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透水安全事故

2024-06-26

煤矿透水安全事故(精选8篇)

煤矿透水安全事故 第1篇

煤矿事故警示视频观看心得体会

“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观看了透水事故教育片,深刻分析事故经过,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树立“安全不抓等于自杀,隐患不除等于服毒”的思想理念。宁可千日常抓不懈,不可一时粗心大意,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作为煤矿工作人员,面对这起事故我心情非常沉痛,每一起事故都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充分证明我们在安全工作上还没有做到位。在这个事故中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忽视了安全第一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反思,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这样安全因素很难成长。事故的发生给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给他人的家庭和我们的企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让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失去笑声和欢乐,让原本充满生机的家顿感悲惨和凄凉,而他也不能像以前养活妻儿老小,还要靠别人来养活他,这是多大的折磨?这是多大的痛苦,他自责,他懊悔!在这里,面对为我们的生命和安全时时牵肠揪心的领导、同事、家人,我不能断然做出否定的回答,因为之所以会出现疏漏,发生事故,是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也是没有将“安全”二字时刻放在心中,生命无疑是宝贵的,血的教训是惨痛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客服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在工作做到“严、勤、细、实”,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将“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植于我们的头脑,以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来体现人身的价值,保证人身的安全,实现公司的发展。我们在学习的同时,组织人员认真分析,总结教训,认真学习事故防范措施,举一反三,结合自己区域的特点,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找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还从在哪些方面的隐患,及自身还有没有同事故者同样的违章习惯,通过学习,分析,总结大家从事故中得到的教训,安全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安全检查的主动性有了上升,冒险蛮干,侥幸心理,思想麻痹的作业的严重后果认识更深了一层,更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平时工作责任心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安全不重视,工作程序不完善,没有认真开好班前班后会,没有认真坚持“一个活动,两个交底”,平时对设备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造成了事故的扩大,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应该避免的没有避免,这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一生的遗憾,还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在,请大家查查自己,看看身边的人吧,安全措施完备了吗?安全帽带了吗?安全带、保险绳系好了吗?一颗心里带着警觉吗? “事故猛于虎”,但更可怕的是每次事故后,我们都会说重视安全,关爱生命,抓重点,搞培训落实安全责任,防止事故的发生,但事故不久,血的事故教训就会淡忘,工作中依旧我行我素,置安全与脑后,如果这样安全从何而谈,只有加强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安全这根弦始终贯穿于安全安全管理及生产的全过程,只有通过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位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将违章行为当事故,把事故分析实施“四不放过”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真正意义上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让别人受到伤害”。完成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而努力。

经过这次姜家湾教育片反思活动,我意识到了我的责任所在,我会把每一起事故作为警钟,努力排除安全隐患,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压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

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在安全与生产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2、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企业的生产必须有高素 质员工队伍为依托,企业应配备专门安全培训人员,对各类可能出现的“三违”要编撰专门的培训教材,教材要简单明了易懂,培训方式要定期不定期相结合。

3、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提高超前预防能力。做到对不安全因素“发现得快、控制得住、排查得早、解决得好”。深入排查安全隐患,不定期地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加强对重大隐患危险源的整改监控,把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提前到对隐患责任的追究,对违反隐患排查有关规定者,追究责任。对于员工提出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并适当给予奖励。

4、加强现场管理,落实一项措施,胜过十句口号。现场管理工

作一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软肋,推行安全责任监控和安全信息监控,对各个岗点、地点的不安全隐患实行动态循环控制,努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严格落实值班跟班责任制,对于发生事故采取措施不及时,延误时机或因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影响安全工作的有关人员,坚决严肃查处。严格查处现场“三违”人员,每次事故的发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三违”,“三违”人员要狠抓、要严处。要狠抓现场施工措施落实情况,根据措施要求,班前会要求查处违规人员,对于现场班组长、安全负责人未把好安全关,给予严肃处理。

5、经常学习、反思相关事故案例,增强全队职工的事故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隐患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各类危险源的识别,早发现,早排除,做到预防为主。真正把这次事故教训触及每个干部职工,把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我们从行为动态上做到规范达标,才能使职工的安全生产得到保证。

地测防治水中心 潘超

煤矿透水安全事故 第2篇

针对我矿10月24日的透水事故以及采一区1031采面采空区瓦斯爆炸事故,给我公司安全生产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负面影响,深刻分析事故经过,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作为煤矿工作人员,面对这次事故,我心情非常沉重,它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充分证明我们在安全工作上还没有做到位。在这个事故中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忽视了安全第一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帮教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这样安全因素很难成长。事故的发生给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

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问题,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压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我这是这样认为的,首先,应该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在安全与生产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其次,充分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对新来职工要实行以师带徒,做好传帮带的作用,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再则,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严把现场质量关,排查隐患要细致,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处理隐患要果断彻底,决不

能让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目的是解决自我保护的问题,在工作中干标准活,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才能使安全得到保证。并要加强跟班、带班制度,加大隐患自查自纠力度。每班组织当班职工开好班前会,安排好生产任务,安全注意事项,班后认真总结分析当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后经常学习、反思相关事故案例,增强全队职工的事故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隐患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各类危险源的识别,早发现,早排除,做到预防为主。最后,真正把这次事故教训触及每个干部职工,把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我们从行为动态上做到规范达标,才能使职工的安全生产得到保证。

鑫源煤矿特大透水事故 第3篇

矿井概况

鑫源煤矿原名宁夏大学煤矿, 位于乌海市桌子山煤田公乌素矿区。矿井始建于1993年, 1994年建成投产, 原为集体企业。1996年1月30日, 该矿名称变更为宁夏大学服务总公司公乌素联营煤矿。2000年, 在换发全国统一《采矿许可证》期间, 该矿又更名为乌海市海南区鑫源煤矿, 煤矿负责人为冯斌。2002年6月, 冯斌将该矿转让给张勇。2003年8月, 张勇又将该矿出让。出资人为魏连、刘权有、王守成、张虎生等4人。魏连占40%的股份, 刘权有、王守成、张虎生各占20%的股份, 他们将鑫源煤矿整体购买, 并组成董事会。魏连任董事长, 其他3人为董事, 煤矿名称仍为乌海市海南区鑫源煤矿, 企业性质实为股份制。2003年12月29日, 鑫源煤矿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了《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 注册的投资人为刘权有, 经济类型为个人独资企业。该矿持有《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 矿长刘权有经培训持有《安全资格证书》, 为“四证”齐全矿井。

鑫源煤矿组织结构为董事会领导下的矿长负责制模式,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王守成、张虎生两位股东不懂煤矿生产管理, 所以煤矿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项都由董事长魏连和矿长刘权有商定, 具体的安全管理由矿长刘权有负责。2004年2月9日, 魏连、刘权有等人将鑫源煤矿生产承包给杨兴德和孔祥火, 签订了生产承包合同, 但该合同未经公证部门公证。按照合同规定, 承包方每出1t煤, 矿方支付其28元, 设备投入、维修, 以及伤亡事故等费用均由承包方自己负责。煤矿的销售、财务、对外联系等均由矿方负责, 孔祥火和何云才等人对井下生产及安全进行管理。实际上井下带班队长由杨兴德雇用的何云才、何云志承担。井下开采的地点、方式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仍由矿方刘权有负责, 带班队长负责组织工人具体执行。该矿有职工100名, 其中, 井下作业人员90名, 管理人员2名, 其他人员8名。分2班作业, 每班工作时间12h。

该矿井田面积为0.144km2, 煤种为肥焦煤, 矿井主采煤层是16号层, 可采储量105.66万t, 煤层平均厚度8m, 倾角9°至11°。矿井最大涌水量80m3/h, 平均涌水量30m3/h。2003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煤的自燃发火期6至12个月。

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t/a,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 井下采用非正规方式采煤, 放炮落煤, 人工和装载机装煤, 机动三轮车运煤至地面。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采用BK54-4NO9型11kW轴流式风机, 备用通风机为5.5kW轴流式通风机, 井下使用2台5.5kW局部通风机为掘进工作面供风。矿井采用二级排水, 总水仓使用2台22kW的水泵向地面排水。事故发生前, 矿井昼夜排水量约2000m3。

鑫源煤矿在2003年煤矿安全评价中, 因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被评为D类煤矿, 有关部门给该矿下达了停产整顿指令。事故发生前, 该矿未执行有关部门下达的停产指令, 违法组织生产长达4个多月。

监察和管理

2004年, 乌海市国土资源局下设3个分局负责海南区、乌达区和海勃湾区的煤矿划界及资源管理工作, 该矿属海南分局管辖。

1.2003年4月, 乌海市国土资源局对该矿井下巷道进行了实测, 发现该矿南部巷道越界160m, 当时, 矿方对越界提出质疑。

2003年9月, 乌海市国土资源局再次对鑫源煤矿井下巷道进行实测, 确定该矿越界属实, 越界长度165m。2003年10月, 该矿自己对井下巷道进行了实测, 图上标明巷道越界220m。

2.2003年9月26日, 该矿被评为D类煤矿后, 乌海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及乌海市煤炭局责令该矿停产整顿。

3.2003年11月, 乌海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下发了《关于煤矿安全程度评价情况的通报》, 要求包括鑫源煤矿在内的C、D类煤矿停产整顿, 经复评达到B类煤矿标准后, 方可恢复生产。

4.2004年4月28日, 乌海市煤炭局海南分局又给该矿下达了停产指令书。

事故经过

2004年4月30日早班, 带班班长何云志带领31名工人入井作业, 其中安全工1名, 炮工2名, 三轮车司机16名, 装车工12名, 分布在8个工作面出煤。约9时20分, 炮工刘文和梁光亮在西巷工作面放炮时, 发生透水事故。在距透水点30m处躲炮的三轮车司机黄明建和在附近工作面作业的工人, 在听到放炮声的同时发现有水涌入他们的工作面, 便立即向地面逃生, 17名矿工跑出地面, 并向该矿负责人报告了事故。此时, 井下其余15名矿工被困。

事故发生后, 乌海市立即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 制定具体抢险救灾方案, 展开抢险工作。同时, 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 成立了事故抢险救灾专家组, 在专家组的指导下, 不断调整救灾方案。从神华海勃湾矿业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井下排水;调动大功率水泵投入排水, 加大排水量;为了防止排出地面的水再次渗漏到井下, 组织人员在地面开挖防渗漏导流渠5000m;抽调108地质队2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兰州军区及内蒙古军区给水团51名官兵, 负责从地面向井下积水区打3个排水钻孔, 安设深井水泵, 以加快排水进度。

经多方努力, 至2004年6月8日, 抢险工作进行了38天, 找到了13名遇难矿工遗体, 其余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2004年6月8日上午, 事故抢险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再次下井对其余2名遇难矿工进行现场搜寻, 但仍未找到。抢险指挥部研究决定, 抢险工作可以结束, 认定2名遇难矿工下落不明。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1.该矿越界进入季节性河槽下开采, 自然涌水量大, 矿井南部有多处原公乌素煤矿二号井16#煤层积水老空区。

2.该矿矿长违章指挥工人越界开采, 巷道越界248m, 冒险进入积水老空区下作业。

3.在未采取有效探放水技术措施的情况下, 工人在掘进工作面放炮时与积水老空区打透, 导致透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

1.鑫源煤矿2003年被评为D类煤矿后, 有关部门对该矿下达了停产整顿指令, 该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 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 擅自恢复生产, 违章冒险作业。

2.鑫源煤矿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没有专管安全的副矿长, 井下作业以包带管, 没有专职技术人员, 没有制定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灾害预防计划, 没有采取有效的井下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3.矿井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生产, 超能力多点出煤, 对矿井存在的重大透水事故隐患重视不够, 防范措施不落实。

4.矿长及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工人安全技术素质差。

5.乌海市国土资源局及其海南分局, 对已发现的越界开采违法行为, 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致使鑫源煤矿越界巷道长达248m。

6.乌海市煤炭局及其海南分局, 虽然下达了停产指令, 但没有认真检查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采取有效措施监督管理。特别是2004年2月9日以后, 鑫源煤矿长达2个多月的违法生产行为, 没有及时发现和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

7.乌海市海南区政府对行政区域内停产整顿的煤矿, 没有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防范措施

事故调查组提出:

1.乌海市政府要尽快落实乌海市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特别是要明确海南区政府和乌海市驻海南单位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各自的职责, 做到职责明确, 协调配合。

2.乌海市认真开展煤矿安全大检查, 对安全评价为C、D类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 坚决予以关闭。

3.乌海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对全市所有煤矿进行井下实测, 发现超层越界开采的违法行为, 采取有效措施, 加以制止和纠正, 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4.乌海市煤炭管理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违法生产的矿井,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对存在瓦斯、水、火及其他重大隐患的煤矿, 认真进行排查, 指导、督促煤矿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并严格贯彻执行。

5.辖区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对于周边有水害威胁的矿井, 必须严格按照“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的原则, 制订相应的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后, 方可进行作业。

6.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 对煤矿企业的用工制度, 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情况进行监督。

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第4篇

关键词:煤矿事故 原因分析 对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总量过高,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的产出,这是造成煤矿超能力开采的外在原因;煤矿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工作,這是造成煤矿超能力开采的内在原因。伴随产量上升的是事故的多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 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1.1 自然条件复杂多变,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我国的煤层赋存条件差,瓦斯灾害严重。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0.34%,突出矿井占19.77%。小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15%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强,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突出危险区域也在不断扩大[1]。近年来,随着煤矿开发生产的深度不断加大,井巷工程的掘进速度加快和随着煤矿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和工作面开采空间尺度的变化,地下水防治难度增大。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我国的生产设备及技术水平显得跟不上生产的发展。采、掘、机、运、通各大系统新技术与新设备开发相对滞后。大多数新技术与新设备处在摸索阶段,尚不成熟、不稳定,这是造成煤矿安全隐患不断、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1.2 经济利益挂帅,安全管理滞后

近几年来,随着煤价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一些煤矿为了追求利润,领导为了完成所谓的指标、任务,急功近利,无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作业,在局部区域内很不科学的布置很多采掘工作面,导致井下一个班作业人员高达数百人。[2]长期超通风能力和提升能力掘进和采煤,必然导致矿井隐患无处不在,发生事故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安全管理方面更是放松警惕,埋下了许多事故隐患。安全是煤矿的根本所在,但是在煤炭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煤矿在产量与安全的选择过程中,往往以产量挂帅,考核干部,导致安全让位于产量,安全管理有虚设的倾向,埋下了事故隐患。

1.3 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监督相对较弱

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安全监察部门对煤矿企业的监督检查是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保持安全生产良好局面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现有的煤矿企业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和监督不力,小隐患不能及时的解决,导致了一些不被重视的小隐患积少成多,变成了大隐患,随时可能成为被引爆的不定时炸弹。

2 治理煤矿安全事故的对策

煤矿企业应该着重针对矿工安全意识进行系统培训,加大矿井设备的投入,增加各种预防措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以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1 引进尖端人才,加大设备投入

据以往研究表明:诸如重特大煤矿瓦斯爆炸等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技术和装备水平,对灾害事故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不够、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低是导致煤矿恶性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3]。地质条件是无法控制的,因此,需要煤矿企业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配备不同技术人员,以保证安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同时应加大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加大对瓦斯含量及地下水等的监控,一旦发现瓦斯超标等问题就必须立即疏散井下的操作工人,切实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应加大对生产设备研发的投入,采用自己研发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先进生产设备的研发工作,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使先进的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以人为本”思想。煤矿的领导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增强防范意识、奉献意识、大局意识,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严格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来操作,坚决杜绝超能力生产的问题。强煤对矿管理者的管理,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有效途径。煤矿要经常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目前矿工有很多来自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薄,更需要健全安全检查与教育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提高矿工安全意识,调动矿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意识的转变。

2.3 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安全监察部门建立煤矿安全动态评估制度,通过开展经常不断地开展安全分析、评估,把安全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主要指标,促进煤矿领导干部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坚持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深入一线发现隐患,实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管程序,规范监管行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执法。时刻敲响警钟、用党纪国法击退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安全监察部门要站在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高度,严格市场准入,严把审批关,实行审批责任制,在源头上把好关。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它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幸福,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煤矿无论在意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的位置,建设和谐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

参考文献:

[1]徐振茂.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9).

[2]张建军.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J].煤矿安全,2011(7).

煤矿透水事故心得体会 2 第5篇

为深刻吸取我公司所属煤业“7.31”透水事故的沉痛教训,进一步深入排查和整顿治理煤矿安全隐患,扎实做好我公司今年后五个月的安全工作,结合我公司开展的安全“大反思、大排查、大整顿”活动,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一、充分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要让每一位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

二、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严把现场质量关,排查隐患要细致,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处理隐患要果断彻底,决不能让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

三、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目的是解决自我保护的问题,在工作中干标准活,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才能使安全得到保证。

四、加强跟班、带班制度,加大隐患自查自纠力度。每班组织当班职工开好班前会,安排好生产任务,安全注意事项,班后认真总结分析当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经常学习、反思相关事故案例,增强全队职工的事故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隐患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各类危险源的识别,早发现,早排除,做到预防为主。

六、切实注重与加强防治水工作,尤其是老空水的防治工作。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要根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后的特点,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摸底排查,查清真实的水文地质情况,切实掌握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要采用物探、钻探等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情况,调查、收集、核实相邻煤矿及废弃老窑的相关情况。当采掘活动接近老空水等灾害影响范围时,要及时采取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当出现透水征兆时,要果断采取停止作业、立即撤人等有效措施,严禁冒险作业。

七、强化对现场的安全管理。一要强化区队长、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工人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作业。现场存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煤矿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切实履行下井带班职责,深入井下一线组织生产,监督检查各区队、班组安全生产状况,严肃查处作业过程中的“三违”行为。二要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要立足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以瓦斯、水害等为重点,定期对矿井的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系统和环节进行专业化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按程序组织验收。三要推进安全质量达标。煤矿企业要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机构和人员,健全和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

八、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在安全与生产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煤矿井下模拟透水事故演练总结 第6篇

西细庄矿 2017年7月15日西细庄矿2017年井下透水灾害模拟演练

总 结

一、模拟演练时间

2017年5月15日8:30分至10:30分

二、模拟演练参加部门

生产技术科、安全管理科、综合管理科、财经科、调度室、机运区、开拓区、通风区、医务室

三、组织机构及分工 总指挥:刘秉明

副总指挥:陈友武、张文勋、张永财、王忠江、王文广、樊振宇、张志荣、吴志田、郭涛、董法辉

成 员:李永峰、郭明、郭阳、刘占清、辛建国、彭强、张贵、陶珍珠、李春明、李文星

指挥部下设6个小组: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董法晖

成 员:生产技术科人员(包括机电办公室人员)职责任务:

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彭强

成 员:矿抢险救灾队

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并配合救护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刘占清

成 员:综合管理科人员 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保证井上下运输畅通。

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3)负责调集警戒保卫力量,设置警戒范围,维持正常秩序。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李文星

成 员:医务室医护人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郭明 成 员:安全科人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6、评估组: 共设两个评估组

(评估组由技术科人员组成,每组2人)第一组:

位置:二采区1209机巷掘进工作面

记录和评估水灾演练现场报警、现场处置小组成立及现场应急处置情况

四、模拟演练情况 1)水灾事故发生

8时30分,二采区1209机巷掘进工作面安全员发现在迎头工作面在打眼过程中发现有水从钻眼中涌出,并伴有臭味,安全员大喊“出水了,人员敢快撤离”,安全员与班长带领全部人员撤离工作面,并切断工作面电源,安全员边撤离边清点人数,并向调度室汇报。

2)报警

(1)8时31分由井下二采区1209机巷掘进工作面安全员向调度室汇报(拨打75551):“我是二采区1209机巷掘进工作面安全员,迎头工作面在打眼过程中发现有水从钻眼中涌出,并伴有臭味,请指示”。

(2)调度员接完电话:“知道了,你立即组织避灾路线沿途的人员撤离并将设备断电,要边撤离边清点人数,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我立即向矿长汇报。” 安全员:“是。”(3)调度员向矿长汇报:“井下二采区1209机巷掘进工作面安全员汇报轨道巷迎头工作面在打眼过程中发现有水从钻眼中涌出,并伴有臭味,请指示”。

(4)矿长对调度员:“你立即按照紧急预案通知一号煤二采区人员撤离、设备断电,并通知跟班矿领导组织现场相关区队立即成立水灾事故现场处置组,并赴现场指挥救灾。”调度员回答:“是”。

(5)调度员通知:

①、通知井下一号煤二采区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离到五煤大巷。

②、通知井下带班领导(值班室待命),一号煤二采区1205机巷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立即组织现场相关区队成立水灾事故现场处置组,并赴现场指挥救灾。

组 长:跟班矿领导、机电副总。副组长:机运区区长、副区长。成 员:机运区当班全体人员。3)水灾事故现场处置

(1)现场采取疏导措施,工作面留安全员和瓦斯员两人在一号煤一采区轨巷迎接并打开工作面水泵进行排水,其余人员按照避灾路线全部升井。

(2)8时50分,井下处置小组到达现场,由跟班矿领导带领,迅速从二采区1209机巷将备用水泵向掘进工作面运送并安装排水设备,进行排水。

3、演练情景2调度室接警、处警、矿井水灾,灾害处理演练小组成立、应急指挥、协调情况。

地点:调度室 1)水灾报警

8时32分,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通知水灾应急指挥部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并成立矿井水灾事故应急小组,研究救灾方案(矿长担任总指挥)并下达命令,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2)应急指挥

(1)专家技术组提供技术资料,分析透水来源,明确撤人范围。

(2)通知一号煤一采区泵房、一号煤二采区泵房、主井泵房立即启用备用水泵开始排水:同时检查检修水泵的完好状况,保证检修水泵能够随时投入运转.(3)根据水情制定处理排水方案、并向现场处置小组通报方案,开始向井下调配排水设备及相关物资。

(4)井上灾害救援组迅速组织兼职救援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灾害处理计划抢险程序实施抢救和排水工作,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安全地点。

(5)机运区区长接到通知后立即按照职责分工协调好运输提升系统,为抢险救灾创造条件。

(6)医疗卫生组负责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7)保障服务组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8)警戒保卫组负责在副井口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并负责维持秩序。

(9)信息站负责出入井人员检身和统计工作。3)灾害处理行动

1)9:00时矿应急救援、医疗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和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汇合,共同组织安排人员组织运输、安装新增的排水设备及管路,并保持巷道正常通风等。

2)指派一名专职瓦检员经常检查作业场所有害气体,若有气体超限,撤离工作现场人员。

3)医疗救护组负责组织安排抢救遇险人员的医务人员及医疗药品和医疗设备,随时待命准备抢救遇险人员。需要公司医院协助抢救的要提前做好联系工作。1、9时10分,灾害救援组汇报:已按排水方案布置新增的排水管路、设备,已经安装完成,所有排水设施工作正常,钻孔涌水逐渐减小,水位开始缓慢下降。2、9时20分,灾害救援组汇报二采区1209机巷掘进面积水已抽排完毕。3、9时30分,应急演练小组派出安全、生产、机电、通风、地测、救护队等方面相关人员入井检查水灾现场,确认井下安全情况正常。4、10时30分,调度室接到各处水灾处理演练情况汇报,应急救援小组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本次水灾应急演练目标已全部实现,宣布水灾应急演练全部结束,恢复正常状态。

五、经验总结:

1、开拓区安全员事故发生后按照程序及时向调度室做了清楚汇报,并及时安排现场人员撤退,组织维修人员及时安装排水设备,给紧急救援工作打下了基础。

2、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值班人员反映迅速,两人配合默契,及时按预案要求程序通知了有关人员。

3、救援组人员出动时间、出动程序达到要求,装备携带齐全,着装整齐。

4、专家技术组根据有关资料及时分析出水源及水量,给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5、保卫科在接到电话后迅速到达副井口维持井口秩序,为控制下井人员、物料运输等创造了良好环境。

6、所有参与演练人员重视程度高,演练切实起到了实战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六、存在问题

1、存灯房没有及时向调度室汇报下井人员领灯情况。

2、除救援组参与救护的其他人员不能及时向调度汇报所在之处和所做工作。

七、整改措施

1、存灯房应该及时向调度室汇报下井人员领灯情况及井下人数。

2、所有参于救援的人员应及时向调度室汇报所在地点和工作情况。

海源煤矿透水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第7篇

第一章

总则

一、演练目的

煤矿水灾事故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透水事故突发性强、威胁大。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规范我矿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增强我矿应对矿山安全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煤矿安全规程》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决定》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三、演练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备和手段,切实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

2、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矿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矿山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矿属有关部门,救援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紧密配合。

3、平战结合,专辅互补,充分发挥矿井作为应急救援第一响应者的作用,将日常生产与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队伍、引导、鼓励、实现一队多能一人多长,培育和发挥辅助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4、采集信息,科学决策,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多元化获取事故区域的各种信息、数据、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高应急救援的处置技术和水平。

第二章

演练组织

一、演练时间:2016年6月19日

二、演练项目:煤矿透水事故应急救援

三、演练地点:煤矿井下

四、演练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为保证此次应急演练顺利进行,特成立救灾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李炳来 副总指挥:李仁华

成 员:曾急明、钟招云、康念清、刘禄建、林浩芬、彭洪萍、曾庆明、李利军、李志、廖清云、刘星恒、康开福及各工区、科室负责人。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演练指挥初任务主要包括:确定演练目的、原则、规模、参演的单位;确定演练的性质与方法,选定演练的地点与时间,规定演练的时间;确定演练实施计划、情景设计与处理方案,审定演练准备工作计划和调整计划;检查和指导演练准备与实施,解决演练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协调各类演练参与人员之间的关系;组织演练总结与追踪。

(二)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应急救援级别;

(2)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反应组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3)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或现场预案);

(4)报告上级机关,与当地政府应急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措施。协助总指挥组织领导救灾工作。按照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措施,负责组织好处理事故所必须的人员在指挥部待命,负责协调救灾所必须的设备和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3、成员职责

调度室:接收井下水害事故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负责向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传递现场信息,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做好下传上达,上传下达,并做好相关记录。负责详细统计和掌握入井、出井人数以及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

通修区:负责井下通风工作,确保救灾时的通风保障工作。

安全科:负责监督应急救援中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生产科:负责井下事故相关技术资料的提供,协调指挥其他相关做好巷道维护等工作。负责井下相关图纸的准备及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工作。

机运科: 掌握事故地点供电和停送电情况确保救灾用电。

供应科: 保证应急救援所需材料和设备供给。

信息中心:做好应急救援时地面通讯保障工作,负责井下应急救援时通讯畅通,确保人员定位系统可靠,准确掌握人员位置。

办公室:负责为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伤员运输、后勤服务提供车辆保障;保障应急救援时能及时有效抢救受伤人员。

保卫科:负责事故抢救和事故救援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

工会: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

五、应急演练参与人员:

按照应急演练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将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分为演习人员、模拟人员、控制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这五类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练过程中佩戴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佩戴不同颜色的安全帽和胸卡)。

1、演练人员

按企业应急预案规定参加演练的人员及单位:演练组织机构成员及演练设定岗位、调度室、技术科、通防科、安监科、保卫科(消防队)、库管、机修车间、采煤队、掘进队、通风队、机电队等。

其承担的任务主要包括:保护公众安全健康;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与其他应急响应人员协同应对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按演练程序进行演练。

2、模拟人员:

模拟被疏散撤离人员:掘进队、采煤队人员。

3、控制组:

组长:钟招云

成员:曾急明 林浩芬 彭洪萍 曾庆明

其承担的任务包括:确保应急演练目标得到充分演示;确保演练活动对于演习人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保证演习进度、解答演习人员疑问和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演练过程的安全。

4、评价组:

组长:李炳来

成员:李仁华 钟招云 曾急明 康念清 李利军

其承担的任务:观察演练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其观察结果;在不干扰演练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

5、后勤保障组:

组长:易炳财

成员:库管员、电工、充电工、装卸工等同志。

后勤保障组职责:准备必须的抢险救护器材,交通工具和搞好接待工作,协助演练指挥中心处理善后事宜。

第三章

演练步骤

一、各参加演练人员八点半准时进入各自工作岗位后,向演练指挥中心报告到位情况,进入演练状态。二、九点演练正式开始,由安全矿长具体承办。井下值班员,立即向调度值班矿长汇报,并命令岗位人员在各自岗位待命。

三、指挥中心接到透水事故发生的消息后,执行以下程序:

1、总指挥向作业地点发布“停止作业、立即撤人”的命令。

2、作业组得到命令后立即安排人员到透水现场并向指挥中心汇报。

3、井下当班跟班矿长接到指挥部《矿井透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开始命令后,立即向各队队长下达“停止作业、撤出人员”的命令,各队队长清点并带领本工作面人员迅速沿避灾路线撤到地面。

4、指挥部通知撤人顺序:掘进队东三绞掘进人员-255SE21B采区→-255SE21A采区→-255SW21采区→大巷维修人员→其它地点人员。

5、采掘工作面当班负责人在组织人员撤离时,将沿途为本工作面作业人员、维修人员、瓦检员等一同撤出。

6、各单位人员撤到主斜井联络巷中后,由跟班矿长向指挥部汇报撤人情况(出勤人数、撤离人数、含沿途带出人员)。汇报后,队长、机电工和瓦检员在联络巷待命,其它人员可根据指挥部的命令撤离升井。

7、演习期间,局扇司机、变电所配电工、排水工、井底信号工、坚守岗位,不准撤离。

8、从九点开始,行人斜井口停止人员入井。待演练结束,得到指挥部“同意入井”的命令后,方准恢复人员入井。特殊人员入井,需持调度室签发的“特别入井证”。安全通风部派人到副井口督查。督查人员必须提前到岗,并向指挥部汇报。

9、评价组做好从发布演练命令到人员安全撤出各队组的撤出路线、所用时间等记录。

10、演练指挥中心下达恢复生产命令,并向指挥部汇报。

11、演练指挥中心接到井下通风、瓦斯、防尘等各项指标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汇报后,宣布演练结束。

12、演练指挥中心对方案的适用性和抢险人员的能力进行评审。

第四章

演练安全技术措施

一、恢复日常生产安全措施:

1、采煤工作面经瓦检员检查CH4低于0.9%,CO2低于1.5%且风流稳定正常,方可由指定人员依次由外向里逐台送电,生产工作。

2、局扇供电后,经瓦检员检查局扇及局扇启动装置附近20米范围内,风流中CH4浓度低于0.5%,工作面CH4浓度在0.9%以下时,方可人工启动局扇,同时由指定人员由外向里逐台送电。

3、如工作面CH4浓度达到或超过0.9%且低于3%时,瓦检员可按瓦斯就地排放措施进行排放。(瓦斯就地排放措施附后)如CH4浓度超过3%时,应汇报演练指挥中心。

二、瓦斯就地排放措施:

当掘进工作面CH4浓度低于3%时,使用本措施。

1、排放区域回风流所经过的巷道内,都必须撤人、断电、并派人放警戒,无关人员不得逗留。

2、排放瓦斯启动局扇时,要断续点击开关启动局扇,开启时间要短于停止时间,带工作面积聚的瓦斯吹散后,再启动局扇,使风流由里向外整体排放。

3、在排放时,瓦检员应站在全风压流与回风流汇合处靠近新鲜风流侧检查混合风流中CH4浓度及CO2浓度,并控制在1.5%以下。如CH4浓度超过1.5%时,应停止局扇运转,待全风压风流与回风流混合处CH4浓度及CO2浓度降至1.5%以下时再断续点击局扇开关进行瓦斯排放。

4、局扇正常通风后,回风流与全风压流混合处的CH4浓度及CO2浓度,稳定在0.9%以下时,在检查工作面出风口风流中CH4及CH2浓度,如高于1%继续排放,待稳定后在1%以下,再由外向里逐步检查巷道回风流及工作面的CH4及CO2浓度。只有回风流及工作面的CH4浓度0.9%,CO2低于1.5%时,方可由指定人员依次由外向里逐台恢复供电系统,开始正常工作。

5、各作业地点瓦斯、二氧化碳符合煤按规程规定后,由现场排放负责人用现场电话向指挥中心汇报“排放结束”。

三、井下人员清点、统计措施:

1、接到指挥中心命令后,矿灯房和井口检身房立即清点演练开始时井下人数,清点后及时向指挥部汇报。

2、井下各单位当班负责人撤离时要清点人数,撤到指定地点后,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撤出人数。指挥中心负责统计、核对。

3、各队值班干部负责统计核实本单位的入井、升井人数,并向指挥中心汇报。

四、其它安全措施及要求:

1、演练指挥人员要熟悉演练方案,做到指挥沉着,指令清晰、明确。

2、各单位要对演练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保证演练工作顺利进行。

3、各采掘单位要合理安排演练当班工作量。演练当班必须有队干部跟班负责演练工作,保证演练工作按时有序进行。

4、为使更多的职工参加演练,采掘工作面人员不准提前撤离或升井。此项工作由各单位当班负责人负责。

5、演练前,各单位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本演练方案、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和作业规程,熟悉避灾线路。

6、演练期间,评价组派人在主斜井联络巷督查人员撤离情况,监督各单位是否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并记录各单位撤出人数、带班人员姓名等。督查人员必须提前到岗,并向指挥部汇报。

7、救护队提前将参加演练的人员名单及分工情况报指挥部。供电队负责将所有掘进工作面的电话前移到放炮警戒位置,并向指挥部汇报。

8、演练期间井下人员撤退必须按下列避灾路线撤退: 东三绞掘进工作面→-230--210回风上山→-210---170回风上山→南翼东三绞→南二绞→行人斜井→地面。-255SE21A采区工作面→-185回风顺槽→-185南石门→-210---170回风上山→南翼东三绞→南二绞→行人斜井→地面。

-255SE21B采区工作面→-210回风顺槽→-210南-石门→-210---170回风上山→南翼东三绞→南二绞→行人斜井→地面。

煤矿透水安全事故 第8篇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位于中国山西省乡宁矿区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当班下井261人,升井108人,153人被困井下。经过八昼夜的抢险救援,于4月5日成功救出115人;直至4月26日,最后一名被困工人遗体找到,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才正式结束;事故共造成38名工人遇难。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已正式成立,并开始对事故展开调查。虽然有关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的技术调查报告尚未公布,但仔细分析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不难看出,这起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具有非常典型的当代中国特色。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有助于了解当前中国事故灾难应急准备的现状,反思存在的问题,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王家岭煤矿及事故发生区域基本情况

王家岭煤矿位于山西省乡宁县和河津市境内,井田面积约180 km2,设计生产能力600万t/a。该煤矿尚处于建设期间,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1]。矿井采用长平硐开拓方案,主、副平硐均为12240m的长平硐,联合工业场地选在山西省河津市固镇村王家岭。

发生事故的区域为矿井北翼盘区,由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负责施工。该盘区工程包括进风井、回风井、盘区开拓巷道、工作面回采巷道等。事故发生日当班安排有14个施工队在井下同时作业,井下工人共261人[1]。发生事故的地点为北翼盘区201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位于走向进尺800m左右的位置,标高为+560m,该工作面由27施工队负责施工,事故发生时工作面共有19名工人。[3]

3 事故发生前兆及透水过程

2010年3月份以来,事发工作面回风巷已多次发现巷道积水[1]。在3月24日(事故发生前4天)的项目部调度会记录显示,项目部负责人专门提出27队要分配两个班抽水,4月份也不结束。在3月26日至28日27施工队的各班前会上,队领导多次提出要注意出水,提高警觉,清理积水等问题。

3月25日,在20101工作面回风巷作业的27队的部分工人就已经发现工作面“煤层压力增大,煤壁挂汗、并出现异味”,并向调度室进行了汇报。事发前一、二天工人们发现巷道内雾大,看不清人,掘进时两边往下掉煤渣。

3月28日上午10时,井下当班的技术人员向调度室汇报井下开始漏水的情况,项目部值班经理、调度室主任、值班调度员到井下查看,认为问题不大,未引起重视。10点30分左右,巷道侧壁出现了一个鸡蛋大小的漏水“泉眼”,到了11时,已经有4股泉眼开始出水,施工队员们用脸盆舀水。11点10分左右的时候,当班安检员在现场向调度室打电话汇报情况。现场有工人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但没有接到撤离通知[4]。13时40分左右,巷道侧壁被水冲破,积聚在数十年前废弃的旧煤窑内的13多万m3(注:事故发生时的估算值,实际抽水量超过30万m3)“老空水”汹涌而出,有上千米巷道的北翼9个工作面,在不到30min内就被水淹没。[6]

事故发生后,在井下工作的261人中,有108人及时逃出、安全升井,153人被困井下。[1]

4 事故抢险救援情况

4.1 井下被困工人自救[2][8]

事故发生后,被困井下的工人所处的环境多种多样。从获救工人事后的叙述来看,大多想方设法开展了自救,为最后成功获救奠定了基础。

(1)有9位工人被困于水淹的巷道中,在大水漫过胸口时,爬上了巷壁一侧用锚杆固定的铁丝网,直到整个人离开水面几米。为了保存体力,他们用安全带将自己牢牢地绑在铁丝网上,一直挂到第4天,巷道内的水位开始下降,漂过来几辆空矿车,他们跳到了矿车里,才可以躺下休息。一直到第8天,被救援人员发现,成为了第一批获救工人。

(2)有30位工人被困在一段长约30m向上弯的巷道中,水越涨越高,大家踩着风带拽着锚链向上爬,不到1个小时,大水涨到距巷顶还有70cm时停了下来。眼看退水无望,大家开始想办法节省体力,展开自救。30人大部分下半身全部泡在水里,有的坐在衣服绑成的“秋千”里,头紧碰着巷顶,弯着腿,但是膝盖以下还是浸在水中。人多、空间小、氧气不够用,有的人全身都憋紫了。在他们所处的位置,尚有一处没有完全打通的通风道,工人们利用随身带的炸药炸通了风道,新鲜空气才涌进被水隔绝的巷道内。直到3天后,水位降低了,30人才爬到了较高的巷道处,与其他被困人员会合在了一起。

(3)另有20多位工人被困于一处位置相对较高的连接巷中未被水淹。在黑暗的巷道中,他们自发将矿灯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开一次灯。4月2日下午2点左右,工人们听到离他们60m远处的地面垂直2号钻孔传来声响。2位被困工人,趟过50多米齐腰深的积水,并用木块敲击钻杆,向地面营救他们的人们发出回应。后来,用硬纸板写了两封求救信,放在一个自救器盒中,将其用一根铁丝拧弯绑在了钻杆上。虽然当钻杆被拉回地面时,盒子已经掉了,只剩下了弯曲的铁丝;但正是这根铁丝给地面救援人员带来了明确的生命信号。由于中间巷道积水回升,虽然救援人员不时往井下输送营养液等物品,但他们没有再回到敲击钻杆的地方,也没有得到这些物品。他们在井下坚守了8天8夜,在排水打通救援通道后,全部获救。

4.2 事发企业的初期抢险[6]

中煤集团一建公司在3月28日14时20分接到63处碟子沟项目部的透水事故报告,公司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核实事故情况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的同时,立即就近调动同在王家岭煤矿施工的31处西家沟项目部和机电安装处项目部立即抽调200名职工救援,30分钟后31处救援队伍就赶到了碟子沟项目部。14时40分,公司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成立各专业工作组,编制抢险救援方案。与此同时,63处碟子沟项目部迅速开展被困人员的营救工作;开启了井下所有通风和压风系统,安排专人看护,保证系统运转正常。在从公司内部各单位紧急调运抢险所需的各种水泵、管线、扣件、阀门等的同时,紧急联系事故现场附近水泵厂家调运大排量水泵。19时30分,排量为46m3/h的水泵运抵现场,水泵管路、接头、扣件、电缆等陆续到位,安装后由出水巷道向南翼巷道进行排水。

在积极开展事故抢险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核实井下被困人员的人数、所在区队、工种、籍贯、身份证号等信息;公司职工医院立即成立医疗救护小组,由院长带队,组织医疗骨干人员前往现场参加救援;并从公司机关及所属9个单位抽调近600名职工安抚被困职工家属情绪,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3 政府部门的抢险救援[7]

事故发生地的山西省委省政府于3月28日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抢险工作。晚上10时,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到达透水事故现场。在急速奔驰的路上,他们一边传达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一边打电话调度各方力量迅速集结。从山西省内紧急调动7支矿山救护队,近200人投入抢险救护工作;2支医疗队20多名医务工作者、20多台救护车在矿区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对遇险人员施救;从省内外紧急集调排水设备及材料。

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立即组织研究,立即与山西省政府副省长陈川平、中煤集团董事长王安和山西煤监局主要负责人通话,对抢险救援提出要求,并向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出抢险处理工作意见。要求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配合当地政府全力组织抢救,科学制定救援方案,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并进一步查清人数,查明事故原因,吸取教训,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随后,骆琳、赵铁锤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组于当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抢救和调查处理工作。[1]

28日22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

28日23时50分许,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带领有关部委负责人抵达王家岭矿,查看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救援情况。并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抢险救援做出安排和部署。张德江安排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抽水救人,尽最大努力从各方调集抽水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安装,以最大能力排水;二是通风救人,要向井下强压通风,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生存支持;三是科学救人,成立专家组,科学评估,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办法进行抢救,防止瓦斯、塌方等次生事故;四是成立抢险指挥部,指挥协调抢险、应急、救援、救护、保障、善后一系列的工作;五是国家安监总局牵头成立事故调查组,着手调查事故原因。

随即,“3·28”透水事故抢险指挥部在事发现场成立,统一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工作。指挥部由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组、救护队协调组、医疗组、保卫组、新闻组、善后组、后勤保障组等7个组;29日下午抢险指挥部又专门成立了3个专项工作小组,包括钻孔打眼组、水情分析组和安全措施专家组;3月30日新增设了井下指挥部,负责协调井上和井下排水工作、监测井下瓦斯,防止发生次生事故;3月31日上午,国家安监总局和山西省政府召开会商会,对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抢险指挥部根据事态发展,加强了现场指挥力量,由国家煤监局副局长王树鹤任副总指挥,直接参与抢险救援指挥,对指挥部原设立的7个小组进行合并调整,共设抢险救援、打眼、救护协调、后勤保障、新闻、专家、医疗和善后等9个小组。在抢险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各项抢险救援工作全面展开。

4.4 主要抢险阶段及措施

4.4.1 以井下排水为主的阶段[2]

这一阶段是从3月28日事发至4月2日17时左右。这期间主要以由水淹巷道向井下其他可蓄水巷道排水为主;向地面排水主要是利用原有排水系统,排水量有限。

此阶段采取的抢险排水措施主要有:

(1)开启7台大型鼓风机向井下送风,一方面保证被困人员的氧气,另一方面稀释井内的瓦斯含量。

(2)在井下安装水泵,由出水巷道向南翼巷道排水。

(3)在进、回风井同时安装两台抽水量为450m3/h的大功率水泵,以向地面排水。由于井口距井下水面的距离超过800m,而风井的坡度达25度,水管铺设和抢险物资运输难度极大。直到4月2日17点10分,才有1台流量450 m3/h的水泵投入运行。

(4)由井下平硐向尚未贯通的盘区巷道打水平排水钻孔,利用落差将透水巷道内的水引流到平硐巷道中。共设计了5个长150 m左右的平硐导水钻孔。29日20时左右,开始在副平硐中打1号导水钻孔。

(5)由地面向井下打垂直钻孔,起到排水和与井下沟通的作用。根据探测,井下透水巷道下方有一空心区,3月29日晚抢险指挥部决定从地面打1号垂直钻孔,在打通巷道底层后让井下积水向下流进空心区,该钻孔长度约为400m;1号垂直钻孔于30日17时开始打钻。2号垂直钻孔选择在井下巷道中地势较高可能有被困人员的地点,长度约200m;30日开始选址和钻孔定位,31日开始打孔。

相关抢险工作进展情况:

3月29日17时,井下已有6台水泵正在排水,抽水量为300m3/h左右。

3月30日18时,井下共有6台水泵运行,排水能力为645m3/h,累计排水量1.5万m3,井下水位下降150mm;井下另有4台水泵往水仓倒水。

3月31日10时,井下共安装水泵11台,总排水能力达到1125 m3/h;井下1号水平钻机已钻进100m,2号水平钻机钻进70m;地面1号垂直钻孔进尺66m,地面垂直2号钻孔开始打钻。至3月31日18时,总排水量达2.6万m3,井下水位下降180mm。

4月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地面垂直2号钻孔一次成功打通;这个钻孔直径为215mm,长约200m,定位精准,打在了灾区巷道上方,这是抢险以来地面与灾区的第一个真正通道。到4月1日下午16时,井下有13台水泵在运行排水,总排水量达4.42万m3,水位下降950mm,排水速度为1485 m3/h。井下2号水平钻孔已成功钻通排水。

4月2日12时,所有排水设备排水5.79万m3,水位下降2.6m。4月2日14时10分左右,地面2号垂直钻孔出现有敲击钻杆的声音,发现有生命迹象;15时10分左右,在出井的钻杆头上发现系着一根铁丝,确认井下仍有人生存。到4月2日下午16点,总排水量达到了6.6万m3,水位下降了3.3m。

4.4.2 井上下同时全力排水阶段[2]

这一阶段是4月2日17时至4月4日16时之间。以向地面排水的大功率水泵出水为起点至救援人员下井搜救为止。

4月2日17点10分,安装在主运输大巷的1台排水量达450 m3/h的大功率水泵投入运行向井上排水,运行的排水泵达到14台,排水能力达到1935m3/h,排水进展加快。地面1号垂直钻孔于3日凌晨贯通,深约400m,并开始安装排水设备,于3日11时30分开始排水。

4月3日12时,所有排水设备共排水8.66万m3,水位下降5.5m。井上、下一共有15台水泵在排水,排水能力超过2000m3/h的预定目标。另外新增加6台100m3/h的倒水泵,通过平峒2、3、5号水平钻孔向南大巷道排水。至晚上22时,井下安装水泵20台,总排水能力达到2535m3/h,水位下降7.44m。下午指挥部技术组专家发现老窑采空区仍然与被淹没的巷道连通,并不断向巷道补充水源,井下透水总量高于原估计的13~14万m3。

4月3日下午1时许,由4名潜水员与矿山救护大队先锋小队7名队员组成的搜救先遣队,试图潜水摸清井下被淹区域情况和搜寻被困人员。在4个小时后,先遣队升井,报告井内积水非常浑浊,能见度很低,只能在水下摸着巷道边缘前进,无法深入。

4月4日12时,累计排水量达到13.2万m3,水位下降10.2m。

4.4.3 搜救和救出被困人员阶段[2][8]

这一阶段从4月4日16时至4月5日15时。以救援人员下井搜救至115名获救被困人员全部升井。

4月4日下午,抢险指挥部决定派出救援人员乘坐5艘橡皮筏下井做前期勘察,救援人员沿3条路线进行搜寻,并做好机电设备防爆、井下通风设施和升井车辆的检查工作。山西省卫生部门抽调153辆救护车,指定5家定点医院空出153张床位,由医疗专家组成12个专家组、156位救护人员到位待命。

4日16时左右,10个救援分队共计100余人陆续下井展开搜救。22时27分,救援人员发现了水面深处的第一缕灯光;4月5号凌晨0点38分,第一名被困工人成功升井,随后另3名被困工人被抬出;5日1时12分,另外5名获救被困人员安全升井;至此第一批9名被困工人获救。

4月 5日10时30分左右,救援人员发现更多被困工人;到15时,总计115名被困工人安全升井,成功获救,被迅速送往早已准备好的医院接受精心治疗。

至4月5日中午12时,抽水机累计排水量达到17万m3,终于打通了救人的入口,使得救援人员得以在橡皮艇协助下进入井下巷道搜寻并将获救人员救出。

4.4.4 后期攻坚阶段[2]

这一阶段从4月5日15时至找到全部遇险人员为止。

在成功救出115名被困工人后,井下还有38名工人仍然被困在透水巷道及其附近的地势最低的工作面。抢险指挥部继续组织全力抢险和搜救。这一阶段影响救援进程的主要因素有排水、通风和巷道支护三大难题。排水方面,进入顺槽巷道和支线巷道后,此前布置好的排水设备、管线都要移动,这些巷道地势更低、宽度更小,排水设施布置困难。通风方面是巷道中瓦斯涌出较多,有的地点瓦斯浓度达到2.6%,远远超过1.5%的警戒线。支护方面是巷道被水淹之后,极易发生冒顶事故,亟须加强支护。

4月6日,找到6名遇难工人的遗体;千余名救援人员仍全力搜救32名被困工人。

4月7日下午18时,被困工人遇难人数上升至9人。虽然井下的排水量已达21万m3,但井下还有2个搜救区域(其中一个长约800m,一个长约400m)的水没有排干,其中长约800m的区域就是发生事故的透水点,还有大量的水从老空区流入。

4月8日,遇难人数上升到20人。井下总排水量已达到23万m3,远超出当初预计的13~14万m3的井下积水量。有些巷道已经“泥化”,抢险指挥部调集泥浆泵,继续排水排泥。

4月9日,事故已经造成25人遇难,其中有2名遇难者遗体在1号搜救区发现。

4月10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28人。2号搜救区积水已经排完,没有发现被困人员。排水总量已达28万m3,其中1号搜救区排水总量达到近6万m3,是当初预计的近4倍,1号搜救区800m左右的巷道水位斜长仅下降280m。

4月11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33人。

4月12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35人;井下1号搜救区积水基本排完,巷道中有大量煤泥需要清理。

4月13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36人,仍有2名工人下落不明;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正式成立。

4月14日,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37人,仍有1名工人下落不明。

4月26日,最后一名被困工人遗体找到,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4.5 抢险救援的其他保障措施

4.5.1 获救人员的治疗

山西省卫生部门制定了对被困人员进行医疗救援的详细方案,从井下救援、井口救援、途中救援、医院救援各环节都作了精心准备。为每一位被困人员都提前准备了独立的救护车、病床及医疗小组等。获救的115名工人都在医院得到了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康复。

4.5.2 被困人员家属的安抚

针对每位井下被困人员家属,都成立一个安抚小组,共153个。安抚小组负责家属的全程接待和安抚,与家属生活在一起,每天通报抢险救援最新进展,解决家属困难,直至善后结束家属返乡为止,中途不换人。安抚小组工作人员超过2000人,包括从中煤集团下属10多个单位抽调1000多人,以及地方政府、市县、乡、村工作人员等。

4.5.3 电力保障

透水事故的抢险救援必须确保井下通风、井下照明、排水管道焊接、水泵安装运行等的供电安全和供电能力。负责企业供电的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和山西省电力公司,在接到事故信息后立即启动重要用户保供电应急预案,并派出抢险队伍到现场制定并落实事故抢险保电方案,加强对重点变电站、重要线路的昼夜特巡。供电企业累计出动1100余人,110多辆抢修车及3辆发电车参加抢险保电工作。

4.5.4 通信保障

通信保障对事故抢险指挥调度至关重要。事发现场地处偏僻山沟,3000多抢险人员云集,通信保障难度很大。事发之后,山西联通省、市、县三级机构紧急响应,迅速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累计出动抢修人员206人次,调度车辆100余趟。事发当日晚间,即为现场指挥部开通了8部固定电话(后增至近40部),配备了应急通信车辆,提供了一条4M光纤电路,实现指挥部办公区域2G18载频覆盖,可满足现场近100人同时通话需要;同时为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和后勤供应地开通视频、宽带等业务;在矿区和医院开通亲情热线,为获救人员提供3G手机给家人报平安等。

5 此次事故抢险救援的主要特点

这起事故抢险救援的时间跨度和抢险救援的难度都是极为罕见的,成功救出被困人员的数量也是同类事故救援中少有的。从这次事故的抢险救援过程,可以发现以下一些非常典型的当代中国特色。

5.1 中央高层领导高度重视

事故发生后,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迅速作出对应急抢险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委派国务院副总理于当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副局长及其率领的工作组也于当日赶赴事故现场;山西省委书记、省长等山西省主要领导也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在抢险救援的前10多天里,这些省、部级领导一直坚守在一线指挥协调,发挥了极大的组织协调和激励作用。这是从2003年SARS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领导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和行政领导问责制的结果。

5.2 极强的社会动员和控制能力

此次事故抢险救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动员了上万名专家、行政干部、救援队员、技术工人、医务人员、媒体记者、安保人员,以及电力保障、通信保障和后勤保障人员等参与救援和善后工作;调集了大量的水泵、管道、电缆、器材、装备等抢险物资;对被困工人家属及获救工人实施一对一安抚和治疗;真正做到了不惜一切代价。这一切被媒体总结为“发挥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5.3 新闻媒体深度介入

事故发生后,大量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记者齐聚现场,对抢险救援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报道,各类网络媒体也及时滚动播报有关信息,网络论坛涌现大量的评论热帖。抢险指挥部专门设置新闻发言人,每天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信息;在被困人员获救升井时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还通过人民网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新闻媒体对灾难应急救援的又一次全面深度参与。虽然在信息公布的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仍有值得改进之处,但仍然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巨大进步。

5.4 指挥协调规范有力

此次事故发生后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在第一时间成立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由省政府副省长任总指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任副总指挥,同时吸纳其他有关部门、事发企业的人员参与指挥部组织协调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整个抢险救援过程表现出很高的指挥协调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由到达现场的最高行政领导任总指挥的惯例。反映出这些年来,通过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编制与实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后,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机制上已取得重大进步。

5.5 依靠专家、科学应对

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专家组,事故抢险救援方案由专家组在对现场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后制订,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其抢险措施总体来看是科学理性的,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发生,在使115名被困工人获救的同时避免了抢险人员的伤亡损失。

6 对中国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的反思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在事故灾难应急体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此次事故的抢险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最近连续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其原因除了通常所总结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监察不到位、责任不落实、违法生产等问题外,还反映出事故灾难应急准备存在不足。

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活动。应急准备是支撑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的基础性行动;应急准备活动包括“规划-实施-演练-评估-改进”这样一个持续改进过程。[9]

应急准备体系是一个多维层次结构体系,在基础层面包括应急相关法律标准、社会道德及应急准备文化等;在支撑层面包括应急科技、资金、人力等资源;在功能要素方面,有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单元,以及这些要素组合形成的各种应急能力;在具体行动层面,通过“建设规划”合理配置科技、资金、人力等资源,形成各种必要且适度的应急能力;通过“应急预案”将特定范围内的应急能力与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应对某类突发事件的制度性安排。[9]

结合本次事故的发生和抢险过程,可以发现我国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的一些薄弱环节。

(1)从应急准备“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来看,事发企业在预防和预警方面都存在疏忽。该矿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法规,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当班安排14个掘进队同时作业,作业人员过度集中;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发布预警并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1]。这类现象在中国许多企业普遍存在,因而重特大事故频发且后果严重。为此,应该将事故灾难纳入应急准备的“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进行管理。

(2)从应急能力的角度来看,此次事故几乎动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抢险排水资源,但在大功率排水泵的安装和管道铺设、被困人员探测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延缓了抢险救援的进程。有必要在抢险救援装备技术、安装工艺、专业队伍技能、培训演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3)从应急准备体系建设规划的角度,我国还没有建立各类应急能力的建设标准及评估方法,也没有明确的应急准备体系建设规划编制要求及指导规划编制的方法。因而,很容易造成应急能力建设的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出现能力缺失或者重复建设现象。应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应急准备体系的建设规划和实施。

(4)从应急准备活动的持续改进过程来看,从国家到企业都还没有建立起应急准备自发持续改进的机制,大多数应急准备活动还是即兴式、政府号召式或事故(事件)推动式。如应急预案,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预案的数量不少,但其质量普遍不高,大多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

(5)从应急准备的基础层面来看,应急相关的法律还不完善,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准备自觉性不高,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应急准备文化。特别是在当前高风险行业农民工比重大,工人劳动和安全权益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更应该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培育积极主动的应急准备文化。

例如:在基层生产单位(掘进队或车间等)应建立工人安全与应急志愿组织,以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为骨干,通过定期培训、演练和检查,提高事故预防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应进一步强调现场作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与冒险作业的法定权利。

7 结束语

“3·28”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的抢险救援,其时间跨度和抢险救援的难度都是国内外事故救援史上极为罕见的,成功救出被困人员的数量也是同类事故救援中少有的。此次事故的抢险救援反映了中国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极强的社会动员和控制能力、新闻媒体深度介入、指挥协调规范有力和尊重专家科学应对等典型当代中国特色,对中国今后的事故救援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完善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的角度,作者认为中国还应该在强化事故灾难“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应急准备、进一步完善关键应急能力、加强应急准备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应急准备活动持续改进机制和培育积极主动的应急准备文化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说明

本文关于“3·28”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的抢险救援过程的资料,均来源于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可能不完全相符,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尽可能仔细的甄别,但并未能进行核实。论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作者向参与此次事故抢险救援的人们及创造生命奇迹的获救工人们致敬,对事故中不幸遇难的工人表示沉痛哀悼。

摘要:“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抢险救援,反映了中国高层领导对事故抢险高度重视、极强的社会动员和控制能力、新闻媒体深度介入、指挥协调规范有力和依靠专家科学应对等典型当代中国特色。本文通过仔细分析本次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提出中国还应该在强化事故灾难“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应急准备、进一步完善关键应急能力、加强应急准备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应急准备活动持续改进机制和培育积极主动的应急准备文化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事故灾难,应急准备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的通报,安监总明电[2010]13号,2010-03-30.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6288/2010/0331/89000/content-89000.htm

[2]新浪网.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滚动全部新闻.http://roll.news.sina.com.cn/s-sxwjlmktssg-all/index.shtml.

[3]冯翔.十四封贺信与一次矿难.南方周末.2010.4.1,12期.http://www.infzm.com/content/43324

[4]刘树铎.直击王家岭矿难.中国经济时报.2010.4.2,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64970&cid=113

[5]新华网.以生命的名义:华晋焦煤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追踪.新华网.2010-03-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31/c-1211195.htm

[6]李仑.灾害来临之后.中国煤炭网.2010-04-06.http://www.ccoalnews.com/101783/101876/128897.html

[7]新华社.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救援纪实.新华网.2010-04-06.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4/06/c-1218250.htm

[8]赵承,陈忠华等.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全纪录.新华网.2010-04-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4/11/c-1227330.htm

[9]李湖生,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5~10LI Hu-sheng,LIUTie-min.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on emergency preparedness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6):5~10

[10]刘铁民.危机型突发事件应对与挑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8~12LIU Tie-min.Crisis-typ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8~12

[11]李湖生,姜传胜,刘铁民.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13~19LI Hu-sheng,JIANG Chuan-sheng,LIUTie-min.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major crisis emergencies respons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5):13~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煤矿透水安全事故】相关文章:

煤矿透水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研究09-11

隧道透水事故应急预案03-28

防透水安全技术措施08-31

透水沥青06-14

透水材料06-16

透水基层08-20

透水路面07-19

透水沥青碎石07-20

煤矿安全事故报告制度09-03

典型煤矿安全事故案例01-10

上一篇:监狱见习民警转正总结下一篇:犯罪立法