出好坏。”言下之意当然是指引入环节的重要性,突然想起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入环节能否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而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无法解决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有了学习的需求,学习的主动性便激发出来,可以说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自主探索

懂主任在谈话中提到新课标的提出使整个教育界沸沸腾腾,但是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最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

历史学习更多体现为自主探究解决模式,因此在教学地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挥自主、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主动地建构知识,才能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形成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因此教师教学的过程要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各个活动的设计目的要明确,活动前的指导要具体,活动后对于学生的反思活动也要重视,并且善于总结,使学生明确通过这一活动要学到什么知识,学会什么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次,而要体现活动中的数学味。活动知识一个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

三、点拨提升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不能提留在传授知识,而应在学法的提升,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以后才能灵活运用、推理、迁移。懂主任还提出“水泵引水”原理,他认为做为老师是否有“一桶水”去教给学生,还不如给学生“一瓢水”,像水泵一样引出源源不绝的水源来得重要。所以做为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更高层次则是在点拨提升时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学习完之后,产生了一个个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知识的更深层次探究。

四、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检查、巩固、提升。除了基础题,还要有提高题,拓展题,使学生学习新知后,能迁移新知解决基础题;灵活运用新知解决提高题;综合运用知识,结合多种能力解决拓展题。在层层递进的题目中,学生从多个层面再次思考新知识,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建构自身的知识系统,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历史。

该环节特别能看出一名老师的功底,因为他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知识点,设计不同的练习突破难点。教师还必须深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在课堂上设计生活情境体现历史问题,将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以上是我对四个环节的一点思考,对于如何听课我还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什么时候能够不就课论课,将注意力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上,从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上去思考一节课,那我就有进步了。

上一篇:内部承包合同法律问题下一篇:兼职教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