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2024-05-24

关于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关于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第1篇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国有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县的矿产资源与周边兄弟市县相比较为丰富,可以说是品种多、品质好、储量大。随着南方许多发达地区资源储量的急剧减少,我县的矿产资源更显珍贵。因此说,如何作好矿产资源开发这篇文章,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必须将其上升为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从矿业角度来讲,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工业时期到后工业时期,都是人类使用矿产资源的过程。考证发达城市的发展历程,因矿产起家、缘矿发家的例证不胜枚举。我县要加快发展,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就必须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认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应为现实选择之一。其一,有资源优势。**目前已发现矿产22种182处,其中既有金、铜等金属矿产,又有煤、页岩、石材、泥炭等非金属矿产,还有放射性稀缺资源——铀。据初步勘查,我县的页岩矿以黑色泥岩为主,矿层累计厚度达16.9米,估算储量在500万立方米左右,是目前发现页岩矿中最好的品种。石材总储量约2.2亿立方米,其中*山玄武岩荒料储量达170万立方米,矿石以灰黑色、灰绿色为基本色调,具有间粒结构,呈块状构造,质地纯正,可用于生产饰面石材、墓碑石、碎石道渣、建筑石等,可综合利用,无尾矿;**玉冰花花岗岩荒料储量达120万立方米,显大白花、大红花,是国内罕见的独特品种,属高档饰面石材;建兴花岗岩储量达150万立方米,属中档饰面石材,特别适合生产石质工艺品。有泥炭地近百处,总储量1190.61万吨,主要用于绿色食品专用肥料、饲料增加剂生产。其二,有开发经验。(**是开发利用矿产较早的县份之一。1993年石材公司的成立,是**矿业从无序向有序、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的标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山玄武岩矿区已有碎石加工生产线4条,年加工能力40万立方米左右,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350万元,特别是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2002年对页岩矿进行半工业试验获得成功。2003年,先后有3个地勘单位对铀矿进行地质勘查,其中省区调所还成功地进行了地浸法开采试验。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奠定了基础。其三,有市场前景。目前,**的石材生产已有一定规模,现已开发生产建筑石、装饰板材、号石、石桌、石凳、茶几、牌匾、标牌、墓碑、骨灰盒、石板工艺画、灶台板等13个品种的产品,特别是通过与省路桥公司合作,生产高等级公路碎石道碴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吸引了四川、山东、福建、辽宁、大庆、北安、哈尔滨、北京等地客商前来投资开发。随着国家从2005年开始逐步禁止粘土实心砖的生产,陶粒砼制品以其重量轻、保温性能好、抗渗性好、耐火性好等优势,将成为实心砖理想的替代产品,极具开发价值。再加之铀、玄武岩、泥炭、透辉石、建筑砂等优势矿产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摸清资源底数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性环节,必须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搞好地质勘查工作。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摸清县域内矿产资源的底数,对矿产资源进行详查显得尤为重要,亟需对全县各类资源的分布、储量、品位、价值等方面进行勘查,准确掌握被开发资源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合理地进行深度开发,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先后有多家专业地质勘查队伍对我县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能进行详查,没有真正掌握我县优势矿产资源的详细情况。对此,要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把详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开发与勘查并重,一手抓开发、一手抓勘查,形成两手齐抓共进的工作局面。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泥炭、瓷石、铀等优势矿产资源进行详查,为其早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要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全面做好矿产资源详查工作。要把我县的优势矿产资源进行归类整理,聘请专家对其进行论证。指定专人负责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勘查立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勘探资金及政策支持,特别是争取国家和省、市加大对勘查金属矿产资源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依托地矿、冶金等部门的勘探力量加快地勘工作。要建立县级地勘投入机制,探索用财政补贴加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的办法,加大地勘工作力度。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企业、银行、社会联手,本地与外来资金相结合的多层次投资探查渠道。要采取转让探矿权的办法,吸引有资金实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矿产资源详查,确保我县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顺利进行。

招商引资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必须以大招商、招大商来推动大开发、大发展。开发矿产投资虽不是很大,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小县、财政穷县而言,政府投资办矿难度都相当大,况且经实践证明政府投资办矿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采取招商引资民营办矿应是我县矿业发展的首选途径。近期内,应把相对投资较少、见效快、换汇率高的非金属矿作为我县开发的重点,依托有实力的大集团,实施规模开发,力争每一种优势资源都形成一户骨干企业。一要加速页岩矿开发进程。紧紧抓住取消粘土空心砖的政策契机,建设陶粒及其砼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具体要运作好已正式签约的投资4270万元的开发项目,加快4座陶粒回转窑、两条陶粒砌块及两条轻体板材生产线的建设速度,确保2005年投产,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县的陶粒砼制品占领周边市场,辐射大庆、哈尔滨等地,成为全省新墙体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二要加速石材矿开发进程。目前,石材开发较早地区的资源已近枯竭,加之环境保护、城建规划的需要,石材加工企业纷纷外迁,而在其周边又很难找到既有石材资源、又

有闲置场地的地方。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做大做强做精石材产业。发展方向是,近期以装饰板材、墓碑石为主,远景以石制工艺品、装饰石、石板画为主,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取效益的最大化。要运作好投资3000万元的八一玉冰花花岗岩、建兴虎皮红花岗岩等4个矿山的探矿和试采项目。待试采成功后再建设年开采荒料5000立方米的石材加工生产企业。对阁山矿区采取保护性开采措施,碎石开采应以深挖为主,对地上业已形成的掌子面进行保护。招商建设地质公园,既利用石材资源,又不破坏生态,还可促进旅游业发展。三要加速焦煤矿勘探进程。紧紧抓住与**中草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机遇,依托省地勘四院的技术优势,切实搞准我县的焦煤储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资料,为焦煤开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要强力推进瓷石、矿泉水等资源的开发进程,力争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科学制定规划是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在制定规划时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有水快流”与“持续发展”的关系。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其本身就是财富,浪费资源就是浪费财富,就是破坏经济。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域内矿产按其富集程度、开采条件、市场预测等各方面情况,分门别类制定开采或保护规划,对于凭目前的资金、技术等条件无法实现资源应有价值的,宁可不采,也不乱采;要突出科技的作用,注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延长资源的服务年限,为今后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和设计依法采矿,坚决制止乱发证、乱开口、越层越界开采和私挖滥采;特别是对急剧减少的泥碳资源,要加大保护力度,杜绝新的垦荒破坏。二要处理好“企业数量”与“产业质量”的关系。企业纷纷上马形成“集群效应”,固然可以加速矿产资源开发进程,营造出有利于招商的浓厚氛围,但实践证明,一哄而起,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办矿是对矿产资源的极大破坏和浪费,而且小而杂的企业往往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管理。因此,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瞄准大集团,盯住大客户,实施集约化开采、规模化开发、精细化加工,努力提高产业质量,增加对财政的贡献份额。三要处理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矿产开发必须优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那种先开发、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被否定。要解决好粉尘污染的问题,峒室凿岩必须有通风设施,粉碎机生产必须有吸尘设备,否则不能开工生产;要解决好地震波污染问题,精确计算石材矿峒室爆破用药量,避免对附近建筑物产生危害;要解决好尾矿排放问题,最佳方式就是研究开发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变废为宝;要解决好加工企业“三废”问题,对不能避免破坏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上马。特别是要将矿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统筹考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第2篇

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人才是社会的财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竹山县属山区贫困县,75%以上的人力资源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已成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把农村劳动力“包袱”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明确一个目标。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抓手,以增强

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为重点,全面开发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源,促进我县从农业人口大县到人力资源强县的战略性转变,为我县跨越式发展服务。做好新时期人力资源开发,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构筑一个网络化现代化开放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打破部门分割,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把县职教集团办成全县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依托中心集镇,举办集企业职工、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有条件的村还可建设多功能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二是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尽快改变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使全县持职业资格证的人数有一个大的提高。三是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受训农民总体上能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

二、推进两项改革。一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进一

步深化成人教育体制改革。要按照“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方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实际,科学设制专业和课程,适度超前,多元发展。培训内容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紧贴农民,紧贴市场,符合产业发展方针。引进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克服课堂授课单一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在技术性职业工程中建立起素质门槛,推动劳动者参加必要的职业培训,做到上岗必先持证。职业介绍、企业招工和个体工商登记等环节要严格把关,确保上岗必须先持证。

三、强化五项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一是订单培训。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收集用工信息,联系输出单位,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一批,合格一

关于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第3篇

关键词:河南巩义,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

1 存在问题

第一, 对巩义地方文化的特色优势挖掘不足。巩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各方面都很独特很优秀, 如地方曲艺河洛大鼓、民间工艺水浒英雄脸谱、口水画、潜彩画等。但现在得到较大开发利用并成功推向市场的只有一些地方风景点旅游、文物古迹观赏旅游等产品, 品种不多, 形式单调。巩义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尚未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及其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 在保护、开发、宣传、利用的力度上均显不足, 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的挖掘尚处在起步阶段, 对其整合开发利用很不到位。

第二, 缺乏文化品牌意识。由于巩义市在文化特色资源上挖掘力度不足, 大大降低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影响力, 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也制约了大众高层次文化消费的热情。目前, 巩义市对康百万庄园、宋陵等地方资源的旅游开发力度较大, 但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文化资源的利用, 缺乏文化附加值的注入, 仅仅处在旅游开发的最浅层次。

第三, 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整体环境有待优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巩义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意识不浓。比如, 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工作, 虽然进行的力度很大, 但市民们的普遍反映是, 这只是政府的公益行为, 大多数人并没有对文化传承有危机意识。

第四, 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目前巩义市极其缺乏文化人才, 尤其是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文化人才。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既懂技术又善于管理, 既掌握传统工艺技术又能不断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巩义市目前此方面人才非常短缺, 很多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整理的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2 开发思路

(1) 巩义民俗民风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思路。民俗民风分布在地方文化之中, 地方文化又由诸多具有个性特征的民俗事项支撑着, 资源整合是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 对巩义民俗民风文化资源的开发要秉承优化整合的思路。一是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向旅游文化资源的转换。在这方面巩义具有很强的优势, 巩义土特产种类繁多, 饮食品种多样, 地方特色节日、特色制度保留传承得较完整, 民间曲艺、舞蹈、体育活动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这些都是丰富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的有效资源。二是地方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 这里主要指对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的开发。巩义民间工艺品种类较为丰富, 通过调研统计, 现巩义民间手工技艺包括根雕、织布、印染、剪纸、编织、篆刻、刺绣等31项。其中巩义的唐三彩、潜彩画、剪纸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因此, 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些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资源, 使这些资源优势得以优化整合, 充分认识到地方民俗民风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提升地方文化的发展能力, 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2) 巩义乡土建筑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思路。巩义乡土建筑文化资源凝聚了当地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穷智慧, 沉淀了地方民族世代相传的文明资源和信息。巩义市最原始、最普遍的建筑类型就是“窑洞建筑”, 此建筑类型具有就地取土、临壁掘洞、冬暖夏凉、坚固耐用等优点, 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巩义市应全面考虑乡土建筑文化资源的价值和现状, 建立一套有规制标准和规范约束的完整保护体系, 强化制度化、规范化保护和管理。

对巩义乡土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保护工作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原则, 遵循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加强管理”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 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把这项工作做好。例如, 康百万庄园, 在开发旅游业时加大宣传力度设置了许多宣传标语、版面, 这些新时代特征的物品在康百万庄园内出现非常有碍传统建筑风貌的展现, 此时可以考虑设置临时展板, 放置于专门开辟的不妨碍整体景观的场所等方法加以协调。另外, 要提高当地广大群众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 调研时经常能碰到这种情况, 当地群众对举着相机的参观者很是不解:“那么多新楼不拍, 拍这破房子干啥!”由此可见, 广大群众对建筑遗产的价值的认识非常不足, 而大量存在的建筑遗产多数为群众所占用, 他们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建筑遗产的命运。这些做法既可提高建筑遗产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同时也使建筑遗产发挥出了价值作用, 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3) 巩义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思路。在对巩义地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时, 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开发保障体系。一是优先开发;二是重点开发;三是限制开发;四是禁止开发。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开发要求而把握好开发的规模、速度、质量、效率。开发的过程中, 注重培育地方文化的特色资源自身的承载力和再生能力, 合理有序的进行, 坚决杜绝滥开发、滥利用的现象发生。

(4) 巩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人保护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区域或空间而存在的, 是一种“活态”文化。据了解, 巩义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5个门类, 360余项。全市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老艺人) 200多人, 掌握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 调查中发现也有许多老技艺老百姓不喜欢, 有些传承人的儿子、孙子也不愿意再学习这项技能。对于濒临绝迹的非物质文化地方政府就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如, 普查建档、资助保障、宣传、引导等, 努力提高这些遗产项目的地位, 使老百姓能够接受这些遗产并重新找到它们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在对巩义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开发对当地文化遗产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适时制订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 通过这些综合的开发思路来完善中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形成一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局面, 达到提升河南文化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

关于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第4篇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教材结构新颖、内容丰富,它们成功地运“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将话题、交际和语言结构等训练内容融入各个板块之中,循序渐进,贴近生活。为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用好教材资源,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课外资源,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 4 Welcome to the unit,我安排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观看关于动物的短片,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听读Comic strip部分回答相关问题,表演对话”;第三环节“根据首字母完成填空,复述小故事”(Eddie is e __ some bones. Hobo w__ like to have some. He thinks they are very d___ and he will d__ if he h no food to eat. Eddie doesnt want to s___ his food with Hobo. He says he w talk to Hobo if Hobo e his food. He will die as w__ if he doesnt have a___ food. If he dies, no o__ will look a__ Hobo. Do you think Eddie is very g to Hobo?);第四环节“出示动物的图片,学习并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及习性”,该环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看照片及描述,猜测是哪种动物”;二是“读一篇有关于熊的短文,回答问题”;三是“听一段关于老虎的材料,完成缺词填空”;第五环节是“调查活动: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动物,说明原因。”

执教本课,为了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我整合了很多资源。首先是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整合,不仅起到了充实课堂、活跃气氛的作用,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语言能力。例如,在对Comic strip的深入处理时,我充分利用原对话的资源,让学生通过用小短文改写对话,锻炼了用第三人称复述故事的能力。在介绍动物时,我并没有只从生物课本上随便找几个动物作介绍,而是有选择地介绍了几种动物。这些筛选过的动物都是在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出现图片的,我在介绍这些动物时所选用的材料,基本都是从本单元选取改编的。比如pandas的内容选自Reading部分,bears的内容来自Main task B部分,tigers的内容来自Integrated skills的A1部分。通过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单元资源,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提高了词汇、语段的复现率,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利用网络提供资源性的支持,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缺憾,通过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及背景介绍,可以使教学形式更为生动、内容更加丰满,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记忆,增强了教学效益。比如,一位教师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9 Section A这一内容,先后完成了“热身→导入→呈现→活动→操练→拓展→作业”等环节。其中“课前热身”,播放电影《冰河世纪》主题曲,鼓励学生跟唱;“导入”环节,出示多张电影明星或电影主人公的照片,教学单词movle;“呈现”环节,播放卓别林的电影片段,教学silent movie和sound movie。展示《憨豆先生》《精灵鼠小弟》《警察故事》等电影的海报或片段,教学cartoon,history movie,tragedy,action movie,thriller,history movie等表示电影类别的单词,让学生学习使用funny,exciting,boring,interesting等单词来表述不同类别电影的特点。“活动”环节,让学生分组罗列出电影的类别及各自知道的代表性电影,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电影的类别,如war movle,romance等,利用句型“What kind of movie do you like?““I like…It is…”进行问答,交流并总结本组内最受欢迎的电影种类和原因;“操练”环节,包括“听录音,按顺序标号(2a)”和“听录音,作记号(2b)”;“拓展”环节,利用电脑和网络为自己喜欢的电影或演员制作海报。指导学生进行中西方电影名互译,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译名;“作业”环节,搜集你所知道的电影的英文名称。

本课时内容涉及了电影方面的知识,借助网络执教者查找了不同类型的电影,并利用信息技术作了剪辑,将最具代表性、最能引发学生共鸣的片段截取到课件中,促使学生把抽象的名词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进而获得感性认识。在拓展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和图片来制作海报,引领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突破了教材和学生原有经验的限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

三、适时利用错误资源,促进学习经验的拓展与提升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错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师不能一味地讨厌惧怕学生的错误,相反,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来促进学习经验的拓展与提升。请看八年级上册 Unit 2 Grammar教学片段——完成C2的练习,教师让学生起来校对答案。Student A: Ninth grade in the USA is the same as Grade 9 in China.Student B: Year 8 in Brirain is the same as Grade 8 in China.Student C:School life in the USA is different from school life in Britain.Teacher: Can you give me another sentence with the same meaning?Student D: School life in the USA is different from it in Britain.Teacher: You are clever.You are able to change school life into another word.But the right one is“that”.接着教师又给出以下句子:The weather in Beijing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ew York.∕The students in Class Two are more hard-working than those in Class Three.∕The apples in my basket are bigger than the ones in yours.

关于我县稻田养鱼的几点思考 第5篇

地节约了水土资源,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控制了水稻病虫害。它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有效途径。因此,xx县具有丰富的梯田资源优势,稻田养鱼是当地人民对其所处生存环境的积极适应与能动创造,在xx县发展稻田养鱼,既符合县情,又符合效益原则;既可以与xx生态环境相适应,又能与当地社会文化运作高度协调,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和研究任务。

一、xx稻田养鱼的现状

xx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75%,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七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财政总收入802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境内一般海拔高200—1900米,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1113毫米,无霜期271天。总幅员面积2189.88平方公里。在海拔1600米至800米的地区,全县有大小河流上千条水面达50万亩,且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稻田养鱼标准,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xx县有19万亩连片的梯田资源,无平川坝子,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建国前就有部分哈尼族、彝族、傣族等民族群众利用稻田进行养鱼的习惯,但均采取粗放粗养方式,单产低,多为自食,不成商品生产。2007年实施稻田养鱼工程示范项目1600亩,落实在新街、胜村、牛角寨等三个乡镇四个点,已完成投放鱼种工作。全县养鱼面积64450亩,圆满完成计划,同比增长7.47%;水产品产量2500吨,同比增3.31%;生产鱼苗400万尾、鱼种80吨,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33.33%和31.15%;投放鱼种248吨,同比增长9.25%。

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中,稻田养鱼在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提供安全优质水产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将推广稻鱼工程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亮点来抓: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县、乡、村层层签订合同,做到责任明确,专人负责,奖惩分明;成立领导小组协调稻田养鱼项目资金、物质,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咨询服务和鱼苗鱼种调供等事务;形成了以政府组织协调,业务部门牵头实施,农民投工投劳受益的网络化管理体系。二是措施有力,各乡镇围绕实施稻田养鱼项目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政策,把稻田养鱼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三是加大扶持,各乡镇党委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增加投入。

2、扩大面积,农民增收。一是扩大了示范养殖范围,增加了项目区农民收入。xx县通过水产技术部门大力开展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工作,从2000年开始,连续八年承担实施省级“稻田养鱼工程示范村”项目,共实施稻田养鱼工程示范面积7385.9亩,涉及农户2661户,受益人口11970人。项目涉及14个乡镇,43个村民小组。示范工程共投放规格30克以上的鱼种106821.7公斤,平均每亩投放14.5公斤,共产鱼553.94吨,平均亩产75公斤,比常规养殖亩产17.6公斤增57.4公斤,并实现稻谷的增产。二是综合利用,提高了社会效益。发展稻田养鱼,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收到“一多两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好效益,稻田养鱼使项目区水稻平均单产增5%,保障了水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丰富城乡菜篮子,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苗种场的发展,带动了农家乐等休闲渔业及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效益。稻田养鱼具有减少田间杂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通透性,降低水稻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优点,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能使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稻田养鱼的推广和普及,缓解了天然水域野生渔业资源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3、稻田养殖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一是养殖区域不断向宜渔区域扩展。沙拉托乡通过推广稻田养鱼技术,解决了山区半山区吃鱼难的问题。目前,稻田养鱼的新技术推广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稻田养鱼双丰收的意识已深入民心,许多农民在县乡两级

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在自家稻田里挖塘开沟,整个藤条江河谷呈现出一派热火潮天的景象,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增收途径。二是养殖技术进一步规范、科学、合理。在县乡两级科技人员的带领下,统一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凼,统一投放鱼种,统一培训,统一防治鱼病,统一收购鱼种转塘饲养,实现了“五统一”。三是广大农户养鱼水平有所提高。各乡镇渔业科技人员借

“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扶致富奔小康活动”和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计划的契机,进村入户开展稻田养鱼工程技术示范。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座谈会、利用广播、印发各种技术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稻田养鱼的有关技术要领,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和农户一起开沟挖溜,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有力推动了稻田养鱼的全面发展。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工程建设形成了一些固定形式。经过几年的发展,稻鱼工程建设已形成如:沟凼结合、塘田结合、鱼沟鱼溜、防逃设施配套等形式,从平板式的粗放养殖向标准化过度。第二、工程建设更加标准化。开挖的鱼沟、鱼凼、塘埂及所占稻田的比例各地根据具体都有了一些具体的技术要求,使工程建设规范化。第三、永久性工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今后稻鱼工程发展的方向。

4、稻田养鱼已成为群众乐于接受的适用技术,深入人心。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带头、带动推广稻田养鱼新技术,已深入人心,这项技术正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真正给老百姓指明了一条科技致富的好门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结xx县稻田养鱼工作,虽然形势喜人,但从全县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稻田养鱼开发力度不够。近年来,xx县稻田养鱼的面积徘徊在6万亩左右,仅占全县适宜发展稻田养鱼的稻田面积的31.6%。稻鱼工程一直没有突出1万亩的大关(2007年达7385.9亩);养殖品种也基本局限于“四大家鱼”常规品种,对稻田养殖名特优的开发仅有部分地区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还未推广。

2、农户养殖不规范,思想认识还较低。农民自己零星放养,不成规模,仅仅是农民栽完秧后,在自家稻田里放上一些本地的鱼苗,不规范稻田,也不挖塘开沟,产量不高。每到冬末春初,群众于江河中进行捕捞,方法有堵河捕捉、药剂毒杀、竹器捕捞、撒网、投饵诱捕等。少数农民用炸药捕杀、用电触鱼等。药杀、炸鱼、电解对鱼类发展危害极大,虽然政府已明令禁止,但仍有少数人违令捕捞。

3、还没有开发出具有xx县稻田养鱼特色的水产品品牌,加工、流通、营销等市场机制也没有形成。

4、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由于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农民自主筹资较为困难,致使养殖基地内的水、电、路、渠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发展后劲不足。据初步统计,全县受灾稻田面积达2.86万余亩,稻鱼增产增收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5、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6、服务体系不健全。xx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现有职工5人,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仅3人,而14个乡镇无水产技术人员。同时,水产技术人员多在从事其他工作,真正从事水产工作的寥寥无几,加之他们知识老化,业务不熟,很难适应当前水产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三、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利用哈尼梯田优势,结合xx实际,笔者认为,要把稻田养鱼成为帮助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各乡镇要进一步理顺发展稻田养鱼的工作思路,突出稻田养鱼在渔业工作中的地位,扩大稻田养鱼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明确稻田养鱼的任务和发展目标,提出为实现任务必须采取的综合措施,特别是在增加投入方面做好工作。

2、进一步分析当前稻田养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决不能形成成绩年年有,问题年年都一样的怪圈,一定要树立是什么就是什么的扎实作风。当前各地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要研究和解决这么好的项目为什么面积总量上不去?面积上不去,受益农户就少,产业就无法做大,亮点就只有少数人看到,稻田养鱼的地位就只能定在现在这个位置。

3、各乡镇要学习其他地方的实践经验,总结工作,立足本乡镇实际,把充分发挥稻田养鱼的优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稻田养鱼是一项农民“脱贫致富”的工程,就是要进一步树立典型,把好的稻田养鱼经验推广到全县,各乡镇也要借此机会,发扬典型,树好榜样。

4、全面提高稻田养殖水平。第一,在规模化养殖上下功夫。今后建设稻鱼工程,要选择水源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稻田,实现规模化建设。要以永久性标准化工程为目标,做到一年施工、多年使用、建设一亩、巩固一亩。第二,在标准化、规范化养殖上下功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t5055-2001)条件的地区,要按照《规范》的要求,从养殖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和收鱼技术几个方面规范稻田养鱼的生产。同时,农业局要根据这个《规范》,结合xx县的具体情况,加快制定符合全县稻田养殖发展的地方标准,以指导全县的渔业工作。第三,在培育品牌上下功夫。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绿色、无公害的水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稻鱼价格也一路攀升,为xx县发展稻田养鱼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第四,在服务上下功夫。各乡镇要积极做好稻田养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首先是技术服务,可采取集中培训、分散指导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大力推广普及技术知识,做到哪里有稻田养殖,哪里就有水产科技人员。其次各乡镇农科站要积极组织生产和供应适销对路的水产苗种,充分发挥各乡镇苗种场(站)的功能,扩大苗种生产能力,搞好优良苗种的供应。三要培育一支运销专业队伍,在收鱼季节帮助农民销售,解决好水产品均衡上市,把不能上市的大规格鱼种及时移养到池塘和水库中,让贫困地区的农民真正品尝到稻田养殖的成果。

5、推进产业化经营,培植以稻田养殖为原料的加工龙头企业,围绕市场对鲜熟制水产品的需求,突出特色,采取加工企业与养鱼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形成“企业+农户+稻田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农民稻田养鱼的积极性,促进稻田养鱼向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协作服务、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宽、市场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各具特色的水产营销、加工、种苗、养殖、休闲、技术等渔业专业协会。发挥水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渔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采用和推广先进实用的水产养殖和加工技术,为生产、营销提供信息服务,促进渔业产业化发展。

6、提高开发的规模和水平。一是宜渔水域开发,大力开发宜渔稻田发展养殖,充分利用冬闲田和高热量的气候资源,发展冬水田养殖,到2010年争取稻田养殖面积发展10万亩,冬水田养殖发展到5万亩,并积极利用茭瓜藕田等水域进行养殖。二是养殖品种开发,引导农民从单一品种养殖向多品种养殖发展,积极推广名特优鱼、泥鳅、黄鳝养殖,坚持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提高稻田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三是综合开发立体养殖模式,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节约化和集约化发展。四是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鼓励企业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等营销形式,大力宣传多吃水产品的益处,扩大对稻田鱼的需求和消费。

7、不断提高资金效益,拓宽渠道。今后用于稻田养殖的县级财政资金,全部用于稻鱼工程建设,每年集中安排5—7个乡镇建设1—2万亩稻鱼工程,发挥规模效益,避免项目“多而散”和“小而全”而无效益。项目资金的安排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在“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二是当地政府重视稻田养鱼,并能保证项目资金足额用于稻田养殖项目的地方,三是农民积极性高的地方。农业部门也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和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当地财政资金、国债资金、扶贫资金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投入,要认识到发展稻养殖是利在地方造福于群众的事,而不是为农业局而发展,县级财政只能是补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地要克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观念,树立“别人发财、自己发展”的理念,主动协商财税、金融、工商、外贸等部门,出台优惠政策,做好服务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收商业信贷、民间资金和国外资本等资金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关于我县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思考 第6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凭借其传播速度即时便捷、传播内容海量丰富、传播方式双向交互、传播主体匿名自由、传播渠道开放多样等特点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战场。公众越来越喜欢用网络向政府反映诉求、提出建议,有数据显示,与政府有关的网络热点事件占到63%,并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政府职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重大网络舆情事件,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放松警惕。相反,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邻县的手机门事件已为我们敲警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征地拆迁、反腐倡廉、城市管理等一些敏感领域,很容易引发网络舆情。处理不当,小则影响政府形象,大则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做到网络舆情尽早收集、尽早研判、尽早应对。如何做到正确引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人们积极投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的形象我来树,公正为民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推手,是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因此,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很关键。政府形象的树立需要多方

努力,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公正为民,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一是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政府亲民为民的基础,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像在拆迁补偿中,不管是补偿标准,还是一棵树、一眼井的统计,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办事。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凡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都要坚持依法按程序进行。做到“三个不说不做”,“违反政策的话和事不说不做,兑现不了的话和事不说不做,伤害群众感情的话和事不说不做”。三是把老百姓是否得实惠、是否受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关注影响我县发展的大事,又要关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小事。既要落实“民呼我应”,注重解决市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也要突出“雪中送炭”,关爱弱势群体。

二、我的地盘听我的,玩转媒体

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发生,不要害怕媒体的采访。面对媒体的采访,不要采取躲避或者遮遮掩掩的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事件的解决,反而会因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炒作,使事件走向极端。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看待新闻媒体的思维模式,学会科学利用新闻媒体作为“缓冲器”,发挥其积极作用,玩转媒体。一是要积极邀请中央媒体及时介入网络舆情事件,权威披露真实信息。一般情况下,民众对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披露的信息比较信任,享有权威性。二是在事态发展过程中,政府要主动邀请参与报道的媒体记者一起分析

研判事件的新情况、新趋势,利用记者能够掌握地方政府不能掌握一些线索和情况这一特点,对事件作出科学研判。同时媒体被满足了参与权和知情权,就会压缩炒作的空间,有利于事件处理。三是要坚决抵制别有用心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对于一些利用事件炒作,谋取个人利益的记者,要坚决的抵制,必要时动用司法手段。对于一些报道失实的新闻媒体,要追究责任,绝不姑息。

三、我的舆论我做主,正确引导

舆论出现后,能够正确的引导,使其朝着政府预期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效的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一是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对一些重特大事件,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真相,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以正视听,消除不实传闻。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的网评队伍,主动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舆论发展的方向。二是建立舆情应急预警机制。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划分等级,第一时间上报有针对性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对在岗在职工作人员进行网络舆情培训,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特点,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方式方法。如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采取报告会、专题讲

座、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舆情培训。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同时,加大网络宣传的策划力度,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工作亮点,努力形成正面宣传的舆论强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网络舆情调研工作,制订出多套相关的应急预案,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关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7篇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我县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怎样才能突破发展?通过对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得到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依托自身优势,广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工业支柱,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总量不断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以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水电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近几年,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全县生产总值得到了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87亿元,同比增长45.2%;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71.2%,产值和增加值总量分别是2002年的5.1倍和5.7倍。工业提供的税金325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处于全市第二位,总量跃居全市第四。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从产业结构看,2002年我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7.80、16.75、45.45。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四大支柱工业逐步形成并快速壮大,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2007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4.9、28.1、37,工业在三大产业中占的比重有所提升,工业对GDP的贡献明显提高。

二是规模工业总量逐年增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12 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提高。工业整体利润大幅增长,2007年累计实现利润1.04亿元,增长5.9倍,是近五年来的新高。

三是矿石采选业拉动作用明显。2007年,钰宏旺、汇丰公司实现产值双过亿,共计达到3.84亿元,同比增长95.3%,占规模企业的77.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6.8个百分点。四是工业园区建设初具雏形。目前,从中厂、构朳两镇到县城这一带,百益酒厂、110千伏变电站、天裕公司木瓜深加工、九泰药业有限公司、庆华有限公司、安凯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恒泰丝绸有限公司、安康通用公司白河分公司、逸酒酒业有限公司、白龙水泥有限公司、钰宏旺公司、汇丰公司、1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等工业企业串连成片,涵盖加工、建材、化工等支柱工业的新型工业园区初具雏形。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工业经济总量、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成分结构等方面来看,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少,大多数企业处在成长期,大企业不够强,小企业不够多。二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近年来,煤、电、油、运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已普遍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三是工业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大多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传统的固定管理模式和“家族式”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竞争、市场意识,经营随意性较大,没有长远发展计划,缺乏现代科学管理。四是县域企业融资环境不佳。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融资担保体系,县域新办企业普遍实力小、缺乏可抵押资产,寻求工业贷款非常不易,造成部分企业主要是靠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扩大建设规模和设备改造都十分缓慢,特别是企业进行技改后,流动资金紧缺的困难更为突出。五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后劲乏力。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初级产品多、深度加工和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少。我县工业传统产品基本上是小水泥、小矿山、小化工厂。2005年以来,全县规模工业主要依靠铅锌矿采选业支撑,目前,受金融风暴影响,采矿业的风险越来越大,铅锌矿采选业在2008年下半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新培育的农副产品加工刚刚起步,新投产的企业大项目不多,短期内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带动作用不明显。六是仍然存在服务不到位现象。个别部门思想仍然不够解放,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仍有极个别部门存在吃拿卡要现象。

三、突破发展工业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我县工业发展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但实现突破发展亦具备了几个比较好的条件。农副产品原料充足,可供加工的农产品多,非金属矿产储量大,品质好;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的信心足、力度大。要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大扶强骨干企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一是抓战略部署,在强县富民上抓突破。就白河而言,仅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要富民富县潜力在工业。要始终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攻点,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二是抓做大扶强,在骨干企业达产达效上求突破。继续做强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支柱工业,重点抓好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济效益好的规模企业,巩固现有矿产骨干企业,加快钒矿、磁铁矿、硫铁矿开发及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步伐,扩张矿业、建材经济总量。三是抓方向定位,在主攻特色上求突破。特色就是优势,是竞争力,是生产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走培育特色、工农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立足白河万亩木瓜、10万亩桑园、6万亩黄姜、年出栏十几万头商品猪的资源优势,引资嫁接改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在产品转化增值上实现新突破。

四是抓招商引资,在项目带动上求突破。围绕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今后仍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培育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主导产业,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内部主导产业的更替转换,使工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真正形成人人找商机、个个抓招商的氛围。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引导招商引资的主体逐渐由政府部门向社会团体转变,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步入社会化、市场化轨道。

五是抓环境建设,在形成洼地效应上求突破。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着力建设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要进一

步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理念,规范办事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形成全心全意、热情主动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服务的良好工作机制和作风,让投资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努力规范收费行为,实行“阳光工程”,明确收费项目,挂牌公示收费标准,严格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一次性协商收费制度,坚决杜绝“三乱”现象;要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人文氛围。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民对投资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心投资发展环境,人人都是投资发展环境”的共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为打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做贡献。

关于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第8篇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的黄铎堡乡寺口子河北岸的山峰上, 距固原市55公里。古称石门水北, 据科学考证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保存有北魏、南北魏、北周、隋唐各朝开凿的石像三百五十余尊, 这些佛像造型逼真、形态迥异, 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原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历史折射和缩影, 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人文奇葩, 被誉为中国八大石窟之一。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须弥山石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内旅游业的异军突起, 须弥山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众多游客, 仅2007年就接待6万人次, 经济收入达30多万元。而云冈石窟等旅游景点每年创收近千万元。与之相比,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须弥山石窟, 其低水平的发展势态显而易见。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挖掘困难

据史料记载, 固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属军事重镇。石门水自古为南北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孔道之一, 唐王朝时为彻底解除吐蕃对长安的威胁, 曾在原州 (今固原) 陪设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六关以守陇道, 古称七关。石门关为七关之首, 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 战乱频繁, 战火也殃及须弥山, 使原有的史料记载和飞檐雕榭的建筑付之于熊熊战火, 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须弥山从建山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但要了解详细的情况或挖掘须弥山涤层文化底蕴却是困难重重, 这无疑给须弥山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1.2 保护困难

须弥山文化的精髓是雕刻在山崖上的150多窟石像,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完整保存下来的雕像寥寥无几。固原属西北干旱区, 降水稀少, 有“十年九旱”之称, 气候恶劣, 一年四季不断的西北风对文物破坏相当严重。须弥山石窟建在山之阳, 久经日晒和风雨的剥蚀, 风化现象也很严重, 加之自然景观萧条, 难以体现人文与自然资源的和谐相融。

1.3 修缮不力

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 并拨专款进行修缮, 但要修复原有雕像和建筑, 无异杯水车薪。固原地处西北内陆,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要做好须弥山石窟的修缮和重修工作, 等于中央取栗。这种不利现状, 也给须弥山文化的外向传播和内在渗透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1.4 服务滞后, 观念落后

旅游业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身。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各个产业间的联产互动性很强, 但是, 须弥山景区交通不发达, 住宿、餐饮、娱乐近似空白, 旅游业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加之经济落后, 影响了当地人们的观念和认识, 他们眼中的旅游无非是吃、喝、玩、乐, 如此落后观念是造成该景区旅游业发展迟缓的因素之一。

1.5 配套设施不齐备, 缺乏特色

尽管须弥山景区在对外开放以来, 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但与国内同类行业相比滞后了不少, 主要是服务配套功能不健全。更有甚者, 须弥山做为国家八大石窟之一, 在竞争中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即缺乏旅游资源的真正灵魂———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次,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不协调, 也降低了景区的档次, 这些不利因素, 从不同程度上制约着须弥山旅游业的发展。

2 如何体现须弥山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

2.1 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真正实现旅游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转轨

发展旅游业, 不仅是推销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而且涉及到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业态、旅游发展预测等各个方面。因此, 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中, 要更新观念, 创新理念, 并在打造品牌、培育精品上琢磨。要主动顺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主流, 提前在产业发展、产品运作、产品构建、产品营销、产品管理、产品预测等各个环节下功夫, 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所在, 然后对各个环节做缜密、细致的调整, 最终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做到自我调节, 自我优化。

2.2 准确定位, 打造特色品牌

对须弥山旅游资源定位要准确, 即要打造国家旅游产品和精品意识。因而在规划设计中要把握好尺度, 要让须弥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说到底, 就是要在旅游业发展中寻找须弥山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即须弥山旅游资源的根———须弥山文化。尽管须弥山有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招牌, 可它缺乏特色, 缺乏文化魅力, 对富有自身传奇色彩的“须弥之花”、“须弥松涛”、“桃花林”等深层文化挖掘不够, 未能彰显原本浓郁传奇的佛教色彩。因此, 实现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上的调整, 要注重观光旅游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越大, 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因此, 必须打造自身特色品牌, 要将它作为立足旅游市场的通行证。其次, 要加大旅游专项产品的开发, 如登山、探险、攀岩等个性化产品的开发, 不断刺激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从而满足旅游自身发展的需求。

2.3 加强行业间的合作, 实现互利互赢

当前, 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趋势是旅游区域间的合作不断加强, 并且合作渠道不断拓宽, 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弥补, 这已成为一种合作的重要途径。须弥山旅游资源同周边省市相比, 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因此, 积极加强区域间旅游业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相互策划旅游路线, 相互推介旅游产品, 不仅可以弥补资源不足, 而且可以达到互利互惠、互利互赢的目的。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党的十六大绘制的宏伟蓝图, 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十一五”发展规划更明确了旅游业在西部社会经济的崛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 须弥山旅游的发展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 要乘势而上, 加快区域合作步伐, 因势利导, 实现西部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在合作中坚持互利对等原则, 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从而实现区域间资源共享, 激活产业的发展步伐, 最终促使须弥山旅游产业向广泛, 深入的发展轨道迈进。

2.4 加大市场营销的推介力度

在须弥山旅游业的发展中, 虽然现在已经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 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客源大多数局限在区内和周边省市。究其原因, 主要是宣传推销力度不够。大凡旅游业发达的省、市或地区, 大多会在市场营销上不断改进思路和方法, 不断完善,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另外在宣传投资上的力度也颇大, 有些省市为招徕游客, 不惜以每年旅游收入的30-35%作为下年的营销费用, 高资金营销与高额创收以正比例的速度不断递增,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 旅游业在优化自身品牌的前提下, 不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 走高投资营销的发展路子, 才是须弥山旅游业日益迈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王牌”, 只有让游客了解须弥山, 才能吸引他们来旅游。营销中杜绝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只有言行一致, 才能不断打造声誉、扩大影响, 赢得客心。

2.5 培育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资源。成功的企业或管理部门, 无不把人才队伍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旅游业亟需一批懂行业、文化功底深、服务技能高、敬业精神强, 拼搏精神浓的人才队伍为之服务。目前虽然须弥山旅游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 文化素质偏低、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不强, 创新意识不积极。面对当前旅游业间的激烈竞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旅游服务的不断规范化和旅游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社会化、个性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加强壮大人才队伍势在必行。须弥山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 与绩效奖罚和职称晋升相挂勾, 不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吃苦耐劳、认真钻研、勤奋进取的敬业精神, 只有这样, 才能迎合未来发展的需要。

2.6 密切同旅行社的合作

招徕游客, 离不开旅游的中介组织———旅行社。这是因为旅行社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人这样比喻, 说景区是产品, 旅行社是推销员, 游客是消费者。这个比喻既贴切又形象。因为从这个简单的比喻中, 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地位, 在实际操作中就不能忽视它的价值。所以, 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中, 必须不断密切同旅行社的联系, 不断进行信息反馈, 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组合, 以应对旅游市场的供需矛盾。同旅行社的合作, 要在兼顾发展的同时, 给予经济上的优惠, 这不仅是一种手段, 也是一种目的。

2.7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当前, 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 其对配套设施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游客的需求, 不断加强旅游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特别要在娱乐、餐饮、住宿、交通设施的更新和完备上下功夫, 多为游客提供参与性的项目, 才能达到以质取胜的效果。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运作的原则, 要让游客觉得舒适、安全、有快乐感。只有这样, 须弥山旅游业才能在发展中引领时尚, 来须弥山的游客才能尽情地放飞心情, 快乐地并捕捉瑕想。

2.8 加大文物保护的立法规范

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文物保护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当前的旅游行为中, 部分游客的陋习和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他们在游玩时, 对文物资源乱刻、乱画, 甚至损坏, 正因为如此, 要按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 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具体措施是一要加强文物保护法和文物法律法规的执行, 广泛宣传, 努力提高全区人民保护文物的意识。二是要根据本地实际, 建立和制定一套适合自身文物保护的规章制度, 并且加大执法力度, 促使文物保护最终迈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从而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2.9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

在平等互利、互惠互赢的前提下,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对部分旅游产品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开发时, 即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节源开流等方式实现双赢的目的。

总之, 文物是旅游资源发展的基石, 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 就谈不上须弥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反作用于文物的保护工作。因此发展须弥山旅游业, 就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 达到双赢的目的。

摘要:文物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 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承载物, 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反映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实物代表, 具有不可再生性, 文章以须弥山石窟旅游资源为例, 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石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宁夏文管会.须弥山石窟.文物出版社, 1986.

[2]阎文儒.中国石窟艺术总论.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

[3]宁夏文管会等.须弥山石窟内容总录.文物出版社, 1997.

上一篇:精选高中生毕业留言下一篇:c9联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