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2024-06-08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精选9篇)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第1篇

《陈书》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何之元,庐江灊人也。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服阕,昂表荐之,因得召见。解褐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丹阳五官掾,总户曹事。寻除信义令。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或问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宠于观起,有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识者以是称之。

会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民庶抗表请无行,王以为沮众,囚之元于舰中。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恭之郡。俄而江陵陷,刘恭卒,王琳召为记室参军。梁敬帝册琳为司空,之元除司空府谘议参军,领记室。

王琳之立萧庄也,署为中书侍郎。会齐文宣帝薨,令之元赴吊,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为扬州别驾,所治即寿春也。及在军北伐,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召之元。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太建八年,除中卫府功曹参军事,致仕不得,寻迁谘议参军。

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锐精著述。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究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

祯明三年,京城陷,乃移居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B.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C.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D.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即为此意,“褐”常用来指贫贱的人。故后来多以“解褐”比喻入仕做官。

B.服阕,古代官员服丧期满一年脱去丧服。一般情况,斩衰三年,期服一年,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开皇,隋文帝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之元年幼好学,才思敏捷,被司空袁昂赏识,举荐他到朝廷为官。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但何之元却怕受牵连不愿与他们交往。

B.侯景之乱,何之元因与蜀中人士阻止武陵王率兵东下而被囚禁在军舰中,后来武陵王兵败,他跟随刘恭到江陵。

C.何之元到北齐吊丧,返回途中恰逢王琳兵败,他就担任了齐的.扬州别驾。

D.何之元在萧叔陵被杀后,断绝与世人的往来,转而著书立说,著成《梁典》,开皇十三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5分)

(2)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5分)

参考答案

4.C

5.B服阕,服丧期满脱去丧服。

6.A“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与文意不符。

7.(1)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宗人”1分,“相”1分,“顾访”1分,“造”1分,句意1分)

(2)(何之元)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垂示后代以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主语1分,“肇”1分,“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1分,“垂”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何之元,庐江灊人。之元幼时好学,颇有才思,因居丧过于毁顿,为梁司空袁昂所看重。服丧结束,袁昂上表举荐他,因而得蒙召见。初仕为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转为主簿。及至袁昂为丹一陽一尹,征辟之元为丹一陽一五官掾,总领户曹事务。不久任信义县令。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有人问其故,之元说:“当年楚国观起受宠于令尹,禄位低而有马数十乘,因而遭诛,此后,像观起这样无其禄而有其马的得宠之人便都逃亡了。德薄而受重用,必然已到了败亡之边缘。我怕的是未能从中得利而先已招致祸患。”有识之士因此而称道他。

适逢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何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侯景之乱发,武陵王以太尉之位而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授之元为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百姓均进言请求武陵王不要东下,王认为他败坏军心,囚之于舰中。及至武陵王兵败,之元随邵陵太守刘恭到郡。不久江陵陷落,刘恭卒,王琳召何之元为记室参军。梁敬帝册封王琳为司空,之元授职为司空府谘议参军,兼任记室。

王琳立萧庄时,任之元为中书侍郎。适逢齐文宣帝薨,令之元前往吊唁。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之元为扬州别驾,治所即寿春。及至众军北伐,取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招徕之元。之元因先前与朝廷有误会,等到书信到,十分惶恐,读信至“孔璋无罪,左车被重用”,之元仰天叹息说:“词意如此,怎会是欺诳我呢?”便随柳咸到了湘州。太建八年(576),任中卫府功曹参军事,之元想辞官不得,不久升任谘议参军。

等到叔陵遭诛,之元便断绝与陈人交往,潜心于著述。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流传后代以供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考究其始终,起自齐永元元年(499),终结于王琳被擒(太建五年即公元573年),七十五年大事,起稿为三十卷,命名《梁典》。

祯明三年(589),京城陷,于是移居于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593),死在家中。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第2篇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辅佐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处所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 情谊。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D.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第3篇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 The word addiction usually makes you think of alcohol or drugs,but in modern-day society we are seeing some new kinds of addictions. Some people are compulsive(难以自制的) shoppers. Others find it impossible to pull themselves away from their work. Still others spend countless hours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2) Over the years,shopping has become a very common activity. Many people enjoy going to stores more and more every day,but its more than a common hobby for some of them. They have turned into shopaholics. They are people who simple enjoy shopping and walking around spending money without being able to stop doing it. They are hooked on shopping and usually buy things that they dont need. Even though they dont have enough money,they buy everything they want.__(3) The question is,why do they have this addiction? There isnt a specific answer. Some people go shopping when they are sad,worried,upset or lonely,and they want to feel better. They use this activity as a way to forget their problems. Shopaholics say that they feel more important and better after they buy something. They also tend to have this addiction when they feel guilty.

(4) Shopaholism seems to be a harmless addiction,but it can__________________ . Some of them can be psychological. If this is the case,people addicted to shopping should go to a support group to help them break this habit. However,the process,like for most addictions,is long,and they suffer a lot. It can also cause financial problems. They just think about satisfying their feelings,so they spend money they dont have. They get deep in debt,and they can even go bankrupt and get sent to prison.

76. List three activities that might develop into addictions based on the text.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What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gh 3?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4 with proper words. (Please answer within 6 word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Which sentence in the text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following one?

Accordingly,these shopaholics should turn to a certain organization for help so that they can stop compulsive shopp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2 into Chin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76. 答案:drinking,taking drugs,shopping,playing computer games,working,

watching TV ( 答出其中三个即可,不根据原文回答者不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封闭式问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总结概括能力。

文章第一段阐述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种种沉迷、上瘾的现象。从文段中我们可以找出重要细节“... alcohol or drugs ... compulsive shoppers ... . impossible to pull ... from their work ... spend countless hours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其中的关键词可以依次对应: drinking,taking drugs,shopping,playing computer games,

working,watching。

77. 答案:The reason why some people /shopaholics have shopping addiction.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shopaholism/shopping addition.

解析:这是一道段落主旨概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段主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确定主题句(Topic sentence)是获取段落主旨大意的一个有效方法。第三段的第一句“The question is,why do they have this addiction?”的表达具有概括性,结构简洁明了,本段中其它句子都是以此句为中心层层铺开的,它符合主题句的特点。所以本段的主旨是阐述购物成瘾的原因。

78. 答案:cause/bring about/result in many problems

解析:这是一道补全句子题,考查考生语篇衔接和综合归纳信息的能力。第四段位于本文最后,相对独立地阐述购物成瘾的危害。要补全的句子位于本段的首句,是本段的主题句。首句是一个由but连接的并列句,前后句呈转折关系。前半句Shopaholism seems to be a harmless addiction.说购物癖似乎无害,下半句应与其意义相反,强调购物癖的危害。下文涉及购物癖者会遇到精神和财政方面的问题和麻烦,都是对其危害的阐述。另外,本段中“Some of them can be psychological”和“It can also cause financial problems.”对补全的句子的结构进行了暗示。

79. 答案:If this is the case,people addicted to shopping should go to a support group to help them to break this habit.

解析:这是一道释义对照题,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对英语句子释义的能力。

所给句子的意思是:因此,这些购物狂们应该向某个援助团体寻求帮助,以便能够停止这种难以自制的购物行为。在本文的第四段第三句与题中给出的句子意义相符。其中,If this is the case 对应 Accordingly;people addicted to shopping对应these shopaholics;a support group 对应 a certain organization for help;break this habit 对应 stop compulsive shopping。提取出关键实词的信息对应点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

80. 答案:他们购物成瘾,而且通常买的都是用不着的东西。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第4篇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

C.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答案】A

【解析】本考4个虚词“而、以、乃、之”,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如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于是A项正确。B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用字;第二句的`“以”作连词,来,于是B项不同。C项第一个“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代,翻译成“他”。

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B】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答案】C

【解析】本题断句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有点难度,既要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又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经验积累。这道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裴松之注《三国志》是受诏加注。

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3分)

译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分)

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译文: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答案】

(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解析】本题的翻译,考点在于几个实词、虚词和句式,(1)句中的“旧”“以”“以”;(2)句中的“而”“以”“得无”(固定句式);(3)句中的“乖”“是”“良”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参考译文】

《魏略》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望北去见刘备,备与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像一般的门客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的。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自己在结。(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又远大的志向,但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备回答说:“(刘表)不及。”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呢?”说:“我也不如(曹公)”诸葛亮说:“现在都不及,但将军的军队不过数千人,凭这个来等待敌人,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刘备说:“我也心烦这个,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悦;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旧多了(旧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的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认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委屈自己,亲自三次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白的了。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不一样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太让人觉得奇怪了。

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说: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第5篇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9.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

奇:以……为奇

B.天子西幸

幸:帝王到某地

C.监军诸将不恤军务

恤:忧虑

D.肃宗雅闻之

雅:向来

答案:9.C(体恤)

10.下列语句能够表现高适傲视权贵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适从崔光远讨斩之

②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③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

④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

⑤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

⑥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答案:

10.A(①讲的是高适跟随崔光远讨伐诛杀段子璋的事。⑥讲的是高适喜欢谈论霸王大业,与敢于直言无关。)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年轻时候不得志,又不治产业。他在诗歌创作上起步较晚,但得到人们的青睐,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传播开来。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玄宗逃难时,高适为玄宗全面分析了兵败的原因,并献上了如何对付叛贼的计策,玄宗赞同他的看法并采纳了他的计策。

C.玄宗想让诸位皇子分别镇守不同地方,高适极力劝说不可以。后来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肃宗召高适商量对策,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

答案:11.B(在玄宗逃难的过程中,高适向其陈述兵败原因,并没有献计如何对付叛贼)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3分)

译文:(1)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作为经费招募勇士来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得分点:“策”1分,“禁中 ”1分,大意1分)

(2)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3分)

译文: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华,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得分点:“恶”,“毁”,“除”各1分)

(3)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3分)

译文:他五十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很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得分点:“工”1分,自高1分,大意1分)

【文言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家产。后来客居在梁州、宋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考试,他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不满意,便离开了。后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拚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军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军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

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性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瑱率领军队在安陆会师。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建中四年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第6篇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日:“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日:“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日:“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日:“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日:“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族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日,“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日: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杨烈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既又将盗陈州

盗:盗窃。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成功。

C.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超城:越过城墙。

D.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

湮灭:湮没,消失。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奉父母舅姑尽恭顺

B.盖将掠其玉帛

C.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D.弃其城而走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岁满则罢去

②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B.①县令诚主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①杨氏当之矣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D.①虽古烈女,其何加焉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B.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C.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D.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杨烈妇智勇双全。在叛军兵临城下,县令不知所措之时,她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了城池。

B.杨烈妇善于说服。因流矢射中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不坚守城池,又说服他为守城而战,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C.文章选取典型的言行来塑造人物,与夫君的对话显示杨氏之“智”,对胥吏百姓的激励显其“忠”,对李侃轻伤下城的责备显出其“仁”。

D.作者将杨氏同文臣武将“弃城而走”的行为对照起来,不仅突出了杨氏的形象,而且谴责了当时很多掌握兵权却没有为国尽忠的大臣。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誊写在表格里,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参考答案

4.A(盗:侵袭)

5.B(“玉帛”古今同义,指玉器丝绢)

6.C(①“之”代词,代指前面那句话,②“之”放在主谓之间,表示取独。)

7.D(有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去优势,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8.C(应为杨氏与夫君的对话显示其“忠”,对胥吏百姓的激厉显出其“仁”“智”,对李侃轻伤下城的责备显出其“勇”)

9. 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来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

(食、周、义、悉、威、亟各1分,计6分,书写4分,共10分)

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进犯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来了,理当守卫;力量不足,死在这里,也是忠于职守。假如您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于死战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如果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去优势,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第7篇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yó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xiāo)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辅曰“尔。”颥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尔。”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4.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垣迎说辅日/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B.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C.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D.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方有才能。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命为京兆太守。

B.张方有主见。在洛阳看到军士横行暴虐,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

C.张方交友不慎。张方与郅辅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杀张方时,张方没有任何防备而被郅辅杀害。

D.张方受奸人陷害。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顺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他们杀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

(2) 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参考答案

4.B (“王若问卿”不能断开,排除A、C;“实不闻方反”为完整的独立部分,应与前后内容断开,排除D。)

5.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6.B (“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十’;”分析有误,张方计划让惠帝去祭拜宗庙好趁机挟持他,但惠帝并没有去,后张方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

7.(1) 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

(2) 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司马颙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

[参考译文]

张方,是河间人。生在贫穷、地位卑下的家庭,因为有才能勇猛善战被河间王司马颐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张方在洛阳日子久了,他的军士横行暴虐,竟挖掘了哀献皇女之墓。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帝西去迁都于长安。于是请惠帝拜谒祖庙,惠帝不同意。

张方就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惠帝见兵士进来了,跑进竹林里躲避,兵士们把惠帝拉了出来,张方骑在马上对惠帝行礼说:“胡兵猖狂,保卫陛下的力量单薄,请陛下今日临幸我的兵营,我定当抵抗贼寇,誓死捍卫陛下。”在这个时候张方的部下便闯入宫中,争着割夺帷帐做马鞍下的衬垫。张方拥着皇帝来到弘农,司马颐派司马周弼来告诉张方,准备废掉太弟,张方认为不能这样做。惠帝到了长安,司马颐就以张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兼任京兆太守一职。

当时豫州刺史刘乔发布檄文,说颍川太守刘舆逼迫范阳王司马鸠抗拒诏命,以及东海王司马越等在山东起兵,司马颐于是派张方率兵10万讨伐司马鸠。张方进兵屯于霸上,而此时刘乔已被司马鸠打败。司马颐听说刘乔兵败,非常恐慌,想就此罢兵,又担心张方不同意,因此犹豫不决。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等到张方显贵后,张方让郅辅担任自己的帐下督,关系相当亲密。

司马颐的参军毕垣,是河间的豪族,曾被张方欺侮,恼恨地对司马颐说:“张方长期让军队驻守在霸上,知道山东敌军强盛,而徘徊不进,应提防他有变,在他未动之前要做好准备。他的亲信郅辅知道他的阴谋。”而缪播等人先前也这样说过,司马颐因而召郅辅来追问,毕垣预先对郅辅说:“张方准备谋反,人们都说你知道,王爷要是问你,你准备怎样回答?”郅辅吃惊地说:“我实在不知道张方要反叛,这该如何是好?”毕垣说:“王爷若是问你,你就回答是这样。不然,免不了身受其祸。”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第8篇

马湘灵诗集序

(清)刘大櫆

马君湘灵与余居同里生同庚学同业其喜为诗同其嗜酒同饮洒既酣其狂言震于广座也同。余弃于时,而湘灵亦屡试不举,为同遇;余生三子皆夭,而湘灵亦未有子息,为同病。人之不同,如其面,余与湘灵几无不同矣。而亦有不同者,盖湘灵之为人,余固尝兄事焉;若其所为文章,则余方欲师事之而未能。此其不同也。

忆昔与湘灵同在京师,一日日已晡,湘灵过余施舍,余出酒看共酌。时余兄奉之亦在坐。湘灵被酒,意气勃然,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余惊怖其言。湘灵慷慨曰:“子以我为俗子乎!”余谢不敢。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余见湘灵言之哀,亦泣涕纵横不自禁。湘灵乃指谓余兄曰:“彼乃同心者。”因出其平生歌诗示余。余读之,风翻云涌,而喉间气郁不得舒,于是相对黯然,罢酒别去。

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间则归里与缙绅之去位而里居者连为吟社,寻山钓水而已。嗟乎!以湘灵之才与其志,使其居于庙朝,正言謇谔[1],岂与夫世之此倡而彼应者同乎哉!奈何窘蹶浮堪[2],抱能不一施,遂为山泽之癯以老也。

癸未之秋,湘灵橐其所为诗遗余数百里之外,使为之序。余诵湘灵之诗,循环往复,益叹湘灵年虽老,而少年英锐之气不衰。此其必传于世,世人之所共知,固不藉余言以增重。若其人之磊砢[3],不犹高出时俗人万万,则非余言莫之显。虽然,后之人苟能读湘灵之诗,亦可以想见其人矣。

注:[1]謇谔(jiǎn è简饿):正直敢言。亦作“謇谔”。 [2]窘蹶:窘困失意。湛:通“沉”。 [3]磊砢(kē科):才气卓越。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湘灵亦屡试不举 举:考取

B.湘灵被酒 被酒:喝醉酒

C.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 刺:指责

D.间则归里与缙绅之去位而里居者连为吟社 间:通“闲”,空闲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彼乃同心者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B.以湘灵之才与其志 请以战喻

C.若其所为文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因出其平生歌诗示余 相如因持璧却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凭马湘灵的才与志,若在朝堂为官定是正直敢言的,不同于世俗之人云亦云者。

B.马湘灵窘困失意,不能施展抱负,终瘦弱贫困以老,作者为此感到十分惋惜。

C.作者觉得,马湘灵的诗肯定能流传于后世,读者都能从其诗中想见其为人,领略其卓越的才气,不需要别人的言语来增加分量。

D.此文序马湘灵诗,但不言其诗而只言其人其遇,以抒身世感概,于雄肆中寓悲怆。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马君湘灵与余居同里生同庚学同业其喜为诗同其嗜酒同饮洒既酣其狂言震于广座也同。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湘灵慷慨曰:“子以我为俗子乎!”余谢不敢。(3分)

(2)余诵湘灵之诗,循环往复,益叹湘灵年虽老,而少年英锐之气不衰。(3分)

参考答案:

16.D(间:间或)

17.D(副词,于是。A副词,是/副词,却,竟然;B.介词,凭/介词,用;C.连词,至于/连词,假如,如果)

18.C(原文是“此其必传于世,世人之所共知”。)

19.马 君 湘 灵 与 余 居 同 里/ 生 同 庚 /学 同 业 /其 喜 为 诗 同/ 其 嗜 酒 同/ 饮洒 既 酣 /其 狂 言 震 于 广 座 也 同。

20.(1)湘灵情绪激昂地说:“你认为我是一个凡夫俗子吗?”我道歉说不敢。

(2)我诵读着湘灵的诗,一遍又一遍,更加赞叹湘灵年纪虽然老了,但少年的那一股英武锐利的气概却一点也不衰减。

参考译文

马湘灵和我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出生的年份也一样,学习也在同一个地方,他喜欢诗词,这也和我一样,他也和我一样喜欢喝酒,一喝酒就容易喝醉,喝醉后他的狂妄言论会让在在场的所有人感到震惊,这种豪放的性格也和我一样,我被时代所抛弃(意思就是怀才不遇)并且湘灵也考了很多次科举也没考中,这点我们两的遭遇也一样,我生了三个孩子都早早地夭折了,并且湘灵也一样没有孩子,这点上我们也是同病相连。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可以从他们的长相上看出区别,而我和湘灵几乎没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之间又有一些区别,那就是湘灵的人品,我一向把他当做我的.兄长(意思是说湘灵的人品很好),就像他写的文章,我想要学习并达到他的水平而无法办到一样。这点我和他是不同的。

回忆起以前和湘灵一起呆在京城,一天已经到了黄昏了,湘灵到我家我拿出酒和他一起喝。那时我的哥哥奉之也在座。湘灵喝醉了酒,意气风发 ,豪情万丈。于是就把当时的大官一个个全骂了一遍,一点都不避讳。我对他的言论感到惊恐,湘灵情绪激昂地说:“你以为我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吗?”我恭敬地说不敢这样看待(即指不敢以一个凡夫俗子来看待你),湘灵有拿起酒连喝了数十杯,喝的酩酊大醉还高声欢呼,怒发冲冠,不久却又唱起了悲壮的歌还流出了眼泪,我看到湘灵的哀痛之情,也是情不自禁地老泪纵横,湘灵就指着我哥哥说:你和我一样是志同道合之人。于是他就拿出了他生平所写的诗词给我看,我看他的诗词,给我带来的是风起云涌的感觉,并且喉咙之间的其都不舒畅了(意思即说他的诗词写得十分精妙)。于是我们相对暗自神伤无话以对,就结束酒席,相互分别了。转眼间就过了二十年,忽闻湘林已经老病缠身,不能够在出去远游了。他有时会到福建至上海一带游山玩水。同时还听说他和同一个地方的那些离休的官绅相互集合在一起组成诗社,感叹啊,以湘灵的才华与志气。应该让他到朝廷之上做官,为百姓正义直言,怎么会沦落到和那些听风就是雨随大流的凡夫俗子为伍呢,无奈何他困顿失意意志消沉,抱负不能完全施展,便成为了山河之中一个普通的贫困老头了。

《费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第9篇

①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②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①。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③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④(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⑤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②。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③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⑥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致师:叫阵挑战。 ②眇:眼瞎。 ③韩彭:汉初大将韩信 、彭越。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B.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C.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D.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 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是唐高祖年号。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这两种纪年法不能混用)

B.隐太子尝以书招之(指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渊称帝后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杀死。贞观二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隐”,史称隐太子)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指宴席座次居前者。古人宴会时以座次表示地位的高低,座次在前,地位就高)

D.谥“忠武”(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通过尉迟敬德投秦王、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B.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囚禁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C.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隐太子一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D.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对前来解说的任城王李道宗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7.翻译下列两个句子(10分)

(1)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2)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参考答案:

4.C

5.A(帝王年号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可混用,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6.D(太宗只是责备,没有处罚)

7.(1)秦王对我实在是有再生的恩德,我正要拿生命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我对殿下没有什么功劳,哪敢承受这样的重赐?(注意“生”“徇”“其”“赐”的意思)

(2)尉迟敬德进谏说:“作恶的两个人,现在已经被诛杀了,如果再穷追余党的罪,这不是取得安定的办法。”于是这些人全都被赦免。(注意“诛”“穷”“道”“普原”的意思)

参考译文:

尉迟敬德,名恭,是朔州善阳人。隋朝大业末年,刘武周作乱,让他做了偏将。与宋金刚一起击败了永安王李孝基,活捉了独孤怀恩等。唐高祖武德二年,秦王在柏壁作战,宋金刚兵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集合剩余的队伍据守介休。秦王派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招降他,于是和寻相献城投降,跟从秦王一起攻打王世充。后来寻相反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将叛乱,把他抓了起来。屈突通等人对秦王说:“尉迟敬德为人剽悍骁勇,现在抓了他,猜疑和叛乱之心已经结下,不赶快杀了他,后悔就来无及了。”秦王说:“不能这样。尉迟敬德若是一定反叛的话,难道会在寻相(造反)之后吗?”于是放了他,领他到自己的卧室内相见,对他说:“大丈夫凭义气相许,小的嫌怨不值得放在心上,我终不会因谗言而害了忠良。”于是赐给他一些金银,说:“你若是一定要离开,把这些作为你的盘缠吧。” 这一天秦王等在榆窠狩猎,恰逢王世充亲自率兵数万来挑战。单雄信,是王世充的猛将,骑马直接奔向秦王,尉迟敬德催马大喊着横刺过来,单雄信从马上掉下来,尉迟敬德于是掩护着秦王撤退,又率领士兵回来作战,大败王世充军。秦王看着尉迟敬德说:“近来大家都认为你会背叛我,我唯独确保你,并没有其他意思,可为什么报答我这样快呢?”

窦建德的军队驻扎在板渚,秦王命令李勣等作为伏兵,亲自手持长弓,令尉迟敬德拿着矟,攻打窦建德的营垒,大声地叫阵挑战。窦建德的`兵出来,秦王于是领兵稍微后退,杀了数十个敌兵,众多的敌兵越发向前。埋伏的军队冲出,将窦军打得大败。当时王世充兄长的儿子王琬在窦建德的军中作使者,乘坐着隋帝用过的马匹,铠甲华丽齐整,出入于军队中在众人面前夸耀。秦王发现后,问:“谁能够把他捉过来?”尉迟敬德请求与高甑生、梁建方三人一起骑马前往,活捉了琬,牵着他的马回来,贼兵不敢追赶。

隐太子李建成曾经用书信招他来,赠给他一车金器。尉迟敬德拒绝说:“秦王对我实在是有再生之恩,正要拿生命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我对殿下没有什么功劳,哪敢承受这样的重赐?如果私下里答应您,就会怀有二心,图利而放弃了忠心,这样的人殿下又哪里会任用他呢?” 太子愤怒而停止了收买他。尉迟敬德把这事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您的忠心就像山岳一样,即使积蓄成斗的金银(送您),又怎么能改变它呢?可是这恐怕不是自保的方法。”巢王李元吉果然派猛士来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打开屋门安然地躺着,刺客来到后,竟然不敢进屋。隐太子等于是在高祖面前说尉迟敬德的坏话,高祖下令要杀了尉迟敬德。秦王在高祖面前据理力争,尉迟敬德才得到赦免。

(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成为了皇太子。当时因受隐太子、巢王的牵涉而获罪的有一百多家,财产都将被没收,人都将被收入官籍(为奴)。尉迟敬德进谏说:“作恶的只是两个人,现在已经除掉了,若是再穷究余党的罪,这不是取得安定的办法。”于是这些人全都获得赦免。

曾经在庆善宫陪同皇上喝酒,有人排列在他的前面,尉迟敬德说:“你有什么功劳,(竟然)坐在我的前边?”任城王李道宗出面解说,尉迟敬德勃然大怒,挥拳将李道宗的眼几乎打瞎。太宗不高兴,宴会结束,召他来责备说:“朕看汉史,曾经奇怪汉高祖身边的功臣少有全身而退的。今天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才明白韩信、彭越被杀,并不是高祖的过错。国家的大事,只在奖赏与处罚,意料之外的恩惠不能够多次得到,自己多加勉励,不断地修正错误,否则将来后悔还来得及吗?”尉迟敬德叩头向太宗谢罪。

上一篇:信息化年度汇报下一篇:文明出行的口号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